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体系基本框架(7大法律部门)
- 格式:docx
- 大小:14.62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现行法律体系包含7个法律部门共239部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法律体系有着丰富的内容。
我们先看其表现形式,中国的法律体系就最高效力来说处在统帅地位上的是宪法。
比方说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像什么?就像一棵大树,宪法就像树干,在树干上有七条主枝,也就是七个法律部门。
在主枝上面有很多旁枝和叶子,这就是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在这个树上挂满了累累的果子,每一个果子都代表着一个国家的一项制度,这样一个比喻可能就把法律体系说清楚了。
“这七条主枝是什么?也就是我们讲的七个法律部门。
”徐显明说。
第一个法律部门是保证宪法实施的宪法相关法部门。
比如,人大代表通过什么法产生呢?是通过选举法产生。
中央国家机关都有一部组织法,没有组织法就难以产生这样的国家机关。
要维护我国的领土完整,大家可能还记得2005年我们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
这样的法律都属于宪法相关法。
第二个部门数量比较大,几乎和每一个公民直接发生联系,即民法商法部门,有时候也叫民事和商事法律部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所有法律关系,包括婚姻、家庭、继承、买卖、合同、债务,像大家关心的所有权等等。
这部分法律在法律体系当中有七、八十件之多。
第三类是国家管理社会事务的,叫做行政法部门,比如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监察。
总之与国家行使行政权有关的各类法律,比如管理军事、外交、教育等等,这类法律都归于行政法部门。
第四类是国家调控经济的法律,叫做经济法部门,最主要的有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国家对土地、货币、税收等进行管理的法律,这些领域的法律都归于经济法。
第五类与民生有关的法律部门,叫做社会法。
现代国家和古代国家最大的区别是现代国家必须提供公共产品,这个公共产品和每个人都有关系,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社会权利,国家保障公民的社会权利的法律制度叫做社会法。
第六类是法律部门中件数最少的,就是刑法部门。
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像一部法典,是规定犯罪刑罚和刑事责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指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见明天的—宪法序言第7自然段))相一致,以宪法为统帅和根本依据,由部门齐全、结构严谨、内部协调、体例科学、调整有效的法律及其配套法规所构成,是保障我们国家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各项法律制度的有机的统一整体。
一、这个体系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按照法律规范自身的不同性质,调整社会关系的不同领域和不同方法等划分,由①宪法及宪法相关法、②民法商法、③行政法、④经济法、⑤社会法、⑥刑法、⑦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七个法律部门(法律部门又称为部门法,是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组成。
①宪法是整个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任何其他法律、法规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不得与之相抵触,否则,就会被修改或废止。
主要表现形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9.外交部发布《对外使用国徽图案的办法》10.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11.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12.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14.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15.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16.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17.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18.国务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实施条例》的批复通知1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决定2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决定②民商法民法是调整作为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
(一)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1宪法:(选举法、国籍法、组织法、区域自治法);2民法商法:(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公司法、招标投标法);3行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建筑法等);4经济法:(标准化法、节约能源法、反垄断法、政府采购法、);5社会法:(劳动法、安全生产法、劳动合同法、矿山安全法等)6刑法:(刑法)7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仲裁法)、(二)法的形式和效力层级1、法的形式(1)宪法:全国人大;(2)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法”)(3)行政法规:国务院;(“条例”)(4)地方性法规: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省会所在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条例”)(5)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办法”、“规定”)(6)地方规章:省政府、省会所在的市政府、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政府;(7)国际条约注:行政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性规章2、法的效力等级。
(1)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安全生产法》优于《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2)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招标投标法》优于《合同法》;(3)新法优于旧法:《物权法》优于《担保法》;(4)特殊情况1)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注:制定机关裁决);2)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注:制定机关裁决)3)地方性法规、规章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由制定机构裁决;(注:制定机关裁决)4)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
国务院认为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注:人大与政府相互制约)5)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
中国现行法律体系包含7个法律部门共239部法律新闻中心-中国网 时间: 2011-03-10 责任编辑: 罗琪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中国网王锐中国网3月10日讯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今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举行记者会。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李飞,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信春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将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完善”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中国网现场直播。
在回答记者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哪些内容的问题时,徐显明表示,法律体系有着丰富的内容。
我们先看其表现形式,中国的法律体系就最高效力来说处在统帅地位上的是宪法。
比方说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像什么?就像一棵大树,宪法就像树干,在树干上有七条主枝,也就是七个法律部门。
在主枝上面有很多旁枝和叶子,这就是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在这个树上挂满了累累的果子,每一个果子都代表着一个国家的一项制度,这样一个比喻可能就把法律体系说清楚了。
“这七条主枝是什么?也就是我们讲的七个法律部门。
”徐显明说。
第一个法律部门是保证宪法实施的宪法相关法部门。
比如,人大代表通过什么法产生呢?是通过选举法产生。
中央国家机关都有一部组织法,没有组织法就难以产生这样的国家机关。
要维护我国的领土完整,大家可能还记得2005年我们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
这样的法律都属于宪法相关法。
第二个部门数量比较大,几乎和每一个公民直接发生联系,即民法商法部门,有时候也叫民事和商事法律部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所有法律关系,包括婚姻、家庭、继承、买卖、合同、债务,像大家关心的所有权等等。
这部分法律在法律体系当中有七、八十件之多。
第三类是国家管理社会事务的,叫做行政法部门,比如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监察。
违法行为(违背法律规定)中性行为(在法律上既不提倡也不禁止的,属于道德范畴)1法律议案提出 2法律草案讨论 3法律的通过 4法律的公布正式解释:非正式解释:学者、其他个人、组织。
解释的主体(),解释的对象() 1立法解释:全国人大常委会;宪法、法律。
地方人大常委会;地方性法规。
2司法解释:最高司法机关;司法过程。
3行政解释: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有关法律、法规。
第一节 法学理论基础1意志性:统治阶级的意志。
统治阶级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共同意志。
2国家性:一定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
制定+认可 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形式。
3规范性:权力和义务是法的基本内容。
4强制性:以国家强制为后盾概念:全部法律规范按不同法律部门组合而成的统一整体。
法律部门是法律体系的基本要素。
7大法律部门:①宪法法法律部门。
②民商法法律部门。
③行政法法律部门。
④经济法法律部门。
⑤社会法法律部门。
⑥刑法法律部门。
⑦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法律部门。
1指引作用:调整人们的行为。
2评价作用:判断、衡量人们行为。
法的规范作用: 3预测作用:预知未来行动安排。
4教育作用: 5强制作用法的规范作用: 1政治职能:维护阶级统治。
2社会职能:履行社会公共服务。
1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按创制方式、表达形式。
2实体法和程序法:按内容。
3根本法和普通法:按内容、效力、程序、地位。
根本法是宪法。
4一般法和特别法:按适应范围。
5国际法和国内法:按创制主体、适用主体。
6公法和私法: 按维护利益的个体。
7法的渊源:非正式渊源→政策、判例、习惯、法理学说; 正式渊源→习惯法。
1法律的组成成分:法律规范(最重要)、法律概念、法律原则、法律标准、法律技术。
2法律规范概念: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
3法律规范结构:三个要素 假定(前提)、处理(行为规则本身)、后果(奖励性和惩罚性)。
45(即适用范围)1是主体间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关系:没有法律规范就没有法律关系。
中国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呈3个层次,含7大部门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呈现3个层次,涵盖7大部门,宪法加上7大法律部门共239部法律,构成了我国现行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
三大层次第一层次:宪法第二层次:法律第三层次: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宪法它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的是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我国法律体系的核心和统帅。
1982年《宪法》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章程。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建设纳入到宪法范围内,使之成为一部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
1993年《宪法》修正案第一次提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代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2004年《宪法》修正案人权保护、私有财产保护和社会保障制度入宪,规定“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虽然我国以前的宪法都有这方面的具体规则,但是把它们提高到宪法原则的高度,还是第一次。
注:本版法律所标注的时间均为通过时间,非施行时间宪法相关法法律数量:38件宪法相关法部门是保证宪法实施的。
比如大家知道的,人大代表通过什么法产生呢?是通过《选举法》产生。
要维护我国的领土完整,大家可能还记得2005年我们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
主要法律:2005年《反分裂国家法》这部法律把我国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法律化,把我国20多年来积极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政策主张以法律形式加以明确。
这部法律的制定有助于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分裂国家,有助于促进两岸关系稳定发展,有助于维护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2010年修改《选举法》新修改的选举法规定,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这表明,我国首次实现了城乡选举“同票同权”。
民法商法法律数量:33件民法商法是规范民事和商事活动的基础性法律,民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之间、法人之间、自然人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法律体系,也称为部门法体系,是指一国的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
它不包括国际法和已失效的国内法。
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一般包括下列部门法: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诉讼法。
(二)法的实施1.法的实施中的相关概念法律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和守法。
所谓执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现法律的活动。
所谓司法,也称法的适用,一般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好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2.法律适用的要求和原则法律适用的要求:(1)准确,指适用法律时,事实要调查清楚,证据要准确;(2)合法,指司法机关审理案件时要合乎国家法律的规定,依法办案;(3)及时,指司法机关办案时在正确、合法的前提下,还必须做到遵守时限。
法律适用的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3.法律关系:(1)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2)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
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以现行法律存在为前提的社会关系。
它不属于物质关系,而是一种思想关系。
(3)法律关系的构成法律关系的主体:公民(自然人);机构和组织(法人);国家。
法律关系的客体:物;行为结果;精神产品;人身。
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4.违法行为、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1)违法行为:违反现行法律规定并具有社会危害性的有过错的行为。
构成:违法主体,违法客体,违法的主观要件,违法的客观要件。
违法的分类:刑事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违宪行为。
(2)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因违反法律上的义务所产生的由相关主体所应承担的具有法定强制性的不利后果。
中国的法律有哪些分类法律种类及名称中国的法律有哪些分类理论上有多种分类方法,其中重要的有按部门来划分,分为七大部门法,如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社会和环境保护法。
中国所有法律分类中国法律共分为七大类: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宪法及宪法相关法类包括: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1954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的若干规定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1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在沿海港口城市设立海事法院的决定13.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14.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1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授予军队离休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功勋荣誉章的规定》的决定(附:关于授予军队离休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功勋荣誉章的规定)16.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17.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1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19.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一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附件二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和表决程序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全国性法律)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1990年)21.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22.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2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24.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25.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26.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一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附件二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附件三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全国性法律)2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28.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29.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30.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31.中国人民解放军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32.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驻军法33.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34.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35.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驻军法36.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37.反分裂国家法38.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中央银行财产司法强制措施豁免法39.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民法商法类包括: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7.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9.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10.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11.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1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13.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1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16.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17.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18.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19.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20.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2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22.中华人民共......余下全文>>中国法律有哪些种类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我国法律的主要形式有:1、宪法: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国家的总章程,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我国最主要的法律渊源。
法律体系是指一国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
法律体系应由四个部分构成,包括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各个部门法既分工又协作,共同调整社会关系。
法律职业是指从事法律职业的人员所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
法律职业的主体是依法享有职权,以行使国家赋予的职权为职业的社会群体。
法律职业的特性:
1. 法律性:法律职业的主体必须具备法律专业知识,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程序等。
2. 实践性:法律职业的主体必须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包括案件分析、案件调查、证据收集、案件审理等。
3. 专业性:法律职业的主体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包括法学理论、法学实践、法学伦理等。
4. 稳定性:法律职业的主体必须具备稳定的职业资格,包括律师、法官、检察官等。
5. 独立性:法律职业的主体必须具备独立的职业地位,不受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法律基础知识一、法的本质(一)法的本质表现为法具有意志性和规律性,是意志与规律的结合。
(二)法的本质表现为法是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
(三)从应然意义上讲,法是为实现社会主义而调整各种利益关系的工具。
法的特征1、法是调整人们行为关系的社会规范2、法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或认可3、法具有普遍性4、法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5、法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6、法是有严格的程序规定的规范,具有程序性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的时间: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工作目标如期完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组成:1、宪法法律部门2、民商法法律部门3、行政法法律部门4、经济法法律部门5、社会法法律部门6、刑法法律部门7、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法律部门三、法律规范(一)法律法规是一种行为规范,以法律权利、法律义务、法律后果为主要内容。
(二)法律规范的特征:法律规范应当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立法法规定),还具有反复适用性。
(三)法律后果是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之一。
法律后果为分肯定式和否定式法律后果,法律后果不等同于法律责任、法律规范也不等同于法律条文。
法律规范的定义法律规范是采取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是法律中明确赋予一种事实状态以法律意义的一般性规定。
法律规范的特点:明确性、具体性、反复适用性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1、行为模式2、事实状态3、法律后果四、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
法律责任有两层语义,一是法律责任关系,一是法律责任方式。
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1、责任主体2、违法行为3、损害事实4、因果关系5、过错,即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观故意或过失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所谓法律责任实现方式,简称责任方式,是指责任方式,是指承担或追究法律责任的具体形式,如刑事处罚、行政处罚、赔偿损失等就是这种责任方式的具体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七大法律部门
佚名
【期刊名称】《检察纵横》
【年(卷),期】2003(000)004
【总页数】1页(P1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0.4
【相关文献】
1.论科技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部门法地位——兼论传统法律部门划分标准的与时俱进理解 [J], 牛忠志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理论研究应纯粹化与具体化——基于近三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理论研究状况的分析 [J], 武阳
3.法律体系、国家主义与民族国家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的思考 [J], 张建升;薄振峰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成就、问题与对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与研究报告 [J], 吴斌
5.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思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的形成标志为视角 [J], 环建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