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大臣,英剧中的英国政治体制
- 格式:pptx
- 大小:31.93 MB
- 文档页数:15
从情景喜剧Yes, Minister 看英国文官制度Yes, Minister知情权的剧情概要:故事一开始,常务次官(英国公务员中的高级官员)汉福瑞·爱坡比爵士教导内阁大臣吉米·海克首席私人秘书伯纳特·伍雷,要洞晓政务官和事务官的职能区别,内阁大臣海克不应该插手和领导行政部门。
作为内阁大臣,海克应该履行的职能包括:制定政策;推行法律;保障财政部门的预算。
由此引发海克的知情权危机,具体体现在保护霍里克郡的灌的事件中,海克的女儿意图裸体抗议政府取消对野生灌得保护区政策,海克束手无策。
在汉福瑞的机智下,应对了海克的危机。
其中,海克争取的各项法令和工作效率的改善,都受到了英国行政部门的反抗,而且汉福瑞强调了海克有限的知情权。
在这一回合的较量中,以汉福瑞为代表的文官获得了胜利。
在Yes, Minister这部剧中,集中折射出英国政治制度中的事务官与政治家的冲突和较量,反映出政治制度安排中政治与行政二分日益显现的缺陷与矛盾。
一,英国文官制度概述以及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冲突英国的文官制度在资本主义国家官僚任用体系中是最为典型的。
它于19 世纪70 年代根据《诺斯科特———屈维廉报告》确立下来, 延续至今①。
对其他国家的选官制度, 人才培养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官制度具体是指关于各级政府执行官员的考试、任用、管理以及相关权利和义务、退休等一整套的制度和体制。
它是以其特定的内容与形式规范文官进、管、出的法律制度,其根本目的是提高政府效率,任人唯贤。
英国的政府机构人员是由政府官员和公务员两部分构成的②。
政府官员包括:大臣( 部门首脑) 、国务大臣( 副职) 、政务次官和其他副部长。
政府中的其他人员均为公务员,其中职位最高的是常务次官, 其次是副常务次官、次官、助理次官、高级主管和主管。
在Yes, minister中,汉福瑞就是典型的常务次官。
他们与政府中各项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密不可分。
常务次官、副常务次官和次官等直接与各自部长有日常接触, 构成了文官制度中的“高级公务员”。
图文解说《是,大臣》特别篇——英国政治制度之前在解说S1E1的时候提及,后续会出一篇特别篇来介绍英国文官制度。
然而最近发现,除了文官制度以外,不少朋友(甚至包括和我一起玩过模联的朋友)对英国政治制度也存在误解,常常将其与美国的总统制搞混。
因此决定先将大不列颠的政治制度做一个介绍,同时将其与其他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做一个比较,希望能有助于朋友们对剧集的理解。
整篇文章分为三个部分:英国议会制度、议会中的党派、首相与内阁。
英国议会制度——上议院与下议院上下两院之争英国的上下两院制度形成于爱德华三世时期(1327-1377),上议院代表多为贵族或主教,下议院代表多为各个郡的代表。
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上议院的权力远高于下议院。
1640年国王与上下两院的冲突导致了革命,在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决、护国公克伦威尔成为英国的实质统治者后上议院一度被解散。
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后又被重组并一直延续至今。
在20世纪之前,上议院都在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中占据了主要地位。
虽然在权力地位方面上议院长期保持优势,但下议院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
在一开始下议院议员选举落后而原始,财产数量限制将绝大多数平民绝于议院之外,甚至像曼彻斯特这样的大型城镇都没有人有参选资格。
从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开始,对下议院选举进行了改革,更多的平民有机会进入议会。
1832年法案的通过是下院的重大胜利。
在那时上议院具有驳回下议院法案的权力,国王也不支持法案,时任首相查尔斯·格雷通过提请册封新的80名赞成改革的“新贵族”进入上院的方法迫使上院让步。
但即使如此,这一阶段的英国仍没有实现完全的普选,妇女也没有选举权。
标志性的转折事件是《1911年议会法案》的通过。
这一法案的意义在于剥夺了上议院驳回下议院法案的权力,仅能延置法案最多不超过3年。
1918年的改革正式确立了普选制。
到了1999年,工党的布莱尔政府对上议院大削大砍,取消了600多名上议院议员资格而只剩下92名世袭议员。
第 6 课西方的文官制度【课程标准】1.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渊源关系;2.知道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前驱知识】中国古代的选官用官制度、世界近代史重点: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难点:近代西方文官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新课导入】讲述:《格列佛游记》小说《小人国》篇章中,国王用“绳上跳舞”的方法选拔官员:谁跳绳跳得越好、跳得越高,谁就越能得到国王的宠爱、越能当上大官。
作者以此抨击了18 世纪前期英国国王高官的昏庸无能,揭露官场政治的黑暗腐败。
那么这样选拔人才的方式存在哪些问题,又是如何一步步不断变化发展到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文官制度?概念解析文官:也称“公务员”,一般是指经过公开考试被政府择优录用,在中央及地方行政机构中长期固定地担任文职工作并具有一定等级的工作人员。
(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永不更迭的幕后政府”执行文官制度:是指国家关于各级文官的考试、任用、管理、权利和义务以及退休等一整套的制度和体制。
是以其特定的内容与形式构成的关于文官进、管、出的法律制度。
思考:西方的议员、内阁大臣是文官么?政客:“两党轮流执政”决策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一)西欧选官制度的变化513世纪(中古前期):无专门政府官员(封君封臣制度下庄园是政治和经济的集合体,管理主要依靠教士和封建领主(庄园法庭),封建主直接统治人民。
)1417世纪(中古后期):恩赐官爵制讲述:随着国王权力的扩大(1315世纪),需处理的事务越来越多,民族国家兴起,国王任命亲信担任政府官员,西方文官制度的萌芽。
但是国王和权贵常常凭个人喜好随意恩赐官职给身边的人,官员只是为国王和显贵服务,类似于仆从。
具有很强的随意性:缺乏制度化、随意恩赐官职、私人化1718世纪:个人赡徇制(重要官员由议会任免,一般官员由国王和贵族控制的枢密院任免)讲述:欧美国家逐渐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官员的选拔体制存在问题,少数人或集团掌握着官员的任免权,他们将官职作为礼品或商品私相授受,造成营私舞弊卖官鬻爵等政治乱象频发(君主或领袖个人的喜好和品行直接关系着国家的治理水平。
英国政治制度英国是一个单一制、君主立宪的民主国家,它的政府体系(即所谓西敏制)直接影响了许多其他国家的英国国徽政治体制,包括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和牙买加等英联邦成员国。
英国没有成文的宪法,但宪法惯例(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s)具有宪法的作用;各种成文法和普通法共同组成了所谓的英国宪法。
英国的国家元首和理论上最高权力的拥有者是英国君主,目前为伊丽莎白二世。
实际上,女王只拥有象征性的地位,其权力的形式受到惯例与民意的约束。
但是君主基本上还是可以行使三个重要的权利:被咨询的权利、提供意见的权利和警告的权利。
一个君主在位的时间越长,经验与学识越丰富,他的意见就越会受到内阁和首相本人的重视,而这种君主与内阁之间的交流是在每周例行的秘密会议中进行的。
事实上在英国,拥有最高政治权力的人是内阁首相(现任首相大卫•卡梅伦; zh-hant大卫•卡麦隆于2010年5月11日起执政),他必须得到下议院的支持。
“君临国会”(Crown in Parliament)代表了英国的国家主权。
政府英国政府正式名称为“女王陛下政府”或“国王陛下政府”(取决于在位君主),负责英国的行政功能。
首相为政府首脑,由英国君主任命,但是依惯例此人必须是下议院中最有可能获得下议院支持的议员。
首相获任命后再挑选其他部长和行政首脑,组成政府。
大约20名最资深的政府部长和首相本人组成内阁。
政府对议会负责,回答议会质询。
政府提出的任何议案如果未获议会通过,就将可能面临议会的不信任动议,而这项不信任投票一旦通过则将迫使首相或宣布辞职,或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
实践中,各政党指任一名“党鞭”,以保证所有该党的议员根据党的政策投票。
这确保了一个在下议院中有较大比例优势的政党能够组成一个稳定的政府。
但是一个只在下议院拥有微弱多数的政党组成政府,甚或是一个多党组成的联合政府,就会比较脆弱。
国会议会是英国政治的中心舞台,它是最高立法机关,政府就是从议会中产生,并对其负责。
英国迷你剧《是,大臣》中的幽默语解读作者:史梦雅来源:《现代交际》2013年第06期[摘要]本文以《是,大臣》为蓝本,试图运用语用学的合作原则分析《是,大臣》中的会话内容,研究幽默语的产生机制,促使学习者体会语言的神奇力量,把握剧本的深刻主旨,更好地激发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对影片的欣赏力。
[关键词]《是,大臣》语用学合作原则幽默[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6-0044-02引言幽默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它给人们带来愉悦的身心享受,同时也可化解人际矛盾。
《是,大臣》的语料未曾为语言研究者使用,但这些语料仍是人们产出的结果。
本文基于前人的理论研究,从违反合作原则的四条准则角度对《是,大臣》展开说明分析。
《是,大臣》(Yes, Minister)于1980年首次在英国播出。
该剧播出后反响强烈,广受评论家和大众喜爱,获奖纪录可观,其他国家也相继翻拍原版。
这部迷你喜剧涉及到英国政治体制中政客和文官之间的矛盾斗争。
简短的半小时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英剧独有的幽默效果。
一、合作原则言语交际是一种多边的言语行为,在日常会话交际中,语言使用者都会共同遵守约定俗成的规则和一些基本原则,这便是语用原则。
语用原则最重要的要数美国哲学家格莱斯(H.P.Grice)1975年提出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会话的目的就是理解说话双方的意愿,有效配合完成交际任务。
合作原则包括四条准则:(1)量的准则:确保发话者所说的话包含交际所需的信息量;确保发话者所说的话不超出交际所需的信息量。
(2)质的准则: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所说的话要力求真实。
(3)关系准则:发话者所提供的话语或信息是否相关。
(4)方式准则:避免晦涩难懂;避免歧义产生;凝练,避免啰嗦;井井有条。
二、《是,大臣》合作原则的违反根据合作原则,言语交际中说话者应当遵循其中的各条准则。
英国内阁英国政治中,内阁是一个包括多个由首相任命的政府部门的官方体制。
多数成员是高级的政府大臣,他们大多被冠以政府部门“大臣”的称号. 内阁的正式成员将会失去原有的议会席位。
内阁组成虽然内阁经常由被称为同辈中年纪最长者(first among equals)的英国首相带领。
英国首相使用被受权的皇室特权内的任命权(powers of patronage)任命和革除内阁大臣。
如此,首相在任何内阁大臣提拔也需要英国君主的正式同意;君主同意都只是象征式,近期亦从无拒绝过。
内阁大臣互换职位是内阁改组。
首相的团结程度视乎当时政治气候和个人作风而定。
首相或经内阁常任秘书长分派内阁会议议程。
在英国宪制程序上,内阁是英国枢密院属下委员会;因此各大臣拥有The Right Honourable称号。
在近代历史中,内阁大臣几乎都是由下议院议员,以及少数几位上议院议员所组成。
而现今的内阁大臣几乎均由下议院议员担任,只有一个Baroness Ashton是上议院领袖,;再上次为2003年时艾美丝勋爵担任英国国际发展大臣;和Lord Young在1980年代曾担任为教育大臣及贸易工业大臣。
近期,英国首相批准非国会议员定期出席内阁会议,例如1997至2003年期间的唐宁街10号通讯主管Alastair Campbell。
内阁会议内阁在定期会召开内阁会议,通常是每一星期的星期四早上,理论上在内阁会议上讨论政府重要政策以及做出决定。
会议时间的长短是取决与首相的风格以及整个政治的情况,在现今的状况,内阁会议的时间大概在30分钟就结束。
内阁有多个重点、跨部门,政策下级永久或短暂委员会。
除国务大臣之外,国务次官经常并且是这些委员会的成员。
政府事务的交易通过内阁和委员会的会议由一个小秘书处执行在内阁办公室之内。
实践上, 和越来越近年来, 充分的内阁的每周会议倾向于与资讯交换和关于每日政治问题的概论更有关; 与主要决定被采取由各内阁委员会或在不拘形式的小组, 经常bi 侧面在首相和一位单独大臣之间。
拒绝策略研究——以英剧《是,大臣》为例王超超(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浙江杭州310058)摘要:该研究以英剧《是,大臣》中大臣与秘书之间的对话为语料,以Beebe(1990)的拒绝言语行为的分类为基础,对秘书与大臣对话中所采用的拒绝言语行为及具体策略进行归类。
并从中归纳在政治层面对话中拒绝言语行为的特点,总结出最常使用的拒绝策略。
研究发现政治层面对话中对社会地位的敏感度更高,地位低的对话人所使用的拒绝策略以间接拒绝,直接拒绝和间接拒绝相结合为主。
其中最常使用的间接拒绝方式为“说明理由”和“说明消极后果”。
关键词:《是,大臣》;拒绝言语行为,拒绝策略,间接拒绝策略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6)22-0185-011背景Brown和Levinson(1978)针对语言使用中的礼貌现象进行研究,自此拒绝言语行为成为语用学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
1987年,Brown和Levinson提出“面子理论”,把“面子”定义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想为自己维护的一种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
在交流过程中,说话者会意识到“面子”的重要性,因而采用不同的拒绝策略来表示拒绝。
研究主体上,拒绝行为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某些特定语言使用者的拒绝行为,非母语语言使用者拒绝行为的特点以及不同语言使用者拒绝行为之间的区别。
研究目的主要覆盖语用,二语习得以及跨文化交际。
其中Beebe(1990)的研究对于之后的拒绝策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比较了以英语为母语和以日语为母语的语言使用者的拒绝言语行为,而且探究了英语对日本二语习得者的语用迁移作用,并对拒绝策略进行了分类。
国内的文献研究主要包括普通话使用时的拒绝策略研究,以普通话和英语为母语的语言使用者使用拒绝策略方面的对比研究(姚俊,2003;刘娟,2010;洪岗,陈乾峰,2011)。
但是鲜有研究涉及英语母语者在政治领域内的拒绝言语行为。
政治领域的特殊性赋予了该领域内拒绝策略研究的特别意义,不仅可以为跨文化或语用研究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撑,而且可以证明拒绝策略分类的普适性。
浅论英国内阁制政府制度内阁制政府制度,亦称议会制政府制度或责任内阁制政府制度或议会内阁制政府制度。
它是西方国家及一些其他国家由内阁(政府)总揽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政府制度。
提到议会制,人们首先会想起英国,可以说,英国是现代议会进度的发源地,有着“议会之母”的称誉。
在当今世界,议会被视为是国民自由平等的象征之一,即使名称和作用大小不一样,但议会几乎存在于当今世界几乎所有国家中,对世界各国政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那么,英国的议会内阁制政府制度是怎么形成的发展的呢?一、内阁制政府制度的起源和发展英国议会是在王权专制和限制王权的斗争中产生的。
早在1215年,英王约翰被迫签字接受《大宪章》。
大宪章对王权作了限制,其精髓在于臣民对其财产和人身安全的保障权,以及在臣民和君王的契约关系中臣民对暴君的反抗权。
它保障了教俗大贵族的利益,统一了度量衡,确认伦敦和其他城市的自由权利,对市民骑士和富裕农民也有利。
《大宪章》被人们称“英国自由的奠基石”,今天仍是宪法的组成部分。
约翰王死后,继任的亨利三世撕毁了《大宪章》。
1264年,一些贵族在蒙特福特的领导下,依靠骑士和市民的支持,击败了国王,控制了朝政。
次年,蒙特福特召集有僧侣、贵族、骑士和市民代表参加的大会,创立了英国国会的雏型。
1295年,国王爱德华一世为筹集战费,再次召集国会,除世俗和宗教贵族外,每郡骑士代表两人,每个大城市市民代表两人参加。
这次国会史称“模范国会”。
此后,国会经常召开,并逐步取得了财税权和立法权。
从1341年起,国会开始分为上下两院。
1640年起,国会与王党展开了激烈斗争,最后英王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1689年,复辟王朝被推翻,新登基的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接受了国会提出的《权利法案》,史称“光荣革命”。
议会通过《权力法案》、《王位继承法》等法律文件,确立议会权力高于国王,从此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在英国基本确立。
随着议会地位的提高,内阁的地位也发生实质性变化。
英语国家概况英国的政府体制看英国的征服体制,了解这个国家的概况情况。
下面是店铺带来英国的政府体制相关介绍,欢迎大家阅读!英语国家概况:英国的政府体制介绍Government and Administration英国政府机构I.General knowledgeThe United Kingdom is a constitutional monarchy,the head of state is a king or a queen. The UnitedKingdom is governed, in the name of the Sovereignby His or Her Majesty's Government. The System ofparliamentary government is not based on a writtenconstitution, the British constitution is not set out in any single document. It is made up ofstatute law, common law and conventions. The Judiciary determines common law andinterprets statutes.联合王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国家的首脑是国王或女王。
联合王国以君的名义,由国王或女王陛下政府治理。
英国的议会制度并不是基于成文宪法,英国宪法不由单一文件构成,而由成文法,习惯法和惯例组成。
司法部门裁定习惯法或解释成文法。
英语国家概况:英国的政府体制(君主立宪制)Constitutional monarchy 君主立宪制The British monarchy is known as constitutional monarchy. It means the monarchy's powerare limited by law and Parliament. The monarchy actually has no ral power. Constitutionalmonarchy began after the Glorious Revolution in 1688.英国的君主体制是以君主立宪闻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