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_第一单元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 格式:doc
- 大小:119.00 KB
- 文档页数:2
初二上学期历史¦中国近代史·七年级上册历史(学生用导学练习案)第一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课鸦片战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案本课概述:❖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社会危机。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扩大了侵略权益,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并日益扩展;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知识导图: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目的: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时间:1856.10~1860.103、根本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4、发动者(主凶):英法联军5、帮凶:美俄6、借口(直接原因):英、法分别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7、过程:(1)1856.10,英军炮轰广州,战争爆发。
(2)1857,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直逼天津,威胁北京。
8、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英、美、法、俄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
内容: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使外国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内地(长江中下游)——逐渐影响和操纵清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不仅使列强取得了中国内河航行权,且便于外国商品向长江内地倾销,也有利于列强的军事侵略。
9、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阶段:英法联军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
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皇家园林圆明园,并放火烧毁。
1、罪行: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①英法联军的野蛮行为,导致了人类文明的巨大损失,是对全人类的犯罪。
②这是中华民族的耻辱,暴露了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侵略者的野蛮和凶残③警示国人,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学案(含答案)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3、基础巩固题。
(7')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时间?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3)、火烧圆明园的时间、罪魁祸首?4)、归纳《北京条约》的内容?5)、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有哪些国家侵占了中国哪些土地?6)、说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4、师生共同探究(12')(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五、〔课堂小结〕:(2')六、〔当堂检测〕:请快速完成下列问题。
(8'一、选择题:1.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A.要扩大中国市场 B.“修约”交涉失败C.使公使进驻北京 D.使鸦片贸易合法化2.《天津条约》的内容不包括()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开天津为商埠C.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经商 D.给英、法赔款3.有些历史遗址总是激起我们心中阵阵的伤痛,看见下图就会联想到是哪次列强侵华的见证()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D.甲午中日战争4.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趁火打劫,割占我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国家是()A.美国B. 德国C. 沙俄D.日本5.读下面两幅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导致左图景象变为右图景象的罪魁祸首是( ) A.英俄联军B.英法联军C.美英联军D.八国联军6.策划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是()A.英、法B.英、法、俄C.英、法、美D.英、法、美、俄7.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充当“帮凶”,且又单独“作案”的国家是()A.英国B.俄国C.法国D.美国8.有人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需花费一文一钱,不必动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国家得到更多的好处。
”这里“更多的好处”指()A.得到巨额赔款B.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C.强迫清政府开放数处通商口岸D.从中国抢走无数珍宝9.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A.两次战争的性质相同B.两次战争的规模相同C.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D.挑起战争的借口相同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夏宫,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两个人手挽着手,心满意足地回到欧洲。
第一单元复习侵略与反抗1、掌握四次侵华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影响;左宗棠如何收复新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2、学会归纳对比:四次战争、三个条约、数次罪行、民族英雄、两次农民运动等第1课鸦片战争1.林则徐虎门销烟-----禁烟运动达到高潮原因: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鸦片的输入的危害: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了中国的贫弱,摧残吸食者的体质,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时间:1839年6月3日--6月25日(6月3日国际禁烟日 6月26日国际反毒日)过程:1839年3月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
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
影响:虎门销烟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直接原因。
P3青少年对毒品应持态度: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远离毒品,进行力所能及的宣传活动;依法律己,决不吸食、注射毒品;积极同各类毒品犯罪行为作斗争。
2.鸦片战争的爆发(道光帝)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P1。
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直接借口:保护鸦片走私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P3—中国近代牺牲的第一位清军将领。
见课本第4页画像。
结果: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割:赔款元;开放五处通商口岸(五个通商口岸的地理位置);英商的税款,中国须同国商定。
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社会逐步沦为社会(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鸦片战争成为是中国史的开端。
P4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主观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封建制度经济落后;中国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清朝统治集团军事指挥失当。
客观原因:英国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力量雄厚,科技先进。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优质教案_ 图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掌握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
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原因;中国人民从来就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反抗侵略,维护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继承的爱国传统。
【重点难点】重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难点: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断壁残垣圆明园》提问:你到北京去过圆明园吗?你知道它昔日的豪华壮观与今日的断壁残垣是怎样造成的吗?你知道有关它的一些什么故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归纳: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的贪婪的欲望,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这一目的同鸦片战争是一脉相承的。
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2.教师提问:为了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英法两国为战争寻找了什么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学生回答: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城,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逼近天津。
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简单识记《天津条约》的具体内容,有关《天津条约》的影响将在后面部分进行重点分析。
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1.教师讲述:《天津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导学案系列之历史八年级上册01-02《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导学案编写人:王珍荣审核:文综组课型:新授课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列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行径,2、说出天平天国农民运动斗争的首指目标是清政府及抗击洋枪队的史实。
【重点难点】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侵华罪行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天平天国运动的关系【学法指导】通过书籍或影视作品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怎么发生的,对于列强的恶劣行径,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态度。
【知识链接】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绿水青山,风景优美。
它本来是明代遗留下的废旧园林。
1709年,康熙皇帝把它赐给了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始称“圆明园”。
其后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不断兴修、扩建。
清朝几代帝王征调能工巧匠,花费150多年,才建成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
1860年9月22日,咸丰逃亡热河,命恭亲王奕訢为钦差大臣,在圆明园内设立公所,主持和局。
10月6日,英法联军自德胜门、安定门入京,清军不战自溃,纷纷退往圆明园。
英法联军跟踪至圆明园,奕訢闻讯而逃。
侵略者找不到奕訢,其肯罢休!?英国公使额尔金就提出:要留下惩罚的痕迹──“在人们脑海里留下不易泯灭,永久保存的痕迹。
”在额尔金看来,“它(即毁园)可以表明,联军已经旗开得胜,耀武扬威地占据北京,使得此事昭然显著,杜绝他日争辩和疑问。
”英将格兰特说得更明确,更直言不讳──“圆明园宫殿之为要地,人所共知,毁之所以予中国政府以打击。
”这样,圆明园自然在劫难逃了。
【学习过程】一、阅读课文,提取信息,归纳总结,构建知识网络。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们预料“中国市场的远景是广阔的,将来它的销量会比全欧洲还要多”。
所以他们企图通过修约来扩大侵略的目的。
当修约交涉失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就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
材料二1859年夏,英国和法国公使借口到北京换约,各率一支舰队到大沽口……清军爱国官兵奋勇还击,重创英法舰队……英法舰队惨败的消息传至英国和法国。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行为导学案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课前导学【学习目标】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自主学习】一、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1856年10月至,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鸦片。
二、1860年,联军攻入北京,放火焚烧了北京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
(识图)三、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领土万平方公里。
四、1851年,(人物)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时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
1862年,“洋枪队”首领美国人在浙江慈溪被太平军击毙。
课堂助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国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付之一炬,主权进一步丧失,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的历史史实。
2.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发展过程,掌握时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即列强之所以肆无忌惮,如此嚣张、放肆的根源所在)从中领会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斗争的首要目标为什么是清政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反抗侵略和压迫永远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强大力量。
2.认识一个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这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努力奋斗,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行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实,认识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是列强入侵和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造成的;初步形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阅读本课《相关史事》《材料研读》《知识拓展》等,运用材料分析历史问题:识读《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等侵略史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列强的侵华罪行(2)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用具:多媒体五、教学过程:温故知新:第一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明确: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导入:圆明园的焚毁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留给中国人的永久创伤,也是人类文明史上非常可耻的一页。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如何爆发的?英法联军为什么要抢劫、焚毁圆明园?中国在这次战争中还丧失了哪些领土和主权?2、学习新课:第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时间:1856年10月—1858年(2)发动原因:外国侵略者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3)发动国家:英法联军进攻,俄美充当帮凶。
(4)发动战争的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5)战争的经过:1856年10月,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挑起了战争。
1857年法国以“马神甫事件”参与战争。
攻陷广州。
1858年联军北上,攻占大沽炮台,逼近天津,签定了《天津条约》。
(6)《天津条约》的内容:①公使常驻北京。
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④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