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竞赛培训资料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3.91 MB
- 文档页数:118
初二化学竞赛辅导资料(共12讲)讲义第一讲:化学的基本概念1. 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 物质由原子构成,原子是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
3. 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核电荷数的原子组成的。
第二讲:物质的分类1. 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2. 纯物质包括元素和化合物。
3.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纯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
第三讲: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2. 化学反应中的物质称为反应物和生成物。
3. 化学方程式用于描述化学反应过程。
第四讲:离子和离子化合物1. 离子是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2. 离子化合物是由带正电荷的离子和带负电荷的离子按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
第五讲:酸、碱和盐1. 酸是能产生氢离子(H+)的物质。
2. 碱是能产生氢氧离子(OH-)的物质。
3. 盐是由酸和碱中的离子按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
第六讲:常见元素的性质与应用1. 氧气是维持燃烧的必需气体。
2. 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3. 碳是有机物的基本元素,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
第七讲:金属与非金属1.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2. 非金属通常为非导电性材料,具有较高的电负性。
第八讲:化学反应速率1. 化学反应速率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产生的数量。
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第九讲:溶液和溶解度1. 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混合物。
2. 溶解度是单位质量溶剂中能溶解的最大质量溶质。
第十讲:红外线和紫外线1. 红外线是一种波长较长的电磁辐射。
2. 紫外线是一种波长较短的电磁辐射。
第十一讲: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1. 化学反应过程中会释放或吸收能量。
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以通过热效应来表征。
第十二讲:电化学与电池1. 电化学是研究电能和化学反应之间相互转化的学科。
2. 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以上是初二化学竞赛辅导资料的讲义内容,希望能对学生们的化学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化学竞赛辅导第二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识(一)[复习指导]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空气中的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及其它成分约占1%,许多科学家都做过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舍勒、普利斯特里和拉瓦锡。
稀有气体的用途很广,根据稀有气体的性质,它被应用于生产和科学研究等方面。
空气的污染和防止:煤燃烧产生的烟,(含SO2)、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排出车的尾气(含NO2等)形成的烟雾会造成空气的污染,有害燃烧的污染、空气的污染、环境污染及其危害,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含量过高,遇水便形成了酸雨,应采取各种措施控制污染,保护环境,注意大气环境保护,特别要注意防止居室中的空气污染,要保护臭氧层。
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解水在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是1.429g/L,比空气略大;降低温度氧气可变为淡蓝色液体雪花状淡蓝色固体.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与金属、非金属、化合物等多种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反应剧烈程度因条件不同而异,可表现为缓慢氧化、燃烧、爆炸等,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
(1)氧气与非金属反应①木炭在氧气里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无气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②硫在氧气里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③磷白磷可以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达到着火点(40℃)时,引起自燃:白磷或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烟;④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罩一干冷烧杯在火焰上方,烧杯中有水雾。
(2)氧气与金属反应①镁在空气中或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粉末状物质;②铁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3)氧气与化合物反应①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②乙炔(C2H2)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火焰,氧炔焰温度可达3000℃;③甲烷(沼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和水;④蜡烛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初中化学竞赛用书
初中化学竞赛用书有很多,以下是一些推荐的书籍:
1.《初中化学竞赛全真试题》:这本书包含了初中化学竞赛的历年真题,可以帮
助学生了解竞赛的出题规律和难度,对于备考竞赛非常有帮助。
2.《初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教程》:这是一本比较系统的初中化学竞赛辅导书,
包含了初中化学竞赛所需的基本知识和解题方法,适合初学者使用。
3.《初中化学竞赛专题讲座》:这本书按照化学知识体系进行划分,对初中化学
竞赛中的重点、难点进行了深入讲解,适合有一定基础的学生使用。
4.《初中化学竞赛题典》:这本书包含了大量的初中化学竞赛题目,题型全面,
难度适中,适合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进行练习。
5.《初中化学竞赛考前辅导》:这本书主要是针对初中化学竞赛考前的辅导,包
含了竞赛中常考的知识点、解题方法、注意事项等,对于即将参加竞赛的学生非常有用。
1/ 1。
中学化学竞赛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1.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指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是化学物质的基本单位。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物质。
2. 反应类型化学反应按照反应类型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双替反应等。
3. 常见的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化学表达式,包括转化物质、生成物和化学计量关系。
4. 化学键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化学键来实现的,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
5. 键能在形成、断裂、伸长或压缩化学键时,其周围的能量的变化称为键能。
第二章:物质的分子结构1. 原子的结构原子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粒子,电子分布于原子核外围的能级上。
2. 分子的构成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物质基本单位。
3. 分子的电性分子的电性取决于分子中原子的电性差异。
4. 分子的空间结构分子的空间结构取决于分子的键角和空间构型。
5. 分子的极性分子的极性指的是分子中正负电荷分布的不均匀性。
第三章:化学反应动力学1.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2.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3. 化学平衡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化学反应达到相对平衡状态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基本不再变化。
4. 平衡常数化学反应在特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比称为平衡常数。
第四章:酸碱中和和溶液的性质1. 酸碱反应酸和碱在适当条件下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变化。
2. pH值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被用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即pH值。
3. 中和反应在适当条件下,酸和碱中和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4.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包括氧化剂和还原剂。
5. 氧化还原指数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的氧化还原指数的变化规律。
第五章:物质的热力学和热化学性质1. 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研究的是物质与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和传递的规律。
1、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低碳生活’’成为热门话题。
下列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中,不恰当的是( )A.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白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B.广泛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C.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D.开发无污染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2、下列各组物质发生的变化,均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光、放热;灯泡通电,发光、放热B.少量酒精在空气中挥发不见了;少量酒精在空气中燃烧后不见了C.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适量二氧化碳后变浑浊;澄清的饱和石灰水加热升温后变浑浊D.块状生石灰在空气中逐渐变为白色粉末;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变为白色粉末3、使用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时,最好不要留下任何痕迹,下列灭火器中最适宜的是( )A.干粉灭火器B.泡沫灭火器C.高压水枪D.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4.某氧化物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3:4,在此氧化物中关系正确的是( ) A.碳与氧的原子个数比1:1 B.碳的质量分数是27.7%C.碳与氧的原予个数比1:2 D.氧的质量分数是57.14%5.铁酸钠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新型净水剂,铁酸钠之所以能净水,除了消毒杀菌之外,还能使反应后的产物吸附杂质,制取铁酸钠(M)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Fe(NO3)3+1 6NaOH+3C12==2M+6NaNO3+6NaCl+8H2O,则M的化学式为( ) A.Fe2NaO4B.NaFeO4C.Na2FeO4D.Na2Fe2O86.汽车用铅蓄电池中需要质量分数为28%的稀硫酸。
若在实验室中用1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 g/cm3)配制28%的稀硫酸,下列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 )A.将25mL水慢慢倒入盛有5.4mL浓硫酸的量筒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B.将10g98%的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盛有25mL水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C.若其他操作正确,量取25mL水时俯视读数,则所配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28%D.配制该溶液时,若有浓硫酸沾到手上应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7.有一种用实际参加化学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在离子方程式中,反应前后的电荷是守恒的。
初中化学竞赛辅导资料-----初中基本概念和理论A组i.一瓶气体化验知其中只有一种元素,则该气体是【】A 一种单质B 一种化合物C 单质与化合物的混合物D 既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ii.“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应该分类回收。
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质易拉罐、铜导线等可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A 有机物B 金属或合金C 氧化物D 盐iii.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明,本品每克含碘15mg、镁65mg、锌1.5mg、锰1mg,这里所指的各成分是指【】A 元素B 原子C 分子D 游离态物质iv.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富硒茶叶”、“含氟牙膏”等商品。
这里的碘、铁、钙、硒、氟应理解为【】A 元素B 单质C 分子D 氧化物v.上海天原化工厂,目前生产的液氯含氯99.6%,含水分小于0.05%,在化工生产中,这种液氯可看做【】A 纯净物B 混合物C 化合物D 单质vi.物质A里只有1×1022个分子,在这些分子里共含有2×1022个原子,那么A物质一定是【】A 单质B 化合物C 纯净物D 混合物vii.下列有关纯净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B 所有分子都是由相同种类、相同数目的原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C 只有一种元素的阳离子和一种元素的阴离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D 纯净物一定具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viii.下列各组物质,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后者从属于前者的一组是【】A 酸酐、氧化物B 酸、含氧酸C 盐、酸式盐D 碱、碱性氧化物ix.下列化合物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氢元素,不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①碱②酸③酸性氧化物④碱式盐⑤酸式盐⑥铵盐⑦结晶水合物A 只有①④⑦B 只有②⑥C 只有②⑤⑥D 只有③⑦x.下列变化中,氧元素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的是【】A 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B 白磷自燃C 胆矾晶体受热分解D 氯酸钾受热分解xi.下列过程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是【】A 用磷制造烟幕B 撒布干冰产生云雾C 用液态氢发射火箭D 加热胆矾颜色变白xii.下列关于化合价的说法正确的是【】A 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里总显负价B 在离子化合物里,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就是该元素一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C 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里化合价一定相同D 不论在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都等于零xiii.两种化合物AB和DB2,若A元素的化合价与H2O中O的化合价的绝对值相同,则D的化合价为【】A +4B +2C -2D -3xiv.下列各组物质中,具有不同原子团的是【】A FeSO4与Fe2(SO43B Na2SO4与Na2SO3C NH4Cl与NH4BrD KMnO4与K2MnO4xv.下列现象中,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爆炸B 浓硫酸放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了C 有水滴产生的过程D 煤气中毒xvi.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由于冰得到二氧化碳气体B 石油的分馏C 烧瓶中盛有二氧化氮气体,加入活性炭后,红棕色逐渐消失D 熟石膏和水混合得石膏xvii.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碘的晶体经加热直接变成碘蒸气B 铁在温度1535℃时变成铁水C 焦炭跟氧化铁混合经高温加热有铁水生成D 二氧化碳通入水中xviii.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某物质中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B 金刚石和石墨之间的转变一定是化学变化C 不同物质其相对分子质量一定不同D 不同的原子可相互组合成复杂的原子xix.在加热KClO3制O2时,可作为催化剂的是【】①二氧化锰②高锰酸钾③锰④锰酸钾A ①B ①②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xx.飘尘是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粒状飘浮物,颗粒很小,不易沉降。
初中化学竞赛知识点汇总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的科学,它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近年来,初中化学竞赛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对学生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汇总一些常见的初中化学竞赛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准备竞赛。
一、基础知识1.原子结构:原子是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
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质子与中子集中在原子核中,电子围绕在原子核外层的能级上。
2.化学符号和化学式:元素的化学符号是用来表示元素的简称。
化学式是用来表示化合物的组成的符号。
化学符号和化学式的掌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3.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周期性特征排列的。
它可以提供元素的名称、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
掌握元素周期表有助于我们了解元素之间的关系和性质。
二、化学反应1.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确切的符号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方程式。
它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学生需要掌握如何根据实验结果编写化学方程式,并了解反应物的摩尔比例。
2.平衡反应:平衡反应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保持不变的反应过程。
学生需要了解平衡反应的符号表示和平衡常数的计算。
3.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发生变化的反应过程。
学生需要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电子转移的原理。
4.酸碱反应: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在适当条件下发生中和反应的过程。
学生需要了解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物质的性质1.物质的三态:物质可以存在于固态、液态和气态。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物质的相互转化条件和分子运动的规律。
2.溶液和溶剂: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学生需要了解溶解度、浓度和溶剂的选择等相关知识。
3.热和温度:热是物质的内部能量,温度是物质分子平均动能的度量。
学生需要了解热和温度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化学实验1.实验室安全:学生需要了解实验室安全常识,包括实验室的基本规则、常见实验室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操作。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个)原子核中子(N个)1.)核外电子(Z个)注意: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K L M N O P Q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第七周期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3、周期元素中最外层电子数的个性:(1)最外层电子数是1的元素是H、Li、Na,最外层电子数是2的元素是He、Be、Mg;(2)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是C,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是O,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是Ne;(3)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1/2的元素是Li、Si;(4)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1/2的元素是Li、P;(5)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等的元素是H、Be、Al。
初中化学竞赛知识点整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
对于初中化学竞赛来说,了解并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详细整理初中化学竞赛中常见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备战竞赛。
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1 原子结构: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1.2 原子序数:原子核中质子的个数,也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1.3 元素周期表:按原子序数的大小排列,具有周期性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根据元素的性质被划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半金属元素等。
2. 化学反应2.1 反应物与生成物: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物质称为生成物。
2.2 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用符号和式子表示的简洁方法。
反应物在左边,生成物在右边,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箭头相连。
2.3 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可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电解反应等。
2.4 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3. 酸碱中和反应和盐的性质3.1 酸:能够产生氢离子(H+)的物质。
3.2 碱:能够产生氢氧离子(OH-)的物质。
3.3 盐:酸和碱中和反应产生的物质,离子化合物。
3.4 酸碱指示剂:能够根据溶液的酸碱性变化颜色的物质,如酚酞、溴茴香等。
3.5 酸雨:大气中含有酸性气体,与水蒸气反应形成的酸性降水。
4. 化学式与化合价4.1 化学式:用化学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种类和数量,包括分子式和离子式。
4.2 原子价与化合价:表示元素单质或化合物中原子的价电状态,即元素的原子结构中的价电子数目。
4.3 氧化还原反应:指物质中电子的失去与获得,涉及化合价的转变。
5. 金属与非金属5.1 金属: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导电性和热传导性,常常以固态存在,容易失去电子形成离子。
5.2 非金属:一般没有光泽,多为杂质,常以固态、液态或气态存在,能够获得电子形成离子。
初中化学竞赛培训资料汇总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2)竞赛专题辅导:氢气和水 (63)习题参考答案 (66)专题辅导: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68)习题参考答案 (70)初三信息型化学方程式综合测试题 (72)习题参考答案 (77)初中化学竞赛辅导讲义 (79)初三化学竞赛辅导 (83)初三化学竞赛题选 (85)竞赛题欣赏 (89)2004~2005学年九年级化学竞赛试卷 (93)参考答案 (98)2006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广东省初赛试题 (100)参考答案 (108)2006年“天原杯”初三化学竞赛天河区初赛试题 (110)参考答案 (117)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2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 HNO3==H+ + NO3-H2SO4==2H+ + SO4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如:KOH==K+ + OH -NaOH==Na+ + OH -Ba(OH)2==Ba2+ + 2OH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KNO3==K+ + NO3-Na2SO4==2Na+ + SO42-BaCl2==Ba2+ + 2Cl -2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26、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 .10H2O、CuSO4 . 5H2O)27、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28、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二基本知识、理论:1、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 氧气占21%, 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 、CO、SO2、H2S、NO等物质3、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课本P80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一二铜汞二三铁,三价铝来四价硅。
(氧-2,氯化物中的氯为 -1,氟-1,溴为-1)(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5、化学式和化合价:(1)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a.金属单质。
如:钾K 铜Cu 银Ag 等;b.固态非金属。
如:碳C 硫S 磷P 等c.稀有气体。
如: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等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H2(氢气)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6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表示层数)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有2个),结构稳定,性质稳定。
7、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
8、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值说明:(1)PH值=7,溶液呈中性;PH值<7,溶液呈酸性;PH值>7,溶液呈碱性。
(2)PH值越接近0,酸性越强;PH值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值越接近7,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9、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三、物质俗名及其对应的化学式和化学名:⑴金刚石、石墨:C 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 (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 (也叫小苏打)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 醋酸根离子)具有酸的通性 (17)氨气:NH3 (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四、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1、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