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2
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关键信息项:1、高危药品的定义与分类2、高危药品的采购与储存要求3、高危药品的使用规范与流程4、高危药品的监测与评估机制5、医务人员的培训与教育要求6、高危药品管理的责任与处罚规定11 目的为加强医院高危药品的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111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涉及高危药品采购、储存、使用、监测等环节的部门和人员。
12 高危药品的定义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
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
121 高危药品的分类1211 A 级高危药品,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药品。
1212 B 级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死亡风险较 A 级低的药品。
1213 C 级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低,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死亡风险较低的药品。
21 高危药品的采购211 医院应根据临床需求,制定合理的高危药品采购计划。
212 采购部门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的采购流程,选择合法、合格的供应商。
22 高危药品的储存要求221 设立专门的高危药品存放区域,并设置明显的标识。
222 按照药品的性质和储存条件,分类存放高危药品。
223 对需要冷藏、避光、防潮等特殊储存条件的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要求存放。
31 高危药品的使用规范311 医务人员在使用高危药品前,应仔细核对患者信息、药品名称、剂量、用法等。
312 严格按照医嘱或药品说明书的要求使用高危药品。
313 对于特殊高危药品的使用,如静脉输注的高浓度电解质,应在专用区域进行,并加强监测。
32 高危药品的使用流程321 医生开具高危药品医嘱时,应进行充分的评估和权衡,并在医嘱中注明使用的原因和注意事项。
322 护士在执行高危药品医嘱时,应严格执行双人核对制度。
323 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处理并报告。
高危药品管理规范(医院管理制度)高危药品管理规范(医院管理制度)引言概述:高危药品是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不良反应或者危害的药品,因此对其管理要求严格。
为了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医院应制定高危药品管理规范,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高危药品管理规范的内容。
一、高危药品的分类和标识管理1.1 高危药品的分类:根据药物的毒性、副作用和危(wei)险性,将高危药品分为不同级别,如一级高危药品、二级高危药品等。
根据不同级别的高危药品,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1.2 高危药品的标识:对高危药品进行明确的标识,包括药品名称、剂量、有效期等信息。
在药品包装上进行标识,并在医院内部建立高危药品专用库房,确保高危药品的存储和使用有序。
1.3 高危药品的进出管理:建立高危药品的进出登记制度,对高危药品的进货、使用和销售进行严格的记录和管理,确保高危药品的流向可追溯。
二、高危药品的存储和保管2.1 高危药品的存储环境:要求医院建立符合高危药品存储要求的库房,包括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的控制。
确保高危药品在存储过程中不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2.2 高危药品的保管:对高危药品进行专人管理,确保高危药品不被他人非法使用或者盗窃。
建立高危药品的使用登记制度,对高危药品的使用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
2.3 高危药品的过期处理:对即将过期的高危药品进行专门处理,确保过期药品不会被误用。
建立过期药品处理的流程,包括销毁、退货等方式。
三、高危药品的配制和使用3.1 高危药品的配制:对高危药品的配制过程进行规范,确保配制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配制过程中要求严格遵循操作规程,避免操作失误。
3.2 高危药品的使用:对高危药品的使用进行严格控制,确保药品的正确使用和剂量的准确计算。
建立高危药品使用的双人核对机制,减少使用过程中的错误。
3.3 高危药品的处方和审查:对高危药品的处方和审查进行严格管理,确保高危药品的使用符合临床指南和标准。
高危药品管理规范(医院管理制度)高危药品管理规范(医院管理制度)引言概述:高危药品是指那些具有较高风险,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反应或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的药品。
为了确保医院内高危药品的安全使用,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医院需要建立高危药品管理规范。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高危药品管理规范的内容。
一、高危药品的分类和标识1.1 高危药品的分类:根据药品的毒性、副作用和使用风险,将高危药品分为不同等级,如一级高危、二级高危等。
1.2 高危药品的标识:医院应在高危药品的包装上标注明显的高危标识,以便医务人员能够迅速辨识高危药品。
1.3 高危药品的存放:医院应设立专门的高危药品存放区域,确保高危药品与其他药品分开存放,避免混淆和误用。
二、高危药品的采购和验收2.1 采购渠道的选择:医院应选择合法、可靠的药品供应商,确保采购到质量合格的高危药品。
2.2 高危药品的验收:医院应对采购到的高危药品进行严格的验收,检查药品的包装、标签、有效期等信息,确保药品的完整性和合规性。
2.3 验收记录的保存:医院应建立健全的验收记录制度,将每次高危药品的验收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保存一定的时间,以备查证。
三、高危药品的配送和储存3.1 配送环境的要求:医院应确保高危药品在配送过程中不受污染和损坏,配送环境应符合卫生标准。
3.2 配送记录的保存:医院应建立高危药品配送记录,记录每次高危药品的配送情况,包括配送人员、配送时间等信息。
3.3 储存条件的控制:医院应建立高危药品的储存条件控制制度,确保高危药品存放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防止药品的变质和失效。
四、高危药品的使用和管理4.1 用药人员的培训:医院应对使用高危药品的医务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包括药品的认识、使用方法、不良反应的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4.2 用药记录的完整性:医院应建立高危药品使用记录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对每次使用高危药品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患者信息、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等。
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1. 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高危药品使用风险,保证医疗安全,加强药品管理,规范医务人员行为。
2.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高危药品的采购、存储、发放、使用和管理等环节,包括但不限于:麻醉药品、神经系统药品、心血管系统药品、抗肿瘤药品等。
3. 制度制定程序(1)确定制定需求,成立制度制定组。
(2)调研、分析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内部政策规定。
(3)制定草案,进行内部讨论,征求意见。
(4)经过审核、修改和完善,形成正式制度。
(5)发布实施,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4. 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内部政策规定(1)《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了药品的分级管理,强制要求医疗机构配备专业化的药剂师,并要求对高危药品的使用进行严格监管。
(2)《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物管理制度,实行医嘱管理等措施,并加强对医疗事故的安全管理。
(3)《医疗机构不良事件监测和处理条例》:明确规定了医疗机构在发现药物不良事件时的监测、处理和报告流程等。
(4)《医疗器械管理条例》: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对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标准化管理,并落实报告制度等要求。
(5)公司内部政策规定:如公司制度、医院内部规章制度等。
5. 制度内容(1)高危药品采购管理医院应当建立采购管理制度,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高危药品采购进行严格监督,确保采购品质安全可靠。
(2)高危药品存储管理医院应当建立高危药品存储管理制度,确保高危药品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并保证存储环节规范和安全。
(3)高危药品领取和使用管理医务人员应当对高危药品领取和使用进行管理,明确高危药品使用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并保证医生开具处方符合要求。
(4)高危药品核实管理医院应当建立高危药品核实管理制度,通过核实医疗机构批准的审批单、处方单等证明材料,确认高危药品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同时记录核实内容和结果。
(5)高危药品更新和维护管理医院应当建立高危药品更新和维护管理制度,及时了解高危药品的新进展和更新状况,并及时更新医生的知识和技能。
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高危药品是指在临床应用中,因其特殊的成分或作用机制,剂量使用不当或操作不当易引发严重不良反应或严重的药物事件,且其处理困难,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药品。
针对医院的高危药品管理,本制度制定。
二、管理的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使用、加工、操作或存放高危药品的部门和人员。
三、高危药品的分类根据药品的危险性和应用场所的特殊性质,将高危药品分为三类:1.特定高危药品(例如麻醉药、毒性药物等);2.高风险药品(例如化疗药物、抗生素等);3.普通高危药品(例如抗凝药物、镇痛药物等)。
四、责任及权限划分1.医院领导层应制定相应的高危药品管理政策与制度,并负责监督和落实;2.临床科室负责制定本科室高危药品配置和使用方案,并保证医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培训,确保操作安全;3.药品管理部门负责高危药品的采购、储存和配送,同时收集和上报药品使用的统计数据;4.制剂室负责对高危药品的加工和包装,要确保规范操作和质量控制;5.护士负责高危药品的给药和监测,必须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确保用药安全;五、高危药品的采购与储存1.采购环节应明确采购程序,从合法的药品生产企业采购,并要求提供药品质量合格证书;2.对高危药品要设置专门的存放区域,且要有明显的标识,并严格限制进入其储存区域的人员;3.高危药品的储存环境要符合要求,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在储存期限内要定期检查并记录。
六、高危药品的配置与使用1.高危药品的配置要有专门的设备和空间,配置操作由专职专人执行,避免混淆和交叉感染;2.给药时应核对患者身份和禁忌症,且必须按照规定的剂量进行给药;3.高危药品的给药方式要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包括给药途径、速度、稀释比例等;4.所有使用高危药品的操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应的培训并持证上岗;5.对于高危药品的不良反应和药物事件,要及时上报,并进行及时处理和追踪。
七、高危药品的监控与评估1.医院应建立高危药品的使用监控系统,定期检查使用情况,并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2.药品管理部门应定期跟踪并评估医院高危药品的库存情况和使用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3.药品管理部门应及时收集、整理并上报各类药品的不良事件和质量问题,并提交相关报告。
高危药品管理管理制度一、高危药品的定义和危害1. 高危药品的定义高危药品是指易引起患者严重不良反应或药品误用的药品,其使用过程中具有潜在的毒性和危害性。
高危药品主要包括肝素、阿托品、异丙嗪、氯胺酮、地西泮等药品。
这些药品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用药途径、剂量和使用频率,否则很容易导致不良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2.高危药品的危害(1)潜在毒性:高危药品具有潜在的毒性,可能引起严重的生理或生化变化,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2)药物相互作用:高危药品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会增加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风险,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危害。
(3)药品误用:高危药品容易被医院人员误用,例如剂量错误、给药途径错误等,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后果。
二、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的建立为了降低高危药品的使用风险,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医院需要建立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确保高危药品的合理使用和安全管理。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高危药品的分类和定级医院应当对高危药品进行分类和定级,明确高危药品的范围和级别。
根据药品的毒性、危害性和患者的耐受性等因素,将高危药品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不同级别,以便医院对不同级别的高危药品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2.高危药品的采购和管理医院应当建立高危药品的采购和管理制度,确保高危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在采购高危药品时,医院应当选择正规的药品生产厂家,保证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性。
医院应当设立专门的高危药品管理部门,对高危药品的存储、配药、配制等环节进行监控和管理。
3.高危药品的配药和使用严格控制高危药品的配药和使用环节,确保患者在使用高危药品时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医疗保障。
医院应当规定高危药品的使用途径、剂量、频率和疗程等,由专业药师按照医嘱进行配药和管理,避免因医护人员疏忽而导致不良反应和药物误用。
4.高危药品的监测和反馈医院应当建立高危药品的监测和反馈制度,及时追踪患者在使用高危药品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和药物误用情况。
高危药品管理规范(医院管理制度)引言概述:高危药品是指具有较高风险、容易引发不良反应或潜在危害的药品。
为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医院需要建立高危药品管理规范的医院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高危药品管理规范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正文内容:1. 高危药品的定义和分类1.1 高危药品的定义:高危药品是指那些具有较高风险、容易引发不良反应或潜在危害的药品,包括麻醉药品、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等。
1.2 高危药品的分类:根据药物的特性和使用风险,高危药品可分为毒性药品、易制造错误的药品、高风险药品等。
2. 高危药品管理的必要性2.1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高危药品管理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可以减少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或错误使用而造成的伤害。
2.2 防止药品滥用和泄露:高危药品具有一定的药物成瘾性和滥用性,规范管理可以有效防止药品的滥用和泄露。
2.3 提高医院管理水平:高危药品管理规范的建立可以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和竞争力。
3. 高危药品管理规范的具体内容3.1 药品采购和储存管理:建立严格的药品采购和储存管理制度,确保高危药品的来源可靠和储存条件符合要求。
3.2 药品配送和使用管理:建立规范的药品配送和使用管理流程,确保高危药品的正确使用和避免滥用。
3.3 药品信息管理:建立健全的药品信息管理系统,包括药品的进销存信息、使用记录和不良反应报告等,以便及时追溯和处理问题。
3.4 药品人员管理:对从事高危药品管理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
3.5 药品监测和评估:建立定期的药品监测和评估机制,对高危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总结:高危药品管理规范的医院管理制度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举措。
通过定义和分类高危药品、明确管理的必要性,以及具体的管理内容,可以有效防止患者用药风险,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药品采购和储存管理、药品配送和使用管理、药品信息管理、药品人员管理以及药品监测和评估是高危药品管理规范的重要内容。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通用5篇)病区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篇一病区药品管理制度(一)急救物品管理制度1)急救药品,必需置于急救车或专用急救柜指定区域或位置存放。
2)急救药品要依据药品种类与性质(如针剂、内服、外用、剧毒药等),定位存放,标记明显。
3)急救药品的种类和数量要确保足够临床急救需要。
4)急救药品专人加锁管理,工作人员不得私自取用急救药品登记本记录急救药品用途、种类、规格、数量、有效期和使用、增补时问等,随时备查。
5)建立急救药品基数及质量检查制度。
急救药品登记本置于急救车外。
定期检查急救药品、规格、种类、数量、有效期是否与账目相符,记录并签名。
每周检查一次时,可以用封条管理。
6)急救药品每次用后须适时增补。
次日当班责任组长再次核查。
保证急救药品处于应急、随时可用状态。
(二)病区基数药品管理制度1)病区内基数药品应依据临床需要保管肯定基数。
供住院患者临时医嘱使用,其他人员不得私自取用。
2)基数药品的清单应一式两份,一份由药房保管,另一份由科室保管。
3)基数药品应指定专人管理,负责领药、退药、保管、检查等工作。
4)基数药品应定位、定点、按药品种类摆放,口服药必需原瓶或原盒包装存放,药瓶内不能混放不同规格、片型、颜色的药片,性质不稳定的药品,须避光储存及使用,现用现配。
5)每日当班清点,用药后适时增补,以保持在规定的基数,保证随时可用。
6)定期检食药品数量、质量、有效期并记录。
近有效期药先用。
如发觉药品有污染、变色、过期、瓶签与瓶内药品不符、标签模糊或有涂改,不得使用并报药房处理。
对接近有效期6个月的药品,应适时联系药房予以更换,以确保药品质量,避开过期。
7)药品应贮存在光线好且易取的地方,需避光保管的药品应放在避光包装容器内保管。
8)药房应适时向病区供给更换药品的使用期限,以保证病区适时更换。
9)药房应指定负责人定期对各病区基数药品进行检查。
(三)麻醉精神药品管理制度1)医院应对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统一编号,计数管理,建立处方保管、领取、使用、退回、销毁管理制度。
人民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1. 引言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人民医院的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是指那些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较高风险的药品,因此需要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医疗机构的规范运作。
2. 高危药品定义人民医院将高危药品定义为那些具有以下特点的药品:•活性强:具有较强的药理效果和副作用。
•使用限制多:需要严格遵守使用指南和限制条件。
•需要特别操作:在处理过程中需要特殊的操作技能和环境。
•容易引发错误:易于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失误,对患者造成不可逆的危害。
高危药品的定义将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法规进行动态调整,以适应医疗行业的规范发展。
3. 高危药品清单为了明确医院内的高危药品范围,人民医院制定了高危药品清单。
该清单将严格按照相关医药行业规范和对象的专家建议进行更新和维护。
高危药品清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药品:•吸入麻醉药物(如异氟醚)•神经肌肉阻断剂(如琥珀胆碱酯)•抗癌化疗药物(如紫杉醇)•射频消融药物(如布比卡因)人民医院将根据实际需求和随时更新的医药行业信息来确保高危药品清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4. 高危药品存储及配送管理为确保高危药品不被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和使用,人民医院将实行严格的高危药品存储及配送管理制度。
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配库管理:高危药品将由专门的配库人员进行管理,确保药品的存储和发放都符合规范要求。
•暗室存储:高危药品将存放在封闭的暗室中,只有获得授权的医务人员才能进入。
•严格发放:高危药品的发放将进行多重审核和记录,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医务人员使用。
人民医院将定期进行库存盘点和配送账务核对,以确保高危药品存储和配送管理的安全和准确性。
5. 高危药品使用流程人民医院将制定详细的高危药品使用流程,确保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防止错误和事故的发生。
流程步骤可能包括但不限于:1.开具处方:医师根据临床需要,开具高危药品处方。
2.核对处方:药剂师和医师将对处方进行核对,确保药品种类、剂量和患者信息的正确性。
一、目的为加强我院高危药品的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防止用药事故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高危药品的定义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临床使用不当或错误使用会致人死亡或严重伤害的药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1. 高浓度电解质制剂;2. 肌肉松弛剂;3. 细胞毒化物;4. 抗肿瘤药物;5. 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6. 抗生素;7. 强心药、抗心律失常药;8. 镇痛药/阿片类药物;9. 口服降糖药;10. 抗血栓药;11. 镇静催眠药;12. 兴奋剂;13. 肾脏病用药;14. 免疫调节剂;15. 眼科用药;16. 抗高血压药;17. 抗病毒药;18. 激素类药品;19. 中毒解药;20. 其他具有高危风险的药品。
三、高危药品管理措施1. 高危药品的采购、储存、使用、调剂、配发等环节,均需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制度执行。
2. 高危药品的采购、验收、储存、调剂、配发等环节,均需由专人负责,确保药品质量。
3. 高危药品应设置专用储存柜或区域,存放于安全、通风、干燥、避光的环境中,避免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4. 高危药品储存柜或区域应设置醒目标识,警示相关人员注意。
5. 高危药品的调剂和配发,实行双人核对制度,确保准确无误。
6. 高危药品的医嘱执行,严格执行医嘱单,双人核对后给药。
7. 高危药品的医嘱执行,需注明高危药品,并由护士签字确认。
8. 高危药品的医嘱执行,严格执行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需医生签字确认。
9. 高危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严格执行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及时发现并报告。
10. 高危药品的效期管理,严格执行先进先出原则,确保药品安全有效。
11. 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高危药品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高危药品的认识和管理能力。
四、责任追究1. 对违反本制度,导致用药事故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6篇】【第1篇】高危药品管理制度高危险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
为促进该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制订如下管理制度。
一.高危险药品包裹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具体品种见附录。
二.高危险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三.高危险药品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黑色警示牌提示牌提醒药学人员注意。
四.高危险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五.高危险药品调配发放、注射剂稀释和护士临床使用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准确无误。
六.加强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七.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八.新引进高危险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第2篇】附二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第三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高危险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着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
为促进该类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制订如下管理制度。
1.高危险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具体品种见附录。
2.高危险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3.高危险药品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黑色警示牌提示牌提醒药学和护理人员注意。
4.高危险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5.加强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6.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7.新引进高危险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附录:10%氯化钾注射液10%氯化钠注射液尼莫司汀胰岛素制剂25%硫酸镁注射液维库溴铵替加氟琥珀胆碱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甲氨喋呤顺铂氟尿嘧啶阿糖胞苷卡培他滨平阳霉素卡铂柔红霉素多柔比星表柔比星吡柔比星紫杉醇羟基喜树碱长春新碱依托泊苷他莫昔芬多西他赛来曲唑甲羟孕酮奥沙利铂亚叶酸钙【第3篇】调高医院高危药品管理试行制度第一人民医院高危药品管理试行制度一、高危药品定义高危药品的定义:由于使用错误而可能对病人造成严重伤害的药物。
高危药品的定义及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是指具有较高风险、易引起严重不良反应或误用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
药品。
这类药品包括麻醉药品、放射性药品、化疗药品、抗生素、心脏毒性药品等,使用这些药品需要特别小心和谨慎。
高危药品的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类管理:针对不同种类的高危药品,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措施,
对高危药品进行分类管理,以便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管和控制。
2.存储管理:高危药品的存储应符合相关的规范要求,包括温度、湿
度等环境要求,避免与其他药品混淆,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3.配药管理:配药环节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流程进行,避免混淆、搞
错或误用,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使用管理:医务人员在使用高危药品时应严格按照医嘱和规范操作
程序进行,遵守用药规范,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5.监测管理:对高危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
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改进措施,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疗效。
综上所述,高危药品的管理制度涉及到药品的分类管理、存储管理、配药管理、使用管理和监测管理等多个方面,只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有效保障高危药品的安全使用,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一、目的为加强医院病区高危药品的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防止因药品使用不当造成患者伤害,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病区内所有涉及高危药品的科室、工作人员及患者。
三、高危药品的定义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强烈、不良反应大、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药品。
主要包括:1. 高浓度电解质;2. 强效镇痛药;3. 抗凝药;4. 抗心律失常药;5. 抗癫痫药;6. 肌松药;7. 强心药;8. 肾上腺素类药物;9. 激素类药物;10. 抗生素;11. 放射性药物;12. 其他经临床认定的高危药品。
四、管理措施1. 专区专柜管理:高危药品应设置专柜存放,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2. 分类标识:在药架(或包装盒/瓶)上分类标识,明确标注药品名称、规格、批号、有效期等信息。
3. 警示牌标识:在存放高危药品的专柜及显著位置设置警示牌,提醒工作人员注意药品的潜在风险。
4. 严格按适应证用药:医师在开具高危药品处方时,应严格遵循药品说明书及临床指南,确保合理用药。
5. 双人查对制度:高危药品的领取、使用、归还等环节,必须实行双人查对制度,确保药品安全。
6. 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对使用高危药品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其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药品不良反应。
7. 高危药品先进先出:定期检查高危药品的有效期,确保药品先进先出,避免使用过期药品。
8. 及时更新高危药品目录和注意事项:根据药品临床应用情况和最新研究成果,及时更新高危药品目录及注意事项。
9. 完善标准操作流程:制定并完善高危药品的采购、储存、使用、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标准操作流程。
10. 完善病人识别方法:采用条形码、电子标签等先进技术,确保高危药品的使用准确无误。
五、责任与考核1. 科室主任负责本科室高危药品的管理工作,确保药品安全。
2. 药剂科负责高危药品的采购、储存、配送等工作,确保药品质量。
3. 医师、护士等医护人员负责高危药品的使用,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
高危药品管理规范(医院管理制度)标题:高危药品管理规范(医院管理制度)引言概述:高危药品是指对人体有较大危害性、易引起严重不良反应或者危害的药品,其管理尤其重要。
医院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必须建立规范的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本文将从医院管理制度的角度探讨高危药品管理规范。
一、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的建立1.1 制定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的必要性高危药品管理制度是医院管理的基础,能够规范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水平。
1.2 确定高危药品管理的范围和内容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应包括高危药品的定义、分类、购进、存储、配制、使用、监测等方面内容,全面规范高危药品的管理。
1.3 建立高危药品管理的责任制度明确医院各部门的责任,建立高危药品管理的责任制度,确保每一个环节的责任人履行管理职责。
二、高危药品的购进和存储2.1 严格控制高危药品的购进渠道医院应选择正规的药品供应商购进高危药品,确保药品质量和来源可靠。
2.2 设立专门的高危药品存储区域医院应根据高危药品的特点,设立专门的存储区域,保证高危药品的储存条件符合要求,避免药品受到污染或者变质。
2.3 制定高危药品的存储管理规范医院应建立高危药品的存储管理规范,包括温度控制、湿度控制、防潮防晒等方面,确保高危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三、高危药品的配制和使用3.1 制定高危药品的配制标准医院应根据高危药品的特点和用途,制定配制标准,确保配制过程符合规范,避免药品污染或者失效。
3.2 建立高危药品使用的审批制度医院应建立高危药品使用的审批制度,明确高危药品的使用范围和条件,确保合理使用,避免滥用或者误用。
3.3 加强高危药品使用的监测和追踪医院应建立高危药品使用的监测和追踪机制,定期对高危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四、高危药品的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理4.1 进行高危药品的风险评估医院应对高危药品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潜在的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用药风险。
高危药品管理规范(医院管理制度)高危药品管理规范(医院管理制度)引言概述:高危药品是指具有较高毒性、副作用大或者易引起严重后果的药品。
为了确保医院内高危药品的安全使用,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和健康,医院需要建立高危药品管理规范的医院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药品采购、存储、配送、使用和废弃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高危药品管理规范的要点。
一、药品采购:1.1 严格控制高危药品的采购渠道。
医院应与合法的药品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药品的来源可靠。
1.2 制定采购程序和标准。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采购程序和标准,包括明确的采购流程、采购人员的资质要求、采购文件的管理等,确保采购过程的透明和规范。
1.3 加强对供应商的监督和评估。
医院应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包括对供应商的资质、质量管理体系、药品质量等方面进行审核,确保供应商符合高危药品的采购要求。
二、药品存储:2.1 制定药品存储标准。
医院应制定高危药品的存储标准,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要求,确保药品在存储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性。
2.2 建立药品存储区域。
医院应建立专门的高危药品存储区域,区分不同类别的高危药品,避免交叉污染和混淆。
2.3 加强药品存储管理。
医院应制定药品存储管理制度,包括药品库存的盘点、药品有效期的监控、药品存储区域的清洁和消毒等,确保药品存储的安全和规范。
三、药品配送:3.1 确保药品配送的安全性。
医院应建立药品配送的标准和程序,包括对药品配送人员的资质要求、药品配送车辆的检查和维护等,确保药品在配送过程中不受污染和损坏。
3.2 加强对药品配送的监督和管理。
医院应加强对药品配送的监督和管理,包括对配送过程的跟踪和监控、对配送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等,确保药品配送的安全和及时性。
3.3 建立药品配送记录和溯源制度。
医院应建立药品配送记录和溯源制度,对每一次药品配送进行记录和追踪,确保药品的来源可追溯。
四、药品使用:4.1 制定药品使用规范。
医院应制定高危药品的使用规范,包括药品的适应症、用药剂量、用药途径等,确保药品的正确使用。
一、总则为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院用药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高危药品的定义高危药品是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不良反应或危害,甚至危及生命的药品。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1.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2. 毒性药品;3. 放射性药品;4. 抗生素类;5. 抗肿瘤药物;6. 降糖药;7. 抗凝血药;8. 抗心律失常药;9. 抗高血压药;10. 抗抑郁药等。
三、管理制度1. 建立高危药品管理小组,由医院主管院长担任组长,医务科、药剂科、护理部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负责高危药品的采购、储存、使用、调配、监测等工作。
2. 制定高危药品采购、验收、储存、使用、调配、监测等环节的操作规程,确保各环节的规范化、标准化。
3. 高危药品的采购、验收、储存、使用、调配等环节需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规章制度。
4. 高危药品的储存条件应符合药品说明书要求,储存环境应保持干燥、通风、避光。
5. 高危药品的调配、使用需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医护人员负责,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制度。
6. 高危药品的监测包括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用药安全监测、用药效果监测等,确保用药安全。
四、流程1. 采购流程:药剂科根据临床需求,提出高危药品采购申请,经医院审批后,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采购。
2. 验收流程:药剂科对采购的高危药品进行验收,确保药品质量合格。
3. 储存流程:药剂科将验收合格的高危药品储存于专用库房,库房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符合药品说明书要求。
4. 调配流程:具有相应资质的医护人员根据医嘱,按照“四查十对”制度进行高危药品的调配。
5. 使用流程:医护人员按照医嘱,将调配好的高危药品用于患者治疗。
6. 监测流程:药剂科、医务科、护理部等部门定期对高危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解释。
一、目的为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预防和减少用药错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定义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临床使用不当或错误使用会致人死亡或严重伤害的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肌肉松弛剂、细胞毒化物等。
三、职责1. 医院药学部门负责制定、修订、实施和监督高危药品目录管理制度。
2. 临床科室负责按照高危药品目录管理制度使用和管理高危药品。
3. 护理部门负责高危药品的调配、发放和患者用药指导。
4. 医生负责高危药品的处方、医嘱和患者用药指导。
四、高危药品目录1. 高浓度电解质制剂:氯化钠注射液、氯化钾注射液、氯化钙注射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等。
2. 肌肉松弛剂:维库溴铵、阿曲库铵、琥珀胆碱等。
3. 细胞毒化物: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甲氨喋呤、氟尿嘧啶等。
4. 其他高危药品:胰岛素制剂、阿糖胞苷、卡莫氟、羟基脲、吉西他滨、卡培他滨、放线菌素D、丝裂霉素、平阳霉素、柔红霉素、多柔比星、表柔比星、吡柔比星、羟基喜树碱、长春新碱、长春地辛、长春瑞滨、依托泊苷、替尼泊苷、紫杉醇、多西他赛、他莫昔芬、来曲唑等。
五、管理措施1. 高危药品应设置专用药柜或专区存放,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2. 高危药品的调配、发放和使用,应严格执行双人核对制度。
3. 高危药品的处方、医嘱,应注明高危药品字样。
4. 高危药品的医嘱执行,应注明高危药品字样,并由两名护理人员双人核对后给药。
5. 高危药品的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执行。
6. 高危药品的效期管理,应保持先进先出,确保药品安全有效。
7. 定期对高危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8. 加强高危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对发现的不良反应及时上报。
9. 对新引进的高危药品,应进行充分论证,引进后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医院药学部门负责解释。
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1、高危险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具体品种见附录。
2、高危险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3、高危险药品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黑色警示牌提示牌提醒药学人员注意。
4、高危险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5、高危险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6、加强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7、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8、新引进的高危药品要经过药事管理委员会的充分论证,引进后及时将药品的信息告知临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确保用药安全。
;
高危药品目录
一、高浓度电解质制剂:
1、10%氯化钾(先甲) 10%氯化钾注射液
2、10%的氯化钠
二、肌肉松弛剂:
1、维库溴铵(斯必松)
2、阿曲库铵
三、细胞毒化药物:
1、作用于DNA化学结构的药物:①阿霉素、②环磷酰胺、
③卡铂(波贝)、④顺铂、⑤丝裂霉素、⑥奥沙利铂(奥正南)、
⑦吡柔比星、⑧异环磷酰胺
2、影响核酸合成的药物:①阿糖胞苷、②氟尿嘧啶、③甲氨
蝶呤、④卡培他滨(希罗达)、
3、作用于核酸转录的药物:
4、作用于DNA复制的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伊立替康(亿迈林)
5、作用于微管蛋白合成的药物:①长春新碱、②依托泊苷、③长春地辛(他莫比)、④长春瑞宾(乐唯)、⑤多西他赛(希存、奥名润、泰索帝)、⑥替尼泊苷、⑦紫杉醇(乐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