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剖工艺技术应用效果评价
- 格式:pdf
- 大小:554.47 KB
- 文档页数:5
化学调剖技术在坪桥区长6层的应用效果分析化学调剖技术是一种提高油气采收率的方法,通过注入化学剂,改变油藏孔隙和岩石表面的特性,从而改善油气在岩石中的流动性,增加产能。
本文主要对化学调剖技术在坪桥区长6层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一、化学调剖技术的原理化学调剖技术是在油藏里添加一些化学药品,使其改变原有的油水性质,从而增加油藏中的可采储量,提高采收率。
化学调剖技术的主要原理有:(1)酸化:通过在油藏中注入酸性药剂,酸可溶性岩石和固体颗粒,构成的的孔隙度大大提高,增加油水渗透率,提高采收率。
(2)碱化:通过在油藏中注入碱性药剂,可以使有机酸发生中和反应,进而降低油藏的酸性,以提高油藏渗透性和降低油藏中的油粘度。
(3)表面活性剂:通过在油藏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改善油与水之间的界面活性,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使油可以更顺畅地流动,提高采收率。
坪桥区长6层是一座含油气田床,松辣组为主要油层。
埋藏深度为4000米左右,地下温度高达120℃左右。
在该油田中进行了化学调剖实验,采用的药剂为表面活性剂,注入压力为20MPa,注入量为0.5L/m的药剂和300m3水。
注入时间为5天。
三、实验结果分析化学调剖实验后,坪桥区长6层油井的采收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实验前,油井每天的产油量为70吨左右,而实验后,产量提升至90吨左右,提高了近30%。
化学调剖实验还降低了油井的水含量,使得开采更加经济。
此外,化学调剖实验还对油藏孔隙结构产生了改变,孔隙度得到了提高,渗透性得到了增强,使得油井的采油压力得到了有效的降低。
四、总结化学调剖技术是一种提高油气采收率的有效方法,可以在不进行改造的情况下,大幅度增加油井和油藏的采收率。
坪桥区长6层的化学调剖实验表明,该技术在该地区可行,并能产生显著的效果。
因此,我们可以将此技术推广到更多的油田中,以提高国内油气资源的开采效率。
临盘油田夏32—X10井深部调剖效果评估摘要:临盘油田应用深部调剖技术对夏32-X10井进行调剖。
夏32-X10井采用不同性能调剖剂分段塞注入方式对S631 、S64层进行调剖,调剖后地层吸水剖面明显改善,注入水分布较调剖前均匀,对应油井的产液量都发生了变化,日产油总共增加0.43t,日产水总下降54.50t。
关键词:深部调剖段塞法增油降水目前堵水调剖技术已成为油田改善注水开发效果、实现油田稳产的有效手段,我国堵水调剖技术已有几十年研究应用的历史,在油田不同的开发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深部调剖技术是针对油田开发后期,注水井近井地带剩余油较少、由于绕流作用影响导致近井地带调剖增油效果变差的问题提出的,是指用不同的注入方法,如段塞法、大剂量法或采用延迟交联注入法等将化学剂注入油藏深部,封堵高渗透、高吸水层段,达到在油藏深部而不仅是在近井地带改善吸水剖面,迫使液流转向,增大波及体积,提高注水开发效果和水驱采收率。
夏32-X10井位于临盘油田夏32区块,为层状油藏,油水关系复杂,夏32-X10井S631 、S64层相对注水量均在47%以上,S632层相对注水量只有4.36%,注入水纵向上主要向S631 、S64层窜,平面上主要沿着32-204及32-7井方向窜,平面矛盾和层间干扰严重,因此决定对S631 、S64层进行调剖,调整平面矛盾,提高水驱效果。
一、调剖剂的选择根据地质资料与开发数据分析,夏32-X10井区油层埋藏深,油层温度高,且地层渗透率中低,孔隙度较小,地层水矿化度高,层间矛盾突出,要求调剖剂应具备:调剖剂的性能满足中低渗透油藏易泵入要求;调剖剂具备良好的耐温耐盐性能;调剖剂性能要能满高强度要求。
夏32-X10井施工采用不同性能调剖剂分段塞注入方式:第一段塞选取调剖剂为硅坨胶,该调剖剂主要由硅成胶液和交联稳定液组成,室温粘度低于60mPa·s,调剖剂评价结果表明:该调剖剂在80℃~160℃内成胶良好,在120℃的岩心中的性能稳定,具有较好的耐温性和耐冲刷性,调剖剂性能受矿化度的影响不大,具有良好的耐盐性,成胶后强度高。
吉77块调剖、调驱效果评价李宪伟【摘要】After decades of development,the strata formed largepores,injecting water channels along large channels into the formation,leading to invalidity cycle of injected water,and some oil wells appear flooding,water channeling,high water phenomenon,and water injection can not keep up in other oil,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energy none sufficient,the production decline rapidly.After profile control, although the blocking part layer,but it is inevitable concentration appeared a new high water-absorbing layer concentration,water cut rising problem is still not solved very well.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stabilizing oil production and controlling water multi-round profile control is conducted,the first water plugging and profile control and other reform measures to adjust the flooding,achieving a certain effect.% 吉77块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地层形成了大孔道,注入水进入地层后沿着大孔道窜流,导致注入水的无效循环,部分油井出现水淹、水窜、高含水现象,而其它油井注水又跟不上,导致地层能量不足,产量递减快。
调剖调驱效果分析方法简述何禹羲(沈阳采油厂工艺研究所, 辽宁 沈阳 110316)摘要:在对石油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调剖技术是对陆上石油提升开采效率、有效实现老区长稳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同时也是水驱开发到一段时间之后进行深度挖潜的一个技术,是提升层系井网发挥作用的必要方法,是提升油田单井产量的有效方法。
就目前的情况,为了能够有效地提升油田整体产量,区块整体调剖可以有效地替代目前石油调剖堵水的情况,所以,调剖调驱的效果来分析,主要分成两个情况:区块整体调剖调驱的效果、不同井组的调剖调驱效果分析。
关键词:调剖调驱;压降分析;效果分析中图分类号:TE357 文献标识码:A0 引言鉴于大部分老油田处于开发后期,调剖调驱成为老油田稳产增产的主要措施手段。
由于地质油藏的复杂性、调剖剂多样性,在大部分油田调剖调驱工作目前仍处于开发试验阶段,因此如何有效的、准确的分析调剖的效果,不仅能直接反应施工的成功与否,为下一步措施提供必要依据,同时能反馈到前期方案设计中,使科研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地质情况、堵剂的适用性,以及各种设计参数的合理性。
1 深部调驱作用机理概述(1)注入水的流度比在使用调驱剂的过程中会得到有效地提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会让处在低渗的石油得到良好的驱动。
此外,石油调剖调驱机在成胶的过程中,地下普通的聚合物存在的变化并不是很大,所以,水量的流度比在注入阶段都可以得到有效地提升,这样就可以有效的让原有的压差小于凝胶变换成压力并且对得到有效地控制。
(2)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对残余的油进行有效地改变,这样可以保证石油的移动状态。
(3)在对石油注入水躯体的时候,就会出现高渗或者是下级孔道移动情况。
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当凝胶的压力非常小的时候,就会出现堵塞的情况,当凝胶的压力比较大的时候,凝胶就会在石油的底层移动。
而且凝胶的移动的过程中还会受到水冲刷以及底层石油剪力的作用,这样就会导致凝胶出现继续移动的情况,这个过程会持续到凝胶压差比较低的部分出现堵塞,出现这样情况的时候可以通过纵向与水平的调剖作用,这样就可以使石油在不同的程度上被注入的水波能够得到有效地提升。
堵水调剖技术应用及效果评价作者:刘正飞丰枫李查唐潇范业灿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下旬刊》2019年第07期摘要:堵水调剖技术是一种先进的二次采油技术,可以有效起到近井解堵远井调剖的作用。
本文分析了堵水调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总结了油田堵水调剖技术在区块中的应用情况,希望给相关工作人员以参考。
关键词:堵水调剖;应用;效果评价堵水调剖技术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技术。
根据调剖剂在地层中的状态,可以将其分成五类,分别是冻胶型、树脂型、凝胶型、沉淀性和分散型。
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少油井掺水情况的发生。
1 堵水调剖技术在实际应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油田区块在进入到高含水期之后,油层当中仍有大量的可采储量,这是区块进行堵水调剖增油的基础,表示堵水调剖在稳油生产中有着较大的潜力,但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往往比较严重:很多调剖油井需要进行重复调剖,且调剖的效果不断变差,作业成本也偏高。
受到成本的限制,堵剂的用量受到了限制。
世界各种油田生产服务公司在注水井调剖处理规模的规定上,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美国公司将调剖半径定在了15-30m的范围之内,哈里伯顿公司将封堵半径规定在了76m,针对裂缝性大孔道的油藏,其范围还应该进一步增加。
在一般的情况下,调剖半径应该大于井距的0.1倍。
在多次调剖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调剖生绕流的现象。
在第一次对油井进行调剖的过程中,其主要是对高渗透层进行堵塞,可以有效增加扫油的面积。
如果再次进行调剖,部分调剖剂就会进入到低渗透层,这会对调剖半径造成一定的影响,注水后还会产生绕流的现象,但扫油的面积并没有增加,增油的效果将会变差。
吸附性能变差。
在进行第一次调剖的过程中,调剖剂将直接吸附在岩石的表面上,其吸附能力较好。
在调剖失效之后,岩石表面还会存在一定量的凝胶体。
在再次进行调剖的过程中,一部分调剖剂就会吸附在残余的凝胶体之上,这会对其吸附性能造成较大的影响,最终对调剖剂的性能造成较大的影响。
应用试井方法评价调剖剂深部封堵效果【摘要】吐哈油田自开展化学调剖矿场应用以来,效果评价方面主要通过水井注水压力、注水量、吸水剖面、吸水指示曲线、压降曲线以及油井产状的变化综合评价,但这些方法均未对调剖剂在地层中的成胶情况及封堵深度给出评价。
本文提出采用试井方法进行分析评价,首先通过对吐哈油田实测试井资料分析,研究了试井解释理论模型及流体渗流特征,建立了四种试井解释模型。
其次,研究了如何采用试井方法评价调剖封堵效果,并在现场进行应用。
【关键词】试井方法复合模型渗流特征封堵效果随着吐哈油田部分区块注水开发进入中高含水期,化学调剖已经成为治理注水区块平、剖面矛盾、提高水驱油效果的重要手段。
目前吐哈油田矿场调剖效果评价,一般通过水井注水压力、注水量、吸水剖面、吸水指示曲线、压降曲线以及油井产状的变化综合评价,但是要客观科学评价区块整体调剖效果,必须要考虑调剖剂井间波及体积,深部封堵位置等因素,所以本文提出采用试井方法来评价调剖剂在地层中的成胶情况、成胶强度以及调剖剂是否实现了深部放置。
1 基本原理1.1 调驱试井解释理论模型研究根据实测试井资料的渗流特征分析,吐哈油田调驱井试井解释理论模型主要表现为复合模型的特征,调驱剂波及区域表现为幂律流体渗流特征或流动性变差的牛顿流体渗流特征,原油或水存在区域表现为牛顿流体的渗流特征。
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研究建立了四种试井解释模型,实际应用过程中根据实测压力导数曲线特征、流体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等的不同分别选用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的试井解释模型进行解释。
1.1.1 非牛顿流体试井解释模型该模型是四种模型中最简单基础的模型,其假设均质等厚、各向同性的油层中心有一口井,流体为单相微可压缩的非牛顿幂律流体,流体流动满足广义达西定律,等温渗流;不考虑ASP溶液在地层中的稀释与吸附,忽略重力和毛管力的影响;考虑井筒储集效应和表皮效应的影响。
1.1.2 多区复合试井解释模型在聚合物的注入过程中,当以聚合物注入井为中心时,油藏流体的性质由内到外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聚合物溶液驱替到的内区,渗流流体可视为非牛顿幂律型流体,而聚合物溶液还没有驱替到的外区,渗流流体可视为牛顿流体,此时的试井解释模型即为非牛顿—牛顿流体形成的两区径向复合模型;若地层中流体分布表现为以井为中心,由内向外形成牛顿流体—非牛顿幂律流体—牛顿流体的径向分布特征,即为三区径向复合模型;以此类推,若进行多轮次调剖,则演变为更多区的复合试井解释模型。
2019年03月一些有效的检修方法:一、观察法。
首先对仪表的外观进行检查,检查出现了明显的破损和变形。
然后,再对其内部元器件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各种元器件的接触是否良好,各种线路的接线是否出现了问题。
二、电压法。
主要是对仪表内部各电子元器件的接线端的电压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和标准电压进行对比,如果超出了电压的标准范围,就可以确认其中个别元件出现了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检修。
三、敲击法。
主要是通过敲击来确认接触间的鼓掌啊问题,一般情况下设备和热工仪表的漏焊、仪表指示灯忽明忽暗都可以通过敲击法来找出故障发生的具体原理。
四、信号法。
利用电路循环原理来对仪表内部的连通性进行检查,通过输出信号质量分析,来及时发现故障。
五、电阻法。
其是通过测量仪表内部个别元件的电阻,来判断元件工作状态好坏的,通过和电压法进行配合,可以起到更好的检查效果。
六、短路法。
通过导线让热工仪表某部分元件进行短路,然后通过其电流和电压变化,来判断其中的电子元器件是否出现故障。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不断设备的故障现象进行观察,并认真总结其发生规律,然后根据规律去不断完善、规范管理制度。
我们在实际对热工仪表的维护过程中,应该采取预防为主的维护理念,对长期从事于该类设备维护工作的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认真进行总结,并制定出维护经验手册,将这些手册发放到新来的新员工手中,这对提升新员工的维护工作水平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我们还应该根据每一种设备的具体使用要求,制定出科学的操作规程,以此规范操作工人的操作行为,这可以使得操作工人更加科学、合理地操作这类设备,这对降低因错误操作带来的故障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做好对热工仪表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
首先应该建立完整规范的系统运行管理制度,提高使用和维护的规范性。
为了保证设备的稳定工作,一定要注意对环境因素进行控制,让环境的温度、湿度保持在一个平稳的区间,给设备运行,创造一个稳定的环境。
还要做好对各种干扰源的屏蔽工作,避免其影响设备的稳定工作。
如今低渗透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方面的分析研究显得尤其的重要,为了能够对低渗透油田中的开发效果进行改善,通常使用注水开发的措施。
但是由于开发时间在不断的增长,油田之间的矛盾也在逐渐的增加,其问题处于非均质性的油藏中就显得十分严重,注入的水跟随高渗透层进行不均匀的推进,导致中低渗透层具有较低的波及程度,并且其驱油的效果比较差,使水驱开发的效果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
为了能够使油田层间的矛盾得到有效的缓解,一般在现场通常采取注水井的方式进行调剖,使用水井调剖的方式对注水的效果进行改善。
至今,在现场实施的调剖方法都是利用注水井的井口通过高压泵将定量调剖剂注入到油层中,处于一定的压力下,调剖剂将先是进到高渗透层或者裂缝中,然后随着阻力比较小的孔道和裂缝渗流。
由于注入了调剖剂致使油水的分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还在一定程度上把低渗透层吸水的能力提升了,并且降低层间的矛盾,还改善了油藏纵向的动用程度。
只使用常规的方法不能准确的判断吸水剖面中均匀性方面的改善程度,还不能进行定量的评价。
1 关于定量评价调剖的效果方法采取劳伦兹曲线的方式对调剖使用调剖措施进行吸水剖面不均匀程度改善实施相关的分析,定义了吸水剖面中的均质系数、水井调剖过程的变异系数、吸水剖面中的突进系数,定量了调剖措施中对均质程度的改善。
根据劳伦兹曲线对调剖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水井调剖前后做出劳伦兹曲线,根据计算得到前后单位厚度所吸水的不均匀系数进行调剖效果的判断。
如果不均匀系数逐渐的增加,说明非均质性也在逐渐的变强,那么水井调剖中吸水剖面将会越来越不均匀,相反就会逐渐的均匀。
变异系数其实作为数理统计中的一个概念,可以用来度量统计多个数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分散程度。
变异系数逐渐的变大,表示非均质性逐渐的变强。
吸水剖面的均质系数其实是平均单位厚度所吸水的百分数和最大单位厚度所吸水的百分数之间的比值。
其比值如果逐渐的向1接近,则表示均质性正在逐渐的变好。
吸水剖面的突进系数其实是最大单位厚度所吸水的百分数和平均单位厚度所吸水的百分数之间的比值。
注水井调剖工艺及效果评价引言:注水井调剖工艺是一种常用的油田增产措施,通过合理的注水井调剖工艺,可以有效改善油藏渗透性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提高注水效果,进而提高油田的产能。
本文将介绍注水井调剖工艺的基本原理以及工艺流程,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
一、注水井调剖工艺的基本原理注水井调剖工艺是通过选择合适的调剖剂,通过调整注入浓度和注入量来改变油层渗透性分布,从而达到优化油藏物理性质的目的。
常见的调剖剂有聚合物、微粒和化学药剂等。
二、注水井调剖工艺的工艺流程1. 调剖剂选择:根据油藏地质特征和已有的实验数据,选择合适的调剖剂,例如,聚合物调剖剂可以改变油藏渗透性和深层水驱效果,微粒调剖剂可以填塞裂缝和孔隙,提高油层渗透性。
2. 调剖剂浓度和注入量确定:根据油藏的具体情况和预计效果,确定调剖剂的浓度和注入量。
通常需要进行实验室小尺度试验和地面中尺度试验来确定最佳参数。
3. 施工方案设计: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开槽、封堵和注入等操作步骤。
4. 施工操作:按照设计的方案进行施工操作,确保调剖剂能够均匀注入油层,并达到预期效果。
5. 效果评价:通过生产数据监测和实验室测试,评价注水井调剖工艺的效果。
三、注水井调剖工艺的效果评价评价注水井调剖工艺的效果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指标,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评价方法:1. 油田产量变化:通过记录油田产量的变化,比较调剖前后的产量差异,评估调剖工艺的效果。
2. 油水比变化:注水井调剖工艺的目的是提高油藏渗透性,从而提高采出的原油量,因此观察油水比的变化,可以间接评价调剖工艺的效果。
3. 储量评估:通过统计采出的原油量和油藏的产量数据,结合调剖前后的渗透性变化情况,对储量进行评估。
4. 封堵效果评估:调剖剂注入后,会对油藏中的裂缝和孔隙进行封堵,通过测量注入前后的渗透率变化,评估封堵效果。
结论:注水井调剖工艺是一项常用的油田增产技术,通过合理的调剖剂选择和工艺流程设计,可以改善油藏渗透性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提高油田的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