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脸谱教案》初中音乐苏少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3
初中音乐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演唱:唱脸谱》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京剧的发展历史,学习京剧的基础知识,欣赏著名京剧选段。
培养他们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对京剧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的介绍,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情分析1. 指导思想京剧被称为我国的国粹,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京剧集文学、音乐、美术、表演为一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木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本课围绕“京剧的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组织教学内容,并通过欣赏、示范、讲授、讨论、比较等多种教学方法,普及京剧相关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真正实现在基础教育中突出传统民族文化,为积极弘扬与传承京剧发挥积极作用。
2. 学情分析京剧作为国粹有着辉煌的历史,但现在的年轻人大都对其不太了解。
这其中既有社会环境变迁、时代快速发展以及电影等现代艺术异军突起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又是由于京剧入门难,学校及社会对京剧知识的普及做的还远远不够等因素的制约,从而导致大多数学生对京剧敬而远之。
部分学生知道电声乐队的几十件,却说不出京剧的三大件,对京剧持冷漠态度,不了解,也不想了解;部分学生知道京剧是国粹,是让我们民族感到骄傲的艺术,但对京剧就是喜欢不起来。
所以,本课设计为《梨园漫步》第一课时,旨在通过欣赏、感受让学生初步了解了京剧的起源、京剧的行当、京剧的唱腔等基本知识。
本节课安排了可以让学生参与互动的环节——演唱感受《唱脸谱》第二部分西皮唱腔,念白感受《卖水》片段,让学生直接接触京剧表演艺术,从情感上拉近京剧与学生的距离。
初中音乐教案唱脸谱教案标题:初中音乐教案-唱脸谱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的脸谱,并学习与之相关的音乐元素。
2. 学习唱脸谱时的正确姿势、唱法和表情。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观看一段脸谱表演的视频,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他们对脸谱的印象和了解程度。
2. 介绍脸谱的起源、发展和代表性角色,让学生对脸谱有更深入的了解。
知识讲解:1. 介绍脸谱音乐的特点,如节奏明快、旋律优美、表达情感等。
2. 分析脸谱音乐的基本结构,如引子、主题、转折、高潮等部分。
3. 介绍唱脸谱时的正确姿势、发声技巧和表情要求。
示范与实践:1. 教师示范唱脸谱,并解释每个角色的表情和动作。
2.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分配,并练习唱脸谱,注意表情和动作的配合。
3.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唱脸谱,其他学生进行观摩和评价。
创作与表演:1. 学生自由发挥,选择一个脸谱角色进行创作,编写属于自己的脸谱音乐。
2. 学生在小组内排练和表演自己创作的脸谱音乐,展示给其他同学和老师。
评价与总结:1. 学生互评和自评,评价自己和他人在唱脸谱过程中的表现。
2. 教师进行总结,回顾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并提出改进建议。
3.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并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交叉学习。
教学资源:1. 脸谱表演的视频材料。
2. 脸谱音乐的音频材料。
3. 学生自行创作的脸谱音乐。
教学扩展:1. 邀请专业脸谱表演者到班级进行讲解和示范。
2. 组织学生观看传统京剧或豫剧等脸谱表演。
3. 设计脸谱艺术展览,让学生了解更多脸谱的类型和表演形式。
通过以上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将能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脸谱艺术形式,并通过唱脸谱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同时,教案中的扩展活动也能够进一步拓宽学生对脸谱艺术的认知和理解。
唱脸谱教案教学目标能有戏曲韵味地演唱《唱脸谱》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了解中国戏曲音乐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民族音乐。
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参与意识和交往愿望较强,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小学有明显变化。
由于受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影响,学生大多热衷于流行音乐,追星现象屡见不鲜;面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京剧,却知之甚。
所以,让学生多接触、多了解我国的国粹,对于提高他们的民族素质和艺术修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重点难点教学过程4.1 教学活动【讲授】一、游戏导入师:根据旋律找东西并思考旋律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旋律)(旨让学生掌握歌曲中的难点旋律及进入)【活动】二、歌曲学唱1,初听歌曲。
思考:歌曲分为几个部分?师简介歌曲。
2.学唱第一乐段。
(唱谱过程中,发现并解决乐谱中的难点,如下滑音、倚音、休止符等,引导学生正确演唱。
)3.填词演唱第一部分。
(两遍)(教师在学生唱完第一遍后加强指导,怎样才能把这部分唱的更生动、有感觉。
)4.学唱第二乐段。
(唱谱过程中注意弱起节奏的唱法指导。
)5.填词演唱。
师提问:歌词中出现的“窦尔敦、典韦、关公、张飞、曹操”分别是什么颜色脸谱?6.欣赏脸谱,引导学生学会判断京剧人物的性格和特征。
(课件展示各种脸谱颜色,与学生共同探讨脸谱颜色和花纹的寓意。
)7.师传授一些京剧小知识。
(如伴奏乐器有不同吗?间奏属于西皮唱腔。
)8.跟音乐完整演唱歌曲。
(要求:有感情地演唱。
)三.情感升华1.师提问:歌曲中谁在赞美京剧?怎么赞美的?生答略。
2.师:随着国门的打开,很多外国人都喜欢到中国来等长城、看京剧,有的甚至还拜师学艺,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外国人表演的《唱脸谱》。
(这个环节旨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以及热爱国粹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生再次演唱歌曲,带上脸谱并自由加入动作等。
【活动】四、拓展师:通过学习,同学们已经能有韵味地演唱这首歌曲了,对京剧脸谱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从歌词中选一种你喜欢的脸谱或者老师带来的脸谱用简单的线条来画一画脸谱的轮廓,看谁画的像、画的快。
《唱脸谱》音乐教案《唱脸谱》音乐教案(通用7篇)《唱脸谱》音乐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和学唱《唱脸谱》,体验京剧艺术与流行歌曲的融合,进而提高学生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唱脸谱》和亲自学唱其中的音乐片段,充分体验《唱脸谱》中音乐与美术的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对综合艺术审美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欣赏《唱脸谱》,掌握京剧与脸谱的一些知识,能够简单的演唱这首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欣赏《唱脸谱》中的京剧部分,并能知道部分脸谱所代表的一些人物。
【难点】学生能随着京剧的音乐,有感情、简单的演唱歌曲。
三、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钢琴、脸谱的图片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课件播放视频《新贵妃醉酒》,请学生探究以下问题:1、演唱者是谁?2、这首歌曲属于通俗歌曲还是戏曲?“戏歌”是把戏曲声腔和通俗歌曲结合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这种既像戏曲又像歌的唱段它就是戏歌。
戏歌是戏曲这种传统而古老的艺术形式与当代流行因素结合的产物,中国戏曲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文化特色,动听的同时也感动人的心灵,而流行歌曲却是新时代人的极宠,二者结合,自然相得益彰,风格独特。
环节二:新课教学1.欣赏《唱脸谱》,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这首作品跟上面的那首形式是一样的吗?这首歌曲也是“戏歌”,中间我们听到有蓝、红、黄、白、黑几个颜色的脸谱。
(2)什么是脸谱?在传统的戏曲表演中,演员根据剧情的需要,在脸上绘有五颜六色的图案,称为“脸谱”。
(3)什么叫京剧?出示京剧的基本知识以及传统的剧照2.再次欣赏戏歌《唱脸谱》,然后回答问题。
(1)这首戏歌可以分为几个部分?(2)这首戏歌中唱了哪几种颜色的脸谱?出示课件:蓝、红、黄、白、黑、紫、绿、金、银、灰(3)不同颜色的脸谱分别代表的性格?红色:忠勇白色:奸诈黑色:正直蓝色脸谱:窦尔敦,是一员勇猛、刚强的武将。
红色:关羽。
刘备手下的一员武将性格耿直忠勇。
音乐教案《唱脸谱》一、教案背景《唱脸谱》是一首富有特色的音乐作品,它将古老的京剧艺术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展现了京剧与流行音乐的碰撞与融合。
在教学中引入《唱脸谱》这首音乐作品,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和体味京剧艺术的魅力,还可以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京剧的发展与特点。
2.学习理解《唱脸谱》这首音乐作品的表演技巧和情感表达。
3.学会演唱《唱脸谱》的歌词及表演动作。
4.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与表演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3.1 教学内容1.京剧的发展与特点。
2.《唱脸谱》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介绍与分析。
3.歌曲的歌词、节奏和情感表达。
4.演唱《唱脸谱》的表演技巧和动作。
3.2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京剧的发展与特点,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京剧艺术。
2.听歌法:播放《唱脸谱》这首音乐作品,引导学生用心聆听,感受音乐的表达与情感。
3.学唱法:逐句教学歌曲的歌词,让学生跟唱,掌握歌曲的节奏和发音。
4.视听法:观看《唱脸谱》的表演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演员的动作和表情,学习表演技巧。
四、教学步骤4.1 了解京剧的发展与特点教师用图文资料向学生讲解京剧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京剧艺术的起源和魅力。
4.2 听歌欣赏《唱脸谱》教师播放《唱脸谱》这首音乐作品,让学生用心聆听,感受音乐的表达与情感。
4.3 学唱《唱脸谱》歌词1.教师逐句教学《唱脸谱》的歌词,讲解歌曲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2.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注意发音、节奏和情感表达。
4.4 观看《唱脸谱》表演视频教师播放《唱脸谱》的表演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演员的动作和表情,学习表演技巧。
4.5 练习演唱和表演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演唱和表演。
教师在练习过程中指导学生改进表演技巧和动作。
4.6 展示与评价每个小组轮流进行演唱和表演展示,全班学生进行评价和给予建议。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听歌、学唱和表演表现,评价学生是否能够准确理解歌曲的意义和情感表达,并能够正确演唱和传达歌曲的情感。
《唱脸谱》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京剧脸谱的基本知识,包括脸谱的颜色、图案所代表的含义。
能够准确并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唱脸谱》。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学唱、模仿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歌曲中京剧脸谱的相关知识,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教学难点唱出歌曲中京剧的韵味,准确把握拖腔的演唱方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演示法、练习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京剧脸谱道具五、教学过程(一)导入(3 分钟)播放一段京剧表演的视频片段,让学生观察演员的妆容和表演特点,提问学生对京剧的了解程度,引出课题《唱脸谱》。
(二)知识讲解(7 分钟)1、介绍京剧脸谱的基本知识,包括脸谱的定义、起源和发展。
2、讲解脸谱颜色的象征意义,如红色代表忠诚正义,黑色代表刚正不阿,白色代表阴险狡诈等。
3、展示不同图案的脸谱,让学生猜测其所代表的人物性格。
(三)歌曲欣赏(5 分钟)播放歌曲《唱脸谱》的音频,让学生边听边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思考歌曲中提到了哪些脸谱。
(四)学唱歌曲(15 分钟)1、教师范唱,学生跟唱,注意节奏和音准。
2、逐句教唱,解决学生在演唱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拖腔的处理。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强调唱出京剧的韵味。
(五)歌曲表演(10 分钟)1、学生分组,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设计表演动作。
2、每组进行展示,其他组进行评价。
(六)拓展延伸(5 分钟)1、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一个京剧脸谱,加深对脸谱的认识。
2、鼓励学生课后了解更多关于京剧的知识,如京剧的行当、唱腔等。
(七)课堂小结(3 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京剧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瑰宝,鼓励学生传承和发扬。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京剧脸谱的知识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在演唱时,对于京剧韵味的把握还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唱脸谱》初中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唱脸谱》这首歌曲,了解和感受中国京剧的艺术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2. 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的认知,掌握脸谱中颜色所代表的人物性格及三种基本类型的特征。
3. 学会演唱《唱脸谱》,并能够体会京剧韵味的独特性。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唱脸谱》的学唱2. 京剧脸谱的认知3. 京剧艺术的基本了解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会演唱《唱脸谱》,了解京剧脸谱的基本知识。
2. 难点:把握京剧的韵味,正确运用京腔演唱。
四、教学方法1. 听觉、视觉、感知相结合的体验式教学。
2. 言语交流、启发式教学。
3. 实践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京剧脸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脸谱?”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赏析与导入:播放《唱脸谱》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京剧的韵味,并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等,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京剧元素。
3. 教学歌曲:讲解歌曲的结构和节奏,教授歌曲的唱腔和韵味,让学生分组练习,互相交流学习。
4. 京剧脸谱认知:讲解脸谱的颜色和代表人物性格,展示不同颜色的脸谱,让学生进行辨别和认知。
5. 实践教学:让学生化妆成京剧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和演唱,体验京剧的魅力。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在本次课程中的收获和感受,对京剧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唱脸谱》。
2. 学生能够认知并辨别不同颜色的京剧脸谱。
3.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体验京剧的艺术魅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中国京剧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唱脸谱音乐教案设计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中国京剧中的脸谱文化,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2. 学会演唱《唱脸谱》这首歌曲,体验流行音乐与京剧的结合之美。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唱脸谱》的演唱技巧,了解京剧脸谱的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京剧唱腔的韵味掌握,脸谱知识的普及。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京剧脸谱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中国京剧的认识,引入本课主题。
2. 脸谱文化讲解:介绍脸谱的起源、分类和象征意义,使学生了解京剧脸谱的文化内涵。
3. 歌曲学习:(1)聆听:播放《唱脸谱》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风格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京剧唱腔在歌曲中的运用。
(2)学唱: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教授京剧唱腔的演唱技巧,如依字行腔、韵味十足等。
(3)练习: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合唱中体会京剧唱腔的魅力。
4. 京剧形体动作学习:教授简单的京剧形体动作,如手动、脚势、身段等,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融入肢体语言。
5. 完整表演:让学生结合歌曲演唱和京剧形体动作,进行完整的表演。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京剧脸谱的文化价值和音乐美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脸谱文化,教授京剧唱腔和形体动作。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和动作,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演唱技巧。
4.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增强课堂氛围。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唱脸谱》的熟练程度,以及对京剧唱腔和形体动作的掌握。
2. 学生对脸谱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以及对京剧艺术的热爱程度。
3.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京剧脸谱文化,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同时学会演唱《唱脸谱》这首歌曲,体验流行音乐与京剧的结合之美。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唱脸谱》教学设计(选自苏教版音乐教育七年级下第四单元)一、课题:《唱脸谱》二、执行教师:周故先三、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设计四、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五、教学课型:演唱课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唱脸谱》的同时也增进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以促进民族审美观的培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回想自己所了解的戏曲艺术知识,在学习《唱脸谱》的同时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
(三)知识与技能学唱《唱脸谱》,集合现代流行元素了解、学习中国的“国粹”艺术。
八、教学重、难点(一)重点:了解京剧脸谱,学唱《唱脸谱》(二)难点:学唱歌曲《唱脸谱》中的京剧唱腔部分九、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播放京剧选段,提问学生。
师:同学们咱们先来欣赏一段音乐,同学们在欣赏的时候要仔细的听。
(播放京剧选段)提问:(1)、同学们在刚才欣赏的时候,所听到的音乐属于:歌曲()器乐曲( ) 戏曲(√)(2)、戏曲又分为好多种,刚才所听的戏曲属于:京剧(√)越剧()黄梅戏()2、京剧介绍。
对于京剧同学们都应该多少了解一些。
那你们能不能给大家说说你们所了解的有关京剧的知识呢?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又叫“京戏”、“平剧”、“国剧”,它是中国传统名剧,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现广泛流行于全国各地。
被称为中国的“国粹”。
3、脸谱的导入。
师:有没有同学知道,京剧与其他的戏曲剧种有什么样的区别?或者说,从刚才欣赏的画面中,有没有什么地方是在其他剧种中没有见过的,是最吸引你的,最特别的?生:脸。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他觉得脸是最吸引他的,最特别的。
那请这位同学给大家说说,这段京剧选段中人物的脸与其他剧种中人物的脸有什么不一样的吗?他同样有鼻子、眼睛和嘴巴,他的五官和我们的也是一样的,没有多长出什么呀。
生:、、、、、、、、、、、、、、。
师:这位同学说的很不错,京剧与其他剧种最明显的区别就是“脸”。
初中音乐唱脸谱教案教案标题:初中音乐唱脸谱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中的脸谱艺术形式;2. 学习脸谱的分类和表演意义;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通过唱脸谱表演展示自己的情感;4.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欣赏并理解脸谱音乐的内涵。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括脸谱的照片和相关音乐作品;2. 音乐播放设备;3. 学生手册或工作表。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PowerPoint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脸谱照片,介绍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重要元素,激发学生对这一艺术形式的兴趣。
知识讲解:1. 通过PowerPoint演示,详细讲解不同脸谱的分类和代表性色彩的意义。
例如红色代表忠勇,蓝色代表刚烈等。
2. 介绍脸谱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如表现角色性格特征、情感表达等。
示范演唱:1. 选择一首与脸谱相关的音乐作品,以示范演唱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脸谱音乐的情感表达。
2. 提醒学生注意演唱时语气、音准和节奏的掌握,以便更好地表达角色情感。
学生实践:1. 分发学生手册或工作表,让学生分组自行选择一种脸谱作品进行学习。
2. 学生根据自己所选的脸谱,研究并选择适合的音乐片段,进行个人或小组演唱练习。
3. 鼓励学生尝试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性格特征,通过歌唱来展示脸谱的表演艺术。
展示与总结:1. 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表演,展示他们对脸谱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欣赏表演作品,共同探讨脸谱音乐的特点和艺术内涵。
3. 总结学习成果,让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并分享他们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的戏曲表演者或音乐老师来学校进行脸谱音乐的现场演示,加深学生对脸谱音乐的理解与欣赏;2. 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中国传统戏曲与当代音乐的融合,鼓励他们创作属于自己的脸谱音乐作品。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音乐教学的形式,帮助初中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脸谱艺术,并培养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通过演唱脸谱音乐,学生将能更好地理解脸谱的表演特点和情感表达,从而提升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艺术欣赏水平。
唱脸谱教案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京剧被称为我国的国粹,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京剧集文学、音乐、美术、表演为一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木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
京剧作为国粹有着辉煌的历史,但现在的年轻人大都对其不太了解。
这其中既有社会环境变迁、时代快速发展以及电影等现代艺术异军突起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又是由于京剧入门难,学校及社会对京剧知识的普及做的还远远不够等因素的制约,从而导致大多数学生对京剧敬而远之。
部分学生知道电声乐队的几十件,却说不出京剧的三大件,对京剧持冷漠态度,不了解,也不想了解;部分学生知道京剧是国粹,是让我们民族感到骄傲的艺术,但对京剧就是喜欢不起来。
本课围绕“京剧的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组织教学内容,并通过欣赏、示范、讲授、讨论、比较等多种教学方法,普及京剧相关基础知识,旨在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真正实现在基础教育中突出传统民族文化,为积极弘扬与传承京剧发挥积极作用。
教学目标1、了解京剧的发展历史,学习京剧的基础知识,欣赏著名京剧选段。
培养他们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对京剧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的介绍,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京剧中唱、念、做、打的四种艺术特征。
教学过程4.1 教学活动【导入】观看视频片段,思考动片段中出现的是我国哪种戏曲艺术?你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脸谱、伴奏音乐)
引出课题《唱念坐打学京剧》
师:关于京剧你们还知道哪些知识?
生:脸谱,生、旦、净、丑行当,服装,唱腔、场面等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简单介绍京剧的行当,及脸谱艺术。
【讲授】新授京剧艺术博大精深,本节课,就让我们从京剧的表演形式“四大功夫”唱、念、做、打,走近京剧,了解我国的国粹艺术。
1、唱。
京剧把“唱”、“念”、“做”、“打”都综合在一起。
在不同的剧目和场次中中“唱”、“念”、“做”、“打”各有侧重。
但从总体上来说,京剧还是以“唱”为主,京剧界传统说法是“唱”居首位;在观众的语言中,把“演戏”说成是“唱戏”,这也可以说明,歌唱在戏曲中的重要地位。
(1)欣赏两个片段:思考唱腔有何特点?
片段一:《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片段二:《学你爹心红胆壮志如钢》
对比唱腔不同,介绍京剧的两种重要唱腔:西皮、二黄两大类。
西皮,曲调高亢刚劲、活泼明快;二黄,曲调沉着稳重、凝炼严肃。
(2)欣赏《唱脸谱》,思考该歌曲中运用了那种唱腔特点?(西皮唱腔)
(3)学唱感受歌曲的二部分,注意体会西皮唱腔。
2、念。
(1)欣赏片段,思考:为片段中出现了何种表演形式?(京剧把“唱”作为重要表现手段,但它不是单独运用,而是经常与“念”配合,互为补充。
)
(2)参与表现京剧中的念(节选视频《卖水》片段练习,师示范,生模仿。
)思考:京剧中
的念与生活中的语言有何不同?
(3)总结念白特点:不是普通生活语言,而是经过艺术提炼的语言,京剧中的念白起着推动剧情、刻画人物、揭示思想的作用。
是经过艺术提炼的语言,近于朗诵体,在音调上要抑扬起伏、节奏上要疾徐顿挫,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性,并与唱腔协调,相互衔接。
3、做。
(1)欣赏片段,判断其人物在干吗?
(2)总结“做功”特点:戏曲的虚拟性,夸张。
(做,戏曲除了通过语言,还要通过行动来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京剧中的“做”是一门功夫,所以称为“做功”也可称“做派”。
“做功”泛指表演技巧,它有一套特定的程式体系。
)
4、打。
(1)欣赏片段,猜这是哪类表现形式?
(2)介绍“打功”
“打”是戏曲形体动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也是生活中格斗场面的高度艺术提炼。
京剧在武戏剧目的丰富过程中,形成了武生行当,提高和发展了武打的技巧。
那么,武生究竟需要哪些基本功夫呢?有两门功夫是必须具备的,这就是“把子功”和“毯子功”。
“把子功”是传统武戏中所用兵器道具的统称,“毯子功”包括翻、跃、腾、扑各种技艺,俗称“筋斗”,因为这些技艺的难度大,技术复杂,练习时需要在毯子上进行,以免练功者受伤,所以又称“毯子功”。
)欣赏片段,猜这是哪类表现形式?
【练习】欣赏测评欣赏京剧片段《智取威虎山》片段《迎来春色换人间》,思考:片段中有出现了哪些京曲表演形式?
【作业】总结评价京剧是虚实结合的艺术,它的表演在审美特征上是独树一帜的。
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人也都热衷于京剧的学习,做为中国人有责任也有必要传承京剧艺术,弘族传统文化。
唱脸谱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唱脸谱
第一学时(唱念做打学京剧)教学活动【导入】观看视频片段,思考动片段中出现的是我国哪种戏曲艺术?你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脸谱、伴奏音乐)
引出课题《唱念坐打学京剧》
师:关于京剧你们还知道哪些知识?
生:脸谱,生、旦、净、丑行当,服装,唱腔、场面等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简单介绍京剧的行当,及脸谱艺术。
【讲授】新授京剧艺术博大精深,本节课,就让我们从京剧的表演形式“四大功夫”唱、念、做、打,走近京剧,了解我国的国粹艺术。
1、唱。
京剧把“唱”、“念”、“做”、“打”都综合在一起。
在不同的剧目和场次中中“唱”、“念”、“做”、“打”各有侧重。
但从总体上来说,京剧还是以“唱”为主,京剧界传统说法是“唱”居首位;在观众的语言中,把“演戏”说成是“唱戏”,这也可以说明,歌唱在戏曲中的重要地位。
(1)欣赏两个片段:思考唱腔有何特点?
片段一:《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片段二:《学你爹心红胆壮志如钢》
对比唱腔不同,介绍京剧的两种重要唱腔:西皮、二黄两大类。
西皮,曲调高亢刚劲、活泼明快;二黄,曲调沉着稳重、凝炼严肃。
(2)欣赏《唱脸谱》,思考该歌曲中运用了那种唱腔特点?(西皮唱腔)
(3)学唱感受歌曲的二部分,注意体会西皮唱腔。
2、念。
(1)欣赏片段,思考:为片段中出现了何种表演形式?(京剧把“唱”作为重要表现手段,但它不是单独运用,而是经常与“念”配合,互为补充。
)
(2)参与表现京剧中的念(节选视频《卖水》片段练习,师示范,生模仿。
)思考:京剧中的念与生活中的语言有何不同?
(3)总结念白特点:不是普通生活语言,而是经过艺术提炼的语言,京剧中的念白起着推动剧情、刻画人物、揭示思想的作用。
是经过艺术提炼的语言,近于朗诵体,在音调上要抑扬起伏、节奏上要疾徐顿挫,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性,并与唱腔协调,相互衔接。
3、做。
(1)欣赏片段,判断其人物在干吗?
(2)总结“做功”特点:戏曲的虚拟性,夸张。
(做,戏曲除了通过语言,还要通过行动来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京剧中的“做”是一门功夫,所以称为“做功”也可称“做派”。
“做功”泛指表演技巧,它有一套特定的程式体系。
)
4、打。
(1)欣赏片段,猜这是哪类表现形式?
(2)介绍“打功”
“打”是戏曲形体动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也是生活中格斗场面的高度艺术提炼。
京剧在武戏剧目的丰富过程中,形成了武生行当,提高和发展了武打的技巧。
那么,武生究竟需要哪些基本功夫呢?有两门功夫是必须具备的,这就是“把子功”和“毯子功”。
“把子功”是传统武戏中所用兵器道具的统称,“毯子功”包括翻、跃、腾、扑各种技艺,俗称“筋斗”,因为这些技艺的难度大,技术复杂,练习时需要在毯子上进行,以免练功者受伤,所以又称“毯子功”。
)欣赏片段,猜这是哪类表现形式?
【练习】欣赏测评欣赏京剧片段《智取威虎山》片段《迎来春色换人间》,思考:片段中有出现了哪些京曲表演形式?
【作业】总结评价京剧是虚实结合的艺术,它的表演在审美特征上是独树一帜的。
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人也都热衷于京剧的学习,做为中国人有责任也有必要传承京剧艺术,弘族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