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上电能-电能利用
- 格式:ppt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19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电能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主要围绕“电能”这一主题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第四章“能量”的第三节“电能”,详细内容涉及电能的定义、电能的计量、电能的转化与传输以及电能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能的概念,掌握电能的计量方法。
2. 学习电能的转化与传输过程,了解影响电能利用效率的因素。
3. 能够运用电能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能的转化与传输过程,电能利用效率的计算。
教学重点:电能的定义,电能的计量,电能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能演示装置,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电能实验盒,计算器,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用电器,引导学生思考电能的来源和作用。
2. 教学新课:(1)电能的定义:引导学生观察电能演示装置,介绍电能的概念。
(2)电能的计量:讲解电能的单位,引导学生学习电能的计量方法。
(3)电能的转化与传输:以例题讲解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电能的转化与传输过程,分析影响电能利用效率的因素。
3.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电能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电能的定义与计量2. 电能的转化与传输影响电能利用效率的因素3. 电能的实际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家庭用电器的电能消耗。
(2)分析电路中电能损失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2. 答案:(1)电能消耗 = 功率× 使用时间(2)电路中电能损失的原因:电阻、电线长度、电线材质等。
改进措施:减小电阻、缩短电线长度、选用优质电线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了解电能的可持续发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电能的定义与计量2. 电能的转化与传输过程3. 影响电能利用效率的因素4. 作业设计中的实践应用题一、电能的定义与计量1. 电能的计量方法:电能表是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仪表,通过读取电能表的示数,可以得知用电器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章第6节电能的利用 浙江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电功率1. 理解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器额定功率的含义2. 理解电功率跟电流电压的关系,知道电功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3. 知道电能表是计算消耗通电的仪表,学会家用电能表的读数和计算电器消耗电能的方法二. 重点、难点:电功率的概念及计算;电功的计算和电能表的用途和读数三. 教学过程:分析:播放节目的电视机 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声能正在工作的抽油烟机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充电时的应急灯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那么这时是什么在做功呢?(一)电功:电流通过用电器时做的功为电功符号:W单位:J定义:电流通过用电器时做的功实质:电能转化为其它各种形式的能电流做功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电流所做的功,电功的大小与电流的大小有关,电流越大,电流做功越多。
电流所做的功,电功的大小与电压的大小有关,电压越大,电流做功越多。
⎪⎩⎪⎨⎧=t I U W t UI W 适用于一切电路电功率的概念P物理意义:电流做功的快慢定义:电流在1秒钟内做的功定义式:P =tW(二)电功率的公式和单位1. 公式P =UI (电功率等于电压和电流的乘积,适用于一切电路⎪⎩⎪⎨⎧==常用于并联电路常用于串联电路R U P R I P 222. 单位:瓦特,1瓦特=1伏特·安培=1焦耳/秒分析:某用电器消耗电功率是40瓦特,错误的是( )A. 每秒钟电流做功40焦耳B. 每秒钟能消耗电能40瓦特C. 每秒钟有40焦耳的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D. 没有电流通过时,用电器消耗的电功率为零根据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就是电功率。
(三)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电压、实际功率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额定功率:用电器在正常工作(额定电压下工作)时消耗的电功率。
实际电压: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实际功率: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消耗的电功率。
*铭牌的意义1. “PZ 220—40”(或“220V 、40W ”)意义:PZ :照明电灯,220:额定电压220V ,40:额定功率40W 。
5.3.6.3电能的利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电能表是测电功的仪器;知道电能表的正确读数方法2、【过程与方法】根据电能表的读数,会进行有关计算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4、【预习范围】 P 105--P 106﹡﹡﹡﹡﹡﹡﹡﹡﹡﹡﹡﹡﹡﹡﹡﹡﹡﹡﹡﹡﹡﹡﹡﹡【学讲互动】﹡﹡﹡﹡﹡﹡﹡﹡﹡﹡﹡﹡﹡﹡﹡﹡﹡﹡﹡﹡﹡﹡ 电能表―――――――—————――【自主预习】—————――――――一、电能表(也叫电度表)1、电能表的功能利用它可以计量用电器在某一段时间里消耗的 。
2、电流表上符号的意义:① KW ·h :读作千瓦时,是 单位,平时常称为度。
1 KW ·h = 1000W × 3600 s = 3.6 × 106 J意义是:1KW 的用电器,正常工作1小时消耗的 。
②“220V 5(10)A ”:“220V ”表示这个表的 电压是220V 。
“ 5(10)A ”表示这个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为5A ,在短时间内使用电流允许大一些,但不能超过 A 。
③“600r/KW ·h ”表示在这个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 KW ·h的电能,电能表上的转盘将转过 转。
————――――――――――【突破点拨】—————――――――例一:某一用电器上的铭牌显示:“220V 1100W ”,该用电器正常工作一小时消耗的电能是多少?解法一:∵P = UI∴I = P / U = 1100W ÷ 220V = 5AW = UIt= 220V × 5A ×3600s= 3.96×106 J解法二 :W = Pt= 1100W × 3600s= 3.96×106 J解法三:W = Pt= 1.1KW ×1h= 1.1 KW ·h例二:某同学家中的电能表在9月底的示数以及10月底的示数如右图所示,那么这位同学家10月份共用电 度,相 3 3 6 2 九月份当于 焦。
5.3.6.2电能的利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电功率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②、怎样计算电功率?③、怎样计算电功?2、【过程与方法】观察实验,了解影响电功率大小的因素。
从而总结出有关公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团结协作精神。
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4、【预习范围】 P1102--P104﹡﹡﹡﹡﹡﹡﹡﹡﹡﹡﹡﹡﹡﹡﹡﹡﹡﹡﹡﹡﹡﹡﹡﹡【学讲互动】﹡﹡﹡﹡﹡﹡﹡﹡﹡﹡﹡﹡﹡﹡﹡﹡﹡﹡﹡﹡﹡﹡电功率和电功的计算―――――――—————――【自主预习】—————――――――1、电功率的计算公式:①、计算公式:P = UI 其中P表示,单位是;U表示,单位是;I表示,单位是;②、定义公式:P = W/t其中:P表示;W表示;t表示。
该公式中的有关单位有两种情况:当P的单位为瓦,W的单位一定是;t的单位一定是。
当P的单位为千瓦,W的单位一定是;t的单位一定是。
2、电功的计算公式:①、W = P t该公式中的单位与上述公式②中的单位相同,也有两种情况。
如:当W的单位为焦,P的单位一定是;t的单位一定是。
②、W = UI t该公式中的单位是一定的。
只有一种情况,即:W的单位;U的单位;I的单位;t的单位。
3、单位换算:1千瓦(kW) = 瓦(W);1千瓦时(kWh) = 焦(J)————――――――――――【突破点拨】—————――――――1、通过实验证明:①当两个灯泡的电流相等时(联),灯泡电功率的大小(明亮程度)与该灯泡两端的电压成比②当两个灯泡的电压相等时(联),灯泡电功率的大小(明亮程度)与通过该灯泡的电流成比③综上所述:电功率的大小与和有关。
④从而得出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 =2、这些物理量的单位,对应关系很强,不能混用。
如:在P = UI 、W = UI t两个公式中的单位只有一种情况,而在公式W = P t以及变形公式P = W/t 中的单位就有两种情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专题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的第四节,详细内容包括:电能的定义、电能的计算、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电能的转化与守恒、以及实际电路中电能的测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能的概念,掌握电能的计算方法。
2. 掌握电功和电功率的定义,能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3. 了解电能的转化与守恒,培养学生节约用电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能的计算、电功率的计算。
教学重点:电能的定义、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电能的转化与守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导线、灯泡、电表、电流表、电压表、实验电路图等。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用电器,如电灯、电风扇等,引导学生思考电能是如何产生的,电能如何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2. 教学新课:(1)讲解电能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电能的概念。
(2)介绍电能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电能的计算。
(3)讲解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功和电功率。
(4)讲解电能的转化与守恒,培养学生节约用电的意识。
3.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计算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第三章电能2. 板书内容:(1)电能的定义与计算(2)电功和电功率(3)电能的转化与守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根据给定的电路参数,计算电路消耗的电能和电功率。
(2)思考题:举例说明生活中电能的转化与应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能的概念、计算方法掌握情况较好,但在电功率的计算上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课后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了解电能与其他能源之间的转化关系,提高学生的能源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电能的计算2. 电功率的计算3. 电能的转化与守恒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5. 作业设计中的思考题一、电能的计算电能的计算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6节电能》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6节《电能》的内容。
具体包括:电能的定义、电能的计量、电能的转换和电能的应用。
本节课的教材章节为第二章《电与磁》的第六节。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能的概念,掌握电能的计量方法和单位。
2. 学习电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换,了解实际应用中的能量转换过程。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能的定义、计量和转换。
难点:电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换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能演示装置、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计算器、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的电能应用实例,如电灯、电风扇等,引导学生思考电能的来源和作用。
2. 例题讲解:讲解电能的计量方法,以例题的形式介绍电能的计算。
详细过程:讲解电能的计量单位焦耳(J),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计算电能。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计算几个实际生活中的电能问题。
详细过程: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4.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电能转换实验,观察电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换过程。
详细过程: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操作,记录实验数据,讨论实验结果。
5. 知识拓展:介绍电能的实际应用,如风力发电、太阳能电池等。
详细过程: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电能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电能的转换过程。
六、板书设计1. 电能的概念、计量方法和单位2. 电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换3. 实际应用中的能量转换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家庭用电器的电能消耗。
答案:根据公式W=Pt,计算各用电器的电能消耗。
2. 作业题目:分析实验中电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换过程。
答案: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电能与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转换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操作和知识拓展,让学生了解了电能的概念、计量和转换。
科学九年级上浙教版36电能的利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科学九年级上浙教版第五章第一节“电能的利用”,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能的定义、电能的计量、电能的转化和电能的利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电能的概念,掌握电能的计量方法,了解电能的转化过程,学会电能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电能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电能利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能的定义、电能的计量和电能的计算。
难点:电能的转化过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能演示装置、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计算器、练习本、电能实验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能利用实例,如电灯、电风扇、电冰箱等,引导学生思考电能的来源和利用。
2. 教学新课:(1)电能的定义:通过实践情景,引导学生理解电能的概念。
(2)电能的计量:介绍电能的计量方法,如电能表,并进行实验演示。
(3)电能的计算:讲解电能的计算公式,举例说明。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电能的利用2. 板书内容:(1)电能的定义(2)电能的计量(3)电能的计算(4)电能的转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电灯消耗的电能为1000Wh,电风扇消耗的电能为30000Wh。
(2)电池供电的收音机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电池板供电的路灯中,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学生对电能的利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课堂教学中,还需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了解我国在电能利用方面的最新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专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专题。
具体内容包括:第1节“电能的概念与单位”,第2节“电能的转化与守恒”,第3节“电能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能的概念,掌握电能的单位及其换算。
2. 使学生了解电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培养节能环保意识。
3. 让学生掌握电能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能的概念、单位、转化与守恒定律。
难点:电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能演示装置、多媒体设备。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电能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电能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电能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a. 电能的概念b. 电能的单位及换算3. 电能的转化与守恒:引导学生探究电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a. 电能转化实例分析b. 电能守恒定律讲解4. 电能的应用:介绍电能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了解电能的重要性。
a. 电能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b. 电能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5.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电能的概念、单位、换算2. 电能的转化与守恒3. 电能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电能的单位换算b. 电能转化与守恒定律的应用c. 电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分析2. 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电能的更多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附录:作业答案1. a. 1千瓦时(kWh)= 3.6×10^6 焦耳(J)b. 电能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电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c. 例如:电灯、电视、洗衣机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电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3. 板书设计的关键信息展示4.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难度和答案的详尽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电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1. 电能转化: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热能、光能等。
2024年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电能电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浙教版九年级科学教材,涉及“电能和电功”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电能的定义、电功的计算、电功与电能的关系、电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能的概念,掌握电功的计算方法。
2. 使学生了解电功与电能的关系,能运用公式计算实际电路中的电功。
3. 培养学生运用电功率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电功与电能的关系,电功率的计算。
重点:电能的定义,电功的计算,电功率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源、用电器、导线、电能表、演示电功实验装置。
学具:计算器、笔记本、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电能表的变化,引发学生对电能的思考。
2. 知识讲解(1)电能的定义:电能是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一个电位移动到另一个电位时所做的功。
(2)电功的计算:电功(W)=电压(U)×电流(I)×时间(t)。
(3)电功与电能的关系:电功是电能的一种表现形式,电能是电功的积累。
(4)电功率的概念:电功率(P)=电功(W)/时间(t),表示单位时间内电能的转换速率。
3. 例题讲解(1)计算一个家用电风扇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
(2)已知一个灯泡的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求其电阻。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计算实际电路中的电功和电功率。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电能的定义2. 电功的计算公式3. 电功与电能的关系4. 电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已知一个电热水壶的功率为1500W,求其在额定电压下工作1小时消耗的电能。
答案:(1)电功=电压×电流×时间=10V×0.5A×10s=50J(2)电能=功率×时间=1500W×1h=1500Wh=1.5kWh2. 拓展延伸(1)调查家用电器的电功率,了解其工作时的电能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