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部解剖及病变
- 格式:ppt
- 大小:75.81 MB
- 文档页数:67
《咽部解剖及生理医学课件》xx年xx月xx日•咽部解剖•咽部生理功能•咽部疾病的症状及诊断目录•咽部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咽部疾病的相关疾病及预防•咽部解剖及生理研究进展01咽部解剖1咽部整体结构23咽部位于呼吸道和消化道交汇处,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咽部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个部分,各部分相互连接,形成完整的咽部。
咽部整体结构由黏膜、肌肉和骨骼等组成,具有保护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功能。
03喉咽位于喉部下方,主要作用是引导食物进入胃部,同时保护呼吸道和消化道。
咽部分区解剖01鼻咽位于鼻腔后部,主要作用是引导空气进入鼻腔,同时具有嗅觉功能。
02口咽位于口腔后部,是口腔和咽部的过渡区,主要作用是引导食物进入食管。
03咽部与颈部淋巴结、下颌骨等结构相邻,这些结构对咽部的保护和防御具有重要作用。
咽部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01咽部与鼻腔、口腔、喉腔等相邻,与这些部位有复杂的毗邻关系。
02咽部与扁桃体、腺样体等组织相邻,这些组织在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02咽部生理功能呼吸道是人体的重要呼吸器官,咽部是呼吸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咽部与鼻腔、口腔、喉腔等结构相连,保证呼吸道的畅通。
在呼吸过程中,咽部能够控制气流的进出,协助呼吸运动。
呼吸功能吞咽功能在吞咽过程中,咽部能够控制食物的进出,避免食物进入气管。
咽部还能够分泌粘液,润滑食物,使其更容易通过食道。
咽部与口腔、喉腔等结构相连,共同参与语音的形成。
在发音过程中,咽部能够调节气流的进出,协助发出不同的语音。
咽部还能够控制口腔、喉腔等结构的活动,影响语音的质量和清晰度。
发音功能免疫功能咽部含有大量的淋巴组织,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
咽部能够分泌免疫球蛋白A(IgA),抵御病毒和细菌的入侵。
咽部还能够通过淋巴组织的作用,清除体内的废物和毒素,维持身体健康。
03咽部疾病的症状及诊断多由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引起,疼痛剧烈,严重者可影响吞咽及呼吸。
急性咽痛常见于慢性咽炎、茎突过长综合征等,疼痛较轻但持续时间较长,可伴有咽干、咽部异物感等症状。
鼻咽解剖知识点总结鼻咽解剖是解剖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头颈部的鼻腔和咽腔的结构、组织和功能。
鼻咽作为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重要部分,对于人体的生理功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解剖学的角度对鼻咽的结构、组织和功能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一、鼻腔的结构和组织1.外形特征鼻腔位于颅腔的前部,正中线上下分布,由两侧鼻腔和中隔组成。
外部形态呈左右两个鼓室,内壁有各种凹凸,称鼻甲。
2.分隔情况鼻中隔的背面有鼻中隔,鼻腔呈梨形,有前、后、外三面。
前面是鼻腔的门户,有两块软骨构成,称为鼻翼。
后面是鼻腔的开口,由筛骨、蝶骨、视神经分支等构成。
3.组织结构鼻腔内有鼻腔腔壁及其内所含结构,分前部和后部。
前部有面部软组织,后部有筛骨、蝶鞍、颅神经支等。
内有两种上皮:为呼吸道系统上皮和嗅觉系统上皮,以及后者的衍生物嗅毛。
4.血管和神经血管有颞颞动脉、颞上动脉、颞下动脉、面神经动脉、蝶骨动脉、鼻动脉、眶上动脉;神经有三叉神经、副神经、嗅觉神经等。
二、鼻部的功能1.呼吸功能鼻部是呼吸道的起始部位,具有适应性:湿润温度不大于32摄氏度。
有超滤、增慢、回声等功能。
2.嗅觉功能鼻部具有嗅觉感知功能,能辨别和反映外界刺激物质。
异常时还有多种嗅觉障碍。
3.辅助发音功能声带活动加上咽鼓室等的参与来产生多种声音。
三、咽腔的结构和组织1.咽腔的位置咽部是头颈部最重要的一个解剖结构,在颅底与颈部相连。
上端与颅腔相通,下端与食道、气管有所关联。
2.咽腔的类型咽腔共有3个部分:鼻咽、口咽和喉咽。
鼻咽位于鼻腔和口腔之间,纵行伸于腭面,横过匮峡。
口咽连宽于鼻咽,其通前庭牙垢沟部。
3.咽腔的结构咽腔是一个扁圆形,有食管前庭、过路庭、咽海绵体、颈神经丛及其分支、胸腔主血管系统、颌下线脑下丘及腭咽导管。
4.咽腔的血管和神经咽腔内有颈动脉、腭咽干的分支,扁桃体的淋巴鞘;咽腔内神经系统有迷走神经、颈丛神经、迷走神经、舌咽神经、颈丛神经。
四、咽喉的功能1.消化与吞咽功能咽骨骼肌完成这一活动,咽腔的活动主要通过舌根和软腭的上升活动来实现。
基础时刻鼻咽部解剖与常见病变鼻咽又称上咽,位于鼻腔后方,上达颅底,下至软腭游离缘平面接口咽部,向前经鼻后孔通鼻腔;顶壁以纤维膜紧贴于蝶骨体及枕骨基底部;后壁呈垂直状,由斜坡和第 1、2 颈椎组成;侧壁左右对称,由肌肉和筋膜组成,两侧壁有凹陷的咽鼓管咽口和隆起的咽鼓管圆枕,圆枕后上方与咽后壁之间有一凹陷的咽隐窝。
鼻咽顶部和后壁移行相连,呈倾斜的圆拱形,常合称顶后壁,此壁粘膜下有丰富的淋巴组织,称咽扁桃体,即腺样体。
正常成人鼻咽部粘膜较薄,表面光整、连续,粘膜下结构分界清楚,两侧壁的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圆枕及咽隐窝显示清晰,在 MRI 各序列信号正常。
No.1淋巴瘤(NK 细胞型淋巴瘤)鼻咽部恶性淋巴瘤(nasopharyngeal malignant lymphoma)是指原发于咽淋巴组织(包括腭扁桃体、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和舌扁桃体等组织的Waldeyer’s 环)的非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多呈中度恶性。
鼻咽淋巴环淋巴瘤占恶性淋巴瘤的10%-15%,鼻咽部是其好发部位之一,鼻咽部的淋巴瘤绝大多数为NHL,极少数为霍奇金病(HD)。
鼻咽部NHL 好发于40-50 岁男性。
起于鼻咽顶后壁扁桃体和咽鼓管扁桃体附近粘膜内淋巴组织,沿鼻咽壁表面弥漫生长,甚至向口咽、鼻腔、鼻窦蔓延,但一般不向粘膜下深层侵犯,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
由于鼻咽部淋巴组织通过淋巴管网与颈部淋巴结群相连通,肿瘤细胞很容易向颈部淋巴结转移或浸润。
鼻咽部 NHL 病理分三型:B 细胞型(多见)、T 细胞型、NK 细胞型。
MRI 表现:鼻咽后壁及两侧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信号多较均匀,T1WI 像呈等信号,T2WI 像呈稍高信号,DWI 像为明显高信号。
增强扫描肿块常轻-中度均匀强化,液化坏死少见。
颈部淋巴结肿大常见。
肿大淋巴结多边缘规则,内部密度或信号均匀,增强扫描轻度强化。
对邻近组织侵犯少,肿块与咽后壁头长肌等分界清楚,多无颅底及相邻骨质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