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计算机的过去与未来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课计算机的过去与未来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一、教材分析:
七年级上的第一课,从计算机的发展史入手,介绍了计算工具发展的三个阶段,以及几代计算机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计算器械。
二、学情分析:
学生进入中学第一次上信息技术课,学习兴趣都很浓厚,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情绪,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发展给现实生活所带来的强大冲击以及重大改变。
学生在进入中学之前来自不同的学校,家庭环境等的差异可能造成学生之间较大的个别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关注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以及相互之间的差异情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知道四代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名称
2、过程目标:通过学习,理解信息技术概念形成的概括过程
通过学习,采用并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激起探究计算机未来发展的兴趣并能产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在动机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历代计算机采用的主要部件
难点:理解信息技术与“电脑”概念的区别
五、教学准备
视频《越算越快》,相关知识阅读素材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该课是宁波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一课,是课程指导纲要中的“信息技术简介”模块中的开始篇,主要介绍信息技术中的一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历史,是对小学阶段相应知识的提高和拓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了解计算机技术的过去和未来,感受计算机技术对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从而初步形成用计算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信息意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本校为城乡交接初中,学生知识水平与操作技能差异很大,部分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时间较早,有一定的操作基础,还有一部分外来务工子女操作水平较差,但理论基础比较遍缺乏,尤其是信息技术的一些基础知识缺乏系统的认识和了解。
由于本课的内容比较多,学生需要较长的时间学习,本节课内容分成两课时进行,把练一练中的科普小报制作放在第二课时进行,下面是我第一课时的安排: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分析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及具体的教材内容,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对《计算机的过去与未来》的学习了解:1、能描述计算机发展历史;2、能说出1~4代电子计算机采用的主要部件及特点;3、能了解电子计算机未来发展的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介绍计算机发展的图片、视频,培养观察学习方法的能力。
2、通过对未来计算机的展望过程,提高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3、通过找资料,问题回答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对《计算机的过去与未来》的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材的内容,我把“计算机发展史,电子计算机对人类影响。
”定为本节课的重点,由于“1~4代电子计算机采用的主要部件及特点。
”有一定难度,把它定为本节课的难点,通过图片展示、多媒体视频片断播放的方法来化解难点。
四、教法、学法: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及心理特征,采用任务驱动结合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第一课计算机的过去与未来--计算机的发展史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树立学好信息技术的信心。
2、通过比较,了解几代计算机采用的主要部件。
3、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2、通过任务驱动,培养学生搜索并获取合适的网络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1、计算机发展简史。
2、计算机发展经过四代。
学情分析:本课是初中信息技术的第一课,学生在小学中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已有所了解,而本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需要学生理解掌握的内容,课程的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积极参与。
因此课的教学尽量考虑让学生有实践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式、问题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每人一机,能够进行网络教学)。
教学过程:一、学习导入。
1、师:首先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喜欢用电脑吗?生:喜欢。
师:为什么喜欢电脑呢?生:可以上网浏览网页;可以看电影;可以玩游戏……师: 电脑可以做很多事情,那么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走进电脑的世界,一起来学习好电脑知识,好吗?二、初步探索。
信息技术的应用:1、展示一些电脑在各方面应用的图片(银行系统图片,科学实验室图片,机器人图片,人和电脑下围棋的图片等),请学生描绘它们的功能和作用。
问题:日常生活中计算机的应用?(小组讨论)请4-5个学生回答。
师评价归类:军事、工业、科研、农业、商业、交通、教育、医学等等。
总结: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已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三、学习深入师: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我们的生活是越来越离不开电脑了,电脑技术也越来越趋向成熟,那么有没有人知道,电脑是怎么产生的,它以前的样子是什么样的呢?1、布置任务1:请学生结合书本,思考两个问题:(1)最早的计算机工具是什么时候诞生的?(2)第一台真正的电子计算机是什么时候诞生的?上网通过百度搜索查找世界上第一台电脑产生的历史和它的图片资料(教师可以先演示一下在百度搜索的方法)。
计算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教案(第一部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认识计算机的各个阶段。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工作原理。
3. 了解当前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
4. 预测计算机未来的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计算机未来的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台古老的计算机设备,如ENIAC,引发学生对计算机发展历程的好奇心,进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二、计算机的发展历程(15分钟)1. 电子管计算机时代(1946-1957)2. 晶体管计算机时代(1958-1963)3.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64-1970)4. 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71年至今)三、计算机的基本组成(15分钟)1. 中央处理器(CPU)2. 存储器3. 输入设备4. 输出设备5.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四、课堂小结(5分钟)第二课时:五、计算机的工作原理(15分钟)1. 计算机的运算过程2. 计算机的逻辑结构六、计算机的应用领域(15分钟)1. 科学计算2. 数据处理3. 过程控制4. 网络通信5.七、计算机未来的发展趋势(15分钟)1. 量子计算机2. 生物计算机3. 新型存储技术4. 计算机与网络的融合5. 的广泛应用八、课堂小结(5分钟)教学评价:2. 课堂问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机未来的发展趋势,分享各自的观点。
教学反思:计算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教案(第二部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互联网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 了解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探讨互联网未来的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互联网的工作原理。
第一课计算机的过去与未来——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明确信息技术的概念与应用领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各阶段的计算机采用的主要部件与特点了解计算机未来的发展方向2.过程与方法:课堂教学结合生活实际,引发学生思考,创设探究情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享受思考的乐趣,培养对计算机的历史、未来发展有较强的兴趣。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信息素养。
教学重点:○1计算机的发展历史○2各个阶段计算机的特点教学难点:○1信息技术的概念○2各阶段计算机采用的主要部件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师:同学们,这节是信息技术课,在小学里也开设了信息技术课,那大家是不是很了解信息技术呢?到底什么是信息技术呢?生:……2.讲授新课师:信息技术是指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不仅仅指的是电脑,电脑只是信息技术这个大范畴下的一部分。
在古代,飞鸽传书、烽火传捷报都可以说是一种处理信息的手段,那么它们是不是属于信息技术呢?生:……师:是的,这些都是属于信息技术的范畴。
哪位同学给大家来举下例子?生:……(叫2—3位同学回答)师:既然计算机那么重要,是不是古代就有计算机呢?或者它是不是跟人类一起产生的?生:……师:是的,以前是没有计算机的,原始社会的时候是人工计算,人类使用堆石头、打结、刻记号等等类似的方法来计数数量。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后来这些方法不够用了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又发明了算盘。
师: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发明了算盘,同时国外的人们也在研究计算方法,怎么样才能计算得又快又准确。
在工业革命期间,欧洲人机械算法。
法国人帕斯卡设计了机械式加法机,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机械式的数字计算机,由纯粹机械装置来计算。
后来机械式的计算机功能也逐步丰富起来,像莱布尼兹的乘法机、查尔斯·巴贝奇发明的继续差分机和分析机。
这些计算机虽然和现在的计算机不一样,但是它们为现代计算机奠定了设计思想基础。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计算机是现代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
从最初的计算工具到现代的超级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其中每个阶段都代表着计算机技术的重大进步。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一、计算工具的起源人类早期使用的计算工具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伦时期,那时人们使用的是一些简单的技术,如算盘和石版等。
这些工具主要用于执行基本的计算任务,如加法和减法。
二、计算机的诞生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在这个时期,英国的艾伦·图灵和美国的约翰·冯·诺伊曼等科学家做出了重大贡献。
图灵提出了图灵机的概念,诺伊曼则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概念。
这些思想为计算机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早期计算机的发展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最早的计算机是巨型机械设备,体积庞大且非常昂贵。
例如,英国的Colossus和美国的ENIAC都是当时的代表。
这些计算机的主要用途是进行科学计算和军事模拟。
随着时间的推移,计算机技术得到了日益迅猛的发展。
在五六十年代,出现了用于商业和科学领域的第二代计算机。
这些计算机采用了晶体管作为电子开关,代替了早期计算机中使用的真空管。
这一技术进步使得计算机体积缩小、性能提升并且降低了成本。
四、个人计算机的兴起到了七十年代,个人计算机(PC)的概念开始出现。
由于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个人计算机可以小型化、便宜化,且更易于使用。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产品是AppleII和IBM PC等。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个人计算机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通信、获取信息和进行电子商务等活动。
这一时期的发展奠定了个人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五、现代计算机的发展从个人计算机到服务器,再到超级计算机,现代计算机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计算机的处理速度和存储能力大大提高,同时体积也减小了许多。
第一课计算机的过去与未来--计算机的发展史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树立学好信息技术的信心。
2、通过比较,了解几代计算机采用的主要部件。
3、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2、通过任务驱动,培养学生搜索并获取合适的网络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1、计算机发展简史。
2、计算机发展经过四代。
学情分析:
本课是初中信息技术的第一课,学生在小学中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已有所了解,而本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需要学生理解掌握的内容,课程的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积极参与。
因此课的教学尽量考虑让学生有实践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式、问题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每人一机,能够进行网络教学)。
教学过程:
一、学习导入。
1、师:首先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喜欢用电脑吗?
生:喜欢。
师:为什么喜欢电脑呢?
生:可以上网浏览网页;可以看电影;可以玩游戏……
师: 电脑可以做很多事情,那么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走进电脑的世界,一起来学习好电脑知识,好吗?
二、初步探索。
信息技术的应用:
1、展示一些电脑在各方面应用的图片(银行系统图片,科学实验室图片,机器人图片,人和电脑下围棋的图片等),请学生描绘它们的功能和作用。
问题:日常生活中计算机的应用?(小组讨论)
请4-5个学生回答。
师评价归类:军事、工业、科研、农业、商业、交通、教育、医学等等。
总结: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已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三、学习深入
师: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我们的生活是越来越离不开电脑了,电脑技术也越来越趋向成熟,那么有没有人知道,电脑是怎么产生的,它以前的样子是什么样的呢?
1、布置任务1:请学生结合书本,思考两个问题:
(1)最早的计算机工具是什么时候诞生的?
(2)第一台真正的电子计算机是什么时候诞生的?上网通过百度搜索查找世界上第一台电脑产生的历史和它的图片
资料(教师可以先演示一下在百度搜索的方法)。
请学生展示回答。
2、教师直接展示幻灯片讲述:
(1)依次展示堆石头、打结、刻记号-算盘-帕斯卡乘法机-查尔斯·爸贝奇的差分机、分析机-ENIAC数字计算机的图片。
分别代表着计算工具发展的三个阶段:手工计算-机械计算-数字计算。
(2)第一台计算机ENIAC的一些数据:
1946年2月14日诞生于美国。
重达30吨,占地面积170平米(如果我们的一间教室占地面积有60平米的话,大家想象一下3间教室大的ENIAC是多么的庞大)。
每秒运行5千次加法运算(祖冲之利用算筹,耗费15年心血,才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数)。
3、从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到现在,计算机性能和外观上都改善了很多,习惯上人们把计算机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依据就是每一代计算机所采用的核心部件。
布置任务2:上网通过百度搜索查找每一代的计算机各核心部件的图片资料,并利用word的表格工具做成一个文档,做为作业上交至教师机。
(可以两人一组,小组合作)。
4、抽取某个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
并请该学生回答:你认为以后的计算机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描绘一下。
教师总结:计算机技术在不断地进步,我们无法想象未来的计算机
样子,但从目前的发展看计算机将向网络化,智能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四、学习小结
描述一下今天的计算机?(从体积、速度、性能、外观等方面。
)和以前的计算机相比,它的优点在哪里?你认为它有什么缺点吗?结束语:今天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很多同学也完成了作业,为以后的学习开了一个好头,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把信息技术这门课学好学精。
作业布置:课后思考、讨论:人们获取信息有哪些主要途径?
五、板书设计:
信息与信息技术
信息的含义
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和传输信息的技术。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