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又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抚养,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在他们内心深处极大渴望父母的爱护。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社会中的一个让人心疼的群体——留守儿童。本调查研究主要针对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进行一系列研究,包括其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并对其生存给出自己的建议和措施,希望能够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改善和帮助者些可怜的孩子,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扶持。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2015.年2月22日—2月28日,我们在临沂市莒南县十字路政猛虎崖村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开展了本次调查。莒南县十字路政猛虎崖猛虎崖村位于山东莒南十字路街道南部3公里,通过村长我了解到全村共357户,975口人,耕地2100亩。现有村两委干部6人,党员40人,村党组织机构基本齐全。全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村内贫困户15户,教育资源比较匮乏。村里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将自己的孩子放在老家,这样就致使村内很多儿童都是由其爷爷奶奶等老人抚养,很多家长没有重视教育这一块,对教育的认识严重不足。在我和村民们的聊天中发现,尽管村民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但是他们的思想觉悟还不够,他们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从来没有感到忧虑过,极大多数村民对孩子的学习问题都是不管不问,任其自由发展,孩子争气就让他们多上两年学,不争气等到了十五六岁就出外打工,无论如何都可以生存下去的。

(二)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为视角考察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即透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在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留守儿童的各种需求,为留守儿童教育问

题的解决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建设尽绵薄之力。

(三)调查方法:

2.1.1文献研读法

本人充分利用图书馆、各类期刊资源库等途径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从而得到一定充分的材料对于自己对于此类现象的研究做好支撑。

2.1.2网络检索法

通过对于网络上与此类现象相关的各类文件一系列检索,从网络上得出大量与之有关的资料,为此次研究有足够资料作出论证。

2.1.3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本次研究将要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通过自主设计并编制调查问卷,并随机发放给猛虎崖村的留守儿童,并对回收到的问卷进行研究分析,为论文的写作提供鲜明的观点支撑。

三、调查分析

(一)留守儿童现状调查分析

在7天的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猛虎崖村留守儿童及村民进行观察,据调查,猛虎崖村有留守儿童30余人,据村书记说这些小孩的父母大多都外出打工了。通过向猛虎崖附近的小学教师进行咨询和访问,得知这些留守儿童的各种状况同其他孩子都有明显的差距,这些儿童分布在附近学校的各个年级中,在班级中的表现差距也比较明显。和年级的班主任老师反映,留守儿童在学校各年级和各班均有分布,在班级里各种活动的表现中都能看出其自身的自卑性。

通过对调查问卷与学校教师和儿童监护人进行访谈以及亲身经历总结出,留守儿童主要有以下特征:

1、“留守儿童”安全隐患多,极易遭到伤害。

根据认知发展规律及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均不成熟,可塑性大,自制力差,这时候的“留守儿童”一旦失去或脱离家长适当的约束与科学引导,极易受到不良诱惑与影响,很多少年儿童由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同时他们遇到突发事件时自救能力差,伤亡事故极易发生,甚至成为不法分子的侵犯对象,极易遭受伤害。

2、“留守儿童”生活习惯差,身体发育不良。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长的教育和管理,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相当一部分学生经常不洗脸、不洗澡、不讲卫生、吃饭不按时、作息不按时、生活不规律、营养不良、抵抗疾病能力弱等情况,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3 、“留守儿童”心理不健全,性格孤僻。

不少留守儿童较内向、自闭,逆反心理较重。有些留守儿童很渴望和他人交流,但由于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外出打工,孩子的人际交流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训,而祖(外)父母多数情况下也缺乏这方面的技能,因此,当这些孩子长大后,人际交流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同步发展,因而很难和别人沟通。小学是留守儿童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他们的监护人尤其是爷爷奶奶通常溺爱他们,造成了他们的任性;另一方面,和老人一起生活的孩子在反应力、思想行为方面相对其他孩子要缓慢一些,这也造成了日后和他人交流产生障碍。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父母关爱缺乏,心理健康失衡。现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遇到不当行为的表现得不到有效制止,极大地影响了他们身心健康发展,致使不少“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自闭、寂寞空虚、逆反心理严重。孤僻敏感,爱发脾气,情绪异常,难于沟通,对老师同学甚至家人产生隔阂,不同程度上形成了人格扭曲隐患,这些对于留守儿童的成长非常不利。

4、“留守儿童”学习功力不足,成绩普遍较差。

由于缺乏监管或监管方法不当,相当部分“留守儿童”在学校反映出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吃苦精神,厌学情绪日趋严重。严重者发展到经常旷课、逃学。留守儿童的学习两极态度分化现象严重。据学校老师反映,学习不认真的往往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家长的监督力度不够,他们的学习就无人过问,最终很容易形成双差生和问题儿童。据县城某小学的老师介绍,学校有一位9岁的留守女童,其父母在外地打工,通常是几年才回家一次,该生学习成绩较差,行为习惯也很不好,自觉性不强,逐渐发展成为问题儿童。

5 、“留守儿童”良好道德缺失,行为习惯养成差。由于缺乏家庭的关爱,加之祖辈的溺爱和代监护人的无奈,部分“留守儿童”常常表现出任性、自私、不尊敬长辈、好逸恶劳等不良品行。上进心、集体荣誉感多有缺失,道德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