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开关电源及其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66.00 KB
- 文档页数:8
SCM Technology •单片机技术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35【关键词】STC89C52RC 数码管 定时器 继电器智能家居是通过网络技术和硬件服务协同合作,将电子产品接入互联网,实现个性化的自定义操作。
智能设备是常见设备安装了更复杂的计算机处理系统,以实现提供更多功能。
有线宽带、DSL 、蓝牙和无线技术提供了一种接入方法使家庭联网,并使设备能够相互通信以及接入互联网,这些技术为智能家居的运营奠定了基础。
对于家电而言,可以通过智能供电达到一定的智能管理。
例如,家庭的空调若可以独立来设置开启和关闭的时间,便可大幅减少用电量、节约电能。
智能电源定时开关不仅可以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仪器仪表、航空航天、医用设备、专用设备的智能化管理以及过程控制等多个领域。
此外,还为各个领域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其不仅体积小、重量轻,且电源效率较高,效率甚至可达90%以上。
智能电源定时开关的高效率不仅节省了大量材料且还节省了电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因此,高效率的定时开关电源成为了各种设备可靠工作的重要保障。
1 系统分析与框架设计1.1 研究目标智能定时电源开关是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基础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效能源利用网络基于单片机的简易智能定时电源开关文/刘艳竹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家庭设备的自动监控、控制和数据采集上,通过对电路系统中部分组件供电电源进行智能开合控制,是对家庭设备实现智能控制的一种简易部署方式。
(1)监控家用电器,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要求对家用电器进行监控,减少家庭安全隐患。
(2)照明设备、取暖设备、制冷设备的个性化控制,让户主进屋之后减少等待时间。
(3)起居室幕帘的自动控制,伴随着主人以及当地日照的信息,智能打开/关闭幕帘。
可以发现,针对智能家居的定时管理,智能供电是其中较为基础的模块与实现方法。
因此,本文围绕此设计简易的定时电源开关系统。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开关电源及其设计单片机控制的开关电源是一种高效率、高稳定性的电源系统,常用于电子设备中。
本文将介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开关电源的原理、设计步骤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原理1.1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开关电源的核心部分是一个开关管,它通过不断开闭来调整输出电压和电流。
当开关管关断时,电源输入端的电压会通过变压器产生瞬态电流,这个电流被蓄能电容器存储在电容中。
当开关管打开时,储存在电容中的能量被释放,通过滤波电感得到稳定的电压输出。
1.2单片机控制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在单片机控制的开关电源中,单片机通过控制开关管的开闭状态来调整输出电压和电流。
单片机能够实时监测电源的输入和输出情况,并根据设定的参数进行调整。
同时,单片机还可以实现一些保护功能,如过压、过流、过温等保护。
二、设计步骤2.1确定需求首先要确定开关电源的功率需求、输入电压范围和输出电压范围。
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开关管和变压器等元器件。
2.2定义控制策略根据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以及需求,确定单片机的控制策略。
可以采用PWM(脉宽调制)控制方法来控制开关管的开闭时间,以实现对输出电压的调节。
2.3确定单片机和外围电路选择合适的单片机控制器,并设计相应的外围电路,包括ADC(模拟数字转换)模块、PWM输出模块、电流传感器等。
2.4编写软件程序根据控制策略,编写单片机的控制程序,并完成软件的调试和优化。
2.5PCB设计与制造根据电路原理图设计PCB布局,并制造相关的电路板。
2.6装配与测试完成PCB板的焊接与装配,进行电源的测试和调试。
三、注意事项3.1安全性开关电源具有高电压、高电流的特点,因此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性。
应采用合适的绝缘措施,保证电源与其他电路之间的隔离。
3.2效率和稳定性开关电源的效率和稳定性是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应合理选择元器件,控制开关管的导通和关断时间,以提高电源的效率和稳定性。
3.3EMC(电磁兼容)设计开关电源由于工作频率较高,容易产生电磁干扰。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开关电源的设计开关电源是一种常见的电源供应器,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开关器件(如MOSFET、IGBT等)的开关行为来实现电源的稳定输出。
在单片机控制下,可以实现更精确的电压和电流调节,从而提高功率转换效率和供电稳定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开关电源的设计。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单片机。
在选择单片机时,应考虑其性能、成本和易用性。
常用的单片机有PIC、AVR、STM32等,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单片机类型。
接下来,进行开关电源的电路设计。
开关电源的基本电路包括输入滤波电路、整流电路、开关器件、输出滤波电路和反馈控制电路。
输入滤波电路的作用是滤除输入电源中的高频噪声,以保证电源的稳定性。
整流电路用于将交流输入转换为直流电压。
开关器件是开关电源的关键部分,通过控制开关器件的开关状态,可以实现电源的输出调节。
输出滤波电路用于滤波输出的脉动电压,以获得稳定的直流电压输出。
反馈控制电路用于监测输出电压,并通过单片机进行调节。
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电路的稳定性和效率。
一方面,电路应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以保证电源输出的精度和稳定性。
另一方面,电路应具有较高的功率转换效率,以减少功耗和热量产生。
根据设计要求,可以选择合适的电路元件,如电感、电容、二极管等,以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效率。
在单片机控制下,可以实现电源的自动调节和保护功能。
通过单片机的输入输出引脚连接到开关器件的驱动电路,可以实现开关器件的开关控制。
通过单片机的AD转换功能,可以实时监测电源的输出电压,并通过PID控制算法进行调节,从而实现电源输出的精确控制。
此外,可以通过单片机的IO口连接各种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和过流保护电路,实现对电源工作状态的实时监测和保护功能。
在程序设计方面,可以利用单片机的中断和定时器功能来实现电源的调节和保护。
通过中断,可以实现对输入电压的过压和欠压保护,以防止电源工作在不正常的电压范围内。
通过定时器,可以实现对输出电流的过流保护,以避免电源损坏或者对负载产生过大的影响。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开关电源及其设计
开关电源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的电源,它具有高效率、稳定
性好、体积小等优点。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开关电源则是在传统开关电源的
基础上结合了单片机的控制功能,可以实现更精确、智能的控制。
首先,输入滤波模块用于滤除输入电源中的高频噪声,以保证后续电
路正常工作。
整流滤波模块则将输入电源的交流信号经过整流后变为直流
信号,并进行滤波以减小波动。
接下来,开关变换模块是整个开关电源的关键。
该模块中包含了主要
的开关电源拓扑结构,如Buck、Boost、Buck-Boost等。
通过开关元件的
开关动作,实现电源输入电压到输出电压的变换。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开
关频率、开关管的选择以及辅助器件的设计。
输出滤波和稳压控制模块用于进一步滤除开关变换模块输出电压中的
高频噪声,并稳定输出电压。
可以使用电容、电感等元件来实现滤波功能,并通过反馈控制实现稳压功能。
最后,单片机控制模块通过采集输入电压、输出电压等信号,实时监
控电源的工作状态,并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比如,可以通过PWM信号控制
开关元件的开关频率,从而实现输出电压的调节。
同时,单片机还可以实
现过压、过流、过温等保护功能,提高开关电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总结起来,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开关电源通过单片机的控制功能,实现
了对开关电源的精确控制。
在设计中需要注重滤波和稳压控制模块的性能
选择和设计,同时合理选择开关变换模块的拓扑结构和开关元件,以确保
开关电源的效率和稳定性。
引言开关电源是利用现代电子电力技术控制功率开关管(MOSFET;三极管)的导通和关断的时间比来稳定输出电压的一种新型稳压电源。
它是在电子、计算机、通信、电气、航空航天、军事以及家电等领域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电力电子装置。
具有电能转换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控制精度高和快速性好等优点。
本文中研究的单片机控制开关电源,可以通过键盘预置期望输出电压值,模/数转换器对输出电压进行采样,由软件控制单片机输出相应的脉冲宽度,对开关电源进行脉宽调制,输出预期的电压。
并采用PID算法控制输出电压稳定,构成可输出3v到12v 的可调电压,并显示实时电压和预置值,通过键盘可随时修改PID参数以优化控制效果,并该系统可以给芯片提供工作电压,加以扩展可构成输出正负3到12伏的双极性电源。
单片机控制的开关电源具有设计弹性好的优点,可以按照设计者的思想灵活的工作。
目前电子设备的日益小型化需要供电电源的小型化,这样制作小型化电源是未来电源制作的一个趋势,传统开关电源线路一般很复杂体积也较大,如果使用的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必将可以大大简化电源的结构,制作更加小的电源将成为可能,并且使用单片机可以扩展许多功能,如显示,实时控制调整电压,可维护性强,由于目前国内有专门的PWM输出的单片机价格昂贵,普通的单片机I/O口模拟的脉宽频率较低,速度较慢,远远达不到现代电源要求的工作频率,所以目前单片机控制的电源使用并不广泛,但是单片机在智能化以及可实现的用户友好界面,扩展性强等等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未来电源重要的发展方向。
因此,我们研究单片机控制的开关电源,非常有现实意义。
随着半导体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集成度高、功能强大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不断出现,使得电子设备的体积和重量不断下降,这就要求有效率更高、体积更小、重量更轻的开关电源,使之能满足电子设备的日益小型化的需要。
这是未来开关电源设计所应考虑的第一个问题。
开关电源的效率是与开关管的变换速度成正比的,要进一步提高开关电源的效率,就要提高电源的工作频率。
毕业论文(设计)中文题目: 基于单片机的恒流开关电源英文题目:MCU-based switching power supply design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提交日期摘要本开关电源设计采用STC12C5A60S2单片机发生47KHZ的PWM脉冲信号,经过IR2104控制MOS,从而控制整个BUCK(降压式变换)电路。
单片机内部自带的10位ADC能通过电压电流检测电流实时反馈电流和电压数值,并由此调整输出的PWM的占空比,形成电流电压闭环控制系统.按键能设置输出电流从0。
2A到2A,以0.01A递增,输出最大10V,液晶能显示实时输出电流与电压。
根据测试,满载的供电效率为88%。
按键设置的输出电流的误差小于0。
01A。
关键词:开关电源,BUCK,STC单片机,IR2104,恒流源MCU-based switching power supply designAbstractThe switching power supply design uses STC12C5A60S2 microcontroller PWM pulse signal 47KHZ happen, after MOS driver IC IR2104 control the whole BUCK circuit。
MCU comes with 10 internal ADC voltage detection current by real—time feedback current and voltage values, and thereby adjust the output PWM duty cycle, forming a voltage closed-loop control system。
Button can set the output voltage from 0V to 10V limit of,1V steps,the LCD can display real—time output voltage and current。
基于高性能单片机的功率直流开关电源的设计1 引言直流稳压电源已广泛地应用于许多工业领域中。
在工业生产中(如电焊、电镀或直流电机的调速等),需要用到大量的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他们一般都要求有可以方便的调节电压输出的直流供电电源。
目前,由于开关电源[1]效率高,小型化等优点,传统的线性稳压电源、晶闸管稳压电源逐步被直流开关稳压电源所取代。
开关电源主要的控制方式是采用脉宽调制集成电路输出PWM 脉冲,采用模拟PID调节器进行脉宽调制,这种控制方式,存在一定的误差,而且电路比较复杂[2]。
本文设计了一种以ST 公司的高性能单片机μpsd3354 为控制核心的输出电压大范围连续可调的功率开关电源,由单片机直接产生PWM 波,对开关电源的主电路执行数字控制,电路简单,功能强大[3]。
2 功率直流电源系统原理与整体设计2.1 系统原理本功率直流电源系统由开关电源的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两部分组成,主电路主要处理电能,控制电路主要处理电信号,采用负反馈构成一个自动控制系统。
开关电源采用PWM 控制方式,通过给定量和反馈量的比较得到偏差,并通过数字PID 调节器控制PWM 输出,从而控制开关电源的输出。
其中,PID调节和PWM 输出都由单片机系统采用软件控制。
2.2 系统整体设计系统硬件部分由输入输出整流滤波电路、功率变换部分、驱动电路、单片机系统和辅助电路等几部分组成。
图1为单片机控制功率直流电源结构框图。
图1 单片机控制功率电源结构框图从图1中可以看到,50Hz、220V的交流电经电网滤波器消除来自电网的干扰,然后进入到输入整流滤波器进行整流滤波,变换成直流电压信号。
该直流信号通过功率变换电路转化成高频交流信号,高频交流信号再经输出整流滤波电路转化成直流电压输出[1]。
控制电路采用PWM脉宽调制方式,由单片机产生的脉宽可调的PWM控制信号经驱动电路处理后,驱动功率变换电路工作。
利用单片机高速ADC转换通道定时采集输出电压,并与期望值比较,根据其误差进行PID调节。
基于51单片机控制的开关电源设计一、引言开关电源是一种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电子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以基于51单片机控制的开关电源设计为题,介绍设计的原理和实现过程。
二、设计原理开关电源的设计主要包括输入电路、滤波电路、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以及控制电路。
其中,控制电路起到控制和调节输出电压的作用。
在本设计中,我们采用了51单片机作为控制电路的核心,通过编程控制电路的开关状态,实现对输出电压的精准调节。
三、设计过程1. 输入电路的设计:输入电路主要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对电压进行稳压处理。
我们选择了整流桥和滤波电容作为输入电路的核心元件,通过整流和滤波,将交流电转换为平稳的直流电。
2. 变压器的设计:变压器是开关电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提高或降低输入电压的大小。
我们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变压器,使得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满足所需的关系。
3. 整流电路的设计:整流电路用于将输入电压转换为脉冲电压,我们选择了二极管桥整流电路,通过将输入电压进行整流,得到脉冲电压。
4. 控制电路的设计:控制电路是整个开关电源设计中最关键的部分,我们选择了51单片机作为控制电路的核心。
通过编程,我们可以控制开关管的开关状态,从而实现对输出电压的调节和稳定。
5. 输出电路的设计:输出电路主要用于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
我们选择了稳压电路和滤波电容作为输出电路的核心元件,通过稳压和滤波,得到稳定的输出电压。
四、实现效果通过以上的设计过程,我们成功实现了基于51单片机控制的开关电源。
通过编程控制,我们可以实现对输出电压的精确调节和稳定控制。
该开关电源具有输出电压稳定、效率高、响应速度快等特点,适用于各种电子设备的供电需求。
五、总结本文以基于51单片机控制的开关电源设计为题,介绍了设计的原理和实现过程。
通过该设计,我们可以实现对输出电压的精确调节和稳定控制,满足各种电子设备的供电需求。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有关开关电源设计的参考和借鉴,同时也希望读者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设计出更加高效和稳定的开关电源。
2.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开关电源的可选设计方案
由单片机控制的开关电源, 从对电源输出的控制来说, 可以有三种控制方式, 因此, 可供选择的设计方案有三种:
( 1) 单片机输出一个电压( 经D/AC 芯片或PWM方式) , 用作开关电源的基准电压。
这种方案仅仅是用单片机代替了原来开关电源的基准电压, 可以用按键设定电源的输出电压值, 单片机并没有加入电源的反馈环, 电源电路并没有什么改动。
这种方式最简单。
( 2) 单片机和开关电源专用PWM芯片相结合。
此方案利用单片机扩展A/D 转换器, 不断检测电源的输出电压, 根据电源输出电压与设定值之差, 调整D/A 转换器的输出, 控制PWM芯片, 间接控制电源的工作。
这种方式单片机已加入到电源的反馈环中, 代替原来的比较放大环节, 单片机的程序要采用比较复杂的PID 算法。
( 3) 单片机直接控制型。
即单片机扩展A/DC, 不断检测电源的输出电压, 根据电源输出电压与设定值之差, 输出PWM波, 直接控制电源的工作。
这种方式单片机介入电源工作最多。
3.最优设计方案分析
三种方案比较第一种方案: 单片机输出一个电压( 经D/AC芯片或PWM方式) , 用作开关电源的基准电压。
这种方案中, 仅仅是用单片机代替了原来开关电源的基准电压, 没有什么实际性的意义。
第二种方案: 由单片机调整D/AC 的输出, 控制PWM芯片, 间接控制电源的工作。
这种方案中单片机可以只是完成一些弹性的模拟给定, 后面则由开关电源专用PWM芯片完成一些工作。
在这种方案中,对单片机的要求不是很高, 51 系列单片机已可胜任; 从成本上考虑,51 系列单片
机和许多PWM控制芯片的价格低廉; 另外, 此方案充分解决了由单片机直接控制型的开关电源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单片机输出的的PWM脉冲频率低, 导致精度低, 不能满足要求的问题。
因此, 单片机和PWM芯片相结合, 是一种完全可行的方案。
第三种方案: 是最彻底的单片机控制开关电源, 但对单片机的要求也高。
要求单片机运算速度足够快, 且能输出足够高频率的PWM波。
DSP 类单片机速度够快, 但价格也很高, 占电源总成本的比例太大, 不宜采用。
廉价单片机中, AVR 系列最快, 具有PWM 输出, 但AVR单片机的工作频率仍不够高, 只能是勉强使用。
比较分析后的结论。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 笔者的认为: 第二种
方式, 即单片机和开关电源专用PWM控制芯片相结合是目前基于单
片机控制的开关电源的最优设计方案。
4.基于89c51 单片机控制的开关电源
根据上述最优设计方案的结论, 下面举出一个基于此最优方案下
的实例, 本实例根据典型PWM芯片TL494 的应用特点, 设计了一种
基于单片机89c51 辅助控制的正向变换器方式开关电源。
4.1 工作原理
4.1.1 电源软起动的实现正向变换器方式的开关电源在输入电压接通时, 会产生极强的充电电流, 因此需要通过软起动使输出电压平缓地上升。
TL494 具有软起动功能, 只要在4 脚与14 脚间接上电容器, 即可使得ton 慢慢扩宽, 从而实现软起动。
4.1.2 输出电压的可调整与稳压控制开关电源是借助晶体管的开/关(ON/OFF) 来实现能量交换的, 其输出控制, 由晶体管的导通时间决定, 流行的方法是采用PWM控制, 具体的方法是控制晶体管导通的占空比。
即: 控制脉冲信号的频率已定( 周期已定) , 调整占空比就是调整脉冲有效电平的宽度。
比如: 要提高输出电
压, 只需调宽控制脉冲有效电平的宽度即可。
同理, 其稳压原理也是基于此。
TL494 的4 脚是死区时间校正端子, 此脚上给定一电压值, 可得到一固定脉宽信号输出。
其原理是: TL494 内部振荡器的三角波电压在0.2V~1.3V 之间, 三角波电压高于引脚4 的电压的时间就是控制信号的ton。
因此, 通过调整设定引脚4 的电压便可调整PWM输出的ton时间, 从而使得输出电压可调。
根据TL494 的资料手册, 4 脚死区控制电压的典型值为: 2.8V 时, 对应Tton=0; 0V 时, 对应最大的ton, 在在这段电压范围内, 对应的电压值对应了固定的脉宽输出, 以高频变换也就得到了相应的电压输出, 由此输出可调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这种功
能具体由单片机来实现。
输出电压可调, 随即需要解决的是稳压, 整机要求稳压精度稍为高一点, 若要采用单片机来稳压的话, 由于单片机运行一条最简单的指令也需要1 个周期, 当采用12M晶振时, 一个周期为1us, 显然不符合闭环稳压的要求, 在这时可采用TL494 内置的误差放大器来实现闭环稳压, 实现的原理就是运用电压误差放大器实现的电压负反馈电路。
单片机来给定每一级需要稳压基准点, 以此来实现输出一级电压,稳定一级电压。
4.2 硬、软件实现
4.2.1 硬件实现本电路主要有控制电路、跟踪稳压电路和保护
电路组成。
原理框图如下所示:
输出电压可调控制电路电路的实现是由单片机通过锁存器(74LS377)和D/A 转换器(DAC0800) 实现, 当单片机给74LS377 送入数据并由74LS377 将数据锁存, 经DAC0800 转换后输出的直流电压给TL494 的4 脚, 给定不同的基准稳压电平, 即可实现不同的电压输出。
稳压基准源电路应输出电压可调的要求, 那么当输出某一电压值时必须要求稳压, 根据闭环负反馈的电路原理可知( 如左图) , Vref 为稳压基准电平, Vref 与U’维持平衡电压值只相差十几个毫伏, 当输出电压Uout 升高时, U’的电压值必定升高, 则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电压会下降, 使得TL494内部的PWM波输出脉宽变窄。
经一系列高频变换滤波得到的输出电压Uout 会降低, 从而达到稳压目的。
当输出电压为人为调整( 升高或降低) 时, 则须对Vref 进行相应
的调整( 升高或降低) 才能达到输出稳压的目的。
过压、欠压保护电路
如上图左图所示: 过压保护的检测电路是利用TL431 来实现的,TL431 的内部含有一个2.5V 的基准电压, 当输入电压B 增大, 则由两个电阻组成的采样电路所分压得到的电压大于2.5V 时, TL431 导通,其阴极K 输出低电平, 给单片机一个中断信号, 切断TL494 的输出,并通过显示电路显示当前的过压保护状态。
如上图右图所示: 检测电路也是利用TL431 来实现的, 当输入电压B 减小时, 由两个电阻组成的采样电路所分压得到的电压小于2.5V 时, TL431 截止, 其阴极K 输出高电平, 经过一个反相器, 反相器输出一个低电平, 由单片机检测出来后, 切断TL494 的输出, 并通过显示电路显示当前的欠压保护状态。
(2)过流保护电路
如上图所示: 过流保护电路的实现是通过CA3140 和一个PNP 型三极管来实现的, 当电流采样信号表现为过流时, 运放CA3140 的6脚输出为一高电平, 使三极管关断, 74LS32 的9 脚输出为高电平, 关断TL494 的PWM波的输出。
同时, 也给单片机一个中断信号, 使显示电路显示过流保护状态。
4.2.2 软件实现本电路的软件结构包括初始化, 预设定及故障检测程序等构成的, 以单片机AT89C51 为软件控制核心。
程序结构框图如下图所示。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