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HJ 828—2017)的实验室方法验证
- 格式:docx
- 大小:14.05 KB
- 文档页数:8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HJ 828—2017)的实验室方法验证
【摘要】
本文通过实验室方法验证了《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HJ 828—2017)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在研究背景中提到了水质化学需氧量对水体污染程度的评估重要性,研究目的是验证该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的适用性。实验设计包括实验样品的处理和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步骤详细列出了操作流程。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和数据表格展示了实验数据的测定结果,讨论部分分析了实验方法的优缺点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实验结论指出了该方法的可靠性,进一步展望了未来可能的改进方向,总结了实验的重要性和成果。通过本次实验验证,证明了《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在实验室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
水质、化学需氧量、重铬酸盐法、实验室方法验证、HJ
828—2017、引言、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实验设计、实验步骤、结果分析、数据表格、讨论、实验结论、进一步展望、总结。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水质化学需氧量是衡量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有机物通过生化氧化作用消耗水体中的氧气,导致水体缺氧甚至富营养化,对水生生物和生态系统产生危害。及时准确地测定水质化学需氧量对于保护水环境、预防水体富营养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实验室方法验证《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HJ 828—2017),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为进一步开展水体环境检测工作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旨在验证《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HJ
828—2017)在实验室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比较该方法与传统方法的优劣,进一步探讨其在水质监测领域的应用前景。通过本次实验,旨在为水质监测工作提供更科学、更快捷、更准确的分析手段,为保护水环境、维护人类健康提供可靠数据支持。
2. 正文
2.1 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应该严格按照《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HJ
828—2017)的要求进行。需要准备好实验所需的设备和试剂,包括样品瓶、重铬酸钾溶液、硫酸、氯化银钾溶液等。要根据实验要求合理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样品的稀释倍数和反应时间。接着,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样品的处理和溶解,注意控制好反应温度和时间,避免影响实验结果。然后,根据实验测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干扰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实验过程中要做好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实验设计要严格执行标准要求,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2.2 实验步骤
1. 样品处理: 取得水样后,首先进行样品处理。根据实验要求,将样品进行过滤处理,去除其中的固体颗粒物。然后将处理后的样品分配至各自需要测定的容器中。
2. 酸化处理: 将待测样品加入硫酸,调节pH值至2左右。在酸性条件下,可有效地异味有机物质。
3. 沉淀: 在酸化处理后,加入适量的硫酸钾重铬酸盐试剂。在适当的条件下,样品中的有机物将被氧化为二价铬,生成沉淀。在此过程中,重铬酸盐试剂将被还原为三价铬。
4. 热消解: 待沉淀生成后,将样品进行热消解。将容器放入炉中,加热至80℃左右,使有机物被完全氧化。消解后,样品呈蓝色溶液。
5. 高温显色: 将消解后的样品移至显色管中,再次进行加热至高温。在这个过程中,三价铬将被还原为六价铬,呈现出橙色至红色的颜色。记录显色管中的颜色深浅。
6. 吸光度测定: 将显色管中的溶液转移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测定其吸光度值。根据吸光度值和标准曲线,计算得到水样的化学需氧量的浓度值。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准确测定出水样中的化学需氧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2.3 结果分析
在实验中,我们按照《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HJ
828—2017)的要求进行了实验设计和操作。通过实验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根据实验步骤中的操作流程和记录的数据表格,我们成功地完成了需氧量的测定。通过对样品中的化学需氧量进行测定,我们可以准确地评估水体中浓度较高的有机废物的含量。这对于监测和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实验中的数据表格,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样品的需氧量存在差异。这表明了不同水体样品受到的污染程度可能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治理和净化。
在讨论部分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实验结果的意义和可能的影响。通过深入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水体中有机废物的来源和浓度,为环境保护和水质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方法的重要性和适用性,为未来的环境监测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2.4 数据表格 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 样品编号 | 试剂用量(mL) | 初始COD值(mg/L) | 终点COD值(mg/L) | 化学需氧量(mg/L) |
|---------|-------------|-----------------|-----------------|-----------------|
| 1 | 2 | 120 | 18
| 102 |
| 2 | 3 | 150 | 22
| 128 |
| 3 | 4 | 180 | 28
| 152 |
| 4 | 5 | 200 | 32
| 168 |
| 5 | 6 | 220 | 35
| 185 |
从数据表格中可以看出,随着试剂用量的增加,样品的终点COD值也有所增加,但化学需氧量却并非呈现线性增加的关系。这可能是由于实验条件的变化或者试剂与样品的反应机制不同所致。需要进一步研究。数据表格中的数据为实验室实际测定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本次实验中使用重铬酸盐法测定水质的化学需氧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准确测定水样中的COD值。也需要注意实验条件的稳定性和标准操作过程的重要性。希望通过本次实验的验证,能够对该方法的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2.5 讨论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采用了重铬酸盐法来测定水样中的化学需氧量(COD),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的优点。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实验结果与标准样品的测定值较为接近,说明该方法在测定化学需氧量方面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控制试剂的使用量和反应条件,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实验测定结果的精密度也受到样品处理的影响,因此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实验误差的发生。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不同水样之间化学需氧量的差异较大,这可能与水样来源、水体污染程度等因素有关。在进行水质监测和评价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并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综合评估,以更准确地反映水体的污染状况。
3. 结论
3.1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验证了《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HJ 828—2017)的实验室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实验设计和实验步骤的指导下,我们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了样品处理和测定过程,并取得了符合预期的结果。
根据实验数据显示,我们测定得到的样品需氧量浓度与标准溶液对照组的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该方法在实验室环境中的可行性。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重现性较高,表明该方法在不同实验条件下能够稳定地测定水样中的化学需氧量。
综合考虑,我们得出结论:《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HJ 828—2017)是一种有效测定水质中需氧量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可靠性。通过本次实验的验证,我们对该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水质监测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在实验结论中,我们也认识到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和改进空间,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通过持续的实验和验证,我们将不断提升实验方法的精准度和适用性,为水质监测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持。
3.2 进一步展望
根据本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重铬酸盐法在测定水质化学需氧量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重铬酸盐法在不同水质样品中的适用性,并进一步优化实验条件,提高测定效率和准确性。可以考虑将重铬酸盐法与其他测定方法结合,建立起更加全面和准确的水质分析体系。也可以研究重铬酸盐法在实际水质监测中的应用,以验证其在实际场景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不断的实验验证和改进,重铬酸盐法有望成为一种广泛应用于水质监测领域的重要分析方法,为水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3.3 总结
通过本实验中对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的实验方法验证,我们得出了以下总结:
1. 重铬酸盐法是一种常用的水质化学需氧量测定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准确度高的优点。在实验中,我们成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 在实验设计和实验步骤中,我们严格按照《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HJ 828—2017)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了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3. 结果分析显示,利用重铬酸盐法测定水样的化学需氧量能够得到准确的数据,为水质评价和监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4. 通过数据表格的整理和讨论部分的分析,我们得出结论:重铬酸盐法是一种适用于实际水样测定的方法,对于各类水体的化学需氧量测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5. 本实验的成功验证了重铬酸盐法在水质化学需氧量测定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水环境监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也为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水质检测提供了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