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政治课时训练 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格式:doc
- 大小:80.50 KB
- 文档页数:9
【走向高考】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4单元第9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A组基础巩固1.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作的源泉充分涌流。
材料表明建设文化强国的根本点在于( )A.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B.大力发展各项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C.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D.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答案] D[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的信息可以知道,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点在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故选项D正确;选项 AB 不是根本点;选项C说法错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应该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故答案选D。
2.作为中国公民,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中华文化的自信表现在( )①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②中华文化比其他民族文化更优越③对待外来文化持理性和包容态度④中华文明源流相继,从未有中断A.②③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B[解析] 中华古代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但近代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①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②错误;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③④正确。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 )A.培养“四有”公民B.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C.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D.培育和建设和谐文化[答案] A[解析] 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迈进,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因此答案A正确。
4.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一课一练09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共60分)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总结实践经验而提出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文化发展领域的具体体现。
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这一要求是由______决定的。
( )①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②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③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的根本意愿④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A.①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这个路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的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故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
答案:D2.毛泽东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
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
”这段材料说明了( )A.外国人没有理由看不起中国人和中国文化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C.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使中国的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所起的积极作用解析:解答本题应注意审题,题目要求是“主要说明”。
A项不符合题干要求。
B、D两项尽管材料能体现但不是“主要的”。
只有C项最符合题干要求,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答案:C3.文化承载着国家的梦想和精神,实现“中国梦”,不能缺少“文化梦”。
要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必须( )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④大力弘扬现代西方文化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我们必须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但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不是要大力弘扬现代西方文化,④不选;①②③符合题意,选A。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指( )A.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B.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C.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D.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2. “无论您的五官会跳舞还是脖子会唱歌,只要您肯秀出绝活,就有机会登上《我要上春晚》的舞台。
只要您身怀绝技,富有创意,拥有梦想,您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这则“开门办春晚”的广告启示我们( )①实现文化创新需要摒弃传统、标新立异②要发展多类型、多风格的文化满足人民的需求③要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④文化发展要追求指导思想的多元化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3.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为此必须( )①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②把立德树人作为建设文化强国的根本任务③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④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文化自觉 ( )①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②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③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④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5.文化自信,就是要对中华文化充满自信。
中华文化自信的底气在于( )①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③中华文化比其它民族文化更优秀④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6.近年来,山东扎实推进“四德工程”,涌现出济南“泉城义工”、青岛“微尘”、淄博“善小”等一系列全国知名的爱心公益品牌.推出了一批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先进典型。
“四德工程”的开展有利于( )①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②促进山东文化产业的发展③全面传承齐鲁传统文化④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9.2012年11月28日,国家广电总局叫停某地方电视台竞猜节目《棒棒棒》,原因在于其违规制作播出低俗娱乐节目而造成不良影响。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 (2015·10月浙江选考)通过富有时代特征的科学解读,“廉”、“忠”、“孝”、“节用”等中国传统思想焕发生机,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注入了巨大的正能量。
这启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 )①立足于继承传统文化②克服历史虚无主义③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④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选D。
①说法错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且对传统文化应批判继承。
②③④入选。
2.(2015·7月浙江学考)这些年来我国建筑的山寨之作出现崇洋乱象,盲目复制国外地标性建筑的山寨之作泛滥,请外国人进行建筑设计之风蔓延。
要改变这种乱象必须( ) A.尊重建筑文化的多样性B.树立本国建筑文化自信C.坚决抵制国外建筑文化D.包容中外建筑文化差异解析:选B。
材料中的乱象说明缺乏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是缺乏文化自信的体现,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故选B。
3.(2015·1月浙江学考)读右边漫画《变与不变》(作者:白应琦),漫画警示我们,在物质文明日益进步的同时,必须( )A.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B.切实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养C.坚决抵制一切腐朽文化D.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解析:选A。
漫画说明经济发展了,生活条件改善了,但人们的文化素质并未跟上,启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时,也要注意精神文明建设,B、C、D不符合漫画寓意。
4.(2013·6月浙江会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为此应( )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②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放开文化市场,大胆引进各类文化④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选B。
… … … … ○ … … … … 外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内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第一学期课时训练必修三(R J 版)•政治(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二框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2017 年 9 月 26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 2016 年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数据。
2016 年全国文化及相关 产业增加值为 30785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0%,比同期 GDP 名义增速高 4.4 个百分点;占 GDP 的 比重为 4.14%,比上年提高 0.17 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 )①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②文化生产力在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④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2017 年 11 月,某市文明办召开关于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会议,号召全市相关部门加大乡风 民风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反对封建迷信作为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提出这要求是基于( )①保障农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需要 ②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支撑和保障③进一步激发群众乡村文化创作的积极性 ④群众广泛享用有益文化成果的客观需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3.2018 年河北省群众体育工作将以构建和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 城市社区 10 分钟健身面和农村乡镇 15 分钟健身圈建设。
全民健身组织进一步健全 80%以上的县(市 区)建有农民体协,70%的城市街道、农村乡镇建有体育组织。
第9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每课一练(新人教必修三)一、单项选择题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需要()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②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③汲取和借鉴世界冬民族的一切文化④树立高度的文化口觉和文化口信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屮国梦的战略任务,关系到每个公民的价值取向,应该从小抓起,从教育人手,而且要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国民教育全过程()公民就能树立高度的文化0信能够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対人的决定作用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以抵御错误思想的影响能够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3.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所谓的文化自信,就是要对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自信,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要充分自信。
高度的文化自信源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A.①②B.①®C.②③I).③④4.“企业家不仅要懂经营、会管理,企业家的身上还应该流淌着道徳的血液。
”温总理的这句话对企业家的启示是()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②应具有社会责任意识③要处理好思想道徳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④要不断提高企业家的经营管理水平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巫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①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④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I).①②③④6.十八大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其主要依据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①发展屮国特色补-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②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④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训练1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基础巩固]1.在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要求把握文化发展的方向,建设当代中国先进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的“三个面向“是( )①面向世界②面向未来③面向现代化④面向社会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2.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谁占据了文化发展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必须( )①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③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④把发展先进文化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环节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的主体,引领和整合着其他各种文化,我们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先进文化的作用和影响,离不开解放思想,更新价值观和科学文化的推动。
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②要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③在新世纪新阶段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④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实践,推动文化创新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④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胡锦涛在大会报告中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据此回答4~5题。
4.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其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是( ) A.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B.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C.始终把社会效益放首位D.贴近生活、贴近群众5.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文化人”是文化的最高境界。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课时训练明晰题型提升能力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文化强国、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的精神。
这就要求我们的文化创作( )①立足现代化建设,体现时代性②面向世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③全面继承传统文化,体现民族性④满足各种需求,发展大众文化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A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①②符合这一要求;③错在“全面”,④错在“各种”,忽视了人们的文化需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2.康有为指出:“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义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若一弃之,则人皆无主,是非不知所定,进退不知所守,身无以为身,家无以为家,是大乱之道也。
”要“冒万死以力保旧俗,存礼教而保国魂”。
由此可见,康有为主张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B.批判继承,古为今用C.坚持“文化复古主义”D.全盘否定,摒弃封建礼教解析:C 本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根据材料中“保旧俗,存礼教”可以断定,康有为坚持“文化复古主义”,C符合题意。
A、B、D 均与题旨不符。
3.(2014开封模拟)我国已经连续四年评选全国道德模范,连续十多年评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引领作用,让他们的崇高精神深入人心,转化为全社会道德建设的共同力量。
评选学习这些先进人物有利于( )①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③奏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旋律④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B 评选先进人物对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养没有直接作用,排除①;先进人物的作用主要在精神和道德层面,②③符合题意;④错在“杜绝”。
4.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激发了全国人民空前的热情。
为此,我们应( )A.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B.把文化建设作为中心工作C.全面吸收传统文化D.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解析:A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实现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A 正确;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错误;对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我们都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C、D错误。
5.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原第一副主席厉无畏在回答网民“如何解读‘文化主体地位回归’”时表示,每个国家自身都有传统的历史文化,要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在外来文化面前,既不自卑,也不自傲。
其原因在于( )①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②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关键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③坚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利于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④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利于人们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A.①③B.①④C.③④D.②③解析:B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①④符合题意;②③分别是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措施和表现,而非原因。
6.增强文化创造活力,需要树立文化自觉。
这是因为树立文化自觉( )①有利于深刻认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②是综合国力的核心与基础③主动全面继承传统文化④更好地担当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解析:B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①④符合题意;综合国力的基础是经济与科技实力,②错误;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③错误。
7.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积极意义在于( )①确保文化建设沿着正确道路前进②增强文化创造活力③发展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④全面吸收外来文化A.②③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A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够确保文化建设沿着正确道路前进,排除①;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利于坚定发展自身文化的信念,②③符合题意;外来文化也有糟粕,④错误。
8.(2013蚌埠模拟)某市为推进垃圾分类,实施了小手拉大手——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一二三工程”,即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两个家长,影响三代人,普及全社会。
这是因为教育( )①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②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③是做好垃圾分类的关键④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解析:D 本题考查教育的作用。
①混淆了文化传播的手段与途径;教育不是做好垃圾分类的关键,③错误;②④正确说明了教育的重要意义。
9.(2013许昌联考)2013年春节期间,四川省乐山大佛博物馆文物陈列展精选200多件展品向游客和市民免费开放,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免费开放博物馆意在( )A.展示人类文化遗产,吸收外来优秀文化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C.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繁荣文化市场D.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解析:D 免费开放博物馆与吸收外来文化没有关系,排除A;B是开放博物馆的原因,而非意义;“免费”二字提示我们这是文化事业而非文化产业,排除C,选D。
10.(2013厦门质检)“梦”当选为中国2012年度汉字。
奥运梦、飞天梦、航母梦、诺贝尔梦……一一实现。
“中国梦”的实现,是所有中国人努力的成果,是中国“正能量”创造的奇迹。
“中国梦”的关键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此,我们要( )①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③坚持把文化发展放在第一位④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C 本题考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①②④正确;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③错误。
11.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应当( )A.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B.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C.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D.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解析:A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应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A项正确;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应一分为二地对待,排除B项;即使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也不一定就能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排除C项;D项错误,应是改造落后文化、抵制和取缔腐朽文化。
12.漫画《文明村新宠》反映出( )A.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B.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已从农村消失C.对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比物质文明建设更重要D.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迫在眉睫解析:A 漫画显示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显著成就,A项正确;B项的说法不符合实际;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要一起抓,C项错误;漫画没有体现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知识的紧迫性,D项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名人故里”之争,甚至有炒作负面历史人物、制造假文物等现象。
针对这些假文化之名,争经济利益之实的行为,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叫停。
材料二某地充分挖掘本地历史名人资源,让人们学习先贤们高尚的道德情感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免费开放部分名人故里,鼓励企业开发名人衍生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行政主管部门发文“叫停”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该地是如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
解析:第(1)问考查先进文化建设。
注意设问中的材料限定、知识范围限定、事件要求限定、切入角度限定,材料说明了两点信息,一是文化市场中的不当做法,二是国家有关部门叫停相关做法。
首先应把握好设问的知识范围、待分析的事件、切入角度等限定,依据要求提取材料信息;其次要明确材料中“叫停”的对象。
主管部门“叫停”文化发展中的不良现象,主要是因为这些文化现象产生过程的不合理性及其造成的危害。
回答本问,应从传统文化、文化创新、中华文化、先进文化等多角度加以分析。
第(2)问考查精神文明建设,材料主要说明了三点信息,一是学习道德情感和求知欲望,二是免费开放名人故里,三是开发文化产品,分别体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和具体措施。
答案:(1)不恰当开发、利用会损害传统文化内在的功能和价值;有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正确态度,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展;扭曲传统文化的内涵,不利于文化创新;不利于传统文化内涵的中华文化精神和感召力的发扬;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利于发展先进文化。
(2)让人们学习先贤的道德情感和求知欲望,是在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免费开放名人故里,是在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开发名人衍生产品,是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14.(2014泉州质检)文化体制改革铸就文化发展新格局文化体制改革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度推进、全方位展开,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了更好保障,文化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初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道路。
有人认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解析:此题考查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途径。
首先判断表态,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而非文化产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其次阐述道理,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角度简述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发展文化产业的原因。
答案:(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2)发展文化产业是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们多样化精神需求、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3)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应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