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历史流派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33
摄影史脉络与流派了解摄影的演进与变革摄影史脉络与流派:了解摄影的演进与变革摄影是一门通过光和影的捕捉,记录现实世界的艺术形式。
它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多次的演进和变革,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
本文将带您回顾摄影的发展史,了解摄影的脉络与流派。
一、摄影初创期摄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由于当时还没有摄影器材和技术,人们最早的尝试是通过摹写和投影来记录视觉影像。
直到1826年,法国化学家尼埃普斯发现了固定光线的方法,摄影技术才得以诞生。
随后,法国摄影师达盖尔发明了第一台可用的相机,开创了摄影的先河。
二、摄影的演进与变革1. 黑白摄影与实用性发展在摄影早期的几十年中,摄影主要以黑白为主。
由于摄影技术尚未成熟,人们更多地将焦点放在摄影的实用性上。
摄影器材的改进和商业化的发展促进了摄影艺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摄影师开始尝试不同的拍摄风格和表现手法。
2. 彩色摄影的出现20世纪30年代,彩色摄影技术开始问世并逐渐成熟。
这一突破为摄影师提供了更多的表达方式,使得摄影作品更加真实、生动。
彩色摄影的出现进一步拓展了摄影的艺术边界,让人们对真实世界的记录更加细腻和多样化。
3. 实验性摄影流派的兴起上世纪的中叶,实验性摄影流派开始兴起。
摄影师尝试通过特殊技术和处理方法来呈现摄影作品,突破传统摄影的束缚。
其中,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摄影流派在摄影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这些流派的出现进一步拓展了摄影的艺术边界,使摄影更具表现力和创造力。
4. 纪实摄影的兴起与人文关怀纪实摄影是20世纪的摄影流派之一,着眼于真实的记录和人文关怀。
纪实摄影师通过捕捉生活中的点滴,诠释社会现象和人类命运。
例如,美国摄影师杰罗姆·莱布维茨记录了20世纪50年代纽约贫民区的生活,向社会展现了贫困与不公的现实。
5. 抽象摄影与艺术表现抽象摄影流派追求艺术的表现和视觉冲击。
摄影师不再关注具体对象的真实记录,而是通过光影、线条和形状的组合,创造出抽象的形象和情感。
摄影的艺术流派摄影史上曾经出现过各种各样的艺术流派,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流派逐渐消亡了,而另一些流派影响至今。
纵观摄影发展史,曾经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形成了多种艺术流派,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一、绘画主义摄影绘画主义摄影是盛行于二十世纪初摄影领域的一种艺术流派,它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的英国。
该派摄影家在创作上追求绘画的效果,或“诗情画意”的境界。
绘画主义摄影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仿画阶段、崇尚曲雅阶段、画意阶段。
绘画主义摄影家提出,“应该产生摄影的拉斐尔和摄影的提茨安。
”绘画主义摄影经历了较长的发展时期,第一个绘画主义摄影家是英国画家希路(1802-1870),他擅长人像摄影,作品结构严谨、造型优雅。
1851年至1853年,是绘画主义摄影的成长时期。
1869年,英国摄影家HP罗宾森(1830-1901)出版了《摄影的画意效果》一书,他提出:“摄影家一定要有丰富的情感和深入的艺术认识,方足以成为优秀的摄影家。
无疑,摄影术的继续改良和不断发明启示出更高的目标,足以令摄影家更能自由发挥。
但技术上的改良并非就等于艺术上的前进。
因为摄影本身无论如何精巧完备,还只是一种带引到更高的目标而已。
”为该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1857年,.雷兰德(1813-1875)创作了一幅由30余张底片拼放而成的、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作品:《两种生活方式》,标志着绘画主义摄影艺术上的成熟。
这一时期的作品,其题材大都富有宗教色彩,含有一定的规喻性。
拍摄时,预先打好草图,然后利用模特儿、道具,组织和安排场面,并通过暗房加工而成。
追求照片画面的绘画效果。
随后,绘画主义摄影的内容有所扩大,但风格仍崇尚古典主义,造型和构图仍具学院派的法则,因而显得含蓄、沉着、典雅。
当该流派发展到画意阶段时,追求作品的情感、意境和形式的美,依旧是它的特点。
由于绘画主义摄影家强调艺术修养:“如果想要使摄影在艺术上有地位,摄影家就必须首先培养起审美的能力和艺术的修养。
”所以其历史功绩是把摄影从初期机械地摹写对象引导到造型艺术的领域中去,促进了摄影艺术的发展。
摄影艺术流派的发展史展开全文要想了解摄影艺术的发展史,就有必要了解摄影艺术的流派,流派是伴随着历史而产生、发展和消亡的。
所谓“流派”,应该是指具有某种同一艺术观念,同一美学思想,同一审美趣味,同一创作倾向并产生了一定社会影响的群体,摄影艺术也不例外。
因而流派应该有两个标志,并且两者缺一不可。
一个是应该有自己比较明确而又完整的艺术纲领和艺术主张,有自己的理论家,有自己的艺术理论体系。
另一个是:有一个群体在自己的创作活动中实践其艺术主张和艺术纲领,创作出具有相同美学倾向的作品。
纵观摄影艺术史的流派,大致有以下十个,它们是:写实主义摄影诞生于1853年。
写实摄影是一种发挥摄影纪实特性的摄影艺术流派。
其艺术观念要求照片中的细节与现实相比较要“有数字般的准确性”,同时又反对象镜子那样冷漠地、被动地、纯客观地反映对象。
这个流派的摄影家通常与周围的人们同欢乐、共忧患。
他们写社会,写各种世态:写人,写生活与命运。
既不粉饰,也不夸张,真切而朴实。
属于纪实摄影的创作题材非常广泛,有凡人小事、社会现实、战争现状等等,可以说无所不包。
绘画主义摄影诞生于1851年。
该流派以追求绘画意趣、并以绘画造型原则规范自己的创作活动。
这一流派从一开始就走着两不同的发展道路,形成“仿画”派和“画意”派两个分支。
仿画派摹仿文艺复兴时期的画风,作品多取材于宗教教义或文艺作品,可以说是概念先行,经摆布,导演和暗房工艺制作而成。
其画面结构严谨,布局考究,情节性、叙事性和寓意性是其艺术上的特点:画意派虽然也奉绘画造型原则为圭臬,刻意追求作品“有意味的形式”,但它利用了摄影的纪实特性,把镜头对准现实,寻求现实世界中的“诗情画意”。
它注重创作主体的审美感受,而写实摄影注意的是生活自身。
印象派摄影诞生于1889年。
印象派这一名词源于绘画艺术,产生于1877年。
后来摄影大师罗宾森提出了“软调(模糊)摄影比尖锐(清晰)摄影更优美”的审美主张,并认为“要使作品看起来完全不象照片”才是好照片。
摄影得艺术流派摄影史上曾经出现过各种各样得艺术流派,随着时间得推移,一些流派逐渐消亡了,而另一些流派影响至今。
纵观摄影发展史,曾经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形成了多种艺术流派,比较有代表性得有:一、绘画主义摄影绘画主义摄影就是盛行于二十世纪初摄影领域得一种艺术流派,它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得英国。
该派摄影家在创作上追求绘画得效果,或“诗情画意”得境界。
绘画主义摄影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仿画阶段、崇尚曲雅阶段、画意阶段。
绘画主义摄影家提出,“应该产生摄影得拉斐尔与摄影得提茨安。
”绘画主义摄影经历了较长得发展时期,第一个绘画主义摄影家就是英国画家希路(18021870),她擅长人像摄影,作品结构严谨、造型优雅。
1851年至1853年,就是绘画主义摄影得成长时期。
1869年,英国摄影家HP罗宾森(18301901)出版了《摄影得画意效果》一书,她提出:“摄影家一定要有丰富得情感与深入得艺术认识,方足以成为优秀得摄影家。
无疑,摄影术得继续改良与不断发明启示出更高得目标,足以令摄影家更能自由发挥。
但技术上得改良并非就等于艺术上得前进。
因为摄影本身无论如何精巧完备,还只就是一种带引到更高得目标而已。
”为该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1857年,O、G、雷兰德(18131875)创作了一幅由30余张底片拼放而成得、具有文艺复兴风格得作品:《两种生活方式》,标志着绘画主义摄影艺术上得成熟。
这一时期得作品,其题材大都富有宗教色彩,含有一定得规喻性。
拍摄时,预先打好草图,然后利用模特儿、道具,组织与安排场面,并通过暗房加工而成。
追求照片画面得绘画效果。
随后,绘画主义摄影得内容有所扩大,但风格仍崇尚古典主义,造型与构图仍具学院派得法则,因而显得含蓄、沉着、典雅。
当该流派发展到画意阶段时,追求作品得情感、意境与形式得美,依旧就是它得特点。
由于绘画主义摄影家强调艺术修养:“如果想要使摄影在艺术上有地位,摄影家就必须首先培养起审美得能力与艺术得修养。
⼗⼤影像流派回顾摄影于今天,是五光⼗⾊的,是纷繁丰富的,当⼈们⾛进其炫⽬多姿的世界中,容易迷失在表⾯的各种妆容与⾊彩之间,却忘却了这个世界从何⽽来,如何构成。
当今天的⼈们⽤“⼩清新”、“萌系”、“时尚⼤⽚”、“⼈⽂纪实”等流⾏词汇来形容摄影的⾯貌时,或许不太了解不到200年的历史中,摄影⾛出了多条流派之路,如同⼀个个⾃然形成的⼩村庄,最后汇建成了今天⼤都市。
摄影的流派是由具有某种共同艺术观念、共同美学思想、共同审美趣味、共同创作倾向和共同艺术特⾊的摄影家形成或组成的具有⼀定社会影响的艺术团体或派别。
同⼀摄影艺术流派对摄影艺术的追求和创作都有着共同的特⾊和鲜明的创意个性。
这些被遗忘了的流派的痕迹影响并造就了摄影在今天的各种姿态。
让我们回头看看,那些年融汇了智慧与实践所产⽣的⼀条条摄影流派之路到底是个什么模样。
写实主义摄影流派⼗九世纪,法国在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之后,于30⾄70年代间,曾掀起过⼀场强⼤的现实主义美术思潮,1848年⾰命后,⾸次⽤“写实主义”这个词来⾃称。
摄影家们看到了写实主义思潮对⼈们思想的影响,因此在摄影的作品⾓度⽅⾯最⼤限度、可能地选择现实⽣活中的题材,展现现实⽣活和当时⼈们达到⼼灵的共鸣。
写实主义摄影的特点独特,这个流派的摄影家们严格遵守摄影创作要再现社会⽣活现实和⾃然景观的现实原则。
在拍摄时不⼲预被摄者和不破坏⾃然景观,在他们不被察觉时,抓拍到被摄者的⾃然、真实、感⼈的形象。
信奉写实主义的摄影⼈是“顽固”的,他们认为摄影应该具有与⾃然本⾝“相等同”的忠实性,画⾯中的每⼀个细节,只有具有数学般的准确性,作品才能发挥其他艺术媒介所不具有的感染⼒和说服⼒。
另⼀⽅⾯,他们⼜反对像镜⼦那样冷漠地、纯客观地反映对象,主张创作应该有所选择,对所反映的事物应该有艺术家⾃⼰的审美判断。
写实主义摄影的先驱者阿尔弗雷德·斯蒂格利茨曾说:“只有探讨忠实,才是我们的使命。
”另⼀位写实摄影⼤师刘易斯·海因也说过:“我要揭露那些应加纠正的东西;同时,要反映那些应予表扬的东西。
摄影理论基础知识归纳摄影理论基础知识归纳第一策略:摄影知识一、摄影的历史1、摄影技术的变迁:达盖尔版(1839-1850)→卡罗版(1841英国科学家塔尔博特“卡罗摄影术”的技术,奠定了现代摄影术的基础。
)→湿版(1851-1890,1851年,英国雕塑家阿切尔,发明了湿版摄影法。
)→干版(现代摄影雏形:19世纪70年代,英国医生马多克思,发明了干版摄影。
)2、相机的变迁:伸缩木箱照相机(1839)→柯达1号(1888)→4又1/2单反相机→莱卡 I型(1925)→35CM单反相机(1949)→傻瓜相机(20世纪70年代)→拍立得(Polaroid)(1948)→数码相机(1995)。
31826年用8小时曝光。
感光材料:银版的发展,1839年它将曝光时间缩短到2至3分钟。
4、伊斯曼的出现,给摄影史带来了新的革命,1889年,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将伊斯曼提供的70毫米胶卷切成两条各宽35毫米的长条,并在两边打上卷片用的小方孔,这就是日后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35毫米胶卷。
达盖尔的伸缩木箱摄影机。
由于曝光时间过长,当时拍摄人像时,被拍摄者需要坐装有头部支撑架的特制座椅。
美国柯达公司于1934年推出了宽度为35毫米的胶片,很快成为最流行的胶卷和电影胶片类型,并一直持续使用至现今。
5、几次重大变革与相关人物:1931发明了电子闪光灯。
1907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天然彩色片”透明正片,是真正实用的彩色片。
1936年,伊斯曼公司推出了第一个三层乳剂彩色片考贝以后,德国阿克发、日本富士、英国伊尔福等相继推出了彩色正、负片。
1947年,美国物理学家兰德发明了一次成像摄影术。
1945年,瑞典人哈斯布莱德设计了120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并设“哈斯布莱德奖”――摄影界的“诺贝尔奖”。
1959年,佛克特兰德发明了变焦镜头。
1965年,瑞典摄影家莱纳尔特·尼尔逊将电子显微镜与摄影技术相结合,进行显微摄影,《生命的奇迹》。
摄影——11个最著名的艺术流派摄影,从一点点感悟开始!摄影史上曾经出现过各种各样的艺术流派,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流派逐渐消亡了,而另一些流派影响至今。
纵观摄影发展史,曾经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形成了多种艺术流派,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一、绘画主义摄影二、印象派摄影三、写实摄影四、自然主义摄影五、纯粹派摄影六、新即物主义摄影七、超现实主义摄影八、达达派摄影九、堪的派摄影十、抽象摄影十一、主观主义摄影一,绘画主义摄影绘画主义摄影是盛行于二十世纪初摄影领域的一种艺术流派,它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的英国。
该派摄影家在创作上追求绘画的效果,或“诗情画意”的境界。
绘画主义摄影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仿画阶段、崇尚曲雅阶段、画意阶段。
绘画主义摄影家提出,“应该产生摄影的拉斐尔和摄影的提茨安。
”绘画主义摄影经历了较长的发展时期,第一个绘画主义摄影家是英国画家希路(1802-1870),他擅长人像摄影,作品结构严谨、造型优雅。
1851年至1853年,是绘画主义摄影的成长时期。
1869年,英国摄影家HP罗宾森(1830-1901)出版了《摄影的画意效果》一书,他提出:“摄影家一定要有丰富的情感和深入的艺术认识,方足以成为优秀的摄影家。
无疑,摄影术的继续改良和不断发明启示出更高的目标,足以令摄影家更能自由发挥。
但技术上的改良并非就等于艺术上的前进。
因为摄影本身无论如何精巧完备,还只是一种带引到更高的目标而已。
”为该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1857年,O.G.雷兰德(1813-1875)创作了一幅由30余张底片拼放而成的、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作品:《两种生活方式》,标志着绘画主义摄影艺术上的成熟。
《两种生活方式》O.G.雷兰德这一时期的作品,其题材大都富有宗教色彩,含有一定的规喻性。
拍摄时,预先打好草图,然后利用模特儿、道具,组织和安排场面,并通过暗房加工而成。
追求照片画面的绘画效果。
随后,绘画主义摄影的内容有所扩大,但风格仍崇尚古典主义,造型和构图仍具学院派的法则,因而显得含蓄、沉着、典雅。
摄影史与流派分析摄影是一门艺术,通过捕捉和记录影像来表达创作者的想法和情感。
在摄影的发展历程中,各种不同的流派相继出现并发展,为摄影带来了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本文将对摄影史以及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流派进行分析。
一、摄影史1.1 早期摄影技术的发展早期摄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
1839年,法国人尼斯佛尔·尼艾普斯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制作出了一张照片。
从那时起,摄影技术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1.2 爱情摄影时代的到来19世纪末,爱情摄影成为摄影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摄影师开始运用不同的技巧和灯光来拍摄生活场景中的人物。
这些照片充满了情感和温暖,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1.3 现代摄影的崛起20世纪初,现代摄影开始兴起。
摄影师们开始尝试新的技术和风格,用相机记录人们生活中细微的瞬间。
他们关注社会、自然和人的关系,呈现出了现实主义和新艺术主义的特点。
二、摄影流派分析2.1 纪实摄影纪实摄影是最早出现的流派之一。
通过真实无加工的照片,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和人物。
这种流派的作品力求客观、真实和自然,通常不进行后期调整和处理。
2.2 肖像摄影肖像摄影是一种注重表达人物形象和个性的摄影形式。
摄影师通过构图、光影和拍摄角度等手法,捕捉人物的情感和特点。
肖像摄影可以分为单人肖像、人物组合和群体肖像等多种形式。
2.3 风光摄影风景摄影以自然环境为主题,传达对大自然美的赞美和敬畏。
摄影师常常通过合适的光线和构图,捕捉到大自然中的美丽瞬间。
风光摄影强调景深、色彩和构图的平衡,以创造出独特而令人难忘的画面。
2.4 抽象摄影抽象摄影强调形式和色彩的抽象感,摄影师通过将日常事物拍摄成抽象的图像,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
抽象摄影追求摄影作品独特的艺术感和意境,同时也让观众可以对作品产生个人的解读。
2.5 记录性摄影记录性摄影以纪录历史的形式呈现。
摄影师通过记录特定时刻或特定事件的照片,向观众传达特定的信息和意义。
如战争摄影、新闻摄影等都属于这一流派。
摄影界的派别1.胶片机派:追求摄影色彩完满效果和质感,讲究刹那间捕捉到的艺术美,他们对每张照片都经过思考才按下快门,他们的作品色彩丰富,充实能更好的表现意境。
2.黑白作品派:他们追求用黑白两色反应作品的艺术美,讲究超脱,通过对光的认识和经验表现出墨分五色式的层次,使得画面更具有想象力。
3.复古派:用老式摄影器材拍摄作品,作品带有明显的古典韵味。
其中还有一支用古老设备拍现代作品,讲究出奇致胜的效果。
4.先进设备派:用当今最好的摄影装备,用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购入照像机和镜头;他们认为只有最好的照像设备才能拍出最好的作品。
5.技术派:认为照像机有基本功能即可,当然也要有基本几只好镜头,因为镜头不好一事无成。
他们大多从用胶卷单反机转入用电子单反照像机,当然是台全画幅照像机更好。
他们对每张照片都经过思考,通过多年对摄影技术的把握拍下作品。
他们反对对照片进行后期修饰,要的是原汁原味的作品。
充分考虑拍摄时的光、角度、构图、景深及外来杂光的干扰进行认真细致的拍摄。
他们认为作品的好坏不在于照像机的高贵,在于照像机后面的头脑。
6.作品后其修饰派:该派大多是业余摄影好者,也有不少专业投机者利用照片后期制作来完善作品。
对作品进行电子处理能补救缺陷,但是给人假的感觉,明眼人很容易看出作品制作过的痕迹。
他们对自己的作品缺乏信心,想通过电脑制作凸出某些亮点加强自信心,甚至用电脑PS画面造假来吸引眼球。
他们甚至利用移花接木,偷梁换柱用PS合成手段妄图把作品弄的完美无瑕。
综合上述,最不可取的就是电脑后期制作行为,因为摄影作品讲究的是一瞬间的艺术,不然就是绘画了。
当然处理好一瞬间的艺术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艺术修养,这都是需要学习和大量实践来完成。
用电脑修饰照片或PS照片固然简单,甚至弄的作品表面看非常完美,但是失去了意境和深层次的美。
近年来国内不少摄影展中的作品,大多都有被电脑制作过的痕迹,给人感觉就是假,甚至出现自然界中都不存在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