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89.00 KB
- 文档页数:11
第十三章《健康地生活》知识点归纳第一节:健康及其条件1.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
2.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3.吸烟、酗酒、吸毒是当今社会的三大公害。
过量饮酒便是“酗酒”,会导致酒精中毒。
急性酒精中毒——醉酒。
慢性酒精中毒——脂肪肝。
长期吸烟引起肺癌。
联合国将每个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
国际禁毒日:6月26日。
3.创建健康的环境二氧化碳——地球表面的温度显著升高,产生温室效应。
一氧化碳——在笼罩在城市上空烟雾的主要成分,影响人的呼吸道。
二氧化硫——污染大气,形成酸雨、酸雾,腐蚀某些合成纤维及金属设备,引起并加重呼吸器官疾病。
第二节:预防传染病1.传染病及人体免疫病原体——能引起人或动物患病的生物,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间或人与动物间传播的疾病特点——传染性和流传性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可是患者也可是携带者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可为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少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四、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如果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中,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能流行了,所以预防措施如下:控制传染源:当人体发病初期表现出来的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
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对患传染病的动物也应及时处理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3章《健康地生活》知识点第一节传染病和免疫一、传染病及其预防:1、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3、传染源是指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4、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
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5、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6、预防传染病的三个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①控制传染源:对患病的人或动物采取措施,包括:隔离病人、疑似病人,对急性传染病病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彻底治疗;将患病的动物杀死、焚烧、掩埋等。
②切断传播途径:将病原体从传染源到易感人群的过程进行处理,包括:打扫卫生;清洁消毒;开窗通风;海关检疫;禁止进口血液;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消灭媒介生物,勤洗手。
③保护易感人群:对未患病的人或动物采取措施,包括:增强身体体质;接种疫苗;不让易感人群接触到传染病病人。
17、预防传染病时,既要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又要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在三个环节中抓住主要环节,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
二、免疫与计划免疫:1、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2、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溶菌酶破坏的是许多病菌的细胞壁。
3、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脾脏)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组成。
4、第一、二道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各种病原体都有预防作用,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5、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其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6、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7、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抗原包括:2病原体、异物、器官等。
【人教版】初中生物《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一、选择题1.“非典型肺炎”疫苗已研制成功,正对志愿者进行接种实验。
这种疫苗和志愿者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类型分别是()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B.抗原、特异性免疫C.抗体、非特异性免疫D.抗体、特异性免疫【答案】B【解析】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增强抵抗力,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
因此这种疫苗属于抗原而不是抗体;接种疫苗,体内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志愿者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类型是特异性免疫。
所以“非典型肺炎”疫苗已研制成功,正对志愿者进行接种实验。
这种疫苗和志愿者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类型分别是抗原、特异性免疫。
2.下列传染病与其病原体的配对正确的是()A.肺结核与结核病毒B.血吸虫病与钉螺C.足癣与细菌D.天花与天花病毒【答案】D【解析】【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详解】A.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肺结核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故A错误。
B.血吸虫病是血吸虫引起的传染病,血吸虫病的病原体是血吸虫,钉螺属于传播途径,故B错误。
C.足癣是真菌寄生引起的传染病,足癣的病原体是真菌而不是细菌,故C错误。
D.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天花的病原体是天花病毒,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常见传染病的病原体。
3.下列四种人体反应依次属于()(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2)某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可导致严重发病(3)某人感染某种细菌后,体内产生抗体向它进攻,并进攻心脏瓣膜(4)细菌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抗体与之结合,使细菌聚集而失去活性①正常免疫②自身免疫病③免疫缺陷④过敏反应.A.④②①③B.④③②①C.④②③①D.④③①②【答案】B【解析】【分析】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名师选题)部编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必考知识点归纳单选题1、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下列有关健康生活的叙述正确的是A.吸毒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并使心肺受损,但吸一次没有影响B.瘦肉、豆制品、牛奶、鸡蛋等高蛋白食品营养丰富,吃得越多越好C.酗酒造成的酒精中毒,只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对其他器官没有影响D.染上网瘾的人毫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上网,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答案:D分析: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各种行为习惯,如饮食习惯、起居习惯、娱乐活动、参与社会活动的习惯等。
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具体的健康生活方式有: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坚持体育锻炼,接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合理安排上网、看电视时间,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
A.吸食毒品会损害人体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一旦沾染,很难戒除,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社会,还会让人染上毒瘾,A错误。
B.蛋白质是人体需要的六大类营养物质之一。
它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
但不是吃得越多越好,多余的蛋白质作为“燃料”给燃烧掉了,并且会产生酸性物质,导致身体更加疲劳,因此适量摄取,确保营养均衡,B错误。
C.酗酒造成的酒精中毒,不仅影响人的神经系统,持续饮酒过量会加重肝脏和心脏的负担,导致脂肪肝等症状,C错误。
D.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上网成瘾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对青少年视力的损害,许多学生玩家常常情绪不稳定、失眠,有时会发生知觉错乱现象,对极其重要的事物茫然无知觉。
长期如此,还有可能导致神经衰弱症。
因此染上网瘾的人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低下,还会出现心理疾病,D正确。
故选D。
2、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下列对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免疫对人体是有益的,人体的免疫能力越强越好B.特异性免疫能针对所有的病原体,是人生来就有的C.加强体育锻炼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D.皮肤和黏膜是人体免疫功能的第二道防线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免疫和传染病等相关知识。
七年级下生物健康的生活知识点生物,是关于生命的科学研究,它是整个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人类的健康生活与生物紧密相关,因此,在生物学学科中,健康的生活也是高频出现的关键点。
作为一名初中生物学科的学习者,了解健康的生活知识点,不仅能够有助于我们的生活,更能够辅助我们的学习,为我们未来的研究生物提供坚实的基础。
一、饮食健康饮食健康是健康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正确的饮食习惯不仅能够提供我们身体所需的营养,更能够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
每日三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应该都包含在内。
另外,要少吃糖分高的食品,如糖果、巧克力等。
合理搭配膳食,能够提供均衡的营养给身体,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营养缺乏症。
二、运动健康体育锻炼对于保持身体健康也有巨大的作用。
常规的体育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等疾病。
每天坚持一定的身体锻炼活动,例如步行、跑步、游泳、打球等,对于我们的生活是很重要的。
三、睡眠健康良好的睡眠也是健康生活的关键之一。
在生活中,保持合适的睡眠时间和高质量的睡眠质量很重要。
一般来说,7-9个小时的睡觉时间是人体所需的。
睡眠时间要尽量固定,以保持身体规律,避免累积疲劳而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有一些比较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睡眠,例如定时睡眠、避免过度疲劳、保持良好的睡眠环境等。
四、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日益成为健康生活的热门话题。
正确认识自我,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适时缓解压力。
与亲友友好相处,独立自主,勇于承担责任,培养自信心和服务意识等,在成长过程中慢慢的去学会解决生活的难题,不断提高心理素质,使自己处于一个健康心态的状态。
以上就是七年级下生物健康的生活知识点。
通过正确掌握这些知识,我们能够为自己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社会中的合格公民。
同时,在学习生命科学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快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提升自身的学习成就。
只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够让我们的身体始终保持健康和长久的充满生机。
【人教版】初中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一、选择题1.某同学体验时,发现体内没有乙肝抗体,遵照医嘱及时注射了乙肝疫苗预防乙肝,其注射的乙肝疫苗和采取的预防措施分别属于()A.抗原、控制传染源B.抗体、控制传染源C.抗体、保护易感人群D.抗原、保护易感人群【答案】D【解析】【分析】抗体:机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由淋巴细胞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抗体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
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给某同学注射的乙肝疫苗,进入某同学体内后可以刺激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乙肝病毒的抗体,因此其注射的乙肝疫苗属于抗原;该抗体对乙肝病毒有免疫作用,可以有效避免乙肝病毒的感染,因此采取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者。
故选D。
2.下列传染病与其病原体的配对正确的是()A.肺结核与结核病毒B.血吸虫病与钉螺C.足癣与细菌D.天花与天花病毒【答案】D【解析】【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详解】A.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肺结核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故A错误。
B.血吸虫病是血吸虫引起的传染病,血吸虫病的病原体是血吸虫,钉螺属于传播途径,故B错误。
C.足癣是真菌寄生引起的传染病,足癣的病原体是真菌而不是细菌,故C错误。
D.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天花的病原体是天花病毒,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常见传染病的病原体。
3.免疫是人体的一种机能,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注射牛痘预防天花B.泪液中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C.皮肤具有保护作用D.白细胞(吞噬细胞)将病原体吞噬【答案】A【解析】【分析】非特异性免疫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作用范围广,针对多种病原体都有效;特异性免疫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具有专一性。
生物八年级《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要点一、选择题1.注射乙肝疫苗可以预防乙型肝炎,被毒蛇咬之后需要及时注射抗毒血清。
疫苗和抗毒血清中的有效成分在免疫学中分别属于A.抗原、抗原B.抗体、抗体C.抗体、抗原D.抗原、抗体【答案】D【解析】【分析】(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
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3)抗毒血清是对于某种毒素抵抗或可以使毒性减弱、消失的血清,属于抗体。
【详解】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相当于抗原。
而抗毒血清是对于某种毒素抵抗或可以使毒性减弱、消失的血清,属于抗体。
因此疫苗和抗毒血清中的有效成分在免疫学中分别属于抗原、抗体。
故选D【点睛】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
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
2.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是()A.杀菌B.接种疫苗C.对传染病人进行集中治疗D.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答案】B【解析】【分析】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疾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详解】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叫计划免疫。
计划免疫可以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儿童的预防保健工作,关心儿童的健康成长,在全国大力推广计划免疫工作,计划免疫(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最有效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健康的生活规律包括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及拒绝吸烟、酗酒、吸毒等。
[联合国将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国际上把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
]2.传染病:由病原体〔病菌、病毒、寄生虫〕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与非传染病相比,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
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根本环节: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空气、水、饮食、接触、生物媒介等〕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4.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的预防措施:〔切断任一环节即可终止传染病的流行。
〕传染源──控制;传播途径──切断;易感人群──保护。
5.常见的传染病流行性感冒、蛔虫病、流行性腮腺炎、水痘、天花、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沙眼等。
常见病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预防方法寄生虫病蛔虫病蛔虫蛔虫病人饮食传播注意饮食卫生、粪便无害化处理等细菌传染病肺结核结核杆菌肺结核患者飞沫、尘埃、呼吸传播接种卡介苗、不随地吐痰等病毒传染病病毒性肝炎肝炎病毒病毒性肝炎患者一般通过消化道传播,也可通过血液传播注意饮食卫生、保护水源、食品消毒、加强血液制品管理、接种肝炎病毒疫苗艾滋病HIV病毒艾滋病患者不洁性行为,血液传播洁身自爱、不接受被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的输入、不接受不洁针头的注射和皮下穿刺6.人体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指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如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等。
〕特异性免疫指出生后才产生,通常只能对某一特定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7.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抗体:抗原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
方案免疫: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有关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方案地给人群接种,来提高人体对这些传染病的抵抗力,可以到达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例如,婴儿接种卡介苗〔结核病〕或乙肝疫苗〔乙型肝炎〕或麻疹疫苗〔麻疹〕或脊髓灰质炎疫苗〔小儿麻痹症〕或百白破联合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八年级生物《健康地生活》中考知识点一、选择题1.2017年5月18日,第三届健康中国发展论坛既2017《健康解码》开放合作大会在北京举行。
下列关于健康生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健康是指身体上没有疾病B.人的健康既与遗传因素有关,也与生活方式有关C.少量吸烟和饮酒有助于身体健康D.在流感易发的季节,我们可以服用抗感冒的药物,预防感冒,维持人体健康【答案】B【解析】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A错误;健康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B正确;少量吸烟和饮酒有害于身体健康,C错误;是药三分毒,尽量不要服用抗感冒的药物,预防感冒,维持人体健康,D错误。
2.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艾滋病不会通过蚊子进行传播B.当人体的免疫功能过弱时,会出现过敏反应C.注射疫苗可以预防某些疾病,所以,从免疫的角度来看,注射的疫苗属于抗体D.卡介苗可以预防麻疹,百白破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答案】A【解析】【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免疫具有三方面的功能:防御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自我稳定: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免疫监视: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详解】A.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不会通过蚊子进行传播,故A正确。
B.当人体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在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如某些食物、药物)的刺激下,人体就会发生过敏反应,故B错误。
C.注射疫苗可以预防某些疾病,所以,从免疫的角度来看,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疫苗进入人体内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特殊的蛋白质叫抗体,故C错误。
初中生物《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一、选择题1.自2018年5月1日起,我市居民养犬要到指定部门登记注册。
养犬管理不当,易传播狂犬病。
狂犬病是乙类传染病,发致死率几近100%.如果不幸被疯狗咬伤,应及时就医并注射抗狂犬病病血清。
狂犬病的传播途径是()A.空气,飞沫B.饮水和食物C.接触D.吸血的动物【答案】C【解析】【分析】传染病的基本环节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详解】狂犬病是体表传染病是通过接触进行传播的,故选C。
【点睛】掌握传染病的分类和传播途径。
2.在一次车祸中,一青年左大腿股骨骨折,皮肤受到创伤,失血200毫升。
对这样的伤员,下列治疗措施没有必要的是A.股骨复位固定B.输血200毫升,及时补充血量C.皮肤伤口做止血处理D.注射抗菌素,防止伤口感染【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青年左大腿股骨骨折,皮肤受到创伤,应及时股骨复位固定,以帮助骨头快速正确愈合,故A正确;皮肤伤口做止血处理,以防止流血过多,故C正确,但是失血200ml不会对身体由太大的影响,所以无需输血。
故B错误;应及时注射抗菌素,防止伤口感染,故D正确。
3.媒体时有中小学生溺水事件的报道.对溺水致呼吸、心跳停止者实施急救,下列措施不恰当的是()A.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B.做人工呼吸前,检查呼吸道内是否有污物C.进行人工胸外心脏按压,配合进行人工呼吸D.只需进行人工胸外心脏按压,无需进行人工呼吸【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如果人突然停止呼吸,但心跳存在时,我们一般应对其进行人工呼吸进行施救;当人体能自主呼吸,但心跳停止时,我们应该对其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来帮助其恢复心跳;当人即停止呼吸,同时心跳也停止时,我们应该紧急实施人工呼吸的同时实施胸外心脏挤压.因此遇到有人因溺水停止呼吸时,除了尽快拨打急救电话,还应采取人工呼吸实施抢救.考点:急救的方法;人工呼吸.4.生命是珍贵的,健康是快乐的,青少年要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生物初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中考复习知识点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病毒B.不安全性行为会传播艾滋病C.艾滋病可通过血液进行传播D.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会感染此病【答案】D【解析】【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传染源等。
【详解】艾滋病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因此艾滋病的病原体是病毒,A正确。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B、C 正确。
空气、饮食、握手、拥抱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D错误。
故选:D。
2.下列传染病与其病原体的配对正确的是()A.肺结核与结核病毒B.血吸虫病与钉螺C.足癣与细菌D.天花与天花病毒【答案】D【解析】【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详解】A.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肺结核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故A错误。
B.血吸虫病是血吸虫引起的传染病,血吸虫病的病原体是血吸虫,钉螺属于传播途径,故B错误。
C.足癣是真菌寄生引起的传染病,足癣的病原体是真菌而不是细菌,故C错误。
D.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天花的病原体是天花病毒,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常见传染病的病原体。
3.如果一个人的右手被割伤,喷出大量鲜红血液,请判断受伤血管和急救措施()A.静脉,按压捆扎伤口近心端B.静脉,按压捆扎伤口远心端C.动脉,按压捆扎伤口近心端D.动脉,按压捆扎伤口远心端【答案】C【解析】【分析】三种血管的出血特点和止血方法:动脉出血颜色鲜红,血流较快,或喷射而出,因此“如果一个人的右手被割伤,喷出大量鲜红血液”,表明受伤的血管是动脉;应采取的急救措施是按压或捆扎伤口近心端。
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动脉出血的特点是:颜色鲜红,血流较快,或喷射而出,以及止血方法。
【关键字】生物第十单元健康地生活一、健康地度过青春期青春期:指从10岁到20岁,由童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
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1.青春期身体发育:1)形态发育①身高突增:下肢骨迅速生长②体重增加③器官功能增强:大脑皮层沟回加深,肺和心脏功能加强。
2)性发育和性成熟①性器官体积和重量迅速增加②女性出现月经,男性出现遗精遗精:指男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有时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中排出的现象。
月经:子宫内膜剥落形成月经。
③出现第二性征男性:长胡须、长腋毛、喉结突出、声音低沉等女性:骨盆宽大、乳房增大、声调较高等2.青春期的心理变化①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怀。
②内心世界渐复杂,有的事情不想跟家长交流。
③性意识开始萌动。
3.青春期的卫生1)月经期的卫生①注意外阴部的清洁卫生②使用干净的月经用品③ 注意饮食营养④保持心情舒畅,乐观开朗⑤保证有足够的睡眠和休息⑥注意保暖,进行适当的运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2)心理卫生(精神卫生)①正确对待自身出现的身心变化。
②集中精力,努力学习。
③积极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同学间相互帮助,与师长密切交流,健康地度过人生的金色年华。
二、传染病和免疫1.传染病1)概念:由病原体传播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及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2)病因: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3)流行环节: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历的途径)、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
4)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如将传染病患者和疑似患者隔离治疗、将患病的动物杀死焚烧深埋)、切断传播途径(如喷洒消毒液、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保护易感人群(加强锻炼、注射疫苗等)。
2.免疫1)概念: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它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名师选题)部编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带答案高频考点知识梳理单选题1、下列疾病中都属于传染病的一组是()①近视;②水痘;③呆小症;④坏血病;⑤蛔虫病;⑥新冠肺炎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⑤⑥D.①⑤⑥2、生命只有一次,少年更应珍惜。
下列属于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的是()A.油炸食品好吃,可以多吃B.高蛋白食品营养丰富,吃得越多越好C.长期坚持熬夜做练习题D.远离烟酒,健康人生3、面对新冠疫情,各级政府及时有效处置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健康人、新冠病毒、新冠肺炎患者、新冠肺炎患者的飞沫分别属于()A.易感人群、病原体、传播途径、传染源B.易感人群、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C.易感人群、传染源、病原体、传播途径D.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病原体、传染源4、目前,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如同“世纪瘟疫”艾滋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新冠病毒细胞结构简单,能独立生活B.新冠病毒与细菌一样进行分裂生殖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该病毒的结构D.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可避免吸入该病毒5、我国通过精准施策,科学防控新冠肺炎疫情。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人吸入含新冠病毒的气溶胶患病,气溶胶是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B.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通过分裂生殖产生新个体危害人体健康C.采取全民核酸检测、体温测量、行程码查验的目的是发现控制传染源D.接种新冠疫苗使人产生抗体,利于筑起群体免疫屏障保护易感人群6、下列关于抗生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青霉素等抗生素均由细菌产生B.抗生素类药品都不会变质失效C.生病都要服用抗生素才能康复D.抗生素滥用可能产生超级细菌7、下列家庭小药箱中的药物,可以用来处理手臂擦伤的是()A.碘伏B.眼药水C.风油精D.藿香正气水8、近期,全国各地新冠肺炎疫情再次爆发,国家卫健委呼吁广大市民积极主动参与接种疫苗,这是阻断新冠病毒传播、保障全民健康的有效手段。
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复习)一、复习目标:1、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预防措施;2、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病毒性传染病;3、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区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4、能说出一些常见药物的名称和作用,概述安全用药常识5、说明酗酒、吸烟的危害6、关注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危害。
7、能运用一些急救方法进行急救二、重点难点:重点:1、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预防措施;2、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病毒性传染病;3、能说出一些常见药物的名称和作用,概述安全用药常识4、说明酗酒、吸烟的危害5、关注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危害。
难点:1、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预防措施;2、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病毒性传染病三、教学过程:(一)知识点归纳:1、传染病:①病因:病原体引起②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③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④传播途径: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接触传播等。
⑤预防: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2、常见的传染病:(1)蛔虫病:(消化道传染病)①病原体:蛔虫卵②传播途径: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③预防:注意饮食卫生、消灭生物媒介(2)流感:(呼吸道传染病)①病原体:流感病毒②传播途径:空气传播、飞沫传播③预防:通风换气、消毒、接种疫苗3、免疫:(1)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发生;清除体内衰老和损伤的细胞;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2)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① 保护人体第一道防线:皮肤和粘膜阻挡病原体入侵;② 保护人体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作用; ③人体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
④ 非特异性免疫: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第一、二道防线)⑤ 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第三道防线)4、计划免疫: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消灭相应传染病。
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归纳【课标链接】1、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2、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包括淋病)、病毒性传染病(包括艾滋病)3、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4、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5、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6、说明酗酒、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拒绝毒品7、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8、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9、运用一些急救的方法【知识框架图】【知识要点】知识要点一传染病和免疫1、传染病(1)概念: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所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
(2)特点: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3)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①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②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动物所经历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③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感染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名师点拨】(1)细菌≠病原体不是寄生在人体内的细菌都是病原体。
大多数细菌属于正常菌,与人体共生,只有那些能引起人生病的才是病原体。
(2)如果某人对某种病具有了抵抗力,则此人不再是该病的易感人群,但是此人可能是另一种病的易感人群。
如王丽患过麻疹,具有对麻疹的免疫力,则王丽不再是麻疹的易感人群,但是王丽不具有对结核病的免疫力,她属于结核病的易感人群。
2、免疫(1)人体的三道防线与功能(2)抗体与抗原①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②抗体:抗原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者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③以麻疹病毒为例,图示抗原和抗体的关系(3)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在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是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又称先天性免疫。
生物初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一、选择题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提出“阳光体育”﹣﹣“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目的就是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更好地生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运动能使肌肉收缩,协调能力增强B.运动能使呼吸得到锻炼,促进肺活量增长C.运动能增强心脏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D.饭后运动能使消化系统得到充分锻炼,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答案】D【解析】【分析】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影响:①能使肌肉的收缩、协调能力增加;②肺活量增大,呼吸功能加强;③心肌发达,搏动有力;④能使关节灵活、牢固.【详解】A、体育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强对骨骼肌的血液供应,从而使肌细胞获得更多的营养。
长期锻炼,骨骼肌纤维逐渐变粗,肌肉体积增大,收缩有力,协调能力增加,A正确。
B、经过长期的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就能加强呼吸肌的收缩力量,扩大胸廓的活动范围,增多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量。
其结果是肺活量增大,呼吸功能加强,B正确。
C、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肌发达,搏动有力,每搏输出的血量比一般人的要大,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比一般人的慢,C正确。
D、饭后立即剧烈运动,会使肌肉内的血流量增大,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液减少,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腺的分泌功能降低,分泌的消化液减少,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D错误。
故选:D。
2.对下图中所包含的信息及相关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的病毒起抗原作用B.该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把入侵的病毒全部消灭C.该免疫细胞会产生抵抗病毒的抗体D.该免疫类型是特异性免疫【答案】B【分析】人体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白细胞),具有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作用;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