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标准及规范审批稿
- 格式:docx
- 大小:74.73 KB
- 文档页数:18
一.概述钢制管道施工标准规范的现状1.现行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的构成2.钢制管道施工、检验、验收相关的现行技术法规、标准和规范3.现行钢制管道施工、验收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二、规范修订情况三、在用钢制管道规范、标准的要求及、特点1、一般规定2、管道阀门验收3、管道预制及安装4、管道焊接与热处理5、管道检验与试验一.概述钢制管道施工标准规范的现状1.现行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的构成1)按法制区分:技术法规:由国家行政管理部门颁布实施的强制性技术文件,如压力管道安全技术规范;标准规范:由标准化委员会审查批准发布实施的技术文件包括: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
2)按覆盖范围区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3)按包含内容区分:技术法规:包含设计,材料,施工,检验及验收要求,但只规定必须满足的最低技术要求;技术规程;包含设计,材料,施工,检验及验收要求,接近国外工程标准的模式;施工验收规范;包含施工、检验及验收要求,我国最早推行的工程建设标准模式,按设计和施工检验验收分别制定标准;质量验收规范;包含检验及验收要求,按照“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指导原则进行编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工艺规程(工艺标准、施工规范):强调施工工艺技术的要求。
2.钢制管道施工、检验、验收相关的现行技术法规、标准和规范《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50235—2010《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GB50236-2011《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184—2011《石油化工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517-2010《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683-2011《工业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2520-2010《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TSG D0001-2009《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规则》TSG D3001-2009;《压力管道元件制造监督检验规则》 TSG D7001-2013《安全阀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ZF001-2006《压力管道安装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规则》国质检锅[2002]83号;《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国质检锅【2003】248号《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TSG Z6002-2010《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GB/T20801~5-2006《石油天然气工业管线输送系统用钢管》GB/T 9711-2011《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NB/T-2011《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B4730-2005《石油化工有毒、可燃介质钢制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H 3501—2011《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交工技术文件规定SH/T 3503《石油化工铬镍奥氏体钢、铁镍合金和镍合金管道焊接规程》SH/T 3523《石油化工低温钢焊接规程》SH/T 3525《石油化工异种钢焊接规程》SH/T 3526《石油化工不锈钢复合钢焊接规程》SH/T 3527《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技术文件规定》SH/T 3543《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化学清洗施工及验收规》SH/T 3547《普通流体输送管道用埋弧焊钢管》SY/5037-2012《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5 部分:管道及系统》DL 5190.5—2012《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8 部分:加工配制》DL 5190.8—2012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869—20123.现行钢制管道施工、验收相关的标准和规范3.现行钢制管道施工、验收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GB/T20801-2006虽然属于推荐性国家标准,但作为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配套标准则具有较高的行政强制性。
关于对《天津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5.14•【字号】•【施行日期】2021.05.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关于对《天津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的函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以及国家《地方标准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我市地方标准管理,市市场监管委对现行的《天津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试行)》进行了修订,形成此《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见附件),现公开征求意见建议。
请于2021年5月28日前将加盖公章的书面意见反馈至市市场监管委。
逾期未反馈的视为无意见。
附件:1、天津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2、编制说明联系人:张永来苏文博,邮箱:***************.cn联系电话:27182133 27182054(传真)(此件主动公开)2021年5月14日天津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地方标准的管理,提高标准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地方标准的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批准、发布、备案、复审、废止,以及地方标准实施和实施情况的评估、监督,适用本办法。
本市制修订京津冀区域协同地方标准(以下简称“京津冀标准”)适用本办法。
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决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为满足地方自然条件、风俗习惯等特殊技术要求,可以在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制定(含修订,下同)地方标准。
地方标准为推荐性标准,但是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决定授权制定强制性地方标准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制定地方标准应当遵循科学、公平、公正、公开和效益的原则。
第五条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本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标准化主管部门”)依法统一管理本市地方标准工作,主要包括:(一)统筹规划地方标准工作;(二)制定地方标准,对地方标准统一立项、审查、编号和批准发布;(三)指导、协调地方标准的起草和实施;(四)组织对地方标准实施情况开展评估、复审,对地方标准实施情况开展监督检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荐性国家标准《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评价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围绕《循环经济促进法》,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我国从清洁生产、污染防治、节能减排、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工业产品生态设计等方面发布了一系列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循环经济政策体系初步建立,突破了粉煤灰、煤矸石、赤泥、工业副产石膏等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技术,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在废旧电子电器、汽车等行业得以实施,涌现出一批从事回收、拆解和再生资源利用的专业化企业,再制造、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业产品生态设计等试点与示范工作稳步推进。
2017年4月21日,发改委等十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循环发展引领行动》,提出到2020年,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15年提高15%,主要废弃物循环利用率达到54.6%左右。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3%,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3万亿元。
75%的国家级园区和50%的省级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
并就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完善城市循环发展体系、壮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强化制度供给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任务。
2015年5月10日,为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决定》(国发[2015]27号),再取消了49项非行证许可审批事项。
其中,“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含电厂)认定”列入国务院决定取消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目录。
2015年6月1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将近年来发布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56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补充的通知》(财税〔2009〕163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及劳务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115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享受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优惠政策的纳税人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通知》(财税〔2013〕23号)进行整合归一,极大地方便了纳税人查阅和使用。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强制性标准管理的若干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02.02.24•【文号】国标委计划[2002]15号•【施行日期】2002.02.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正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强制性标准管理的若干规定》的通知(国标委计划[2002]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直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促进国际贸易的需要,加强强制性标准的管理,我委制定了《关于加强强制性标准管理的若干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请你们将本《规定》尽快转发至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标准起草单位,并请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关于加强强制性标准管理的若干规定》二00二年二月二十四日国家标准委办公室附件关于加强强制性标准管理的若干规定第一条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促进国际贸易的需要,加强强制性标准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和有关标准化规章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指的强制性标准包括要求全文强制执行或部分条文强制执行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制性行业标准和强制性地方标准。
第三条强制性国家标准应贯彻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主要以保障国家安全、防止欺骗、保护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为正当目标。
第四条强制性标准或强制条文的内容应限制在下列范围:(一)有关国家安全的技术要求;(二)保护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三)产品及产品生产、储运和使用中的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等技术要求;(四)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要求及国家需要控制的工程建设的其它要求;(五)污染物排放限值和环境质量要求;(六)保护动植物生命安全和健康的要求;(七)防止欺骗、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要求;(八)维护国家经济秩序的重要产品的技术要求。
现行gb7718与新修订标准(征求意见稿)对照表现行GB7718与新修订标准(征求意见稿)对照表现行GB7718征求意见稿名称名称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预包装食品标签标准1范围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本标准规定了:-预包装食品标签的基本要求(见笫4章);一预包装食品标签的基本要求;一预包装食品标签的强制标示内容(见5. 1);—直接向消费者提供的预包装食品标签标示内容;一包装食品标签强制标示内容的免除(见5. 2);—非直接向消费者提供的预包装食品标签标示内容;一预包装食品标签的非强制标示内容(见5. 3)。
本标准适用于直接向消费者提供的预包装食品标签和本标准适用于提供给消费者的所有预包装食品标签。
非直接向消费者提供的预包装食品标签。
本标准不适用于食品储运包装标签和散装食品标识。
2规范性引用文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用于本文件。
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T 12493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GB 13432—2004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3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预包装食品3. 1预包装食品经预先定量包装,或装入(灌入)容器中,向消费者直指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定量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接提供的食品。
食品。
预包装食品包含:1)直接向消费者提供的预包装食品;2)非直接向消费者提供的预包装食品。
3.2食品储运包装为预包装食品在储藏运输过程中提供保护的包装,其标签内容以方便储藏运输为U的。
标准立项、申报及审批第一节国家标准立项申报及审批工作一、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立项条件1.符合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化工作的有关规定;2.符合国家标准的立项范围和指导原则;3.市场和企业急需,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对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推动作用;4.政府急需,对规范市场秩序有推动作用;5.符合国家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政策;6.同现行国家标准没有交叉;7.属于申报单位的业务范围;8.提交国家标准草案;9.完成期限不超过三年。
二、立项来源1、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具有行业管理职能的行业协会、企业集团、各技术委员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立项条件的要求,提出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立项建议。
2、向社会征集1)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实行常年公开征集制度。
2)任何单位、个人均可根据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立项条件提出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提案,但是,有的行业,企(事)业单位所属组织或个人的立项申请,还须经所在单位标准化主管部门审查推荐。
三、项目提案上报上报单位:行业部门、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或直接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标准委)上报内容:标准项目建议书(详见附表1)、标准草案标准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制定或者修订的目的、意义或必要性;(二)相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情况;(三)标准的主要内容;(四)完成时限;(五)其他有关情况。
《项目建议书》必须使用指定的统一格式的电子模板制作(详见附表1),《申报标准汇总表》(详见附表2),表格格式可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网站标准制定工作站栏目中的常用工具中下载《项目建议书》电子模板。
四、向社会征集的项目提案的处理讨论:向社会征集的项目提案,由国家标准委委托有关部门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提案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做出是否采纳的决定。
1对被采纳的,由国家标准委给予项目提案单位或个人答复,并委托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或技术委员会提出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立项建议。
国家认监委关于印发《认证认可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18.03.12•【文号】国认科〔2018〕15号•【施行日期】2018.03.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认证认可正文国家认监委关于印发《认证认可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的通知国认科〔2018〕15号各相关认证机构、检验检测机构,研究所、认可中心、认证认可协会: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国发〔2018〕3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8号)和全国认证认可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规范认证认可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我委组织专家对《认证认可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进行了修订。
现将修订后的《认证认可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认监委2018年3月12日认证认可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认证认可行业标准(以下简称认标,代号RB)制(修)订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行业标准管理办法》和《国家标准涉及专利的管理规定(暂行)》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制定本程序。
第二条本程序适用于管理认证认可基础,认可活动、认证活动(不含产品标准)、检验检测活动和其他活动认证规范认可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第三条认标制(修)订工作程序包括预研、立项、起草、征求意见、预审、审查、批准、发布与备案、复审等环节。
第四条认标的定位(一)中国特色认证认可体系的基础和技术支撑;(二)国家标准在认证认可领域的重要补充和延伸;(三)认证认可发挥市场引导作用和服务社会的重要手段;(四)开展认证认可活动的重要评价依据。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五条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认监委)负责认标的归口管理工作,负责制定认证认可行业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食品伙伴网标签合规部解读征求意见稿亮点现行版GB 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于2012年04月20日实施至今已超六年,随着我国食品行业市场的不断发展及标准的深入实施,预包装食品标签问题越发引起关注。
为了更好规范管理食品标签、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等对该标准进行修订,结合本次GB 7718修订征求意见稿,食品伙伴网带您了解新增内容的几大亮点,具体如下:1食品名称的变化增加了属性名称的定义,并明确了食品分类(类别)名称作为属性名称。
这一变化给企业带来了很多方便,尤其是执行企业标准的企业,因为在GB 7718中没有明确企业标准的地位,采用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类别)名称可以有效弥补这一不足;针对进口食品企业变化更加明显,分类(类别)名称可以解决企业因无标准采用无法命名食品名称的尴尬境况。
2配料表的变化2.1增加了归类标示类别。
非油脂产品中添加的各种植物油:“植物油”或“精炼植物油”;如经过氢化处理,应标示为“氢化”或“部分氢化(原先的条件:橄榄油除外已删除,并且增加了前提条件:非油脂产品中添加的);生产过程中添加的起发酵工艺作用的微生物(在终产品中存在且发挥非发酵作用的除外):“发酵菌种”、“微生物发酵剂”;食用香精、香料:“食用香精”、“食用香料”、“食用香精香料”、“食品用香精”、“食品香精”、“食品用香料”;添加量小于食品总量2%的非单一成分的果汁、蔬菜汁、果蔬汁:“果汁”、“蔬菜汁”、“果蔬汁”、“浓缩果汁”、“浓缩蔬菜汁”、“浓缩果蔬汁”。
针对这一变化,我们认为对于企业现在纠结的问题“传统菌种如何标示名称”可以通过标示“发酵菌种”不标示具体名称得到有效解决;对于另一个一直存在的争议“食品用香精”到底该标示为“食用香精”还是“食品用香精”也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方便了企业。
2.2修改了需要标识强调的特殊配料和成分的添加量和含量的条件。
对于食品名称中提及的配料或成分,如果不是来源于标准或法规中的属性名称时,也需要标识食品名称中提及的配料或成分的添加量或含量。
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管理制度1、有关安全生产的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及公司内部的规程制度等,都是确保安全生产和重要文件资料,企业全员都要认真贯彻执行,并由安全科专人负责管理归档。
所有的文件资料应登记、编号保存。
项目部的文件资料由项目部安全员负责登记、编号保存。
2、安全管理科应做好文件资料的宣传、贯彻执行、收发、归档等工作,并做好收发记录,项目部安全员做好收文记录工作。
3、做好新老规范、文件的交换工作,新的法律、法规、规范、规程、规章制度出台后,旧的应上报封存或销毁,不得再使用。
4、做好规范、文件的外借工作,外借文件按规范登记,写明归还日期,以免影响他人借阅。
5、做好规范、文件的防火、防虫、防灾等的保存工作,以免损坏。
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管理制度(2)是一种管理体系,用于规范和指导组织的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的制定、实施、监控和改进。
该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安全技术标准的管理:确定安全技术标准的制定原则和程序,明确安全技术标准的分类、编号、修订、废止等管理要求。
确保安全技术标准的制定和修订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能够满足组织的安全需求。
2. 规范的管理:明确规范的制定程序和要求,确保规范的制定符合安全技术标准和组织的实际情况。
规范管理要包括规范的分类、编号、修订、废止等管理要求,保证规范能够有效地指导组织的安全工作。
3. 操作规程的管理:制定操作规程的制定程序和要求,包括操作规程的编写、审核、发布、培训和更新等管理要求。
确保操作规程能够准确地描述工作任务的安全要求,指导操作人员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工作,避免安全风险的发生。
4. 监控和改进:建立监控机制,定期对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同时,关注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的变化和发展,及时修订和更新相关文件,确保其与实际工作相符合。
5. 培训和意识提升:组织培训活动,提高员工对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增强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
1 总则1.0.1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统一铁路工程抗震设计标准,满足铁路工程抗震的性能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设防烈度为6度、7度、8度、9度地区的新建、改建标准轨距客货共线铁路工程的线路、路基、挡土墙、桥梁、隧道等工程的抗震设计。
客运专线铁路的抗震设计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设防烈度大于9度的地区或有特殊抗震要求的工程及新型结构,其抗震设计应作专门研究。
1.0.3 抗震设防烈度应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附录D规定的地震基本烈度值。
1.0.4一般情况下,抗震设计可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规定的地震动参数执行。
对做过专门地震研究的地区,可按批准的设计地震动参数或抗震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设计。
对特别重要的铁路工程,其场地所在位置应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1.0.5铁路工程应按多遇地震、设计地震、罕遇地震三个水准进行抗震设计。
1.0.6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抗震设计seismic design抗御地震灾害的工程设计,包括抗震验算及抗震措施。
2.1.2 抗震设防烈度seismic fortification intensity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2.1.3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seismic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与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最大值相应的水平加速度。
2.1.4多遇地震low-level earthquake地震重现期为50年的地震动。
2.1.5设计地震design earthquake地震重现期为475年的地震动。
2.1.6 罕遇地震high-level earthquake地震重现期为2450年的地震动。
2.1.7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characteristic period of the seismicresponse spectrum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曲线开始下降点的周期。
关于规范公文及审批流程通知Good morning everyone, today I would like to address the importance of following proper protocols in handling official documents and approval processes. 早上好,今天我想讨论一下在处理官方文件和审批流程中遵守适当规范的重要性。
First and foremost, it is crucial to adhere to established guidelines when it comes to drafting official documents. 这首先是因为,在起草官方文件时遵循既定的指导方针是至关重要的。
By ensuring that all documents are well-structured and contain accurate information,we can avoid any misunderstandings or discrepancies that may arise in the future. 确保所有文件结构良好,包含准确的信息,可以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任何误解或差异。
Furthermore, having a standardized approval process in place helps to streamline operations and increase efficiency.此外,建立一个标准化的审批流程有助于简化运营,并提高效率。
When every stakeholder knows their role and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approval process, tasks can be completed in a timely manner. 当每个利益相关者都了解自己在审批流程中的角色和职责时,任务可以及时完成。
试验检测方案新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目录1 编制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地下铁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版)《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50152—2012《砌体工程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2000《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一部分:热轧光圆钢筋》—2008《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二部分:热轧带肋钢筋》—2007《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铁路工程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技术条件》TB/3193-2008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2011《混凝土用外加剂》GB8076-2008《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21:2000《南京地铁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南京地铁工程质量检测项目和频率规定》《南京轨道交通宁和城际一期土建工程管理办法汇编》《南京宁和城际建设用表》2 工程概况宁和城际轨道交通工程NH—TA09标施工范围为生态科技园站~朱石路站区间桥梁工程及朱石路站土建结构工程。
生态科技园站~朱石路站区间起讫里程为YCK23+至YCK27+,全长。
其中右线YCK23+~YCK25+、YCK26+~YCK27+030,单线桥长;左线ZCK23+~ZCK25+、ZCK26+~ZCK27+,单线桥长;右线YCK25+~YCK26+,双线桥长931m,单幅合计约6290m。
园林专业现行标准、相关文件及标准图集目录
注:地方标准只适用当地项目。
正在修编或准备执行的:
1、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研究——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住建部
2、《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3、《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图集》
4、<城市绿地规划标准>(征求意见稿)-2018年5月住建部
5、桂建标〔2019〕15号文,广西地方标准DBJ/T45-086-2019 《全装修住宅室内装饰装修设计标准》,该标准于2019年6月20日发布,自2019年9月1日起实施。
6、桂建标〔2019〕3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主编的广西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绿色建筑雨水收集利用设计指南》批准发布,2019年1月18日。
7、广西勘察设计协会主编的广西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广西壮族自治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审查实施导则》已通过我厅组织的专家评审,现予以批准发布。
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2018年11月26日。
8、。
关于规范公文及审批流程通知English Answer:Subject: Notification of Standardized Official Documents and Approval Process.Purpose: To provide clear guidelines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of official documents and streamline the approval process, ensuring efficiency and uniformity in communication.Scope: This notification applies to all departments and employees involved in the creation, review, and approval of official documents.Definition of Official Documents:Official documents are any written or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that represent the official position or decisions of the organization. They include, but are notlimited to:Policies.Procedures.Guidelines.Memos.Letters.Contracts.Reports.Standard Format and Style:All official documents must adhere to the following standard format:Use a clear and concise writing style.Maintain a consistent font, font size, and margins throughout the document.Include a header with the organization's logo and contact information.Number pages consecutively.Include a footer with the document's title, date, and version number.Use headings and subheadings to organize the content.Proofread carefully for errors before finalizing the document.Approval Process:To ensure the integrity and accuracy of official documents, the following approval process must be followed:1. Initiation: The document is drafted by the responsible department or employee.2. Review: The document is reviewed by the relevant stakeholders for content and accuracy.3. Approval: The document is submitted to the appropriate authority for final approval.4. Distribution: Once approved, the document is distributed to the intended recipients.Responsibilities:Document Creators:Ensure that documents adhere to the prescribed format and style.Gather necessary input and consult with relevant stakeholders during the drafting process.Proofread documents carefully before submitting for review.Reviewers:Provide constructive feedback on the content and accuracy of the document.Identify potential errors or inconsistencies.Ensure that the document aligns with organizational policies and procedures.Approvers:Review the document thoroughly and provide final approval.Ensure that the document meets the required standards and objectives.Tak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accuracy and integrity ofthe approved document.Communication Channels:Official documents should be communicated through the designated official channels. This includes:Email.Intranet.Shared drives.Physical mail.Effective Date:This notification is effective immediately. All official documents created after this date must adhere to the guidelines outlined herein.Please note that any deviation from the prescribedguidelines and approval process must be approved in advance by the relevant authorities.中文回答:主题,公文及审批流程规范通知。
国家标准总局关于国家标准的计划编制、制订和复审工作程序的暂行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标准局(已撤销)•【公布日期】1982.02.01•【文号】•【施行日期】1982.02.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发布日期:1990年8月24日实施日期:1990年8月24日)废止国家标准总局关于国家标准的计划编制、制订和复审工作程序的暂行规定(1982年2月)为了加强标准化工作的管理,加速建立国家标准,提高国家标准质量,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对国家标准计划项目的编制、国家标准的制订和复审工作的主要程序及其要求暂行规定如下:一、编制国家标准计划项目的主要工作程序及其内容和要求1.国家标准计划项目的提出(1)国家标准总局在每年六月提出编制下年度国家标准计划项目的原则、要求,下达给各部门和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各部门和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根据编制国家标准计划的原则、要求,组织有关单位在规定时间内提出本专业归口的国家标准计划项目建议及建议书(其中包括采纳有关单位、团体或个人提出的建议),经汇总、协调、审查后,于十月底提出国家标准计划项目(草案)送国家标准总局。
各部门和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协调国家标准计划项目过程中有困难时,可要求国家标准总局协助解决。
2.国家标准计划项目的下达和执行(1)各部门和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国家标准计划项目(草案)经国家标准总局汇总、审定、批准后于十二月下达。
(2)各部门和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接到国家标准总局下达的标准计划项目后,即向有关单位下达任务。
(3)各负责起草标准的单位接到上级下达的制订国家标准计划任务后,应迅速确定执行人员,制订并上报计划任务书或工作计划,积极认真开展工作。
(4)执行国家标准计划过程中,如有困难需要调整时,由负责起草标准单位提出报告,说明调整意见及理由,经主管部门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定后报国家标准总局批准。
现行标准及规范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2014年现行施工规范与标准各生产单位、相关处室:现将收集到并更新的相关机电安装(含特种设备)、建筑、市政工程施工必须配备的现行有效标准、规范清单印发给你们,各项目根据实际施工需要进行配备。
清单如下:(二地基与基础工程)1 GB50026-2007 工程测量规范2 GB50086-2001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3 GB50108-200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4 GB50201-2012 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5 GB50330-2013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6 GB50497-2009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7 JGJ120-201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8 JGJ123-2012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9 JGJ6-2011 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10 JGJ79-201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11 JGJ94-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12 JGJ106-2003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13 JGJ/T301-2013大型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14 JGJ311-2013 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15 CECS:9697 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16 JGJ/T282-2012 高压喷射扩大头锚杆技术规程17 GB50843-2013 建筑边坡工程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三主体工程)1 GB50496-2009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2 GB50666-201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3 GBJ130-1990 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4 JGJ114-2003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5 JGJ115-2006 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6 JGJ12-2006 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7 JGJ138-2001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8 JGJ145-2013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9 JGJ149-2006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10 JGJ19-2010 冷拔低碳钢丝应用技术规程11 JGJ3-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2 JGJ7-2010 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13 JGJ92-2004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4 JGJ95-2011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5 JGJ99-1998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装饰装修工程(四)1 GB50212-2002 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 GB50325-2010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2013版)3 GB50327-2001 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4 GB50345-2012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5 GB50354-2005 建筑内部装修防火施工及验收规范6 JGJ103-2008 塑料门窗工程技术规程7 JGJ126-2000 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8 JGJ/T29-2003 建筑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9 JGJ144-2004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五专业工程)1 CJJ94-2009 城镇燃气室内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2 GB50093-2013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3 GB50166-200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4 GB50261-2005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5 GB50263-2007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6 GB50281-2006 泡沫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7 GB50343-2012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8 GB50364-2005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9 GB50495-2009 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10 JGJ/T129-2012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11 JGJ176-2009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六) 施工技术1 JGJ/T10-2011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2 JGJ/T14-2011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3 JGJ107-2010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4 JGJ18-2012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5 JGJ74-2003 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6 JGJ82-2011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7 JGJ85-2010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8 JGJ/T187-2009 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9 JGJ/T104-2011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10 JGJ/T235-2011 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145-2013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11 GB50661-2011 钢结构焊接规范12 GB50113-2005 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13 GB50214-2013 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14 GB50108-200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15 GB50086-2001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16 GB50330-2013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17 GB50404-2007 硬泡聚氨酯保温防水工程技术规范18 CECS102-2002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19 CECS188-2005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结构技术规程(七材料及应用)1 GB50119-2013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2 GB50164-2011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3 GB50290-1998 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4 GBJ146-1990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5 GB/T50080-2002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6 GB/T50081-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7 GB/T50107-2010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8 GB/T50361-2005 木骨架组合墙体技术规范9 GB/T50448-2008 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10 JGJ113-2009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11 JGJ169-2009 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12 JGJ51-2002 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13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14 JGJ55-20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15 JGJ63-2006 混凝土用水标准16 JGJ98-2010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17 JGJ/T14-2011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18 JGJ/T15-2008 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标准19 JGJ/T157-2008 建筑轻质条板隔墙技术规程20 JGJ/T17-2008 蒸压加气混凝土建筑应用技术规程21 JGJ/T178-2009 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22 JGJ/T27-2001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23 JGJ/T70-2009 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检测技术(八)1 GB50152-2012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2 GB50497-2009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3 GB/T50315-2011 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4 GB/T50329-2012 木结构试验方法标准5 GB/T50344-2004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6 GB/T50353-2013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7 JGJ106-2003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8 JGJ110-2008 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9 JGJ132-2009 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10 JGJ8-2007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11 JGJ/T136-2001 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12 JGJ/T152-2008 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13 JGJ/T23-2011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九质量验收)1 GB50300-201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2 GB50202-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3 GB50203-2011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4 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0版)5 GB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6 GB50206-2012 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7 GB50207-2012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8 GB50208-2011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9 GB50209-2010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0 GB50210-2001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11 GB50242-2002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2 GB50243-2002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3 GB50268-200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14 GB50303-200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2版)15 GB50309-2007 工业炉砌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16 GB50310-2002 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7 GB50312-200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18 GB50339-2013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19 GB50411-2007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 GB50444-2008 建筑灭火器配置验收及检查规范21 GB/T50375-2006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22 JGJ/T139-2001 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标准23 GB50339-201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十安全规范)1 JGJ130-201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2 JGJ128-2010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3 JGJ147-2004 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4 JGJ160-2008 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5 JGJ162-2008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6 JGJ164-2008 建筑施工木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7 JGJ166-2008 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8 JGJ180-2009 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9 JGJ33-2012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10 JGJ46-2005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11 JGJ59-201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12 JGJ65-2013 液压滑动模板施工安全技术规程13 JGJ80-1991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14 JGJ88-2010 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15 JGJ215-2010 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16 JGJ/T77-2010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17 JGJ146-2013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18 GB50194-2014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19 GB50720-2011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20 GB50484-2008 石油化工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十施工组织与管理一)1 CJJ/T117-2007 建设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2 GB/T50326-2006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3 GB/T50328-2001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4 GB/T50358-2005 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5 GB/T50430-2007 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6 GB/T50502-2009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7 JGJ/T121-1999 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四市政工程(一给排水工程规范)1 GB50282-1998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2 CECS10-1989 埋地给水钢管道水泥砂浆衬里技术标准3 CECS18-2000 聚合物水泥砂浆防腐蚀工程技术规程4 CECS41-2004 建筑给水硬聚氯乙烯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5 GB/T13663-2000 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6 GB/给水用聚乙烯(PE)管道系统第2部分:管件7 CJJ/T98-2003 建筑给水聚乙烯类管道工程技术规程备注:1、如发现有错漏之处或标准更新,请及时与科技信息处林秋蕙联系,以便更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