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军阀_吴佩孚
- 格式:pdf
- 大小:176.50 KB
- 文档页数:3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军阀吴佩孚轶事:住甘肃天水时吃光城中所有鱼
翅
导语:刘湘代表没有套出吴佩孚的意图来,反听吴佩孚训斥了刘湘一顿,只好红着脸,连声说:“是!是!”而告退。
1931年9月,吴佩孚来到天水。
这时
刘湘代表没有套出吴佩孚的意图来,反听吴佩孚训斥了刘湘一顿,只好红着脸,连声说:“是!是!”而告退。
1931年9月,吴佩孚来到天水。
这时陇南十四个县,全为马廷贤所占据。
马部骑兵号称两万之众,编为三个骑兵师,攻占天水后又号称三个军。
由韩进录、王占麟、马如仓分别担任军长。
同年,国民政府中央特派员严尔爱来天水,马廷贤便接受蒋介石收编,被委任为陇南绥靖司令,由陕西潼关行营主任杨虎城指挥。
由于吴在出川前,曾派他的政务处长刘泗英来天水鼓动过马廷贤,所以马廷贤对吴来天水仍表示热烈欢迎,曾派吴庆安为代表,前往武都迎接,显得格外重视。
马廷贤对吴的欢迎招待极为奢华,行辕设在天水当时最为壮观的九间楼,接待工作由参谋马达谋、副官马占麟、副官处书记蒲聘如(天水市人)全力操办。
但计划的行辕地址已破旧不堪,因马部破城后,韩进录的骑兵卫队就驻扎在九间楼,楼道上下已成为马圈,为便于马匹通行,楼梯早已被垫为路坡,楼内楼外也被糟蹋得不成样子。
于是采取紧急措施,组织人员突击抢修,由天水县政府拿出六千块银元作为装修费用,调集工匠日夜施工。
在吴到达之日,九间楼已焕然一新。
吴的卧室设在九间楼最后一间房内,室内布置富丽堂皇,床上是绸缎被褥、俄国毛毯、黄绸帐幔。
行辕内外灯火辉煌,楼前正门扎有大型彩门,上飘各色彩旗,下悬精制宫灯,正中挂“孚威上将军行辕”金字大匾,
生活常识分享。
引言提起民国时期的军阀,吴佩孚是一个不得不说的人物。
属于“文武”双全的一类,真正的秀才出生。
在众多的军阀当中,算是文化水平比较高的,至少写出来的诗比“酒肉将军”张宗昌的打油诗强。
正人今天我们来一起赏析一下吴佩孚的命盘富贵基础。
吴佩孚的命盘为“武曲、天府”在子同度。
武曲和天府同属于财星,在子宫同度属于庙望的一种状态。
因此能够更好的发挥财星的气势,而且一刚一柔,相得益彰,能够很好的调节本人的性格,变得可进可退。
稳重中不失一份冲劲,冲动中不失一份坚守和稳重,故而武曲和天府同度之人,能够出人头地,尤其是在金融圈容易崭露头角,成为一方领军人物。
相当于有进财的渠道,也有存钱的金库。
是兼具行动力、计划力和领导力于一体的复合型优秀人才(不破格)。
第一、本命盘格局层次分析天府在命宫,我们特别强调天相的优劣以及是否遇到了空劫,这是天府最大的弱点,如果这两点没有触及到,天府坐命之人都基本具备了可富可贵的条件,之前我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说明天府或者天相坐命,不要过于在意庙望问题,很容易成为一个比较优秀的格局。
因为天府和天相是对星,永远在三合方,一个代表“财”一个代表“权”,最容易成就富贵。
即使不见太多吉星,只要没有煞星破局都可过得比“一般人”强。
这是天府和天相与生俱来的优势。
如果再多见吉星吉化,就可许大富大贵。
吴佩孚的命局富贵基础包括以下特点:(1)命、身三方四正汇聚到了辅弼+昌曲+双禄,这是命盘最大的富贵之气,所谓“吉星云集”。
能有这样子强大吉星助攻的命盘,现实中罕见。
而且最让人吃惊的是,没有煞星,这是这个盘最奇特的一点。
很多富贵的盘,即使也是吉星拱凑,但是至少有煞星,但是这个命盘没有,包括身宫三方四正。
真的是富贵自天排,上天都羡慕的盘。
(2)没有空劫破局。
天府星是财库星,最怕“空”曜来破局,代表“空库”,即使挣到钱也存不住。
现实中有很多例子,比如有些人在别人眼中是“有钱人”,因为常常看到对方出手阔绰,排场大。
但是实际却只是一种假象,也许是“负翁”。
三一文库()〔名人故事:军阀吴佩孚趣事〕导语:世所周知,吴佩孚是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的第一位中国人。
当年美国人认为,这个北洋军阀直系实际头目,是“中国最强者”,是最有可能武力统一中国的人。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军阀吴佩孚趣事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名人故事:军阀吴佩孚趣事▲【人物介绍】吴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字子玉,山东蓬莱人,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爱国者、中国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官至直鲁豫两湖巡阅使、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
秀才出身,后投效北洋,并成为直系军阀首领曹锟的第一战将和智囊。
吴佩孚善于用兵,富于韬略,军事才能在当世中国武人中堪称首屈一指,兵锋所指,无不披靡,更为世人瞩目。
在其军事生涯前期,曾一战安湘、再战败皖、三战定鄂、四战克奉,有“常胜将军”之名。
其人格品德更甚高,既讲求五伦八德,也醉心佛老之道,有《循分新书》、《正一道诠》、《明德讲义》、《春秋正义证释》等著述传世。
吴佩孚平生注重修身,廉洁自守,为人忠直,至性至情,称得上是北洋中乃至民国政坛军界中的佼佼者,华北沦陷于日伪之后,愈显其晚节弥坚。
最后甚至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中华民族伟大而不可侵犯的气节(1939年12月4日被日本军医杀害[1] )。
他还是亮相《时代》杂志封面的首位中国人,被《时代》杂志称为“Biggest man in China ”。
▲【吴佩孚趣事】:吴佩孚是秀才出身,颇有儒将风度,人称“吴大帅”。
晚年拒绝和日本人合作,颇为后人称道。
下面说的就是他在宦海生涯中留下的三件批文,读来令人拍案叫绝。
一个在别处当官的,政绩平平,政声也不好,得知吴佩孚主政直鲁豫,便托关系想来河南谋个官职。
报告呈上以后,吴大笔一挥:“豫民何辜?”意思很明确,就是河南人有什么错?叫这样的人来当官,承受因他当官带来的祸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嘛!另一个是,有一个赋闲在家的军佐听说吴军队里有一个旅长的空缺,便毛遂自荐求官,并写了自荐书:自己是一个有理想、抱负、志向的人等等,现在国家战乱,我愿为前驱,为您效忠。
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生平简介吴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字子玉,山东蓬莱人,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爱国者、中国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官至直鲁豫两湖巡阅使、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吴佩孚简介吴佩孚,1874年出生于蓬莱,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以秀才身份出道的军事将才,在早年曾连战连捷,在当时被称为“常胜将军”,在大败张作霖的军队后,他上了《时代》,这个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杂志。
曾被外国人称为中国当时最强者。
在很多吴佩孚简介中,曾把他定义为一个杀人如麻,双手沾满鲜血的人。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的流通,吴佩孚的一些别人以前不曾为人所深知的一面也展现给了世人。
在一些吴佩孚简介中介绍了吴佩孚的高风亮节,为人至情至性一面。
在他晚年一口拒绝了日本人想与其合作的想法,最终因此被日本人怀恨在心。
于1939年被设计杀害。
用生命的代价保住了自己的晚节,诠释了中华儿郎不可欺。
吴佩孚是一个秀才出身的军人。
所以其文笔自然也是不凡,在许多吴佩孚简介中都流传有他的传世作品,如《易箴》。
文笔造诣也是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境界。
从《大丈夫论》等著作中就能看出其文化造诣的高度。
吴佩孚简介中也记录了吴佩孚四字批示的三个故事,每个批示都简短幽默又直明要义。
从中可以看出吴佩孚的文化功底确实非常深厚。
然而对吴佩孚却一直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对于吴佩孚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每一个吴佩孚简介中都是不一样的。
对于吴佩孚的定位,也成了一个仁者见仁的问题。
吴佩孚控制了大半个中国在袁世凯取消帝制,于1919年逝世后,北洋军阀被分为多个派系。
而其中又以直系,奉系,皖系,为势力最大的三个派系。
吴佩孚成为直系军阀真正的头目。
为扩大自己的势力,各军阀之间也是战争不断。
1920年直系军阀打败皖系军阀,吴佩孚的势力得到很大的扩张。
1922年春,吴佩孚自己带领军队与奉系军阀正式开战。
吴佩孚率领直系军大战张作霖的军队,从打仗方面来说吴佩孚毫无疑问是一个真正的将才,在吴大帅的带领下军队一路高歌猛进,最终在北山海关外大败张作霖大军,从此吴佩孚控制了大半个中国。
“秀才”军阀吴佩孚的复杂人生作者:李洁转贴自:南方周末“吴佩孚虽然也是一个军阀,但有两点却和其他的军阀截然不同,第一,他生平崇拜我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是关、岳,他在失败时,也不出洋,不居租界自失。
……他在失势时还能自践前言,这是许多人都称道他的事实。
第二,吴氏做官数十年,统治过几省的地盘,带领过几十万大兵,他没有私蓄,也没置田产,有清廉名,比较他同时的那些军阀腰缠千百万,总算难能可贵。
”――董必武中国近代史上不乏书生领军大获成功的例子,清朝的曾国藩是一个,李鸿章是一个,无疑,民国初年的吴佩孚也算其一。
北洋军人多不读书,所以,吴的秀才出身就成了很让人羡慕的履历。
吴佩孚成为威风八面的“孚威上将军”后,军政界多当面以“玉帅”、“吴二哥”恭维之,背后却全起哄叫他“吴秀才”,他也欣然默认了。
美国史学家费正清显然也看重这个北洋军人的文化背景,干脆称吴为“学者军阀”。
南北战争中的吴佩孚民国初期,“吴佩孚”这三个字是无法擦掉的,报章上隔三岔五地就会出现这个名字。
想当年,吴佩孚是何等威风!他率部南征,出直隶而河南而湖北而湖南,势如破竹,一气逼近广东。
本来,袁世凯已经凭武力统一了中国,但老袁的“帝制自为”又惹恼各路军阀,西南遂竞起割据政权。
老袁死后,段祺瑞领衔内阁,迭令各省取消独立服从中央,但“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段祺瑞便下令大军南征。
北军南下,气壮山河,而其中最锐者,即吴佩孚的陆军第三师。
谁都明白,只要这位中将师长一声令下,他军纪严明的大军即可底定三湘并进而荡平粤、桂两省,北京政府“武力统一”的梦想则指日可待!然而,就在捷报频传之际,吴佩孚却突然按兵不动了,他开始匪夷所思地与占领区的军政首脑、士绅终日饮酒赋诗,不再言战!老段急得亲往前线劳军,并破格授予保定速成学堂测量科学生出身的吴佩孚以“孚威将军”的殊荣和勋位,以励其一鼓作气扫平两广进而统一中华。
可是,吴佩孚愣是不买账!过了段时间,竟擅自撤军,把北洋军打下的大片江山拱手送还南方!说实话,没有吴佩孚的罢兵,一部民国史怎么落笔,还真的挺难说哩!吴佩孚息兵衡阳的日子里,博得了极好的声誉,因为他罢兵的理由是呼吁和平,所谓“罢兵主和”是也。
北洋风云人物:“秀才大帅”吴佩孚吴佩孚一生充满传奇。
在他的军旅生涯中, 既有“一战安湘, 再战败皖, 三战定鄂, 四战克奉”的煌煌战绩;也有土崩鱼烂, 四面楚歌, 兵败入川, 茫然无依的狼狈窘迫,可谓中国旧军人最后一个典型。
半兵半学中秀才吴佩孚,山东蓬莱县人。
在其诞生之际, 父亲梦见戚继光进入家门。
为表示对抗倭英雄的敬仰, 便以戚继光的字“佩玉”为此子取名佩孚, 字子玉。
吴佩孚幼时家境并不富裕。
父亲吴可成靠着出租祖传的几亩土地, 并在城里开设“安香斋”小杂货铺, 经营油盐酱醋、烟酒糖茶, 维持全家生计。
其母张氏, 白天帮助丈夫照料小店, 夜晚织布纺纱, 补贴家用。
吴可成夫妇对儿子管教很严。
对吴佩孚, 父母寄予的希望更高。
自6岁入私塾, 吴佩孚不负长辈的厚望, 勤学苦读。
14岁时父亲病故,一家人仿佛栋折梁摧, 天崩地裂。
店务没人照料, 只好让它自生自灭。
母子三人生活没有着落, 吴母便夜以继日地纺纱。
吴佩孚看到母亲日见消瘦的面庞, 决心为母亲分担忧愁。
恰在这时, 登州水师招学兵, 对象是年龄为18岁左右的学子, 每星期出操上课两次, 月饷白银二两四钱。
吴佩孚了解了这一情况后, 就冒充18岁的学子去报名考试并被录取。
从此, 便穿上了水师营学兵的服装, 一周两次到营里上课练操。
期间, 又拜了登州府饱学宿儒李丕森为师, 开始了“半兵半读”的学兵生活。
1896年, 正值大考之年, 吴佩孚前往应试, 居然一鸣惊人, 中了第三名秀才。
后来, 吴佩孚成了直系首领, 众人皆呼其为“秀才大帅”, 即缘与此。
就在吴佩孚考中秀才不久, 只因管了一件闲事, 惹恼了蓬莱电报局长和县太爷, 受到通缉, 为避此祸, 吴佩孚连夜逃往北京, 穷困潦倒。
为了糊口, 他只有凭自己念过四书五经的能耐, 刻苦攻读“相命书”, 为他人卜卦算命。
次年, 驻扎在天津的淮军聂士成部, 因在四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中伤亡惨重, 奉命招兵, 扩充队伍。
曾经在家乡当过水师营学兵的吴佩孚, 决定投笔从戎, 到天津应征入伍, 从此踏上军旅生涯。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直系军阀最辉煌的人物吴佩孚差点成为中国领袖
导语:吴佩孚字子玉,1874年生于山东蓬莱县一个小生意人的家庭。
青年时考中秀才,因得罪当地土绅,1898年到天津入聂士成的武卫军当兵,1902年入保
吴佩孚字子玉,1874年生于山东蓬莱县一个小生意人的家庭。
青年时考中秀才,因得罪当地土绅,1898年到天津入聂士成的武卫军当兵,1902年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学习。
1906年,吴佩孚任北洋军第三镇曹锟部炮兵第三标第一营管带。
吴佩孚是亮相《时代》杂志封面的首位中国人,被《时代》杂志称为“Biggest man inChina ”。
生平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起用袁世凯出山,镇压革命军。
袁世凯命曹锟率部入山西,镇压山西革命党人。
部队从石家庄沿正太铁路入晋,目的地是井陉。
当时是深夜行车,车过了井陉但没有停。
原来炮兵第三标标统是革命党人,故意使列车开往由革命军占据的娘子关,想将曹锟的这个炮兵团全部吃掉。
这事被吴佩孚觉察,及时将车上的革命党人制服。
随后,又带人控制了车头,令司机把火车退回井陉车站,此时,协统卢永祥等才大梦初醒。
随后,曹锟乘坐的列车也到达井陉,得知情况后惊呆了老半天,接着盛赞吴佩孚能当机立断,平息事变,当即提升吴佩孚为炮三标标统。
井陉事变给吴佩孚提供了飞黄腾达的机会,从此,他成为曹锟的亲信和得力部将。
民国成立后,吴佩孚依然在曹锟部任职。
1916年1月,西南护国军兴,吴佩孚随曹锟入川作战,升任旅长。
1917年7月,张勋复辟帝制时,随曹锟参加“讨逆军”,任西路军前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大军阀吴佩孚人品好手下师长甘心为期守墓终生导语:1939年12月4日,吴佩孚因牙疾复发、高烧不退,请日本牙医看病后卒死。
人们普遍认为吴佩孚死得蹊跷,但由于缺乏资料的佐证,吴佩孚是自然病1939年12月4日,吴佩孚因牙疾复发、高烧不退,请日本牙医看病后卒死。
人们普遍认为吴佩孚死得蹊跷,但由于缺乏资料的佐证,吴佩孚是自然病亡还是被日本人害死至今仍是个谜。
吴佩孚死后埋在京西一带,墓地四周有松墙围护,墓前立一石碑,上刻“孚威上将军吴公之墓”,墙外立一块“吴佩孚墓地”指示牌。
吴佩孚一生品格高尚、据说,灵柩下葬时,一位吴佩孚手下的师长,突然一头撞去头破血流,说要随大帅而去,不然就终生不娶,剃发出家为大帅守墓,以表孝敬,此人叫乔林。
吴佩孚没有儿女,吴佩孚入土后,乔林师长成了和尚,在墓旁盖两问小屋做守墓居室,自命守墓人,长年居守。
乔和尚每天晨昏三叩首,早晚三炷香,口念佛经手敲木鱼,为吴佩孚超度亡灵,直至1949年——呜呼!一位孤独、贫困的老人,固执地默守着故主的一抔黄土,任凭春夏秋冬风云变换,黑发熬成白发做着“无谓”的坚守。
吴佩孚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能够让手下如此甘心跟随?吴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字子玉,山东蓬莱人,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爱国者、中国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官至直鲁豫两湖巡阅使、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
他秀才出身,后投效北洋,并成为直系军阀首领曹锟的第一战将和智囊。
吴佩孚善于用兵,富于韬略,军事才能在当世中国武人中堪称首屈一指,兵锋所指,无不披靡,更为世人瞩目。
在其军事生涯前期,曾一战安湘、再战败皖、三战定鄂、四战克奉,有“常胜将军”之名。
其人格品德更甚高,既讲求五伦八德,也醉心佛老之道,有《循分新书》、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