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所名校】2018年河南省高三第十二次考试物理试题
- 格式:docx
- 大小:484.77 KB
- 文档页数:9
河南洛阳市2018届高三物理12月统考试卷(有答案)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中三年级第一次统一考试物理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共6页,共l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一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4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玻尔根据光的波粒二象性,大胆提出假设,认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B.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是C.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不吸收光子也能实现D.根据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可知,光的波长越大,光子的能量越大2.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Z=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t图象如图所示。
在这段时间内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3.如图所示,物体自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经A、B、C三点,其中A、B之间的距离=3m,B、C之间的距离=4m。
若物体通过、这两段位移的时间相等,则0、A之间的距离等于A.B.C.D.4.如图所示,A、B质量均为讲,叠放在轻质弹簧上(弹簧上端与B不连接,弹簧下端固定于地面上)保持静止,现对A施加一竖直向下、大小为F(F2mg)的力,将弹簧再压缩一段距离(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而处于静止状态,若突然撤去力F,设两物体向上运动过程中A、B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则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g)A.刚撤去外力F时,B.弹簧弹力等于F时,C.两物体A、B的速度最大时,D.弹簧恢复原长时,5.如图所示,将一篮球从地面上方B点斜向上抛出,刚好垂直击中篮板上A点,不计空气阻力,若抛射点B向篮板方向水平移动一小段距离,仍使抛出的篮球垂直击中A点,则可行的是A.增大抛射速度,同时减小抛射角B.增大抛射角,同时减小抛出速度C.减小抛射速度,同时减小抛射角D.增大抛射角,同时增大抛出速度6.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斜面体B上,A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而斜面体B静止不动。
2018高三理综12月联考试题(带答案)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试题命题人宝安中学、中一中本试卷分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三个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 12 H 1 O 16 N 14 Cl 355 Na 23 K 39Fe 56 Cu 64 Ag 108 Al 27 I 127 Ba 137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黄曲霉毒素是毒性极强的致癌物质,常藏身于霉变的花生和玉米等种子中。
研究发现,黄曲霉毒素能引起细胞中的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这一结果将直接导致人的胰岛B细胞中的A.细胞膜被破坏 B.染色体被破坏C.细胞内呼吸酶的合成受到影响 D.胰岛素合成受到影响2.正常情况下,下列四个图若改变自变量或因变量,则曲线变化最大的是A.图①将“光照强度”改为“CO2浓度”B.图②将“胰岛素相对含量”改为“胰高血糖素相对含量”C.图③将“有丝分裂各时期”改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各时期”D.图④将“酶活性”改为“有氧呼吸释放CO2量”3.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胚胎移植过程中子宫对外胚胎不存在免疫排斥现象B.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被激活并进行增殖、分化C.经发育分化形成的原肠胚具有内外两个胚层D.激素起作用后即被灭活,故机体需不断产生,以维持其含量的动态平衡4.一个基因型为TtMm(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的卵原细胞,在没有突变的情况下,如果它产生的卵细胞基因组成为Tm,则由该卵原细胞分裂产生的下列细胞中,基因组成表示正确的是A.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基因组成为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基因组成为tMB.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均基因组成为tMC.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基因组成为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基因组成为Tm和tMD.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基因组成为t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基因组成为Tm5.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酒精是无关变量B.用样方法调查某种植物的丰富度应该随机取样C.对照实验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只能是单一的D.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可被健那绿染液染成蓝绿色6.下图表示利用棉花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培养进行遗传改良的过程,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①过程需在适宜条下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B.②过程能定向诱导原生质体产生优良性状的突变C.③过程中叶肉细胞失去了原特有的结构和功能D.④过程需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处理7.化学与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辉县市一中2018-2018学年高三12月份考试理综物理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以下对物理学发展史的说法错误的是A .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测得了静电常量B .法拉弟为了形象的描述电场首次引入电场线的概念C .开普勒在前人积累的数据上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D .牛顿利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斯多德关于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观点15. 为了研究超重和失重现象,某同学把一体重秤放在电梯的地板上,他站在体重秤上随电梯运动并观察体重秤示数的变化情况,下表记录了几个特定时刻的体重计的示数(表内时间不表示先后顺序),已知T时刻电梯静止,则( )A .T 1和T 2时刻该同学的质量并没有变化,但所受的重力发生了变化B .T 1和T 2时刻电梯的加速度方向一定相反C .T 1和T 2时刻电梯的加速度的大小一定相等,但运动方向一定相反D .T 3时刻电梯可能向上运动16、一滑块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线滑行,t =0时其速度为1 m/s 。
从此刻开始滑块运动方向上再施加一水平面作用F ,力F 和滑块的速度v 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别如图a 和图b 所示。
设在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力F 对滑块做功的功率分别为1P 、2P 、3P 则以下关系正确的是 A. 1P <2P <3P B. 1P =2P =3P C. 1P <3P <2P D. 1P =2P <3P17.如右图,轻弹簧上端与一质量为m 的木块1相连,下端与另一质量为M 的木块2相连,整个系统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
现将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木块1、2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1a 、2a 。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2017-2018 学年高三第十二次模拟考试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此题共16 小题48 分,每题 3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10只有一个选项切合题目要求,11-16 有多个选项切合题目要求。
所有选对的得 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 分)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万有引力定律只合用像天体这样质量很大的物体B.牛顿运动定律也合用微观世界C.功是能量转变的量度D.物体惯性的大小是由质量和速度共同决定的2.若战机从“辽宁号”航母上腾飞滑行的距离相同,牵引力相同,则()A.携带弹药越多,加快度越大B.加快度相同,与携带弹药的多少没关C.携带弹药越多,获取的腾飞快度越大D.携带弹药越多,滑行时间越长3.以下图,自动卸货车一直静止在水平川面上,车厢在液压机的作用下,θ角渐渐迟缓增大且货物相对车厢静止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货物遇到的摩擦力变小B.货物遇到的支持力变小C.货物遇到的支持力对货物做不做功D.货物遇到的摩擦力对货物做负功4.为了探测月球,嫦娥三号探测器先在以月球中心为圆心,离月球表面高度为h 的圆轨道上运动,随后飞船多次变轨,最后环绕月球做近月表面的圆周飞翔,周期为T。
引力常量G 已知。
则()A.变轨过程中一定向运动的反方向喷气B.变轨后与变轨前对比,飞船的机械能增大C.能够确立月球的质量D.能够确立月球的均匀密度5.一同重机由静止开始以加快度 a 匀加快提起质量为 m 的重物,当重物的速度为v1时,起重机的同意输出的功率达到最大值P,今后起重机保持该功率不变,持续提高重物,直到以最大速度 v2匀速上涨为止。
设重物上涨高度为h,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钢绳的最大拉力为PB、钢绳的最大拉力为P v2v1C、重物的动能增量为mahD、起重机对重物做功为mv22 / 26.在以下所示的A、 B、C、 D 四图中,滑轮自己的重力忽视不计,滑轮的轴O 安装在一根轻木杆 P 上,一根轻绳 ab 绕过滑轮, a 端固定在墙上, b 端下边挂一个质量都是m 的重物,当滑轮和重物都静止不动时,A 、C 、D 图中杆 P 与竖直方向夹角均为θ,图 B 中杆 P 在竖直方向上,假定 A 、 B 、 C 、D 四图中滑轮遇到木杆弹力的大小挨次为 F A 、 F B 、 F C 、 F D ,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选项是A . F A =FB = FC =F DB . F D >F A =F B > F CAC D >F BC > F A B > F DC .F =F=FD .F=F7. 在某次军事演习中, 空降兵从悬停在高空的直升机上跳下, 当着落到距离地面适合高度时翻开下降伞, 最后安全抵达地面, 空降兵从跳离飞机到安全抵达地面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运动的 v-t 图像以下图,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选项是A .空降兵在 0~t 1 时间内做自由落体运动B .空降兵在 t 1~t 2 时间内的加快度方向竖直向上,大小在渐渐减小C .空降兵在 0~t 1 时间内的均匀速度1 v v 22D .空降兵在 t 1~t 2 时间内的均匀速度v > 1(v 1 v 2 )8、2U=110V 的直流电源上,每秒产生的热量为 Q ;现把它改接到某正弦式某一电热器接在沟通电源上,每秒产生的热量为4.5Q ,则该沟通电压的最大值 U m 是A . 220VB . 1102 VC .2202 VD . 330V9. 、用相同的资料、不一样粗细导线绕成两个质量面积均相同的正方形线圈Ⅰ和Ⅱ,使它们从离有理想界面的匀强磁场高度为h 的地方同时自由着落, 以下图. 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垂直,空气阻力不计,则()A .两线圈同时落地,线圈发热量相同B .细线圈先落到地,细线圈发热量大C .粗线圈先落到地,粗线圈发热量大D .两线圈同时落地,细线圈发热量大10、理论研究表示, 无穷长通电直导线磁场中某点的磁感觉强度可用公式B k I表r示,公式中的 k 是常数、 I 是导线中电流强度、 r 是该点到直导线的距离。
河南省豫北豫南名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联评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其中第1~6题为单选,7~10为多选,全选对得5分,对而不全得3分,有错选得0分。
)1. 人类在对自然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列关于科学家和其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证明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 牛顿通过实验证明了惯性定律的正确性C. 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了基本电荷的数值D. 奥斯特通过实验证明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并由此得出了电磁感应定律【答案】C【点睛】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2. 如图所示为a、b、c三个质点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v-t图象),若三质点同时从同一位置出发则关于三个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时刻a、b两质点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和反B. 时刻后,质点b位于a、c的前面C. 0~时间内,a位于b、c两质点的前面D. 0~时间内,a、b两质点间的距离在不断减小【答案】C【解析】A、t1时刻a、b两图象对应的速度相等且均为正值,表示运动方向均为正方向,A错误。
B、C、三质点从同一地点出发,t1时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可得a在最前,其次是b,最后是c,B错误,C正确。
D、0~t1时间内,可读出,则a、b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D错误。
故选C。
【点睛】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图象分析追击与相遇,要注意明确图象的性质,图象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能根据图象的面积求解位移.3. 在挡板P作用下,木板A静止于竖直的墙壁和水平地面之间,墙壁和地面皆光滑、在木板A上放有一斜面B,也处于静止,如图所示。
现将挡板P缓慢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在此过程中A. B将加速下滑B. A对B的支持力减小C. A对B的作用力保持不变D. A对地面的压力变大【答案】C【解析】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α。
河南省焦作市部分学校2018—2018学年度(上)高三期终调研测试物理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和答题卷三部分,全卷共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等写在试卷的指定区域。
[来源:学&科&网] 2.选择题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标号涂黑;不用答题卡的学校,考生可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答案栏内。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得3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B.根据速度定义式,当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C.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2.如图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以相同的初速度上抛(不计空气阻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一定为零B.上升过程中A对B的压力大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C.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大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D.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等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3.如图所示,在倾角为的光滑固定斜面上,垂直纸面放置一根长为L,质量为m的直导体棒。
全国100所名校最新2024年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月球半径为R ,飞船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R 的圆轨道上飞行,周期为T ,万有引力常量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月球质量为23232πR GT B .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228πR TC .月球密度为23πGTD .月球第一宇宙速度为4πRT2、如图所示,装有细沙的木板在斜坡上匀速下滑。
某一时刻,一部分细沙从木板上漏出。
则在细沙漏出前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木板始终做匀速运动B .木板所受合外力变大C .木板由匀速变为匀加速直线运动D .木板所受斜坡的摩擦力不变3、1897年汤姆孙发现电子后,许多科学家为测量电子的电荷量做了大量的探索。
1907-1916密立根用带电油滴进行实验,发现油滴所带的电荷量是某一数值e 的整数倍,于是称这数值为基本电荷,如图所示,两块完全相同的金属极板止对若水平放置,板间的距离为d ,当质量为m 的微小带电油滴在两板间运动时,所受它气阻力的大小与速度大小成正比。
两板间不加电压时,得以观察到油滴竖直向下做匀速运动,通过某一段距离所用时间为t 1;当两板间加电压U (上极板的电势高)时,可以观察到同一油滴竖直向上做匀速运动,且在时间t 2内运动的距离与在时间t 1内运动的距离相等。
忽略空气浮力,重力加速度为g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上板电势高时观察油滴竖直向上做匀速运动可以判定油滴带正电B.密立根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油滴所带的电荷量大约都是1.6×10-19CC.根据不加电压和加电压两个匀速过程可以求解出油滴所带的电荷量Q=()122 mgd t tUt+D.根据两板间加电压U(上极板的电势高)时观察到同油滴竖直向上做匀速运动,可以计算出油滴的电荷量Q=mgd U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B.23892U衰变成20682Pb要经过6次β衰变和8次α衰变C .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α射线的穿透力最强D.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后,核外电子的动能减小5、一理想自耦变压器如图所示,环形铁芯上只绕有一个线圈,将其接在a、b间作为原线圈,通过滑动触头取该线圈的一部分,接在c、d间作为副线圈,副线圈两端连有一电阻R.在a、b间输入电压为U l的交变电压时,c、d间的电压为U2,在将滑动触头从图中M点逆时针旋转到N点的过程中A.U2有可能大于U l B.U1、U2均增大C.U l不变、U2增大D.a、b间输入功率不变6、如图所示,一段长方体形导电材料,左右两端面的边长都为a和b,内有带电量为q的某种自由运动电荷.导电材料置于方向垂直于其前表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内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当通以从左到右的稳恒电流I时,测得导电材料上、下表面之间的电压为U,且上表面的电势比下表面的低.由此可得该导电材料单位体积内自由运动电荷数及自由运动电荷的正负分别为A .IBq aU,负 B .IBq aU,正 C .IB q bU ,负D .IB q bU,正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河南省实验中学2018届理综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四幅图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图(l )中的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与中子组成B. 图(2)中若改用绿光照射,验电器金属箱一定不会张开C. 图(3)一群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最多能辐射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D. 图(4)原子核C 、B 结合成A 时会有质量亏损,要释放能量15.如图所示,将带铁芯的电感器L 与灯泡A 串联,再与另一个完全相同的灯泡B 并联,接在以正弦交流信号发生器为电源的两端。
通过调节交流信号发生器上的旋钮,可以改变输出电压和信号的频率。
闭合开关S ,A 、B 两灯均发光。
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保持交流信号频率不变,适当提高输出电压,发现A 灯始终比B 灯亮B. 保持输出电压不变,提高交流信号频率,发现A 、B 灯均变亮C. 保持输出电压和信号频率不变,撤去铁芯后,发现A 灯比原来亮D. 断开开关S ,发现A 灯闪亮一下,然后熄灭16.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以两个点电荷连线中点O 为坐标原点,以两个点电荷的连线为x 轴,过两个点电荷的中点且垂直x 轴的直线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下面四幅图表示两个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某物理量随坐标x 或y 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可能正确的是A. A 图可表示两等量异号电荷连线中垂线上电势随坐标y 变化的情况B. B 图可表示两等量同号电荷连线上电场强度随坐标x 变化的情况C. C 图可表示两等量同号电荷连线中垂线上电场强度随坐标x 变化的情况D. D 图可表示两等量异号电荷连线上电势随坐标x 变化的情况17.一根光滑金属杆,一部分为直线形状并与x 轴负方向重合,另一部分弯成图示形状,相应的曲线方程为25y x =-。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参考答案1.D 2.B 3.A 4.C 5.D 6.C 7.D8.A9.D10.B11.C12.B13.C 14.B 15.A 16.D 17.B 18.C 19.AD 20.BC21.AB22.(5分)3.775 53.723.(10分)(1)b (2)如图所示 (3)450 (4)620.0 33.024.(1)设烟花弹上升的初速度为v 0,由题给条件有2012E mv =①设烟花弹从地面开始上升到火药爆炸所用的时间为t ,由运动学公式有00v gt -=-②联立①②式得t =(2)设爆炸时烟花弹距地面的高度为h 1,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E =mgh 1④火药爆炸后,烟花弹上、下两部分均沿竖直方向运动,设炸后瞬间其速度分别为v 1和v 2。
由题给条件和动量守恒定律有22121144mv mv E +=⑤1211022mv mv +=⑥ 由⑥式知,烟花弹两部分的速度方向相反,向上运动部分做竖直上抛运动。
设爆炸后烟花弹上部分继续上升的高度为h 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2121142mv mgh =⑦ 联立④⑤⑥⑦式得,烟花弹上部分距地面的最大高度为122Eh h h mg=+=⑧ 25.(1)11H 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设11H 在电场中的加速度大小为a 1,初速度大小为v 1,它在电场中的运动时间为t 1,第一次进入磁场的位置到原点O 的距离为s 1。
由运动学公式有111s v t =①21112h a t =②由题给条件,11H 进入磁场时速度的方向与x 轴正方向夹角160θ=︒。
11H 进入磁场时速度y 分量的大小为1111tan a t v θ=③联立以上各式得13s h =④ (2)11H 在电场中运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有1qE ma =⑤设11H 进入磁场时速度的大小为1v ',由速度合成法则有1v '= 设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11H 在磁场中运动的圆轨道半径为R 1,由洛伦兹力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有2111mv qv B R ''=⑦由几何关系得1112sin s R θ=⑧联立以上各式得B =(3)设21H 在电场中沿x 轴正方向射出的速度大小为v 2,在电场中的加速度大小为a 2,由题给条件得222111222m v mv =()⑩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22qE ma =⑪设21H 第一次射入磁场时的速度大小为2v ',速度的方向与x 轴正方向夹角为2θ,入射点到原点的距离为s 2,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为t 2。
2018年河南省名校联考高考物理二模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19~21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1. 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部分能级图,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处于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任意频率的光子B.欲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被激发,可用的光子照射C.一个氢原子从的状态跃迁到基态时,最多可以辐射出种不同频率的光子D.用能级跃迁到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射金属铂(逸出功为)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答案】B【考点】玻尔理论【解析】能级差是不连续的,吸收或辐射的光子能量等于两能级的能级差,所以光子能量不连续。
轨道半径越小,原子能量越小。
根据光电效应的条件判断能否发生光电效应。
【解答】、要使能级的氢原子发生跃迁,吸收的光子能量必须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或大于能量的任意频率的光子。
故错误;、根据玻尔理论用电子照射时,吸收光子后电子的能量:,所以能从基态发生跃迁,跃迁到第能级,故正确;、一个氢原子从的状态跃迁到基态时,最多时,跃迁的路径为:,可知能辐射出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错误;、从能级跃迁到能级辐射出的光子的能量,而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光子的能量大于电子的逸出功,故可以发生光电效应。
故错误。
2. 滑草,是如今一些度假村推出的一项前卫运动,和滑雪一样能给运动者带来动感和刺激。
特别对少雪地区的人们来说,滑草更新鲜了,因为它比滑雪更具有娱乐休闲性,更能体验人与大自然的和谐。
“双人滑草”项目可以简化为如下模型:如图所示,、物块紧靠在倾角为粗糙斜面上一起从静止开始加速下滑,斜面与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与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物块的质量为,物块的质量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则在下滑过程中,物块、之间作用力的大小等于()A. B.C. D.【答案】D【考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解析】对整体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得加速度,然后对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得间的相互作用力【解答】对整体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解得:对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解得:,故正确3. 图甲所示为远距离输电示意图,变压器均为理想变压器,升压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其输人电如图乙所示,远距离输电线的总电阻为.降压变压器右侧部分为火灾报警系统原理图,其中为一定值电阻,为用半导体热敏材料制成的传感器,当温度升高时其阻值变小,电压表可以显示加在报警器两端的电压(报警器未画出)。
河南省2018年高三第十二次考试理综物理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滑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左边受一个弹簧拉力作用,弹簧原长小于悬挂点的高度,水平向右的拉力F 拉动滑块,使滑块向右缓慢移动,并且滑块始终没有离开地面,则在上述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弹簧弹力在竖直方向的分量不变,滑块受到的摩擦力不变B. 弹簧弹力在竖直方向的分量不变,滑块受到的摩擦力变小C. 弹簧弹力在竖直方向的分量增大,滑块受到的摩擦力不变D. 弹簧弹力在竖直方向的分量增大,滑块受到的摩擦力变小2.“娱乐风洞”是一种惊险的娱乐项目,在竖直的圆筒内,在底部竖直向上的风可把游客“吹起来,让人体验太空漂浮的感觉(如图甲).假设风洞内各位置的风速均相同且保持不变,已知人体所受风力的大小与正对风的面积成正比,水平横躺时受风面积最大,站立时受风面积最小、为最大值的1/8;当人体与竖直方向成一倾角、受风面积是最大值的1/2时,人恰好可静止或匀速漂移.在某次表演中,质量为m 的表演者保持站立身姿从距底部高为H 的A 点由静止开始下落;经过B 点时,立即调整身姿为水平横躺并保持;到达底部的C 点时速度恰好减为零.则在从A 到C 的过程中,下落说法正确的是( )A. 表演者加速度的最大值是gB. B 点的高度是HC. 从A 到B ,表演者克服风力做的功是从B 到C 克服风力做功的D. 若保持水平横躺,表演者从C 返回到A 时风力的瞬时功率为3.如图所示,一个匝数为N=100匝的线圈以固定转速50转/秒在匀强磁场中旋转,其产生的交流电通过一匝数比为n 1:n 2=10:1的理想变压器给阻值R=20Ω的电阻供电,已知电压表的示数为20V ,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t=0时刻流过线圈的电流最大B. 原线圈中电流的有效值为10AC.Wb D. 理想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10W4.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与置于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物体P 接触,但未与物体P 连接,弹簧水平且无形变。
现对物体P 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瞬间冲量,大小为I 0,测得物体P 向右运动的最大距离为x 0,之后物体P 被弹簧弹回最终停在距离初始位置左侧2x 0处。
已知弹簧始终在弹簧弹性限度内,物体P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P 与弹簧作用的过程中,系统的最大弹性势能20032P I E mgx mμ=-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B. 弹簧被压缩成最短之后的过程,P 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再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最后做匀减速运动C. 最初对物体P施加的瞬时冲量02I =D. 物体P 整个运动过程,摩擦力的冲量与弹簧弹力的冲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5.若某双星系统A 和B 各自绕其连线上的O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
已知A 星和B 星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相距为d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星的轨道半径为112m d m m +B. A 星和B 星的线速度之比为m 1:m 2C. 若在O 点放一个质点,它受到的合力一定为零D. 若A 星所受B 星的引力可等效为位于O 点处质量为m '的星体对它的引力,则()32212'm m m m =+二、多选题6.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个垂直纸面向外的圆形匀强磁场区域,其边界过原点O 、y 轴上的点a (0,L )和x 轴上的点b 。
一个不计重力的电子从a 点以初速度v 0平行于x 轴负方向射入磁场,并从b 点射出磁场,此时速度方向与x 轴负方向的夹角为6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电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B. 电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C. 磁场区域的圆心坐标为(-,)D. 电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圆心坐标为(0,-L )7.如图所示,A 、B 两小球用轻杆连接,A 球只能沿内壁光滑的竖直滑槽运动,B 球处于光滑水平面内,不计球的体积.开始时,在外力作用下A 、B 两球均静止且杆竖直.现撤去外力,B 开始沿水平面向右运动.已知A 、B 两球质量均为m ,杆长为L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 球下滑到地面时,B 球速度为零B. A 球下滑到地面过程中轻杆一直对B 球做正功C. A 球机械能最小时,B 球对地的压力等于它的重力D. 两球和杆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A 球着地时的速度为 8.如图所示:绝缘中空轨道竖直固定,圆弧段COD 光滑,对应圆心角为120° ,C 、D 两端等高,O 为最低点,圆弧圆心为O ',半径为R ;直线段AC , HD 粗糙,与圆弧段分别在C 、D 端相切;整个装置处于方向垂直于轨道所在平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在竖直虚线MC 左侧和ND 右侧还分别存在着场强大小相等、方向水平向右和向左的匀强电场。
现有一质量为m 、电荷量恒为q 、直径略小于轨道内径、可视为质点的带正电小球,从轨道内距C 点足够远的P 点由静止释放。
若 ,小球所受电场力等于其重力的倍,重力加速度为g 。
则( )A. 小球第一次沿软道AC 下滑的过程中,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B. 小球在轨道内受到的摩擦力可能大于C. 经足够长时间,小球克服摩擦力做的总功是D. 小球经过O 点时,对轨道的弹力可能为第II 卷(非选择题)三、实验题9.下面几个实验都用到了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打点计时器①运用装置甲完成“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②运用装置乙完成“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③运用装置丙可以完成“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④运用装置丙可以完成“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1)运用装置丙完成“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是否需要平衡摩擦阻力?____(填“是”或“否”)(2)如图丁为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部分,若所用电的频率为50Hz,图中刻度尺的最小分度为1mm,请问该条纸带是以上四个实验哪一个实验时得到的?______(填实验的代码①②③④)(3)由如图丁的测量,打C点时纸带对应的速度为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0.有一根长陶瓷管,其表面均匀地镀有一层很薄的电阻膜,管的两端有导电箍M和N,如图(a)所示。
用多用电表电阻挡测得MN间的电阻膜的电阻约为100Ω。
陶瓷管的直径远大于电阻膜的厚度。
某同学利用下列器材设计了一个测量该电阻膜厚度d的实验。
A.毫米刻度尺B.游标卡尺(20分度)C.电流表A1(量程0一50 mA,内阻约10Ω)D.电流表A2(量程O~0.6A,内阻约0.6Ω)E.电压表V1(量程3V,内阻约5 kΩ)F.电压表V2(量程15V,内阻约15 kΩ)G.滑动变阻器R1(阻值范围0一20Ω,额定电流1.5A)H.滑动变阻器R2(阻值范围0一100Ω,额定电流1A)I.电源E(电动势6V,内阻可不计)J.开关一个,导线若干他用毫米刻度尺测出电阻膜的长度为l,用游标卡尺测量该陶瓷管的外径,其示数如图(b)所示,该陶瓷管的外径D= cm;为了比较准确地测量电阻膜的电阻,且调节方便,实验中应选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填写器材前面的字母代号)在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后移动滑片,闭合开关。
改变滑动变阻器接人电路的电阻,记录多组电压表的读数和电流表的读数,根据数据做出电压—电流图像(题图线为一条直线),并计算出图线的斜率为k。
若镀膜材料的电阻率为ρ,计算电阻膜厚度d的数学表达式为d= (用题目给出的已知量符号或数学常数的符号表示)。
四、解答题11.一球形人造卫星的最大横截面积为A、质量为m,在轨道半径为r的高空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由于受到稀薄空气阻力的作用,导致卫星运行的轨道半径逐渐变小.卫星在绕地球运转很多圈之后,其轨道的高度下降了h∆,由于h r∆<,所以可以将卫星绕地球运动的每一圈均视为匀速圆周运动.设地球可看成质量为M的均匀球体,万有引力常量为G.(1)求人造卫星在轨道半径为r的高空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2)取无穷远处为零势能点,当卫星的运行轨道半径为r时,卫星与地球组成的系统具有的势能可表示为=PGMmEr-.请估算人造卫星由半径为r的圆轨道降低到半径为()r h-∆的圆轨道的过程中,机械能的变化E∆.(3)某同学为估算稀薄空气对卫星的阻力大小,做出了如下假设:卫星运行轨道范围内稀薄空气的密度为ρ,且为恒量;稀薄空气可看成是由彼此不发生相互作用的颗粒组成的,所有的颗粒原来都静止,它们与人造卫星在很短时间内发生碰撞后都具有与卫星相同的速度,在与这些颗粒碰撞的前后,卫星的速度可认为保持不变.在满足上述假设的条件下,请估算空气颗粒对卫星在半径为R轨道上运行时,所受阻力F大小的表达式.1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轨道MN、PQ和光滑倾斜轨道NF、QE在Q、N点连接,倾斜轨道倾角为θ,轨道间路均为L.水平轨道间连接着阻值为R的电阻,质量分别为M、m,电阻分别为R、r 的导体棒a、b分别放两轨道上,导体棒均与轨道垂直,a导体棒与水平放置的轻质弹簧通过绝缘装置连接,弹簧另一端固定在整直墙壁上。
水平轨道所在的空间区域存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倾斜轨道空间区域存在垂直轨道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该磁场区域仅分布在QN和EF所间的区域内,QN、EF路离为d,两个区域内的磁感应强度分别为B1、B2,以QN为分界线且互不影响。
现在用一外力F将导体棒a向拉至某一位置处,然后把导体棒b从紧靠分界线QN处由静上释放,导体棒b 在出磁场边界EF前已达最大速度。
当导体棒b在磁场中运动达稳定状态,撤去作用在a棒上的外力后发现a棒仍能静止一段时间,然后又来回运动并最终停下来。
(倾斜轨道足够长,重力加速度为g)求:(1)导体棒b在倾斜轨道上的最大速度;(2)若两个区域内的磁感应强度均为B,且导体棒电阻均为R,从b棒开始运动到a棒最终静止的整个过程中,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为Q,求弹簧最初的弹性势能。
13.如图所示,长为0.5m、内壁光滑的气缸定在水平面上,气缸内用横截面积为100cm²的活塞封闭有压强为1×105Pa、温度为27℃的理想气体,开始时活塞位于距缸底30cm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