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西方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95.00 KB
- 文档页数:12
《西方政治制度》第二章西方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逐题击破一、选择题1.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多选】A.主权在民B.分权制衡C.代议制D.法治E.责任政府2.最早提出近代主权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早期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A.卢梭B.孟德斯鸠C.霍布斯D.布丹3.最早把主权在民原则写进宪法而确定下来的是()A.英国B.法国C.美国D.瑞典4.英国宪法制度的根本特征是()A.人民主权B.议会主权C.君主主权D.国家主权5.西方民主制的支柱有()【多选】A.议会制度B.弹劾制度C.政党制度D.地方自治制度E.选举制度6.与直接民主制相比,代议民主制的优越性体现为()【多选】A.比较成功地解决了民主的规模和民主的实现问题B.可为“资产阶级权利”提供牢固的保障C.具有更大的包容性D.可以有效克服民意中的非理性成分E.能够直接反应基层民众的疾苦与需求7.西方法治思想起源于古典的()A.习惯法学说B.神权法学说C.万民法学说D.自然法学说8.最先提出近代自然法理论的是()A.格劳秀斯B.施特劳斯C.霍布斯D.狄德罗9.确立了英国基本宪政的宪法性文件是()【多选】A.《大宪章》B.《国民参政法》C.《人民代表法》D.《权利法案》E.《王位继承法》10.西方法治思想的源头是()A.自然法学说B.神法C.罗马法D.普通法系11.比较系统地提出了自然法理论的思想家是()A.亚里士多德B.戴雪C.西塞罗D.卢梭12.确立了英国基本宪政的宪法性文件是()【多选】A.《大宪章》B.《国民参政法》C.《人民代表法》D.《权利法案》E.《王位继承法》13.中世纪的思想家阿奎那把法分成()【多选】A.最高法B.神法C.人法D.永恒法E.自然法14.20世纪特别是二战后以来,西方国家分权与制衡机制发生的变化有()【多选】A.行政权力不断扩大B.议会权力不断下降C.司法权力趋于独立D.政府机构膨胀E.社会对国家行政、立法和司法的更多制约15.英国政治体制权力制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A.行政与司法密切结合B.行政与立法密切结合C.司法与立法密切结合D.国王与内阁密切结合16.下列文件和法律中,体现了人权原则的有()A.大宪章B.查士丁尼法典C.权利法案D.独立宣言E.人权宣言二、主观题1.代议制【名词解释】2.简述代议制产生的历史条件。
导言1.【记忆】简述政治制度的含义及其主要形式?【201110多选】答:一、政治制度的含义:政治制度指的是一个国家的整体政治统治形式。
政治制度实际上包括了政体、国家结构、政府制度和政治体制的所有内容。
二、政治制度的形式有很多方面,主要有政体、政府制度、国家结构、政治体制等。
(1)政体指的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段如何组织自己的政权,即政权组织形式。
(2)政府制度主要是指一个国家行政机关的制度,主要内容包括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形式以及它在整个国家机关中的地位和与其他机关的关系。
(3)国家结构指的是国家的各个部分是如何整合而成其为一个国家的,即国家的整合形式,是一个国家的纵向权力机构和权力分配关系。
(4)政治体制指的是国家机构的具体设置和具体形式、运作的具体方式、具体程序和具体环节。
2.【记忆】简述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意义及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指导意义?答:一、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意义包括:(1)了解和认识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有助于我们分清中国政治制度与西方政治制度的根本区别,理解这种区别之所以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国情条件。
(2)了解和认识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是我们面向世界、学习外国的需要。
(3)了解和认识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西方各国的内政外交及其走向,分析其内外政策的形成根源和制定过程,分析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向,从而更透彻地理解中国的外交战略和政策、政略。
(4) 了解和认识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有助于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
二、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指导意义包括:(1)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是指导比较政治研究的根本方法。
(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社会经济基础,一定的上层建筑是一产生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并与之相适应的。
(3)历史唯物主义告诉人们不应停留在孤立地、静止地描述某一种政治制度,而是要说明它为什么是那样的原因。
(4)我们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道下研究政治制度,就应该看到,影响各国政治制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所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是一个国家的国情。
西方政治制度考点笔记第一章西方政治制度的历史变迁一、单选、多选知识点1、古代希腊社会的基本结构是城邦制度。
在古希腊的城邦中,雅典实行的是民主政体,斯巴达实行的是寡头政体。
2、雅典城邦民主制的经济基础是奴隶制经济。
3、早期的雅典城邦由以下三个等级组成:世袭贵族、自由民中的工商业者和农民。
4、梭伦改革为奴隶制城邦民主制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梭伦改革后,雅典人分成了平原派、海岸派和山地派三个派别。
5、古代雅典城邦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
在雅典,五百人会议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
雅典城邦民主制的核心特征是主权在民。
6、雅典民主制的特征包括:主权在民、直接民主、法治原则。
雅典民主制是西方政治制度的活水源头,是西方民主实践的思想摇篮。
7、陶片放26、在英国,为限制国王、枢密院和上院的权力,以及为使下院成为权力中心而提供法律保证,“光荣革命”后先后通过了《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案》。
27、美国的议会总统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直接结果,1781年,美利坚合众国正式诞生,1787年宪法使美国由一个松散的邦联过渡到联邦制国家。
28、法国议会共和制的形成是通过暴烈革命的方式实现的。
法国政治体制曾经充满变数的问题最终以议会共和制的结论得以解决,是在第三共和国。
29、代议民主制是以“议会主权”为基本特点;行政集权民主制则是以“行政集权”为基本特点。
30、瑞士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公民创制权和复决权的国家之一。
二、名词解释及简答1、民族国家――所谓民族国家,是指建立起中央集权制政府的、具有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以及同质的国民文化的、由本国的统治阶级治理并在法律上代表全体国民的主权国家。
2、城邦――所谓城邦,即城市国家,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附近若干村落逐法是全体雅典公民对高级官吏进行控制和监督的最严重的手段。
8、古罗马国家经历了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时代、罗马帝国时代;实行过的政体有军事民主制、共和制、元首制和君主制等。
古罗马王政时代政治制度的特征是军事民主制。
第2章西方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答案全国自考《西方政治制度》(课程代码:00316)(第二章)历年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直接来源于他的( A ) (2013年1月)p.82A.社会契约论B.自然权利论C.天赋人权论D.社会循环论2.实行不成文宪法的典型国家是( C ) (2013年1月)p.95A.意大利B.法国C.英国D.日本3.最先提出近代自然法理论的是( A ) (2013年1月)p.104A.格劳秀斯B.施特劳斯C.霍布斯D.狄德罗4.近代国家主权理论的创始人是( A )(2012年10月)p. 80A.布丹 B.霍布斯 C.洛克 D.卢梭5.最早把主权在民原则写进宪法而确定下来的是( B ) (2012年1月)p.82A.英国B.法国C.美国D.瑞典6.中世纪西欧整个社会关系的基础是封建的( D ) (2012年1月)p.88A.财产关系B.血缘关系C.土地关系D.契约关系7.汉密尔顿对分权理论的贡献在于强调( B ) (2012年1月)p.100A.议会至上B.司法独立C.地方自治D.中央集权8.英国宪政制度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宪法性文件是(A)(2011年10月)p.82A.大宪章B.权利请愿书C.权利法案D.王位继承法9.在分权理论的发展中,强调司法独立的政治思想家是(A)(2011年10月)p.100A.汉密尔顿B.洛克C.杰斐逊D.孟德斯鸠10.洛克认为国家行政权应当交予( A ) (2011年1月)p.99A.国王B.上院C.下院D.法院11.西方法治思想起源于古典的( D ) (2011年1月)p.94A.习惯法学说B.神权法学说C.万民法学说D.自然法学说12.阿奎那把法律分为永恒法、自然法、人法和神法,其中最高的法是( A ) (2011年1月)p.95A.永恒法B.自然法C.人法D.神法13.1791年的法国宪法是欧洲大陆最早的近代成文宪法,该宪法的序言是( C )(2010年10月)p.82A.大宪章B.权利法案C.人权宣言D.独立宣言14.在早期代议民主制中,西方国家的政治权力重心在( C )(2009年10月)p.86A.政党B.政府C.议会D.总统15.最早提出近代主权学说的思想家是( C )(2009年10月)p.80A.卢梭B.伏尔泰C.布丹D.霍布斯16.最早提出近代主权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早期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 D )(2009年1月)p.80A.卢梭B.孟德斯鸠C.霍布斯D.布丹17.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政府标榜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是( D )(2009年1月)p.84A.国家主权B.君主主权C.议会主权D.人民主权18.洛克明确提出,政治社会的首要目的是保护( A )(2009年1月)p.81(内容已删)A.财产B.自由C.生命D.主权19.被称为美国“宪法之父”的是( C )(2009年1月)p.100A.威尔逊B.林肯C.麦迪逊D.杰斐逊20.系统、全面论证代议制政府理论的思想家是(D)(2008年10月)p.90A.孟德斯鸠B.洛克C.卢梭D.密尔参考解析:在《代议制政府》这部著作中,密尔继承和发挥了英国法学家边沁的自由主义和功利主义原则,把他多年致力于议会改革而形成的政治观点和实际建议加以系统化,全面论证了有关代议制政府的一般原则及其职能、组织、活动等问题。
第二章西方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1、主权:国家固有的对内高于一切和对外保持独立自主的权利,或者说是国家独立自主处理内外事务而不受他国干预或限制的最高权力。
2、君主主权: 霍布斯的《利维坦》:每个国家都必须存在一个绝对的最高主权,足以强制人们遵守这一为达到和平共处而订立的契约。
而这个最高的、不受限制的、不可分割的主权权力,只能掌握在君主手中。
3、人民主权:卢梭认为,国家代表着"普遍利益"和"公共意志",国家主权应属于全体人民。
人民主权的主要内容就是公意,它体现了人民自由意志在国家政治中的最高地位,这种意志是不可转让、不可分割和不能代表的。
4、议会主权: 洛克认为,人民订立契约成立国家时,仍保留生命权、自由权与财产权三项不可放弃、不可转让的天赋权利。
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与执行权和对外权,立法权是最高权力。
(委婉表达了人民主权思想)5、洛克:英国哲学家、政治思想家。
他主张要捍卫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等"自由权利",强调建立有限政府6、主权在民:最早把主权在民原则写进宪法而确定下来的是法国,1793年宪法被认为是史无前例的、最民主的、最能体现卢梭人民主权理论的一部宪法。
法国是主权在民思想的发源地。
《人权宣言》成为法国第一部宪法的序言,这部宪法是欧州大陆最早的近代成文宪法7、政治合法性:又叫政府合法性、政权合法性,指某个政权或政府的统治获得社会成员的服从和忠诚的问题。
8、布丹:法国大律师,近代国家主权理论的创始人,他发表了《国家论六卷》,系统地论述了国家主权学说9、霍布斯:英国著名政治家,他运用近代自然法理论,论证了在自然状态下,人们通过订立契约而建立起国家。
《利维坦》10、卢梭: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也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他的人民主权理论对于近代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1、主权在民原则的主要内容主权在民原则,又称人民主权原则,它源于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率先倡导的“主权在民”学说。
第一章:西方政治制度的历史变迁1. 民族国家:指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具有同意的民族阶级利益以及同质的国民文化的、由本国统治阶级治理并在法律上代表全体国民的主权国家。
3. 城邦民主制:是指城邦国家中全体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行使决定国家大政和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的政治制度。
4. 议会君主制:是以议会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利机关、君主不直接支配国家政权的政体形式。
第二章:西方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1. 直接民主制:是指任何公民都有权利和义务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的民主制度。
2. 代仪民主制:是指人民根据主权在民的原则,按照一定的程序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以行使国家最高权利的政治制度。
5. 分权:即权利分立,是指国家权利不能集中于国家机构的某个部门或者一部分人,而应当合理地分割成若干部分,由宪法授予不同的国家机构(部门)和不同的人民所执掌。
6. 制衡:是指分立为不同部分的权利之间应形成彼此制约的关系,其中任何一部分都不能独占优势。
第三章:选举制度1. 选举制度:是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选举产生国家各级代表机关的代表和公职人员所应遵循的一系列原则与制度的总称。
主要包括选举原则、组织和程序等。
(现代意义上的选举制度,是指公民通过法定的民主程序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来决定国家政治事务,这是现代议会制确立以后的事。
)2. 普选制:是指所有公民不受歧视性地平等地享有和自由使用其选举权的现代选举制度。
3. 秘密投票:又称无记名投票。
它是指选民遵循选举法规定,按照自己的意愿填写选票并亲自投入票箱,选票不署名,不向其他人公开。
4. 强制选举:是指并非出自选民意志的选举,即公民在选举中难以做到或完全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参加投票以及把票投给谁。
5. 选民登记:是指选民在行使选举权之前须按照法律规定在选举机构进行登记,以确认选民身份。
选民登记的过程也即选民资格审查的过程。
11. 多数代表制:是指候选人或候选人所代表的政党,只要在一个选区内获得多数选票即可当选。
西方政治制度导言一、基本概念国体: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所反应出来的国家的根本属性,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通常把国家的性质称为国体。
政体: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如何组织自己的政权,即政权的组织形式。
具体包括设置哪些国家机关尤其是中央国家机关,如何组织、如何产生、权力如何划分、如何相互配合和牵制等。
政体体现一个国家横向权力结构和权利分配的关系。
政府制度:主要指一个国家行政机关的制度。
主要内容包括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形式以及它在整个国家机关中的地位和与其他机关的关系。
国家结构:指的是国家的各个部分是如何整合而成其为一个国家的,即国家的整合形式。
国家结构决定了调整和处理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权力划分的基本原则。
制度安排上则具体表现为如何规范和维护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或全国政府与成员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关系。
国家结构指的也就是一个国家的纵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
政体与国家政权的阶级性质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直接体现国家的统治者如何进行统治)。
一个国家的政府制度与政体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实行什么样的政体就有什么样的政府制度。
政治体制:指国家机构的具体设置和具体形式、运作的具体方式、具体程序和具体环节等。
其目的是区别于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政治领域的改革只表述为政治体制改革,通过改革这个制度的具体形式、具体环节和运作方式来完善政治制度。
就是强调要坚持根本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指一个国家整个政治统治形式,包含国体、政体、国家结构、政府制度和政治体制的所有内容。
而且涉及国家机关、政府机关之外的一切政治单位或政治角色(公民和选民、政党和利益集团、新闻和大众传媒的,等等)活动的具体形式和具体环节等。
政体是政治制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
二、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意义首先,有助于区分中国政治制度和西方政治制度的根本区别,其次,是我们面向世界、学习外国的需要,再次,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西方各国的内政外交及其走向,分析内外政策的形成根源和制定过程。
导言一、本课程研究的内容和范围1、国体:由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所反映出来的国家的根本属性。
2、政治制度的形式:(1)政体,(2)政府制度,(3)国家结构,(4)政治体制(1)政体:政权组织形式。
(2)政府制度:一个国家行政机关的制度。
(3)国家结构:即国家的整合形式。
(4)政治体制:国家机构的具体设置和具体形式、运作的具体方式、具体程序和具体环节。
3、政治制度:一个国家的整个政治统治形式。
二、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意义1、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意义:(1)有助于分清中国政治制度与西方政治制度的根本区别,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实行的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
(2)是面向世界学习外国的需要(3)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西方各国内政外交及其走向,从而更透彻地理解中国的外交政策。
(4)有助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
三、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方法:1、历史唯物主义,2、比较研究方法,3、政治制度研究的分析工具(阶级分析、制度分析、历史分析、文化分析、系统分析)1、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指导意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是指导比较政治研究的根本方法。
(为什么同样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却不相同:)经济因素并不是决定历史过程的唯一因素。
我们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研究政治制度,就应该看到,影响各国政治制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所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是应该国家的国情。
()国情:所谓国情不仅包括经济制度,而且包括历史特点、文化传统、民族构成和民族习惯、国际环境、阶级力量的对比,甚至人口、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等。
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这个国家所特有的,他要适合该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方式,适合这个国家的国情。
(一国政治制度与该国国情的关系)2、比较研究方法是研究政治制度的基本方法(1)最早对政治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的是,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他提出了对政治制度进行分类的原则和标准;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2)比较政治研究的取向:①国别研究;②跨国研究3、政治制度研究的分析工具(1)具体研究方法:阶级分析、制度分析、历史分析、文化分析、系统分析(2)系统分析:是把系统论、信息论等现代科学的方法引进政治学研究而产生的一种分析方法。
西方政治制度(课程代码:00316)目录导言 (5)第一章西方政治制度的历史变迁 (7)第二章西方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13)第三章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 (18)第四章西方国家的政党与利益集团 (22)第五章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 (28)第六章西方国家的中央政府制度 (33)第七章西方国家的地方政府制度 (38)第八章西方国家的司法制度 (45)章节重要考点出题方式历年考题一、当代政治学划分政体的主要依据P45:(1210简)从当代政治学对各国政体的研究以及对当代各国政体的划分比较来看,人们在划分政体时主要是依据最高国家权力的构成(一个人还是一个集体)、产生方式和任期、中央国家权力机关的设置以及它们之间的权力分配、地位和相互关系等,尤其是国家的立法机关与国家元首和行政机关的权力配置和相互关系。
二、政治制度P46:1.含义P46:一个国家的整个政治统治形式,包含国体和政体。
(1310选)2.类型P46:实际上包括了政体、国家结构、政府制度和政治体制的所有内容。
政体是政治制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
3.形式P46:政体、政府制度、国家结构、政治体制等。
三、“西方”P46:1.含义P46:所谓的“西方”,既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和政治概念。
2.认识过程P46:(1)近代以来,作为一个地理概念,“西方”指的就是欧美两大洲;作为一个政治概念的“西方”,只限于欧美地区的资本主义世界。
(2)冷战时期,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分野,进一步强化了“西方”的政治内涵,“西方”所涵盖的地理区域包括欧洲、北美和大洋洲以及其他地区实行资本主义类型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国家。
(3)地理上属于东亚的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所形成的经济制度、价值观念、教育体系等等,都大幅度地采用了欧美模式,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所建立的政治制度基本仿照了英、美两国的制度,因此也被认为是一个西方国家。
3.本书在涉及具体国家时,多考虑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国家,因此,我们在分析西方政治制度的一般特征时,将较多地以英、美、法、德、日等国作为分析的案例,同时适当兼顾其他国家。
A-PDF OFFICE TO PDF DEMO: Purchase from to remove the watermark第二章当代西方国家宪法•第一节宪法的概念及宪法分类•第二节西方国家宪法的基本原则•第三节宪法保障制度一、宪法的概念•第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是一个国家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一切法律规范的规范。
•规范内容有所不同•法律效力有所不同•创制与修改的程序有所不同•第二,近代国家宪法概念特别强调宪法的内容必须体现对国家权力进行限制的限权原则”“限权原则”。
原则,即所谓原则,即所谓“•防止国家权力机构的权力相互渗透,避免形成一种凌驾于一切之上的政治权力•防止国家权力机构滥用权力而造成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侵害•第三,宪法具有政治和意识形态信仰的特征宪法与宪政的关系:宪政•宪政,,就是一种政治秩序就是一种政治秩序,,即依照宪法规定建立起来的政治制度规定建立起来的政治制度。
宪•政的根本性质在于对国家和政府的权力作出限制作出限制,,同时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同时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一个国家有了宪法一个国家有了宪法,,不一定就实现了宪政。
二、宪法的分类•(一)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1.成文宪法•(1)概念:即是以一个成文的法典形式出现的宪法,它集中明确地表述和规定了有关宪法规范的内容。
美国1787年宪法是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2)主要结构•序言;正文;宪法保障制度;附则2.不成文宪法•(1)概念:不具有成文法典,其宪法规范是通过在历史演进中形成的一系列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表现出来、以色列实行不成文宪英国、•英国法(2)宪法性惯例:在实施宪法过程中连续反复的实践。
其特点有:它是政治实践的产物,,第一,,它是政治实践的产物•第一必然适应政治运作的客观需要。
,实施宪法性惯例有时第二,•第二,如英会出现一定的可变性,会出现一定的可变性。
国的责任内阁制国的责任内阁制。
(二)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1.刚性宪法:指宪法的制定,往往或修改程序比较严格或修改程序比较严格,。
西方政治制度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20分)议会党团议会中属于同一政党的议员组成的或者虽然不是同一政党但政治倾向相同或相近的议员组成以统一本党议员在议会中的行动为目的的政党集团。
保守党主要指维护君主制、君主制原则或正统主义原则的政治力量。
内阁制是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
与总统制相对。
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责任内阁制、议会内阁制。
大陆法系大陆法系又称罗马法系、民法法系、法典法系或罗马日尔曼法系,是承袭古罗马法的传统,仿照《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的样式而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
大陆法系又称为成文法,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以法典为第一法律渊源,法典是各部门法典的系统的综合的首尾一贯的成文法汇编。
欧美体系英美法系又称英国法系、普通法系或判例法系,是承袭英国中世纪的法律传统而发展起来的法律制度。
政治文化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Political Socialization)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立场的过程。
它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是社会意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意识形态每个社会的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都是占社会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它集中反映该社会的经济基础,表现出该社会的思想特征。
行政裁判权:指对行政机关及其官员在履行职务中,因为行政行为违法或者权、失职等而引起的诉讼案件,以及各行政机关之间的权限冲突等进行裁判的权力。
普选制:指所有公民不受歧视性限制地平等享有和自由使用其选举权的现代选举制度,它的确立扩大了公民的政策参与,成为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志。
联邦制:联邦制国家是指若干独立的政治实体通过某种协议而组成的联合体,它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一种政治组织形式。
邦联制:指两个以上的国家为了实现共同利益而建立的一种稳定的联合体。
默示权:即法律没有明确赋予联邦政府,而根据相应的条款可以引申出来的应有的权力。
点击查看:2018自学考试《西方政治制度》章节复习资料汇总第二章西方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1、代议民主制――是指人民根据主权在民的原则,按照一定的程序选举代表组成的代议机关(议会或国会)来行使国家最高权利的政治制度。
5、宪法委员会――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中比较重要的监督机构。
6、直接民主制――是指任何公民都有权利和义务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7、B/P3、制衡――所谓制衡,则是指分立为不同部分的权利之间应形成彼此制约的关系,其中任何一部分权利都不能独占优势。
4、法制――意为国家法律、法令、法规的一套设施和制度,其重点是落实在法的强制性、合法性、技术性。
5、宪法委员会――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中比较重要的监督机构。
6、直接民主制――是指任何公民都有权利和义务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7、纯粹法学――是指把法律作为一个摆脱道德和政治价值判断的、纯粹属于“社会技术问题”的研究对象的科学。
·归纳总结常考内容,针对性做题巩固提分·根据学员做题大数据统计,集中讲解突破高频、易错、易混题·高效扫灭得分雷区、拿准采分点④考前核心考点集训课考前核心考点集训课:课程作用:名师点拨2课时,必看必会必背·圈划考题范围,预测考点·名师点拨,2课时科学提分·赠送考前集训宝典(配套专属资料,禁止传播)快,每科2轮8次课(第1轮精讲8次课,第2轮层层总结共8次课);准,AI大数据考点预测;狠,考点、考题一步到位!①必学考点精讲课点击查看:2018自学考试《西方政治制度》章节复习资料汇总第三章选举制度1、选举制度――是选举产生国家各级代表机关的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所应遵循的一系列原则和制度的总称。
2、普选制――所谓普选制是指所有公民不受歧视性限制地平等享有和自覦是指候选人需交纳一定数量的竞选保证金,如果选举中所得选票达到3、无记名投票(秘密投票)――是指选民遵循选举法规定,按照自己的意愿填写选票并亲自投入票箱,选票不署名,不向他人公开。
西方政治制度第一章西方政治制度的历史变迁第一节古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一、城邦:西方政治制度的摇篮城邦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建立的一种小型的城市国家,即以一个单独的城市为中心和周围乡村组成的城市国家。
1、城邦的社会结构城邦的整个人口划分具有不同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的三个主要阶级:奴隶、外邦人和公民。
2、城邦政治制度的多样性城邦虽属小国寡民,但同样必须建立一套公共生活的制度,建立系统的机构来管理城邦的公共事务,这也是人类社会的政治制度的起源。
历史资料显示,古代希腊出现过多样性的不同政体,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君主制政体②贵族制政体③民主制政体在古代希腊城邦中,雅典最为有名,一是因为它的政体发展过程具有代表性,二是因为它的民主制曾今鼎盛一时。
二、雅典的城邦民主制⑴梭伦改革公元前6世纪,为了平息雅典爆发的贵族与平民之间的激烈的社会斗争。
具体内容包括:①经济改革,梭伦颁布了“解除负债令”②社会结构改革,打破原有的血亲组织,将全体雅典公民,不论贵族还是平民,一律按照法定财产资格分为四个等级。
③政治改革,首先,剥夺贵族对官职的垄断。
将公民大会提升为城邦的最高权力机关,新设立400人议事会,负责为公民大会审核提供议案,梭伦还创立了“陪审法庭”作为雅典的司法机关。
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制的基础⑵克里斯梯尼改革(公元前509-508年)梭伦改革后,雅典人出现了三个政治派别,由反对梭伦改革的贵族后裔组成的平原派,坚持梭伦制度的商人和手工业者组成的海岸派,代表无地少地的山区农民要求进一步改革、重分土地的山地派。
①在社会结构上,他以地域组织取代血缘组织作为城邦的行政单位,取消了原来的四个氏族部落,把雅典划分成10个地域性部落,每个划分为10个村社。
②在政治制度上,将梭伦时的议事会的规模扩大为500人,负责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并执行公民大会的决议,此外,每个地域性部落产生一名将军,组成“十将军委员会”,一年一任,轮流统帅军队。
③建立“陶片放逐法”制度,规定公民大会有权通过投票决定放逐被认为是危害国家的分子。
西方政治制度第一章导言一. 本课程的研究内容和范围国体指: 由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所反映出来的国家的根本属性. 指是那个层级占统治地位,是国家的性质.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指: 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如何组织自己的政权. 体现横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国家结构指: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或全国政府与成员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关系.政治体制指: 国家机构的具体设置和具体形式、动作的具体的方式、具体程序和具体环节, 如国家机关产生和选举的具体方式.政治制度指: 一个国家的整个政治统治形式,不仅包含国体、也包括政体. 政治制度包括: 政体、国家结构、政府制度、政治体制的所有内容政体是政治制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二. 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意义1. 了解和认识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有助于我们分清中国政治制度与西方政治制度的根本区别,理解这种区别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国情条件.2. 了解和认识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西方各国的内政外交及其走向,分析其内外政策的形成根源和制定过程,分析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向,从而更透彻地理解中国的外交战略和政策、策略.3. 了解和认识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有助于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三.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方法1. 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指导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是指导比较政治研究的根本方法.2. 比较研究方法是研究政治制度的基本方法. 最早对政治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的是古希腊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有两个取向: 国别研究跨国研究3. 政治制度研究的分析工具. 阶级分析制度分析历史分析文化分析系统分析. 统治阶级是经济上占优势的阶级,在资本主义国家,这个阶级是资产阶级.第一章西方政治制度的历史变迁第一节古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一. 城邦: 西方政治制度的摇篮古代希腊是指: 以爱琴海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公元前8世纪-4世纪是鼎盛时期,有200多个,最著名的: 雅典斯巴达叙拉古1. 城邦的社会结构. 城邦划分为三个主要阶级: 奴隶外邦人公民外邦人是古希腊城邦中的第二个主要集团. 公民概念的核心是权利.2. 城邦政治制度的多样性. A.君主制政体(由君主一人统治,克里特岛) B.贵族制政体(由少数贤人统治,斯巴达) C.民主制政体(公民统治,雅典)二. 雅典的城邦民主制.1. 雅典民主制指: 在古希腊城邦雅典实行的民主政治制度. 雅典早期城邦的阶级矛盾和对立主要表现为城邦贵族与城邦平民之间的矛盾冲突.(1) 梭伦改革. A.经济改革(颁布了解除债负令,禁止人身抵押) B.社会结构改革(打破血亲组织,按财产人分四等) C.政治改革(按等级抽签选官) 创建了陪审法庭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制的基础改革后分为三个派别: 反改革贵族的平原派坚持改革的商人手工业的海岸派无地少地农民的山地派. (2) 克里斯梯尼改革. A. 在社会结构上,以地域组织取代血缘组织作为城邦的行政单位. B.在政治制度上,将议事会规模扩大到500人. C.建立”陶片放逐法”2. 雅典城邦民主制的内容和特征.主要内容有: A.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年满20岁参加,每隔10天召开1次,有效人数6000人) B.议事会(是最重要的统治机构) C.陪审法庭 D.十将军委员会特征有: A.直接民主. B.抽签选官. C.轮番为治三. 城邦民主制的意义与困境.1. 雅典城邦民主制的意义. 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古代民主的典范. A. 主权在民的原则. B.法治原则.2. 雅典城邦民主制的局限和困境.A.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是雅典城邦自由公民的民主制度.B.在雅典居民的生活中,存在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的尖锐冲突.C. 强调多数人裁定时,没有相应地保护少数人权利,易导致多数暴政. D. 雅典城邦民主制的制度设计中大量采用了直接民主、抽签选举等形式,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第二节古罗马国家的政治制度.一. 古罗马国家的形成和发展.1. 王政时代. 古罗马的兴起代表了一个从小国少民的城邦到巨型帝国的发展和转变. 古罗马在城邦的基础上形成了共和国的概念,通过战争,创造了罗马帝国.古罗马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期: 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时代罗马帝国时代2. 共和时代. 平民与贵族之间斗争主要围绕土地问题、债务问题及政治权利问题而展开.3. 帝国时代. 屋大维祖国之父二. 古罗马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1. 王政时代的政治制度. 该时期是罗马社会从氏族制度向国家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表现出军事民主制的色彩.A. 库里亚大会(即公民大会).B.长者会议(由300个氏族族长组成).C.王 (主要是军事首长)2. 共和时代的政治制度. 罗马社会主要分成两种人: 贵族和平民. A.人民大会. B.元老院. C.行政官员监察官5年选举一次,任期18个月. 保民官是重要成果.3. 帝国时代的政治制度. (1) 罗马帝国的三种统治体制. 其核心特征是个人独裁统治体制有三种类型: 元首体制四帝共治体制君士坦丁体制.(2) 行省制度. 行省制度是古罗马国家为统治征服地区而建立的一种管理制度.三. 古罗马政治制度的影响.1. 共和国的观念与制度形式.2.古罗马的混合政体启迪了后世的政治制度设计3.罗马法是古罗马留给后人的最宝贵的遗产之一欧洲第一部法<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第三节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制度一. 中世纪封建制度的形成.1. 进入中世纪. 指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世纪,近1000的历史时期,人民把中世纪称之为野蛮,愚昧,滞后的”黑暗时期”古罗马崩溃的根本原因是罗马帝国赖以生存的古代奴隶制度陷入严重危机而不能自拔; 直接原因是日耳曼蛮族的大规模入侵.2. 封建制度的形成. 中世纪盛行的主要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是封建制度. 广泛存在的是封建采邑制. 三个基本要素是: 采邑领主封臣二. 中世纪封建时期的西欧政治制度.1. 封建君主制度. 中世纪西欧的封建国家,经历了三种国家形态: 封建主义国家等级制国家绝对主义国家;相对应,封建君主制也经历了三种统治形式: 贵族君主制等级君主制专制君主制A. 贵族君主制. 日耳曼蛮族在罗马帝国废墟上建立起来的.B.等级君主制(在君主之下,有一个由僧侣,贵族,商人的等级代表)C.专制君主制(是最高和最后形式)2. 中世纪自治城市的政治制度.A.商业的复兴与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商品经济的复兴,最重大的后果就是城市的兴起.B.自治城市的政权组织形式. 自治城市的特征就是自治: 包括:人身自由,司法自治, 政治自治. 自治城市的政权组织形式,一般包括: 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 城市的司法机关主要是法庭.3. 基督教教会统治体系. 蛮族有能力毁灭了一个旧世界,却无力建设一个新世界,在这种情况下,教会填补了权力的真空. 此时宣称: 教权至上君权神授三. 中世纪封建政治制度的影响1.中世纪孕育了现代宪政主义.A.封建契约精神促进了现代本文契约政治的形成和发展.B.封建制度的多元权力并存促进了现代有限政治的观念和制度.C.封建等级会议孕育了现代议会.\2.自治城市的政治实践对西方立宪制度的影响.第四节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形成.一. 近代国家的兴起.1. 近代国家的兴起. 封建制度的核心特征就是存在多种势力: 王室教会贵族自治城市法国历史家基佐把中世纪城市市民普遍特征描绘为: 怯懦2. 资产阶级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A. 文艺复兴. 13世纪原意指”再生”;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用人性反对神性; 用人权反对神权.B. 宗教改革. 由马丁路德及其后的加尔文发动的一场对罗马教廷、提倡个人直接与上帝交流、不需教会作为中介的改革运动. 动摇瓦解了教会.3. 启蒙运动. 启蒙义指:光明. 指发生在17-18世纪的西欧的一场反封建专制、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运动产生于英国,以法国为中心,影响到德国,俄国等提倡: 天赋人权来反对君权神授的观点. 用”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来反对贵族的等级特权.二. 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形成. 西方政治制度是在17-18世纪通过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建立起来的以宪法为基础,以人民主权为政治原则,以限制政治权力为内容的宪政制度以英国的议会君主制度美国的总统共和制度和法国的议会共和制度为代表.1. 英国议会君主制的形成. 英国是第一个宪政制度的国家,通过宪政革命完成,但是英国宪政的历史却可以追溯到13世纪.A. 大宪章. 13世纪约翰王被贵族挟持,签署限制国权的<大宪章>B.英国革命与短暂的共和政体.C.光荣革命与议会君主制的确立. 威廉率军废黜<权利法案>2. 美国总统制共和制度的形成. A.独立战争. 1775年北美殖民地爆发了独立战争. 起草了<独立宣言> B.邦联条例. 1777年,规定13个国家各享主权.C.1787年美国宪法. <美利坚合众宪法> 基本框架和原则: 1分权与制约与平衡原则. 2.联邦制原则. 3.权力有限的政府 4.司法审查原则3. 法国议会制共和制度的形成. 法国英国美国被称为第一批建立起宪政制度的国家. A. 法国大革命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开启了法国宪政制度的历史大革命后颁布了<人权宣言> B.拿破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和波旁王朝的复辟. C.议会共和制的确立. 普法战争,法国战败;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诞生, 制度确立.三. 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1. 政治民主化. 19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制度发展的一个重大表现就是政治民主化的不断推进.尤其是普选权的实现.2. 行政集权化.3. 多元共治.4. 地方自治.第二章西方政治制的基本原则.第一节主权在民的原则源于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倡导的”主权在民”学说一. 主权理论的提出与发展.1. 布丹的主权理论. 16世纪法国大律师布丹首先提出主权理论,他是近代国家主权理论的创始人. 最高权力就是主权最高权力具有三个方面:绝对,永恒,不可转让布丹提出主权学说实际上是为了论证君主权力的至高无上性,要张扬的是君主主权.2. 从君主主权到人民主权. A.霍布斯的君主主权理论. B.洛克的议会主权. C.卢梭的人民主权. 卢梭的人民主权论直接来源于他的社会契约论.二. 主权在民原则在西方各国的确立. 最早把主权在民原则写进宪法而确定下来的是法国. 法国是主权在民思想的发源地. 1793年宪法认为最史无前例体现主权.三. 主权在民原则与政治合法性.1. 政治合法性的含义与意义. 政治合法性主要涉及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的评价.2.主权在民与政治合法性的基础.第二节代议制原则代议制指: 人民并不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而是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来行使国家的权力.一. 代议制的产生.1. 代议制产生的历史条件. 代议制声源于英国,英国是”议会之母”代议制的民主是一种间接民主A.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要求实行民主制.B. 现代国家无论是领土还是人口都达了相法大的规模.2. 代议制的特点和性质. 议会充当了国王与僧俗贵族、市民三方进行计价还价的平台.二. 有关代议制的理论发展.1. 中世纪代议制民主思想的孕育.2. 近代思想家关于代议制的理论. 伯克强调代议制是由少数精英集团领导下的结构严密的工作机构. 英国斯图尔物的<代议制政府>三. 代议制通行的具体原则.1.人民通过代议机关行使国家主权.2.人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3.代议机关必须遵循严肃的议事规则.4.少数服从多数与保护少数原则.5.代议民主并不排斥直接民主第三节法治原则法治是相对于专制和人治而言. 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核心: 是以宪法和法律限制国家的专制权力; 法治是西方政治制度的一个最根本的宪法原则.一. 西方法治思想的产生.1. 法治的含义. A.法治与自由. B.法治与自然法.2. 西方法治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法治声源于古代希腊罗马阿奎把法分为四种: 永恒法自然法人法神法. 自然法是人类行为最一般的原则.二. 法治与宪政1. 法治与宪法. 宪政是法治的最高形式. 西方各国宪法分为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 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上的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三. 法治原则的主要内容.1.法律必须是普遍的和公开的.2.法治的最终目的是维护人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3.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司法必须独立.第四节. 分权制衡原则.一. 近代分权制衡原则的理论基础1. 古代和中世纪的分权理论. A.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国家权力的三种职能即: 立法,行政,审判. B.洛克提出: 立法,执行,对外权. C.孟德里鸠:立法,行政,司法.汉密尔顿对分权理论的贡献在于强调司法独立.二. 西方国家分权制衡的三种模式.1. 美国模式. 美国是典型的”三权分立”国家,分权制衡体现为: 立法,行政,司法. 相对应的是:国会,总统,最高法院A.国会与总统之间的分权制衡: 国会有立法权,但总统也有部分立法权.B.总统与法院:总统任命法官,有赦免权.C.国会与法院:国会有权同意不同意总统任命的法官2. 英国模式. 英国实行议会至上原则. A.议会与内阁之间的相互制衡. 议会有: 质询,辩论,批准立法,倒阁.3. 法国模式.第五节人权原则.一. 人权与人权思想的提出. 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人权主要为自然权利,包括个人的: 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二. 人权原则在主要西方国家的确立.1. 英国人权原则的确立. 英国不成文宪法中的人权原则主要体现在:<大宪章><权利请愿书><权利法案> 人身保护令源自中世纪的英国.2. 美国人权原则的确立. 体现在<弗吉尼亚宣言><独立宣言><权利法案>3. 法国人权原则的确立. 体现在<人和公民权利宣言>三. 人权原则的发展. 民权形成于18世纪; 19世纪的核心政治问题是公民的政治权利; 而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兴起于20世纪. 第一代人权形成于美法两国,是消极的权利; 第二代人权形成于俄国革命时期,受西方福利国家的影响,是积极的权利; 第三代人权是”连带关系”的权利.第一代人权主要是最基本的人权,<英美法>,人权主要内容是生命,自由和财产.第三章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第一节西方选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一. 选举制度的产生近代的西方选举制度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第一章西方政治度的历史变(一)古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1.识记:(1)城邦:以一个单独的城市为中心和周围乡村组成的城市国家(古希腊城邦最著名的和最有代表性的有雅典、斯巴达、叙拉古)(2)公民:是城邦的成员,有权参加城邦政治生活。
公民概念的核心是权力(1.城邦整个人口划分为具有不同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的三个主要阶级:奴隶、外邦人、公民2.奴隶制度是古代世界的一种普遍流行的制度,也是城邦经济所特有的一种制度3.外邦人是古希腊城邦中的第二个主要集团4.外邦人和奴隶都不能参与政治生活)(3)政体形式:古希腊出现过多样性的不同政体:①君主制政体:克里特岛②贵族制政体:斯巴达③民主制政体:雅典(僭主制在叙拉古最为典型,被古希腊的政治思想家们认为是最为恶劣的政体)(4)雅典民主制:是指在古希腊城邦雅典实行的民主政治制度(1.早期的雅典城邦是由世袭贵族与自由民众的工商业者和农民三个等级组成的2.雅典早期城邦的阶级矛盾和对立主要表现为城邦贵族与城邦平民之间的矛盾冲突。
这种矛盾冲突到公元前600年时已变得不能忍受了,引起了雅典平民与贵族之间的激烈的斗争。
梭伦改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3.梭伦改革:在经济上,颁布“解除债权令”;在社会结构上,以财产而不是按血亲划分社会等级;在政治上,削弱贵族会议的权利,提升公民大会的作用,成立400人会议和陪审法庭。
(新设立400人议事会,负责为公民大会审核提供议案、处理日常事务。
还创立了“陪审法庭“作为雅典的司法机关)4.克里斯梯尼改革:梭伦改革后,雅典出现了三个政治派别:平原派、海岸派、山地派克里斯梯尼改革:以地区原则划分的新选区替代按氏族部落组成的旧选区;以500人会议替代以前的400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预决机构;建立“陶片放逐)(5)公民大会:是雅典城邦的最高权力机关,每个年蛮20岁的雅典公民都有咨客参加2.领会:雅典民主制的主要内容:内容:(1)公民大会(2)议事会:是雅典最重要的统治机构(3)陪审法庭:整个城邦民主制度的拱顶石(陪审法庭也对所有的官吏进行控制和监督:首先,任前检查其次,任期结束时可以责成他对他的所作所为向法庭做一次检查最后,任期结束时,要专门查对他的账目和检查他经手的公款)(4)十将军委员会特征:(1)直接民主(民主可分为直接民主和代议民主)(2)抽签选官(3)轮番为治二、城邦民主制的意义和困境1、雅典城邦民主制的意义:(1)主权在民原则(最能体现主权在民观念是城邦公民大会制度) (2)法治原则2、困境(局限):(1)雅典城邦民主制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是雅典城邦自由公民的民主制度;(2)在雅典居民的生活中,存在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的尖锐冲突;(3)在雅典城邦民主政治制度下,在强调多数人裁定的时候没有相应地保护少数人的权利,这很容易导致多数暴政;(4)雅典城邦民主制的制度设计中大量采用了直接民主、抽签选举等形式,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二)古罗马国家的政治制度(1)古罗马国家经历了王政时代(图里乌的改革瓦解了罗马的氏族制度,一个以地区划分和财产差别为基础的国家制度开始形成。
政治制度:关于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及其运作以及有关国家政治过程的一系列规则和安排。
它包括国家的政体形式,国家结构;依据国家宪法和法律建立的国家权力机构及其运作程序;社会一切政治参与行为及其制度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历史遗产:1.民主原则2.共和原则3.限权原则4.公民权利原则政体的类别1.议会制(特点):议会拥有立法、组织和监督政府(内阁)等权力:政府(内阁)由占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来组织,政府对议会负责;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只拥有虚位,没有实权2.总统制(特点):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揽行政权力,统率陆、海、空三军,行政机关(政府)和立法机关(议会)相互独立;由当选的总统组织政府。
国家形式: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政体)国家结构(国家政体与部分,中央机关与地方机关之间的关系结构)政体: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的两种形式1.单一制(特点):国家只有一部宪法,一个最高权力机关和一个中央政府,公民有统一的国籍,它在国际交往中是单一的主体。
在单一制国家内,国家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表现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2.联邦制(特点):由若干成员单位(邦、州、共和国等)联合组成统一的复合国家。
除联邦有一部宪法外,各邦、州或共和国都有自己的宪法;除设有联邦的立法机关和联邦政府外,各邦、州或共和国还设有自己的立法机关和政府。
国家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表现为联邦和各邦的关系第二章宪法:规定一个国家的根本问题,使民主制度法制化,集中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反映政治力量实际对比的国家根本法律成文宪法:一个成文的法典形式出现的宪法,不成文宪法:没有成文的法典,其宪法规范是通过在历史演进中形成的一系列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表现出来的刚性宪法:宪法的制定或修改程序比较严格,往往规定了特殊的程序安排柔性宪法:宪法制定或修改程序与普通法的制定与修改程序基本一样宪法的基本原则1.主权在民原则 2、法治主义原则3、分权制衡原则4、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原则区别公民基本权利和人权人权:是一个政治概念,可以指导人类的政治运动,但不能产生法律约束力。
全国自考《西方政治制度》(课程代码:00316)(第二章)历年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直接来源于他的( A ) (2013年1月)p.82A.社会契约论B.自然权利论C.天赋人权论D.社会循环论2.实行不成文宪法的典型国家是( C ) (2013年1月)p.95A.意大利B.法国C.英国D.日本3.最先提出近代自然法理论的是( A ) (2013年1月)p.104A.格劳秀斯B.施特劳斯C.霍布斯D.狄德罗4.近代国家主权理论的创始人是( A )(2012年10月)p. 80A.布丹 B.霍布斯 C.洛克 D.卢梭5.最早把主权在民原则写进宪法而确定下来的是( B ) (2012年1月)p.82A.英国B.法国C.美国D.瑞典6.中世纪西欧整个社会关系的基础是封建的( D ) (2012年1月)p.88A.财产关系B.血缘关系C.土地关系D.契约关系7.汉密尔顿对分权理论的贡献在于强调( B ) (2012年1月)p.100A.议会至上B.司法独立C.地方自治D.中央集权8.英国宪政制度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宪法性文件是(A)(2011年10月)p.82A.大宪章B.权利请愿书C.权利法案D.王位继承法9.在分权理论的发展中,强调司法独立的政治思想家是(A)(2011年10月)p.100A.汉密尔顿B.洛克C.杰斐逊D.孟德斯鸠10.洛克认为国家行政权应当交予( A ) (2011年1月)p.99A.国王B.上院C.下院D.法院11.西方法治思想起源于古典的( D ) (2011年1月)p.94A.习惯法学说B.神权法学说C.万民法学说D.自然法学说12.阿奎那把法律分为永恒法、自然法、人法和神法,其中最高的法是( A ) (2011年1月)p.95A.永恒法B.自然法C.人法D.神法13.1791年的法国宪法是欧洲大陆最早的近代成文宪法,该宪法的序言是( C )(2010年10月)p.82A.大宪章B.权利法案C.人权宣言D.独立宣言14.在早期代议民主制中,西方国家的政治权力重心在( C )(2009年10月)p.86A.政党B.政府C.议会D.总统15.最早提出近代主权学说的思想家是( C )(2009年10月)p.80A.卢梭B.伏尔泰C.布丹D.霍布斯16.最早提出近代主权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早期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 D )(2009年1月)p.80A.卢梭B.孟德斯鸠C.霍布斯D.布丹17.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政府标榜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是( D )(2009年1月)p.84A.国家主权B.君主主权C.议会主权D.人民主权18.洛克明确提出,政治社会的首要目的是保护( A )(2009年1月)p.81(内容已删)A.财产B.自由C.生命D.主权19.被称为美国“宪法之父”的是( C )(2009年1月)p.100A.威尔逊B.林肯C.麦迪逊D.杰斐逊20.系统、全面论证代议制政府理论的思想家是(D)(2008年10月)p.90A.孟德斯鸠B.洛克C.卢梭D.密尔参考解析:在《代议制政府》这部著作中,密尔继承和发挥了英国法学家边沁的自由主义和功利主义原则,把他多年致力于议会改革而形成的政治观点和实际建议加以系统化,全面论证了有关代议制政府的一般原则及其职能、组织、活动等问题。
21.英国政治体制权力制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B) (2008年10月)p.101A.行政与司法密切结合B.行政与立法密切结合C.司法与立法密切结合D.国王与内阁密切结合参考解析:内阁集行政和立法于一身,反映了英国政治体制权力制衡的一个重要特点:行政与立法的密切结合。
22.西方法治思想的源头是(A) (2008年10月)p.94A.自然法学说B.神法C.罗马法D.普通法系参考解析:法治思想起源于古典的自然法学说,形成于盛行的宗教神学意识形态中。
23.霍布斯的主权理论所要论证的是(B) (2008年10月)p.81A.人民主权B.君主主权C.议会主权D.代议民主参考解析:霍布斯是17、18世纪流行的自然法和契约论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把主权理论用于论证君主主权的重要代表人物。
霍布斯的理想是君主政体,在君主政体中,国家属于君主,君主私利和国家利益融为一体,显然,国家主权就是君主主权。
24.密尔所说的“理想上最好的政府形式”是指( A ) (2008年1月)p.90A.代议民主制B.共同参与民主制C.行政集权民主制D.议会君主制25.把分权制衡理论运用于美国宪政实践的是美国民主制度的奠基者( A ) (2008年1月)p.100A.麦迪逊B.林肯C.杰斐逊D.威尔逊26.英国宪法制度的根本特征是( B ) (2008年1月)p.73A.人民主权B.议会主权C.君主主权D.国家主权27.法国经历的前四个共和国中,实行总统制的是( B ) (2008年1月)p.76A.第一共和国B.第二共和国C.第三共和国D.第四共和国28.法国大革命的灵魂是( B ) (2008年1月)p.82A.洛克B.卢梭C.孟德斯鸠D.马克思29.在英国,首先在职能上完成由封建机构向全国性政治机构——早期议会转变的是( A )(2008年1月)A.大会议B.小会议C.五百人会议D.四百人会议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英国议会(主要是下院)牵制内阁的主要方式是( ABCD ) (2013年1月)p.101A.质询B.辩论C.批准立法D.倒阁E.弹劾2.法治原则的主要内容有( BCDE )(2012年10月)p.96A.多数决定 B.司法必须独立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法律必须是普遍的和公开的E.以维护人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为最终目的3.确立了英国基本宪政的宪法性文件是( DE ) (2012年1月)p.82A.《大宪章》B.《国民参政法》C.《人民代表法》D.《权利法案》E.《王位继承法》4.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 ABCD )(2009年10月)p.80A.主权在民B.分权制衡C.代议制D.法治E.责任政府5.在英国,下院牵制行政机关的形式主要有( ABCE )(2009年1月)p.101A.质询B.辩论C.批准立法D.选举E.倒阁6.孟德斯鸠的贡献在于正确地把国家权力划分为( ABC ) (2008年1月)p.99A.立法权B.行政权C.司法权D.执行权E.对外权7.与直接民主制相比,代议民主制的优越性体现为( ABCD )(内容已删减)A.比较成功地解决了民主的规模和民主的实现问题B.可为“资产阶级权利”提供牢固的保障C.具有更大的包容性D.可以有效克服民意中的非理性成分E.能够直接反应基层民众的疾苦与需求8.20世纪特别是二战以来,分权与制衡机制发生的显著变化有( CD ) (内容已删减)A.议会权力不断上升B.行政权力不断下降C.行政权力不断扩大D.议会权力不断下降E.司法权力趋于独立9.20世纪特别是二战后以来,西方国家分权与制衡机制发生的变化有(ABDE) (内容已删减)A.行政权力不断扩大B.议会权力不断下降C.司法权力趋于独立D.政府机构膨胀E.社会对国家行政、立法和司法的更多制约参考解析:20世纪特别是战后以来,分权与制衡机制发生了两个显著的变化:一是三权重心的位移,国家行政权力不断扩大,议会的权力不断下降,三权之间失去原有的平衡,或者说,由以立法权为重点的平衡,转化为以行政权为重点的平衡。
正因为议会权力下降,行政权力扩大,导致政府决策系统的超负荷运转,造成政府机构的膨胀和官僚主义的盛行。
它把过去单纯依靠国家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之间的分立和制衡,发展为更多地依靠社会对国家机关进行更为广泛的监督和制约,这是分权与制衡机制发生的第二个变化,它代表了当代西方多元民主政治的新潮流。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宪政(2012年10月)p.96答:宪政可以理解为宪法政治。
在实践层面,宪政就是依宪法建立政治制度,开展政治活动。
在制度层面,宪政主要指称一种近代以来形成的政治制度,这种政治制度以宪法为标志、以人民主权为合法性基础,以代议制民主为行使权力的方式,实现了权力的分立与制衡、确立了司法审查制度等一套制度结构。
2.代议制(2011年10月)p.86所谓代议制,是指人民并不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而是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
相对于直接民主制,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制,为现代国家所普遍采用。
如果说主权在民原则强调的是国家权力的来源,表明政府权力最终是属于人民的,是人民授予的,那么,代议制原则所涉及的则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现实的途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简述司法独立的主要内容。
(2013年1月)p.97司法独立的主要内容包括:(1)法官独立审判案件,不受任何干预;他们在审理、判决刑事、民事、行政案件时,只根据法律,不受其他因素影响。
(2)司法机关组织系统独立。
司法独立必然要求司法部门与立法部门、行政部门在权限上分立,在机制上制衡。
(3)为保证法官独立审判,制定相应法律条款以保护法官地位和权力不受侵犯。
如终身职务,司法上的豁免权,等等。
2.西方国家所实行的代议制遵循哪些具体原则?(2012年10月)p.92(1)人民通过代议机关行使国家主权。
(2)人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
(3)代议机关必须遵循严肃的议事规则。
(4)少数服从多数与保护少数原则。
(5)代议民主并不排斥直接民主。
3.简述杰斐逊、汉密尔顿的分权思想。
(2011年10月)p.100在分权理论的发展中,美国的国父们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不仅把分权理论应用于美国的宪政制度设计,而且进一步发展了分权理论。
(1)杰斐逊不仅继承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而且进一步指出,要保障人民主权,防止暴政,仅仅在联邦政府层面实行三权分立是不够的,还须在联邦与州政府、地方政府之间实行纵向分权,层层分权。
联邦政府除了国防、外交和州际关系的协调等必要的权力外,其余的权力应当分散到州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以形成纵向分权和纵向制衡的权力结构。
(2)美国建国者们的分权制衡理论集中反映在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约翰•杰伊和詹姆斯•麦迪逊三人为争取批准新宪法在纽约报刊上共以“普布利乌斯”为笔名而发表的一系列的论文集《联邦党人文集》中。
被称为美国“宪法之父”的麦迪逊同样足分权学说的信奉者和践行者。
他认为,代议制和三权分立是人民控制政府的根本方法。
他认为,三权中任何一种权力都不应有超过其合法限度而不被其他权力有效约束的权力。
以权力来制衡权力,以野心来对抗野心是其分权理论的精神。
(3)汉密尔顿对分权理论的贡献在于强调司法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