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专题训练(三) 隋唐以来君主专制的强化及政治制度
- 格式:ppt
- 大小:713.00 KB
- 文档页数:16
期末专项训练卷(一)古代中国的政治一、选择题1.(2016重庆中考A卷,1,★☆☆)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2.制度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
下列属于隋朝创立、唐朝完善的制度是( ) A.察举制 B.屯田制 C.科举制 D.金瓶掣签制3.下列叙述中,属于隋朝灭亡的原因有( )①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②隋炀帝纵情享乐,奢侈无度③隋炀帝修建大型工程④隋炀帝屡次发动战争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4.王海同学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了朝代更替。
示意图(下图)。
与图中①对应的朝代相关的史实是。
( )A.开凿运河,创立科举 B.政权分立,民族交融C.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D.闭关锁国,强化专制5.“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重视纳谏 B.吸取隋亡教训 C.鼓励发展生产 D.任用姚崇为相6.右图是乾陵武则天陵墓前的“无字碑”,传说是武则天想让后人来评定自己的功过是非。
以下对武则天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C.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度D.武则天重用姚崇、宋璟7.极大地破坏了唐朝的社会经济,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 A.安史之乱 B.李渊起兵 C.贞观之治 D.修建大运河8.与“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相关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9.“在宋代的政治生活中,文臣得到了提拔和重用,武将正好相反……内忧是避免了,但外患却严重了。
”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A.文官政治的背景 B.武将专政的表现C.重文轻武的影响 D.对外交往的发展10.元朝疆域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元朝统治者创制了行省制度。
以下地区中,元政府设立了行省的是( )A.山东 B.山西 C.河北 D.河南11.丞相胡惟庸被处死后,明太祖罢黜丞相之位,并规定后世之君不得再立丞相。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一.选择题(共10小题)1.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住集权进一步强化的事件是()A.创立八旗制度B.在中央设立内阁C.设置议政王大臣会议D.设立军机处2.如图是北京故宫乾清门西的一处平房,这里曾经是清朝军机处的所在地。
设立军机处的皇帝是()A.康熙帝B.雍正帝C.乾隆帝D.道光帝3.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处理军政大事.关于军机处认识正确的是()A.军机大臣由议政王大臣会议选派B.军机大臣有军国大事的决定权C.军机处的设置降低了办事效率D.军机处的设置,使皇权进一步加强4.“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皇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A.设立特务机构B.制造文字狱C.实习八股取士D.设立军机处5.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集权的强化6.某旅行社在介绍一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一一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A.秦丞相府B.唐尚书省C.明朝内阁D.清军机处7.某班四位同学撰写了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A.《趣谈孔子的思想与和谐社会的创建》B.《论文成公主对西藏地区的影响》C.《从交子看北宋的商品经济》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8.如果你生活在宋元时期,看不到的社会现象是()A.在瓦舍中看戏、听书、看杂耍B.吃江南运来的大米C.大宗交易用纸币支付,不用带大量铜钱D.朝廷大兴“文字狱”9.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A.科举考试B.兴办学校C.八股取士、文字狱D.闭关锁国10.加强思想控制是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措施.明朝时,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A.四书五经B.唐诗C.《资治通鉴》D.宋词二.解答题(共4小题)11.王朝更替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特点。
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课堂作业1.某学者综合考虑各因素绘制成下图。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中国历代兴衰图(局部)①盛世频出双向交流使用火药①国家统一民族交融社会经济高度发展①政权并立贸易发达造纸术的发明①强化皇权闭关锁国科技开始落后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乾隆、嘉庆时期,考据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
儒生们脱离现实,纯学术之探讨,埋头故纸堆中,因而文学创作的复古倾向也更为严重。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儒生对朝政不了解B.文字狱的实行C.官场的腐败之风D.厂卫制度的影响3.美国的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
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
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清政府()A.顺势而为,与时俱进B.对外开放,积极交流C.主权完整,闭关锁国D.学习西方,变法通商4.史学家钱穆指出,中国过去的政治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
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
以下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①唐朝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既相互合作,又互相制约①宋朝采取重文轻武的策略,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①元朝建立的行省制度实际上是把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①清朝设立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最高的国家执政机关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5.军机大臣奉谕传与某人者,称为“称旨”或“述旨”。
皇帝吩示后,称为“承旨”。
再拟旨进呈,由内奏事处交下,称为“事下”或“递本”。
据此可知()A.军机处内部等级森严B.军机处是皇权高度强化的产物C.军机处权力不受监督D.军机处与皇帝共同分享决策权6.清翰林官徐骏因在奏章里把“陛下”写成“狴下”而被革职,并遭查抄治罪。
这反映清朝前期()A.收缴并销毁书籍B.大兴文字狱C.提倡尊孔读经D.盛行结党营私7.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
中国古代政治(隋—清)知识解读中国古代政治发展有两条主线:一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主要体现在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权力的斗争(要特别注意辩证地看待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影响);二是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即使是分裂割据时期,也孕育着统一的走向,从而形成国家与民族认同。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互依存、互相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进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视角1隋唐至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朝代中央(加强皇权) 地方(加强中央集权)隋唐创建和完善三省六部制唐朝节度使权势加大,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宋朝军事上,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政治上,分化事权,削弱相权政治上,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经济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元朝设中书省分管政务、枢密院负责军事事务、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实行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设立锦衣卫和东厂,监视官民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设立“三司”;分封诸子为王,监控地方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加强对台湾、西藏、新疆等地区的管辖认识:(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皇权不断加强,相权(臣权)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①政治上,有利于民族交融,抵御外来侵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民主政治较为缺乏。
②经济上,有利于高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为经济的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到封建社会后期,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
③思想文化上,有利于不同地区和民族思想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专制统治严格控制人们的思想文化活动,阻碍了科技的进步。
视角2科举制的发展演变朝代发展演变隋朝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唐朝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开创武举制度宋朝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制度,脱离实际,禁锢思想,阻碍了科技的发展清朝清初沿袭明代科举制度清中后期不断改革科举制度,如将自然科学纳入考试内容范围、加设经济特科、废八股改试策论等。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同步练习1.清朝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标志是()A.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设置B.设六部C.军机处的设置D.内阁的设置2.在我国封建社会,文字狱最严重的朝代是()A.秦朝B.汉朝C.明朝D.清朝3.之所以说军机处的设置使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是因为( )A.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B.军机处本身编制不大,成员的级别不高C.军机处由皇帝的亲信组成D.军机处取代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4.清朝时,有一位考官因出了一道“维民所止”的试题而丢官丧命。
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A.大兴文字狱B.焚书坑儒C.提倡言论自由D.独尊儒术5.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贸易,对中国出海的商民限期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
该规定说明清朝( )A.继续禁止对外贸易B.实行“闭关锁国”政策C.加强思想控制D.鼓励商业发展6.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由此可见,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清朝政府物资丰富B.害怕人民的抗清斗争C.阻止西方殖民者的人侵D.维护清王朝的统治7.“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然执政之府也。
”这里的“执政之府”是( )A.市舶司B.中书省C.锦衣卫D.军机处8.明清时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使我国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历史现象从本质上说明了( )A.强化君主专制是历史发展的主要表现B.强化君主专制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C.强化君主专制使人民所受的阶级压迫进一步加深D.强化君主专制说明了我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9.“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雍正皇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A.设立特务机构B.制造文字狱C.实习八股取士D.设立军机处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科举制专题复习隋唐五位帝王治国措施比较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完善三省六部制;减省刑罚打击敌对官僚贵族;整顿吏治,裁撤冗员经济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开通大运河减轻劳役负担,发展生产继续减轻负担发展生产发展经济,改革税制用人开始考试选拔官吏设进士科,正式创立科举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核官吏政绩;知人善任(房玄龄、杜如晦);善于纳谏(魏征)。
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重用贤能(姚崇、宋璟)重视对官吏的考核民族实行开明民族政策,被称为“天可汗”;史实1.设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2.派文成公主入藏设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外交征高丽派玄奘西游天竺鉴真东渡传播唐文化形成局面开皇之治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朝代措施影响隋朝 1.隋文帝:开始通过考试选拔官吏(从重门第向重才能转变)。
2.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1.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2.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3.成为历朝选官的主要制度。
唐朝 1.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主要科目。
2.武则天:创立殿试。
3.唐玄宗:注重文教,诗赋成考试主要内容。
宋朝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1.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2.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升;3.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局面。
明朝八股取士。
禁锢了思想,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
清朝废除科举制。
清朝初期四位帝王的治国措施顺治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政治沿袭汉制,推崇儒学设南书房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撤议政王大臣会议经济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
耕地增加到3亿亩,人口发展到3亿。
民族(边疆)册封“达赖喇嘛”西藏:平定准噶尔叛乱,册封“班禅。
台湾:进军台湾,设台湾府。
新疆:平定噶尔丹叛乱设驻藏大臣西藏:设噶厦,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新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妥善安置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当堂达标题【基础达标】1.康熙时期,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该机构讨论,一经决定,皇帝也不能改变。
该机构就是()A.锦衣卫 B.内阁C.议政王大臣会议D.军机处2.军机处的设立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
设立该机构的皇帝是()A.康熙B.雍正 C.乾隆 D.光绪3.清代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其依据是( )A.“军国大计,罔不总揽”B.军机处办事,号称“勤、速,密”C.“只供传述缮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D.“备论思顾问之职…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4.清朝文字狱最盛时历经了( )A.顺治、康熙、雍正三朝B.康熙、雍正、乾隆三朝C.乾隆、嘉庆二胡D.雍正、乾隆、嘉庆三朝5.观察右图,此图反映了清朝统治者()A.大兴文字狱B.焚书坑儒C.提倡言论自由D.独尊儒术6.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成为古代中国航海史上的绝唱。
清朝建立后,颁布“禁海令”,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是( )A.封闭关口,固守疆域 B.不许外国人来华C.增没关税,加强管理 D.严格限制对外贸易7.清政府只开广州商埠,关闭其他开放港口后,广州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的是( )A.“广州十三行”B.宣政院C.市舶司D.奴儿干都司8.下列有关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A.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没起过任何作用B.使清朝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C.不能适时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D.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9.下列属于清朝加强君权措施的是()①焚书坑儒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设立军机处④大兴文字狱⑤设立锦衣卫A.①④ B.②③ C.②⑤ D.③④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就像一具木乃伊,一直密闭在棺材里,不与外界接触。
——马克思材料二材料三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1)材料一中,清朝把自己“密闭在棺材里“”不与外界接触”,这反映了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把自己“密闭在棺材里”“不与外界接触”的原因。
一课一练·达标闯关一、选择题1.军机处的设立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
设立该机构的皇帝是( )A.康熙B.雍正C.乾隆D.光绪【解析】选B。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军机处的设立,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
2.梁启超把中国古代某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
这一机构最有可能是( )A.汉朝刺史B.宋朝三司C.明朝内阁D.清朝军机处【解析】选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清朝军机大臣的职责。
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事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
D符合题意。
3.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下列图示反映出这些变革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B.监察权力C.丞相权力D.地方权力【解析】选A。
本题考查古代君主集权的强化。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废丞相,由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清朝设立军机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标志着我国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4.写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清朝大臣胡中藻竟被杀,这件事属于( )A.焚书坑儒B.八股取士C.文字狱D.厂卫制度【解析】选C。
由题干中“一把心肠论浊清”“清朝大臣胡中藻”等关键词,可以知道因写诗而被诛杀是清朝大兴文字狱的情况。
【知识拓展】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的原因(1)为树立统治者的淫威。
(2)为了保护满洲贵族的特权。
(3)为了防范汉族人民的不满和反抗。
(4)对汉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和压迫政策。
5.乾隆帝说道:(明末以来)“野史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辞,必有抵触本朝之语。
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杜遏邪言,以正人心而厚风俗。
”材料反映了清朝( )A.实行八股取士B.大兴文字狱C.实行文化专制D.实行闭关锁国【解析】选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清朝实行文化专制政策,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
由材料中“有抵触本朝之语”“尽行销毁,杜遏邪言”,可知是清朝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七下强化中央集权专题复习知识点梳理及巩固练习和答案1、唐太宗: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军事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政治: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在地方:①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三年一换②在各州府设置通判经济: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②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结果: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补充: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是什么?皇帝从控制兵权入手,把地方的军权、行政权、财权都收归中央。
※3、行省制度在中央:①设中书省(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②设枢密院负责军事③设御史台负责监察地方:①山东、山西、河北(腹里)直属于中书省②设10个行省—地方最高行政机构(除吐蕃、畏兀儿外)③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4、朱元璋强化皇权(1)在中央:①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②为分散兵权(目的),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2)在地方:①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
(3)为监视官民设立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
明成祖又设立东厂(4)思想上:实行八股取士(危害:禁锢了思想,应试者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材料题:一、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
(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
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对房玄龄为尚书左仆射、魏征为门下省的侍中、杜如晦任兵部尚书。
材料二材料三材料五: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
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请回答:(1)请推测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一个朝代的制度?(1分)___________ (2)材料二图示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政治体制?该朝代为巩固统治采取的经济措施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材料三图示反映的元朝首创的哪一制度?为实行有效统治,元朝还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君主集权的强化同步练习(三)一、选择题1.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是在( )2.继承努尔哈赤汗位的是( )3清太宗迁都北京前的京城是( )4.明朝灭亡的时间是( )5.军机处设于()6.改后金为清的皇帝是()7.清初,沿用明制设置的政权机构是()C.军机处D.内阁、六部8.标志清朝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是()①仿效明朝制度设立内阁、六部②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③设立军机处④一再兴起文字狱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9清朝文字狱最严重的是在()①顺治时期②康熙时期③雍正时期④乾隆时期⑤嘉庆时期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④⑤10.下列有关军机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11.以下内容,属于努尔哈赤时期的是()①统一女真各部②建立后金③改国号为清④迁都沈阳⑤设立军机处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④12.下列各项措施,属于清朝的是( )C.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制造冤狱13.下列对应关系是加强思想控制的大事,正确的是()①秦始皇——“焚书坑儒”②明朝——八股取士③东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清朝——“文字狱”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4.下列内容,属于制约皇帝的机构是()C.科举制D.内阁、六部二、非选择题15.读图1,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努尔哈赤是怎样建立后金的?(2)努尔哈赤与宋元时期的耶律阿保机、完颜阿骨打、元昊和成吉思汗等少数民族的领袖,有哪些共同之处?图1 图2 图316.读图2材料,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上面对联含义是什么?(2)雍正是怎样实行“一人治天下的”?(3)它说明了什么问题?秦、唐、明是怎样实行统治的?17.读图1中的诗,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上面诗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诗人因此被处斩?(2)它说明了什么问题?(3)清初这种做法有何影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8.解析:此题是组合选择题,重在考查分析理解辨析能力。
结合课文逐一分析4个知识点,①②两点与清加强君主专制无关,③④符合题目的要求,由此可确立B是本题答案。
【初中必刷题】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项(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1.(2024七下·期末)[2023云南昭通模拟]秦朝和隋朝都是短命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
其共同的历史贡献是()A.都出现了盛世B.都制定了有利于统一的制度和措施C.都开凿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D.都修筑过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程2.(2024七下·期末)[2023 陕西西安调研]隋唐时期开创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政治制度,下列对有关下图所示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②有利于宰相独断专权③反映了行政分工与牵制④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的标志A.①③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2024七下·期末)[2023 河北沧州期末]阅读材料,感悟历史。
材料一隋朝虽然短暂,但是它给后人留下的却不仅仅是扼腕叹息。
比如:它处于封建社会的繁盛时期,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开创了多项制度,留有千秋万代的大型工程……因此,我们评价一个王朝不能只看它所生存的时间长度,更应当看它对后世是否有深远的影响。
隋即便是一个由于暴政而亡的短命王朝,却也给后面的盛唐带来了积极正面的“指引”。
材料二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
唐太宗在位20 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孙,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载(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
(1)建立隋朝,结束长期分裂局面的皇帝是谁?列举一例隋朝开创的新制度。
材料一中“千秋万代的大型工程”是指什么?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隋朝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出唐朝前期出现的两个治世局面,并分析出现治世局面的共同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隋唐兴衰的历史启示。
专题一政治制度一、隋唐期间1、隋唐期间在政治上推行什么样的制度?2、选拔人的制度才是什么?二、宋朝。
宋太祖增强中央集权的举措1、军事方面是什么?2、中央是什么?3、地方是什么?4、为了防备唐末以来武将专横嚣张的缺点重现推行什么样的政策?有什么影响?三、元代1、在中央掌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是什么机构?2、负责全国军事事务的是什么机构?3、负责督查事务的是什么机构?4、元代在地方推行什么样的制度?四、明朝增强君权的举措1、明朝君主专制增强的突出表现是什么?2、明朝在中央增强君权的举措是什么?3、明朝在地方增强君权的举措是什么?4、明朝军事上增强君权的举措是什么?5、明朝在思想上增强君权的举措是什么?五、清代1、清代是君主专制增强的举措是什么?2、为增强思想文化控制,增强君主专制,推行什么样的举措?六、小结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趋向是什么?七、重要的政治家或皇帝1、隋文帝2、隋炀帝3、唐太宗4、武则天5、唐玄宗6、宋太祖7、宋真宗8、宋高宗9、成吉思汗10、忽必烈11、明太祖朱元璋12、明成祖朱棣13、努尔哈赤14、皇太极15、顺治帝16、康熙帝17、雍正帝18、乾隆帝19、岳飞20、文天祥21、寇准22、完颜阿骨打23、耶律阿保机24、元昊练习题1.“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中国古代史上实现国家一致的几个王朝的历史不可以进行类比的是 ( )A. 秦代B.唐代C.北宋D.元代2.某同学采用下边两幅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
据地图内容判断,该同学确定的研究主题应是( )3、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明大兴“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是 ( )A. 防备人民抗争B.压制知识分子C. 稳固封建统治D.一致思想4.相关两宋与辽、西夏、金政权并立的表示图,哪幅是错误的?A. B. C. D.5.我国的史是由整其中民族共同造的。
在其展河中,出了多由少量民族成立的政,其中第一个一全国的政是由哪个少量民族成立的()A .契丹族B .女真族C.党族D.蒙古族6.据史料,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有侯之,而无侯之”“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