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病毒的结构优秀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7.54 MB
- 文档页数:51
第二十一章丝状病毒科(Filoviridae)概述一、马尔堡病毒二、埃博拉病毒主要参考文献概述丝状病毒科(Filoviridae)只有一个属,即丝状病毒属(Filovirus)。
它包括两种,马尔堡病毒(Marberg virus, MBV)和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 EBV)。
根据早期的形态学观察,将马尔堡病毒归于弹状病毒科,尽管这类病毒在粒子长度、结构及蛋白多肽等方面与弹状病毒存在差异。
进一步的形态学及形态发生学、理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马尔堡病毒和埃博拉病毒具有独自的特性。
1979年在“病毒学与四级致病因子”会议上,建议设立丝状病毒科,1982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正式承认上述分类,成为一个独立的丝状病毒科。
研究丝状病毒具有重要的意义:(1)这两种病毒均具有极高的传染性,对人类的危害极大,实际操作也要求在P4级的实验室中进行;(2)这两种病毒可引起猴的严重感染,影响养猴业的发展和实验猴的健康;(3)由于特有的生物学性质和致病力,这类病毒有可能用作生物战剂,世界卫生组织也将其列为潜在的生物战剂之一,应该引起人们的防范。
1.形态特征丝状病毒具有囊膜,形态呈多样性,可见杆状、丝状(有时带有大量分枝)、“U”字形、“6”字形或环状。
病毒粒子的长度差异很大,最长可达14 000nm,但直径通常为70~90nm。
病毒表面突起长约7~10nm,每个突起之间的间隔为10nm。
在病毒囊膜内是一个管状核心,直径约为50nm,中央有一直径约20nm的轴,由螺旋状核衣壳所围绕,使整个核心的表面呈横纹结构。
这是丝状病毒在形态学上与弹状病毒相似之处。
图21-1 丝状病毒的形态(引自Jahrling等)a.病毒粒子的横切面;b.马尔堡病毒的花托样和“6”字形形态;c.埃博拉病毒的丝状形态2.理化学特性病毒粒子的分子量为300~600×10 6Da。
长形粒子的沉淀系数很高,但具有感染性的杆状粒子约为1 4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