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的创意文献综述 (自动保存的)
- 格式:docx
- 大小:17.71 KB
- 文档页数:2
1 浅析电视新闻报道的娱乐化倾向前言:近年来,新闻娱乐化的制作方式成为众多媒体的选择,特别是传统媒体中的报纸,对新闻娱乐化传播方式的探索也在不断进行中。
当前,在媒体的新闻报道日益多样化的背景下,新闻报道娱乐化发展成为一种趋势,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一切新闻报道都以娱乐化的角度来诠释新闻事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的存在是有原因的。
但是关于新闻娱乐化的优劣上,新闻学界还是褒贬不一的,特别是在一些媒体上,新闻的娱乐化报道方式还是需要一些改进的。
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新闻娱乐化的制作方式获得受众肯定的同时,学者对新闻娱乐化的研究还关注到娱乐化方式产生的不良新闻传播情况,这在多种媒体中也有所体现,对于这种新闻传播方式利弊共存的环境下,媒体工作者如何合理利用这种传播方式,制作出符合媒介市场化环境下能够提升电视新闻节目市场竞争力的新闻信息,这成为电视新闻娱乐化倾向传播环境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
针对目前电视新闻娱乐化的探索,学者的研究围绕娱乐化的表现、娱乐化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电视新闻娱乐化现状的未来发展改进意见等都提出了一些专家的研究论点,这对形成电视新闻娱乐化的未来良好发展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正文:新闻学者对与本论文选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的研究内容以不同的思路和关注内容为研究的方向,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和总结,目前对电视新闻报道娱乐化现象的研究成果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娱乐化现象的理论研究。
目前的专家学者的研究中,新闻报道娱乐化的方式提出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未来生存和竞争中获得优势,使用娱乐化的报道方式成为媒体工作者的共识,由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关于什么是新闻报道新闻娱乐化的报道方式就要有个清晰的了解。
目前的新闻学界中关于都市报新闻娱乐化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在一些相关的理论研究文献中,专家学者关于新闻报道娱乐化的2 现象给予了一定的界定,通过对现象上的界定让新闻工作者以及读者认识到都市报的娱乐化发展方向。
新闻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综述[1]高雄杰着.影视画面造型[M].中国电影出版社,2021[2]陈向阳.电视新闻话语分析举隅[D].暨南大学2000[3]刘永泗着.影视光线艺术[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4]谭辛鹏.电视新闻时间论[D].暨南大学2001[5]周毅,张鹏程.直播电视新闻的画面拍摄--以《纪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为例[J].东南传播.202107[6]朱金娥,刘永福.浅谈电视新闻节目画面拍摄的技巧[J].电影评介.202121[7]向平.浅议电视新闻画面语言与摄像技巧[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5[8]舒小坚.浅析电视新闻美学[J].当代传播.202106[9]郭笑非.电视新闻拍摄要素对新闻真实客观性的影响[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5[10]张敬邦着.现代电视新闻节目的照明技术与技巧[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21[11]刘恩御着.色彩科学与影视艺术[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12]美帕克D.H.Parker着,张今译.美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65[13]江洋.光与影的魅惑--对电影用光的探索[J].福建艺术.202105[14]王安祥,翟学军,刘汉臣,高宾,余化娃.光源相关色温计算方法的研究[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2104[15]施思.广东地区普通话电视新闻发展战略研究[D].厦门大学2021【l】阿尔文·托夫勒【美】.未来的冲击【MI.孟广均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2】埃里克·麦克卢汉,弗兰克·秦格龙【加】.麦克卢汉精粹【MI.何道宽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3】菲利普·科特勒【美】.市场营销导论【M』.俞利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4】桂敬一【日】.多媒体时代与大众传播【M】.刘雪雁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5】杰克·富勒【美】.信息时代的新闻价值观【M】.陈莉萍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6】罗杰·费德勒【美】.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M』.明安香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7】尼克·史蒂文森【英】.认识媒介文化【M』.王文斌译.北京:商务出版社,2021【8】马克·波斯特【美】.信息方式【MI.范静哗译.北京:商务出版社,2000【9】萨尔坦·科马里【美】.信息时代的经济学【M』.姚坤何卫红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10】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美】.传播学概论「MI.陈亮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11】伊丽莎白切尔【英】.企业家精神:全球化、创新与发展〔M】,北京:中信出版社,2021【121约瑟夫·斯特劳巴哈,罗伯特·拉罗斯【美】.信息时代的传播媒介「MJ.熊澄宇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3】丁和根.传媒竞争力—中国媒体发展核心方略【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14】杜骏飞.弥漫的传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l5】黄旦.新闻传播学【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16】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7】胡钮.大众传播效果:问题与对策【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l8】金暗.报业经济学.【Ml.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19】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Ml.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20】李良荣.新闻学导论【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 凌昊莹.媒介经营管理【MI.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2. 刘海贵.中国报业发展战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骆正林.传媒竞争与媒体经营【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214. 陆小华.新媒体观〔Ml.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5. 陆小华.整合传媒:传媒竞争趋势与对策.四】.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6. 沙莲香.传播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7. 邵培仁,陈兵.媒介战略管理【Ml.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8. 邵培仁.媒介经营管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9. 孙燕君.报业中国【明.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210. 唐绪军.报业经济与报业经营【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1. 吴飞.大众传媒经济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12. 喻国明.媒介的市场定位【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13. 喻国明.解析传媒变局【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14. 喻国明.传媒影响力—传媒产业本质与竞争优势【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15. 张国良.现代大众传播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16. 张国良.新闻媒介与社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17. 张隆栋.大众传播学总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18. 赵曙光,史宇鹏.媒介经济学—一个急速变革行业的原理和实践【间.长沙:湖南出版社,202119. 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外国新闻传播史【MI.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0.朱春限现代传媒产品创新理论与策略【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21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1 浅析电视新闻报道的娱乐化倾向前言:近年来,新闻娱乐化的制作方式成为众多媒体的选择,特别是传统媒体中的报纸,对新闻娱乐化传播方式的探索也在不断进行中。
当前,在媒体的新闻报道日益多样化的背景下,新闻报道娱乐化发展成为一种趋势,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一切新闻报道都以娱乐化的角度来诠释新闻事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的存在是有原因的。
但是关于新闻娱乐化的优劣上,新闻学界还是褒贬不一的,特别是在一些媒体上,新闻的娱乐化报道方式还是需要一些改进的。
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新闻娱乐化的制作方式获得受众肯定的同时,学者对新闻娱乐化的研究还关注到娱乐化方式产生的不良新闻传播情况,这在多种媒体中也有所体现,对于这种新闻传播方式利弊共存的环境下,媒体工作者如何合理利用这种传播方式,制作出符合媒介市场化环境下能够提升电视新闻节目市场竞争力的新闻信息,这成为电视新闻娱乐化倾向传播环境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
针对目前电视新闻娱乐化的探索,学者的研究围绕娱乐化的表现、娱乐化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电视新闻娱乐化现状的未来发展改进意见等都提出了一些专家的研究论点,这对形成电视新闻娱乐化的未来良好发展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正文:新闻学者对与本论文选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的研究内容以不同的思路和关注内容为研究的方向,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和总结,目前对电视新闻报道娱乐化现象的研究成果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娱乐化现象的理论研究。
目前的专家学者的研究中,新闻报道娱乐化的方式提出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未来生存和竞争中获得优势,使用娱乐化的报道方式成为媒体工作者的共识,由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关于什么是新闻报道新闻娱乐化的报道方式就要有个清晰的了解。
目前的新闻学界中关于都市报新闻娱乐化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在一些相关的理论研究文献中,专家学者关于新闻报道娱乐化的2 现象给予了一定的界定,通过对现象上的界定让新闻工作者以及读者认识到都市报的娱乐化发展方向。
新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论文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新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新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篇1[1]郑智斌,王诗雨,陈冲.重大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及其沟通--以“7·21”北京暴雨事件为例[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2]邹广萍.从“杂音”中发现“好声音”--西方社交媒体通讯化后的新闻应用[J].中国记者.2013(01)[3]王虹.飓风“桑迪”袭击美国[J].中国防汛抗旱.2012(06)[4]杨明生,王芳.看“桑迪”横扫美国思城市灾害应急管理[J].城乡建设.2012(12)[5]张文显主编.法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罗奇峰,李琳.飓风“桑迪”给我们的启示:关注地下空间防洪安全[J].生命与灾害.2012(11)[7]李宁,周扬,张鹏,范碧航,吉中会.中国自然灾害应急法律体系的数量差异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2(04)[8]庞萌苗.论我国法律信仰的含义与基础[D].河南大学2010[9]李峰.絮凝剂、助凝剂联合强化混凝改善水质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10]高飞.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盈利能力研究[D].湖南大学2008[11]张鹏,李宁,范碧航,刘雪琴,温玉婷.近30年中国灾害法律法规文件颁布数量与时间演变研究[J].灾害学.2011(03)[12]朱爱菊.从对人的关注和浏览中获取信息--新浪微博中的信息组织与信息获取机制分析[J].情报杂志.2011(05)[13]尹果.基于RBF插值的流固耦合数据传递研究[D].湘潭大学2014[14]周志勇.基于DEM的强力混合机混匀过程模拟及结构优化[D].[15]张佳.风力机叶片气动性能及振动特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4 新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篇2[1]储茂盛.纸媒股市报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2]王亮.张季鸾新闻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1[3]洪鹏.基于语料库的中国雾霾新闻报道的语义韵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4]庞心宇.换热器管板结构分析方法及轻量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3[5]郑维嘉.伦敦奥运会网络专题报道对比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3[6]王文彬.突发事件网络传播研究[D].湘潭大学2010[7]彭倍.体坛周报2010年世界杯新闻报道的词语运用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3[8]郝胜兰.修辞情境下的报纸版面视觉语言研究[D].湘潭大学2009[9]吕品.伦敦奥运特刊报道中的女性形象解读[D].成都体育学院2013[10]陈又麟.我国出版传媒上市集团竞争战略研究[D].湘潭大学2012[11]魏永保.基于修正移动粒子法的拓扑优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3[12]戴彬彬.风力机叶片优化设计与流固耦合特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3[13]周浩.微博谣言的生成扩散动力及其治理[D].湘潭大学2013[14]陈熙.数字出版冲击下我国传统出版的优化发展研究[D].湘潭大学2013[15]孙媛颖.潇湘晨报和红网互动策略研究[D].湘潭大学2011[16]潘志浩.基于EFG法的裂纹扩展数值模拟研究[D].湘潭大学2009[17]曾维栋.Reissner-Mindlin板壳无网格法研究及形状优化[D].[18]胡新翠.美、英、日媒体对钓鱼岛事件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D].郑州大学2014[18]孙艺华.从评价理论的视角分析政治新闻语篇[D].东北林业大学2014[20]孔鑫韩.媒体报道对公众通胀预期影响的实证分析[D].浙江财经大学2015。
如何撰写具有创新性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一种基于已有研究文献进行的系统性整理、分析和综合的学术写作方式,它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撰写具有创新性的文献综述需要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下将介绍如何撰写具有创新性的文献综述。
一、确定研究主题和目标在撰写具有创新性的文献综述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研究主题和目标。
研究主题应该是与领域相关且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同时研究目标应该是明确的,有针对性的。
二、收集研究文献收集研究文献是撰写文献综述的重要步骤,可以通过检索学术数据库、阅读领域内知名期刊和会议论文、查阅专业书籍等方式来获取相关文献。
在收集文献时,应该采用一定的筛选标准,例如:选择最新的研究成果、与自己研究主题相关、包含丰富的数据和实验结果。
三、分析文献内容在阅读收集到的文献时,应该仔细阅读和理解其中的内容。
分析文献时,可以根据研究方法、实验结果、结论等方面进行分类和整理。
同时,应该站在一个批判性思维的角度,对文献中的观点进行评价和比较。
四、撰写文献综述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该注意整洁美观的排版和通顺的语句。
可以根据文献的分类,逐个展开,并在不同文献之间进行比较和分析。
同时,应该注意使用适当的引用方式,注明文献来源,避免涉嫌抄袭。
如果可以,可以将自己的观点或创新性的见解融入到文献综述中,以展示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五、检查和修订在完成文献综述后,应该进行检查和修订。
检查应包括语法错误、格式规范、逻辑通顺性等方面的问题。
可以请同行或导师帮助进行审阅,以获取更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六、提出创新见解要使文献综述具有创新性,应该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分析。
可以从已有研究中找到亮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和研究观点。
这些创新见解应该是在充分理解和分析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的,有助于推动领域的进展和发展。
同时,要注意与已有研究观点的区别,并进行合理的论证和支持。
七、总结和讨论最后,应该对整个文献综述进行总结和讨论。
新闻传播学类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一、引言新闻传播学是一门研究新闻媒体与社会传播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以其对社会信息传播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的研究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探讨了新闻传播学领域的一些重要研究主题和方法。
二、新闻传播效果研究新闻传播效果研究是新闻传播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这方面,研究学者们通过各种研究方法,如实验研究、问卷调查和观察研究等,探索了新闻报道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其中,多数研究集中在新闻传播的认知效果、态度效果和行为效果等方面。
三、新闻传播的社会影响新闻传播不仅仅是在个体层面上产生影响,也对整个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这方面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关注新闻媒体对社会议程设置和公众舆论形成的影响,以及新闻媒体对社会变革、政治参与和民主发展的推动作用。
四、新闻传播与公共健康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公共健康传播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新闻媒体在公共健康信息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者们通过研究新闻报道和社交媒体上的公共健康信息传播,以及公众对这些信息的接受和反应,探讨了新闻传播对公共健康意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五、新闻传播伦理研究新闻传播伦理是新闻传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伦理的研究关注新闻报道中的价值观、诚信、隐私保护等问题。
通过综述相关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到学者们对新闻传播伦理的研究兴趣,并对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六、新闻传播技术与创新新闻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了新闻传播方式和形式的革新。
本节综述一些关于新闻传播技术应用、社交媒体以及新闻媒体与人工智能的结合等相关研究,以及这些创新对新闻传播学的意义和影响。
七、结论通过对以上文献的综述,我们可以看到新闻传播学类毕业论文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从新闻传播效果到社会影响,从公共健康到伦理问题,再到新闻传播技术与创新,这些研究主题展示了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多样而复杂的学科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新闻传播学的研究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大学生创意创新研究文献综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创意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在创意创新领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他们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文献综述的角度,探讨大学生创意创新研究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
一、大学生创意创新研究现状近年来,大学生创意创新研究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到创新创意的研究中,积极探索新的领域,挖掘新的思路。
他们通过参加各种创新创意竞赛、项目实践等方式,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些大学生创意创新团队也相继涌现,他们在科研项目、创业项目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大学生创意创新研究存在的问题然而,大学生创意创新研究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有待提升,部分学生缺乏创新思维,对于创新创意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
其次,大学生创意创新研究缺乏系统性和深度,很多研究仅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再次,大学生创意创新研究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研究成果难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缺乏实际的应用场景。
三、大学生创意创新研究的发展趋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大学生创意创新研究应该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首先,大学生应该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提升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其次,大学生创意创新研究应该注重系统性和深度,深入挖掘研究领域,形成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再次,大学生创意创新研究应该与实际应用结合,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
综上所述,大学生创意创新研究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大学生可以在创意创新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未来大学生能够在创意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实现自身的人生目标,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叙述学视角下的新闻写作“‘新闻’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一种叙事形态,正是新闻这种叙事形态的文本,比公文、文学更有力地通过无形的积累与无时无刻的流程,巩固着或改变着人们的观念,影响着人们的情绪,也反映着社会的脉搏。
”1近年来,新闻作为一种重要的叙事类型,已逐渐为新闻界和新闻业界所认可,“体现在新闻实践中便是新闻‘故事化’的日趋盛行”。
2情节曲折,富有人情味儿的新闻也普遍受到大众的欢迎。
而在新闻理论的研究中,新闻叙事也受到了一批学者的关注,并有相关的理论成果面世。
何纯在《新闻叙事学》中,对新闻叙事学研究与传统新闻写作研究进行了区分,并对新闻叙事学进行定义:“与新闻写作具体研究各类新闻体裁的写作原理与方法不同,新闻叙事学将忽略体裁的差别,就共同的叙事元素进行分析与研究。
新闻叙事学是把新闻叙事的规律、原理、方法及发展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3在研究范畴上,作者将新闻叙事学框定在叙事声音、叙事语法、叙事话语和叙事接受四个不同层面上。
曾庆香在《新闻叙事学》中把新闻作为话语分析的对象,将符号学的一种分析方法与新闻学研究结合了起来,为深化新闻学研究提供可一种科学方法论。
作者将新闻话语的结构与记者的认知、新闻话语如何再现事实的过程、社会文化因素等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因而显得全年而深刻。
从叙述分析的角度对我国新闻的表达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从句法、词序、措辞风格、修辞等微观方面进行考察,并深入分析话语深处的“意识形态”成分,从而使叙事学理论和中国的新闻研究形成了较好结合。
新闻写作多是在事件发生之后,对于充当叙述者角色的记者来说,他的任务是向读者客观的叙述一个已知的过程,因而记者的叙事视角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闻的客观性。
陈晨、高婷和黄晓军从新闻叙事的叙述者角度、叙事模式和叙事的时间策略上进行新闻报道分析,他们认为记者应该主动地选择叙事策略,通过对叙事要素的不同组合,形成不同的新闻叙事风格。
叙事者的存在方式取决于叙述者的对叙述事件的介入程度,一般可以分为缺席的叙事者、公开的叙事者、隐藏的叙事者。
浅谈新闻写作的创意的文献综述
摘要:在当今大数据时代的冲击下,互联网飞速发达的今天,新闻写作的方式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对于许多的新闻工作者来说,对新闻写作创意的探索也在不断进行中。
新闻写作要有创意性,这对于每一个新闻写作者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当前,在新闻写作日益多样化的背景下,新闻写作要有创意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趋势。
关键词:创意新闻写作大数据
一、引言
创意是指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想法,在新闻写作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反复强化新闻写作的格式规范训练,我们更应当强调其写作过程中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葛红兵教授把创意写作定义为“人类以文本为实现载体的创造性活动”那么新闻写作的“创意”又在哪里呢?
新闻学者对与本论文选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的研究内容以不同的思路和关注内容为研究的方向,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和总结,目前对新闻写作创意的研究成果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二、新闻写作创意的相关研究
目前的专家学者的研究中,新闻写作的创意提出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未来生存和竞争中获得优势,新闻写作要有创意已经成为媒体工作者的共识,由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关于如何使新闻写作有创意就要有个清晰的了解。
目前的新闻学界中关于都新闻写作创意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在一些相关的理论研究文献中,专家学者关于新闻写作要有创意给予了一定的界定。
这些界定主要是围绕新闻写作的总结基础上进行的归纳,通过对已有的实践进行分析,归纳出一个共性,为其他新闻工作者参考之用。
例如:赵刚健在《求异思维与新闻写作创新》中写道:“运用求异思维构思立意,往往能发他人未发之观点写出卓尔不群之新闻作品。
”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过这样的话,“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这话虽然是针对填词而言,但对于写新闻稿也同样适用不过,这里的境界应指新闻写作中运用独特的构思立意所达成的境界,千古文章意为高,新闻写作者若对此不懈追求则必有所成。
二、新闻写作创意的原因分析
首先,在当今社会,新闻写作水平的能力在逐渐的降低,越来越多的新闻写作者对由文字构成的线性文本缺乏阅读兴趣,并且无法保持较长时间阅读,这样便直接减少了新闻写作者对文本和通讯信息的传播注意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缺乏对相关信息的理解,从而就影响了新闻写作者能力的提高。
现在大部分新闻写作者对新闻报道信息的阅读量不够,对新闻信息的敏感度逐渐降低,从而无法提高新闻写作水平。
现在的人看书都只是粗略的浏览,没有能够很好的把握书中的精髓。
张玉超在《高校新闻写作现状及创新方式》中说到,“浅阅读和微阅读的读书方式,降低了新闻写作者对文字的把握能力。
”
三、新闻写作创意的必要性
创新就成了新闻写作的走向。
徐文路在《关于新闻写作的发展趋势探讨》中写到“新闻作为一种信息,报道客观事实新近动态,只有我们在实际新闻工作中不断的创新,才会符合我们这个蓬勃发展的时代的需求,也是在很大程度上适应我们受众的需要。
随着创新意识的不断增强,观念也随之不断加深,创新意识主要来源于创新的素质,有创造有发展,事事有新见,篇篇有创新。
”
四、新闻写作如何有创意
新闻写作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学会独立的思考,赵刚健在《求异思维与新闻写作创新》中写到“运用求异思维构思立意,往往能发他人未之观点写出卓尔不群之新闻。
”张艳春在《现实中任何美的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写到“新闻肩负纪录和反映现实美的使命,
所以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应追求一种完美的境界。
如果作者既注重内容的真实新鲜,又在写作
形式上标新立异,那么,新闻报道就会涌现更多的佳作,给读者以美感享受。
因此,新闻写作在强
调内容主导作用的同时,也不应当忽略或否认表现形式相对的独立性,即在讲究内容美的同时
应注重写作的形式美。
”王刚在《提高新闻写作创新能力的途径》中写到,“如何培养和提高
新闻写作创新能力,这是每个记者探索的重要问题。
笔者认为,只有按新闻写作载体的主要要素:新闻材料、新闻主题、新闻结构、新闻语言进行长期反复的单项训练以及综合训练,才能
真正达到培养和提高我们在新闻写作实践中的创新能力。
”
五、总结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新闻学的专家学者对新闻写作要有创意进行的分析,这样的分析内
容更具有针对性。
从论述和分析的内容以及研究成果来看,当前新闻学学者对新闻写作创意
的表现分析中,针对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方式的研究上占有很大的比重。
而从整体上来看,当前新闻写作的创意,为了能够让这样的报道方式更好的为新闻媒体服务,围绕提升和改进
新闻写作的方式的研究还需要有更深入的探索。
六、参考文献
[1]艾俊平.让新闻味浓,情浓,翅更浓—谈西方新闻写作的趣味性[J].中国记者,1996,(11):58-59.
[2]张艳春.现实中任何美的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J].学术交流,1994,(6):117—119
修改意见:
关于“新闻写作创意”这一选题,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此提纲写到了部分内容,可看出作者花了不少功夫。
关于这一选题,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新闻创意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这在文中没有,如果作者能坚持写,希望能认真思考这一点。
比如有:新闻的角度、语言的表达、结构的变化、标题等等。
王丽
2015.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