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育苗.doc
- 格式:doc
- 大小:86.50 KB
- 文档页数:12
工厂化育苗原理与技术教程-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工厂化育苗原理与技术—教程来源: 发布时间: 2011-08-06 15:01 15 次浏览大小: 16px 14px 12px 工厂化育苗原理与技术朱世东(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工厂化育苗原理与技术朱世东(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工厂化育苗概念与特点一、工厂化育苗概述(一)概念工厂化育苗(raising seedlings in industrial scale):在人工适宜条件下,采用标准化、机械化、自动化技术,进行规模化生产优质秧苗的一种先进育苗方式。
(二)特点与常规育苗相比,具有五大优点:1、提高秧苗质量(1)苗齐苗壮,抗逆性增强;(2)定植不伤根,缓苗快,成活率高。
工厂化育苗比常规育苗平均增产15%~30%。
2、节省资源、成本(1)节能省电2/3。
分散育苗→集中育苗;苗龄缩短10~20天。
(2)省地 100株/m2 → 500 ~1000株/m2, 21~84万株/亩。
(育苗效率高)(3)省工常规育苗:人均管理2.5万株;穴盘育苗:20万~ 40万株/人。
如番茄:常规育苗,2000株苗用工大约25~30个;工厂化育苗,1~2个。
定植只相当于常规育苗工作量的1 / 10。
常规育苗:苗重500克/株;穴盘育苗:苗重35 ~ 50克/株。
(4)省种种子包衣处理,1粒/ 1穴。
(出苗率)常规育苗:出苗率60%~70%;工厂化育苗:85%~95% 。
(5)节本劳动力成本降低90%,总成本可降低30%~50%。
3、提高生产效率可以做到周年连续生产,生产效率提高5 ~ 7倍。
(1)播种效率提高。
700~1000盘/小时(工厂化育苗)(2)育苗周期缩短10~20天。
4、适于远距离运输常规育苗,不适宜较远距离运输,运输半径一般在20公里以内;工厂化育苗,运输半径可达800公里。
工厂化育苗工程工艺流程1. 引言工厂化育苗是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旨在通过科学的育苗工艺提高育苗效率和品质,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工厂化育苗工程的工艺流程,包括育苗基质的选择、种子的处理、育苗设备的配置和管理等。
2. 育苗基质选择育苗基质是育苗工程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发育。
常用的育苗基质包括蛭石、腐殖质、泥炭、珍珠岩等。
选择育苗基质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 适合植物生长:基质具有良好的通气性、保水性和保肥性,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 清洁卫生:基质应经过消毒处理,防止病菌的传播。
- 易于操作:基质应易于配置和处理。
3. 种子处理种子处理是保证育苗成功的关键步骤,其目的是促进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
常用的种子处理方法包括: - 浸种:将种子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以刺激种子的吸水和萌发。
- 化学处理:使用适当的激素和营养液处理种子,促进种子的发芽和生长。
- 光照处理:将种子暴露在适当的光照条件下,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的生长速度。
4. 育苗设备配置育苗设备是工厂化育苗的关键装备,包括育苗箱、培养皿、喷灌设备等。
合理配置育苗设备能够提高育苗效率和品质,降低劳动强度。
常见的育苗设备包括: -育苗箱:选择适当大小和材质的育苗箱,可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和遮光效果。
-培养皿:选择合适的培养皿,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方便幼苗的移栽和管理。
- 喷灌设备:配置自动喷灌设备,能够减少手工浇水的工作量,提高育苗效率。
5. 育苗管理育苗过程中的管理是确保育苗成功的重要环节,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和施肥等方面的控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育苗管理措施: - 温度控制: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促进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
- 湿度控制:保持适宜的湿度,防止土壤干燥和水分过多。
- 光照控制:提供适宜的光照条件,促进光合作用和幼苗的生长。
- 施肥管理:根据幼苗的生长需要,合理施肥,提供充足的营养。
一、名词解释1、工厂化育苗:以先进的育苗设施和设备装备种苗生产车间,将现代生物技术、环境调控技术、施肥灌溉技术、信息管理技术贯穿种苗生产过程,以现代化、企业化的模式组织种苗生产和经营,从而实现种苗的规模化生产。
2. 嫁接亲和力:砧木与接穗愈合和成活的能力,用嫁接成活率表示。
3.共生亲和力:嫁接成活后的共生能力,即嫁接成活后能否正常生长和开花结果。
4.秧苗质量保持率)指蔬菜秧苗育成后到定植以前的贮运过程中秧苗质量保持程度的一种特定涵义的数量化指5.边际效应:在利用穴盘进行工厂化种苗生产时往往出现一种特殊现象,处于穴盘边缘的植株生长势弱于中央的植株,6.逆边际效应:部分处在苗盘中央的幼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生长速度较慢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随着育苗期的延长,植株长势越来越弱,以致最终被周围植株全部覆盖而失去育苗价值。
1、褐变:指对于富含多酚化合物的植物,在接种时由于切割或剥离使组织收到伤害,该类物质会在多分氧化酶的作用下氧化褐变,是培养基变黑,并严重抑制外植体生长和分化,严重时导致培养物死亡。
2、玻璃化现象:指组织培养中,呈现半透明状的畸形试管植物,这类植物被称为“玻璃化苗”。
在离体培养中,再生植株长成玻璃苗的现象,被称做玻璃化作用。
3、胚状体: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植物离体培养的细胞、组织、器官也可以产生类似胚的结构,其形成也经了一个类似胚胎的发生和发育过程,这种类似胚的结构称为胚状体4、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是指无菌和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利用适当的培养基,对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及原生质体进行培养,使其再生细胞或完整植株的技术与方法,通常又称为植物离体培养5、植物细胞全能性:每一个植物细胞带有该植物的全部遗传信息,在适当条件下可表达出该细胞的所有遗传信息,分化出植物有机体所有不同类型的细胞,形成不同类型的器官甚至胚状体,直至形成完整再生植株。
6、污染:污染是指在组培过程中,由于真菌、细菌等微生物的侵染,在培养容器中滋生大量菌斑,使培养材料不能正常生长和发育的现象。
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篇一: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蔬菜工厂化穴盘育苗技术(从网上搜集的,有改动)工厂化育苗技术是我国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从美国引进的一项新的育苗新技术它省工、省力、节能,效率高,成本低,便于规范化管理,适宜远距离运输。
育苗生产实现了专业化、机械化,供苗实现了商品化。
一、穴盘育苗的概念穴盘育苗是以草炭、蛭石等轻质材料作育苗基质,采用机械化精量播种,一次成苗的现代化育苗体系,是国际上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育苗技术。
播种是一穴一粒,成苗时是一穴一株并且成株苗的根系与基质能够相互缠绕在一起,根坨成上大底小的塞子形,故美国把这种苗称之为塞子苗,日本称其为框穴成型苗,我国引进后称其为机械化育苗或工厂化育苗,目前多称之为穴盘育苗。
二、蔬菜穴盘育苗的优越性和常规育苗相比有以下几个优点:(一)省工、省力、机械化生产效率高。
穴盘育苗采用精量播种,一次成苗,从基质混拌、装盘至播种、覆盖等一系列作业实现了自动化控制,苗龄比常规苗缩短10~20天,劳动效率提高了5~7倍。
常规育苗人均管理2.5万株,穴盘育苗人均管理20万~40万株,由于机械化作业管理程度高,减轻了作业强度,减少了工作量;常规育苗每个土坨平均为0.5~0.75千克重,每公顷定植蔬菜(平均按60 000株)相当于搬走30 000~45 000千克土,而穴盘育苗采用轻基质,定植时每株苗只有35~50克重,定植667m2只相当于常规育苗工作量的1/10。
(二)节省能源、种子和育苗场地穴盘育苗时干籽直播,一穴一粒并且集中育苗,每万株苗好每辆是常规育苗的25%~50%,节省能源2/3。
单位面积上的育苗量比常规育苗高,每平方米一茬可育300株,根据穴盘每盘的孔数不同,每公顷地可育苗315万(番茄、瓜类)~1 260万株(芹菜)(每亩21~84万株),采用穴盘育苗能有效的增加保护地生产面积。
(三)成本低。
由于上述原因,穴盘育苗和常规育苗相比,成本可降低30%左右。
一、概述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蔬菜的种植对于蔬菜的质量和产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工厂化嫁接育苗是现代蔬菜种植的一项重要技术,它通过科学的育苗方法和适当的生产装备,可以提高嫁接幼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从而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重点介绍蔬菜工厂化嫁接育苗的生产装备和技术。
二、蔬菜工厂化嫁接育苗的意义1. 提高嫁接幼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工厂化嫁接育苗采用科学的育苗方法和先进的生产装备,可以提高嫁接幼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这对于蔬菜的种植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地提高蔬菜的产量。
2. 优化蔬菜品质和抗逆性工厂化嫁接育苗可以选择优质的砧木和接穗,通过科学的技术和生产装备,促使嫁接幼苗更好地生长,并且提高蔬菜的品质和抗逆性。
3. 节约人力物力,提高生产效率与传统的嫁接育苗方法相比,工厂化嫁接育苗采用先进的生产装备和自动化技术,可以大大节约人力物力,并提高生产效率。
1. 自动化嫁接机自动化嫁接机是工厂化嫁接育苗的关键装备之一。
它可以根据不同种类的蔬菜和嫁接方式,自动完成嫁接作业,提高嫁接效率,减少人力投入。
2. 温室设施温室是蔬菜工厂化嫁接育苗的重要生产场所,它可以提供稳定的气候条件,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帮助嫁接幼苗快速生长。
3. 培养基和肥料供应系统科学的培养基和肥料供应系统是保证嫁接幼苗生长营养的重要保障,工厂化嫁接育苗需要配备先进的供应系统,确保嫁接幼苗的生长需求得到满足。
4. 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可以监测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及时调节温室内的环境条件,为嫁接幼苗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5. 自动化植物生长管理系统自动化植物生长管理系统可以对嫁接幼苗的生长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帮助种植者根据情况调整生长条件,提高嫁接幼苗的生长速度和质量。
四、蔬菜工厂化嫁接育苗的技术1. 优质砧木和接穗的选择工厂化嫁接育苗需要选择优质的砧木和接穗,以保证嫁接幼苗的品质和抗逆性。
科学的选择方法和技术可以帮助种植者选取适合的材料。
工厂化育苗基质的种类,性质及利用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规模化种植的不断扩大和种植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种植户使用工厂化成品苗。
那么,什么是工厂化育苗呢?工厂化育苗技术是指在人工控制的最佳环境条件下,运用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的手段,使秧苗生产达到快速、优质、高产、高效率的成批而稳定的生产水平的一种先进的育苗方式。
基质是一种供苗生长的介质。
育苗基质是各基质成分或原料按照适当比例经过混合而成的。
基质的种类,按其来源可以分为天然基质和人工合成基质;按基质的组成来分,可分为无机基质,有机基质和化学合成基质;按基质使用时组分的不同可分为单一基质和复合基质。
容重反应基质的疏松程度,一般基质的容重在0.1~0.8g每立方厘米为好。
基质的选择及其配制是工厂化育苗的关键环节之一。
选择基质时应选择原料来源广,成本低,理化性能好,具有一定的保温通气和透水性,低肥性,重量较轻,弱酸性,且经过处理的基质清洁卫生,不带任何病原菌的基质。
这样才可以培育出优质的苗。
与常规化育苗相比,工厂化育苗,引入了计算机技术和新型的高科技技术,涵盖了多种科学,很大的改变了常规化育苗的育苗方式和思维模式,极大地提升了育苗现代化,产业化和集约化地经营水平,更适于远距离运输和机械化作业,使育苗的环境得以优化,提高秧苗的质量,节约了资源成本,更加有利于苗的存活和生长发育。
优良的基质应在物理性质上,固液气比例恰当。
基质的物理性质是育苗的基础,良好的物理结构的基质有助于基质化学性质的稳定和营养成分有效性的发挥。
基质结构决定基质水分,养分吸附性能和空气的含量,从而影响水分,养分的供应,吸收甚至运输。
同时基质的结构对根系的生长也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颗粒粒径配比对基质的物理性质有显著的影响,基质的通气性在某种程度上比持水性更为重要。
基质的汽水比在0.5~4时,此时持水量适宜,通气性好。
一般固体物质占据基质体积的33%~50%,主要起固定和支持作用,液体和气体物质占剩余的体积,气体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
工厂化育苗策划书3篇篇一《工厂化育苗策划书》一、项目背景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工厂化育苗技术因其具有提高种苗质量、缩短育苗周期、实现规模化生产等优势,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项目旨在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工厂化育苗基地,为周边地区的农业种植户提供优质、高效的种苗。
二、项目目标1. 建设一个占地面积[X]亩的工厂化育苗基地,具备年生产[X]万株种苗的能力。
2. 培育出品种优良、生长健壮、适应本地环境的种苗。
3. 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将种苗销售到周边地区。
4. 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为当地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三、项目实施步骤1. 场地选址与规划(1)选择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地势平坦的场地作为育苗基地。
(2)根据生产需求,合理规划育苗区、办公区、仓储区等功能区域。
2. 基础设施建设(1)建设高标准的温室大棚,配备先进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控制系统。
(2)建设育苗床、灌溉系统、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
3. 技术引进与人员培训(1)引进先进的工厂化育苗技术,包括种子处理、播种、育苗管理等方面的技术。
(2)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
4. 种苗培育与管理(1)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种苗品种进行培育。
(2)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播种、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管理工作。
5. 销售与服务(1)建立销售网络,通过与种植户、经销商等合作,将种苗销售到周边地区。
(2)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及时解决客户在使用种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项目预算1. 场地租赁费用:[X]万元。
2. 基础设施建设费用:[X]万元。
3. 技术引进与人员培训费用:[X]万元。
4. 种苗培育与管理费用:[X]万元。
5. 销售与服务费用:[X]万元。
6. 其他费用:[X]万元。
总预算:[X]万元。
五、项目效益分析1. 经济效益(1)预计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X]万元,利润[X]万元。
(2)通过工厂化育苗技术,可提高种苗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种植户的收益。
1、工厂化育苗的概念:工厂化育苗是以先进的育苗设施和设备装备种苗生产车间,将现代生物技术、环境调控技术、施肥灌溉技术、信息管理技术贯穿市场过程,以现代化、企业化的模式组织种苗生产和经营,从而实现种苗规模化生产。
2、工厂化育苗的优点:节约能源和资源;育苗过程可控性好;提高种苗生产效率;提高秧苗素质;利于长距离运输;实现机械化生产。
工厂化育苗的缺点:初期投资较大;种子的质量要求高;育苗技术条件严格;生产者素质要求高。
1、种子质量:真(种子真实可靠的程度)、纯(品种典型一致的程度,用纯度表示)、净(清洁干净的程度,用净度表示)>壮(种子发芽、出苗的整齐和健壮程度)、饱(种子的充实饱满程度,用千粒重表示X健(种子的健全完善程度,常用病虫害感染率表示)、壬(种子的干燥程度,用含水量表示)。
2、播种方法:撒播、点播、条播。
播种深度:种子横径的2-5倍。
播种程序:作床、装盘、浇水、播种、覆土。
3、苗期管理:出苗期管理:水分充足,通气良好,温度较高;幼苗期管理:增强光照,降低夜温,控制水分;分苗后管理:先促后控,变温管理;幼苗锻炼: 大温差,控水分,防病虫。
4、壮苗管理:日历苗龄(指从播种出苗到成苗所需的天数它反映了育苗时间的长短)、形态苗龄(指可定植时幼苗生长指标需达到的发育程度X生理苗龄(指可定植时幼苗生理指标需达到的发育程度)。
秧苗质量标准:a形态指标:G 值(全株十重/育苗天数)、壮苗指数(茎粗/株高X全株干重)、叶面积/株高。
b 生理指标:光合强度、呼吸强度、根系活力、吸水力、体内物质含量(C/N,激素)、抗逆性(相对电导率,丙二醛)5、造成“戴帽"现象的原因:播种时覆土太浅容易造成此现象;播种时将种子竖直放置容易造成此现象;种子质量不高,活力差容易造成此现象;土壤温度过低,妨碍子叶正常伸展和发育,容易造成此现象。
6、徒长:叶色浅、茎节长、根系发育差,根重比值低,茎粗与株高比值低。
开花结果期延后,早熟性差,但总产量影响较小。
工厂化育苗的工艺流程
《工厂化育苗的工艺流程》
工厂化育苗是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提高种苗的质量和产量,从而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以下是工厂化育苗的工艺流程:
1. 土壤消毒:首先要对育苗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土壤中的病毒、细菌和真菌。
通常采用化学消毒剂或热水消毒的方法,确保育苗土壤的卫生。
2. 种子处理:选择优质种子,并进行处理,包括浸种、播种前后的保湿处理等,以增加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速度。
3. 播种:将处理过的种子均匀地撒播在育苗盘或育苗盆中,要注意种子的深度和密度,以确保生长良好。
4. 温度和湿度控制:在育苗过程中,要根据作物的需求控制育苗室的温度和湿度,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5. 光照控制:对于一些需要光照的作物,要进行人工补光,确保植物的正常生长。
6. 营养补给:通过育苗基质中添加适当的营养肥料,来满足作物在生长初期的营养需求。
7. 病虫害防治:对育苗过程中的病虫害进行监测和控制,以确
保育苗的健康。
8. 秧苗硬化:在苗期适当时机,进行适当的硬化处理,使苗木适应外界环境,提高其抗逆性和成活率。
以上就是工厂化育苗的工艺流程,通过这些步骤的科学操作,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苗木,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种苗基础。
工厂化育苗管理技术(一)工厂化育苗的生产流程工厂化育苗的基本程序为:准备、播种、催芽、成苗培育、出苗等阶段。
恒温、恒湿_________ 催芽室催芽出苗图6-2工厂化育苗程序示意图(二)育苗基质的选择及要求穴盘育苗对基质的总体要求是有良好的物理性及稳定的化学性,尽可能使幼苗在水分、氧气、温度和养分供应方面得到满足。
影响基质理化性状的指标主要有:pH值、阳离子交换量、孔隙度、容重等。
有机基质的分解程度直接关系到基质的容重、总孔隙度以及吸附性与缓冲性,分解程度越高,容重越大,总孔隙度越小,一般以中低等分解程度的基质为好。
不同基质的pH值各不相同,泥炭的pH值为4.0~6.0,蛭石的pH值为7.7左右,珍珠岩的pH值为7.0左右,多数蔬菜、花卉幼苗要求的pH 值为微酸至中性。
阳离子交换量是物质的有机与无机胶体所吸附的可交换的阳离子总量,高位泥炭的阳离子交换量为1400~1600 mmol/kg,浅位泥炭为700~800 mmol/kg,腐殖质为1500~5000 mmol/kg,蛭石为1000T500 mmol/kg,珍珠岩为15mmol/kg,沙为10~50 mmol/kg。
有机质含量越高,其阳离子交换量越大,基质的缓冲能力就越强,保水与保肥性能亦越强。
较好的基质要求有较高的阳离子交换量和较强的缓冲性能。
孔隙度适中是基质水、气协调的前提,孔隙度与大小孔隙比例是控制水分的基础。
风干基质的总孔隙度以84%~95%为好,茄果类育苗比叶菜类育苗略高。
另外,基质的导热性、水分蒸发蒸腾总量与辐射能等均对种苗的质量有较大的影响。
常用的有机基质主要有:(1 )泥炭根据泥炭的形成地纬度、气候条件和分解程度的不同,可将泥炭分为低位泥炭、中位泥炭和高位泥炭3 大类。
低位泥炭:也称富营养泥炭,分布于低洼积水的沼泽地带,以苔藓、芦苇等植物为主。
其分解程度高,氮和灰分元素含量较高,酸性不强,养分有效性较高,风干粉碎后可直接作肥料使用。
工厂化育苗复习材料提示:本材料只包含65分的考试题目,其他的35分需要大家自己多看看书、笔记和ppt。
1、褐变:指对于富含多酚化合物的植物,在接种时由于切割或剥离使组织收到伤害,该类物质会在多分氧化酶的作用下氧化褐变,是培养基变黑,并严重抑制外植体生长和分化,严重时导致培养物死亡。
2、玻璃化现象:指组织培养中,呈现半透明状的畸形试管植物,这类植物被称为“玻璃化苗”。
在离体培养中,再生植株长成玻璃苗的现象,被称做玻璃化作用。
3、胚状体: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植物离体培养的细胞、组织、器官也可以产生类似胚的结构,其形成也经了一个类似胚胎的发生和发育过程,这种类似胚的结构称为胚状体4、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是指无菌和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利用适当的培养基,对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及原生质体进行培养,使其再生细胞或完整植株的技术与方法,通常又称为植物离体培养5、植物细胞全能性:每一个植物细胞带有该植物的全部遗传信息,在适当条件下可表达出该细胞的所有遗传信息,分化出植物有机体所有不同类型的细胞,形成不同类型的器官甚至胚状体,直至形成完整再生植株。
6、污染:污染是指在组培过程中,由于真菌、细菌等微生物的侵染,在培养容器中滋生大量菌斑,使培养材料不能正常生长和发育的现象。
7、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又称为光自养微繁殖技术,是指在植物组织培养中改变碳源的种类,以CO2代替糖作为植物体的碳源,通过输入CO2气体作为碳源,并控制影响试管苗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促进植株光合作用,使试管苗由兼养型转变为自养型,进而生产优质种苗的一种新的植物微繁殖技术。
8、原球茎:原球茎是兰花种子发芽过程中的一种形态学构造。
种子萌发初期不出现胚根,只是胚逐渐膨大,以后种皮的一端破裂、肿胀的胚呈小圆锥状,称为原球茎9、植物工厂:是植物栽培的最高境界,是植物生长发育的最佳环境,它集成了全自动全智能的环境模拟技术为植物的生长与发育创造出最佳的人工环境,是完全可控可调的按照人的意志进行管理的栽培系统10、愈伤组织:是指在培养或自然条件下,植物细胞脱分化,不断增殖所产生的主要由薄壁细胞构成的不定形的组织。
11、组织培养实验室必要的设备:1、基本设备:电炉、冰箱、酸度计、天平、纯水器、搅拌器2、灭菌设备:蒸汽灭菌压力锅、过滤灭菌装置、紫外线灭菌灯3、无菌操作设备:超净工作台、无菌接种箱4、培养设备:恒温振荡培养箱、光照培养箱、摇床5、细胞学鉴定设备:光学研究显微镜、实体显微镜、倒置显微镜12、外植体选择原则:1、再生能力强;2、遗传稳定性好;3、外植体来源丰富;4、外植体灭菌容易13、培养基成分:①水分;②无机盐类;③有机营养成分;④植物生长调节物质;⑤天热物质;⑥pH;⑦凝固剂等14、温度是影响外植体生长和分化的重要条件,大多数情况下,由于一个培养室内培养着许多种植物,培养室内的温度一般被设定:25℃±2℃15、活性炭作用:吸附培养基及培养物分泌物中的抑制物质抑制外植体褐变防止玻璃苗的产生促进培养物生长和分化促进生根16、植物快繁技术过程中,根据器官形成方式的不同,植物器官的再生种类根据器官形成方式的不同,将植物器官的再生分为五种类型,即短枝发生型、丛生芽发生型、不定芽发生型、胚状体发生型和原球茎发生型。
17、糖的作用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碳源和能源调节培养基渗透压18、在固体培养时使用最方便、最好的凝固剂:琼脂19、试管苗的年生长量(Y)决定因素:Y=mX nm-无菌母株苗数;X-每隔培养周期增殖的倍数;n-全年可增殖的周期数20、培育无病毒苗最广泛和最重要的一个途径:茎尖培养脱毒21、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比值的高低决定着外植体的发育方向比值低时促进根的生长,这时脱分化占主导地位;比值高促进芽的生长,这时分化占主导地位。
22、生物学脱毒生产无毒植株的方法1.茎尖组织培养脱毒法2.愈伤组织培养脱毒法3.微体嫁接离体培养脱毒法4.珠心组织培养脱毒法23、培养基灭菌(p20)1、高压蒸汽灭菌法2、过滤除菌法24、植物细胞全能性提出、发展与完善的1902年,haberlandt提出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即植物的体细胞在适当的条件下,具有不断分裂和繁殖,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20世纪70年代,细胞全能型的概念被解释为:每一个细胞具有该植物的全部遗传信息,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80年代,此概念又进一步被解释为:每一个植物细胞带有该植物的全部遗传信息,在适当的条件下可表达出该细胞的所有遗传信息,分化出植物有机体所有不同类型的细胞,形成不同类型的器官甚至胚状体,直至形成完整再生植株。
25、常用的脱病毒植株检测方法和特点(-)直接测定法(二)指示植物法(三)血清鉴定方法(四)核酸分祈法(五)电镜鉴定法26、通过组织培养获得微型薯的技术关键步骤27、使用高压灭菌锅时注意事项:1、使用高压锅前应添加足够的水2、锅内气压太高会引起部分有机物质的分解3、灭菌后在气压表归零之前不要打开锅盖,以免发生危险和培养基外溅现象4、橡胶等有机物品会因高温高压而变性;5、高压灭菌锅内有一个自动排气的小孔,不要使其堵塞,否则会因气压升高而引起危险28、在组培苗工厂化生产中,生产成本及降低商业化生产成本生产成本:①人工费用。
②生产物资费用。
③设备折旧费用。
④水电费用。
⑤其他费用。
降低措施:针对试管苗生产所需的费用,应采取相应措施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提高试管苗经济效益。
1.提高劳动生产率2.减少设备投资,延长使用寿命3.降低消耗4.降低污染,提高繁殖率和成活率5.简化培养基29、植物快繁的程序植物快繁的程序包括四个阶段:1、无菌(或初代)培养的建立;2、繁殖体增殖;3、芽苗生根;4、小植株的移栽驯化30、康乃馨试管苗开花条件培养基:1/2MS大量和微量元素十NAA0.2 mg/L十活性炭0.5 %+蔗糖3 %十琼脂0.7 %培养条件:温度22 ~ 28 ℃、每天光照约10 h、光照强度约1 000 lx的人工气候箱中培养。
2个月后可分化出相当数量的花芽,分化率约56 %。
3~4个月后白色花开放。
31、组织培养用的培养基配制1、培养基母液的配制为了减少工作量,减小误差,最方便的方法是预先配制好不同组分的培养基母液。
(1)配置原则:相同类型的试剂混合;易形成沉淀的药品分开;母液浓度要适宜;用量要认真计算和核对;药品要准确称量2.MS培养基母液的配制MS培养基母液根据试剂特性通常配成五种母液,即大量元素母液(10或20倍)、微量元素母液(100或1000倍)、Fe盐(100倍)、Ca盐(50倍)、有机物(100倍)。
3.激素母液的配制生长素类、赤霉素类及脱落酸等用95%乙醇溶解;细胞分裂素类用1N HCl或1N NaOH溶解。
常激素母液浓度生长素类为0.1~0.5 mg/ml, 细胞分裂素母液浓度为0.2~1.0 mg/ml.培养基的配制的具体步骤:1、取出母液并按顺序放好。
将洁净的各种玻璃器皿如量筒、容量瓶、移液管、移液枪和玻璃棒等放在指定位置;2、取一只容量瓶,放入配制培养基总量的1/3左右纯水,将母液按顺序加入,不断搅拌;3、加入植物生长调节剂后定容;4、将定容的培养基倒入容器中,加入蔗糖和琼脂,并加热使其完全溶解;5、调整pH;6、将培养基分装倒培养器皿中,封好瓶口;7、灭菌,用高压锅灭菌(121℃,15~20min)或过滤除菌;8、灭菌后待高压锅温度下降到50℃以下时,便可以取出、冷却凝固后待用。
32、试管苗的生态环境(要自己拓展)高温且恒温高湿弱光无菌33、草莓组培脱毒的方法与病毒检测手段脱毒的方法主要有:1.茎尖培养法剪取5cm左右的顶梢→ 剪去叶片→ 自来水冲洗→ 70%酒精浸3~5s → 0.1%升汞消毒2~10min → 无菌水冲洗3~5次→ 剥离茎尖外面的幼叶和鳞片→切取茎尖分生组织→接种于诱导培养基MS+BA0.5+GA3 0.1+IBA0.2 →分化培养基MS+BA0.5~1.0→ 20d分化丛生芽→生根培养基1/2MS+IBA0.2~1.0→生根→炼苗→移栽2.茎尖培养和热处理相结合(1)40℃处理16h,35℃处理8h;时间4~5周(2)38℃恒温,湿度60~70%,处理12~50d(3)35℃ 7d,38℃,湿度40~68%,光照强度4000~5000Lx,35d3.花药培养法。
取单核期的花蕾→低温(4~5℃)处理24h→70%酒精浸3~5s → 0.1%升汞消毒10~15min → 无菌水冲洗3~5次→ 剥离花冠,取下花药→接种→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MS+BA1.0+NAA0.2+IBA0.2→20d愈伤组织→培养基MS+BA1.0+IBA0.05→50~60d植株脱毒苗的检测1. 指示植物小叶嫁接鉴定法2. 电子显微镜鉴定法34、培养基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培养基形态不同: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培养过程不同:初代培养基、继代培养基其作用不同: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营养水平不同:基本培养基、完全培养基成分和浓度不同:含盐量较高的培养基、硝酸钾含量较高的培养基、中等无机盐含量的培养基、低无机盐含量的培养基1、MS培养基:无机盐浓度高;高含量的氮、钾,尤其是硝酸盐;含有一定数量的铵盐;营养丰富;不需要添加更多的有机附加物;2、White培养基:1943年由White为培养番茄根尖而设计;1963年作了改良,提高MgSO4的浓度和增加硼元素;无机盐浓度较低;使用广泛;在生根培养、胚胎培养中有良好的效果;3、B5培养基:1968年由Gamborg等为培养大豆根细胞而设计;含有较低的铵盐;较高的硝酸盐和盐酸硫胺素;4、N6培养基:1974年朱至清等为水稻等禾谷类作物花药培养设计;KNO3和(NH4)2SO4含量高,不含钼;35、一般组织培养的操作程序36、胡萝卜体胚发生体系的建立程序及影响体胚发生的影响因素。
(1)愈伤组织的诱导和保存外植体:无菌苗的下胚轴(长0.5 cm)、消毒叶柄(长0.5 ~ 1.0 cm)、贮藏根(横切面0.5 cm2)。
诱导培养基:MS+2,4-D 0.1 ~ 1.0 mg/L,蔗糖30 g/L,琼脂8 g/L。
培养条件:26 ℃、黑暗条件下培养4 ~ 8周,即可获得愈伤组织。
继代培养:相同成分的悬浮培养基上或固体培养基上。
2)体细胞胚的诱导继代4次以上的愈伤组织,用不锈钢的32 μm、63 μm和125 μm的过滤筛过滤。
将保留在32 μm的细胞团在1 000 r/min下离心5次后,沉淀物用于体细胞胚诱导。
诱导培养基:MS, 加入5 mmol/L的Ca2+有利于胚胎发生。
每10 ~ 18 d将上述悬浮培养物移入1/2MS固体培养基上使体细胞胚成苗3)体细胞胚发生的主要阶段体细胞胚胎发生至少经历两个阶段,即需要生长素阶段和不需要生长素阶段形成胚性细胞团(0期)生长素→细胞缓慢增殖(1期)无激素→形成球形胚(2期)→经历心形胚、鱼雷形胚→再生植株(3期)37、影响体胚发生的主要因素(一)外植体基因型往往是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