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五行和食疗养生讲座PPT讲稿
- 格式:ppt
- 大小:596.50 KB
- 文档页数:39
春秋战国时期• 成书的中医名著《皇帝内经》对饮食养生和饮食治疗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如《素问·脏器法时论》指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主,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经气。
”。
讨论了药疗与食疗对人体各有所长,互相配合,才能达到治疗的作用。
• 在《黄帝内经》中,记载着为数不多的内服方剂,10首中有6首位食疗方剂,说明了食疗法的重要性,也为后世的食疗理论和应用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实践的经验。
• 战国时期的医家都很重视食疗法,名医扁鹊曾经说过:“为医者,当洞察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用药。
”秦汉时期• 我国第一部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很多既是药物又是食物的品种。
如:苡仁、枣、藕、山药、芡实、蜂蜜等,都被列为“轻身延年”的上品药。
汉代名医张仲景的“扶正,祛邪”思想,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而且在医学专著《伤寒论》中记载了临床上对米、药合用的丰富经验,创立了瓜蒂散、黄连阿胶汤、猪肤汤、百合鸡子汤、当归生姜羊肉汤等食疗名方,促进了食疗的发展。
唐、宋时期• 是我国食疗发展的重要阶段。
唐代名医孙思邈撰写了《备急千金方》一书的第26卷“食治篇”是现存最早的药膳专著,其中详细介绍了食治理论和具有食疗作用的谷、肉、果、菜等食物154种。
后来其弟子孟诜在《千金·食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增补了食物和药物至241种,写成《补养方》一书,后又经孟诜的弟子张鼎改写成《食疗本草》,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膳、食疗专著,共收集记载了食物 227种,分别介绍了食物的性能、效用、烹调方法及进食原则等。
宋代政府令王怀隐等集体编写了《太平圣惠方》,其中“食治论”记载了28中疾病的药膳疗法。
与此同时,陈直著的《养老奉亲书》着重论述了药膳治疗老年病,提倡老年人“若有疾患,且先选择食疗之法,审其疾状以食疗之。
”全书记载药膳处方162首,使药膳有了新发展。
元朝和明清时期• 元朝是药膳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御医忽思慧编写了药膳和营养专著《饮食正要》,书中记载药膳菜肴94种,抗衰老药膳处方29首,特别是谈到少数民族所常用的食物,不仅介绍了食物烹调和饮食的合理搭配,还阐述了膳食中加入各种性能的中药后,对人体机能和不同疾病的作用。
饮食五行与食疗养生第6、7课疾病的饮食调理肺、大肠疾病的饮食调理肠胃疾病的饮食调理肝脏疾病的饮食调理肾脏疾病的饮食调理脾脏疾病·的饮食调理心脏疾病的饮食调理解暑食疗方肺、大肠疾病的饮食调理回首页•感冒的饮食调理•咳嗽的饮食调理•痤疮、扁平疣、便秘的饮食调理回前感冒的饮食调理•感冒是风邪侵袭人体而引起的外感疾病。
症状以头痛、鼻塞、流涕、恶寒、发热等为特征。
感冒分一般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一般感冒可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根据张仲景的《伤寒论》,人体感冒有十二种);流行性感冒可分为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
•风寒感冒的饮食调理•风热感冒的饮食调理•细菌性、病毒性感冒的饮食调理•咽喉炎的饮食调理•风寒感冒以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为治则。
•红糖姜茶(四季用)•姜丝葡萄酒(冬季用)•姜丝可乐(冬季用)•姜汁鸡汤(冬季用)•萝卜姜枣汤(秋冬季用)•橄榄萝卜茶(秋冬季用)•桑叶红枣姜茶(春季用)•风热感冒以辛凉解表,宣肺清热为治则•菊花桑叶甘草茶(春季用)•姜藕汁(夏季用)•西瓜番茄汁(夏季用)•芦根薄荷汤(春夏季用)•萝卜甘蔗汤(秋冬季用)•橄榄萝卜茶(秋冬季用)•山楂、陈皮、葱头汤(伤食感冒用)细菌性、病毒性感冒的饮食调理•细菌性、病毒性感冒以清热解毒、消炎杀菌为治则•白菜根白糖汤(秋季用)•萝卜芦根橄榄汤(秋季用)•桔子苹果胡萝卜汁(秋季用)•米醋熏烧法(外用,四季可用)•大蒜葱白汤(秋冬季用)•绿豆茶饮(春夏季用)咳嗽的饮食调理回前•风寒感冒咳嗽•风热感冒咳嗽•病毒性感冒咳嗽•脾虚性咳嗽•肾虚性咳嗽风寒、风热、病毒性感冒咳嗽•玉米须、桔皮汤(风寒咳嗽)•甘蔗汁(风热咳嗽)•银耳鸡蛋汤(风热咳嗽)•冰糖豆浆饮(风热、病毒性感冒咳嗽)•川贝雪梨饮(风热、病毒性感冒咳嗽)•百合雪梨汤(肺虚久咳)脾虚性、肾虚性咳嗽•鲜姜白糖鸡蛋汤(肾虚咳嗽)•大枣花生蜂蜜汤(脾虚咳嗽)•蜜枣桂花山药(脾虚、肺虚咳嗽)•芝麻冰糖水(肾虚咳嗽)•柿饼核桃仁膏(肾虚、肺虚咳嗽)•红枣炖南瓜(肾虚咳嗽)痤疮、扁平疣、便秘的饮食调理•痤疮是一种普通常见的皮肤病,好发于上胸、肩胛间、背部、脸部等皮脂腺较为发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