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国际法的识别-OfficeofLegalAffairs
- 格式:pdf
- 大小:954.88 KB
- 文档页数:44
常用国际法词汇Jus gentium 万民法Law of nations 万国法Public International law国际公法Oppenheim奥本海Hugo Grotius胡果·格劳秀斯Universal// general// special international law普遍/一般/特殊国际法Features of international law 国际法的特征Natures of international law 国际法的性质International comity 国际礼让codification of international law国际法的编纂International Law Commission(the ILC)(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Effects of IL 国际法的效力The basis of international law 国际法的效力根据Naturalists 自然法学派Positivists 实在法学派Gratians 格老秀斯派(Compromise school“折中”学派)social solidarity school社会连带法学派normalism 规范法学派theory of power politics权力政治说theory of policy-oriented政策定向说Congress of Westphalia 威斯特伐利亚公会Martin 丁韪良sources of international law国际法的渊源International custom国际习惯material element “物质因素”psychological element “心理因素”general practice通例Usage惯例opinio juris “法律确信”resolutions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国际组织的决议General principles of law一般法律原则judicial decisions 司法判例The teachings//writings of publicists 公法学家学说Contractual treaty 契约性条约Law-making treaty 造法性条约Application of IL 国际法的适用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municipal law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Monism 一元论Dualism 二元论adoption//incorporation采纳//纳入transformation转化(把国际法规则内容制定为国内法规则)国际法的基本原则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international law jus cogens强行法,亦称强制规律peremptory normSovereignty主权Principle of sovereign equality主权平等原则principle of non-intervention不干内政原则internal affairs内政matters within domestic jurisdiction国内管辖之事件"Humanitarian" intervention “人道主义”干涉Principle of self-determination民族自决原则The subjects of international law国际法主体International personality国际人格者Permanent population固定的居民Defined territory 确定的领土Government 政府Unitary state 单一国Composite states//union of states复合国//国家的联合Dependent country 附属国Federation 联邦Confederation 联邦Permanent neutralized state永久中立国British Commonwealth of Nations英联邦French Community法兰西共同体Vassal state 附庸国Suzerain state 宗主国Protected//protecting stateFUNDAMENTAL RIGHTS OF STATES国家的基本权利Right of independence 独立权Right of equality 平等权Right of self-defense 自卫权Right of self-preservation自保权Right of jurisdiction 管辖权Territorial jurisdiction /jurisdiction based on residence领域管辖/属地管辖Personal jurisdiction/jurisdiction based on citizenship 属人管辖/国籍管辖Protective jurisdiction 保护性管辖Universal jurisdiction 普遍管辖State immunity 国家豁免权par in parem non habet imperium拉丁语,“平等者之间无管辖权”The doctrine of absolute immunity绝对豁免原则The doctrine of relative or restrictive immunity 相对豁免原则 RECOGNITION AND SUCCESSIONrecognition of states and governments国家和政府的承认 States succession 国家继承territorial change 领土变更Unconstitutional regime change不合宪法的政权更迭Constitutive theory 构成说Declaratory theory 宣告说De jure recognition 法律上承认De facto recognition 事实上承认Effective control 有效统治Principle of effectiveness 有效统治原则doctrine of non- recognition不承认主义,如,史汀生主义(the Stimson doctrine )Estrada doctrine 艾斯特拉达主义——墨西哥的实践Recognition of national liberation movement民族解放运动组织的承认Insurgent body 叛乱团体 Belligerent body 交战团体 Personal treaty 人身条约dispositive//non-personal treaties非人身条约The clean s/plate rule 白板规则State property 国家财产 State debt 国家债务Localized state debt 地方化债务malicious debt “恶债”State archives 国家档案国际法律责任 responsibility in international law Internationally wrongful acts 国际不法行为international crimes国际罪行subjective responsibility主观责任说objective responsibility客观责任说Imputability//attributability可归责性或可归因性limitations of sovereignty限制主权restitution恢复原状compensation赔偿apology道歉liability for acts of international damage 国际损害行为的责任activities not prohibited by international law 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state territory 国家领土Territory 领土territorial sovereignty 领土主权the acquisition and change of territory领土的取得与变更Occupation先占Terra nullius无主地Effective occupation有效占领Prescription时效Accretion添附Cession割让Conquest征服Plebiscite//referendum全民投票,又称全民公决Self-determination of peoples民族自决condominium 共管 lease租借Sphere of influence势力范围International servitude国际地役Boundary and frontier 边界与边境Antarctic Treaty System “南极条约体系”The sector principle 扇形原则The law of the sea 海洋法The UN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Territorial sea领海Normal baseline正常基线,亦称“低潮线”the low water line Straight baseline 直线基线Innocent passage无害通过Contiguous Zone 毗连区Exclusive economic zone 专属经济区(EEZ )Continental shelf 大陆架Transit passage过境通行International straits国际海峡Transit passage过境通行Archipelagic waters群岛水域Archipelagic baselines群岛基线freedom of the high seas公海自由Flags of convenience 方便旗Piracy海盗,海盗行为Right of visit登临权Right of hot pursuit 紧追权International seabed area国际海底区域Common heritage of mankind人类共同继承财产The parallel exploitation regime“平行开发制”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 国际海底管理局International air law国际航空法Air space空气空间Sovereignty of territorial airspace 领空主权State aircraft国家航空器Civil aircraft民用航空器Scheduled flight定期飞行即航班飞行Non- scheduled flight不定期飞行即非航班飞行Hijacking空中劫持either extradition or prosecution principle 或引渡或起诉Outer Space Law 外层空间法Outer space 外空Spacecraft航天器Space Objects 空间物体Registration system登记制度The principle of strict liability严格责任原则The principle of liability fault过失责任原则Residents of international law国际法上的居民Nationality国籍Original nationality固有国籍或原始国籍Jus sanguinis血统主义Jus soli出生地主义Acquired nationality继有国籍Naturalization入籍,旧称归化Double nationality双重国籍Conflict of nationality国籍的抵触//冲突Statelessness无国籍Diplomatic protection外交保护Exhaustion of local remendies用尽当地救济Passport护照 Visa签证National treatment国民待遇Most-favored- nation- treatment最惠国待遇Differential treatment差别待遇Reciprocal treatment 互惠待遇Preferential treatment优惠待遇Extradition引渡Non-extradition of political offender政治犯不引渡Asylum庇护Political refuge政治避难Territorial asylum域内庇护,亦称“领土庇护”Extraterritorial asylum 域外庇护Diplomatic asylum“外交庇护”Refugee identity难民身份Principle of non-refoulement不推回原则Diplomatic and Consular Relations Law外交和领事关系法Diplomatic relations 外交关系Consul领事Consular relations领事关系Mission/embassy使馆The head of the mission使馆馆长Ambassador大使Minister 公使chargé d'affaires (法)代办Persona non grata (拉)“不受欢迎的人”Unacceptable person“不可接受的人”diplomatic privileges and immunities外交特权与豁免Theory of extra-territorial jurisdiction 治外法权说Theory of personal representation代表说Theory of functional necessity职务需要说Diplomatic Corps外交团Special Missions特别使团Consular Privileges and Immunities领事特权与豁免THE LAW OF TREATIES国际条约法Bilateral treaties双边条约Multilateral treaties多边条约Law-making treaty造法性条约Contractual treaty契约性条约convention公//专约 treaty条约agreement 协定 charter宪章covenant ,statute 盟约、规约(general//final) act (总//最后)文件(additional//final )protocol(附加//最后)议定书exchange of notes 换文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谅解备忘录declaration 宣言joint declaration//statement 联合声明joint communique 联合公报constitution 组织章程arrangement 补充协定treaty-making capacity 缔约能力treaty-making power 缔约权conclusion and entry into force of treaties条约的缔结和生效negotiation 谈判 initiating草签authentication 认证(full) signature 签署sanction of treaty 核准ratification, acceptance, approval批准、接受、赞同full representative全权代表full power 全权证书accession 加入reservation 保留pacta sunt servanda 约定必须信守(拉丁)applic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reaties适用与解释条约amendment, termination, suspen-sion of operation 条约的修改、终止与停止执行invalidity of treaties条约的无效amendment/modification修正/改provisional application 暂时适用material breach 重大违约fundamental change of circumstances 情势根本变更PEACEFUL SETTLEMENT OF INTERNATIONAL DISPUTES国际争端法the principle of peaceful settlement of international disputes justiciable//non-justiciable dispute可裁判的//不可裁判的争端amicable//compulsive settlement和谐//强迫解决方法Political methods //legal methods of settlements政治//法律解决方法retortion 反报 reprisals 报复pacific blockade 平时封锁negotiation 谈判consultation 协商inquiry//investigation 调查good offices 斡旋mediation 调停conciliation 和解The Permanent Court of Arbitration 常设仲裁法院judicial settlement 司法解决Permanent Court of International Justice 国际常设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国际法院Independent judges独立法官Judge ad hoc“专案法官”或“特别法官” (special judge)Contentious jurisdiction诉讼管辖权Advisory jurisdiction咨询管辖权Voluntary jurisdiction自愿管辖Conventional jurisdiction协定管辖Optional compulsory jurisdiction任意强制管辖Institution of proceedings起诉written//oral proceedings书面//口头程序memorial 诉状counter-memorial 反诉状regional agencies or arrangements区域机关和区域办法国际组织法League of Nations(国际联盟)United Nations(UN )联合国The purposes and principles of the United Nations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Original/elective member创始/纳入成员Decision-making //voting system 决策//表决制度United Nations Charter联合国宪章the General Assembly联合国大会the Security Council安全理事会Veto否决权the principle of unanimity of great powers大国一致原则Economic and Social Council经社理事会Trusteeship Council托管理事会Secretariat秘书处Secretary-General联合国秘书长Regional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区域性国际组织Specialized Agencies(联合国专门机构)The Collective Security System(联合国集体安全体制)The UN Peace-keeping Operations(联合国维和行动)复习备考(仅供参考,不可押题!)常见名词:属地管辖权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属人管辖权无害通过引渡庇护过境通行全权证书造法性条约草签添附继有国籍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否决权斡旋安理会国际法院登临权紧追权平行开发制协定管辖任意强制管辖复习备考(仅供参考,不可押题!)思考题:论国际法与国内法之间的关系。
国际惯例与国际习惯的概念界分及现实考察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国际惯例与国际习惯的概念界定及其在现实中的具体应用与考察。
在国际法的范畴内,国际惯例和国际习惯都是重要的法律渊源,它们在规范国家行为、促进国际合作与维护国际秩序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尽管两者在实践中经常相互交织,但它们在概念上却存在明显的区别。
This article aims to deeply analyze the concept definition of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and international customs, as well as their specific applications and investigations in reality. Within the scope of international law, international customs and practices are important legal sources that play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regulating state behavior, promot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maintaining international order. However, although the two are often intertwined in practice, there are clear conceptu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本文将首先明确国际惯例与国际习惯的定义,并探讨它们在法律性质、形成过程、法律效力等方面的异同。
接着,文章将通过具体案例和历史事件,对两者在国际实践中的应用进行实证分析,以揭示其在实际运作中的特点和作用。
司法考试《国际法》:国际习惯国际习惯是指在国际交往中由各国前后一致地不断重复所形成,并被广泛接受为有法律拘束力的行为规则或制度。
国际习惯是不成文的,它是国际:去最古老、最原始的渊源。
国际习惯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的普遍性和基础性。
虽然现在许多的国际习惯被编纂进入条约,但是从效力的普遍性上讲,条约并不能替代被其编纂的国际习惯。
同时,条约不可能包罗国家实践中所有方面的规则,新的习惯规则仍不断产生。
从这些意义上,国际习惯被认为是国际法最重要的渊源。
国际习惯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物质要素或客观要素,即存在各国反复一致地从事某种行为的实践;二是心理要素或主观要素,它要求上述的重复一致的行为模式被各国认为具有法律拘束力,即存在所谓法律确信( opinio juris)。
一项国际习惯必须同时具备这两个要素,特别是心理要素。
历史上一项国际习惯的形成过程往往需要很长时间。
而现代由于技术的发展和交往的迅捷,一项国际习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迅速形成。
证明一项国际习惯是否确立和存在,必须提出相关的证据。
由于无论是物质要素或法律确信,都是在实践中表现出来,因此证明一项国际习惯的存在,必须从国际法主体的实践中寻找证据。
一般地应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国家间的各种文书和外交实践;第二,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各种文件,包括决议、判决等;第三,国家的国内立法、司F、行政实践和有关文件。
在国际法中,"习惯'( Custom) -词是意义明确的法律用语,其表明具备了两个构成要素的、具有法律拘束力规则。
而"惯例'一词,目前存在几种不同的用法。
一是所谓广义的用法:"惯例'一词包括了具有法律拘束力的习惯,也包括没有法律拘束力的一般通例;二是所谓狭Y 的用法,其下又分为不同的两种:一种是使用"惯例'一词与"习惯'同义,专指有法律拘束力的规则或制度。
这种用法目前已不多见。
专业英语资料(国际法)1.Article 38 of the Statut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states:1.The court,whose function is to decide in accordance with international law such disputes as are submitted to it,shall apply:(a)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whether general or particular, establishing rules expressly recognised by the contesting States;(b)international custom, as evidence of a general practice accepted as law;(c)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law recognised by civilised nations;(d)subject to the provisions of Article 59, judicial decisions and the teachings of the most highly qualified publicists of the various nations, as subsidiary mean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rules of law.1.法院对于陈诉各项争端,应依国际法裁判之,裁判时应适用:(a)不论普通或特别国际协约,确立诉讼当事国明白承认之规条者。
(b)国际习惯,作为通例之证明而经接受为法律者。
(c)一般法律原则为文明各国所承认者。
(d)在第五十九条规定之下,司法判例及各国权威最高之公法学家学说,作为确定法律原则之补助资料者。
习惯国际法与条约法的关系解析国际法是规范国家间行为的法律体系,由习惯国际法和条约法构成。
习惯国际法是指在国家实践中形成、普遍公认的行为准则,而条约法则是通过缔结、批准、加入等程序形成的国际公约。
习惯国际法与条约法在国际法中协同发挥重要的作用,彼此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对于这种关系的理解和解析对于国际法理论的深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习惯国际法和条约法在国际法中的地位有所不同。
习惯国际法作为国际法的基石,具有普适性和延展性的特点。
习惯国际法是通过国家长期实践而形成的,其内容可以是具体的行为方式、普遍的原则或共同的价值观等。
而条约法则是通过国家间缔结条约进行的,其内容具有明确性和明确性。
条约法作为一种具有合同性质的法律形式,对缔约各国具有直接拘束力。
因此,习惯国际法和条约法在国际法中的地位虽然不同,但二者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国际法的法律体系。
其次,习惯国际法与条约法在国际法中的适用方式有所差异。
习惯国际法的适用方式是通过各国普遍接受和实践的方式来确立的。
国际法学家一般通过国家实践的持续性、普遍性和公认性来确定一个习惯国际法规则的形成。
而条约法的适用则是通过缔结和批准等法定程序来实现的。
缔结条约的各国通过签署和批准的方式,将自己的国内法纳入该条约的规范范围。
因此,习惯国际法和条约法的适用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二者都需要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接受和遵守。
再次,习惯国际法与条约法之间的关系存在着潜在的冲突和协调问题。
当习惯国际法与条约法存在冲突时,应该如何处理?国际法学家对于解决这种冲突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有一部分学者主张优先适用条约法,认为条约法作为明确并有约束力的法律形式应该具有优先适用的地位。
而另一部分学者则主张优先适用习惯国际法,认为习惯国际法在国际社会中的共识和普遍认可度更高。
因此,在实践中如何协调习惯国际法与条约法之间的关系,需要依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平衡。
最后,习惯国际法和条约法的相互影响和发展也是国际法领域的重要问题。
联合国英语词汇Font Size: Large | Medium | Small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国际法院Security Council 安全理事会General Assembly 联合国大会Secretariat 秘书处Office of the Secretary General 秘书长办公室Office of Legal Affairs 法务局Department of Political and Security Council Affairs 证治安全局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经济社会局Office of Public Information 公共资料处Department of Conference Services 会议局Office of General Services 总务处United Nation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Secretariat 联合国贸易开发事物局Unite Natio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联合国工业开发机构United Nations Administrative Tribunal 联合国行政裁判所International Law Commission 国际法委员会United Nation s Commiss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Law国际贸易法委员会Committee on the peaceful Uses of the Seabed and the Ocean Floor beyond the Limits of National Jurisdiction 公海海底海床和平利用特别委员会Enlarged Committee for Program and Coordination,ECPC 扩大计划调整委员会Economic and Social Council 经济社会理事会Statistical Commission 统计委员会Population Commission 人口委员会Commission for Social Development 社会开发委员会Commission on Human Rights 人权委员会Commission on the Status of Women 妇女地位委员会Commission on Narcotic Drugs 麻醉药委员会Council Committee on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民间机构委员会Committee on Housing, Building and Planning住宅建筑企划委员会Committee for Development Planning开发计划委员会Special Committee on Peace-Keeping Operations 维护和平活动特别委员会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联合国贸易开发会议Trade and Development Board,TDB 联合国开发委员会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UNDP 联合国开发计划处United Nation Children's Fund,UNICEF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ted Natio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UNIDO 联合国工业开发组织United Nations Capital Development Fund,UNCDF联合国资本开发基金会United Nations Institute for Training and Research,UNITR 联合国调查训练研究所United Nations FAO Intergovernmental Committee of the World Food Program 联合国FAO 世界粮食计划国际委员会International Narcotics Control Board,INCB国际麻醉药管制委员会Trusteeship Council 信托投资理事会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ILO国际劳工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 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United Nation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e Organization,UNESCO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ICAO国际民间航空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世界卫生组织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ITU国际电信同盟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世界气象组织Universal Postal Union,UPU万国邮政联盟International Maritime Consultative Organzation,IMCO国际海事协议组织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IFC国际金融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国际货币基金会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IBRD 世界银行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ssociation,IDA 国际开发协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GATT 有关关税贸易一般规定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IAEA 国际原子能组织World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WFTU 世界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Confederation of Free Trade Unions,ICFTU 国际自由劳工联盟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ICC 国际工农商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ers,IFAC 国际农业生产联盟Inter-Parliamentary Union,IPU 诸国会议同盟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Employers,IOE 国际雇佣者组织World Veterans Federation,WVF 世界退伍军人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of Local Authorities,IULA 世界地方自治联盟United Towns Organization,UTO 姊妹市团体联盟。
国际法1、国际法的渊源国际习惯与国际惯例的区别国际习惯,作为通例之证明而经接受为法律者”。
它包括两方面因素,一为物质要素(通例的产生),二为心理因素(通例被认为具有法律拘束力)。
国际习惯定义为国际交往中形成的被各国认为有法律拘束力的不成文的原则和规则。
而国际惯例在国际公法中,又称通例或常例。
国际习惯与国际惯例不同:(1)国际惯例是尚未达到具有完全法律效力的惯常行为,而国际习惯是各国重复采用的具有法律拘束力的不成文的法律规范。
(2)惯例可以是相互矛盾的,而习惯应该是相统一和相一致的。
虽然,国际习惯与国际惯例在内涵和性质上具有明显的差别,但人们之所以将二者混淆,第一是因为二者具有非常密切的相联性。
首先、在国际公法中‘惯例’也就是‘通例’惯例是各国在彼此交往中的行为所构成的。
如果许多国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同一种国际法律关系反复采取同样的、前后一致的处理方法,通例便产生了。
通例的产生,包括时间、数量和实践的同一性三项要求。
同时,构成惯例的各国重复行为也是习惯的主要因素。
总之,在国际公法中,普遍认为国际习惯与国际惯例是有区别的。
国际惯例,它是各国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形成的普遍行为,是国际习惯产生的前提条件、物质基础。
只有当国家遵循这些行为是出于法律上的义务时,便形成了国际习惯。
因而其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被各国认为具有法律拘束力。
2、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概念:那些各国公认,贯彻到国际法各领域的构成现代国际法基础而具有强行法性质的国际法原则国际强行法:是一般国际法强制规律,国家之国际社会整体接受并公认为不许损抑,且仅有以后具有同等性质之一般国际法规律始得更改之规律两者关系:(1)国际法基本原则并不都是强行法(2)一般国际法新强制规律之产生遇有新一般国际法强制规律产生时,任向现有条约之与该项规律抵触者成为无效而终止。
国际强行法与国际法基本原则辨析:相同:都是为所有国家或者大多数国家所承认和接受的而且他们的法律约束力都是优于其他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的不同:①强制法的概念出于《条约法公约》因其主要适用于各国之间的条约关系国际法的基本原则适用范围是国家的一切行为包括国际法各个部门②强制法是由国家实践和国际法院判例法发展而来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已经明确规定在国际法律文件中③国际法基本原则特征是具有普遍意义,适用于国际法的一切效力范围,从而构成国际法的基础强行法虽然被各国公认具有强制性,但其特征不明显3、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关系国际条约在中国的低位:①国际条约在被采纳为国内法,成为我国法律体系的一部分后就产生了条约在这一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的问题条约的效力分为:(1)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批准的条约和重要协定——一般法律(2)由国务院核准的协定——行政法规(3)由中国政府各部门签订的无需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批准和国务院批准——部门规章②国际条约在我国的适用我国对国际条约在国内法上适用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在国内法中通过专门条款规定直接适用国际条约或当国内法与国际法发生冲突时优先适用国际条约。
United Nations Audiovisual Library of International Law跨界含水层法条款根据长期工作方案问题工作组的建议(A/55/10),2000年国际法委员会第五十二届会议决定将专题“共有自然资源”列入其工作方案。
2000年12月12日大会第55/152号决议表示注意到委员会第五十二届会议就其长期工作方案开展的工作。
2001年12月12日,大会第五十六届会议通过第56/82号决议,请委员会进一步审议将列入其长期工作方案的专题,同时考虑到各国政府在第六委员会或以书面形式提出的评论。
2002年委员会第五十四届会议决定将“共有的自然资源”专题列入其工作方案,任命山田中正为该专题的特别报告员,并设立了一个工作组,协助特别报告员开展工作(《国际法委员会第五十四届会议工作报告》,A/57/10)。
2002年11月19日,大会第五十七届会议通过第57/21号决议,表示注意到委员会决定将此专题列入其工作方案。
2003年委员会第五十五届会议审议了特别报告员的第一次报告(A/CN.4/533和Add.1)。
报告力求提供关于此专题的背景情况并希望就今后的研究方向得到委员会的总的指导。
报告还提供了一个围绕本专题开展工作的暂定时间表。
特别报告员还建议专题的范围应限定于研究封闭跨界地下水、石油和天然气,并提出从封闭跨界地下水着手工作。
委员会举行了一次非正式简报会,听取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和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专家关于地下水的简报(《国际法委员会第五十五届会议工作报告》,A/58/10)。
2003年12月9日大会第58/77号决议请各国政府向国际法委员会提供有关使用和管理跨界地下水,特别是涉及此种地下水的质量和数量的国家立法、双边及其他协定和安排的资料。
2004年委员会第五十六届会议审议了特别报告员的第二次报告(A/CN.4/539和Add.1)。
该报告提供了有关该专题的总体框架,并涵盖了公约的可能范围、用语、含水层系统的使用原则、不造成损害的义务、一般合作义务、定期交换数据和资料和各种不同的使用,以及若干含水层模式和选定的个案研究。
如何认识国际习惯在国际法中的地位有关国际法渊源在《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做出了基本的规定:一、法院对于陈诉各项争端,应依国际法裁判之,裁判时应适用:(子)不论普通或特别国际协约,确立诉讼当事国明白承认之规条者。
(丑)国际习惯,作为通例之证明而经接受为法律者。
(寅)一般法律原则为文明各国所承认者。
(卯)在第五十九条规定之下,司法判例及各国权威最高之公法学家学说,作为确定法律原则之补助资料者。
二、前项规定不妨碍法院经当事国同意本“公允及善良”原则裁判案件之权。
从该条可解读国际法的渊源包括国际条约、国际习惯、一般法律原则、司法判例和权威公法学说一级公允善良原则五种法律渊源。
其中,学界一般将国际条约、国际习惯和一般法律原则作为基本法律渊源。
20世纪以前国际习惯法作为国际法的基础,在早期的国家对外交往及早期的国际法著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国际法另一基本渊源国际条约的产生和数量的剧增,国际习惯作为国际法最重要的地位逐渐丧失与国际公约、一般法律原则一起成为基本的法律渊源「1」[2]。
国际习惯在实际运用有其独特的优点与现实的意义。
国际条约内容、范围的确定性似乎更符合现代社会对于效率的追求,但在《条约法公约》中,条约的效力仅限于缔约国之间,而对于没有加入该条约的国家不具备法律约束力。
相对而言,国际习惯法便具有适用上的普遍性。
从目前缔结的各条约情况看,迄今为止没有一个所有国家都加入的条约。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国际条约的国际法是不完整的,不能有效规制和解决所有的争端和问题,故国际习惯法的其存在还是有现实意义的[3]。
在国际法渊源适用上,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先在国际条约中选择可适用的国际条约,在适用条约时发生疑问时以国际习惯加以解释,并且国际习惯法在条约与强行法规则发生抵触情况下优先适用[4]。
国际习惯在处理国际争端和制定国际条约等各方面,国际习惯作为原则性的规范,指引着国际法的总体走向,任何行为都不得违背作为国际精神的习惯法。
国际习惯与国际条约作为国际法渊源之比较摘要国际习惯与国际条约作为国际法的两个主要渊源,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二者在渊源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动,而这种变动将一直持续并始终代的特征。
本文对国际习惯与国际条约的特点以及各自的优缺点进行比较,欲从法和非法律因素这两个角度探讨二者地位发生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国际法国际法渊源国际习惯国际条约在不可逆转的全球化的进程中,国际社会愈来愈显示出一种对进一步发展国际法的强烈需际习惯与国际条约作为当今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法渊源应当为实现这一目标发挥作是二者所发挥的作用的大小在国际社会的发展中产生了变化。
在国际法历史上,习国际法的最原始最古老的渊源曾处于最重要的地位,但如今,条约在国际交往中则比习惯更为巨大的作用,其重要性“在过去一个半世纪以来不可估量的增加了”。
者地位作用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国际社会需要的转变。
各国是在法律层面与非法综合考虑的基础上,选择符合需要的法律形式。
从法律因素上看,各国会根据国际国际条约各自具有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后选择;从法律之外的因素上看,国际法学派、政治力量、全球化进程等因素也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习惯与条约作用的发挥产生了两个思考:一是面对国际社会需要的变化,两个国际法主要的渊源自身的不会有调整的趋势;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非法律层面的力量会在国际法发展中起到作用。
王铁崖教授说:“现代的国际法是动态的国际法”,本文欲通过对国际习惯条约的比较,“指明一些特征”,通过对影响二者在国际法渊源中地位变动之原因,“看到一些国际法发展的主要动向”。
一、界定比较范围不是所有的国际习惯和国际条约都能构成国际法渊源。
国际法分为一般国际法和特殊国际特殊国际法包括特殊习惯规范和双边条约,它们不能直接构成国际法的渊源。
特殊惯仅在其他国家承认下而双边条约仅在“有许多这类条约作出相同或类似的规定”可能构成国际法渊源。
同样的,契约性条约也只在一定条件下成为一定意义上的国源。
1.国际法的定义规范国家、国际组织和它们之间关系以及它们与自然人或法人之间某些关系的法律;各国觉得必须遵守并在国家相互关系中确实共同遵守了的大量行为规则和原则所组成的法律总体;国际法主要是国家在其相互交往中形成的,主要调整国家间关系的有法律拘束力的原则、规则、规章制度的总体。
作为国际社会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在调整国际关系、指引国家治国理政和促进人民福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国际法的性质国际法是法,与“国际道德”或“国际礼让”是有区别的。
现在普遍认为,虽然国际法仍然主要是调整国家间的关系,但不再只是国家间的法律,而是属于整个国际社会的法律。
3.基欧汉“国际制度理论”世界政治的制度化会对各国政府产生重大影响国际制度安排应包含三方面内容:加强政府实施自身承诺和监督别国遵守协定的能力;增加谈判各方之间信息和机会的交流;维护国际协议的一致性,落实机制或制度安排的形式是政府间组织或跨国非政府组织。
国际关系规范化(国际制度的宗旨和核心);相对利益观国家不能无限度追求自身的绝对利益,还要考虑其他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以合作、互利、长期、共同的利益取代争斗、利己、短视、单一的利益;国际关系有序化。
4.新自由主义:软权力:以文化、政治理想和政策为基础,通过吸引而非威胁或收买他人获得所需的能力,它包括:西方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的价值标准;自由市场经济体系及其运行机制;西方文明,如文化、宗教等的影响。
该观点可刺激国际法、国际组织的发展:国家间可以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制定一定的国际关系行为者都同意的规则来相互实现某些利益。
国际法、国际组织是国际现实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法律规范的“可预见性”(彼此对对方行为拥有稳定的心理预期进而减少冲突的可能性,有序处理冲突)与“合法性”;约束效果:各国通过国际法、国际组织证明自己行为的合法性。
5.现实主义马基雅维里现实主义理论的核心:政治家为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他们必须既是狮子又是狐狸:如果一国不够强大,它将招致他国来捕食;如果统治者不够精明和狡猾,就会失去能够给国家带来利益的机会,甚至因忽视危险或威胁而毁灭自己和国家。
国际法院认定习惯国际法之实证考察——对“两要素”说的坚持抑或背离?邓华*内容摘要:“两要素”说是认定习惯国际法存在及内容的传统路径。
一方面,从国际法院的案例文本来看,“两要素”说是始终被坚持的,迄今为止,国际法院未曾在书面表述上出现过对“两要素”说的背离。
另一方面,从国际法院的案例来看,在大部分案件中,国际法院仅在文本中提及“国家实践”和“法律确信”,而没有真正对这两个要素展开考察分析。
据此,我们会发现一个“颠覆”传统认知的结论:“国家实践”和“法律确信”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仅是国际法院案例文本中的一个抽象存在。
欲理解国际法院这种“言行不一”,则需要对“两要素”说进行反思。
关键词:国际法院习惯国际法“两要素”说国际法委员会国际法治DOI:10.13871/ki.whuilr.2020.01.002一、一个综述及问题的提出《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第1款(丑)项对“习惯国际法”的规定是“作为通例之证明而经接受为法律者”。
历来认为,要认定一项习惯国际法的存在,必须同时考察“国家实践”(state practice)和“法律确信”(opinio juris)这两个要素,该路径被称为“两要素”说(或“两要素”法)——而这又与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在“识别习惯国际法”专题①中所采用的路径是基本一致的,其背后折射出严格的实在法学派观点,并在20世纪即获得了普遍的正统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助理研究员。
本文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一等资助项目“国际法院认定习惯国际法的逻辑推理方法”(项目批准号:2018M630249)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人工智能背景下自主武器系统相关国际法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19BFX2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①“识别习惯国际法”(identification of customary international law)是国际法委员会自2012年起就在研究的一个专题,该专题最终形成的16条结论草案和评注已于2018年在国际法委员会完成了二读。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0011. 甲国发生的叛乱运动已经被甲国政府和国际社会承认为叛乱团体。
该叛乱在其控制的一些地区,强行掠夺或占用外国侨民和外国国家的财产。
下列关于甲国政府是否承担责任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DA. 承担直接责任B. 承担间接责任C. 甲国政府和叛乱运动共同承担直接责D. 不承担责任2. 最先把国际法着作系统的译成中文的人是( C )。
A. 林则徐B. 严复C. 丁韪良D. 张之洞3. 认为国际法的效力依据源于人类良知、理性和法律意识的学派叫做( D )。
A. 实在法学派B. 规范法学派C. 格老秀斯派D. 自然法学派4. 被誉为国际法创始人的是荷兰着名法学家( B )。
A. 克林顿B. 格老秀斯C. 普芬道夫D. 瓦特尔5.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属于对( C )的承认。
A. 新国家B. 新政体C. 新政府D. 新国体6. 关于国家管辖豁免问题,(C )立场在19世纪末期由比利时和意大利等国的司法判例正式确认。
A. 绝对主义B. 普遍主义C. 限制主义D. 连带主义7. ( B )被视为是近代国际法形成的标志的事件之一。
A. 国际联盟的成立B. 《战争与和平法》的发表C. 《陆战法规惯例公约》的签订D. 《联合国宪章》的制定8. 关于国家行使自卫权,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B )。
A. 仅指单独自卫B. 可以单独自卫,也可以集体自卫C. 以受到外国干涉为前提D. 自卫不向安理会报告9. 关于不动产的国家继承,应适用( C )。
A. 与所涉领土实际生存原则B. 公平原则C. 随领土转移原则D. 协商原则10. 国际法优先说的着名代表人物是( B )。
A. 德国的耶利内克B. 美国的凯尔森C. 德国的得里佩尔D. 英国的奥斯汀11. 一国的部分领土脱离母国,建立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新的国家被称为(D )。
A. 独立B. 合并C. 解体D. 分离12. 在国家继承中,部分领土割让或某附属领土并入某一既有国家时,适用( B ),即被继承国参加的条约自国家继承日期停止对继承所涉领土失效,而继承国参加的条约则同时对该领土生效,除非该条约对该领土的适用不符合条约的目的和宗旨或者根本改变实施条约的条件。
国家对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条款詹姆斯·克劳福德国际法教授剑桥大学劳特帕赫特国际法研究中心历史背景和编纂发展关于国家责任的议题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国际法发展过程中已被视为一项重大关注领域。
该题目曾被国际联盟选定进行编纂,并且是未获成功的1930年海牙大会主要议题之一。
1948年,联合国大会设立国际法委员会,国家责任被选定为这一新机构处理的首批14个专题之一。
负责本题目的首任特别报告员加西亚·阿马多尔(古巴)于1956年开始这项工作,他在该年至1961年期间提交了6份报告,将国际法委员会的重点放在外国人及其财产受到伤害时的国家责任上,同时也讨论一般责任问题。
由于承担着其他任务,国际法委员会未详细讨论这些报告。
到1962年,认为国际法委员会应将关注重点转向“定义关于国家的国际责任的一般规则”(阿戈)的观点占了上风。
阿戈教授(意大利)是负责该题目的第二任特别报告员,他在1969至1980年期间提交了8份报告以及一部内容翔实的增编。
在此期间,国际法委员会通过了35项条款,为关于国家责任的起源和根本特征条款奠定了基础(现为《国家对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条款》第一部分,下称《条款》)。
1980至1986年,第三任特别报告员里普哈根(荷兰)提交了7份报告,他对本议题辩论的主要贡献是推动国际法委员会暂时通过了关于“受害国”的详细定义。
里普哈根先生的继任者是阿兰焦-鲁伊斯(意大利),他在委员会工作期间(1988到1996年)提交了8份报告,到其任期结束时,国际法委员会通过了第一份全面的条款草案案文及评注,阿兰焦-鲁伊斯先生对此做出的主要贡献包括编制了赔偿和反措施、“国际罪行”的后果以及争端解决等章节。
1997年,委员会任命克劳福德(澳大利亚)担任特别报告员,国际法委员会在1998至2001年期间对条款草案进行了二读。
1998至2000年期间,委员会审查了整个案文并通过了一套新的条款草案,将其提交给各国政府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