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支山歌给党听》歌曲背景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2
花城版音乐六下第9课唱支山歌给党听-教案一. 教材分析《唱支山歌给党听》是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歌曲,它以简洁的语言、深情的旋律表达了对党的热爱和忠诚。
这首歌曲收录在花城版音乐六下第9课中,是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加深对党的认识和感情,提高音乐素养和歌唱技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歌唱技巧,对简单的乐理知识和歌唱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山歌的特点和演唱技巧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山歌的特点和演唱技巧,能够正确地演唱《唱支山歌给党听》。
2.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
3.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增强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山歌的演唱技巧和特点。
2.歌曲中的一些较高难度的旋律和节奏。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范法、集体演唱法、分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听、唱、讨论等方式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歌唱技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教案。
2.音乐教材和乐谱。
3.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山歌的特点和演唱技巧,引导学生对山歌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唱支山歌给党听》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然后教师进行歌曲的范唱,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然后分组进行演唱,让学生在集体合作中提高演唱水平。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段歌曲让学生进行演唱,检验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对演唱较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对演唱较差的学生给予鼓励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更好地演唱山歌,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
然后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山歌。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山歌的演唱技巧和特点,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
红歌合唱《唱支山歌给党听》作品探究红歌合唱《唱支山歌给党听》作品探究近年来,红色文化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其中一首备受瞩目的歌曲就是《唱支山歌给党听》。
这首歌以其朴实的词语,扣人心弦的旋律,成为了爱国主义精神的载体,并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爱和传唱。
作为一首红歌合唱作品,它所蕴含的意义和影响也值得深入探究。
《唱支山歌给党听》是一首由谭盾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以儿童合唱形式呈现。
歌曲以高亢的歌声和激昂的旋律,表达了人民对党的忠诚和对革命事业的热爱。
歌词中直接描绘了历史上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艰苦卓越的斗争,以及为民族复兴付出的无数英勇牺牲的先辈们。
通过歌曲,人们被唤起了对革命英雄的敬仰与怀念之情,并对红色精神有了更深的认同。
《唱支山歌给党听》的中心思想表达了对党的无私奉献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
歌词中反复提到“山歌唱红军,山歌唱解放”,强调了山歌的力量以及传唱于民间的力量。
这首歌曲通过纯朴的语言表述了人民群众对党的感恩之情,也扩大了党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正是因为这种强调人民力量、宣扬共产主义理念的特点,使得《唱支山歌给党听》成为了社会广泛传唱的红色歌曲之一。
这首歌的意义和影响在于,它将红色文化与儿童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儿童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参与和传唱使得这首歌的影响力更进一步扩大。
通过儿童的歌声,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红色文化的力量,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儿童对党和国家的深切的热爱和忠诚。
这对于培养下一代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信仰具有重要的意义。
除了歌曲本身的艺术价值外,《唱支山歌给党听》在社会层面上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这首歌曲成为了许多场合的固定曲目,如庆祝党的生日、红色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等。
它通过激励人们对红色精神的追求和信仰,构建起了强大的社会凝聚力。
对于今天的中国社会来说,《唱支山歌给党听》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新时期,这首歌曲成为了教育人民群众,特别是儿童,传承红色文化,传递爱国主义精神的有力工具。
《唱支山歌给党听》与雷锋日记,陕西铜川矿务局焦坪煤矿27岁的姚筱舟创作了一首3段12句的短诗。
兴奋不已的他把署名“焦萍”的新作寄到省城,当年的5月26日,第8期的《总路线诗传单》上就刊登了他的这首诗,全文如下: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能生我身,党的光辉照我心。
旧社会鞭子抽我身,母亲只会泪淋淋;党号召我们闹革命,夺过鞭子揍敌人!母亲给我一颗心,好像浮萍没有根;亿万红心跟着党,乘风破浪齐跃进。
不知从什么途径,雷锋在日记中摘抄了姚筱舟的这首诗。
雷锋牺牲后,《前进报》把这首诗当成了雷锋的日记发表出来。
雷锋摘抄的诗内容如下: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
旧社会鞭子抽我身,母亲只会泪淋淋;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夺过鞭子揍敌人!雷锋共对诗进行了三处修改:原诗中的“母亲只能生我身”改成“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另一句“党号召我们闹革命”改为“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
雷锋又删除了诗中有关“大跃进”内容的最后四句。
《前进报》刊登“雷锋”的这首诗后,其他几家报纸也作了转载。
雷锋日记里的这首诗引起上海歌舞剧院朱践耳的注意,雷锋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这位音乐家。
雷锋牺牲后,朱践耳为了纪念他,决定把这首“雷锋遗诗”谱曲成歌,以便传唱。
受这首诗氛围的感染,擅长交响乐创作的朱践耳,特意把这首诗谱成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曲调。
朱践耳谱曲一气呵成,之后就把新作寄到了《文汇报》。
1963年2月21日,《文汇报》刊载了这首新歌,并附有300字的“唱法说明”,标题也改成了《雷锋的歌——摘自〈雷锋日记〉》。
这首歌曲的首唱者是上海歌舞剧院的任桂珍,后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的西藏学生才旦卓玛也唱起了这首歌。
不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播放此歌,才旦卓玛也一举成名。
历史在这里开了个玩笑,朱践耳最初谱曲的目的是为了纪念雷锋,才旦卓玛也是为了雷锋而歌唱,阴差阳错间,一首平凡的小诗因为雷锋而红遍全国。
(摘自2007年12月《党史博览》)雷锋名言大全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
姚筱舟:唱支山歌给党听作者:阿敏康亚玲来源:《新西部》2009年第01期“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读起这些脍炙人口的词句,相信许多人的脑海里都会回荡起那段已经流传40多年的优美旋律。
但是,有人或许并不清楚,这首歌的词作者姚筱舟就生活在拥有“煤城”之誉的陕西省铜川市。
前不久,本刊记者前往铜川,拜访了这位既熟悉又陌生的老人。
寻找蕉萍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发表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一时间,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学雷锋热潮。
当时,上海音乐学院的教师朱践耳在出版的《雷锋日记》中看到雷锋抄录的8句《唱支山歌给党听》诗词后,便满怀激情地为之谱曲,并交由当时正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的藏族歌手才旦卓玛首唱。
没想到,这首歌一经唱响,就引发了亿万人民的强烈共鸣,才旦卓玛的名字一夜间家喻户晓。
1963年3月21日,《文汇报》刊载了这首新歌。
朱践耳为歌曲取了《雷锋的歌》的标题,并注明歌词摘自《雷锋日记》。
此后,虽说《人民日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介绍这首歌曲时,都曾称是“雷锋同志抄录蕉萍原词”,但“蕉萍”是谁?却众说纷纭,有人说“蕉萍”是江南某大学的一名女生,也有人说“蕉萍”实际上就是雷锋的女朋友。
而当时出版的不少歌曲集在词作者位置干脆直接打上了“雷锋”的名字。
1963年底,朱践耳通过多种渠道打听,终于将词作者“蕉萍”锁定在了陕西铜川矿务局,他给矿务局寄来了一封寻人信函。
希望尽快找到“蕉萍”本人。
据姚筱舟老人回忆,当时小小的矿务局被这一“寻人启事”搞得沸沸扬扬。
“唱红大江南北的这首山歌,能是咱这穷山沟里的人写的吗?”很多人持怀疑的态度。
也有人根据“蕉萍”二字,将寻找的目光集中在了矿上的女性身上。
在一次干部大会上,时任矿党委书记的赵炳儒动员全矿寻找“蕉萍”同志,“就是挖地三尺也要找到。
”不久,有人向领导“举报”,说是被下放到井下挖煤的姚筱舟总喜欢背着人写写画画,还时常看见他“熬出”些散文,诗歌向外投稿。
小学音乐课《唱支山歌给党听》教学反思一、歌曲创作背景这首传唱大江南北脍炙人口的民族经典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当时年仅20岁的新战士雷锋在报纸上看到了一首名为《唱支山歌给党听》的诗歌,诗中的每一句话,都激荡着雷锋的心灵。
他将这首诗歌抄写在日记本上。
雷锋1940年出生于湖南一户贫苦农民家里,年仅7岁就失去了亲人,沦为孤儿。
新中国成立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雷锋上学、当了工人、后来参军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1962年雷锋同志意外牺牲。
上海实验歌剧院作曲家朱践耳,看到雷锋日记中《唱支山歌给党听》的诗后深受感动。
就谱写了具有山歌风格的曲子,并注明歌词是摘自雷锋日记。
这首歌的出名就在雷锋,由旧社会的苦难日子,走向今天的幸福生活,对党的感谢,对党的恩情,中国人民都记在心中,偶然的机会写出了大家的心声。
二、教学反思在教学前,将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的创作背景给同学们进行讲解,是同学们能够感受到当时那个年代的环境和意义,对于教学内容涉及到雷锋的故事,让学生不由自主的感兴趣。
对于山歌这种形式对于传统的音乐课来说,形式新颖,题材广泛,学生也易于接受,乐于演唱。
我一开始就利用多媒体把学生带入了那个年代,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地域上的限制,扩展了教学容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接着,教师演唱《唱支山歌给党听》导入,让学生初步感悟到优美婉转的山歌。
使学生感同身受,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
歌曲是同学们较为不熟悉的一首歌曲,学生们的兴趣很浓厚.但怎样能把歌曲演唱得更地道呢?首先请学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妙,请同学们说出音乐的特点,与以前学过的歌曲在音乐风格上的区别,这时学生了解歌曲的基本艺术特性有很大的帮助,良好的范唱激发了学生兴趣,且教师从生硬的、喋喋不休的理论讲解中解放出来。
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唱山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听觉上保持对音乐的热情,对学生的情感投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
《唱支山歌给党听》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音乐》四年级下册,第2课《红色歌曲》。
详细内容为《唱支山歌给党听》,通过对歌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红色歌曲的背景,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唱支山歌给党听》的创作背景,感受红色歌曲的魅力。
2. 学会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提高音乐表现力和合唱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学会合唱。
难点:理解歌曲的内涵,表现歌曲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红色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让学生初步感受红色歌曲的氛围,引导学生谈论对红色歌曲的了解。
2. 新课内容展示:介绍《唱支山歌给党听》的创作背景,讲解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3. 教唱歌曲:分步骤教授歌曲旋律,指导学生正确发音,注意歌曲的情感表达。
4. 合唱练习: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唱支山歌给党听》2. 歌曲背景:简要介绍歌曲创作背景3. 歌曲歌词:列出歌曲歌词4. 旋律简谱:展示歌曲旋律简谱5. 注意事项:强调歌曲演唱时的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唱支山歌给党听》,理解歌曲内涵,感受歌曲情感。
答案:略。
2. 课后练习:用彩色笔在歌词单上标注出歌曲的情感变化,并简要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唱支山歌给党听》,使学生对红色歌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音乐素养和爱国情怀。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评价。
同时,可推荐学生课后欣赏其他红色歌曲,进一步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幼儿园音乐教育教案《唱支山歌给党听》幼儿园音乐教育教案《唱支山歌给党听》1.引言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如何选取合适的音乐教材,让幼儿们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以及国家历史文化?《唱支山歌给党听》作为一首经典的山歌,既富有地方特色,又能唤起孩子们的爱国情感。
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该教案的设计以及其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价值与意义。
2.教案概述(1)教案主题:《唱支山歌给党听》(2)教学目标: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增强集体意识。
(3)教学内容:歌曲欣赏、歌词学习、合唱练习、情感表达等。
(4)教学时长:3-4周3.教案设计(1)引入活动:教师播放《唱支山歌给党听》音乐录音,唤起幼儿的兴趣,并引导幼儿观察音乐节奏与风格特点。
(2)歌曲欣赏:教师分段播放歌曲,让幼儿用手拍出歌曲的节奏,并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达。
(3)歌词学习:教师逐句教唱歌词,帮助幼儿掌握歌曲的发音和意义,并进行歌词理解的小组讨论。
(4)合唱练习:幼儿分小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音乐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分角色合唱的方式,让幼儿们在歌曲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5)情感表达: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歌曲表达对祖国和党的爱,鼓励幼儿们自由发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祝福和感激之情。
4.教案价值与意义(1)培养音乐兴趣:通过乐曲的引入与欣赏,幼儿们能够接触到不同的音乐风格,培养对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欲望。
(2)启发爱国情感:《唱支山歌给党听》作为一首体现祖国山乡风情和对党的感激之情的歌曲,能够在幼儿心中播下爱国情感的种子,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3)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在合唱练习中,幼儿们需要相互配合,学会倾听与协作,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和集体意识。
(4)提升情感表达能力:通过歌曲的情感表达,幼儿们能够培养自信、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提升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5.个人观点与理解《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歌曲,通过描绘山乡美景和对党的感激之情,能够激发孩子们对祖国的热爱及对党的感激之情。
广角镜G uangjiaojing1997年5月9日,对76岁的姚筱舟老人来说是一个毕生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他应上海东方电视台之邀,前去参加第十七届上海之春音乐会开幕式。
晚上8点在上海电视广播大厦四楼演播厅舞台上,导演与主持人精心策划,安排了这样一个温馨时刻,带给他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在现场他第一次见到了作曲家朱践耳和已成为著名歌唱家的才旦卓玛。
在雷鸣般的掌声和照相机闪光灯的包围下,他们三人忘情拥抱,紧紧地握手。
一家报社记者意味深长地说:“这一天是一支歌中成名的三个人共同的节日。
”这支歌就是由姚筱舟作词、朱践耳谱曲、才旦卓玛唱响的《唱支山歌给党听》。
劫后余生颂党恩姚筱舟老人是来自陕西省铜川矿务局《铜川矿工报》的一位老编辑,是位军人出身、对矿工有着深厚感情的词作家。
1949年只有16岁的姚筱舟正在家乡江西省铅山县中学读书,被五星红旗所召唤,投笔从。
1951年冬,又保家卫国的朝鲜战,转业到陕西。
从此,与“蕉萍”相依相随,与矿工亲如兄弟,用“蕉萍”作笔名写矿工、赞矿工。
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煤矿设施还很落后。
寒冬腊月,煤矿竖井口结冰,影响了工作,消冰还是用的最原始的办法,直接生一堆明火烧烤。
1957年1月8日这天,一不小心,火堆引燃竖井中的木柱,最后酿成14名井下矿工死亡惨剧。
姚筱舟虽然当天恰好生病休息在家,但身为矿区技术员,当年8月还是受到“撤职下放,管制劳动”的处分。
从此,他成为一名井下采煤工。
姚筱舟一直追求进步,突然在政治上受到打击,不再被信任,这使他对前途变得心灰意冷。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神思恍惚。
一次,煤矿剥离土层放炮,瞬间井下地面开始摇晃,岩石、土块往下倾泻,若不是班长跑来一个翻身把他压趴下,可能就没命了。
又一次,一辆装满煤的矿车脱钩飞驰而下,人们又喊又叫,但走在轨道边的姚筱舟竟然毫无知觉,没有一点反应,幸亏一位老矿工一把揪住他的领子,甩到一边,才保全了性命。
两次死里逃生,都是党员矿工救了他,给他内心很大的震动,使他对党、对工人产生了无比感激的心情。
幼儿园音乐教育教案《唱支山歌给党听》一、教学主题及教学目标教学主题:唱支山歌给党听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发展,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作用;2.唱响感恩华夏,喜迎新时代的时代之声,传承中华文化,传递爱国主义教育;3.通过唱歌,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幼儿的合唱意识、音乐感知能力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教学内容:1.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发展2.《唱支山歌给党听》歌曲的欣赏和学唱教学方法:1.互动式讲解:通过幼儿喜欢听故事和相互讨论的特点,用简单的语言、图片等让幼儿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发展;2.音乐欣赏与学唱:逐句逐字教唱《唱支山歌给党听》,并适时增加动作、鼓励参与,增加互动性。
三、教学活动及时间安排教学活动:1.铺设鲜花活动说明:铺设鲜花,表达我们心中最美的祝福。
2.讲解中国共产党历史活动说明:通过简单的图片等教具,让幼儿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发展,讲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等方面的故事。
3.学唱《唱支山歌给党听》活动说明:歌曲先进行示范演唱,教师逐句逐字教唱,幼儿边学边跟唱,完成整首歌曲的学唱。
4.合唱演唱活动说明:通过小组同台演唱的形式,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让幼儿在唱歌的过程中感受团队的力量。
时间安排:1.鲜花铺设:30分钟2.讲解中国共产党历史:60分钟3.学唱《唱支山歌给党听》:30分钟4.合唱演唱:10分钟四、教学评估1.图片教具展示的效果,幼儿的表现及其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掌握情况;2.歌曲学习的效果,幼儿的音乐欣赏、唱歌实践和团队协作情况。
五、教学后续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有必要开展一系列有主题的教育活动,如:“七一节”系列教育活动,孝敬父母主题活动等,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家国情怀。
同时,也可以介绍一些音乐教育活动,如“唱响我们的祖国”“我和祖国共旋律”的活动,挖掘幼儿们音乐天赋,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创作灵感:来自矿工顺口溜姚筱舟是江西省铅山县人。
后为陕西省铜川矿务局《铜川矿工报》的一位编辑,是位军人出身、对矿工有着深厚感情的词作家。
1949年铅山解放后的5月,年仅16岁的姚筱舟正在家乡江西省铅山县中学读书,只差半年就要高中毕业的他一腔热血之下,响应党的号召,毅然决然投笔从戎,报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第五分校,毕业后分配到二野17军51师政治部当了一名干事,开赴云南剿匪,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1951年冬,随部队点石成金◆军中姚筱舟。
了以下的两段八行内容: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
旧社会鞭子抽我身,母亲只会泪淋淋;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夺过鞭子揍敌人!后来,姚筱舟曾深情地回忆说:“这一首诗能成为歌词,是雷锋同志的功劳。
雷锋在摘抄这首诗时,曾作了‘点石成金’的修改。
‘母亲只能生我身’改为‘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另一句‘党号召我们闹革命’改为‘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
这一改,就更具有音乐的节奏感,更适宜于谱曲了。
”成功谱曲:满怀对榜样的敬佩1962年8月15日,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不幸因公殉职。
1963年,毛泽东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学雷锋”的活动便在全国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
随即《雷锋日记》也出版面世,成为20世纪60年代的畅销书。
雷锋牺牲后的1963年1月,《前进报》摘录了雷锋的32篇日记。
接着,《人民日报》等报刊也相继登载雷锋的日记。
其中许多句子让人们倍感亲切,题为“唱支山歌给党听”的小诗就是如此。
这时,爱读书的姚筱舟惊讶地发现,雷锋日记中摘抄了自己的那首小诗,矿山上也很少有人知道姚筱舟就是“山歌”作者。
1963年,任职于上海歌舞剧院的朱践耳在报上看到《雷锋日记》,雷锋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这位音乐家。
朱践耳,我国著名作曲家,原名朱荣实,少年时代就喜欢音乐,关心国事,思想进步,深受人民音乐家聂耳的影响,改名为“朱践耳”。
当朱践耳读到题为“唱支山歌给党听”的这首诗时,深深地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令他激动不已,心潮难以平静。
分析《唱支山歌给党听》一.曲式图: A B A二.曲式分析1.内容表现方面:开始段落表现了翻身农奴由衷地歌颂新生活,中间段落则把人带入旧社会农奴受压迫的生活情景之中,情感是痛苦、憎恨和觉醒的,与前一段虽然旋律完全相同,但经过新旧社会的对比,表达了翻身农奴对党的感激之情。
2、曲式结构方面:《唱支山歌给党听》是一首带再现的三段式歌曲(ABA1结构),第一乐段具有明显的抒情性,主题建立在色调明朗的A宫调式上,以明亮、圆润的音色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党的无限热爱之情。
第二段,由A宫调式转为升F羽调式,它和首尾两段有着鲜明的对比,它的前半部快速的震音表现旧社会的黑暗与想冲破黑暗走向光明的急切心情;后半部转成了明快、轻巧的旋律,使人的心情豁然开朗,表现了跟着共产党闹革命的激动心情,是回忆在旧社会劳动人民受苦受难的生活及在共产党领导下“闹革命”的带叙事性的乐段。
第三乐段再现了第一乐段的主题,A1段主旋律虽然与A段主旋律基本一致,但其末句转变为明亮的高音区且具有愉悦的气氛因此使音乐轻松爽朗、充满幸福感,在颂党情绪上比A段更进一步。
结束在属音上,表示愿党的光辉永远“照我心”的美好心愿。
全曲的速度是随着音乐内容与情绪的变化而出现“中速(A)一慢速转快速(B)一中速(A)”的速度对比。
3、节奏方面在旋律中,节奏型的运用与音乐内容的表现往往是息息相关的。
在一般情况下,整齐的节奏善于表现平稳、单一的内容;悠长的节奏善于表现宽广、辽阔的内容;附点节奏善于表现一种动力感;切分节奏能强调语气或表现欢快的气氛;休止符运用的巧妙、得当,会丰富音乐的表现力等。
如《唱支山歌给党听》中0 2 3 1 6 . 54 6 5 ——1”党的光辉一句,休止和切分在这里的运用主要是强调“党”的光辉,突出其形象,演唱时要强调“党”的重音;而“0 6 2 5——”揍敌人的休止与切分则是通过休止来积蓄力量,然后在切分音上狠狠地“揍”敌人,这就要求在演唱此处时,休止一定要干净、“揍”要痛快有力、要一鞭就把敌人“揍”倒;在“6 6 75 3 . 1 01 05 31 0旧社会鞭子抽我身中的切分及休止的运用是为了表现人们对旧社会的鞭子抽我身的那种咬牙切齿的仇恨,这就要求演唱时要有力、要充满仇恨感,休止一定要及时准确,才能正确地表现音乐所要表现的内容。
《唱支山歌给党听》教案教案:《唱支山歌给党听》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演唱《唱支山歌给党听》,并理解歌曲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
2. 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历史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演唱《唱支山歌给党听》。
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和节奏的把握,以及理解歌曲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学具:乐谱、歌词卡片、红色故事书籍。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唱支山歌给党听》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
然后,向学生介绍歌曲背后的历史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歌曲学唱(10分钟)先让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接着,分句教唱,重点讲解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和节奏的把握。
在学生熟练掌握歌曲后,进行集体演唱。
3. 红色故事分享(5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唱支山歌给党听》的红色故事,加深学生对歌曲背景的认识。
4. 歌曲讨论(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如“全心全意为人民”、“艰苦卓绝”等,让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和内涵。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唱支山歌给党听》1. 歌曲名称2. 歌曲旋律和歌词3. 歌曲背后的历史故事4. 歌曲的主题和内涵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歌曲和背后的故事。
2. 请学生结合歌曲,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的精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使学生了解了歌曲背后的历史故事,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唱支山歌给党听》教学目标欣赏并学唱经典红歌《唱支山歌给党听》,明白歌曲所要表达额情感。
增加对党的热爱。
教学重点欣赏并学唱经典红歌《唱支山歌给党听》。
教学方法欣赏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音乐视屏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播放《唱支山歌给党听》师:知道这是什么歌?从歌词中你们听到了什么?(生答)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写给党的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
三、介绍作者朱践耳(1922~)中国作曲家。
安徽泾县人。
1922年10月18日生于天津。
在上海长大,中学时代曾自学钢琴、作曲。
少年时学习音乐。
1945 年加入新四军苏中军区前线剧团。
1947年担任华东军区文工团乐队队长兼指挥。
建国后在上海、北京等电影制片厂任作曲。
1949年起担任过上影、北影、新影、上海歌剧院、上海交响乐团等处专职作曲1955年赴苏联入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学习作曲。
1960年毕业回国,在上海实验歌剧院任作曲。
1975年调入上海交响乐团从事作曲。
1985年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届常务理事。
四、作品介绍《唱支山歌给党听》是1963年“向雷锋同志学习”运动中产生的红色歌曲,歌词原为蕉萍(原名姚筱舟)的诗作,曲作者朱践耳在《雷锋日记》中读到了雷锋摘抄的该诗的前两段,谱成曲子后交给藏族歌手才旦卓玛演唱,并一举成名。
五、欣赏《唱支山歌给党听》六、学唱《唱支山歌给党听》七、课后作业同学们知道,这首《唱支山歌给党听》是女声独唱。
那么同学们知道《唱支山歌给党听》有没有其他的演唱方式?请同学们下课之后通过查找资料了解。
歌曲背景
“欢迎各位来井冈,欢迎你们来观光,火车飞机上井冈,高速公路好宽敞,红色记忆记心上,绿色就是好风光,感谢领导感谢党,带领我们奔小康,幸福日子永远长……”井冈山龙潭景区的保洁员江满凤,唱着自编的一首新歌表达着对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喜悦心情。
党的十八大开幕式那天,江满凤感冒打点滴,但她坚持在门诊里收看开幕式。
收看了开幕式后,她感到很振奋也很受鼓舞,并欢快地唱起了自己创作的歌曲《欢迎各位来井冈》。
江满凤说,自己非常喜欢唱歌,在紧张的保洁巡逻工作间歇,她爱用歌声来放飞心情、消除疲劳。
淳朴的乡音、嘹亮的歌声、动人的旋律常常吸引众多游客驻足倾听,许多游客会慕名而来,请她唱上一曲,并主动付费,但她总是满足要求,谢绝收费。
就这样,传唱红歌成了江满凤的“编外工作”。
经常有游客说,听了江满凤的歌,爬山都不累了。
江满凤逐渐成了井冈山一道独特的风景,被人们称为“井冈百灵”。
人们记着江满凤的歌声,也因为她的歌声更加了解井冈山。
江满凤出生在井冈山脚下,爷爷江治华是井冈山红军队伍中的一员。
作为一名红军后代,她不仅唱响了爷爷当年流传下来的《红军阿哥你慢慢走》、《请茶歌》等红歌,为了喜迎党的十八大,还自编了以井冈山的巨大变化和百姓生活质量提高为主题的歌曲。
“只有唱出真情实感的歌曲才动听!”江满凤说,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我将立足本职岗位做好景区的保洁工作。
闲暇时候,教孩子们唱爷爷留下来的红歌,用红歌传承井冈山精神,让后辈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
旧社会鞭子抽我身,母亲只会泪淋淋;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夺过鞭子揍敌人……”看到上面的词句,大概很多人的脑海里会立刻回荡起熟悉的旋律。
几十年来,这首歌唱遍了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激荡过几代人的心扉。
这首歌的词作者就是陕西铜川矿务局焦坪煤矿的技术员姚筱舟。
1933年3月,姚筱舟出生在江西铅山县石塘镇。
1949年4月下旬,铅山解放。
年仅16岁、正在铅山中学读书的姚筱舟与几十名同学一起,投笔从戎,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第五分校”,毕业后分配到二野十七军五十一师政治部。
1951年冬,又随部队高唱志愿军战歌跨过鸭绿江,停战后才归国。
不久,姚筱舟转业到陕西省。
他先在商洛石棉矿,后调到铜川矿务局焦坪煤矿当了一名采矿技术工。
姚筱舟回忆说,这首诗的其他部分都写得比较“顺手”,只有第二段中“鞭子”这个词,难为了他个把钟头。
他的初稿是“旧社会三座大山压我身……推倒大山做主人。
”但他反复斟酌,总觉得不够味,又找不到更恰当的词句替换。
心烦意乱中,他随手翻阅一本小人书,偶然看到一个肥胖的地主拿着鞭子打几个长工。
他灵机一动,觉得用“鞭子”来形容旧社会的残暴和苦难比“三座
大山”更形象化,于是他马上提笔改成“旧社会鞭子抽我身……夺过鞭子揍敌人!”姚筱舟写成的诗共3段,除了广已经传唱的前两段外,后面还有4句:“母亲给我一颗心,暴风雨中一孤萍;亿万红心跟着党,乘风破浪齐跃进。
”诗句中把党比“母亲”,则是矿工们说的话。
他用“蕉萍”为笔名,把3首小诗投寄到《陕西文艺》,很快被刊发在《诗传单》专栏内,后被春风文艺出版社编汇在《新民歌三百首》一书中。
1962年,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因公殉职。
在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的号召下,举国掀起学雷锋高潮。
上海音乐学院教师朱践耳在雷锋日记中读到了雷锋摘抄的这首小诗的前两段,随即谱成曲子,并交给当时正在上海音乐学院深造的藏族歌手才旦卓玛试唱。
没想到这首歌一炮打响,在全国传唱开来,几十年久唱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