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公法1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4
国际公法知识点梳理第一章 国际法导论 【概念与特征】一、概念:国际法主要是在国际交往中,通过国家之间通过协议形成的,国际法主要是在国际交往中,通过国家之间通过协议形成的,主要调整国家之间主要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关系的,反映这些国家协调意志的,有法律约束力的原则、反映这些国家协调意志的,有法律约束力的原则、反映这些国家协调意志的,有法律约束力的原则、规则、规章制度的总规则、规章制度的总体。
体。
二、特征:国际法是法律,具有规范性、阶级性和强制性等一切法律的共性等一切法律的共性 1、主体不同:主体主要是国家主体主要是国家还包括国际组织和正在形成国家的民族(国内法的主体是自然人和法人)(国内法的主体是自然人和法人)2、调整对象不同:仅有横向的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是平等关系)3、制定方式不同:由国家之间的协议和国际习惯形成,效力是相对的由国家之间的协议和国际习惯形成,效力是相对的(国内法由国内立法机构统一制定,具有一体遵行的效力)(国内法由国内立法机构统一制定,具有一体遵行的效力)4、效力依据不同:体现了国家的协调意志(国内法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体现了国家的协调意志(国内法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5、实施方式不同:由国家单独或集体的强制措施保证实施由国家单独或集体的强制措施保证实施①国家单独的强制措施指国家自卫①国家单独的强制措施指国家自卫②联合国没有强制执行的权力。
②联合国没有强制执行的权力。
a.国际法院的管辖以当事国自愿服从其管辖为前提国际法院的管辖以当事国自愿服从其管辖为前提b.安理会派出“维和部队”以冲突当事国自愿接受为前提安理会派出“维和部队”以冲突当事国自愿接受为前提(国内法的实施和执行,一般通过国家内部的军队、警察、法庭和监狱等强制机构来实现)三、国际法的法律性质1、作为法律被各国遵守(法律性质的关键)、作为法律被各国遵守(法律性质的关键)2、国际法与国际礼让不同:有法律拘束力、国际法与国际礼让不同:有法律拘束力四、国际法的规范体系1、普遍国家法和一般国际法①普遍国际法:对所有国家都有法律拘束力,一般是国际习惯法。
国际公法学
《国际公法学》是一门研究国际法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国家间的关系,包括主权、领土、国界、国际协定、国际组织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国际法,而国际法则是指规定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规则。
《国际公法学》的内容包含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国际法的主体、国际法的源泉、国际法的适用、国际法的争端解决等方面。
其中,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争端、国际合作等;国际法的主体则包括国家、国际组织、个人等;国际法的源泉则包括国际公约、国际惯例、一般原则和法学说等;国际法的适用则需要考虑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以及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国际法的争端解决则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国际司法等方式。
在现代国际关系中,国际公法学成为了维护国际秩序和促进国际合作的重要学科。
通过研究国际法的规则和实践,国际公法学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共同遵循的法律框架,为国家之间的合作和沟通提供了保障。
- 1 -。
1.国际法的渊源:✧国际条约(造法性条约+契约性条约):国际条约: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国际法主体依据国际法而缔结的规定其相互之间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协议。
造法性条约:确认和创设新的国际法原则和规则,或变更现存国际法原则和规则的条约。
契约性条约:两个或多个国家为了解决某个或某些具体问题或特定事项而缔结的双边条约。
✧国际习惯:物质要素+心理因素【是最古老、最原始的法律渊源】国际习惯:在国际交往中,经国家反复多次的实践,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法律而逐渐形成的不成文的行为规则。
【区分国际习惯和国际惯例】国际习惯有法律的拘束力,而国际惯例没有;并不是所有的国际惯例都会成为国际习惯法。
一般来说,国际惯例是在国家反复多次的实践中,经过较长时间才转化为国际习惯的。
2.国际法基本原则公认性:一项原则在某种情形下大致达到了被普遍接受的程度普遍性:在国际法所有领域都能运用并都能起到指导作用的全面性原则基础性:国际法基本原则是整个国际法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法律基础三方面: 1 是国际法体系存在的基础2 是国际法其他规则的“母体”和源泉3 是国际法其他规则是否合法有效的重要判断标准基本原则 1.国家主权平等原则 2.不干涉内政原则 3.不适用武力或武力威胁 4.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 5.民族自决原则3.国际法主体——国家、国际组织、正在争取独立的民族国家的基本特征:有定居的居民、有确定的领土、有一个政府、享有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独立权——独立处理本国内政不受他国干涉平等权——在国际社会享有平等地位的权利自保权——国家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地位不受侵犯的权利。
管辖权——指国家通过立法、司法、行政等各种手段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事、物以与领域外的本国人所施行的统治权。
4.国际法上的承认承认产生的原因:一种是国家领土的改变导致了一个新国家的产生;另一种是国家领土未变,但该国内部政府发生了更替。
承认的对象:新国家——两个或几个合并成一个、一国的一部分分离而成立新国家、一国分立为数国、殖民地或其他附属领土上的独立新政府——国家领土未变,内国政府更替叛乱团体承认的方式:明示:函电、声明或照会知会被承认者默示: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建立领事关系并发给领事证书、与新国家和新政府订立有关双边条约、在国际组织中投票赞成接纳该国或该政府为成员国或具有代表其本国的资格。
国家开放大学《国际公法》形考答案形成性考核任务1-4答案1.从国家结构形式上看,美国是()。
答案:复合国2.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属于对()的承认。
答案:新政府3.各国采用()的方式将国际法纳入国内法,使其在国内得以适用。
答案:采纳或转化4.根据保护条约将本国重要的国际事务交由保护国管理,但可以在保护条约所允许的范围内自行处理某些对外事务的国家被称为()。
答案:被保护国5.关于不动产的国家继承,应适用()。
答案:随领土转移原则6.关于国家管辖豁免问题,()立场在19世纪初得到英美等国的司法判例的确认,19世纪末叶以前一直得到几乎所有西方国家的司法实践和学者的普遍支持。
答案:绝对主义7.关于国家管辖豁免问题,()立场在19世纪末期由比利时和意大利等国的司法判例正式确认。
答案:限制主义8.关于国家行使自卫权,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答案:可以单独自卫,也可以集体自卫9.国际法编纂的意义在于()。
答案:使国际法法典化10.国际法的官方编纂始于()。
答案:19世纪11.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具有强行法的性质,这表明()。
答案: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均应具备强行法的各种条件和特征12.国际社会尤其是一些大国要接受这一原则答案: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均应具备强行法的各种条件和特征]题目国际法基本原则的特征之一是各国公认,这意味着()。
答案:一国不能创造国际法13.国际法基本原则有()。
答案:强行法性质14.国际法上的承认在承认国与被承认国之间引起一系列法律后果,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答案:建交是承认的一种表现形式15.国际法委员会于()年经选举正式成立。
答案:194816.国际法优先说的著名代表人物是()。
答案:美国的凯尔森17.国家的核心构成要素是()。
答案:主权18.国家可以自由决定与其他国家缔约、建交、结盟或进行其他往来,不受他国或国际组织的支配和任何形式的干涉,这是国家()的体现。
答案:独立权19.国家领土自然划界的方法有()。
1. 拟定国际法主体资格的条件之一是(有承受国际法上权利和义务的能力)2.关于国家管辖豁免问题, (绝对主义)立场在19世纪末期由比利时和意大利等国的司法判例正式确认。
3.甲国发生的叛乱运动已经被甲国政府和国际社会认可为叛乱团队。
该叛乱在其控制的一些地区, 强行掠夺或占用外国侨民和外国国家的财产。
下列关于甲国政府是否承担责任的说法哪个是对的的?甲国政府和叛乱运动共同承担直接责4.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具有强行法的性质, 这表白(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均应具有强行法的各种条件和特性)。
5.国家的核心构成要素是(主权)。
6.国际法编纂的意义在于(使国际法法典化 )。
7.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认可, 属于对(新政府)的认可。
8.关于国家行使自卫权, 下列哪个说法是对的的?(可以单独自卫, 也可以集体自卫)。
9.国家领土自然划界的方法有(以山为界)10.确立现代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最重要的国际条约是(《联合国宪章》)。
11.最先把国际法著作系统的译成中文的人是(丁韪良 )。
12.作为国际法渊源之一的国际习惯是指(习惯国际法 )。
13.国家可以自由决定与其他国家缔约、建交、结盟或进行其他往来, 不受他国或国际组织的支配和任何形式的干涉, 这是国家(独立权)的体现。
14.根据保护条约将本国重要的国际事务交由保护国管理, 但可以在保护条约所允许的范围内自行解决某些对外事务的国家被称为(被保护国)。
15.学者对国家认可的效果的研究从理论上提出了两种主张,其中之一是.宣告说16.一方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家是中国、印度和缅甸17.国际法委员会于( 1948)年经选举正式成立。
18.从国家结构形式上看, 美国是复合国19.确立南极法律制度的基本条约是南极条约各国采用(采纳或转化)的方式将国际法纳入国内法, 使其在国内得以合用。
1.现代国际法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A.国际法主体的增.B.国际法的全面系统编.C.国际法调整对象和范围的扩.D.国际法的领域和内容的新变.下列哪些行为属于国家行为? ( )2.选择一项或多项:A.别国或国际组织交由国家支配的机关的行.B.驻外记者在国外与其职务有关的行.C.实际代表国家行事的人在执行公务时的行.D.外交代表在国外与其职务有关的行.3.关于争取独立的民族的国际法的主体地位,下列哪种说法对的的.)。
一、单项选择题1、违反()的条约是无效的条约。
A、国际法B、国际义务C、国内法2、我国宪法规定由()同外国缔结条约和协定。
A、国家主席B、国务院C、外交部3、《条约法公约》规定条约保留的方式是()A、口头B、书面C、口头和书面任何一种D、保留国认为合适的其他方式4、草签的法律意义是()。
A、表明全权代表对条约约文已认证,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B、表明全权代表对条约约文已认证,并且有法律约束力C、不得对约文提出异议D、必须对草签的约文作正式签字5、下列活动不属于缔约一般程序的是()。
A、谈判B、出示和互相校阅全权证书C、签字D、批准6、根据《联合国宪法章程》第103条的规定,会员国签订的条约如与宪法章程规定的义务相冲突的话,应()。
A、根据后约优于前约的规则来处理B、优先履行宪法章程义务C、优先履行所签订的条约义务D、根据所定条约的规定行事7、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规定,条约的加入一般是在()情况下。
A、开放性双边条约B、多边国际公约C、边界条约D、开放性的多边条约或国际公约8、我国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由()决定批准。
A、国家主席B、国务院总理C、外交部长D、全国人大常委会9、下列哪种情况构成对条约的保留()A、一国于签署、批准、接受、赞同或加入条约时作出片面声明,不论措辞或名称如何,其目的在于摒除或更改条约中的若干规定对该国适用时之法律效力。
B、一国在签署、批准或加入条约时所作的关于该国对一些重大问题或对条约如何适用的声明。
C、与条约的目的与宗旨不符合的保留D、条约本身所禁止的保留10、《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对情势变迁原则的态度是()A、不承认该原则B、完全承认该原则C、有条件地承认该原则D、只在多边条约中承认原则11、没有在条约上签字的国家成为缔约国受条约约束的一种行为是指()。
A、加入条约B、批准条约C、签署条约D、接受条约12、当事国双方通过互换外交照会,就有关事项达成的协议被称为()。
国际公法名词解释(1)国际公法名词解释1、Hugo Grotius 格劳秀斯A Dutch senolar and diplomat,is known as the “father” of modern international law2、The peace of Westphalia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The peace of Westphalia established a treaty-based system or framework for peace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that endured for more than a hundred years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建立了一个以条约为基础的体系,给欧洲带来了100多年的和平与合作3、the “declaratory theory of recognition”“承认宣告说” P37A defined territory ,a permanent population , an effective government, and the capacity to enter into relations with other states, an entity is ipso facto a state once these conditions are met,regardless of what other states do or say当这些条件(特定的领土,永久性人口,有效运作的政府,与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能力)具备时,一个实体就可以依照事实本身成为一个国家,无需取决于其他国家的态度和行为4、the “constitutive theory of recognition”“承认构成说’ P 37 The theorist contend that only when other states decide that such condition haven been met ,and consequently acknowledge the legal capacity of the new state , is a new state actually constituted .只有当其他国家认为这些条件都已具备,并最终承认这个新国家的法律地位时,一个新国家才算构成5、The 1930 Estrada Doctrine 埃斯特拉达主义 P 40A new government comes to power is wholly a matter ifnational concern. 一个新政府上台的方式完全属于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6、The General Assembly 联合国大会 P 46The only U.N. organ in which all member states have the right to be represented and to vote联合国大会是联合国唯一的所有会员国都具有代表权和投票权的机关7、The Security Council 安全理事会P 46—47The Security Council has “primary responsibility for the maintenance of international peace and security.”It consists of fifteen member states,five of them are permanent members.安理会的职责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
1.国际法的定义规范国家、国际组织和它们之间关系以及它们与自然人或法人之间某些关系的法律;各国觉得必须遵守并在国家相互关系中确实共同遵守了的大量行为规则和原则所组成的法律总体;国际法主要是国家在其相互交往中形成的,主要调整国家间关系的有法律拘束力的原则、规则、规章制度的总体。
作为国际社会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在调整国际关系、指引国家治国理政和促进人民福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国际法的性质国际法是法,与“国际道德”或“国际礼让”是有区别的。
现在普遍认为,虽然国际法仍然主要是调整国家间的关系,但不再只是国家间的法律,而是属于整个国际社会的法律。
3.基欧汉“国际制度理论”世界政治的制度化会对各国政府产生重大影响国际制度安排应包含三方面内容:加强政府实施自身承诺和监督别国遵守协定的能力;增加谈判各方之间信息和机会的交流;维护国际协议的一致性,落实机制或制度安排的形式是政府间组织或跨国非政府组织。
国际关系规范化(国际制度的宗旨和核心);相对利益观国家不能无限度追求自身的绝对利益,还要考虑其他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以合作、互利、长期、共同的利益取代争斗、利己、短视、单一的利益;国际关系有序化。
4.新自由主义:软权力:以文化、政治理想和政策为基础,通过吸引而非威胁或收买他人获得所需的能力,它包括:西方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的价值标准;自由市场经济体系及其运行机制;西方文明,如文化、宗教等的影响。
该观点可刺激国际法、国际组织的发展:国家间可以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制定一定的国际关系行为者都同意的规则来相互实现某些利益。
国际法、国际组织是国际现实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法律规范的“可预见性”(彼此对对方行为拥有稳定的心理预期进而减少冲突的可能性,有序处理冲突)与“合法性”;约束效果:各国通过国际法、国际组织证明自己行为的合法性。
5.现实主义马基雅维里现实主义理论的核心:政治家为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他们必须既是狮子又是狐狸:如果一国不够强大,它将招致他国来捕食;如果统治者不够精明和狡猾,就会失去能够给国家带来利益的机会,甚至因忽视危险或威胁而毁灭自己和国家。
《国际法》《国际公法》1综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国际法》《国际公法》综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被誉为国际法创始人的是荷兰著名法学家(B)。
A、克林顿B、格老秀斯C、普芬道夫D、瓦特尔2、现代国际法不承认国家有( A )。
A、域外庇护权B、领土庇护权C、领水庇护权D、领域庇护权3、( D )不能行使紧追权。
A、军舰 C 、军用飞机C、政府船舶D、民用商船4、所谓“最惠国待遇”是指( D )的待遇。
A、高于本国国民B、等于本国国民C、高于第三国国民D、等于第三国国民5、近代国际法的实际源头是( A )。
A、威斯特伐利亚和约B、战争与和平法C、陆战法规惯例公约D、联合国宪章6、国际法上的无害通过制度适用於( B )。
A、内水C 、毗连区 D、专属经济区7、外交团是( A )方面的团体。
A、外交礼仪B、外交使团C、领事D、私人8、现行的国际海底开发制度实行( C )。
A、单一开发制B、协商开发制C、平行开发制D、自由开发制9、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国一致”原则是在(D)确定的。
A、1941年“大西洋宪章”B、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C、1944年华盛顿“橡树园会议”D、1945年“雅尔塔会议”10、过境通行制度适用於( C )。
A、内海B、历史性海湾C、国际航行的海峡D、群岛水域11、《国际民用航空公约》是(D)年在()签订的。
A、1919 巴黎B、1919 芝加哥C、1944 巴黎D、1944 芝加哥12、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属于(D)范畴。
A、国际刑法B、民法D、国际强行法13、“归化”是指( C )取得国籍。
A、因出生B、因婚姻C、因申请D、因收养14、将争端提交由一个若干人组成的委员会。
并由其查明事实。
提出报告和建议促使当事国达成协议。
解决争端的方法称为( C )。
A、斡旋B、调停C、调查D、调解15、历史上第一个明确规定废弃战争的国际法律文件是( B )。
A、1907年的《海牙国际争端和平解决公约》B、1928年的《巴黎非战公约》C、1919年的《国际联盟盟约》D、1945年的《联合国宪章》16、最先把国际法著作系统的译成中文的是( C )。
法学本科国际公法2000年试题和答案
一. 填空. (共9 小题,15.0 分)
1. 被誉为近代国际法的奠基人格老秀斯的名著是《战争与和平法》。
(
2.0 分)
2. 国际法的主要渊源有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
( 2.0 分)
3. 联合国的国际法主要编纂机关是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国际法委员会”也可)。
( 1.0 分)
4. 国家的基本权利有:独立权、平等权、自保权和管辖权。
( 4.0 分)
5. 外国船舶在领海中享有无害通过权。
( 1.0 分)
6. 联合国大会由全体缔约国(“全体会员国”也可)组成。
( 1.0 分)
7. 196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两项关于保护人权的公约是《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 2.0 分)
8. 国际法最基本的主体是国家。
( 1.0 分)
9. 确立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最基本的法律文件是《联合国宪章》。
( 1.0 分)
三. 多选. (共9 小题,27.0 分)
1. 各国都有权自由探索和利用____ B D ___。
( 3.0 分)
A .中国领空
B .月球
C .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
D .外层空间
2. 政府间开展对国际法的编纂活动始于____ C D ___。
(
3.0 分)
A .20世纪
B .联合国成立
C .19世纪、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成立
3. 国家继承所涉及的事项有___ A C ____。
( 3.0 分)
A .条约
B .领土
C .国家债务
D .国家领海
4. 国家对其违法行为承担责任的形式有___ A D ____。
( 3.0 分)
A .恢复原状
B .国家将领海让给别国
C .割让领空
D .道歉
5. 联合国国际法院由___ C ____法官组成。
( 3.0 分)
A .20名
B .30名
C .15名
D .21名
6. 历史上明确规定废弃战争的国际条约是__ B _____。
( 3.0 分)
A .1949年日内瓦公约
B .1928年《巴黎非战公约》
C .1961年《维也纳公约》
D .1944年《芝加哥国际航空公约》
7. 战争受难者有____ A B ___。
( 3.0 分)
A .战俘
B .平民
C .交战国
D .中立国
8. 条约缔结者可以是__ A B _____。
( 3.0 分)
A .国家
B .联合国
C .个人
D .公司
9. 外国人待遇的原则有A D 。
( 3.0 分)
A .国民待遇
B .超国民待遇
C .种族差别待遇
D .最惠国待遇
六. 简答. (共3 小题,38.0 分)
1. 简述外交代表的特权与豁免。
( 1
2.0 分)
参考答案:(要点)外交代表包括使馆馆长和其他有外交官职位的人员(2分)。
其特权与豁免有人身不可侵犯(2分);私人寓所和财产不可侵犯(2分);刑事、民事和行政管辖的豁免(2分);免纳捐税(2分);免纳关税、行李免受查验(1分);其他特权和豁免(1分)。
2. 简述联合国国际法院的诉讼管辖权。
( 12.0 分)
参考答案:(要点)国际法院的诉讼管辖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谁有权成为国际法院的当事者(1分)。
在国际法院的诉讼方只限于国家(1分),包括(1)联合国会员国(1分);(2)联合国非会员国,但却是国际法院规约的当事国(1分);(3)向国际法院书记处交存宣言,声明接受法院管辖的国家(1分)。
另一方面是法院所管辖的范围(1分)。
包括三类管辖。
(1)自愿管辖(2分);(2)协定管辖(2分);(3)任意强制管辖(2分)。
3. 试述专属经济区的概念和法律制度。
( 1
4.0 分)
参考答案:专属经济区是指沿海国在其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
从领域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
(2分)
其法律制度包括:
(1)沿海国的权利和义务: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享有以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和底土及其上覆水域的自然资源为目的的主权权利;对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和使用以及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等方面的管辖权;制定有关的法律、规章权;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行使上述权利时,要履行公约规定的义务并适当顾及其他国家在专属经济区内的权利和义务。
(6分)
(2)其他国家的权利和义务:所有国家,无论是沿海国还是内陆国,在专属经济区内享有船舶航行、飞机飞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
经沿海国同意,在专属经济区内进行科研的权利。
内陆国或地理条件不利的国家,有权在公平的基础上,参与开发同一分区域或区域的沿海国专属经济区内的生物资源的剩余部分。
适当顾及沿海国的权利和义务,并遵守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制订的法律、规章。
(6分)
九. 其它. (共4 小题,20.0 分)
1. 先占( 5.0 分)
参考答案:亦称“占领”,是指国家有意识地取得无主地的领土主权。
先占必需具备两个条件:先占的对象必需是无主地;在无主地上实行有效的占领。
2. 条约保留( 5.0 分)
参考答案:是指一国于签署、批准、接受、赞同或加入条约时所作之片面声明,不论措辞或名称如何,其
目的在于摒除或更改条约中若干规定对该国适用时之法律效果。
3. 引渡( 5.0 分)
参考答案:是指一国应某外国的请求,把在其境内被该外国指控为犯罪或判刑的外国人,移交给该外国审理或处罚的一种国际司法协助行为。
4. 国际法基本原则(
5.0 分)
参考答案:是指那些被各国公认或接受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适用于国际法各个领域的、构成国际法基础的法律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