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经典诵读古诗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36.50 KB
- 文档页数:24
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教学设计优秀5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作者对春天的描绘与热爱。
2、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好。
了解古诗大意。
3、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好。
背诵这两首古诗。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1、师:你能背哪些古诗?指名背诵,表扬鼓励。
2、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两首古诗。
二、学第一首古诗1、师板书:春晓。
师:谁会读?(指名读,请小老师读)2、师:谁已经会读了?请他读一读(表扬)。
3、听老师读,说说你听到了什么?4、听录音,跟着读(两遍)。
5、再听老师读一读,自己轻轻地读一读。
6、师生合作读,一人读一行(生提出不懂的字词,师揭示,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大意。
)7、生看图,师讲古诗大意: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糊糊,似乎有沙沙的风雨声,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
8、师:谁已经背出来了,请来试一试。
(看图试背,师表扬鼓励)9、齐背古诗三、学第二首古诗1、板书:咏柳(指名认读)诗得作者是谁呢?(贺知章)师板书。
会背的站起来背一背(表扬鼓励)。
2、听录音,想想你听到了什么?3、请小老师领读古诗(两遍)。
4、听录音,跟着读(注意停顿)。
生质疑问词,师揭示,生试讲古诗大意。
5、生看图,师讲诗意: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装饰成的,下垂披佛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你可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裁剪的吗?就是那锋利如尖刀的二月春风啊!6、指名背诵古诗。
四、复习巩固1、男生、女生分别朗读两首古诗。
2、指名背诵。
3、小组开展背古诗比赛,选出优胜者,表扬鼓励。
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教学设计2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教学《静夜思》,学会生字,理解“疑、举、思”等字的意思。
一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第一周)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第二周)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第三周)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第四周)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第六周)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七周)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第八周)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第九周)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第十周)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十一周)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第十二周)
一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第十三周)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第十四周)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第十五周)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第十六周)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第十七周)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第十八周)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第十九周)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第二十周)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第二十一周)。
一、教学目标:1. 通过古诗文诵读,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通过对古诗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文化,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4. 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周:《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2. 第二周:《咏柳》、《寻隐者不遇》、《小池》3. 第三周:《敕勒歌》、《江南》、《渔歌子》4. 第四周:《所见》、《稚子弄冰》、《村晚》5. 第五周:《古朗月行》、《鸟鸣涧》、《送灵澈上人》三、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韵律美。
2. 讲解法:教师对古诗文的内容、背景、意境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 讨论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 背诵法:要求学生课后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韵律美。
3. 讲解古诗文的内容、背景、意境。
4. 学生跟读,体会古诗文的韵律。
5. 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心得,讨论古诗文的意境。
6.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
五、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背诵情况,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
2. 在课堂上,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文,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定期进行古诗文知识测试,了解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掌握情况。
4.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资源:1. 古诗文文本:一年级下册古诗文诵读教材。
2. 音频资料:古诗文朗读音频。
3. 图片资料:与古诗文内容相关的图片。
4. 教学课件:教师自制的课件。
5. 作业评价表:用于记录学生的背诵情况和课堂表现。
七、教学环境:2.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音频资料和展示课件。
3. 课桌椅:摆放整齐,方便学生听课和互动。
八、教学进度安排:1. 每周一节古诗文诵读课,共10节。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诵读教案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融汇着智慧和情感,能够培养孩子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古诗诵读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份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诵读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感受古人的智慧和美意。
一、教学目标1. 学习掌握古诗的意义和表达方法。
2. 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3. 了解古诗中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故事。
4.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部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古诗,如《静夜思》、《悯农》等。
2. 准备相关教材和课件。
3. 教室中准备音响设备。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教师可以通过图片、音乐等方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朗读教师可以先朗读一遍古诗,然后逐句引导学生跟读。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教师可以解释一些生词或难懂的词语。
3. 分析古诗在学生较熟悉古诗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古诗,包括句子结构、韵律、押韵等。
通过分析,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诗的特点。
4. 学习古诗背后的故事古诗往往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故事。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古诗的来源和背景,加深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5. 创作古诗在学习了一定数量的古诗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创作古诗。
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更好地体验古诗创作的乐趣。
6. 分组朗读比赛为了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古诗诵读,可以组织分组朗读比赛。
每个小组选取一首喜欢的古诗,进行朗读比赛。
评出优秀的小组,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7. 展示古诗作品鼓励学生将自己创作的古诗作品在班级或校内展示。
这可以增加学生对古诗的自信心,同时也可以激励其他学生学习和创作。
8. 设立古诗角在教室中设立一个古诗角,将学生创作的古诗和经典古诗展示在这里。
让同学们在闲暇的时候可以阅读古诗,遇到喜欢的古诗可以朗读或背诵。
9. 家庭作业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家背诵一首古诗并写下自己对这首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一年级经典诵读古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传统文化、传承经典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静夜思》李白2. 《春晓》孟浩然3. 《登鹳雀楼》王之涣4. 《悯农》李绅5. 《寻隐者不遇》贾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古诗,理解古诗大意。
难点: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诵读、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每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简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3. 示范朗读,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讲评,强调古诗中的意境美和情感表达。
6.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所学古诗,提高家庭文化氛围。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表现、分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诵读、理解和感悟方面的进步。
2. 关注学生在朗读时的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能力,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3. 鼓励学生在家长面前展示所学古诗,了解他们在家庭环境中的表现和进步。
七、家长沟通与协作1. 向家长介绍古诗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3. 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八、拓展活动建议1. 组织古诗朗诵比赛,让学生在台上展示自己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2. 开展古诗绘画活动,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3. 邀请家长参与古诗主题的亲子活动,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
九、教学反思1. 定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 积极向同事请教和交流,共同探讨更好地推进古诗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一年级下册古诗文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古诗文,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3. 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文中的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
二、教学内容:1. 选编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古诗文十五篇。
2. 每篇古诗文配有注释和译文,帮助学生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诵读古诗文,感受其韵律美。
2.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文中的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诵读法,让学生反复朗读,感受古诗文的韵律美。
2. 采用讲解法,对古诗文中的生僻字词和传统文化进行解释。
3. 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古诗文中的意境和道德观念。
五、教学安排:1. 每周安排一节古诗文诵读课,共计十五周。
2. 每节课堂时间为40分钟。
3. 每节课堂内容包括一篇古诗文的诵读和讲解。
教案示例:第一周:课题:《春晓》作者:孟浩然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春晓:春天的早晨。
不觉晓:不知道天已经亮了。
处处:到处。
啼鸟:鸣叫的鸟儿。
夜来:昨晚。
风雨声:风声和雨声。
花落:花儿凋谢。
译文:春天的早晨,到处都可以听到鸟儿的鸣叫声。
昨晚,我听到了风声和雨声,不知道有多少花儿在这风雨中凋谢了。
教学步骤:1. 让学生反复朗读原文,感受其韵律美。
2. 对原文中的生僻字词和传统文化进行解释。
3.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原文中的意境和道德观念。
4. 让学生进行诵读练习,提高诵读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古诗文的诵读能力,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表达古诗文的韵律美。
2. 评价学生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古诗文中的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理解情况。
七、教学资源:1. 准备古诗文诵读教材,包括古诗文的文本、注释和译文。
2. 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如课件、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文的意境美。
八、教学策略:1.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的方式,熟悉古诗文的文本,提高诵读能力。
一级下册古诗文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古诗文诵读,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4. 使学生能够理解古诗文的基本内容,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二、教学内容1. 选取适合一级下册学生诵读的古诗文,包括《静夜思》、《春晓》、《小池》、《悯农》、《游子吟》等。
2. 每篇古诗文的学习目标,包括认识生字词、理解内容、体会意境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动作等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文的意境。
2. 使用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回答,增强课堂的活力。
3. 运用示范教学法,教师先行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的朗读姿势和技巧。
4.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布置相关的诵读任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安排1. 每篇古诗文的学习时间为2-3课时。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古诗文,语音准确、流畅。
2.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文的基本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学生能够体会古诗文的意境和情感,进行创意表达。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一级下册古诗文诵读》教材。
2. 课件:每篇古诗文的相关图片、音乐、动画等。
3.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朗读设备等。
4. 辅助材料:古诗文卡片、生字词卡片等。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音乐等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文的意境。
2. 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组内交流。
3. 理解内容: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文的基本内容,解释生僻词语。
4. 诵读练习: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模仿,反复练习。
八、教学策略1.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注重激发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3.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文。
4. 创设互动平台,鼓励学生提问、回答,提高课堂参与度。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古诗文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经典诵读,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4. 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选段:总序、孝道、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言、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2. 《三字经》选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3. 《百家姓》选段: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4. 《千字文》选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5. 《论语》选段:学而、为政、八佾舞、里仁、公冶长、雍也。
三、教学方法1. 教师示范法:教师先进行诵读示范,引导学生跟读。
2.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经典的魅力。
3. 互动教学法: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共同探讨经典中的智慧。
4. 比赛激励法:组织诵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经典诵读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示范:教师诵读选段,引导学生跟读。
3. 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选段,理解经典内容。
4.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经典的魅力。
5. 互动教学: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共同探讨经典中的智慧。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诵读能力:评估学生的诵读水平,关注发音、语调、节奏等方面。
2. 学生理解能力: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经典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阅读习惯: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态度、专注程度等,评价学生的阅读习惯。
4. 学生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1. 经典诵读教材:选择适合一年级下学期的经典诵读教材,如《弟子规》、《三字经》等。
2. 音频资源:收集经典诵读的音频资源,以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3. 图片卡片:制作图片卡片,帮助学生形象记忆经典内容。
小学一年级古诗文教案LT小学一年级古诗文教案【篇一:一年级下册古诗文诵读教案】古诗文教学进度表春晓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有能力的同学能读出诗中的感情。
2.通过表演、猜测、讨论、绘画等形式,从整体上了解诗的大意。
3.在活动和对话中,体会诗的情趣,初步产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并说说诗句的意思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1.引入激趣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或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播放《春晓》教学电视片,让学生看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听配乐朗读。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孟浩然。
2.初读感知3.精读理解(1)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说说“晓”“眠”“觉”“啼”“知”等词的意思。
(2)同桌交流,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然后说给全班的同学听,同时屏幕上打出古诗意思的图画。
(3)看着屏幕上打出的画面,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4)朗读《春晓》,指导读出节奏和重音,读出韵脚。
屏幕上打出这首诗,标明节奏和重音。
4.品读领悟(1)屏幕上出现古诗意思的画面,同时有配乐朗读,听了一遍后,学生跟读,然后指名朗读,大家评议。
(2)学生自由练读,同桌互读互背,全班背诵。
(3)屏幕再现图画,几只鸟站在开满桃花的枝头上,春燕在空中飞翔,地面有落花。
①学生看着画面,背诵《春晓》。
然后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背诵。
②教师小结:诗人把握住“春晓”这一季节的时间和特点,把自己酣睡初醒的所感所闻依次写出,构成一幅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景,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珍惜春光之情。
③屏幕上依次显现四句诗表现的画面,学生看图吟诵,体会意境。
村居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并说说诗句的意思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朋友,春天是一首歌,春天是一幅画,春天还是一首诗呢!清代有位大诗人高鼎,写下了一首有关春天的诗《村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一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 通过经典诵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3. 引导学生体验团队合作的力量,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选段:总序、孝顺、友爱、修身、谨慎、立志2. 《三字经》选段:人之初、性本善、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3. 《百家姓》选段:赵、钱、孙、李、周、吴、郑、王4. 古代诗词选段:如《静夜思》、《春晓》等5. 民间故事选段:如《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正确朗读、背诵选文,理解经典文化内涵。
2.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经典语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背诵。
2. 互动法:分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经典文化的魅力。
五、教学进程:1. 第一周:学习《弟子规》选段,了解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重要性。
2. 第二周:学习《三字经》选段,认识人之初性本善,习相远,教的重要性。
3. 第三周:学习《百家姓》选段,了解我国姓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4. 第四周:学习古代诗词选段,感受诗词之美,培养审美情趣。
5. 第五周:学习民间故事选段,懂得道理,提高品德素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朗读和背诵的准确性以及对于经典文化内容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诵读作业,评估其对于经典文句的记忆和理解。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和分享,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经典文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经典诵读教材:提供专业的经典诵读教材,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2. 音频资料:收集或制作经典诵读的音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模仿和学习正确的发音和节奏。
3. 图片和插图: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和插图,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故事和诗词。
第十六课《画》教学目标1.认识“远、看、近、听、春、还”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大致意思,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都猜过谜语吗?谁来出个谜语给大家猜?(学生兴趣盎然地玩猜谜语的游戏)同学们真聪明,老师也请你们猜个谜语(出示古诗),它是一首谜语诗(板书:古诗诵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学完古诗,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1.请大家翻开书92页,自由读诗,注意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出示小黑板)这六个字你们会认吗?先自己在下面读一读吧!3.谁想读给大家听一听?(学生自主选择读宇,重点指导读好前鼻音“近”、后鼻音“听”)4.读得很好,去掉拼音朋友也能读这么好吗?咱们开火车比赛来读一读吧1 5.猜字游戏:老师藏一张字卡在身后,让学生猜是哪个字宝宝这么调皮,在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
(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生字的读音)三、再读古诗,读通诗句1.生字读得这么好,相信大家再读古诗时一定能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自己在下面读一读。
2.同座互读、评,指名全班读、评。
3.全班齐读。
四、品读词句,领悟诗境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座听。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
导读方法如下:“远看山有色”,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
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
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
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
谁会读这行诗?3.四行诗都读好了吗?现在我们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
练读,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
4.让学生猜出谜底:画。
(板书课题,齐读)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五、积累诗句,熟读成诵1.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
2.学生在学习小组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好这首诗吧!(小组合作多种形式练读)3.小组学习成果展示。
4.熟读成诵。
(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 六、课外延伸,再现情境1.师:(充满激情地)这首诗可真有趣呀,短短几十个字就描绘了这么美的一幅景象。
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诗吗?(学生扩展背诗,激发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2.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诗,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搜集更多古诗参加下周班级开展的“古诗诵读会”。
第十七课《江南逢李龟年》师:知道我们耳熟能详的《春望》,《春夜喜雨》的作者是谁吗?来,我们看一,温故一下这两首经典唐诗吧。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师:大家知道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杜甫了吧,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个代表作品: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歧王府第里经常看见您,也在崔九的家里多次听到您的唱歌。
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你。
语言特色: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注:开元时期为713年——741 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诗文特色: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
虽全诗并无直接抒情之语,但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却尽寓其中。
全诗主旨:运用了对比手法,抒写了时代的变迁,流露了诗人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和伤感之情。
第十八课《乌衣巷》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教学点:(1)认读两个一类字(2)理解:朱衣巷、谢、斜、旧时、寻常的意思(3)背诵《乌衣巷》2、能力发展点:感悟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3、德育渗透点:通过学习本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身边小事,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理解感悟诗意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写作意图教学过程:同学们,我们学过很多描写春天的诗,谁能说一说?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看一看这首诗是从哪方面来展现春天的?板书:乌衣巷二、探求新知:1、范读《乌衣巷》,要求:听老师读,注意老师的语气。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3、指名读(1)生: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师:(指导)朱雀桥是一座桥名,应连读为朱雀桥边。
(2)生再读(略)4、学习一类字师:这首诗中有两个一类字,你们认识了吗?说一说你记住了哪个字?生:我认识了“巷”字,我是用诗名记住的“乌衣巷”。
生:我也记住了巷字,我是用诗句“乌衣巷口夕阳斜”记住的。
生:我是用成语“大街小巷”记住的。
师:“巷”与哪个字比较相像?生:“巷”与“港”字比较相像。
师:“巷”字的哪个部分容易写错?生:巷字下面是“巳(Si)”,不是已和己。
师:说的真好,你们还记住了哪个字?生:我记住了“谢”,我是用词来记的:“谢谢”。
生:我是用一句话记住的,老师交给我知识,我要谢谢老师。
生:我是用地名来记的“谢家”。
5、再读古诗,质疑“巷”“谢”这两个字我们虽然记住了,但它们是什么意思?诗中还有你不理解的字或词?请你默读古诗,找一找?6、指名质疑:巷堂谢斜旧时寻常7、小组合作解疑师:下面小组同学借助工具书,结合诗句给这些字词选一个最适当的解释(小组互动学习)8、指名汇报巷:狭窄的街道堂:高大的房屋谢:姓斜:斜挂着旧时:从前寻常:平常9、看图再读古诗,说一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自由说)10、指名说师板画生:朱雀桥边开满了野草和小花,乌巷口夕阳斜挂着,从前王谢两家的燕子飞到平常百姓家去了。
生再说(略)11、师:乌衣巷、朱雀桥一带是当年东晋大贵族王导、谢安居住的地方,如今,这两家的燕子却飞到了平常的百姓家去了,说明什么?生:说明燕子不喜欢这两家,他们太坏了。
生:说明燕子喜欢老百姓。
生:说明燕子不喜欢砖房,喜欢草房,草房柔软,住着舒服。
师:如今的王谢两家,房前都长了野草(指板画)说明了什么?生:说明没有人住了。
师:对,王谢两家现在已经落破无人居住,所以燕子飞不进去才飞到百姓家去了,作者通过野草、夕阳、燕子反映贵族家庭的落破,表现出今昔苍桑。
这种以平常事物来反映时代变迁的写法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12、再读古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3、师:从哪些地方看出是春天的景色?谁是关键?生:野草、野花还有燕子,燕子是关键。
师:大家同意他们看法吗?生:同意。
三、练习1、评一评杜甫的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描写的春景与本诗描写的春景有什么不同?(自由讨论)生:杜甫的诗写花很多,千朵万朵来表现春天,这首诗没写那么多的花,而写了燕子。
生:这首诗写的是野生的花和草,而黄四娘家的花是自己种的。
2、想一想:乌衣巷繁荣时是怎样一种景象?自由说,发挥想象力。
四、作业:把乌衣巷繁荣时的景象写一写,画一画。
第十九课《悯农》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通过诵读,使学生感受农民劳动辛苦,粮食来之不易。
3渗透爱惜粮食的思想教育。
4积累古诗,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
教学重点:培养读诗兴趣,感受农民劳动辛苦,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感受诗的节奏美,韵律美,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今天,陆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想请小朋友们帮我解决一下。
你们愿意吗?(出示“一碗打倒的饭”图)学生观察。
这就是向老师遇到的难题,有个孩子每天吃饭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满桌子都是。
我想请会讲道理的小朋友替陆老师给他讲讲道理。
(……这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2师出示“辛苦”,教读。
3你们见过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粮食吗?老师带来了一幅图,就是农民伯伯平常劳作的情景,请小朋友翻开书,看看图上都画了什么?二、观察图画:1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农民伯伯在锄草,他很辛苦。
)2再次齐读“辛苦”,并贴在黑板上。
3你怎么看出农民伯伯很辛苦?(头上的汗珠一颗颗地往下掉。
)4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配这幅图的诗——《悯农》。
跟老师一起写写“农”。
(师写,生书空。
)全班齐读课题。
三学习生字:1听范读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古诗,要听清字的读音,用右手的食指指着字,看谁最认真?2小朋友们也想自己来读一读这首诗吧,好,自由读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把它圈起来,想办法解决。
3指名读诗。
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是怎么做的?你可真会学习!掌握了方法,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
这首诗里,你们有不认识的字吗?指名问,指名答。
原来遇到了不懂的字还可以问老师,问同学,问爸爸妈妈……4老师把古诗里的生字宝宝都请到了幻灯片上,请看(出示幻灯)用上你喜欢的学习方法,先自由读读生字,看谁读得最认真?指名读生字。
5小老师们教得真好!请你们同桌之间也互相读一读,注意用手指指着字读齐读。
6这些生字娃娃又交上了新朋友,你能把它们读出来吗?(出示词语:悯农、日当午、谁知、汗滴、粒粒、辛苦)7现在这些生字都躲到诗里面去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抽生读课文,其他小朋友用手指着书,认真听,听他哪个字音读准了,哪个跟你不一样,等会儿请你给他指出来。
8齐读古诗。
四、再读课文,理解诗意:1刚才我们一起学了生字,读了古诗,同学们学得特别好,下面,请你们再读这首古诗,从古诗中你知道了什么?2抽生答。
(……我知道了农民伯伯很辛苦)3你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了农民伯伯很辛苦?自己读一读重点指导: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指导方法:先通过做锄草的动作体会辛苦应表现得行动缓慢,吃力,在朗读时语气应重而稍慢,基本领悟即可。
4师范读全诗。
听了老师读古诗,你们发现了什么?原来读古诗是有节奏的(幻灯出示《悯农》的朗读节奏)5指名读,齐读。
6能背的同学背一背,不会背的同学可以再看看书。
五、拓展延伸:1同学们,你们读得真好。
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农民劳动的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