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基础理论谢安平教授授课
- 格式:doc
- 大小:117.00 KB
- 文档页数:6
司法考试培训界史上最牛X的民刑“双师资”:二勇+杨柳“司法考试培训界史上最牛X基础班,首创民刑“双师资”,“二勇”+“杨柳”……我靠,绝配!”,这句话或许你之前没听过,不知啥意思,这不怪你,这不是你的错,如果今后还不知……你一定会犯错……这是司法考试培训界一篇"毁三观"文章,做好心理准备,会对你的观念或许产生颠覆,或许让你难以接受,但我还是要说真相,信不信由你,我反正信的。
问题来了,到底啥是史上最牛X基础班呢?啥是“双师资”?“二勇”是谁?“杨柳”是谁?从2002年司法考试到现在,司法考试培训圈“名师”有数百位了,能够站住脚的恐怕没有多少人,长江后浪推前浪,曾经的司法考试培训名师很多被考试拍死在了沙滩上!我们认真研究了最近十年老师授课特色,认真研究了最近五年试题变化趋势,认真与数百名过关学员深入交流,组合最互补顶级专家,首创也是独创基础阶段民刑“双师资”模式,研究如下:备战司法考试,从民法起步!钟秀勇:民商法学博士,国内司法考试辅导知名专家。
有考友这样形容他“最丑的民法老师,最精炼风趣的语言。
”老钟经常自黑为“悟空”“湖北花脸猴”,相貌长成这样,还有那么多机构争先恐后地请着去讲,又这么受学员欢迎,那绝对是要有真才实学才行的。
当然,俺个人觉得钟老师不丑,不过是白癜风罢了,看习惯了就好。
大家都评价老钟讲的好,老钟讲的真的挺细致的,而且会把前后知识点串起来讲,就是一次把涉及到的知识点讲全,就像独角兽司考地图一样“串糖葫芦”,这样讲的是非常透彻的,能够把知识进行系统化、体系化!但是,如果基础不是太好,听钟老师讲课有点费劲,老钟适合那些自己本身能够较好掌握单个知识点、有一定掌握民法体系考生,不会因为讲课老师思维和进度的跳跃打乱自己体系性的同学。
零基础非法本考试在打基础阶段,建议先听听赵德勇老师讲解基础阶段课程,这也是独角兽网校在2014年安排钟老师讲解基础(很多考生反馈受不鸟啊!),而2015年安排钟老师讲解系统强化阶段的原因;强化阶段应至少把钟老师的课件认真听个2—3遍,如果能把他的讲义吃透,则民法有望!有学员问,是不是网校为了偷工减料呢?错!大错!独角兽网校能够在司法考试培训圈里,被考生交口称赞,咋会偷工减料呢?为了避嫌,更是为了满足不同考生的口味,独角兽网校在基础精讲阶段,特加钟老师,独创民法“双师资”(我勒个去,司考界独创啊!史上最牛啊!),这个一点都不夸张……此为,民法“二勇”,堪称绝配!这个消息同行知道了,会睡不早觉(狂哭,最牛X老师都去独角兽了,我咋招生啊!),学员也睡不着(太兴奋了,通宵听课……)问题来了,这么多老师,我听不完啊!咋办?我告诉你,如果基础不太好就听赵老师的,基础非常牛X,可以直接听钟老师的,不过还是建议你先听老赵的起步!问题又来了,赵老师讲的咋样呢?何方人士?赵德勇:民商法学博士、副教授,独角兽网校特约名师。
2010年司法考试名师推荐今天做老师推荐,思考稍微讲得细一点。
因为最近找思考的考友,有些基本上完全是司法考试的门外汉,连基本的刑罚总则和分则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汗…更不要说司法考试界有哪些名师了。
名师永远是名师,不会今天是明天就不是。
名师只会越来越多,不会越来越少,除非名师不在司法考试领域传道授业了。
当然,客观情况是,现在的名师是分布各个学校。
司法考试一共要考14科——法理学、宪法、法制史、民法、民事诉讼与仲裁制度、商法、经济法、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道德。
基本上每科都有讲得比较好的老师。
2010年,如果每科你都能搜集到一个名师最新完整讲课录音,那么恭喜你了,你离通过司法考试不远了。
思考根据个人的经验及群里2009年参加司法考试朋友的推荐,详细对名师做一个分析推荐,希望对大家2010年在选课程是能做个参考作用。
刑法:刘凤科(出题人弟子,08年最大的黑马)、韩友谊、<strong>阮齐</strong>林、杨艳霞、袁登明、汪明亮、陈永生、刘东根、罗翔刑诉:出题人代言弟子、刘玫、汪海燕、谢安平、卫跃宁、马明亮、杨雄、李奋飞、王静民法:李建伟、<strong>李仁玉</strong>、隋彭生、钟秀勇、姚欢庆、席治国、张能宝、张翔、马特、尹田民诉:出题人代言弟子、<strong>杨秀清</strong>、郑其斌、房宝国、刘哲伟、常英、史飚、侍东坡、郭翔、徐继军、杨恩乾、王学棉、纪格非行政:王旭(出题人弟子)、林鸿潮、<strong>吴鹏</strong>、张树义、胡锦光、季宏、吴平、王锴、姚金菊、张峰、王旭、徐金桂、刘松山三国:张丽英(出题人)及其代言弟子、<strong>杨帆</strong>、杜新丽、李文沛、李毅、王斌、曾涛、张雨泽商经知:出题人代言弟子、王小龙、张<strong>海峡</strong>、张今、鄢梦萱、杨延超、席治国、魏敬淼、吴景明、汪华亮、段波、楚道文、李颖、熊可法理:周旺生、杨帆、高其才、郭晓飞、陈景辉、高仰光法制史:赵晓耕、杨帆、叶小川、张生宪法:焦宏昌、胡锦光、林鸿朝、杨帆、淳于闻、姚金菊、任方真职业道德:王进喜、叶小川、任方真主观题:张合功、邹建章法理学周旺生立法者之一,来头很大。
第一章刑事诉讼法概述本讲结构:基本理论部分主要介绍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目的、任务、刑事诉讼的构造和历史发展。
这一部分内容以前司法资格考试基本不涉及。
但是,随着对考生法学理论水平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以后的各种考试包括司法资格考试对这一部分内容的考核将会逐步增加。
第一节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念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念涵盖四个方面的内容:1、既要惩罚犯罪,又要尊重和保障人权;2、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程序公正的内容包括程序公开、程序中立、程序平等、程序安定、程序保障;3、客观真实和法律真实相结合;4、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
一、惩罚犯罪与尊重和保障人权所谓惩罚犯罪,是指通过刑事诉讼活动,在准确及时地查明案件事实真相的基础上,对构成犯罪的被告人公正适用刑法,以抑制犯罪,以及通过刑事诉讼程序本身的作用来抑制犯罪。
所谓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指在通过刑事诉讼惩罚犯罪的过程中,保证公民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具体包括:(1)无辜的人不受刑事追究;(2)有罪的人受到公正处罚;(3)诉讼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和行使。
惩罚犯罪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关系是,既统一又对立。
一方面,正确惩罚犯罪与尊重和保障无辜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是统一的;另一方面,尊重和保障人权也不能脱离惩罚犯罪;一般认为惩罚犯罪与尊重和保障人权应当并重。
二、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诉讼公正包括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
实体公正,即结果公正,指案件的结局处理所体现的公正。
刑事案件的实体公正,具体要求是:(1)据以定罪量刑的犯罪事实的认定,应当做到证据确实、充分;(2)正确适用刑法,准确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罪及罪名;(3)按照罪刑相适应原则,依法适度判处刑罚;(4)对于错误处理的案件,采取救济方法及时纠正、及时补偿。
刑事案件的程序公正,具体要求是:(1)严格遵守刑事诉讼法的规定;(2)认真保障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特别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的权利;(3)严禁刑讯逼供和其它非法手段取证;(4)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5)保障诉讼程序的公开性和透明度;(6)按照法定期限办案、结案。
2012中法网冲刺班授课讲义(刑事诉讼法:谢安平老师)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刑事诉讼法与宪法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一定程度上,宪法是静态的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是动态的宪法B.刑事诉讼中体现法治主义的有关程序性条款,构成宪法中人权保障条款的核心内容C.我国宪法中关于公、检、法三机关关系的定位不仅适用于刑事诉讼,也适用于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D.刑事诉讼法是调整和平衡国家打击犯罪和保障公民身自由等基本权利相互关系的法律,从而承担防止司法权滥用而保障公民人身自由等宪法所保障的基本权利的任务2、诉讼公正是维护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其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个方面,下列关于刑事诉讼公正判断准确的是:()A.按照罪刑相适应原则,依法适度判定刑罚是程序方面的刑事诉讼公正B.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其他非法手段取证是实体方面的刑事诉讼公正C.对于错误处理的案件,采取救济方法及时纠正、及时补偿是实体方面的刑事诉讼公正D.据以定罪量刑的犯罪事实的认定,应当做到证据确实充分是程序方面的刑事诉讼公正3.下列关于刑事诉讼中控审分离原则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认为,控诉职能和审判职能应当由不同的国家机构和人员分别承担B.乙认为,刑事审判程序应当由控诉机关和有关人员通过起诉来启动,人民检察院和自诉人不提起控诉,人民法院就不能展开审判C.丙认为,该原则的例外是如果人民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发现人民检察院指控的对象有错漏,则可以脱离人民检察院指控的被告人或者罪行另行审判D.丁认为,在刑事审判过程中,人民法院审判的对象必须与人民检察院起诉和自诉人自诉指控的对象保持一致4.甲(1989年5月20日出生)因于2006年3月22日抢劫便利店,被人民法院于2006年6月开庭审理。
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审判长可以决定对本案公开审理B.公开审理本案,则整个法庭审理过程包括合议庭评议和宣判都应当公开C.如果不公开审理本案,被告人甲的家属(除甲的法定代理人外)不得旁听法庭审理D.如果不公开审理本案,书记员应当在审判人员就坐以后宣布不公开审理并说明理由5、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案件不属于中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管辖的是:()A.新疆“东伊运”组织成员阿普杜拉涉嫌在南京青奥会外国代表下榻宾馆制造的恐怖活动爆炸案B.金某因怀疑其双胞胎女儿不是其亲生,酒后将其妻子和双胞胎女儿全部杀害案C.俄罗斯人切尔诺夫在公开场合侮辱妇女案D.某市外事办主任费某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案6、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辩护人的责任不包括:()A.提出犯罪嫌疑人王某不在犯罪现场的材料B.提出被告人金某在聚众斗殴中是从犯的材料C.提出犯罪嫌疑人华某盗窃案还涉嫌强奸妇女罪的材料D.提出被告人边某过失致人死亡时15岁10个月的材料7.在甲故意杀人一案中,公安机关收集到以下证据,甲的日记本(甲写到与被害人有仇想要杀死被害人),一把插在被害人身上的匕首,甲在犯罪现场遗留的脚印,被害人邻居乙向公安机关描述当晚听到隔壁有打斗声,关于这些证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日记本是物证,是直接证据B.匕首是物证,是直接证据C.脚印为物证,为间接证据D.乙的叙述为证人证言,是直接证据8.刘某被王某殴打成重伤,送到医院抢救,但因失血过多而死。
第一章刑事诉讼法概述本讲结构:基本理论部分主要介绍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目的、任务、刑事诉讼的构造和历史发展。
这一部分内容以前司法资格考试基本不涉及。
但是,随着对考生法学理论水平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以后的各种考试包括司法资格考试对这一部分内容的考核将会逐步增加。
第一节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念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念涵盖四个方面的内容:1、既要惩罚犯罪,又要尊重和保障人权;2、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程序公正的内容包括程序公开、程序中立、程序平等、程序安定、程序保障;3、客观真实和法律真实相结合;4、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
一、惩罚犯罪与尊重和保障人权所谓惩罚犯罪,是指通过刑事诉讼活动,在准确及时地查明案件事实真相的基础上,对构成犯罪的被告人公正适用刑法,以抑制犯罪,以及通过刑事诉讼程序本身的作用来抑制犯罪。
所谓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指在通过刑事诉讼惩罚犯罪的过程中,保证公民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具体包括:(1)无辜的人不受刑事追究;(2)有罪的人受到公正处罚;(3)诉讼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和行使。
惩罚犯罪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关系是,既统一又对立。
一方面,正确惩罚犯罪与尊重和保障无辜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是统一的;另一方面,尊重和保障人权也不能脱离惩罚犯罪;一般认为惩罚犯罪与尊重和保障人权应当并重。
二、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诉讼公正包括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
实体公正,即结果公正,指案件的结局处理所体现的公正。
刑事案件的实体公正,具体要求是:(1)据以定罪量刑的犯罪事实的认定,应当做到证据确实、充分;(2)正确适用刑法,准确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罪及罪名;(3)按照罪刑相适应原则,依法适度判处刑罚;(4)对于错误处理的案件,采取救济方法及时纠正、及时补偿。
刑事案件的程序公正,具体要求是:(1)严格遵守刑事诉讼法的规定;(2)认真保障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特别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的权利;(3)严禁刑讯逼供和其它非法手段取证;(4)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5)保障诉讼程序的公开性和透明度;(6)按照法定期限办案、结案。
三、法庭审判(五大阶段;亮靶子,先攻击后防御;先活证后死证)(一)开庭审判长:宣布开庭→查明被告人相关情况→宣布案件来源、起诉的案由→不公开审理的,应当宣布理由→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等→告知诉讼参与人权利→询问当事人等是否申请回避。
被告人认罪认罚的,审判长应当告知被告人享有的诉讼权利和认罪认罚的法律规定,审查认罪认罚的自愿性和认罪认罚具结书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
(二)法庭调查起诉书指控的被告人的犯罪事实为两起以上的,法庭调查一般应当分别进行。
法庭调查的重点:第一,对被告人认罪的案件,在确认被告人了解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和罪名,自愿认罪且知悉认罪的法律后果后,法庭调查可以主要围绕量刑和其他有争议的问题进行;第二,对被告人不认罪或者辩护人作无罪辩护的案件,法庭调查应当在查明定罪事实的基础上,查明有关量刑事实。
1.宣读起诉书、附带民事诉状公诉人宣读起诉书;有附带民事诉讼的,再由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宣读附带民事诉状。
2.当事人陈述被告人、被害人可以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分别进行陈述。
3.讯问、发问被告人(1)在审判长主持下,公诉人可以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讯问被告人。
讯问同案审理的被告人,应当分别进行。
必要时,可以传唤同案被告人等到庭对质。
(2)经审判长准许,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可以就公诉人讯问的犯罪事实补充发问;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可以就附带民事部分的事实向被告人发问;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可以在控诉一方就某一问题讯问完毕后向被告人发问。
4.发问被害人、原告人经审判长准许,控辩双方可以向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发问。
5.审判人员讯问、发问审判人员可以讯问被告人。
必要时,可以向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发问。
6.提请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出示证据(1)公诉人可以提请审判长通知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或者出示证据。
第四节 审判组织审判组织概念和种类独任制合议制※※审委会合议庭组成方式人民陪审员制度合议庭组成原则合议庭活动原则一、陪审制度(一)陪审制度,是指从公民中产生陪审员参加法院对案件审判的制度。
我国的审判制度采取陪审制,这里的陪审制实质上是参审制。
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实行陪审员陪审,也可以不实行陪审。
1.陪审团制。
陪审团根据法庭出示的证据对被告人是否有罪这一事实问题作出裁决,有职业法官对证据的可采性问题作出认定,向陪审团解释有关法律。
如果陪审团裁定被告人有罪,法官应独立决定被告人应判处的刑罚。
2.参审制。
专业法官和普通公民一起参与案件的审判,二者有同等权力,共同决定案件的事实和法律问题。
(二)陪审制度的理论基础1.任何人都享有由自己的同类来审判自己的权利;2.克服法律职业墨守成规的职业病。
二、陪审员的条件(一)积极条件1.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年满二十八周岁;3.遵纪守法、品行良好、公道正派;4.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5.一般应当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二)消极条件不得担任人民陪审员的情形:1.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2.监察委员会、法院、检察院、公安、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
3.律师、公证员、仲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4.其他因职务原因不适宜担任人民陪审员的人员。
另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人民陪审员:1.受过刑事处罚的;2.被开除公职的;3.被吊销律师、公证员执业证书的;4.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5.因受惩戒被免除人民陪审员职务的;6.其他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可能影响司法公信的。
三、陪审案件的范围(一)涉及群体利益、公共利益的;(二)第一审刑事案件被告人,申请由人民陪审员参加合议庭审判的;(三)人民群众广泛关注或者其他社会影响较大的;(四)案情复杂或者有其他情形,需要由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的。
四、人民陪审员的名单、任期(一)产生1.人民陪审员的名额,由基层人民法院根据审判案件的需要,提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确定。
(二)人身检查1.目的为了确定被害人、犯罪嫌疑人的某些特征、伤害情况或者生理状态,可以对人身进行检查。
2.检查的规则(1)犯罪嫌疑人如果拒绝检查,侦查人员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强制检查;(2)检查妇女的身体,应当由女工作人员或者医师进行;(3)对被害人不得强制进行人身检查。
五、搜查(136-140条)搜查,是指侦查人员对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隐藏罪犯或者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地方进行搜索检查的一种侦查活动。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义务按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要求,交出可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
1.执行搜查的侦查人员但不得少于2人。
2.进行搜查,必须向被搜查人出示搜查证。
在执行逮捕、拘留的时候,遇有紧急情况,不另用搜查证也可以进行搜查。
3.在搜查的时候,应当有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属,邻居或者其他见证人在场。
4.搜查妇女的身体,应当由女工作人员进行。
5.搜查的情况应当写成笔录,由侦查人员和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属,邻居或者其他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
如果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属在逃或者拒绝签名、盖章,应当在笔录上注明。
必要时可以进行拍照和录像。
六、查封、扣押物证、书证(刑诉141-145条)查封、扣押物证、书证,通常与勘验、搜查同时进行。
扣押物证、书证应当遵守下列程序:1.查封、扣押物证、书证只能由侦查人员进行;侦查人员如果是在勘验、检查和搜查中发现需要查封、扣押的物品、文件时,凭勘查证和搜查证即可予以扣押;如果是单独进行扣押,则应持有侦查机关的证明文件。
2.查封、扣押的范围仅限于与查明案件有关的具有证据意义的各种物品、文件。
对违禁品,无论是否与本案有关,都应先行扣押,然后交有关部门处理。
3.对于查封、扣押的物品和文件,应当会同在场见证人和被扣押物品、文件的持有人查点清楚,当场开列清单,由侦查人员、见证人和持有人签名或者盖章。
持有人及其家属在逃或者拒绝签名时,不影响扣押的进行,但应当在清单上注明。
第十八章 执行考点提示:执行主体,死刑立即执行,死缓、无期、有期徒刑的执行,缓刑的执行,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的执行,罚金、没收财产的执行;死刑立即执行的变更,死缓的变更,监外执行、减刑、假释,对新罪、漏罪的追诉和对错判、申诉的处理。
*重点知识结构:各种判决、裁定的执行停止执行死刑暂停执行死刑命令的签发执行主体及期限执行场所和方法执行的具体程序执行后的处理理执行死刑立即执行死缓、无期、有期徒刑的执行程序缓刑的执行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的执行罚金、没收财产的执行无罪和免除刑罚判决的执行对新罪、漏罪的追诉和对错判、申诉的处理人民检察院对执行的监督减为无期或有期徒刑执行死刑第一节 执行概述执行的主体(一)人民法院,负责对无罪、免于刑事处罚、罚金、没收财产和死刑立即执行判决的执行;(二)监狱,负责对死缓(只能由监狱执行)、无期徒刑和余刑在3个月以上有期徒刑判决的执行;(三)未成年犯管教所,对未成年犯应当在未成年犯管教所执行刑罚。
(四)看守所。
对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剩余刑期在三个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为执行。
(五)公安机关。
负责对拘役、剥夺政治权利等罪犯的执行;(六)社区矫正机关。
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
【独角兽特别提醒】各种判决裁定的执行主体法院执行(原审法院):能够立即执行和财产刑——死刑立即执行、无罪判决、免于刑事处罚、罚金、没收财产公安机关:短期自由刑和剥夺政治权利由执行:拘役、余刑3个月以下的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监狱:长期自由刑——死缓、无期、余刑3个月以上的徒刑社区矫正机构:不予关押的——管制、缓刑、假释、监外执行少年犯管教所:少年犯第二节 各种判决、裁定的执行一、死刑立即执行判决的执行1.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签发死刑执行命令。
2.死刑采用枪决或者注射等方法执行。
3.死刑可以在刑场或者指定的羁押场所内执行。
4.指挥执行的审判人员,对罪犯应当验明正身,讯问有无遗言、信札,然后交付执行人员执行死刑。
江西省南昌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江西师大附中使用)高三理科数学分析一、整体解读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
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二、亮点试题分析1.【试卷原题】11.已知,,A B C 是单位圆上互不相同的三点,且满足AB AC →→=,则AB AC →→⋅的最小值为( )A .14-B .12-C .34-D .1-【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是向量与三角的典型综合题。
解法较多,属于较难题,得分率较低。
【易错点】1.不能正确用OA ,OB ,OC 表示其它向量。
2.找不出OB 与OA 的夹角和OB 与OC 的夹角的倍数关系。
第十四章 第一审程序考点提示:公诉案件的审查,法庭审判与秩序,审判障碍,审理期限,检察院对审判活动的监督;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的知识;简易程序;刑事速裁程序。
*重点知识结构:一审程序;羁押的,受理后6个月20天、精神病)第一节 公诉案件第一审程序一、对公诉案件的庭前审查(一)程序性审查《刑事诉讼法》第181条规定:“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
”因此,对公诉案件的庭前审查以程序性审查为主,主要审查是否具备开庭条件。
(二)审查的内容1.是否属于本院管辖;2.起诉书是否写明被告人的身份,是否受过或者正在接受刑事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种类、羁押地点,犯罪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情节;3.是否移送证明指控犯罪事实的证据材料,包括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批准决定和所收集的证据材料;4.是否查封、扣押、冻结被告人的违法所得或者其他涉案财物,并附证明相关财物依法应当追缴的证据材料;5.是否列明被害人的姓名、住址、联系方式;是否附有证人、鉴定人名单;是否申请法庭通知证人、鉴定人、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并列明有关人员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联系方式;是否附有需要保护的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名单;6.当事人已委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或者已接受法律援助的,是否列明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姓名、住址、联系方式;7.是否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是否列明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姓名、住址、联系方式,是否附有相关证据材料;8.侦查、审查起诉程序的各种法律手续和诉讼文书是否齐全;9.有无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第二项至第六项规定的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三)审查后的处理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审查后,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1.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应当退回人民检察院,并告知被害人有权提起自诉;2.不属于本院管辖或者被告人不在案的,应当退回人民检察院;3.不符合上述第二项至第八项规定之一,需要补充材料的,应当通知人民检察院在三日内补送;4.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三项规定宣告被告人无罪后,人民检察院根据新的事实、证据重新起诉的,应当依法受理;5.依照最高法解释规定裁定准许撤诉的案件,没有新的事实、证据,重新起诉的,应当退回人民检察院;6.符合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第二项至第六项规定情形的,应当裁定终止审理或者退回人民检察院;7.被告人真实身份不明,但符合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条第二款规定的,应当依法受理。
2019年司考刑诉法高分通过技巧及命题方向讲座主讲:谢安平善于想,善于问,善于做的人,其收效则常大而且快。
----- 谢觉哉复习方法主要是四个方面:一、看教材,理解并掌握常考知识点;二、看法条,运用技巧记忆法条;三、复杂问题简单化掌握难点;四、用比较的方法巩固加深;五、运用逻辑方法推理出知识内容;六、运用口诀准确掌握大量内容;七、做真题,锻炼应试能力。
第一部分看教材,理解并掌握常考知识点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是每年必考知识点,这项原则是各类考试尤其是司法资格考试的重点,几乎成了必考的内容。
与本节相关的法律条文有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解释》第117、176、188条,《刑诉规则》第288条.doc【法定不起诉,和酌定不起诉的区别,尤其是第15条第1项和酌定不起诉的区别】,刑法第13(情节显著轻微)、87(追诉时效)条。
刑诉法第15条规定了下列六种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法定不追究情形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对于该原则,应该注重掌握以下几点:九天考资1、强记6种情形,尤其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判断情节显著轻微的标志:一是题干中明确给明“显著”;二是题干中没有明确给明,当且仅当下列两种情况认为是“显著轻微”,即伤害案中的“轻微伤”和我国刑法中以数额为定罪标准的没有达到“法定的定罪数额”。
2、具备《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的六种情形之一在各个不同程序阶段的处理方式。
其实关于各个不同阶段的处理方式,是和各个不同程序阶段的任务相适应的。
具体的处理方式是:在立案阶段,不立案(公安、检察院),或者不予受理(法院);在侦查阶段,应当作出撤销案件的决定;在审查起诉阶段,应当作出法定不起诉的决定;在审判阶段,对于上述第一种情形,人民法院应当判决宣告无罪,对于其余五种情形一般应裁定终止审理,但是根据已经查明的案件事实和认定的证据材料,能够确认已经死亡的被告人无罪的,人民法院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还被告人以清白。
九、通缉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都有权决定通缉,但是通缉令只有公安机关才能发布。
通缉的程序和要求:1.只有公安机关有权发布通缉令。
人民检察院在自侦案件中,需要追捕在逃犯罪嫌疑人时,经检察长批准,作出通缉决定后,通知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发布通缉令。
2.各级公安机关在自己管辖的地区以内,可以直接发布通缉令,如果超出自己管辖的地区,应当报请有权决定的上级机关发布。
3.被通缉的对象必须是依法应当逮捕而在逃的犯罪嫌疑人,包括已经被捕而在羁押期间逃跑的犯罪嫌疑人。
4.通缉令中应当写明被通缉人的姓名、别名、曾用名、绰号、性别、年龄、民族、籍贯、出生地、户籍所在地、居住地、职业、身份证号码、衣着和体貌特征并附被通缉人近期照片,可以附指纹及其他物证的照片。
除了必须保密的事项以外,应当写明发案的时间、地点和简要案情。
5.通缉令发出后,如果发现新的重要情况可以补发通报。
通报必须注明原通缉令的编号和日期。
6.有关公安机关接到通缉令后,应当及时布置查缉。
7.被通缉的人已经归案、死亡,或者通缉原因已经消失而无通缉必要的,发布通缉令的机关应当立即在原发布范围内通知撤销通缉令。
第三节 侦查终结一、两种侦查终结(一)正常情况侦查终结条件是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处理结果是移送审查起诉。
(二)特殊情况侦查终结1.条件、处理条件,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处理结果,应当撤销案件。
2.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包括:(1)具有刑事诉讼法第16条规定情形之一的;(2)没有犯罪事实的,或者依照刑法规定不负刑事责任或者不是犯罪的;(3)虽有犯罪事实,但不是犯罪嫌疑人所为的。
另外,对于共同犯罪的案件,如有符合本条规定情形的犯罪嫌疑人,应当撤销对该犯罪嫌疑人的立案。
二、侦查羁押期限1.《刑事诉讼法》第156条的规定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2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1个月。
(3个月)2.《刑事诉讼法》第158条的规定下列案件在刑事诉讼法第154条规定的期限届满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2个月:(1)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2)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3)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4)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
第十三章 审判概述考点提示:重点掌握审判的原则。
*重点知识结构:审级制度的概念两审终审制审判概述陪审制度审级制度合议庭的组成方式合议庭的组成原则合议庭的活动原则公开审判原则例外基本要求有关国家秘密案件有关个人隐私案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商业秘密案件第一节 刑事审判的概念刑事审判概念刑事审判概念刑事审判特征*重点解读一、刑事审判的概念刑事审判是指人民法院在控辩双方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的程序对于被提交审判的刑事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活动。
刑事审判活动由审理和裁判两部分活动所组成。
二、刑事审判的特征(一)被动性即不告不理,没有起诉就没有审判。
我国法官可以在审判程序中依职权调查取证,这与被动性不冲突。
被动性主要指审判程序的启动方式被动,不指调查取证被动。
(二)独立性指法官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法官也具有独立性,可以在评议时独立、平等地发表意见。
(三)中立性法官持中立立场,对控辩双方不偏不倚。
(四)职权性案件一旦诉至法院,就产生了诉讼系属的法律效力,法院必须依法进行审判。
(五)程序性审判活动严格遵守法定程序进行。
(六)亲历性案件的裁判者必须一直参与审理,审查证据,对案件判决必须充分听取控辩双方的意见。
需要注意的是,亲历性的核心不在于是否开庭审理,亲历性注重“裁判者及裁判程序的稳定”、“控辩审三方的参与”和“听取控辩双方的意见”。
亲历性包含了直接言词原则和集中审理原则的要求。
(七)公开性审判应当公开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判决也应当公开。
(八)公正性审判的程序应当公正,进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实体上的公正。
审判的公正也源于裁判者的独立性与中立性。
(九)终局性法院生效裁判对于案件的解决具有最终决定意义,审判是现代法治国家解决社会争端的最后一道机制。
第二节 刑事审判的原则一、公开审判(一)公开审判的概念1.公开审判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和宣告判决,都公开进行,允许公民到法庭旁听,允许新闻记者采访报道,把法庭审判的全部过程,除休庭评议案件外,都公之于众。
最新刑事诉讼法基础理论谢安平教授授课
————————————————————————————————作者:————————————————————————————————日期:
2
第一章刑事诉讼法概述
谢安平教授
本讲结构:
本讲主要介绍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目的、任务和历史发展。
本讲内容在以前年份司法考试中基本不涉及。
但是,随着对考生法学理论水平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司法考试对这一部分内容的考核将会逐步增加。
【知识结构图】
第一节刑事诉讼法的概念与渊源
一、刑事诉讼的概念
我国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含国家安全机关等其他侦查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解决被追诉者刑事责任问题的活动。
二、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狭义的刑事诉讼法单指刑事诉讼法典,广义的刑事诉讼法指一切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
三、刑事诉讼法的渊源
(一)宪法
(二)刑事诉讼法典
即1979年7月1日通过,1996年3月17日第一次修正、2012年3月14
日第二次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本次修订主要集中在证据制度、强制措施、辩护制度、侦查措施、审判程序、执行规定、特别程序等方面。
(三)有关的法律
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中有关刑事诉讼的规定。
比较重要的有刑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律师法、监狱法、国家赔偿法等。
(四)有关的法律解释
主要包括:
1.1998年1月19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六机关规定》);
2.1998年6月29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刑诉法解释》);
3.1999年1月18日公布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
4.1998年4月20日公布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以下简称《公安部规定》)。
特别提示:《刑事诉讼法》修正后,最新的司法解释尚未出台。
(五)地方性法规。
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颁布的地方性法规中关于刑事诉讼程序的规定。
(六)有关的国际公约、条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中有关于刑事诉讼程序具体规定的,适用该国际条约的规定,但是我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第二节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念
刑事诉讼法应当坚持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公正优先、兼顾效率的三大基本理念。
一、惩罚犯罪与尊重和保障人权
所谓惩罚犯罪,是指通过刑事诉讼活动,在准确及时地查明案件事实真相的基础上,对构成犯罪的被告人公正适用刑法,以惩罚并抑制犯罪,以及通过刑事诉讼程序本身的作用来抑制犯罪。
所谓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指在通过刑事诉讼惩罚犯罪的过程中,保证公民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具体包括:(1)无辜的人不受刑事追究;(2)有罪的人受到公正处罚;(3)诉讼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和行使。
惩罚犯罪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关系是,既统一又对立。
一方面,正确惩罚犯罪与尊重和保障无辜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是统一的;另一方面,尊重和保障人权也不能脱离惩罚犯罪;一般认为惩罚犯罪与尊重和保障人权应当并重。
二、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
诉讼公正包括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
实体公正,即结果公正,指案件的结局处理所体现的公正。
刑事案件的实体公正,具体要求是:(1)据以定罪量刑的犯罪事实的认定,应当做到证据确实、充分;(2)正确适用刑法,准确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罪及罪名;(3)按照罪刑相适应原则,依法适度判定刑罚;(4)对于错误处理的案件,采取救济方法及时纠正、及时补偿。
刑事案件的程序公正,在内容上包括程序公开、程序中立、程序平等、程序安定、程序保障。
具体要求是:(1)严格遵守刑事诉讼法的规定;(2)认真保障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特别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的权利;(3)严禁刑讯逼供和其它非法手段取证;(4)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5)保
障诉讼程序的公开性和透明度;(6)按照法定期限办案、结案。
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各有其独立的内涵和标准,不能互相代替。
三、诉讼效率
追求诉讼效率,意味着应当降低诉讼成本,加速诉讼运作,减少案件拖延和积压。
诉讼公正与诉讼效率的关系是:公正第一,效率第二。
公正优先,兼顾效率。
第三节刑事诉讼的基本范畴
一、刑事诉讼价值
刑事诉讼价值包括秩序、公正、效益等诸项内容。
刑事诉讼秩序价值包括两方面含义:其一是通过惩罚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其二是追究犯罪的活动是有序的。
公正在刑事诉讼价值中居于核心的地位。
刑事诉讼公正价值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
刑事诉讼的效益价值既包括效率,也包括其在保证社会生产方面所产生的效益,即刑事诉讼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效益。
二、刑事诉讼主体
承担基本诉讼职能的专门机关和当事人是主要的诉讼主体,其他诉讼参与人是一般诉讼主体。
三、刑事诉讼职能
1.三职能,控诉、辩护、审判。
2.现代诉讼模式下,控诉是辩护的对象,是审判的前提和根据,审判必须限定在控诉的事实和被告人的范围之内;辩护必须针对控诉进行,对控诉成立起制衡作用;审判是控诉的法律后果,在审判中必须保护被告人的辩护权。
四、刑事诉讼结构
横向结构。
控辩审三方互动的基本格局,现代诉讼的横向结构是控审分离、控辩均衡对抗、法官居中裁判。
五、刑事诉讼的阶段
(一)划分刑事诉讼阶段的标准:1.直接任务;2.参加诉讼的机关和个人的构成;3.诉讼行为方式;4.诉讼法律关系;5.诉讼的总结性文书。
(二)立案,侦查,起诉,审判,执行。
真题演练
【例题·单选题】下列关于刑事诉讼中程序公正含义的表述哪一项不正确?()(2005-2-21)
A.诉讼参与人对诉讼能充分有效地参与
B.程序违法能得到救济
C.刑事诉讼程序能得到遵守
D.刑事诉讼判决结果符合事实真相
[答疑编号502775010101: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因为不公正的刑事诉讼程序也可能使刑事诉讼判决结果符合事实真相,所以,D项不正确。
诉讼参与人对诉讼能充分有效地参与、程序违法能得到救济和刑事诉讼程序能得到遵守则是刑事诉讼中程序公正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