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二中2015届高三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205.50 KB
- 文档页数:5
文科综合历史(共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朱熹曾解释过“存灭理,灭人欲”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
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明代李贽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由此可见,李贽的批判主要忽视了()A.时代背景的复杂性 B.人物评价的特殊性C.历史发展的曲折性 D.思想内容的辩证性【答案】D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存天理,灭人欲”本身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本身的思想内容也具有一定的辩证性,所以,李贽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也就忽视了“存天理,灭人欲”思想内容的辩证性2.有一位对历史颇有研究的导游说:汉唐文化游应到①,明清文化游应到②,民国文化游应到③。
下面最合理的填充是()A.①洛阳②西安③南京 B.①西安②北京③南京C.①西安②北京③杭州 D.①北京②西安③杭州【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化。
汉唐皆定都长安,长安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而长安即今西安。
可排除A、D。
明清皆定都北京,民国定都南京。
首都在任何时候都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3.民国十九年,国民政府颁布特令,宣布“自1月1日起,凡侨居中国之外国人民,现时享有领事裁判权者,应一律遵守中国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依法颁布之法令规章。
”该段文告颁布于()A.五四运动期间 B.国民大革命期间C.北伐战争结束后 D.全面抗战爆发后【答案】C考点:国民大革命。
“民国十九年”指的是1930年,国民政府宣布废除领事裁判权,应发生在北伐战争后,C项正确。
A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B国民大革命从1924-1927年;D全面抗战爆发于1937年,根据时间信息均可排除。
4.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
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
万州二中高2015级高三下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命题人:万州二中何格一、(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束.缚(sù) 倒.春寒(dào)棉里藏针令人咋舌B.赧.(nǎn)然使劲.(jìng)缔造者暮然回首C.档.次(dàng)脚癣.(xuǎn)林荫道张皇失措D.颤.栗(zhàn)着.(zhuó)意洽谈会义气风发2.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公款送礼禁令让传统节日的食品——月饼纷纷回归本真味道,也让不少曾奔波于迎来送往、淹没在觥筹交错之中的人获得一份清.静.。
B.我们必须看到,当代文化的这种转向,固.然.与电子传媒的兴起息息相关,但促成这种转向的实现还有更为深刻的现实动因和社会背景。
C.在被戏称为“石灰窑工业园区”的强拆现场,伴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40多座小石灰土窑顷刻间分崩离析....,被彻底拆除。
D.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我们不必为曾经犯过的错误而在心里耿耿于怀....。
3.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毋庸置疑,“最严交规”设置的初衷,而在严惩藐视法规尊严和人的生命安全的野蛮驾驶者。
因此限速、交通灯、标志线等设置应该是。
倘若,且滋生道路通行速度无谓缓慢或引发事故等弊端,则有违“最严交规”设置的初衷。
①并不在处罚,更不是要“坑爹”②并不是要“坑爹”,更不在处罚③人性化而科学的④科学而人性化的⑤因限速随意设置等而导致无辜者受罚⑥导致无辜者因限速随意设置等而受罚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阅读下文,完成第4—6题。
中国服饰文化的观念意蕴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之所以在其形制质料上注重葛麻丝帛和推崇黄色,在其社会功用上讲求森严井然的等级秩序,除了华夏民族所处自然环境的影响、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决定,还有其更为深层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意味。
重庆市万州区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卷共24小题。
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记》记载,秦“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称颂秦始皇仁、义、圣、德,“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使“尊卑贵贱,不逾次行”。
这反映出秦朝A.重视人伦秩序和社会教化 B.注重维护官僚政治体制C.借法家思想建立君主专制 D.以仁义道德来遏制人欲2.汉元帝在做太子时,见其父汉宣帝所用的大臣多是一些精通法律的“文法吏”,便劝谏说:“陛下治国太偏重于刑法,应该起用儒生,实行德政。
”汉宣帝勃然变色,斥责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这表明当时A.统治者强调外儒内法 B.儒法对立现象严重C.儒学统治地位受冲击 D.以法治国趋势出现3.唐太宗因感“儒学多门,章句繁杂”,令人撰成《五经定本》《五经正义》,使得“经有定本,疏有正义”。
这说明唐太宗注重A.减轻考生的课业负担 B.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C.提高儒家的社会地位 D.规范儒学的学术研究4..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
这种情况说明A.儒家学者开始关注现实的社会问题 B.有识之士反思君主专制制度C.国内外形势变化推动了学风的转变 D.儒家经典的权威受到了质疑5.黄宗羲认为,国家法律起源于“公利”,即为了防止由于自私自利对他人利益造成损害而形成,这种“公利”属于社会全体成员。
万二中高2015级3月月考英语检测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en will the first performance start?A. At 7:20.B. At 7:30.C. At 7:15.2. How much did the man pay for the shirt?A. $20.B. $18.C. $10.3. What does the man want to do?A. He wants the woman to call him.B. He wants to call a friend.C. He wants to charge his phone.4. What does the man suggest the woman buy for Bob?A. Some books.B. A basketball.C. A pet.5. What are the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A. The payment of tax.B. The price of cigarettes.C. The danger of smoking.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at did the man ask the woman to help to do?A. To pick up his parents.B. To lend her car to him.C. To repair his car.7. What’s wrong with the woman’s car?A. It is being repaired.B. It is out of gas.C. Her mother drove it away.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万州二中2013—2014学年下期高2014级三月月考文综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Ⅰ、Ⅱ、Ⅲ部分,共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及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3.第Ⅰ、Ⅱ、Ⅲ部分均答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历史(100分)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学者雷海宗指出:春秋时代的战争都有各种的繁文缛节,大国相互之间并无吞并的野心,对小国也多只求服从,不求占领。
到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在乎攻灭对方。
这种变化本质上反映了A.“仁政”思想的消失 B.礼乐制度的彻底瓦解C.中央集权制度确立D.分封制进一步崩溃2.北宋范仲淹因进谏遭受黜责。
朱熹对此评价称“本朝唯范文正公振作士大夫之功为多。
”在朱熹看来A.范仲淹的行为促使皇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B.大臣抵触皇帝,破坏了“理”和“礼”C.范仲淹提振士人气节,是“理”的体现D.范仲淹的行为是“发明本心”的结果3.苏轼指责王安石推行的某项法令使得“坊郭等第之民,与乡户均役;品官形势之家,与齐民并事”。
这一法令是A.募役法B.市易法C.青苗法D.保甲法4.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
”他指的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八国联军入京5.根据下面的纸币蕴含的历史信息,推测其最可能流通于A.抗战相持阶段的敌后抗日根据地B.大革命时期的广州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根据地D.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党统治区6.下图中的叙述是中共在某次会议前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宝贵探索,它有利于A.“三大改造”的启动 B.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序展开C.“八字方针”的实施 D.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7.1979年,深圳的谬真一家5口每月可凭猪肉票买6.80元的肉,凭豆腐票买0.64元的豆腐,可凭鱼票买3.20元的鱼,可凭海味票买0.70元的海鲜。
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中国古代历代封建王朝都比较重视制度的建设,回答1-7题1.唐朝贞观时期,在隋朝基础上进一步革新、完善制度。
这主要是指:①科举制的延用②三省六部制完备③府兵制的健全④租庸调制实行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唐朝开元年间,江南某地发生洪灾,需要修筑堤防。
在唐朝的中央机构中,具体负责执行这项工作的是:A、吏部B、户部C、礼部D、工部3.下列政治制度中属于辽代的是:A、猛安谋克制B、"蕃汉分治"C、行省制度D、八旗制度4.北宋科举制与前代相比,主要的不同之处有:①首创武举和殿试②考试分乡试、省试、殿试三级③命题仅限于"四书""五经" ④严格考试方法,实行糊名法A、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5.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最突出特点是:A、极力提高皇权B、竭力削弱相权C、削夺将帅权力D、削减地方权力6.下列官职中与秦朝的太尉职能相近的是:A、(唐)节度使B、(汉)刺史C、(宋)枢密使D、(明)都指挥使7.不属于明太祖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B、设立锦衣卫C、废行省设立三司D、设立东厂西厂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中国的封建王朝在对外关系中经历了一个从开放到闭关的过程,回答8-15题8..秦汉时期,中国已开始走向世界,其主要表现不包括:A.大秦王安敦派使臣从海道来到中国B.丝绸等技术传播到中亚和欧洲地区C.甘英出使大秦,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D.中国与欧亚非许多国家开始了直接贸易往来9.西汉时,海上丝绸之路经过:A.马六甲海峡B.直布罗陀海峡C.英吉利海峡D苏伊士运河10.在汉与大秦之间进行丝绸转手贸易的国家是:A.安息B.大秦C.贵霜D.印度11.《后汉书》载:"班超定西域……遣甘英穷临西海而还。
万州二中高2023级高一下期3月联考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CDBAB 6—10 ACBCD 11—15 BCADC二、非选择题16. (1)因素:①多山少平原的特殊地理环境;②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的城邦体制。
(4分)(2)形成原因:①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扩张潜能;②依靠军事征服建立;③依靠军队和官僚体系维持;④继承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
(6分)影响:①促进中东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②为后继者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③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中介。
(6分)(3)①各个区域文明相对独立地发展;②古代文明具有多元特征,应该尊重文明的多样性;③文明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
(2点4分,3点5分)17. (1)①种类多;②以食物为主;③范围广,涉及欧亚非美各洲;④双向交流,既有美洲作物品种外传,也有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推广。
(6分)(2)影响:①加速了人类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②引发了西欧殖民掠夺的狂潮;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把世界开始连接成一个整体,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④引起了思想解放运动。
(8分)(3)中国:①影响政府赋税制度改革(一条鞭法:赋役征银);②改变政府的运作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③推动商业发展,加速农产品商品化,刺激中国东南沿海商品经济发展;④推动白银货币化,明中期后,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4分)欧洲:①价格革命;②导致封建领主地位下降,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③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
(4分)18.示例1:西欧中世纪是“黑暗时代”。
论证:政治上,封君封臣制度和教权高于王权的现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经济上,庄园经济与农奴制度束缚人身自由,基督教会拥有大量的庄园和广袤的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不利于欧洲经济的发展;文化上,基督教会在中世纪的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会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总之,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混乱、压抑的年代,许多因素阻碍了社会发展。
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15届九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全卷共五个大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15小题,每题一分,共15分。
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要求。
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英文字母代号填入下面表格的相应方格中。
)1.从猿到人的转变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劳动 B自然环境 C进化 D神的创造2.推动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决定因素()A妇女在氏族中的主导地位 B男子在氏族中的主导地位C私有财产和阶级的产生 D生产力的提高3.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称“Egypt is ‘the gift of the Nile’.”(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尼罗河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古代埃及文明B.尼罗河流域是古代埃及的势力范围C.古代埃及人民把尼罗河治理得很好D.有了古代埃及文明,就有了尼罗河4.某班级要进行一场关于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历史话剧表演,他们采取的台词因该是()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B.“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C.“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D.“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5、图中(亚非欧文明区域图)英文字母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了人类早期文明四个区域,其中②所具有的文明成就是()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佛教 D.甲骨文6.小凌同学代表小组发言时说:“这是个独特的民族,它是战争狂徒,用战争把宗教传播到西亚、北非等地,穆斯林的足迹从此遍及四方;它又是文明使者,用嘴巴将东西方文化传承、传播,某种数字因此冠上它的大名。
”这个“独特民族”指的是()A.古代埃及B.古代希腊C.古代罗马D.古代阿拉伯7. “相传在古埃及的世界里,以尼罗河为界线划分为东、西二个部分,城市多位在尼落河东岸,而亡者都埋葬在尼罗河西岸,一如日出与日落的方位,象征生命的开始与结束。
”下列哪一张示意图最符合上文对古埃及人土地利用的描述()A BC D8.下列关于大化改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时间:646年 B.学习对象:中国隋唐的封建制度C.地点:日本 D.意义: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9.雅典的一个家庭要去参加公民大会选举首席将军。
万州二中高2015级高三下3月月考数学试题(文科)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10小题,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请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涂在答题卷上相应位置)1.已知全集U=R ,A={x|﹣1<x <2},B={x|x ≥0},则C U (A ∪B )=( )A . {x|0≤x <2}B . {x|x ≥0}C . {x|x ≤﹣1}D . {x|x >﹣1} 2.已知命题 p :,cos 1,x R x ∀∈≤则( )A .:,cos 1;p x R x ⌝∃∈≥B .:,cos 1;p x R x ⌝∀∈≥C .:,cos 1;p x R x ⌝∀∈>D .:,cos 1;p x R x ⌝∃∈>3.已知a ,b 是实数,则“”是“a+b >5”的( )A . 充分不必要条件B . 必要不充分条件C . 充分必要条件D .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方程2-x+x 2=3的实数解的个数为( )A . 2B . 3C . 1D .4 5.如图是一正方体被过棱的中点M 、N 和顶点A 、D 截去两个角后所得的几何体,则该几何体的主视图(或称正视图)为( )A.B.C.D.6.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到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数据,分组后,各组的频数如下表分组(10,20](20,30](30,40](40,50](50,60](60,70]频数 2 3 x 5 y2已知样本数据在(20,40]的频率为0.35,则样本数据在区间(50,60]上的频率为()A.0.70 B.0.50 C.0.25 D.0.207.已知实数x∈[0,4],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x不小于23的概率为()A.B.C.D.8.过圆x2+y2﹣10x=0内一点(5,3),有一组弦的长度组成等差数列,最短弦长为该数列的首项a1,最长弦长为数列的末项a11,则a2+a4+a6+a8+a10的值是()A.10 B.18 C.45 D.549.函数f(x)=ax2+bx(a>0,b>0)在点(1,f(1))处的切线斜率为2,则的最小值是()A.10 B.9C.8D.10.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C1的离心率为e,直线l与双曲线C1交于A ,B两点,线段AB中点M在一象限且在抛物线y2=2px(p>0)上,且M到抛物线焦点的距离为p,则l的斜率为()A.B.e2﹣1 C.D.e2+1二、填空题:(本大题5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各题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卷上相应位置(只填结果,不写过程)11.如果复数是实数,(i为虚数单位,a∈R),则实数a的值是12.设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q=2,前n 项和为S n ,则=13.已知向量,=(2,1),如果向量与向量垂直,则实数x 的值为14.已知点P (x ,y )满足条件(k 为常数),若z=x+3y 的最大值为8,则k= .15.设点P 是双曲线22197x y -=右支上一动点,,M N 分别是圆()2241x y ++=和()2241x y -+=上的动点,则PM PN -的取值范围是 .三、解答题:(本大题6个小题,共75分)各题解答必须答在答题卷上(必须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理过程) 16.(13分)已知,,α,β∈(0,π)(1)求tan (α+β)的值;(2)求函数的最大值. 17.(13分)某校高三(1)班的一次数学测试成绩的茎叶图和频率分布直方图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可见部分如下,据此解答如下问题:(1)求全班人数,并计算频率分布直方图中[80,90)间的矩形的高;(2)若要从分数在[80,100]之间的试卷中任取两份分析学生失分情况,则在抽取的试卷中,求至少有一份分数在[90,100]之间的概率.18.(13分)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PA ⊥底面ABCD ,PA=2,∠PDA=45°,点E 、F 分别为棱AB 、PD 的中点. (Ⅰ)求证:AF ∥平面PCE ;(Ⅱ)求证:平面PCE ⊥平面PCD ; (Ⅲ)求三棱锥C ﹣BEP 的体积.19.(12分)数列{a n},前n项和S n,满足,(1)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nS n}前n项和T n.20.(12分)已知抛物线方程y2=mx(m∈R,且m≠0).(Ⅰ)若抛物线焦点坐标为(1,0),求抛物线的方程;(Ⅱ)若动圆M过A(2,0),且圆心M在该抛物线上运动,E、F是圆M和y轴的交点,当m满足什么条件时,|EF|是定值.21.(12分)已知a为正的常数,函数f(x)=|ax﹣x2|+lnx.(1)若a=2,求函数f(x)的单调增区间;(2)设,求函数g(x)在区间[1,e]上的最小值.万州二中高2015级高三下3月月考数学答案(文科)一、1----5 CDAAB 6---10 DACBA4,8二、11、4 12、13、﹣2 14、﹣6 15、[]16、解:(1)由,β∈(0,π)得,所以tanβ=2,.于是tan(α+β)=.(2)因为所以=故f(x)的最大值为.17、解:(1)由茎叶图知,分数在[50,60)之间的频数为2,频率为0.008×10=0.08,∴全班人数为=25人.又∵分数在[80,90)之间的频数为25﹣2﹣7﹣10﹣2=4频率分布直方图中[80,90)间的矩形的高为=0.016.(7分)(2)将[80,90)之间的4个分数编号为1,2,3,4,[90,100]之间的2个分数编号为5,6,在[80,100]之间的试卷中任取两份的基本事件为:(1,2),(1,3),(1,4),(1,5),(1,6),(2,3),(2,4),(2,5),(2,6),(3,4),(3,5),(3,6),(4,5),(4,6),(5,6),共15个,其中,至少有一个在[90,100]之间的基本事件有9个,故至少有一份分数在[90,100]之间的频率是=.(13分)18:解:证明:(Ⅰ)取PC的中点G,连接FG、EG∴FG为△CDP的中位线∴FG CD∵四边形ABCD为矩形,E为AB的中点∴AE CD∴FG AE∴四边形AEGF是平行四边形(2分)∴AF∥EG又EG⊂平面PCE,AF⊄平面PCE∴AF∥平面PCE(4分)(Ⅱ)∵PA⊥底面ABCD∴PA⊥AD,PA⊥CD,又AD⊥CD,PA∩AD=A∴CD⊥平面ADP又AF⊂平面ADP,∴CD⊥AF在RT△PAD中,∠PDA=45°∴△PA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PA=AD=2(6分)∵F是PD的中点,∴AF⊥PD,又CD∩PD=D∴AF⊥平面PCD∵AF∥EG,∴EG⊥平面PCD,又EG⊂平面PCE∴平面PCE⊥平面PCD(8分)(Ⅲ)PA⊥底面ABCD在Rt△BCE中,BE=1,BC=2,(10分)∴三棱锥C﹣BEP的体积VC﹣BEP=VP﹣BCE==(13分)19:解:(1)∵∴Sn﹣1+2an=1(n≥2)两式相减可得,Sn﹣Sn﹣1+2an+1﹣2an=0即2an+1=an∴∵∴数列{an}是以为首项以为公比的等比数列∴=(2):∵∴∴∴nSn=n令则=两式相减可得,==∴Sn==∴==20解:(Ⅰ)依题意:.(2分)∴p=2∴所求方程为y2=4x.(4分)(Ⅱ)设动圆圆心为M(a,b),(其中a≥0),E、F的坐标分别为(0,y1),(0,y2)因为圆M过(2,0),故设圆的方程(x﹣a)2+(y﹣b)2=(a﹣2)2+b2(6分)∵E、F是圆M和y轴的交点∴令x=0得:y2﹣2by+4a﹣4=0(8分)则y1+y2=2b,y1•y2=4a﹣4(10分)又∵圆心M(a,b)在抛物线y2=mx上∴b2=ma(11分)∴.(12分)∴当m=4时,|EF|=4(定值).(14分)21 解:(1)由a=2,得f(x)=|2x﹣x2|+lnx(x>0).当0<x<2时,.由f′(x)=0,得﹣2x2+2x+1=0,解得,或(舍去).当时,f′(x)>0;时,f′(x)<0.∴函数f(x)的单调增区间为(0,),(2,+∞).当x>2时,.由f′(x)=0,得2x2﹣2x+1=0.f(x)在(2,+∞)上为增函数.∴函数f(x)的单调增区间为(),(2,+∞).(2).①若a≤1,则.则.∵x∈[1,e],∴0≤lnx≤1,1﹣lnx≥0,x2+1﹣lnx≥0,∴g′(x)>0.∴g(x)在[1,e]上为增函数,∴g(x)的最小值为g(1)=1﹣a.②a≥e,则g(x)=a﹣x+,则.令h(x)=﹣x2+1﹣lnx,则.所以h(x)在[1,e]上为减函数,则h(x)≤h(1)=0.所以g(x)在[1,e]上为减函数,所以g(x)的最小值为g(e)=a﹣e+.③当1<a<e,,由①,②知g(x)在[1,a]上为减函数,在[a,e]上为增函数,∴g(x)的最小值为g(a)=.综上得g(x)的最小值为g(a)=。
2022-2023学年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教育集团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3月份)1. 春秋战国时代,君主作出重大抉择时,会根据多名占卜官员的意见,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进行决议。
战国游士多敢于和君主分庭抗礼,君主也往往以平等态度相待。
材料旨在说明()A. 统治方式带有迷信色彩B. 原始民主传统仍有影响C. 君主权力受到较大限制D. 游十敢干挑战君主权威2. 西汉利用均输、平准机构,建成了一个遍及全国的商业网,消除各地价格差异,由此出现了“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
故抑天下物,名曰‘平准’,结果是‘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这体现了西汉政府()A. 实行重农抑商以维护统治B. 为商业发展创设良好环境C. 试图淡化区域经济的差异D. 旨在强化市场的监管力度3. 《唐律疏议》卷28规定:“诸邻里被强盗及杀人,告而不救助者,杖一百;闻而不救助者,减一等。
力势不能赴救者,速告随近官司,若不告者,亦以不救助论。
”唐朝同时规定国家对捕获罪犯、见义勇为者给予物质奖励。
这些规定()A. 激化了官民之间矛盾B. 推动尚武精神传播C. 强调民众的社会责任D. 体现法律的严酷性4. 古埃及早王朝时期,已经形成了三大“创世论”神学体系,这些体系中的神话传说内容都与太阳和水有关。
这体现了古埃及()A. 王权的衰落B. 对自然的崇拜C. 文字的发展D. 对科学的探索5. 据学者研究,古代雅典官员在接受任职资格审查时,需要回答:直系亲属姓名及男性亲属所在村社名称、崇拜的神祇及其圣所所在地、墓葬方位、是否善待双亲、是否纳税、是否服兵役等。
下列属于成为古代雅典官员前提条件的是()A. 军事才能、宗教信仰B. 道德品质、演说能力C. 丰厚财力、贵族血统D. 本邦籍贯、成年男性6. 如图所列为12世纪前期法兰西卡佩王朝路易六世在位期间的若干举措。
这些举措旨在()A. 推动城市崛起B. 加强国王权力C. 建立民族国家D. 发展庄园经济7. 亚历山大在东方的远征中至少留下了3600名希腊雇佣兵,他们在各处定居下来。
文科综合历史(共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朱熹曾解释过“存灭理,灭人欲”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
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明代李贽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由此可见,李贽的批判主要忽视了()A.时代背景的复杂性 B.人物评价的特殊性C.历史发展的曲折性D.思想内容的辩证性2.有一位对历史颇有研究的导游说:汉唐文化游应到①,明清文化游应到②,民国文化游应到③。
下面最合理的填充是()A.①洛阳②西安③南京 B.①西安②北京③南京C.①西安②北京③杭州 D.①北京②西安③杭州3.民国十九年,国民政府颁布特令,宣布“自1月1日起,凡侨居中国之外国人民,现时享有领事裁判权者,应一律遵守中国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依法颁布之法令规章。
”该段文告颁布于()A.五四运动期间 B.国民大革命期间C.北伐战争结束后 D.全面抗战爆发后4.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
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
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A.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的舆论准备B.标志着现代化的形成C.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 D.确保了资本主义代议制的逐步建立5.“不合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为天道自然之理。
但其说与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
初始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
”文中“其说”是指()A.达尔文的进化论 B.牛顿运动定律C.普朗克的量子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6.日本学者说:“幕府末期一些进步的日本学者、文化人,经由中国输入的文献所学到的西学情形与一般近化文化,并不比经过荷兰所学到的有何逊色。
”下列体现了日本学者所说的“经由中国输入的文献”中的主要思想是()A.“故民权兴则国立,民权灭则国亡”B.“东西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C.“师夷长技以制夷”D.“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7.《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一文中提到:“由于阿里……认为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就可以与欧洲并驾齐驱……他不懂……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总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据此,你认为阿里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马木路克势力的破坏和反扑 B.未从根本上触动原有的封建生产关系C.穷兵黩武、对外扩张 D.欧洲列强的干涉8.他的作品是“动荡时局的最明确的表达”、“迎合了无神时代的猎奇和逃避心态”,他的艺术是“孩子式的病态”的“无理的表现,免费的游戏”。
下列绘画作品体现了上述说法的是()A. B. C. D.9.在资本主义国家兴起和强大的过程中,曾经直接推动战争的政策措施有()①普鲁士“铁血政策”②日本“大陆政策”③美国“门户开放”政策④德国“施里芬计划”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0.某同学在研究一战爆发的有关史实时找到了以下因素。
下列各项按一定的逻辑联系排列,正确的是()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加剧②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③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和殖民地④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⑤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③→①→⑤→⑥C.②→①→④→⑤→③→⑥ D.①→④→③→②→⑤→⑥11.一本史学著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④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2.观察下图,A、B、C、D四条曲线代表的是四个国家的世界制造业产值,这四个国家分别是()A.中国、英国、美国、德国 B.中国、英国、德国、美国C.英国、德国、中国、美国 D.中国、美国、英国、德国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13.(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近代意义的“最惠国待遇”滥觞于17世纪的欧洲。
当时欧洲各国普遍重视对外贸易,不允许一国给予另一国特殊权利或待遇,要求利益均沾……但是,这种相互给予“最惠国地位”的做法,一直受传统经济政策思维阴影笼罩,长时期内并没有获得大的进展。
直到19世纪中期,“最惠国待遇”才发生了质的飞跃。
1860年英法通商条约的签订,使现代意义的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才真正诞生,类似条约在欧洲各国的流行,全球贸易额由此大幅上升。
——《“最惠国待遇”的源流及其他》材料二:在最惠国原则发展历史上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相互无条件的最惠国原则只是通行于“(基督教)文明国家之间”的规则,有些最惠国条款明文把第三国写作“其他基督教国家”。
——《“最惠国待遇”的源流及其他》材料三:“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通过实质性削减关税等措施,建立一个完整的、更具活力的、持久的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增长中的份额,与其积极发展需要相称。
”——《WTO的宗旨》(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19世纪中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并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8分)。
(2)材料二反映了最惠国待遇原则在实施中具有什么特点? (4分)结合19世纪中期中英贸易关系中的相关史实说明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6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WTO追求的目标是什么?(2分)概述上述材料体现出世界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14.(26分)一份对外“和约”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团民私自替政府拟了一份对外“和约”。
“和约”虽不具法律效力,作为历史材料却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
内容如下:一、各国前所索赔款,一概作废。
二、各国应偿中国兵费四百兆两。
三、各国兵船已在中国口者,不准驶出。
四、各国租价照今加倍。
五、将总署交还中国。
六、康有为回国治罪。
七、所有各国教堂一律充公。
八、日本将台湾交还中国。
九、德国将胶州交还中国。
十、俄罗斯将大连交还中国。
十一、所有教士各归其国,不准再来。
十二、中国仍有管理高丽安南之权。
十三、中国海关仍归华人办理。
十四、外国使臣来中国者,照乾隆时所定之例,不许进京。
十五、另赔义和拳兵费四百兆。
十六、日本亦须照乾隆时例入贡。
十七、华人交通西人,及不遵官场约束者,归朝廷治罪。
十八、所有东西洋人与中国官场相见,须行叩头之礼。
十九、外人不准在中国游历。
二十、俄罗斯西伯利亚及各处铁路,均须拆毁。
二十一、英国须将新安九龙交还中国。
二十二、各国运来中国货物合应加倍收税。
二十三、洋商船到口者,须先禀明该处守口中国官兵,方准入口。
二十四、大米不准出口。
二十五、凡货物运往外国者,亦须加倍收税。
问题:(1)“和约”中第八、第十九项是针对哪两个不平等条约而提出来的?(4分)(2)作者在“和约”中提出了哪几类要求?(6分)(3)你是如何看待这份“和约”的?(16分)高三历史月考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1.D2.B3.C4.C5.A6.C7. B8.D9.A 10.B 11.B 12.A二、综合题(共2题,共52分)13.(26分)(1)变化:从奉行重商主义到自由主义,从依靠政府保护的排他性贸易到要求取消关税壁垒的自由贸易。
(4分,任答其中的一个层面即可)原因: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空前发展,生产能力大幅提高: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消除各自的关税壁垒;(8分)(2)特点:资本主义国家内的平等性,(无条件的最惠国原则只是通行于“基督教文明国家”);对非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平等性或歧视性。
(4分)影响: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取得了在中国的片面最惠国待遇,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使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劳动力市场供应地,逐步成为共同宰割的对象(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贸易联系。
(6分)(3)目标:追求自由贸易的同时,也要追求公平贸易;(共2分;按材料中“确保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可得1分)趋势:追求自由贸易过程中通过体系化、制度化来逐步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公平贸易。
(2分)14.(26分)(1)答案1:第八条——《马关条约》;第十九条——《天津条约》。
(4分)(2)正义的要求(3分)答案1:作出合理的概述或描述:收回国家主权、废除赔款、收回关税主权;保守的观念。
(3分)答案2:能准确地对相关材料进行提炼。
恢复朝贡体系、实行闭关锁国。
(3分)答案3:能进行简单概括:各国与中国的外交恢复到乾隆时期。
(2分)答案4:基本照抄“和约”内容:日本照乾隆时期入贡。
(1分)其他答案:未作答或与题意无关。
(0分)(3)本小题采用SOLO评分法。
(15分)答案1: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事实进行论述。
(13——16分)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抽象视角,如“和约”反映了社会形态更替时农民阶层只能使用传统精神武器和物质武器进行抗争的无奈现实;又如“和约”反映了现代化后来者在反抗不平的的资本主义现代世界体系的同时,却不自觉地运用西方国家“游戏规则”的矛盾心态。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较充分。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
答案2: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
(8——12分)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视角:从两个以上角度展开分析,如指出“和约”中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和约”中反映爱国精神与盲目排外的要求;“合约”中抵御外来侵略的要求与传统天朝观念(华夷观念)的要求;“和约”中属于农业社会的要求与工业社会的要求。
观点清晰;观点较清晰。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不够充分叙述:叙述形成结构;叙述连贯流畅。
答案3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的解释。
(3——7分)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
视角:提炼出一个视角。
如“和约”反映了作者的排外心理(反帝、抗争、反对基督教文化);“和约”反映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约”反映了作者的保守心理。
观点清晰;观点不清晰。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仅能列举。
答案4;找出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
(1——2分)其他答案: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
回答和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
(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