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在工序间的移动方式
- 格式:doc
- 大小:71.50 KB
- 文档页数:3
第四章生产过程组织1、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企业应生产大致相同数量或递增数量的产品,避免出现前松后紧等现象,这体现了企业生产过程组织的()原则。
A:连续性B:节奏性C:刚性D:柔性【答案】B【解析】生产过程要遵循的原则有:连续性原则、比例性原则、节奏性原则、准时性原则、柔性原则。
其中,节奏性又称均衡性,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各个阶段,从投料到最后完工入库,都能保证按计划、有节奏、均衡地进行,要求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生产大致相同数量或递增数量的产品,避免前松后紧或者前紧后松等现象。
2、生产线适用于()的情形。
A:品种单一B:规格单一C:品种和规格复杂多样D:小批量生产【答案】C【解析】生产线拥有为完成一种或几种产品的加工任务所必须的机器设备,这些设备的排列和工作地的布置是由生产线上主要产品或多数产品的工艺路线和工序劳动量的比例决定的。
生产线可组织多种产品的生产,不要求连续进行,因而生产线灵活性较大。
生产线特别适合于品种、规格复杂多样的情况,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3、下列各项属于广义的生产组织管理范畴的是()。
A:企业根据生产的产品、规模与类型来布置工作地点B:企业规定各工序间在时间上的相互衔接和配合C: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制定来年的生产计划D:企业规划各生产车间的合理位置【答案】C【解析】广义的生产组织是指一切与企业生产活动有密切联系的组织工作的总称;狭义的生产组织是指按照生产要求对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生产要素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合理安排和组织。
ABD三项属于狭义的生产组织。
4、现代流水线生产方式起源于()。
A:精益管理B:JITC:第一次工业革命D:福特制【答案】D【解析】福特创立了汽车工业的流水线,适应了大规模生产的要求。
福特制是现代流水线生产方式的起源。
5、根据我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是()。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B:生命第一、安全为主、综合管理C:预防第一、安全为主、综合治理D:安全第一、生命为主、综合治理【答案】A【解析】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是劳动过程中做好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试题分类]:专升本《运作管理》_11001250[题型]:单选[分数]:21.关键路径是()A.以上都是B.节点最多的路线C.活动最多的路线D.时间最长的路线答案:D2.生产过程的()组织就是根据物流规律的客观要求,在各生产单位内部.机器设备,运输装置等应有合理的平面布置与立体布置。
A.空间B.时间C.工艺D.对象答案:A3.生产系统改进的目标是()A.满足市场需求B.提高生产效率C.提高质量D.降低生产成本答案:A4.缩短交货期,企业在产品开发方式上应采用()。
A.MRPⅡB.并行工程C.顺序工作方式D.MRPⅡ方式答案:B5.在闭环的MRP完成对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将经营.财务.生产管理子系统相结合,形成()系统。
A.ERPB.制造资源计划C.闭环物料需求计划D.物料需求计划答案:B6.组织创造价值的主要环节是()。
A.营销环节B.财务环节C.组织环节D.生产运作环节答案:D7.当运输批量与加工批量一致时,在制品移动方式为()移动A.顺序B.平行顺序C.平行D.混合答案:A8.对于()库存控制的关键在于确定订货批量。
订货量就等于预测的需求量。
A.经济订货批量模型B.单周期库存模型C.多周期模型D.随机订货模型答案:B9.MRP的输出是()A.总需要量B.对所有零件和产品的需求计划C.计划发出订货量D.净需要量答案:B10.()战略是围绕某个特定的顾客群(细分市场)来提供服务的,该战略指导下的每项活动都应围绕这一目标群体来展开。
A.差异化战略B.专一化C.总成本领先战略D.市场细分答案:B11.是否考虑生产活动与财务活动的联系是()的主要区别。
A.MRPⅡ与ERPB.闭环MRP与MRPⅡC.敏捷制造与传统制造模式D.基本MRP与闭环MRP答案:B12.网络图中,最早开始时间和最迟开始时间相同的作业称为()。
A.时差B.虚工序C.关键作业D.节点答案:C13.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制造企业的五大职能中,日益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心和支撑点的是()。
生产物流管理试题答案生产物流管理习题集答案(第一部分)一、判断题: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1. 生产物流指的是在企业内部为保障生产而进行的物流管理,也可以称为在制品物流。
(A)2. 从供应链循环的角度来看问题,供应物流的管理内容是与销售物流相同的。
(A)3. 生产企业的供应物流也就是供应商的销售物流。
(A)4. 供应链上的任何企业,根据其所处的位置来区分其供应物流和销售物流,任何来自于上游的产品不论是何种形态,我们都称之为是原材料的供应物流。
(A)5. 生产物流是对原材料、零部件与半成品在生产过程中的管理和计划,包括对物料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管理,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的。
(B)6. 在进行生产物流管理过程中,无需关心市场需求及采购供应情况。
(B)7. 生产物流管理需确定物料需求的时间和数量,而不需确定所需物料的源,将关键资源用于关键产品。
(A)8.主生产计划在有效的期限内应保持动态,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改。
(B)9.应该用最少的项目数进行主生产计划的安排。
(A)10.主生产计划冻结期的长度应保持固定不变。
(B)1.预测是相关需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B.2.短期的需求预测比长期的需求预测更准确。
A.3. 短期预测的时间跨度最多为3年。
B.4. 德尔菲预测法中专家采用公开讨论的方式提出自己的建议。
B.5. 间歇的需求代表处于其生命周期早期或晚期的高需求量物品。
B.6. 企业的中期预测主要用于销售计划、生产计划和预算等方面。
A.7. 相关需求的数量是随机的、不确定的。
B.8. 企业的短期预测主要用于规划新产品、资本支出等方面。
B.9. 预测是采用数学模型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来推测未来,不可能出错。
B.10.模拟模型允许预测人员对预测的条件作一定程度的假设。
A.1.招标是指由卖方根据招标条件应邀发盘的行为。
B.2.在竞争性谈判中,谈判小组中专家人数不得少于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A.3. 选择性招标有称为有限竞争招标。
1.企业的动力供应,工具制造等部门工作属于 A.生产准备过程 B.辅助生产过程 C.生产服务过程2.汽车及家电的生产,一般属于A.大量生产方式 B.成批生产方式 C.单件生产方式3.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同一工作地上对同一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生产环节,称为()A.工艺阶段 B 工序 C.基本生产过程4.工艺专业化在优点之一是 A.运输路线短,运输成本低 B.有利于减少在制品数量和流动资金占用量 C.产品品种更换有较强的适应性5.零件在工序间的各种移动方式中,加工周期最短的是()A.顺序移动方式 B.平行移动方式 C.平行顺序移动方式6.成批生产类型的期量标准不包括() A.生产节拍 B.生产批量 C.生产周期7.在多品种生产的企业中,当产品的结构、工艺和劳动量构成差别较大时,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宜采用( ) A.具体产品 B.代表产品 C.假定产品8.在多品种成批轮番生产条件下,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方法宜采用 ( ) A.在制品定额法 B.累计编号法 C.生产周期法9.设备的______,其故障主要是由于设计上的疏忽、制造质量欠佳或操作不习惯等引起,故障率开始较高,然后随时间延长而降低。
A.初期故障期 B.偶发故障期 C.磨损故障期10.______是指设备从开始使用直到报废所经历的时间。
( ) A.经济寿命 B.技术寿命 C.物质寿命5( C )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A 第一方物流 B 第二方物流C 第三方物流D 第四方物流6 根据质量管理发展的历史,20世纪( A )年代是产品质量的检验阶段。
A 20-30年代B 30-40年代C 40-50年代D 70-80年代7 三大基本库存模型不包括哪一项( B )A 经济订货批量模型B 经济增长模型C 经济生产批量模型D 数量折扣模型8 ( B )生产线布置比较紧凑A 直线型 B U型 C 产品原则布置 D 工艺原则布置9 ( A )是加工对象保持不动生产工人和生产设备随着加工产品所在位置的移动而移动。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公式平行顺序移动方式是一种在生产流程中用于计算生产周期的方法。
咱们先来说说这个公式到底是咋回事儿。
比如说,有一批零件要经过三道工序加工,第一道工序加工时间分别是 10 分钟、12 分钟、8 分钟;第二道工序加工时间分别是 5 分钟、6 分钟、7 分钟;第三道工序加工时间分别是 15 分钟、10 分钟、12 分钟。
那咱们怎么算这批零件总的加工周期呢?这就得用到平行顺序移动方式的公式啦!公式是:T平顺=∑ti +(n - 1)(∑t较大 - ∑t较小)。
这里面的 ti 就是第 i 道工序的单件加工时间,n 是零件的数量。
∑t较大是指每相邻两道工序中,加工时间较长的那道工序的时间总和;∑t较小则是加工时间较短的那道工序的时间总和。
我记得之前在一个工厂实习的时候,就碰到过这样的情况。
那时候,工厂正在赶制一批紧急订单,产品需要经过好几道复杂的工序。
大家一开始用的是顺序移动方式,结果发现生产周期太长,根本来不及按时交货。
这可把老板急坏了,召集我们一群人开会想办法。
我就提出来,要不试试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一开始大家都不太懂,我就拿着这批产品的工序时间,一点点给他们解释这个公式怎么用。
就拿其中一个产品来说,第一道工序加工要 20 分钟,第二道工序15 分钟,第三道工序 18 分钟。
按照公式,T平顺=(20 + 15 + 18)+ (5 - 1)×(18 - 15),算出来生产周期大大缩短了。
大家将信将疑地按照这个方式调整了生产流程,结果发现真的有效!原本可能要一周才能完成的订单,这下四天左右就搞定了。
通过这件事,大家都对平行顺序移动方式的公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其实啊,这个公式不仅仅是几个数字的组合,它背后代表的是对生产流程的优化,是提高效率、节省时间的关键。
在实际应用中,咱们得仔细分析每道工序的时间,不能马虎。
一旦算错了,那可就麻烦啦,可能会导致生产计划混乱,成本增加。
所以啊,用这个公式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仔细,可别掉以轻心。
1.顺序移动方式顺序移动方式指一批零件在前一道工序全部加工完毕后,整批转移到下一道工序进行加工的移动方式。
其特点是:一道工序在工作,其他工序都在等待。
若将各工序间的运输、等待加工等停歇时间忽略不计,则该批零件的加工周期的计算公式顺T 为∑==mt i t n T 1顺式中,n 为该批零件数量;m 为工序数;t i 为第i 道工序的单件加工时间。
顺序移动方式的优点是:一批零部件连续加工,集中运输,有利于减少设备调整时间,便于组织和控制。
其缺点是:零件等待加工和等待运输的时间长,生产周期长,流动资金周转慢。
顺序移动方式示意图⑵平行移动方式平行移动方式指一批零件中的每个零件在每道工序加工完毕以后,立即转移到后道工序加工的移动方式。
其特点是:一批零件同时在不同工序上平行进行加工,因而缩短了生产周期。
其加工周期平T 的计算公式为公式()∑=+-=mi itt n T 11长平式中,长t 为各加工工序中最长的单件工序时间。
采用这种移动方式,不会出现制件等待运输的现象,所以整批制件加工时间最短,但由于前后工序时间不等,当后道工序时间小于前道工序时间时,后道工序在每个零件加工完毕后,都有部分间歇时间。
平行移动方式示意图⑶平行顺序移动方式平行顺序移动吸收了上述两种移动方式的优点,避开了其短处,但组织和计划工作比较复杂。
其特点是:当一批制件在前道工序上尚未全部加工完毕,就将已加工的部分制件转到下道工序进行加工,并使下道工序能够连续地、全部地加工完该批制件。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要按下面规则运送零件:当前一道工序时间少于后道工序的时间时,前道工序完成后的零件立即转送下道工序;当前道工序时间多于后道工序时间时,则要等待前—道工序完成的零件数足以保证后道工序连续加工时,才将完工的零件转送后道工序。
这样就可将人力及设备的零散时间集中使用。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的生产周期T 平顺在以上两种方式之间,计算公式为()∑∑-==--=1111m i i m i i t n t n T 较短平顺式中,较短i t 为每相邻两道工序中较短的单件工序时间。
单选题1.以产品多样化来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最为理想的生产型式是( D )A.大量生产B.成批生产 C。
单件生产 D.多品种小批量生产2。
企业的动力供应,工具制造等部门工作属于 ( B )A.生产准备过程B.辅助生产过程 C.生产服务过程D。
基本生产过程3.企业生产过程一般包括如下几部分组成( C )。
A.设计过程,实验过程,基本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和服务过程;B。
工艺过程、检验过程,运输过程,自然过程,储存等待过程,附属生产过程;C.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过程,附属生产过程。
4.一批制品在各工序的单件加工时间不相同,为使加工过程设备工作不间断,而加工周期尽可能短,问该批制品应采用那种移动方式( C )。
A.平行移动方式;B.顺序移动方式;C.平行顺序移动方式.5。
在对象专业化工段里( C )A.集中了同类型的设备,同工种工人,可以对不同类对象进行不同工艺的加工。
B.集中了同类型的设备,不同工种工人,可以对不同类对象进行相同工艺的加工。
C.集中了不同类型设备,不同工种工人,可以对同类对象进行所有工艺的加工.6.( B )是指企业及其各个生产环节的工作都能按照计划进度的要求有节奏地进行,不发生忽高忽低、前松后紧的现象。
A.平行性B.均衡性 C。
一体化 D.比例性7。
某拖拉机轴承车间,设有制造轴承所需的各种设备及操作工人,这个车间的组织形式是( C )专业化.A.工艺B.对象C.混合D.技术8.工艺专业化在优点之一是( C )A.运输路线短,运输成本低B.有利于减少在制品数量和流动资金占用量C.产品品种更换有较强的适应性9.对于大量生产方式而言,其生产单位布置应采用( B )原则.A.工艺专业化B。
对象专业化 C。
混合专业化 D.定位布置10.按对象专业化原则建立生产单位,适用于(C)A。
单件生产 B。
小批生产 C。
大批生产 D。
工程项目11.对于体积小、单件加工时间短、批量小的零件,可选择( B )。
aps中零件工序间移动方式解析
APS,即高级计划与排程系统,是一种用于生产计划和排程的软件。
在APS 中,零件工序间的移动方式主要有三种:顺序移动、平行移动和流水线移动。
1. 顺序移动方式:顺序移动是指一批零件在上道工序全部完工后,整批转送到下道工序继续加工。
在这种方式下,每个工序都按照顺序进行,前一道工序完成后,下一道工序才开始。
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设备利用率高,可以充分利用设备产能。
但是,由于所有工序都是顺序进行的,一旦某个工序出现延误,就会影响整个生产进度。
2. 平行移动方式:平行移动是指每个工序同时进行,每个工序完成后立即转送到下一道工序。
这种方式可以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但是,由于每个工序都需要独立的设备和人力,设备利用率相对较低,而且一旦某个工序出现故障,可能会影响整个生产线的稳定运行。
3. 流水线移动方式:流水线移动是指每个工序都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但是每个工序完成后并不立即转送到下一道工序,而是等待下一批零件到达时一起转送。
这种方式可以避免批量加工中的等待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但是,这种方式需要精确的计划和控制,以确保每个工序的进度一致。
以上是APS中零件工序间移动方式的解析。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生产
环境和产品特性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移动方式,以达到最优的生产效果。
2023年初级经济师之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经典例题单选题(共50题)1、某钢厂管理层正在对钢厂的技术改造问题进行技术和经济可行性分析。
经过调查得知,该钢厂目前产钢200万吨,成本局高不下,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技术较为落后,产品质量有所下降,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需耗资400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技术改造完成后,每吨钢的成本将由原来的2700元降至2600元,环境污染的问题、安全隐患问题和产品质量问题均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假设该行业的标准投资效益为0.3A.6000B.6500C.8000D.10000【答案】 C2、产权比率等于负债总额除以()。
A.资产总额B.股东权益总额C.利润总额D.现金流量总额【答案】 B3、某电子企业同时设罝手机部、电视机部、讣算机部,该企业划分部门的方法是()。
A.职能部门化B.产品部门化C.区域部门化D.过程部门化【答案】 B4、下列属于自动线特征的是()。
A.与一般流水线效率相当B.生产过程具有高度的连续性和无序性C.有利于稳定产品质量D.生产过程半自动化【答案】 C5、在企业组织结构的形式中,矩阵制所表现出的最突出的优点是()。
A.管理层次清楚B.管理比较深入C.信息反馈及时D.横向联系密切【答案】 D6、(第三章市场调查与预测)A.访问法B.观察法C.实验法D.文案调查法【答案】 A7、某企业把十名受训人员组成一个团队,要求该团队制订一个计划,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并且由他们负责实施该项计划。
该企业采用的培训方法是 ()。
A.师带徒B.情景模拟C.行动学习D.行为示范【答案】 C8、企业技术改造基本程序的第一个步骤是( )A.提出技术改造的目标和范围B.调查本企业生产技术的历史和现状C.调查分析各方案的先进性和合理性D.提出技术改造的方案和预算【答案】 B9、某企业进行员工培训时,让管理人员、专业教练对员工进行一对一的培训,尤其注重员工的态度训练。
生产运作管理专升本作业题一判断题1产品的生命周期是指从产品研制成功投放市场开始一直到最后被淘汰退出市场为止所经历的时间。
√2新产品的种类可划分为,全新产品,换代产品,改进产品和变形产品。
×3新产品的开发策略可分为,领先型开发策略和追随型开发策略。
√4新产品开发的方式有4种,独立开发,技术引进,联合开发和委托开发。
×5产品设计有四种形式,即创新设计,改进设计,参数设计和适应性设计。
√6并行工程是对产品设计及其相关过程进行并行,一体化设计的一种系统化的工作模式。
√7并行工程的本质之一是强调产品设计的可制造性,可装配性和可检测性。
√8产品的生命周期大致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9生产运作的对象是生产运作系统。
√10总顾客价值包括产品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三种。
×11服务业的运作模式包括坐等服务,上门服务,获得差别赢得竞争优势,和世界级制造系统。
√12设施是指生产运作过程得已进行的硬件手段,通常是由工厂,办公室,车间,设备等物质实体构成。
√13工厂整体布置的原则应遵循三条原则,即工艺性原则,产品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
×14超市中,摆放在通道尽头的减价商品总是要比存放在通道里面的相同物品卖得快。
√15超市中,离入口最近和邻近前窗展台处的位置最有销售潜力。
√16菲勒普提出的总顾客成本包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和体力成本三种。
×17柔性是指企业响应外界变化的能力,它包括产量柔性和数量柔性两个方面×18服务业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而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之一是服务业的运作系统难以实现规模经济。
×19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对生产资源的管理活动,生产资源由5 p 组成,即人力(people),工厂(plant),部件(parts),工艺(processes)以及设计控制系统(planning and control system).√20在服务业中,三种运作策略在提供竞争优势方面被证明是成功的:成本策略,质量策略和集中化策略。
专升本《运作管理》一、(共75题,共150分)1。
加工装配式生产属于()(2分)A.连续性生产 B。
离散性生产 C。
流程式生产 D。
服务性运作.标准答案:B2. 按()就是按对象专业化原则布置有关机器和设施,布置的结果一般成为流水线生产方式。
(2分)A.产品布置B.自动化C.批量生产D.工艺专业化。
标准答案:A3. 运作过程是一“投入-转换-产出"的过程,其实质是投入一定的()在转换过程中发生增值。
(2分)A。
原材料和零部件 B。
信息。
设备。
资金C.劳动力 D。
资源.标准答案:D4. 在闭环的MRP完成对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将经营.财务.生产管理子系统相结合,形成()系统. (2分)A.闭环物料需求计划B.制造资源计划C。
ERP D.物料需求计划.标准答案:B5。
生产间隔期×平均日产量=( )(2分)A。
产品生产周期 B.在制品定额C。
批量 D。
节拍。
标准答案:C6. 大量生产方式与精益生产方式的最大区别之一,可以说在于对()的开发和使用上. (2分)A。
人力资源 B.设备 C。
库存 D.物料.标准答案:A7. 定量预测方法中的()为时间序列平滑模型。
(2分)A.移动平均法B.乘法模型C.加法模型D.德尔菲法.标准答案:A8。
下列哪项信息是在我们计算R值(节拍)时不需要()信息。
(2分)A.工作时间B.产量C.生产效率和停工时间D.可用员工数量.标准答案:D9。
预测能帮助经理()(2分)A.预期未来 B。
对生产系统的发展进行规划C.对生产系统的使用进行计划 D。
以上都是。
标准答案:D10. 关键路径是() (2分)A。
活动最多的路线 B.节点最多的路线C.时间最长的路线D.以上都是。
标准答案:C 11. ()是指在没有接到用户的订单时按已有的标准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的生产,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补充成品库存。
(2分)A。
订货组装型生产 B。
订货型生产C。
订货制造型生产 D。
1.运作过程是“投入-转换-产出”的过程,其实质是投入一定的( D )在转换过程中发生增值。
D.资源2.生产方式发展的主流为( B )。
B.单件小批量生产3.以产品多样化来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最为理想的生产型式是(? C ? )C.单件生产??? 4.对于备货型生产企业,主要是确定品种和(D )。
D.产量5.( B )是服务型的生产过程与物质生产型的生产过程的共性。
B.都是投入—转换—产出的过程6.企业生产过程的组织工作的对象是包括厂房、设备、产品在内的物体,它必须与( A ) 结合起来,才能组织起一个完整的生产系统。
A. 劳动过程7.企业生产过程一般包括如下几部分组成( C )。
C.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过程,附属生产过程8.某厂生产的甲零件代表了企业的生产方向,因而其生产过程属于( A ) 。
A.基本生产过程9.辅助生产过程是指为保证( B )正常进行所必须的辅助性生产活动,如供电、供气、工具模具制造、设备维修等活动。
B. 基本生产过程10.企业的动力供应,工具制造等部门工作属于( )。
A.生产准备过程B.辅助生产过程C.生产服务过程D.服务过程11.汽车及家电的生产,一般属于( A )A.大量生产方式12.机床厂、柴油机厂的生产,一般属于( B )B.成批生产方式13.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同一工作地上对同一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生产环节,称为( B )B .工序14.将一定的设备和人员按照流水生产的特征组织起来的生产线称为( B )。
B.流水线15.按生产任务重复程度和工作地专业化程度划分企业生产类型,若工作地承担的工序数为1~2时,属于(?? B ????)。
B.大量生产20.下列生产单位中,可以采用对象专业化原则布局的是( B )。
B.发动机车间23.工序同期化是组织流水线的必要条件,它是通过一些技术措施,使得各工序的单件时间定额( C )。
C.等于流水线节拍或与节拍成整倍数比关系24.可变流水线的组织设计程序与单一对象流水线的程序基本相同,只是( D ) 和设备需要量的计算要作一些改变。
第四章生产过程组织第一节生产过程组织概述一、生产组织1.概念:工业企业生产活动中组织工作的统称。
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2.必要性:(1)顺利进行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节约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前提。
(2)优化的生产组织要遵循工业生产连续性、均衡性、比例性原则,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行程最短、时间最省、耗费最小,并有利于按质、按量、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二、生产过程(一)生产过程的概念:生产系统的运行过程,是每个工业企业最基本的活动过程。
包括劳动过程和自然过程。
(1)劳动过程:劳动者利用劳动手段(设备和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产品、零件、部件、半成品、毛坯和原料),使之成为产品的全部过程,是生产过程的主体。
(2)自然过程:劳动对象借助于自然界的力量,使其产生某种性质变化的过程。
如铸件自然失效、铸锻件自然冷却、涂染的自然干燥等。
(二)生产过程的构成1.一般企业的生产过程基本上是由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过程等组成。
2.构成内部之间的关系(1)基本生产过程是核心;(2)生产技术准备过程是重要的前提;(3)辅助生产过程和生产服务过程为基本生产过程服务;(4)基本生产过程和辅助生产过程都由工艺过程和非工艺过程组成。
三、生产过程组织的概念与要求(一)生产过程组织的概念1.生产过程组织定义:是指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对生产系统内所有要素在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设计。
2.生产过程组织的目标:是使作业行程最短、时间最省、耗费最小,又能按客户的需要,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3.生产过程组织通常包括: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和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两个方面。
(二)生产过程组织的合理要求(1)连续性原则(2)比例性原则(3)节奏性原则(4)准时性原则(5)柔性原则四、生产类型企业的生产按连续程度可划分为:连续型生产和离散型生产。
1.连续型生产:是指连续的产品生产,其工艺流程往往表现为用化学的而不是物理的或机械的方法,如化肥、药品等的生产。
1.运作过程是“投入-转换-产出”的过程,其实质是投入一定的( D )在转换过程中发生增值。
D.资源2.生产方式发展的主流为( B )。
B.单件小批量生产3.以产品多样化来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最为理想的生产型式是( C )C.单件生产4.对于备货型生产企业,主要是确定品种和(D )。
D.产量5.( B )是服务型的生产过程与物质生产型的生产过程的共性。
B.都是投入—转换—产出的过程6.企业生产过程的组织工作的对象是包括厂房、设备、产品在内的物体,它必须与( A ) 结合起来,才能组织起一个完整的生产系统。
A. 劳动过程7.企业生产过程一般包括如下几部分组成( C )。
C.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过程,附属生产过程8.某厂生产的甲零件代表了企业的生产方向,因而其生产过程属于 ( A ) 。
A.基本生产过程9.辅助生产过程是指为保证( B )正常进行所必须的辅助性生产活动,如供电、供气、工具模具制造、设备维修等活动。
B. 基本生产过程10.企业的动力供应,工具制造等部门工作属于( )。
A.生产准备过程 B.辅助生产过程 C.生产服务过程 D.服务过程11.汽车及家电的生产,一般属于 ( A )A.大量生产方式12.机床厂、柴油机厂的生产,一般属于 ( B )B.成批生产方式13.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同一工作地上对同一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生产环节,称为( B )B .工序14.将一定的设备和人员按照流水生产的特征组织起来的生产线称为( B )。
B.流水线15.按生产任务重复程度和工作地专业化程度划分企业生产类型,若工作地承担的工序数为1~2时,属于( B )。
B.大量生产20.下列生产单位中,可以采用对象专业化原则布局的是( B )。
B.发动机车间23.工序同期化是组织流水线的必要条件,它是通过一些技术措施,使得各工序的单件时间定额( C )。
C.等于流水线节拍或与节拍成整倍数比关系24.可变流水线的组织设计程序与单一对象流水线的程序基本相同,只是( D ) 和设备需要量的计算要作一些改变。
一、不同移动方式下工件加工周期的计算1.顺序移动方式。
这种移动方式是最简单的方式,它是指一批工件在一道工序上加工完成后,才整批转入下一道工序。
这种加工方式的加工周期最长。
加工周期的计算也很简单,即将各道工序加工时间直接相加即可,也等于各工序的单件加工时间之各再乘以工件的批量。
例如批改一本试卷,试卷共有5种题型,分别由5位老师批阅,5位老师的批阅时间分别为1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5分钟。
如果这本试卷共有50份,问批阅完这本试卷共需要多少时间?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顺序移动方式。
根据公式:这种方式在加工过程中,当一道工序加工时,后续工序只能等待。
2.平行加工方式。
这种移动方式是时间最短的一种。
这种移动方式是前一道工序加工完一个工件后,立即将其转入下一道工序,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多个工序同时工作,因而加工周期最短。
计算公式是:仍以上面提到的批阅试卷为例,假设我们将试卷拆开,变成一份一份的,这样,老师们在批阅时就可以采用顺序移动方式,一个老题批阅完一道题后,立即将试卷转给下一位老师。
这时的总批阅时间变为:如果我们再将条件加以修改,如果试卷仍然密封不能拆开,假设共有10本试卷需要批阅,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将一本试卷作为一个工件,采用平行加工方式。
加工周期变为:因此在这里除了会计算加工周期外,主要是判断哪些是加工方式是顺序方式,哪些是平行方式。
二、流水线节拍及在制品的计算如果我们将上述平行加工的例子变为各工序的加工时间相等,这就变成了流水生产。
流水生产最重要的特征是按节拍生产。
围绕节拍的计算是一个重要的计划问题。
不仅要会计算节拍,而且要能够活用节拍计算公式计算制度工作时间和废品率。
其实最主要的两个指标是全年的有效工作时间和全年需要生产的产品产量(这里包括了正品与废品)。
当然为了计算简便,有时题目会给定全年的制度工作天数及工作班次与每班的工作时间。
如果没有限定全年的制度工作天数,就要按照教材P65的方法计算,即(365—104—10)。
1.顺序移动T =批量⨯各工序单件时间总和一般公式:1mi i T n t ==∑顺2.平行移动T =各工序单件时间总和+(批量-1)⨯最长工序的单件加工时间一般公式:1(1)mi L i T t n t ==+-∑平L t --最长工序的单件加工时间3.平顺移动(1)T =批量⨯各工序单件时间总和+(批量-1)⨯前后两道工序单件加工时间中的短者 一般公式:11(1)m mi i i T n t n t ===--∑∑平顺短t 短前后两道工序单件加工时间中的短者(2)T =各工序单件时间总和+(批量-1)⨯(较大工序的单件时间总和-较小工序单件时间总和)一般公式:11(1)()m mi S i i T t n t t ===+--∑∑L 平顺t L --同前后工序相比为较长工序的单件时间(又称峰工序时间)S t --同前后工序相比为较短工序的单件时间(又称谷工序时间)【例】一批零件为4件,各工序的单件加工时间如下表所示。
(1)用计算法求三种移动方式的生产周期。
1.顺序移动1mi i T n t ==∑顺=4×(14+5+8+3+6+10)=184(min)2.平行移动1(1)mi L i T t n t ==+-∑平=(14+5+8+3+6+10)+(4-1)×14=88(min)3.平顺移动(1)11(1)m mi i i T n t n t ===--∑∑平顺短=4×(14+5+8+3+6+10)-(4-1)×(5+5+3+3+6)=118(min)(2)1(1)()m mi S i T t n t t ==+--∑∑L 平顺= (14+5+8+3+6+10)+(4-1)×[(14+8+10)-(5+3)]=118(min)(2)如果采用平行—顺序移动方式,求下列情况的生产周期,并讨论其结果. ①某较大工序(峰工序)减少1min ;11(1)()m mi S i i T t n t t ===+--∑∑L 平顺=118-1-(n-1)×1=114(min)②某较小工序(谷工序)减少1min ;11(1)()m mi S i i T t n t t ===+--∑∑L 平顺=118-1+(n-1)×1=120(min)③某非较大、较小工序(破工序)减少1min ;11(1)()m mi S i i T t n t t ===+--∑∑L 平顺=118-1=117(min)④合并第4与第5道工序为一个工序1 2 3 4 5 6 71 2 3 4(5) 6 711(1)()m m i S i i T t n t t ===+--∑∑L 平顺=118-(n-1)×(8-3)=103(min)。
1.顺序移动
T =批量⨯各工序单件时间总和
一般公式:1m
i i T n t ==∑顺
2.平行移动
T =各工序单件时间总和+(批量-1)⨯最长工序的单件加工时间
一般公式:1(1)m
i L i T t n t ==+-∑平
L t --最长工序的单件加工时间
3.平顺移动
(1)T =批量⨯各工序单件时间总和+(批量-1)⨯前后两道工序单件加工时间中的短者 一般公式:11(1)m m
i i i T n t n t ===--∑∑平顺短
t 短前后两道工序单件加工时间中的短者
(2)T =各工序单件时间总和+(批量-1)⨯(较大工序的单件时间总和-较小工序单件时间总和)
一般公式:11(1)()m m
i S i i T t n t t ===+--∑∑L 平顺
t L --同前后工序相比为较长工序的单件时间(又称峰工序时间)
S t --同前后工序相比为较短工序的单件时间(又称谷工序时间)
【例】一批零件为4件,各工序的单件加工时间如下表所示。
(1)用计算法求三种移动方式的生产周期。
1.顺序移动
1m
i i T n t ==∑顺=4×(14+5+8+3+6+10)=184(min)
2.平行移动
1(1)m
i L i T t n t ==+-∑平=(14+5+8+3+6+10)+(4-1)×14=88(min)
3.平顺移动
(1)11(1)m m
i i i T n t n t ===--∑∑平顺短=4×(14+5+8+3+6+10)-(4-1)×(5+5+3+3+6)=118(min)
(2)1
(1)()m m
i S i T t n t t ==
+--∑∑L 平顺= (14+5+8+3+6+10)+(4-1)×[(14+8+10)-(5+3)]=118(min)
(2)如果采用平行—顺序移动方式,求下列情况的生产周期,并讨论其结果. ①某较大工序(峰工序)减少1min ;
11(1)()m m
i S i i T t n t t ===+--∑∑L 平顺=118-1-(n-1)×1=114(min)
②某较小工序(谷工序)减少1min ;
11(1)()m m
i S i i T t n t t ===+--∑∑L 平顺=118-1+(n-1)×1=120(min)
③某非较大、较小工序(破工序)减少1min ;
11(1)()m m
i S i i T t n t t ===+--∑∑L 平顺=118-1=117(min)
④合并第4与第5道工序为一个工序
1 2 3 4 5 6 7
1 2 3 4(5) 6 7
11(1)()m m i S i i T t n t t ===+--∑∑L 平顺=118-(n-1)×(8-3)=103(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