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铃》三年级音乐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4.50 MB
- 文档页数:6
花城版音乐三下第2课风铃-教案一. 教材分析《花城版音乐三下第2课风铃》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
歌曲以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风铃为主题,通过优美的旋律和富有节奏感的节奏,展现了风铃摇曳的美妙声音。
这首歌曲既有听力上的享受,也有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扬。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歌曲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民族音乐,对基本的音乐节奏和旋律有一定的认识。
但风铃作为一种特殊的民族乐器,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了解风铃的特点和演奏方式,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表现这首歌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铃的特点和演奏方式,增进对民族乐器的认识。
2.学会歌曲《风铃》,并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
3.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传承和发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
四. 教学重难点1.了解风铃的特点和演奏方式。
2.学会歌曲《风铃》,并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
五. 教学方法1.讲解法:讲解风铃的特点和演奏方式。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歌曲《风铃》,学生跟随模仿。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逐一指导。
4.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分享演唱经验。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展示风铃的特点和演奏方式。
2.音响设备:播放风铃音乐,让学生感受风铃的美妙声音。
3.乐谱:《风铃》歌曲乐谱。
4.教学用具:风铃模型、歌词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风铃的特点和演奏方式,让学生对风铃有初步的认识。
同时,播放风铃音乐,让学生感受风铃的美妙声音。
2.呈现(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风铃》,学生跟随模仿。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逐一指导。
重点关注学生对歌曲节奏和旋律的掌握情况。
4.巩固(5分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分享演唱经验。
教师总结并点评,强调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5.拓展(5分钟)介绍其他民族乐器,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丰富多样性。
(花城版)音乐三下第2课风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音乐三下》第2课《风铃》是一首富有童趣的乐曲,以描绘风铃摇曳的声音为主题,展现了清脆悦耳的旋律。
本节课通过学习这首乐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教材中还提供了相应的练习和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曲,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和已有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但音乐理论知识相对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具体实例让他们感受音乐的魅力。
此外,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音乐学习中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风铃》这首乐曲的创作背景,理解乐曲的主题和情感。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手法演奏乐曲,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风铃》乐曲的基本旋律,能够熟练演奏。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乐曲的情感理解,以及音乐表现力的提升。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聆听、演唱、演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全方位感受音乐。
2.运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乐曲。
3.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4.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风铃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风铃的印象,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聆听:让学生聆听《风铃》乐曲,感受乐曲的节奏和旋律。
3.学习:分析乐曲的结构,讲解乐曲的主题和情感。
4.演奏:分小组进行乐曲演奏,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姿势和手法演奏。
5.展示: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演奏展示,给予评价和鼓励。
6.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乐曲的主题和情感。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乐曲《风铃》的名称、创作背景、主题旋律等关键信息,以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歌曲《风铃》-花城粤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歌唱《风铃》。
•学生能够准确地读唱歌曲中的所有音符。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风铃》的意境和主题。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听音辨音和合唱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
•提高学生的情感表现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诗词歌赋的兴趣,领略音乐的美。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发扬集体荣誉感。
2. 教学内容2.1 教学环节•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欣赏歌曲《风铃》,感受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教师演唱示范歌曲《风铃》,让学生跟唱练习。
•教师分组指导学生进行合唱练习。
•教师和学生一起深入了解歌曲内容和词曲特点。
2.2 课时安排本节课例时长为50分钟,按以下步骤进行:•5分钟:课前热身,引导学生进入音乐学习状态。
•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欣赏歌曲和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情感表现。
•20分钟:教师演唱示范,让学生跟唱练习,分组指导学生进行合唱练习。
•10分钟: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把音乐知识点更好的融会贯通。
3. 教学方法3.1 听辨唱法通过唱歌练习,培养学生的听辨唱能力,提高学生的乐感和韵律感。
3.2 分组合唱法通过分组合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体会到集体荣誉感。
3.3 感性理解法通过欣赏歌曲和了解歌曲内涵,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4. 教学重点和难点4.1 教学重点•歌曲《风铃》的演唱和配合合唱。
•学生对于歌曲词曲的深入理解。
4.2 教学难点•快歌较多,学生跟唱时需要克服语速慢和跟不上的问题。
•歌曲中有一些较难的发音,如“苫”、“棚”等,需要花费一定时间来练习。
5. 教具准备•歌曲《风铃》录音。
•PPT 演示或黑板板书。
6. 教学过程6.1 导入(1)清唱《风铃》前一句。
请学生尝试描绘出徐徐的微风,响彻整片山林的清脆的声音。
(2)请学生思考这首歌曲的名字为何叫《风铃》?6.2 学唱《风铃》(1)演唱导入。
(花城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2课《歌曲风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歌曲风铃》是花城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二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欢快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展现了风铃的声音和美丽的景象。
歌曲共四句,每句四小节,结构简单,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对这首歌曲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学会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和简单的乐器演奏技巧。
在这个阶段,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较高,喜欢通过唱歌和演奏乐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复杂的节奏和旋律感到困难,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和个别辅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风铃》,掌握基本的节奏和旋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集体演唱、分组演唱和个人演唱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他们对音乐欣赏的能力,培养团结合作和自主学习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风铃》,掌握基本的节奏和旋律。
2.教学难点:部分学生可能对复杂的节奏和旋律感到困难,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和个别辅导。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人演唱等多种形式,结合听、说、唱、奏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音乐乐器、图谱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以风铃的声音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风铃的声音和景象。
2.教授: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让学生跟随琴声练习演唱。
3.练习:学生进行集体演唱、分组演唱和个人演唱,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和评价。
4.展示:学生进行演唱展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5.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
《风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唱《风铃》,能用优美清脆的声音,恰当的力度表现不同的风铃形象。
2进一步巩固×(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种节奏。
3通过歌曲《风铃》的学习,使学生感受音乐和自然地关联。
教学重点:巩固×(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种节奏。
能用清脆、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准确的的音乐力度表现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巩固×(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种节奏。
教学准备:风铃实物、奥尔夫伴奏乐器、多媒体教学光盘、电钢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课前节奏游戏导入:拍手练习节奏型(师生节奏接龙)二新课学习:激趣导入:1出示礼品盒(师)前几天老师收到了一份礼物。
今天我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快乐,大家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和学生一起打开礼品盒,展示精美的风铃,听听风铃的声音。
)2介绍风铃。
(风铃最早出现在我国唐代。
最初是用泥土、烧成的瓦片做的,慢慢发展成用铁、铜等金属来制作,常常挂在宫殿、庙宇等建筑物的的外面,起到警示、静心、祈福的目的。
现在还可以用玻璃、贝壳等材料制作。
)下面我们的音乐旅程开始,让我们一起走进风铃的世界,请听歌曲《风铃》。
3学生聆听歌曲。
4演演小风铃。
(加入奥尔夫乐器演奏风铃:师:有没有同学注意到老师刚才在演唱的时候加了一个什么乐器,下面老师也带来三种小乐器,请同学们说说这是什么对了,那我们能不能挑战一下把他们加到我们三种风铃的节奏中。
)学生体验与同伴合作演奏的乐趣。
5加入歌词,师生节奏接龙。
6加入音高,演唱风铃声。
7加范唱,师生合作演唱《风铃》。
(学唱歌曲第一部分--用清脆、轻盈的声音演唱;)(学唱歌曲第二部分—用婉转、流畅的声音演唱:)请同学用歌声回答我的问题:(师)金钟,银铃,动听的声音,向人们传送着风的信息。
(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下册《歌曲《风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风铃》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童歌曲,选自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下册。
歌曲以风铃为主题,旋律优美动听,歌词生动形象,富有想象力。
歌曲由两个乐句组成,结构简单,易于学生学唱。
通过学唱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培养音乐审美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他们喜欢唱歌,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能够积极参与,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
然而,部分学生在歌唱时音准、节奏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和反复练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歌曲《风铃》,并能流畅地唱出来。
2.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歌唱技巧。
3.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童趣,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旋律2.部分歌词的发音和唱腔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
3.练习法:反复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
4.激励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扬他们的进步。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风铃》的旋律、歌词和相关图片。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风铃》。
3.乐器:钢琴或其他打击乐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风铃》,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风铃》的旋律和歌词,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哼唱。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名代表演唱歌曲。
其他组同学认真倾听,互相评价。
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纠正发音和唱腔上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再次演唱歌曲,要求学生注意音准和节奏。
学生分组演唱,相互鼓励,共同提高。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关于风铃的其他歌曲。
(花城版)音乐三下第2课风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音乐三下》第2课《风铃》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歌词简单易懂,旋律优美。
歌曲以风铃声为题材,描绘了风铃在微风中摇曳生姿的景象。
本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歌曲的学习,还包括对音乐基本知识的掌握,如音高、节奏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高、节奏知识,具备一定的唱歌能力。
他们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喜欢通过唱歌、演奏等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热爱。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音高、节奏的辨识能力较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重点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歌曲《风铃》,并能流畅地演唱。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加强学生对音高、节奏的辨识和运用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风铃》的音高、节奏把握。
2.音高、节奏的辨识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风铃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示范法:老师亲自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学习。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进行唱歌、节奏练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游戏教学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音高、节奏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歌曲《风铃》的相关课件,包括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风铃》所需的音响设备。
3.乐器:钢琴、吉他等,用于教学伴奏。
4.风铃:用于创设情境的教学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风铃道具,创设风铃情境,引导学生聆听风铃声,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老师示范演唱歌曲《风铃》,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练习,老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音高等问题。
4.巩固(1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进行音高、节奏的辨识练习,如唱名、节奏型等。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自由创作,以风铃为主题,进行音乐创作活动。
6.小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音高、节奏的重要性。
小学音乐花城粤教版(简谱)三年级下册《《风铃》歌曲《风铃》》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风铃》
【教学目标】
1、学唱《风铃》。
能用优美清脆的声音、恰当的力度表现不同的风铃形象。
2、感知理解总时值一拍的时候X (四分音符)XX(八分音符)XXXX(十六分音符)三种节奏。
3、通过学习歌曲《风铃》,使学生感受到音乐来源于大自然。
【教学重点】
理解同为一拍时X、XX 、XXXX三种节奏,有一定的音准水平、吐字清楚准确地演唱歌曲,理解歌曲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X、XX 、XXXX三种节奏之间的逻辑关系。
【突破方法】
让学生动手拍动手练与教师讲解相结合,多方位体会音乐节奏。
【教学准备】
教师:电子琴、多媒体课件、计算机及白板一体机。
学生:预习歌词,清理不认识的汉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春天来了》
二、导入新课
(一)课件视频图片导入
1、看风铃图片及视频,聆听风铃的声音。
2、教师与同学交流风铃在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中声音的不同,引出节奏型。
2、教师范读歌词(带节奏)。
3、学生集体朗读歌词(带节奏)。
4、试着演唱完整歌曲。
《凤玲》- 走进音乐世界小学三年级上
册
《凤玲》教案
走进音乐世界小学三年级上册
第二课风铃响了
课题
《风铃》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了解音乐与大自然的关联,巩固X、节奏,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
风铃实物、报纸、歌词卡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观察记录
1、组织教学。
2、引入:装饰教学,挂风铃。
用报纸模拟各种风的形态。
3、归纳三种风声,听音乐找出三种风吹动风铃的声音。
4、解决难点:通过拍拍、唱唱巩固X、三种节奏。
5、听音乐。
6、听音乐做歌词拼图游戏。
7、跟琴教唱。
8、师生接唱。
9、拓展:用的作用;
10、欣赏图片;我们可以为大自然做点什么呢?
出示风铃,引导学生认识风铃,模仿各种风的形态。
归纳三种风声;引导学生模仿三种风铃的声音。
出示课件:拍拍唱唱。
教师逐句弹奏。
教师唱前半句。
引导欣赏与讨论。
学生帮教师装饰教室,认识风铃,模拟各种风的形态。
听音乐律动;
模仿三种风铃的声音。
学生听听三种节奏的特点;练习三种节奏的拍唱。
轻声跟唱。
每组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拼歌词。
学生逐句跟唱。
学生接唱后半句。
学生自由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花城粤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2课《歌曲《风铃》》教案一. 教材分析《风铃》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童歌曲,选自花城粤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二课。
歌曲以风铃的声音为创作灵感,旋律轻松欢快,歌词简洁易懂,充满童真。
歌曲为2/4拍,共16小节,结构方整。
通过学唱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他们喜欢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情感。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准、节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歌曲《风铃》,感受音乐的快乐。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3.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风铃》的音准、节奏。
2.学会用轻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借鉴。
3.情境教学法: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风铃》的音频、视频资料。
2.乐器:钢琴、风铃。
3.教学用具:乐谱、歌词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风铃》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引导学生谈论对风铃的印象,引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风铃》的乐谱,让学生了解歌曲的结构、节奏等。
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如钢琴、风铃等)进行演奏。
学生跟随乐器演奏,演唱歌曲《风铃》。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音准和节奏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歌曲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歌曲《风铃》的歌词和旋律。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关于风铃的其他歌曲。
学生分组进行创作,分享自己的作品。
第二课风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通过歌曲《风铃》的学习,使学生感受音乐和自然的关联;进一步巩固×、××、××××三种节奏。
二、建立“我的小音库”,熟悉和唱准“5”和“3”两个唱名。
重难点巩固×、××、××××三种节奏;唱准“5”和“3”两个唱名。
教学过程(一)学唱歌曲《风铃》1、看一看、说一说让个别学生把自己的风铃带来,让学生仔细观察风铃的外型和材料。
2、听一听用不同的风力(小、中、大)吹拂风铃,让学生感受在不同的风力下风铃发出的“叮零”声在音色、力度和速度上的变化,让学生模仿出来。
3、读一读、拍一拍分别用×、××、××××三种奏边读边拍,在同一速度下,表现风铃在微风、轻风和狂风三种不同风力的吹动下发出的“叮零”声。
4、认一认、唱一唱P11页“我的小音库”(sol——5、mi——3的认知),借助手号帮助学生认识和建立sol、mi两个唱名。
学习副歌,用师生接唱法,学生唱前一句,教师接唱后一句,唱熟后再交换唱。
5、听一听、找一找聆听歌曲录音,找一找歌曲中不易唱准的音。
教师借助钢琴先让学生听准后用“Lu”模唱,再过渡到填唱歌词。
6、唱一唱、演一演在歌曲情绪、力度的处理上,让学生自己讨论,根据微风、轻风和狂风三种不同的意境,分别用p、mp、f力度演唱,并较加上动作进行表现。
风铃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能用优美、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顽皮的小杜鹃》,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进一步认知“5、3”两个唱名,初步感知音名“G、E”。
重难点唱准“5”和“3”两个唱名。
教学过程一、学唱歌曲《顽皮的杜鹃》1、议:请学生先谈谈自己所认识的大自然的鸟类。
欣赏《杜鹃圆舞曲》,感受音乐中小杜鹃的叫声并学一学。
2、听:聆听歌曲录音,听辨歌曲中小杜鹃的“咕咕”声是由哪两个音组成的,并借助手号唱准“咕咕”。
第2课风铃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本课安排的三项内容,用意各有不同。
《风铃》是一首中速活泼的歌曲,通过感受描绘不同风铃的声音,复习学过的节奏,并将其结合为多声部节奏的练习。
要求学生能在稳定的拍速中,拍击三个声部的节奏。
教学中还能够举一反三,复习学过的节奏型,引导学生创编出新的节奏练习曲,并用多声部形式实行练习。
能够先做卡农练习,再做二声部、三声部的练习。
多声部节奏的学习是合唱的基础,希望教师们能从这个课中找到教学灵感,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多声听觉和演唱水平。
第二项教学内容是“找朋友家(二)”,复习音名C D E,学习新的音名F和G,这是为第三个教学内容“玩乐器(二)”做铺垫。
“玩乐器(二)”用一、三、五指弹奏乐曲,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用五个手指“弹”出学过的乐曲。
过程与方法;
1.学唱《风铃》,能用优美清脆的声音、恰当的力度表现不同的风铃形象。
2.实行多声节奏的练习,能用学过的节奏创编并合作击打,体验创编及合作的乐趣。
3.理解音名F和G,能在键盘上找出来;能听辨C—G的音高。
4.能用五个手指模拟弹奏乐曲。
知识与技能;
学唱歌曲《风铃》;能用五个手指模拟弹奏乐曲。
教学反思;能用学过的节奏创编并合作击打,体验创编及合作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