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峰副教授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4
中外顶石课程教学模式比较与探讨*周泳,张云峰,杨诗源,曹满(泉州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福建泉州362000)一、概述顶石课程是在美国高校本科教育改革中发展起来的一门课程,其以体验式教学、团队协作式课程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和多元化考核评估的课程实施方式,在整合学生知识、提升综合素质及促进学校教学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
早在上世纪70年代,顶石课程的理念和实践在美国的本科教学研究和实践中已有零星展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欧美高校开始出现较多的倡议、探索和实践。
21世纪以来,顶石课程在欧美高校得到普遍采纳和认可,越来越多的欧美知名高校在触类旁通的专业为本科生开设了顶石课程[2]。
同时,各国教育科学研究领域专家学者对顶石课程的定义、课程设计、授课计划与方式等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实践,并对顶石课程的重要性及课程评价体系进行了深入研讨,如:美国学者罗伯特·杜勒尔曾提到“顶石课程是处于大学本科课程终端,以将片段化知识整合成一个整体为目标的‘皇冠式’课程或学习经历,为本科生提供一种过程:回顾和理解本科期间的课程学习经历,并在这种经历上向前展望生活”[3]。
英国肯特大学学者Fincher等人2001年提出顶石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使用,整合和巩固前期已获得的概念和技能,并将其应用到具体项目工作中”[4]。
众多国内外学者认为:“顶点课程”旨在让学生有机会将他们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以解决现实世界客观存在的不足,同时帮助学生再一次提炼、提高其专业所学习知识与技能。
无论是何种描述和定义,可以肯定顶石课程已经被广泛的推荐并应用于国际各专业教学领域。
本文将以综合分析国内外顶石课程教学模式为基础,深入探讨顶石课程教学过程中各类教学模式的适用摘要:顶石课程是近年来国内外高校本科教育改革重要转变之一,其核心以学生为本,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帮助学生总结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深入开展专业实践活动,衔接学生的教育经历与毕业后的职业生涯,进一步促进产教融合,推动产业与技术发展。
培育石化企业人才与构建和谐社会
张云峰
【期刊名称】《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012)003
【摘要】人才是企业发展最宝贵的资源.石化企业必须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对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党政人才的培养,以适应改制后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合理使用人才,做到任人唯贤,人尽其才,这也是建设和谐企业的重要方面.
【总页数】2页(P83-84)
【作者】张云峰
【作者单位】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山东,东营,25706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40
【相关文献】
1.高校应为构建和谐社会培育高素养人才
2.推行"八常"规范培育质检人才——福建省质检院创新人才培育机制服务发展纪实
3.石化企业电气专业人才培养策略——评《石化企业现场实习教程》
4.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育路径
——基于山东省"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工程的探索5.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人才培育的理论依据研究——评《都市型现代农业创业人才培育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37卷第2期2019年4月凯里学院学报Journal of Kaili UniversityVol.37No.2Apr.2019生成词库理论视角下的苗语词汇研究张云峰(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安徽阜阳236000)摘要:物性结构与多义词、兼类词、词义理据等诸多词汇现象密切相关。
掌握物性结构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对词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有助于深入词汇研究,发现词汇规律,促进语言间的联系和沟通。
关键词:生成词库理论;苗语;多义词;兼类词;词义理据论文编码:Doi:10.3969/j.issn.1673-9329.2019.02.02一、生成词库理论生成词库理论由美国著名计算语言学家Pustejovesky于1991年提出,因其全新的理念和形式化操作方式而备受学界关注,近些年发展尤为迅速。
该理论指出词项的词汇语义表达涵盖论元结构、事件结构、物性结构、词汇承继结构四个层面。
物性结构是其核心內容,包括:1.构成角色:描写对象与其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包括材质、重量、部分和构成成分2形式角色:描写对象在更大的认知域內区别于其他对象的属性,包括形貌、性状、方位、维度等;3.施成角色:描写对象是怎样形成或产生的,如因果、创造、制作等关系;4.功用角色:描写对象的作用和功能,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功用角色,人可以与某物发生直接联系,另一种是间接功用角色,即某个事物可以用来协助完成某个活动。
目前物性结构已被英语、法语、意大利语、韩语和日语等许多语言理论框架所吸收(参见Godard and Jayez1993;Johnston and Busa1999;Im and Lee 2002;Nishiguchi2009等)⑴。
更为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来物性结构在汉语研究中的运用,如黄居仁⑵对汉字的研究,袁毓林㈤、李强⑷等对汉语名词词义及句法语义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袁毓林把汉语名词的物性结构扩展为10种,对汉语研究具有更切实的指导意义;宋作艳对汉语名词构建的论述,提出:“’功用+名’是汉语中很常见的复合式构造方式,很能产,说明功用义是重要的分类参项,在以复合词为主的汉语中尤为重要。
没有不可能!北大这支交叉研发大团队实现了脑科学研究的“天方夜谭”!神经科技昨天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程和平院士牵头的多学科交叉研发团队,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在高时空分辨在体成像系统研制方面取得突破性技术革新,成功研制出2.2克微型化可佩戴式双光子荧光显微镜,完成了“天方夜谭”般的任务。
该研究被诺贝尔奖得主爱德华·莫泽称为“革命性”的新工具。
“微型双光子显微成像系统”的问世,将建立起今后脑科学研究的新范式,成为研究的标准化方法,为正在蓬勃发展的神经科学提供强有力的实验工具。
今年2月27日,科技部公布了“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其中,程和平院士牵头的“研制出可实现自由状态脑成像的微型显微成像系统”项目从270项推荐进展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程和平、陈良怡研究团队,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张云峰、王爱民团队等联合组成多学科交叉研发大团队,在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的支持下,运用微电子、微光学和超快激光等技术,在高时空分辨在体成像系统研制方面取得突破性技术革新,成功研制出2.2克微型化可佩戴式双光子荧光显微镜,在国际上首次记录了悬尾、跳台、社交等自然行为条件下,小鼠大脑神经元和神经突触活动的高速高分辨图像。
从起初被国外同行咬定为“不可能实现”的15克原型机,到最后实现的仅为2.2克的微型化装置,团队经过了三年多的不懈努力。
谈论起团队的研究成果,程和平充满自豪:“中国终于有了自主研发的、领先学界的实验仪器。
”2.2g微型双光子荧光显微镜荧光分子:微观世界的眼睛打造用于全景式解析脑连接图谱和功能动态图谱的研究工具,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脑科学研究的核心方向之一。
如何打破尺度壁垒,整合微观神经元和神经突触活动与大脑整体的活动和个体行为信息,是领域内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双光子显微成像技术就已成形。
荧光分子同时吸收2个长波长的光子,在经过一个很短的所谓激发态寿命的时间后,发射出一个波长较短的光子,就能完成对神经细胞“看”的过程。
张云峰副教授简介1、个人简介张云峰,1972年1月生,河南民权人,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社会任职有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会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会员,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特约审稿人,省综合评标专家,省科技厅科技项目评审专家,省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专家库专家,长沙市科技局科技项目评审专家。
主要学习和工作经历:1995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动力系工程热物理专业,1995年至1999年期间工作于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1999年在东南大学动力系攻读研究生学位,2004年12月毕业于东南大学动力系热能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自2004年至今,在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
曾获长沙理工大学优秀教师,长沙理工大学教学优秀奖,长沙理工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负责人),长沙理工大学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优秀指导教师。
已主持和参与的主要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50176009),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030286006),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项目编号:G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支撑项目(项目编号:2008-k1-24),省教育厅项目(项目编号:06C161),省建设厅科技项目两项(项目1编号:KY201005;项目2编号:KY2012012),省科技厅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1GK3091),长沙理工大学博士基金项目等。
近年,主要承担了工程热力学、传热传质、热工理论基础、建筑设备自动化,建筑环境学和锅炉及锅炉房设备等本科课程教学工作,同时承担高等工程热力学,热力循环理论及应用等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
指导研究生获2013年度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指导研究生获省研究生创新基金3项,指导本科生获国家创新实验项目1项,指导本科生获省级挑战杯三等奖1项,全国节能减排大赛三等奖1项。
累计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被三大检索SCI、EI和ISTP收录,累计申请专利10余项,出版专著1部。
2、主要研究方向(1) 燃烧理论与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主要研究化石燃料的高效低污染燃烧理论与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各类工业锅炉与燃烧装置的节能改造与运行优化;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高效除尘新方法与新技术(如磁流化床脱硫脱硝及除尘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等。
(2) 传热传质强化理论与应用技术主要研究高效传热传质的方法、理论,尤其是微通道、超低压等条件下的相变换热技术的理论及应用,如磁场作用下撞击流干燥和吸收过程中的传热传质机制,磁性纳米流体强化热管相变换热的机理及工业应用等。
(3)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理论与新的节能技术主要开展太阳能、地热能、空气能等多种自然能源的节能理论与节能技术开发,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复合利用理论与技术开发,如废气、污水等余热回收、太阳能光热利用和光伏利用过程中的智能化控制技术及设备的研发等节能新技术,尤其是太阳能水源热泵技术、太阳能空气能联合供热技术,带地热平衡的太阳能地热能联合供冷供热技术的开发与利用。
目前在此技术领域已取得多项专利成果。
3、申请的部分专利[1] 磁流化床烟气脱硫装置 (ZL 03158284归柯庭,张云峰)[2] 催化脱硫用磁流化床 (ZL 03279410归柯庭,张云峰)[3] 磁场作用下纳米流体真空热管传热特性的实验装置(ZL 200910303789.7,张云峰,王新华,张英才)[4] 磁纳米流体真空热管换热装置(ZL 200920305241.1,张云峰,王新华,张英才)[5] 一种太阳能水源热泵联合供热制冷装置(ZL 201110124052.6,张云峰,张英才,许本亮)[6] 一种太阳能与热泵联合供热制冷装置(ZL 201120152991.7,张云峰,张英才,许本亮)[7] 智能型太阳能广告牌的电源切换控制装置(ZL 201120316995.4,张云峰,李昌,常峥嵘)[8] 智能型太阳能广告牌(ZL 201110249357.X,张云峰,常峥嵘,李昌)[9] 利用太阳能空气能地热的空调装置(ZL 201120338471.5,张云峰,许本亮)[10] 带地热平衡及储能装置的太阳能空气能地源空调装置(ZL 201110267183.x,张云峰,许本亮)[11]一种基于纳米流体热管散热的太阳能半导体制冷装置 (ZL 201310031756.8,张云峰,安建军)[12]用于冻土低温环境下的纳米流体热管均热装置 (ZL 201310031779.9,张云峰,韩凯)4、获奖及荣誉[1] 2008-2009学年度长沙理工大学优秀教师[2] 2008年度长沙理工大学教学优秀奖[3] 2009年度长沙理工大学学生课外科技竞赛优秀指导教师[4] 2008年度长沙理工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5] 2008年湖南省高校中南杯比赛二等奖“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多媒体教学软件”,[6] 2009年“第八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新型纳米磁流体热管换热装置的研制”指导老师张云峰)[7] 第二届全国节能减排大赛三等奖(磁纳米流体真空热管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指导老师张云峰)[8] 指导研究生获2013年度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
5、相关科研项目[1]1999.1-2003.1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燃煤污染防治的基础研究”(参加,项目编号:G1*******)[2]2002.1-2004.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磁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的机理研究”(参加,项目编号:50176009)[3]2003.1-2006.12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磁流化床烟气脱硝的研究”(参加,项目编号:20030286006)[4]2005.6-2008.6 长沙理工大学博士基金项目“磁场强化富铁基脱硫剂催化氧化的机理研究”(主持)[5]2006.1-2008.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磁场强化流化床脱硝的机理研究”(参与,项目编号:50576013)[6]2007.1-2009.12 湖南省教育厅项目“磁场协同撞击流强化富铁基脱除剂活性的机理研究”(主持,项目编号06C161)[7]2010.1-2011.12 高等学校创新平台开放基金项目“磁场强化撞击流反应器内烟气脱硫脱氮传热传质的研究”(主持,项目编号:09K070)[8]2011.12-2014.12湖南省科技厅计划项目“地源热泵系统能效快速预测模型测评方法及其工程质量评估软件开发与应用”(主持,项目编号:2011GK3091)[9]2008-2009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计划项目“太阳能地热能联合驱动绿色空调系统的研究”(主持,项目编号:2008-k1-24)[10]2010-2012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计划项目“太阳能水源热泵的研究”(主持,项目编号:KY201005)[11]2012-2014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计划项目“湖南农村乡镇卫生院和寄宿制中小学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机制调研”(主持,项目编号:KY2012012)6、发表的部分论文[1]Zhang yingcai zhang yunfeng. Simulation on the Performance of Lithium Bromide Absorption-Refrigeration System using Heat Pipe Exchangers.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ergy and Environment Technology Guilin, China October 16-October 18,Page(s): 321 - 324 ISBN: 978-0-7695-3819-8(EI、ISTP检索)[2]Yunfeng Zhang, Kai Han, Benliang Xu, Zhengrong Chang. Experimental Study on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the Solar Collector with an Inserted Heat Pipe Using Magnetic Nano-fluids as the Wo rking Fluid[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V ols.209-211(2012) pp 279-283. ISBN: 978-3-0378 5-485-3(被EI、ISTP检索)[3]Yunfeng Zhang, Kai Han, Benliang Xu, Zhengrong Chang.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Temperature Evenness of Heat Pipe Using Magnetic Nano-fluids as the Working Medium in Permafrost Regions. [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2.6.7 (被EI、ISTP检索)[4]Yunfeng Zhang, Jianjun An, Zhengrong Chang.Experiment and Micro-Mechanism Research ofFe2O3 Catalysis in Flue Gas Desulphurization in Magnetically Fluidized Bed.[J],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2.8.12(被EI、ISTP检索)[5]张云峰,王之肖,马宇洁,归柯庭,虞维平.磁流化床烟气脱硫反应特性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126-129页[EI收录][6]张云峰,归柯庭.磁场协同流化床脱硫模型[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24)94-99页[EI收录][7]王之肖,张云峰. 磁流化床强化烟气脱硫的机理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5(15)68-72页[EI收录][8]李立,张云峰.同轴对置撞击流吸收器流场特性的三维数值模拟[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4)70-73页[9]张云峰,刘正强,邹新元. 磁场强化池内水和油沸腾换热过程的实验与机理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2(136)[10]张云峰,王新华. 跨临界CO2制冷系统的Matlab仿真实验. 食品与机械,2008.5,73-77页[11]张云峰,刘正强,邹新元. 磁场强化池内油和水的加热过程的实验.热科学与技术.2008.1,37-40页[12]张云峰磁场作用下水和油的导热特性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学报ISSN :1000-1832(2009)03-0136-05,136-140页[13]梁龙,张云峰,张英才,爨璋瑜.磁场对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机理[J],动力工程学报,ISSN1674-7607,CN31-2041 2010.11,866-869页[14]张云峰张英才王新华爨璋瑜. 磁场作用下纳米磁流体热管传热速率的研究. 动力工程学报 2011年第07期,530-533页7、编写的相关教材[1] 《磁流化床烟气脱硫的原理》学术专著,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3.8(张云峰著)[2] 《工程热力学》高等院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规划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ISBN978-7-122-08416-3 2010.6(张云峰参编)[3] 《制冷技术与装置》高等院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规划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ISBN978-7-122-08205-3 2010.6(张云峰参编)E-mail:549904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