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航空摄影概念题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2.13 MB
- 文档页数:8
测绘航空摄影考点解析一、胶片航摄仪1.航摄仪的结构单镜头分幅摄影机是目前应用较多的航空摄影机,它装有低畸变透镜。
透镜中心与胶片面有固定而精确的距离,称为摄影机主距。
胶片幅面的大小通常是边长为230 mm的正方形:胶片暗盒能存放长达152M的胶片。
摄影机的快门每启动一次可拍摄一幅影像,故又称为框幅式摄影机。
单镜头框幅式胶片航空摄影机主要由镜筒、机身和暗盒三部分组成。
框幅式胶片航空摄影机分类:位于承片框四边中央的为齿状的机械框标;位于承片框四角的为光学框标。
新型的航空摄影机均兼有光学框标和机械框标。
框幅式航空摄影属于(中心)投影成像。
2.航摄仪的分类航空摄影机通常根据其主距或像场角的大小进行分类(1)根据摄影机主距F值的不同,航空航摄机可分为长焦距、中焦距和短焦距3种;(2)根据像场角的大小,航空摄影机可分为常角、宽角和特宽角3种。
表9-1-1航空摄影机的分类像场角(2ß)/(。
)主距(f)/mm常角≤75长焦距≥255宽角75~100中焦距102~255特宽角≥100短焦距≤102航空摄影对于航摄机主距的选择,顾及到像片上投影差的大小以及摄影基高比对高程测定精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对于大比例尺单像测图(如正射影像制作),应选用常角或窄角航摄机;对于立体测图,则应选用宽角或特宽角航摄机。
3、感光材料及其特性摄影过程中已曝光的感光片必须经过摄影处理(冲洗),才能将已曝光的感光片转变成一张负像底片。
航摄胶片的冲洗主要包括显影、定影、水洗、干燥等过程。
4、航摄仪的辅助设备1).为了尽可能消除空中蒙雾亮度的影响,提高航空景物的反差,需要加入航摄滤光片辅助设备2).为了补偿像移的影响,在测图航摄仪中需增加影像位移补偿装置。
3).为了测定景物的亮度,并根据安置的航摄胶片感光度,自动调整光圈或曝光时间。
需要加入航摄仪自动曝光系统4).常用的两种胶片航摄仪我国现行使用的框幅式胶片航空摄影仪主要有RC型航摄仪和RMK型航摄仪两种RC-10和RC-20的光学系统基本上是相同的,后者具有像移补偿装置新一代的RC-30航空摄影系统组成:RC-30航摄仪、陀螺稳定平台和飞行管理系统组戌,功能:像移补偿装置、自动曝光控制设备,GPS辅助导航的航空摄影。
航空摄影测量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航空摄影测量中,像片倾斜角一般不大于()A. 2°B. 3°C. 4°D. 5°答案:B解析:航空摄影测量中,像片倾斜角一般不大于3°。
2. 航摄像片的内方位元素包括()A. 像主点的坐标和像片的焦距B. 像主点的坐标和摄影机的主距C. 摄影机的主距和像片的焦距D. 像主点的坐标和像片的主距答案:A解析:航摄像片的内方位元素包括像主点的坐标和像片的焦距。
3. 航空摄影测量中,相对定向的目的是()A. 建立模型点在物方空间坐标系中的坐标B. 建立像空间辅助坐标系C. 建立同名光线对对相交的几何模型D. 消除投影差答案:C解析:相对定向的目的是建立同名光线对对相交的几何模型。
4. 以下不是航空摄影测量外业工作任务的是()A. 像片控制点联测B. 像片解译C. 像片调绘D. 补测新增地物答案:B解析:像片解译通常不是航空摄影测量外业的工作任务。
5. 航空摄影测量中,航线弯曲度一般不得超过()A. 1%B. 2%C. 3%D. 4%答案:C解析:航空摄影测量中,航线弯曲度一般不得超过3%。
6. 航空摄影测量中,相邻像片的旁向重叠度一般应为()A. 15% - 30%B. 30% - 50%C. 50% - 65%D. 65% - 75%答案:B解析:相邻像片的旁向重叠度一般应为30% - 50%。
7. 绝对定向元素有()个。
A. 3B. 5C. 7D. 9答案:C解析:绝对定向元素有7 个。
8. 航空摄影测量加密点选点时,相邻区域网间的公共点至少应有()个。
A. 1B. 2C. 3D. 4答案:C解析:相邻区域网间的公共点至少应有3 个。
9. 像片控制点的布设,要求控制点在像片上的位置应()A. 尽量靠近像片边缘B. 尽量均匀分布C. 集中在像片中心D. 任意分布答案:B解析:像片控制点的布设要求控制点在像片上尽量均匀分布。
名词解释1.摄影:利用光学成像原理,通过摄影机物镜,将被摄物体构像于焦平面上,并利用感光材料把他们真实地记录下来的过程。
2.空中摄影:是以摄影学为原理的一种遥感技术注:航空摄影——离地面10公里高度以下航天摄影——超越稠密大气层(40公里)但仍处于地球引力范围以内3.遥感: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而是通过电磁波来探测地球和其它星体的物体性质及特点的一门综合性的探测技术。
4.物镜:是摄影机的最主要部件之一,是由凸透镜和凹透镜组合而成的光学系统5.焦距:物镜的后主点(节点)到像方焦点的距离称为焦距。
6.摄影比例尺:影像与物体的长度之比。
记作:1/m7.变焦物镜:其焦距可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变化,而像的位置不变。
它在物距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像平面成像的大小。
变焦倍率=fmax / fmin8.#9.相对孔径:进光孔直径(d)与物镜的焦距(f) 之比。
即d / f10.物镜光强度:摄影物镜在焦平面上产生光学影像亮度的能力。
即Ka(d/f)2(Ka为物镜的透光率)11.光圈号数:物镜的焦距与进光孔直径之比。
k=f/d12.物镜的像场角:由物镜的后节点(s’)与像场直径(d)两端点连线所夹角度。
2β =2tg-1(d/2f) 2β是焦平面上构成清晰影像的空间范围。
13.色差:对同一种光学玻璃而言,当入射光线的波长不同时,光学玻璃的折射率不同,波长越小折射率越小,因此摄影时在焦平面上将形成各自的焦点,从而分别形成横向色差和纵向色差。
14.畸变差:实际像点到主光轴的距离与理想像点到主光轴的距离之差解决方法——航摄仪内方位元素的测定15.景深:被摄景物中能产生清晰影像的最近点与最远点的距离16.17.超焦距:当镜头聚焦到无穷远,从镜头到景深近界限的距离18.物镜加膜:为了减少光在透镜表面的反射,增大物镜的透光率而在透镜的各个表面涂上的一层薄膜19.感色性:感光材料对光谱敏感的范围与能力。
用“感光范围、增感高峰、增感低峰”表示。
航天航空摄影概念题复习第一章摄影学基本理论1、名词解释(1)物镜像场角(视角)2、简述题(1)简述感光材料特性曲线的含义(2)何谓显影动力学曲线?简述其意义(3)简述照相机自动测光原理(4)简述相机成像原理(5)试分析景深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获取最大景深和最小景深?―――――――――――――――――――――――――――――――1、名词解释(简答)2、简述题(简答)第二章空中摄影物理基础1、名词解释(1)波谱反射率(书上找)2、简述题(1)简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与散射作用有哪些异同点(2)简述空中蒙雾亮度对航空、航天摄影的影响(3)何谓辐射传输方程,对空中摄影有哪些影响?应采取什么保证影响质量?(4)试分析哪些因素将影响航摄负片的影像反差(5)如何根据感光测定原理测定地物的波谱反射率?第三章航摄仪1、名词解释(1)像移:由于摄影曝光时飞行平台的运动而产生的影像移位称为像移,即δ=w*t/m (2)物镜主距:航摄仪检定平差计算后的焦距f k=f±△f(3)光圈号数:物镜的焦距与进光孔直径之比,即k=f/d(4)超焦点距离:对焦在无穷远时,影像沿主光轴的清晰范围,即H0=f2/kε(5)畸变差:实际像点到主光轴的距离(a’O)与理想像点到主光轴的距离(ao)之差称为该点影像畸变差,即△i=a’o-ao(6)GSD(地面采样距离):在扫描成像过程中,一个物理像元通过摄影系统投射在地面上的边长。
2、简述题(1)简述像移的概念及像移补偿相机的工作原理第四章空中摄影技术1、名词解释(1)航摄比例尺:航摄仪的焦距与摄影时相对航高之比(2)重叠度:分为航向重叠度q x和旁向重叠度q y。
航向重叠度:相邻像片重叠部分的长度占像幅长度的百分比旁向重叠度:相邻航线像片重叠部分宽度占像幅宽度的百分比(3)基高比:摄影基线B X与相对航高H摄影之比(意义:基高比与立体观测精度有关,基高比越大,立体观测精度越高)(4)垂直夸大:立体影像恢复后,垂直方向比例尺大于水平方向比例尺(5)坡度夸大:立体模型坡度和实际地面坡度的比值(6)速高比:飞行速度与相对航高的比值(w/H)(意义:地物在成像面上的显示速度,是像移补偿的依据)(7)像片倾角:航摄仪曝光时,其主光轴与铅垂线的夹角(意义:衡量像片的水平性,要求20以内,最大不大于40)(8)像片旋偏角K:同一航线相邻像片主点连线与航线方向框标连线的夹角(2个K角取最大值(意义:衡量航飞时航摄仪的定向正确性,一般要求60以内,个别最大不大于80)(9)航线弯曲度:最大弯曲矢距与航线长度之比(意义:衡量实际飞行航线的直线性,要求航线弯曲度≤3%)(10)轨道倾角:赤道平面与轨道平面的夹角。
第一章1。
电磁波谱:根据波长和频率的大小,将电磁波一次排列起来,这样的电磁波序列称为2.大气层随高度可分为对流层(0—12km)、平流层(12—80km)和电离层(80—1000km)。
3.太阳的辐射特性曲线:光球发射的能量大部分集中于可见光波段。
太阳辐射近似于温度为6000K的黑体辐射,最大辐射对应的波长为λmax=0.48µm。
太阳辐射的光谱是连续光谱,且辐射特性与绝对黑体辐射特性基本一致。
太阳辐射从近紫外到中红外这一波段区间能量最集中而且相对来说最稳定,太阳强度变化最小。
地球的辐射特性曲线:地球辐射接近于温度为300K的黑体辐射,最大辐射的对应波长为Λmax=9.66µm。
当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后,就短波而言,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成为地表的主要辐射来源,而来自地球自生的辐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地球自生的辐射主要集中在长波,即6µm以上的热红外区段,该区段太阳辐射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因此只考虑地表物体自生的热辐射。
两种辐射共同起作用的部分,在2.5~6µm,即中红外波段地球对太阳辐照的反射和地表物体自生的热辐射均不能忽略。
4.地物的波谱特性:地物发射、反射、吸收、透射电磁波能力的特性测量方法:(1)样品的实验室测量(2)野外测量。
野外测量采用比较法,分两种情况:①垂直测量②非垂直测量5.辐射传输方程式:B入=表示某一窄波段(入1,入2)内的地物波谱亮度B入Eo(λ)为大气层外的太阳辐射照度;Ka(λ)为航摄仪物镜的透光率(遥感器响应);T1(λ)为太阳以某一高度角照射地面时的大气透射率,取决于大气条件和太阳高度角;T2(λ)为太阳在天顶方向的透射率;r入为地物的反射率;α为太阳光线与地面法线之间的夹角,表示地面坡度即地形起伏;T3(λ)为大气在垂直方向的散射率;δ2为航摄仪的杂光(遥感器杂声);6.感光测定的主要内容分两个方面:一是测定感光材料的感光特性,它包括测定感光材料的感光度、反差系数、宽容度、灰度及感色性等;二是测定显出影像的物理特性,其中包括测定感光材料的分辨率、清晰度、颗粒度及调制传递函数等7.感光度:表示感光材料对光敏感的程度,它是自动测光中必须安装的特性数值。
测绘航空摄影试题一、单选题1、目前,主流的航空摄影机的像幅为(B )。
A.18cm×18cmB.23cm×23cmC.36cm×36cmD.46cm×46cm2、同一条航线内相邻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为(A )重叠。
A. 航向B. 旁向C.水平D. 垂直3、相邻航线相邻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为(B )重叠。
A. 航向B. 旁向C.水平D. 垂直4、航摄像片上一线段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距离之比称为(C )比例尺。
A.地形图B.测图C.摄影D.制图5、航空摄影属于(D )投影成像。
A.正射B.垂直C.斜距D.中心6、一张航摄像片有(B )个内方位元素。
A.2B.3C. 4D.67、一张航摄像片有(D )个外方位元素。
A.2B.3C. 4D.68、一张航摄像片有(C )个方位元素。
A.3B.6C. 9D.129、摄影测量中一个立体像对由(B )张航片构成。
A. 1B.2C.3D.410、航片上的投影差是由(A )引起的像点位移。
A.地形起伏B.像片倾斜C.摄影姿态D.地球曲率11、将一个重叠向内的立体像对的左右像片对调后,观测到的是(B )。
A.正立体B.负立体C.无立体D.不确定的模型12、下列各项中,关于航摄分区划分的原则叙述错误的是:(A)应为1/4A、分区内的地形高差不得大于三分之一航高B、当地面高差突变,地形特征差别显著时,可以破图幅划分航摄分区C、在地形高差许可且能够确保航线的直线性的情况下,航摄分区的跨度应尽量划大D、分区界线应与图廓线相一致13、当成图比例尺为1:10 000时,应选择的航摄比例尺为:(A)A、1:20 000~1:40 000B 、1:10 000~1:20 000C 、1:25 000~1:60 000D 、1:7000~1:14 00014、对于像控点的布设,下图所示的应是那种情况下的布点方法(黑点表示高程点,圆圈内一点表示平高点)?(D )原则上中心必须布点A 、航线网布点B 、区域网布点,用于加密平面控制点C 、区域网布点,用于加密平高控制点D 、区域网布点,用于地形条件受限时15、下列各项中,不包括于航摄设计书的内容的是:(C )A 、航摄因子计算表B 、航摄材料消耗计算表C 、航摄鉴定表D 、GPS 领航数据表16、下面的公式是高层建筑物密集的大城市进行航摄时间选择的公式(T ?为摄区的地方时),其中h θ表示?(C )12cos 90h T h t ?θθθδ?=--=-A 、摄区当地正午时间B 、太阳时角,单位为度(°)C 、摄影要求的太阳高度角,单位为度(°)D 、摄影日期的太阳赤纬,单位为度(°)17、下列对于航线敷设原则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 、航线飞行方向一般设计为东西向,特定条件下亦可设计南北向或任意方向飞行B 、位于摄区边缘的首末航线应设计在摄区边界线上或边界线外C 、当相邻航线重叠度不能保证满足要求的情况时,应调整航摄比例尺D 、沿图幅中心线敷设航线时,平行于航摄飞行方向的测区边缘可不用外延一条航线18、下列对于航摄仪的有效使用面积内镜头分辨率的要求,正确的是?(B)A、每毫米内不少于20线对B、每毫米内不少于25线对C、每毫米内不少于30线对D、每毫米内不少于40线对19、下列关于航空摄影时飞行质量的要求,叙述错误的有?(B)A、航向重叠度一般应为60%-65%;个别最大不应大于75%,最小不应小于56%B、像片倾斜角一般不大于3°,个别最大不大于5°C、航摄比例尺越大,像片旋角的允许值就越大,但一般以不超过8°为宜D、航线弯曲度一般不大于3%20、进行1:5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时,下列关于飞行质量的叙述错误的是?(A)A、同一条航线上相邻像片的航高差不应大于20 m(30m)B、最大航高与最小航高之差不应大于50 mC、航摄分区内实际航高与设计航高之差不应大设计航高的5%D、1:5000和1:25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时,对航高的要求一样。
名词解释1. 摄影测量学:利用光学摄影机摄影的像片,研究和确定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和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技术2. 像点位移:当地面起伏、像片倾斜时,地面点在像片上的构像相对理想情况时产生的位置差异。
3.摄影比例尺:摄影像片当作水像片,地面取平均高程时,这时像片上的一段的水平距L之比为摄影比例尺。
4. 数字影像相关:利用计算机对数字影像进行数字计算的方式完成影像的相关,识别出两幅(或多幅)影像的同名像点。
5.解析空中三角测量:以像点坐标为依据,采用一定的数学模型,用少量控制点作为平差条件,解求加密点物方坐标的理论方法或作业过程。
6.摄影基线:相邻两摄站点之间的连线7.航线弯曲度:偏离航线两端像片主点间的直线最远的像主点到该直线的距离与该直线距离之比。
8.立体像对:在航空摄影时,同一条航线相邻摄站拍摄的两张像片具有60%左右的重叠度,这两张像片成为立体像对。
9.相对定向:确定一个立体像对中两张像片相对位置的参数10.绝对定向:确定相对定向所建立的几何模型的比例尺和模型空间方位。
11.中心投影:投影光线相互平行的投影12.影像内定向:将仪器坐标系中的像点坐标转换为像平面坐标系中坐标的过程13.摄影基线:航线方向相邻两个摄影站点间的空间距离14.航向重叠:同一条航线上相邻两张像片的重叠度15.像片的外方位元素:确定摄影瞬间像片在空间坐标系中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或称为表示摄影中心和像片在地面坐标系中的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16.内方位元素:确定投影中心(物镜后节点)相对于像平面位置关系的参数17.核线相关:沿核线寻找同名像点18.DEM:数字地形模型中地形属性为高程时称为数字高程模型19.影像数字化:将透明正片或负片放在影像数字化器上,把像片上像点的灰度值用数字形式记录下来,此过程为影像数字化20.模型绝对定向:用已知的地面控制点求解相对定向所建立的几何模型的比例尺和模型空间方位元素21.同名核线:同一核面与左右影像相交形成的两条核线,其中核面指物方点与摄影基线所确定的平面22.同名像点:同一地面点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左右摄影中心在左右像片上构成的像点称为同名像点。
摄影测量单选1、目前,主流的航空摄影机的像幅为()。
A。
18cm×18cm B。
23cm×23cm C。
36cm×36cm D.46cm×46cm 答案:B2、同一条航线内相邻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为()重叠。
A。
航向 B。
旁向 C.水平 D. 垂直答案:A3、相邻航线相邻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为()重叠。
A。
航向 B。
旁向 C。
水平 D. 垂直答案:B4、航摄像片上一线段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距离之比称为()比例尺。
A。
地形图 B.测图 C.摄影 D。
制图答案:C5、航空摄影属于( )投影成像。
A.正射 B。
垂直 C.斜距 D。
中心答案:D6、一张航摄像片有( )个内方位元素。
A。
2 B。
3 C。
4 D.6答案:B7、一张航摄像片有( )个外方位元素。
A。
2 B。
3 C. 4 D.6答案:D8、一张航摄像片有()个方位元素。
A.3B.6C. 9D.12答案:C9、摄影测量中一个立体像对由( )张航片构成。
A. 1 B。
2 C。
3 D.4答案:B10、航片上的投影差是由()引起的像点位移。
A。
地形起伏 B。
像片倾斜 C。
摄影姿态 D。
地球曲率答案:A11、将一个重叠向内的立体像对的左右像片对调后,观测到的是()。
A.正立体 B。
负立体 C.无立体 D。
不确定的模型答案:B12、一个立体像对同名像点的x坐标之差称为()。
A。
左右视差 B。
上下视差 C.投影差 D。
畸变差答案:A13、一个立体像对同名像点的y坐标之差称为()。
A。
左右视差 B.上下视差 C。
投影差 D.畸变差答案:B14、一个像对立体模型的绝对定向至少需要()控制点。
A。
三个平面 B。
三个平高 C。
四个平高点 D。
两个平高和一个高程答案:D15、解析法相对定向的目的是解求()元素。
A。
绝对定向 B.相对定向 C. 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 D.内方位16、摄影测量中立体像对绝对定向的元素有( )个。
A。
一、单项选择题1. TM6所采用的10.4~12.6〃属于(CA.红外C.热红外2. 全色影像的成像波段范围是(B )。
A.红外C.紫外3. 大气窗口是指(C )。
A.没有云的天空区域C.电磁波能穿过大气的电磁波谱段)波段。
B.紫外D.微波B.可见光D.整个电磁波谱B.电磁波能穿过大气层的局部天空区域D.没有障碍物阻挡的天空区域4. IKONOS-2遥感传感器是(C )CCD推扫式成像。
A.单线阵B.双线阵C.三线阵D.面阵5. SPOT 1-4卫星上装载的HRV传感器是一种线阵(B )扫描仪。
A.扫描式B.推扫式C.横扫式D.框幅式6.SPOT1-4影像产品的分级依据是(D )。
A.空间分辨率B.光谱分辨率C.时间分辨率D.几何校正和辐射校正7. 下面遥感卫星影像光谱分辨率最高的是(A )。
A. Landsat-7 ETM+B. SPOT 5C. IKONOS-2D. QuickBird8. 下面遥感卫星影像空间分辨率最高的是(D )。
A. IKONOS-2B. SPOT 5C. WorldView-1D. GeoEye-19. 卫星重复周期是卫星(B )。
A.获取同一地区影像的时间间隔B.经过地面同一地点上空的时间间隔C.绕地球一圈的时间D. 一天内回到同一地点上空的次数10.微波遥感图像是属于(A )图像。
A.距离B.方位D.光谱11 .合成孔径雷达的方位分辨力与天线孔径有关,与成像距离(C )。
A.成正比B.成反比C.无关D.平方成反比12 .全景畸变引起的影像比例尺变化在Y 方向(C )。
A.与COS 。
成正比B.与COS 。
成反比C.与COS 2。
成正比D.与COS 2。
成反比13 .遥感图像用6比特编码时,灰度级有(B )。
A. 32 个 C.128 个14 . BIL 是数字图像的(B )。
A.象元连续记录格式 C.象元、波段交叉记录格式15 .标准假彩色合成(如TM4、3、2合成)的卫星影像上大多数植被的颜色是(B )。
航天航空摄影概念题复习第一章摄影学基本理论
1、名词解释
(1)物镜像场角(视角)
2、简述题
(1)简述感光材料特性曲线的含义
(2)何谓显影动力学曲线?简述其意义
(3)简述照相机自动测光原理
(4)简述相机成像原理
(5)试分析景深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获取最大景深和最小景深?
―――――――――――――――――――――――――――――――1、名词解释(简答)
2、简述题(简答)
第二章空中摄影物理基础
1、名词解释
(1)波谱反射率(书上找)
2、简述题
(1)简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与散射作用有哪些异同点
(2)简述空中蒙雾亮度对航空、航天摄影的影响
(3)何谓辐射传输方程,对空中摄影有哪些影响?应采取什么保证影响质量?(4)试分析哪些因素将影响航摄负片的影像反差
(5)如何根据感光测定原理测定地物的波谱反射率?
第三章航摄仪
1、名词解释
(1)像移:由于摄影曝光时飞行平台的运动而产生的影像移位称为像移,即δ=w*t/m (2)物镜主距:航摄仪检定平差计算后的焦距f k=f±△f
(3)光圈号数:物镜的焦距与进光孔直径之比,即k=f/d
(4)超焦点距离:对焦在无穷远时,影像沿主光轴的清晰范围,即H0=f2/kε
(5)畸变差:实际像点到主光轴的距离(a’O)与理想像点到主光轴的距离(ao)之差称为该点影像畸变差,即△i=a’o-ao
(6)GSD(地面采样距离):在扫描成像过程中,一个物理像元通过摄影系统投射在地面上
的边长。
2、简述题
(1)简述像移的概念及像移补偿相机的工作原理
第四章空中摄影技术
1、名词解释
(1)航摄比例尺:航摄仪的焦距与摄影时相对航高之比
(2)重叠度:分为航向重叠度q x和旁向重叠度q y。
航向重叠度:相邻像片重叠部分的长度占像幅长度的百分比
旁向重叠度:相邻航线像片重叠部分宽度占像幅宽度的百分比
(3)基高比:摄影基线B X与相对航高H摄影之比
(意义:基高比与立体观测精度有关,基高比越大,立体观测精度越高)
(4)垂直夸大:立体影像恢复后,垂直方向比例尺大于水平方向比例尺
(5)坡度夸大:立体模型坡度和实际地面坡度的比值
(6)速高比:飞行速度与相对航高的比值(w/H)
(意义:地物在成像面上的显示速度,是像移补偿的依据)
(7)像片倾角:航摄仪曝光时,其主光轴与铅垂线的夹角
(意义:衡量像片的水平性,要求20以内,最大不大于40)
(8)像片旋偏角K:同一航线相邻像片主点连线与航线方向框标连线的夹角(2个K角取最大值
(意义:衡量航飞时航摄仪的定向正确性,一般要求60以内,个别最大不大于80)(9)航线弯曲度:最大弯曲矢距与航线长度之比
(意义:衡量实际飞行航线的直线性,要求航线弯曲度≤3%)
(10)轨道倾角:赤道平面与轨道平面的夹角。
自赤道平面起,逆时针方向量至卫星轨道平面上。
(11)空间分辨率(IFOV瞬时视场):在扫描成像过程中,一个光敏探测元件通过望远镜系统投射在地面上的直径或边长
(12)光谱分辨率:指传感器在波长方向记录宽度,达到光谱响应最大值的50%时的波长宽度。
(13)辐射分辨率:指传感器能分辨的目标反射或辐射的电磁辐射强度的最小变化量(14)时间分辨率:指在同一区域进行的相邻两次遥感观测的最小时间间隔。
对轨道卫星,亦称重复周期。
(15)位深:记录一个亮度值所用的比特数,也称比特位。
表示为2n,将地面景物亮度量化的级数。
(16)波谱特征空间:在多光谱成像中,任何一个像元在各波段的亮度值B之全体构成了
该地物的一个波谱特征向量,这种多光谱图像的量度空间称为多光
谱图像的波谱特征空间(谱空间)。
2、简述题
(1)简述航摄中选取摄影比例尺的原则
(2)简述航摄中选择焦距的原则
(3)如何用感光测定理论评定航摄资料的曝光、冲洗质量?(4)简述航空摄影和航天摄影在重叠度q x、q y的保持上的区别(5)简述多光谱摄影图像和多光谱扫描图像的区别
第五章遥感影像质量评定
1、名词解释
(1)清晰度:
2、简述题
(1)何谓感光材料的颗粒度?根据颗粒度如何估算有效比特数?
(2)何谓调制传递函数(MTF)?有何实用意义?
调制传递函数(MTF)就是线扩散函数的傅里叶变换的模。
MTF(v)=M像(v)/M物(v)
物理意义:调制传递函数(MTF)就是各个空间频率的物方正弦波光谱能量,经过成像系统后调制损失的百分比。
(3)如何在航摄负片上测定调制传递函数(MTF)?
(4)如何在调制传递函数(MTF)曲线上计算成像系统分辨率?
(5)如何使用调制传递函数(MTF)曲线评价影像质量?(6)简述MTF值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