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第二讲)
- 格式:doc
- 大小:73.50 KB
- 文档页数:5
知识体系一、信息技术:1,信息技术的发展2,基本概念:信息、信息技术、信息处理、信息化社会3,信息化社会的特征: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虚拟化二、计算机文化:1,计算机的发展:(1)电子管计算机(2)晶体管计算机(3)集成电路计算机2,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3,计算机的分类:(1)按处理数据信息的形式:模拟、数字、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2)按规模: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4,计算机的文化现象:(1)什么是计算机文化(2)计算机文化特征:广泛的使用性、广泛的延展性、广泛的资源共享性5,计算机的特点:运算能力强,运行速度快,计算精度高,数据准确度高,具有超强的“记忆”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自动化程度高。
6,计算机的应用:科学计算,数据及事务处理,自动控制与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系统,通信与网络,计算机模拟。
三、信息在计算机内部的表示与存储:1,数制:进位与非进位计数制。
2,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的原因:易于物理实现,运算规则简单,工作可靠性高,适合逻辑运算。
3,各种进制数之间的互相转及运算:(1)十进制与R进制数间转换(2)二、八、十六进制间转换4,数据的编码:(1)数值型数据的编码:原码、反码、补码(2)非数值型数据的编码:ASCII码,国标区位码等本章重点:信息、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的发展及其应用领域、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方法。
本章难点:各种进制数之间的相互转换、数据编码。
学习纲要1.1信息技术概述本章主要介绍了信息及信息技术的相关概念和与信息相关的基本知识,以及学习信息技术的现实意义。
1.1.1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以电报、电话的发明以及电磁波的发现、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信息技术领域,以及互联网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传输技术迅速融合为主要标志,经历了漫长的技术演变,从而实现了人类信息激素上的伟大进步。
1.1.2信息和信息技术的相关概念信息是指现实世界事物的存在方式或运动动态的反应。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第二节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第一章《计算机系统》的第二节《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节《计算机系统简介》,了解了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以及主要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去了解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以及对字符、汉字的编码的简单了解。
对八年级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一些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但是,对于“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这部分知识还很陌生。
而且,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所有的数都是默认为十进制数,八年级学生没有“二进制”等进制的概念。
本节重点介绍了数制、二进制、位与字节以及ASCII码,汉字编码的基础知识。
主要使学生知道“二进制”概念以及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数制与二进制的概念,初步了解ASCⅡ编码方案,使学生初步认识计算机存储容量单位---字节。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从质的方面进一步认识计算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有合作学习的意识及会合作,培养协作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数据的信息化表示——二进制,位与字节的介绍,ASCII编码介绍。
难点二进制数制概念的理解,以及其在计算机中的应用,位与字节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归纳、启发、点拨、讨论【教学过程】设问引入:我们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习数学,到现在你一共知道多少个数字?布置任务:每四人一组,讨论你学过的数,并记录下来,写在笔记本上(一人记录)其他人讨论。
小组讨论:一人记录,其他人讨论。
教师提问:请各组派代表到前面写出本组认为的数?学生回答:到前面写出“数“1.许多个2.无数个3.10个(0.1.2.3.4.5.6.7.8.9)教师引导: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0-9这10个字符组合表示任意一个数字,这种表示方法是“逢十进一”我们称之为十进制。
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创造了各种表示数的方法,这种数的表示系统就是数制。
例如,我们通常使用的十进制数。
好东西大家分享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文化(一)信息与信息技术1.信息与信息数据①信息论的创始人——美国数学家——香农:信息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②一般认为:信息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切物质和事物的属性。
③所谓数据,是指存储在某种媒体上可以加以鉴别的符号(文字、字母、数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资料。
④数据的形式是符号。
⑤数据与信息:数据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信息的载体。
信息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得到的结果。
2.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相关技术。
3.信息社会①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普及,计算机网络高速发展——人类开始进入信息社会。
②在信息社会里,信息作为继物质和能源之后的第三资源,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③比尔。
盖茨:信息科技革命将恒久的改变我们工作、消费、学习和沟通的方法。
4.“计算机文化”的内涵①文化的基本属性:广泛性、传提性、教育性、深刻性。
②20世纪80年代初,在瑞士洛桑召开第三届世界计算机教育大会——“计算机文化”的说法被各国计算机教育界所接受。
③计算机文化:以计算机为核心,集网络文化、信息文化、多媒体文化于一体,并对社会生活和人类行为产生广泛、深远影响的新型文化。
④人类文化发展的四个里程碑: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术的发明。
⑤计算机文化的真正内涵:将一个人经过文化教育后所具有的能力由传统的读、写、算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具有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
(二)计算机技术概述1.计算机的起源与发展①1854年,英国数学家,布尔:提出了符号逻辑思想。
②19世纪中期,英国数学家,“计算机之父”,巴贝奇:最先提出通用数字计算机的基本设计思想。
③ENIAC:1943年开始研制,1946年2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正式投入运行。
用十进制计算。
不能存储。
④计算机的发展: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主要逻辑原件电子管,程序设计语言采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此时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