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功能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275.00 KB
- 文档页数:46
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一):概述(完整版)呼吸系统的疾病占儿童所有疾病的首位,其病死率也是5岁以下儿童的第1位。
儿童经历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年龄跨度以及身体迅速发育的过程[1],有着特有的生长发育规律。
肺功能测定对于判断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在喘息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方面均有重要意义[2]。
肺功能检查是指运用特定的手段和仪器对受检者的呼吸功能进行检测、评价[3],是描述呼吸功能的一种重要方法,牵涉呼吸力学、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等,理论上复杂。
但经过一定的测试和计算机计算后,能用比较简单的方式回答临床问题[4]。
目前,国内儿童肺功能检查的普及率不高,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医院更低,检测质量参差不齐,亦无统一规范的儿童肺功能指南。
故中国儿童肺功能协作组经过多年努力,就目前较为成熟的检测方式推出如下系列指南。
本系列指南将从概述、肺容积和通气功能法、潮气呼吸法、脉冲振荡法、气道反应性测定(激发试验、舒张试验)及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等领域进行阐述。
1 儿童肺功能检测技术的发展肺功能技术最早是在古罗马时期,希腊医生Claudius Galen进行了最简单的肺容量测试。
19世纪中期,伦敦的John Hutchinson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定标的肺容量计。
20世纪初期,丹麦的Christian Bohr提出弥散学说,并采用静态法完成了使用一氧化碳作为测试气体的弥散测定。
一氧化碳弥散测定法现在仍然是大多数肺功能设备的首选方式。
21世纪,气道阻力(Raw)的测定理论和测试技术逐渐成熟。
在婴幼儿肺功能检测方面,1890年Eckerlein成功测定每分通气量(MV);1970年第一台婴幼儿体描仪问世;1980年Turner等发明强迫呼气(Squzee);20世纪80年代,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儿童肺功能技术才开始广泛普及。
肺功能检测仪中,流速-容量传感器至关重要。
最早出现的是水封式容量传感器,然后在水封式传感器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干式滚桶式,之后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涡轮式、热丝式及压差式、超声式流量传感器,并一直使用至今,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压差式的流量传感器。
肺功能报告解读肺功能测试是测量肺部功能的一种评估方式。
通过测试,我们可以了解到肺部有关的许多重要的信息,例如肺活量、呼吸道限制和呼气流量。
然而,如何解读肺功能测试报告是很多人都感到困难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为您讲解如何解读肺功能测试报告。
一、肺活量肺活量是绕开吸气阻力后呼吸深度和速度形成的气体量。
通过肺活量测试,我们可以评估肺部的大小和弹性。
一般来说,正常成年人的肺活量是在4000毫升至5000毫升之间。
二、峰流量峰流量是衡量空气流速的指标。
它对呼吸道的限制和狭窄有很好的反应。
通过测试峰流量,我们可以了解到呼吸道是否有狭窄或者阻塞等问题。
正常人的峰流量一般在400升/分钟至700升/分钟之间。
三、用力肺活量用力肺活量是一个人能过呼吸道的力量尽力呼气最大的空气量。
可以评估肺部容积和肺功能的弹性。
如果用力肺活量下降,则可能表明肺部已经减弱或有阻塞。
正常成年人的用力肺活量是在2500毫升至4500毫升之间。
四、氧气饱和度氧气饱和度是一个人血液中氧气的含量。
通过测试氧气饱和度,我们可以知道有没有进行氧气治疗的必要。
正常的氧气饱和度应该在95%以上。
五、充气容积充气容积是一个人能把肺里的空气全部排出后重新吸入的最大空气量。
可以评估肺部的总量和弹性。
充气容积下降,可能和肺部发炎、气道阻塞或肺部硬化等有关。
正常成年人的充气容积在4000毫升至5000毫升之间。
六、正常值和异常值在解读肺功能测试报告时,准确了解正常值的范围是非常重要的。
正常值的范围会受到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如果测试结果超过或低于正常值范围,则说明当前肺功能有问题。
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总之,了解如何解读肺功能测试报告对于评估肺部功能的健康状况至关重要。
通过对肺功能报告的测试结果进行评估,我们可以及时发现肺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常用肺功能指标(一)、肺通气功能肺通气指肺与外界环境所进行的气体交换。
1.肺容积肺容积指肺在不同呼吸水平所能容纳的气体量。
由八部分构成,即潮气量(TV )、补呼气量(ERV )、补吸气量(IRV )、残气量(RV)、深吸气量(IC)、功能残气量(FRC)、肺活量(VC )和肺总量(TLC )。
(1、肺活量(VC):指最大吸气后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正常VC %> 80%。
反映肺脏的扩张能力。
降低见于:肺扩张受限(如间质性肺疾病)、胸廓扩张受限(如脊柱侧突)、呼吸肌疲劳(如重度COPD )和神经肌肉病变(如脊髓灰质炎)等。
(2、残气量(RV):指最大呼气后剩余在肺内的气量。
正常RV%为80%〜120%。
增加见于阻塞性肺疾病(如COPD ),降低见于限制性肺疾病(如间质性肺疾病)。
(3、肺总量(TLC ):指最大吸气后肺内所含的气体量。
正常TLC %为80%〜120%。
增加见于阻塞性肺疾病,降低见于限制性肺疾病。
4.残总比值(RV/TLC ):指残气量与肺总量的比值,正常RV/TLC V 35%。
肺气肿时RV/TLC增加。
2. 通气量:(1、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量(FEV1.0、和一秒率(FEV1.0% ) : FVC指最大吸气后以最大的努力和最快的速度呼气所得到的呼气肺活量。
FEV1.0 指做FVC 时第一秒内所呼出的气量,实测值与预计值之比>80%为正常。
FEV1.0 与FVC 之比为一秒率(FEV1.0%),FEV1.0%是反映气道是否阻塞的指标,正常〉70%,降低见于气道阻塞和/或肺气肿。
(2)最大自主通气量(MVV ):在单位时间内以尽快的速度和尽可能深的幅度重复最大自主努力呼吸所得到的通气量。
正常MVV %> 80%。
它是反映肺通气功能的综合指标,降低见于:肺扩张受限、胸廓扩张受限、呼吸肌疲劳、神经肌肉病变、气道阻塞和肺气肿等。
3. 小气道功能小气道功能的主要测定方法为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
肺是人体五脏之一,也是中医学中重要的脏器之一。
根据《黄帝内经》中的观点,肺的作用是主司呼吸,通调水道,并且与脾相表里相合。
下面谨以“黄帝内经中的肺”为题,通过讲解肺在中医学中的重要性和功能来深入了解肺脏的作用。
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肺的主要功能有三个方面。
首先,肺主气。
肺脏有贮藏和宣发气机的作用,是人体呼吸的主要器官。
呼吸过程中,肺吸纳清气,然后将气机输送给全身,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其次,肺主水道。
肺有濡润和清洁水液的作用,通过水液的循环御风散湿,使身体的水分代谢保持平衡。
最后,肺与脾相表里相和。
肺脏外属毛发,而脾主肌肉。
肺宣发气机使水分向下传输,而脾主运化水谷精微。
两者相辅相成,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
根据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肺属金、对应秋季,其性质使然。
肺主肃降,喜干燥,不耐湿邪。
因此,如果肺功能出现问题,很容易受到湿邪的侵袭,出现咳嗽、咳痰等病症。
此时,可以采取一些调理方法,如避免潮湿环境,适当增加运动以发汗等,帮助肺脏排出湿邪,恢复正常功能。
在中医学的临床实践中,肺脏与人体的呼吸功能紧密相关。
如果肺功能衰弱,人体的呼吸系统会受到影响,导致气短、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
同时,肺脏也与人体的皮肤和毛发有关。
如果肺气失调,容易导致皮肤干燥、毛发粗糙等问题。
因此,在保持肺脏健康方面,我们需要注意呼吸的规律和质量,并通过适当的调养方法来保养皮肤和毛发。
此外,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肺脏的功能还与人体的情绪有关。
肺主气,与人体的情绪紧密相连。
如果人体情绪失调,如忧愁、郁闷、烦躁等,容易导致肺气郁滞,进而影响肺脏的正常功能。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情绪和情感的调节对肺脏的健康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根据《黄帝内经》的观点,肺是人体重要的脏器之一,主司呼吸和水道,与脾相表里相和。
肺的主要功能是宣发气机、濡润水液和维持身体水分代谢平衡。
保持肺脏的健康新陈代谢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需要注重肺脏的保养,包括合理的呼吸训练、避免潮湿环境、保持良好的情绪等,以维持肺脏的正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