第十三章农药残留及黄曲霉毒素测定
- 格式:ppt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47
《食品分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食品分析学分与学时: 3学分,60学时(理论课54学时、机动1周4课时、复习考试1周2课时))课程性质:选修课授课对象:生物工程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食品分析是食品相关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基本营养成份、食品添加剂、食品中有害物质等理化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并了解几类食品的卫生检验,使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分析操作,并获得准确的分析结果。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其科学研究的才能。
三、学时安排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绪论教学目的:介绍食品分析的定义、发展历史及发展方向。
基本要求:掌握食品分析的定义,领会食品分析的作用和内容,了解食品分析的发展趋势。
重点与难点:食品分析的定义,食品分析的内容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小组讨论主要内容:食品分析的定义和作用、食品分析的内容和方法、食品分析的发展趋势。
第一章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教学目的:介绍食品分析样品采集与处理的一般知识。
基本要求:了解采样的种类和数量要求,掌握食品分析中样品预处理的方法,明确本章的基本概念。
重点与难点:样品的制备与处理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主要内容:样品的采集、制备及保存,样品预处理,分析方法的评价,食品分析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第二章比重法、折光法及旋光法教学目的:介绍比重法、折光法及旋光法的概念、原理及测定方法。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比重法、折光法和旋光法的测定原理、测定方法及注意事项,熟练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
能够检验食品搀假情况及加工、运输、储藏过程中的污染情况。
重点与难点:比重法、折光法和旋光法的测定原理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主要内容:比重法、折光法和旋光法的测定原理、测定方法及注意事项第三章水分的测定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各种食品中水分的测定方法。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食品中水分含量;掌握食品中水分存在的形式以及常见的几种水分测方法;熟练掌握重量法测定水分的原理及操作技术。
中药鉴定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章测试1.劣药是指()参考答案:有效成分的含量与国家或地方药品标准规定不符合的;超过有效期的2.中药鉴定学的任务包括()参考答案:考证中药来源;寻找并扩大新药源;评价和控制中药质量;鉴定中药的真伪;整理中药品种3.广义中药来源除了大部分是植物外还包括()参考答案:境外引进的植物药;民间药和民族药;矿物及其加工品;动物及其加工品4.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参考答案:对5.中药是指在西医药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指导下用以防治、诊断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参考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本草著作是()参考答案:《本草经集注》2.中国最早的一部具药典性质的本草是()参考答案:《新修本草》3.首次出现图文鉴定中药方法的本草是()参考答案:《新修本草》4.唐代的本草著作有()参考答案:《海药本草》;《本草拾遗》;《食疗本草》;《新修本草》5.绘有药图的本草著作有()参考答案:《本草纲目》;《图经本草》;《证类本草》;《新修本草》第三章测试1.一般宜在春末夏初采收的中药是()参考答案:皮类药材2.下列药材一般需要采用蒸、煮、烫方法进行加工的是()参考答案: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3.为避免发霉、变色、虫蛀及有效成分的分解和破坏,药材贮藏前需要进行()参考答案:干燥4.药材适宜采收期的确定应考虑的因素有()参考答案:毒性成分含量;有效成分的积累动态;产量5.中药“发汗”的目的是()参考答案:促使变色;有利于干燥;增强气味;减少刺激性第四章测试1.来源鉴定的目的是()参考答案:确定其生物种的学名2.用水合氯醛试液加热透化装片后,可以观察()参考答案:草酸钙结晶3.在显微观察中,要区别脂肪油滴和挥发油滴时,应加的试剂是()参考答案:90%乙醇4.显微鉴定常用的临时装片方法有()参考答案:孢粉制片;粉末制片法;表面制片法;解离组织法5.有害物质的检查主要包括()参考答案:重金属;砷盐;黄曲霉毒素;农药残留量第五章测试1.炉贝的原植物是()参考答案:梭砂贝母2.根茎具倒生式异常维管束,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此药材是()参考答案:大黄3.以下关于双子叶植物木质茎次生构造特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参考答案:维管束环状排列;木质部发达4.以下描述正确的是()参考答案:Ginseng Radix et Rhizoma 为人参;川乌、附子来源于同种植物,但药用部位不同;皮层、中柱鞘和髓部均有石细胞的是雅连;结合型蒽醌是大黄泻下的主要成分5.西洋参主产于我国东北三省。
第十三章食品污染物主要内容13.1 食品污染物13.2 食品中重金属元素13.3 来源于微生物的有毒物质13.4 农药残留13.5 兽药残留13.6 二噁英及其类似物13.7 多环芳香烃13.8 硝酸盐、亚硝酸盐和亚硝胺13.9 清洁剂和消毒剂13.10 本章小结与思考题知识点✓掌握食品污染物的定义、来源和种类✓掌握食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了解重金属的定义、种类,并掌握金属元素中毒机制✓掌握农药的种类、不同类型农药的毒性✓掌握二噁英和多氯联苯的性质、毒性及特点✓了解多环芳香烃的来源、性质✓了解硝酸盐、亚硝酸盐和亚硝胺的性质、毒性✓了解清洁剂和消毒剂的种类重点与难点✓食品污染物的定义、来源和种类✓食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各类食品污染物性质与毒性特点✓食品中不同种类农药残留毒性与限量✓金属元素中毒机制概述食品污染,是指食品及其原料在生产、加工、贮存、运输、销售到食用前等过程中,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食品,使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品质降低而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本章将这些物质统称为食品污染物。
本节内容13.1.1 食品污染物来源13.1.3 食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3.1.2 食品污染的种类13.1 食品污染物回目录13.1.1 食品污染物来源食品污染物来源主要来自四个方面:1)食品中存在的天然有害物2)环境污染物3)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一些化学添加剂、色素的不适当使用,使食品中有害物质增加4)食品加工、贮存、运输及烹饪过程中产生的物质以及工具、用具中带来的污染物从有害物质的具体来源分类:1)可分为植物源的、动物源的、微生物源的以及因环境污染所带入的四类2)可分为外源性有害物质、内源性有害物质、诱发性有害物质三类3)可分为固有的和污染的固有的和污染的有害物质具体产生途径表13-1 固有的和污染的有害物质具体产生途径来源途径在正常条件下生物体通过代谢或生物合成而产生的有毒化合物固有有害物质在应激条件下生物体通过代谢或生物合成而产生有毒化合物有毒化合物直接污染食品有毒化合物被食品从其生长环境中吸收污染有害物质由食品将环境中吸收的化合物转化为有毒化合物食品加工中产生有毒化合物回本节13.1.2 食品污染的种类13.1.2.1 物理性污染13.1.2.3 生物性污染污染种类13.1.2.2 化学性污染13.1.2.4 其他污染13.1.2.1 物理性污染●概念:通常指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杂质超过规定的含量,或食品吸附、吸收外来的放射性元素所引起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第十三章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有害物质与有害物质的概念二、食品中有害物质的种类与来源三、加强食品中有害物质检测的必要性食品中有害物质常用的检测方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色一质联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第一节食品中农药残留及其检测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各种药剂统称,种类很多。
我国农药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目前全世界实际生产和使用的农药的品种为500多种,其中大量使用的有100种,主要是化学合成生产的。
•我国现有主要农药合成企业近400家,已建成700 千吨以上原药生产装置,可常年生产250多种原药、农药中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美国第一),农药产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
•我国已由农药进口国变成农药出口国。
•新品种与新工艺不断出现。
常用的有:有机氯农药和有机磷农药两类。
杀虫剂有胺丙畏、苯胺硫磷等。
除草剂有丙草胺、麦草畏等。
生长调节剂有烯效哇、多效哇、油菜素内酯等。
•生物农药发展迅速。
•农药加工剂型增多,主要有乳油、粉剂、粉粒剂、悬浮剂、水剂、片剂、烟剂等。
•原料及中间体已经满足国内需求。
•存在问题:1、产品结构不合理,个别品种老化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我国68.5%10.4%18.3%发达国家40%20%40%2、农药加工落后,助剂研究滞后我国原药与制剂比例较低,目前为1: 9但发达国家为「10-303、生产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我国农药产量约占全球的25%但销售额不足8%4、生物农药还应大力发展。
•农药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控制人类传染病、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以及确保人体健康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大量广泛用农药也会造成对食物的污染O•农药残留是指农药施用后,残存在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产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
残留的数量叫残留农药进入人体的方式•食品中普遍存在农药残留/残留量随食品种类及农药毒性都很的种类不同大,有的还可在人体内蓄积,对人体造成危害。
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国标【原创实用版3篇】目录(篇1)1.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2.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2.1 薄层分析法2.2 酶联免疫法2.3 液相色谱法2.4 生物鉴定法2.5 试剂盒法正文(篇1)黄曲霉毒素是一种致癌物质,长期接触可使人的抵抗力下降,急性中毒可引起恶心、呕吐,发烧、黄疸等肝炎症状,长期接触可引起致癌、致畸。
致癌的话主要导致消化道肿瘤,比如食道癌、胆管癌。
因此,对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薄层分析法:此方法操作简单、费用低廉,是国内外用的最多的一种测量方法。
2.酶联免疫法:这是近年来研发出了一种新颖的测量方法。
3.液相色谱法:可准确分离黄曲霉素的各种毒素,检测准确度高。
4.生物鉴定法:其特点是待检样品不需很纯,主要用于定性,共有 10 种。
5.试剂盒法:现在检测粮食,饲料里面霉菌毒素主要就是试剂盒(ELISA) 法。
目录(篇2)1.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2.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2.1 薄层分析法2.2 酶联免疫法2.3 液相色谱法2.4 生物鉴定法2.5 试剂盒法正文(篇2)黄曲霉毒素是一种致癌物质,长期接触可以使人的抵抗力下降,急性中毒可引起恶心、呕吐,发烧、黄疸等肝炎症状,长期接触可引起致癌、致畸。
致癌的话主要导致消化道肿瘤,比如食道癌、胆管癌。
因此,对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薄层分析法:此方法操作简单、费用低廉,是国内外用的最多的一种测量方法。
2.酶联免疫法:这是近年来研发出了一种新颖的测量方法。
3.液相色谱法:可准确分离黄曲霉素的各种毒素,检测准确度高。
4.生物鉴定法:其特点是待检样品不需很纯,主要用于定性,共有 10 种。
5.试剂盒法:这是目前检测粮食,饲料里面霉菌毒素主要采用的方法。
目录(篇3)1.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2.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2.1 薄层分析法2.2 酶联免疫法2.3 液相色谱法2.4 生物鉴定法2.5 试剂盒法3.检测黄曲霉毒素的重要性正文(篇3)黄曲霉毒素是一种致癌物质,长期接触可以使人的抵抗力下降,急性中毒可引起恶心、呕吐,发烧、黄疸等肝炎症状,长期接触可引起致癌、致畸。
应用于食品中苯甲酸黄曲霉毒素及农兽药残留检测的检测方法苯甲酸的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又称“高压液相色谱”、“高速液相色谱”、“高分离度液相色谱”、“近代柱色谱”等。
高效液相色谱是色谱法的一个重要分支,以液体为流动相,采用高压输液系统,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试样的分析。
该方法已成为化学、医学、工业、农学、商检和法检等学科领域中重要的分离分析技术应用。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薄层分析法(TLC),TLC法是检测黄曲霉素最为经典的方法,也是以前最为常用的方法,至今仍为一些检测机构所用,也是一种国标方法。
其原理是针对不同的试样,用适宜的萃取溶剂将黄曲霉素从试样中萃取出来,经柱层析净化后,再在薄板上展开后分离。
利用黄曲霉素的荧光特性,根据荧光斑点的强弱与标准比较确定其含量,对于一些组分很复杂的试样要双向展开,才能获得较高的灵敏度。
TLC法设备简单,检测费用低,但操作繁琐、费时,萃取和净化效果不理想,灵敏度差,对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存在较大程度的危害。
农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1、金标检测法(金标检测卡)胶体金是一种常用的标记技术,是以胶体金作为示踪标志物应用于抗原抗体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标记技术,有其独特的优点。
近年已在各种生物学研究中广泛使用。
在临床使用的免疫印迹技术几乎都使用其标记。
同时在流式、电镜、免疫、分子生物学以至生物芯片中都可能例用到。
2、酶联免疫吸附法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简称酶联免疫法,或者ELISA法;它的中心就是让抗体与酶复合物结合,然后通过显色来检测。
兽药残留快速检测仪深芬仪器生产的CSY-E96SY兽药残留快速检测仪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ELISA的原理,即酶联免疫法;可定量快速检测阿莫西林、孔雀石绿、磺胺类、黄曲霉毒素、疾病诊断、三聚氰胺检测、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红霉素、氯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磺胺类(总量)、喹乙醇、已烯雌酚等有毒有害物质及抗生素残留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