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3.1.3 利用转换法求不规则圆柱的体积49-人教版
- 格式:pptx
- 大小:3.29 MB
- 文档页数:5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方案教学活动分析:通过本节课教学要使灵活运用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通过想象、操作等活动,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学活动目标设计:1.通过切割圆柱体,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这一教学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2.通过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学活动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活动整体设计思路:1.谈话导入师: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有哪些?(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师:你还记得它们的体积公式吗?(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师:如果知道他们的底面积怎么算体积呢?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师:那圆柱的体积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圆柱的体积。
2.探究新知请同学们拿出上课之前老师让同学们准备的橡皮泥圆柱,今天我们要把这橡皮泥玩出花样来,边玩边体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观察圆柱的底面回忆下我们以前圆的面积公式如何推导出来的?把圆等分成若干等份再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那我们能不能把平面的知识类推到立体图形当中?今天我们同学自己动手去探究一下,两个人一组,首先拿出准备好的橡皮泥圆柱,用笔标出圆心,把圆柱的底面沿直径分成若干等份(尽量多),最后把两边所切下来的小扇形柱拼起来。
师:观察拼出来的图形?生:有点像长方体。
师:找出份数不同的,所分成的份数越多,得到的图形有什么特点?生:更接近长方体。
师:真棒,观察的很仔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弧就越短,拼起来的长方体的长就越近似于一条线段,这样整个形体就越近似于长方体。
这是一个极限思想,我们通过动态图去感受下,加深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