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百花园四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5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语文百花园四版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次百花园教学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综合性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实践。
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设计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1.采用活泼多样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字词句段的意义,掌握应用规律,提高应用能力。
2.在学生搜集、积累语言材料的基础上,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化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积淀。
3.在读中感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发展思维能力。
4.创设情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能说会道”练习。
5.重视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习作后的交流、展示和评改。
教学目标: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区分形近字。
修改病句。
2.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借助工具书,自己独立阅读,理解古诗。
3.引导学生会观察家乡变化、描绘家乡的现在,或设想家乡的未来进行习作,表现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修改病句,理解古诗,独立阅读文章。
教学难点:1.观察家乡的变化,了解家乡的过去,分享家乡的变化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2.描绘家乡的现在,写一篇赞美家乡的文章;或设想家乡的未来,写一篇想象作文。
课前准备:1.课件。
2.学生搜集有关家乡的信息。
课时安排:3课时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课文:28*小狮子爱尔莎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遵循小学语文教学规律,以“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为基本理念。
设计体现以下几方面:1. 本课在教学中采取“以读促悟”的方式,让学生直面文本,根据文本材料,反复诵读,读中悟情。
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使学生能够在读书的过程中积累语言,发展语感,并能够抓住文章主要内容,在品词析句中体会作者与小狮子爱尔莎的感情和把爱尔莎送回大自然的原因。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百花园作文450字7篇百花园四年级作文1我去过很多地方,比如:美丽的震雷山,热闹的世纪公园,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景色宜人的百花园。
刚走进百花园,我就看到一个小花坛,里面有娇艳的玫瑰花,有国色天香的牡丹花,还有其他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的花。
我最喜欢郁金香,它没完全开放时,它的形状就像一个小酒杯一样,它开放之后形状就像一个还没完全开放的莲花一样。
玫瑰花就像是一个高贵的夫人一样在那里坐着,玫瑰花的花瓣比较大,玫瑰花叶子的颜色是深绿色的。
百花园的花都在争先恐后地开放。
星期天,我和黄昊宸去百花园玩,我们看到有的人在放风筝;有的人在画画;有的人在拔河;有的人在玩两人三足赛;有的人在兴高采烈地滑冰;有的人带着小狗、小猫来散步。
我和黄昊宸看着心里直痒痒,于是我们去玩两人三足赛。
比赛开始了,我和黄昊宸先是走得跌跌撞撞,但到最后我们同心协力赢得了比赛。
我看到时间也不早了,我们就依依不舍地回家了。
百花园真美啊!百花园四年级作文2姥姥家的后面有一个小山坡,爬上山坡,是一片茂密的小树林,小树林里一年四季百花常开,我给它取名为“百花园”。
春天,走进百花园,首先印入眼前的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地和高大的树木,桃花、杏花、梨花竞相开放,蝶蜂成群;树枝间,披着美丽羽毛的小鸟在飞舞、唱歌······夏天,草儿更绿了,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大树的枝叶长得更加茂盛,树上的花儿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变成了小绿果儿,知了在树上唱起了歌。
到了秋天,树上挂满了红彤彤或黄澄澄的果实,百花园尽头的枫叶红了、银杏黄了,偶尔有一片一片的树叶从树枝间飘落下来,似乎在告诉大家“冬天就要到来”。
一夜秋风刮过,百花园大部分树木的叶子随风起舞、飘落,寒冷的冬天到来了。
刚走上百花园的小山坡,便会闻到扑鼻而来的梅花香,让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爬上山坡,原来绿油油的小草、五颜六色的花草树木全都睡了,地上铺满了树叶,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
《语文百花园》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3篇)《语文百花园》四年级下册篇1第一课时1、语海畅游“语海畅游”安排有“词语真有趣”“读一读,填一填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等三项内容。
“词语真有趣”意在引导学生体会词语构成的趣味性。
教学时,先让学生读一读词语,然后说说这几组词语的组成特点。
还可以让学生再举几个类似的词语。
“读一读,填一填”,意在让学生体会“忽然、竟然、依然、仍然、不然、显然、当然”等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的不同。
教学时,先让学生读一读句子,然后试着填一填,最后简单说说这些词语意思的不同。
对于词语的差别和用法的不同,应结合具体的言语环境来体会理解,不要死记硬背。
“读读比比,说说哪句好,为什么”?意在引导学生体会反问句的效果。
两组句子,前一句是反问句,后一句是陈述句。
教学时,让学生比较着读,一读,体会反问句的效果。
在学生对反问句有的表达效果有所体会后,再让他们读一读,读出反问句表达的强烈感情。
还可以拓展学习活动,鼓励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反问句,自己读一读,读出强烈的语气。
2、积少成多本次“读读背背”要求背诵的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教学这首诗以学生读、背为主,诗的背景和诗的意思学生有所了解即可,教师不必作详细的解释,更不要让学生背诵诗的意思。
3、阅读平台阅读平台的阅读短文是《俞伯牙遇知音》。
教学时,先r2学生自渎短文,了解短文大意,再说说文中的“知音”是什么意思,并谈谈现在我们说的“知音”是什么意思。
学生广泛交流后,教师再作。
短文中的“知音”是指钟子期懂得俞伯牙的音乐,知道他的琴声表达的意思。
后来用“知音”指自己的朋友。
第二课时1、能说会道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说说家乡的习俗”,意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习俗习惯,知道这些习俗的特定意义,对学生进行民间文化传统教育,并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前,布置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一些风俗民习惯。
教学时,先回顾《端午节的由来》这编课文,引出口语交际的话题,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语文百花园四版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次百花园教学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综合性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实践。
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设计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1.采用活泼多样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字词句段的意义,掌握应用规律,提高应用能力。
2.在学生搜集、积累语言材料的基础上,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化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积淀。
3.在读中感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发展思维能力。
4.创设情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能说会道”练习。
5.重视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习作后的交流、展示和评改。
教学目标: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区分形近字。
修改病句。
2.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借助工具书,自己独立阅读,理解古诗。
3.引导学生会观察家乡变化、描绘家乡的现在,或设想家乡的未来进行习作,表现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修改病句,理解古诗,独立阅读文章。
教学难点:1.观察家乡的变化,了解家乡的过去,分享家乡的变化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2.描绘家乡的现在,写一篇赞美家乡的文章;或设想家乡的未来,写一篇想象作文。
课前准备:1.课件。
2.学生搜集有关家乡的信息。
课时安排:3课时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20* 母亲的呼唤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新的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培养学生独特的情感”。
本课教学力求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我发展,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1. 紧扣“呼唤”,层层深入,召唤出学生心中对母爱的回忆,受到浓郁的爱的教育。
2. 在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体现学生充分自主,有效合作,适度探究的特点。
3. 将情感朗读贯穿于教学的每一环节,在读中感悟字里行间的情真意切。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语文百花园四版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次百花园教学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综合性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实践。
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设计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1.采用活泼多样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字词句段的意义,掌握应用规律,提高应用能力。
2.在学生搜集、积累语言材料的基础上,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化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积淀。
3.在读中感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发展思维能力。
4.创设情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能说会道”练习。
5.重视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习作后的交流、展示和评改。
教学目标: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区分形近字。
修改病句。
2.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借助工具书,自己独立阅读,理解古诗。
3.引导学生会观察家乡变化、描绘家乡的现在,或设想家乡的未来进行习作,表现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修改病句,理解古诗,独立阅读文章。
教学难点:1.观察家乡的变化,了解家乡的过去,分享家乡的变化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2.描绘家乡的现在,写一篇赞美家乡的文章;或设想家乡的未来,写一篇想象作文。
课前准备:1.课件。
2.学生搜集有关家乡的信息。
课时安排:3课时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7 走进丽江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和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将这两环节作为重点和突破点。
2.利用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课外知识,让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玉龙雪山是丽江人的生命之源,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3.在教学时,将朗读贯穿始终,把观察、朗读、想象、思考融为一体,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使学生体会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语文百花园》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之处,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 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提升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和解读,以及古诗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字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并对自然现象进行解读。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和感受。
5. 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之处,提高朗读能力。
6. 古诗学习:学习古诗中的自然描写,感受古诗的美,提升审美能力。
7.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大自然的语言自然现象的描述和解读2. 古诗中的自然感受古诗的美3. 走进自然观察、体验、热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按要求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解释其含义。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朗读,并分享感受。
2. 答案:生字词解释略。
古诗感受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认识,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大自然,记录自己的感受,提高写作能力。
同时,推荐相关书籍和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重点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自然现象的描述和解读、古诗中的自然描写。
这些内容是教学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1. 生字词:在教学中,应详细讲解生字词的含义、用法,并通过举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语文百花园四《语文百花园》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材内容:《语文百花园》四年级语文下册编写人:XXX第一课《走向大海》【课前准备】1. 教师预先准备好教材。
教材主要包括:课本、课件、图片、视频等。
2. 准备好教学工具:黑板、彩笔、磁带、录音机等。
【教学目标】1.了解“走向大海”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
2.描述“走向大海”的故事情节,用语言、表情和肢体语言表达个人感受。
3.了解“走向大海”的主旨和寓意,感受故事中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走向大海”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
2.了解“走向大海”故事中的主旨和寓意。
【教学过程】Step 1 教师导入1. 教师出示图片:蓝天、碧海、金沙滩等,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海有关的经历。
2. 通过图片引发学生对“走向大海”这个话题的探究。
Step 2 教材解读1. 教师让学生开启课文,跟读故事;2. 轮流读、朗读,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了解人物角色。
Step 3 情感体验1.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对故事情节的感性体验。
2. 情感体验,启发学生对大海的向往、对未来的向往。
Step 4 课文理解1. 教师让学生回忆:这篇文章是否有标题?标题是什么?2. 贴近文章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想出文章的主旨和寓意。
Step 5 语文运用1. 教师让学生回顾文章,思考需要用到哪些语文知识进行简单描述。
2. 贴近故事,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表情和肢体语言表达个人感受。
Step 6 总结反思1. 让学生描述一下这节课与大海有关的知识点和体验点。
2. 回顾此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效果。
【课后作业】1. 背诵故事中好的句子,并理解其中的含义。
2. 背诵海的名言,并思考与自己的关联。
《语文百花园》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百花园》四年级下册,具体内容包括:1. 章节内容:第三单元《语文百花园》详细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春》、《春天的故事》、《古诗两首》等文章,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长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作业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指导学生朗读,分析课文结构,解读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眼中的春天,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5.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讲解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描绘春天,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段描绘春天的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美好春春天的故事古诗两首2. 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3. 阅读理解、表达能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描绘春天的文字。
2. 答案示例: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柳树吐出嫩绿的芽儿,桃花绽放出粉嫩的花朵,一切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春天,收集有关春天的诗句、故事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语文百花园四版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次百花园教学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综合性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实践。
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设计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1.采用活泼多样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字词句段的意义,掌握应用规律,提高应用能力。
2.在学生搜集、积累语言材料的基础上,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化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积淀。
3.在读中感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发展思维能力。
4.创设情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能说会道”练习。
5.重视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习作后的交流、展示和评改。
教学目标: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区分形近字。
修改病句。
2.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借助工具书,自己独立阅读,理解古诗。
3.引导学生会观察家乡变化、描绘家乡的现在,或设想家乡的未来进行习作,表现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修改病句,理解古诗,独立阅读文章。
教学难点:1.观察家乡的变化,了解家乡的过去,分享家乡的变化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2.描绘家乡的现在,写一篇赞美家乡的文章;或设想家乡的未来,写一篇想象作文。
课前准备:1.课件。
2.学生搜集有关家乡的信息。
课时安排:3课时纪昌学射甘蝇是古代出名的神箭手,只要他一拉弓,射兽兽倒,射鸟鸟落。
飞卫是甘蝇的学生,由于勤学苦练,他的箭术超过了老师。
有个人名叫纪昌,慕名来拜飞卫为师。
飞卫对他说:“你先要学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眨眼睛。
有了这样的本领,才能谈得上学射箭。
”纪昌回到家里,就仰面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两眼死死盯住一上一下快速移动的机件。
两年以后,即便拿着针朝他的眼睛刺去,他也能一眨不眨了。
纪昌高兴地向飞卫报告了这个成绩。
飞卫说:“光有这点本领还不行,还要练出一副好眼力。
2024年《语文百花园》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意境和韵律美。
2. 培养学生阅读散文的兴趣,感受散文的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通过语文园地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词汇、语法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诗的意境理解和散文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古诗和散文的基本内容、语言特点及语文园地的练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静夜思》和《寻隐者不遇》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学习《静夜思》和《寻隐者不遇》,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韵律美。
(2)学习《荷塘月色》和《雪花》,分析散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美。
3. 语文园地练习:(1)读读写写:让学生朗读并抄写课文中的优美句子,提高学生的词汇和语法能力。
(2)说说写写: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和写作练习,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4. 随堂练习:根据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古诗和散文的填空、翻译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古诗:《静夜思》《寻隐者不遇》2. 散文:《荷塘月色》《雪花》3. 语文园地五:读读写写说说写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静夜思》和《寻隐者不遇》。
(2)模仿《荷塘月色》和《雪花》,写一篇描绘自然景物的短文。
2. 答案:(1)背诵古诗,要求熟记并理解诗意。
(2)短文示例:以《夕阳下的田野》为题,描述夕阳下的田野景色,注意运用散文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导入、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引导学生掌握了古诗和散文的基本内容,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但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学生对古诗和散文的理解仍有待加强。
2. 拓展延伸:课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与课文相关的古诗文和散文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语文百花园》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生字、生词,并能熟练运用;2.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春天的景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拟人等。
教学重点:生字、生词的学习,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体会,写作技巧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春天的感受,引入新课。
2. 学习生字、生词通过课件展示生字、生词,引导学生跟读,并解释词义,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书写。
3.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教师提问,检查学生阅读理解情况。
4.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描绘春天的景象,教师巡回指导。
6. 写作训练根据所学的文章,让学生仿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
六、板书设计1. 生字、生词2. 文章结构及修辞手法3. 春天的描绘方法七、作业设计1. 抄写本节课所学生字、生词,每个写五遍;2. 根据所学文章,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不少于300字;3. 课后阅读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与同学分享阅读心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观察大自然,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语文素养。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搜集关于春天的诗句,进行欣赏和背诵,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设计;3. 写作训练的指导;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对生字、生词的讲解要详细,确保学生掌握;2.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的情感;3. 在讲解修辞手法时,结合实际例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学会运用。
语文百花园四
教材简析
语文百花园四设置了六项学习栏目,即语海畅游、积少成多、我的采集本、阅读平台、能说会道、笔下生辉。
教学目标:
1、能够发现形近字之间的差别,分析汉字的结构和规律,学会修改病句。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小故事。
3、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4、能把家乡的现在或未来写下来。
教学重点:
1、了解字的特点,学会修改病句。
2、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教学难点:
1、学会搜集信息,,增长见识。
2、能够有顺序的、语言具体的围绕主题写一件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语海畅游)
一、读一读,比一比
第一组
(1)出示今琴吟
令铃龄岭零怜
(2)读一读,看看上下两组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从字形上看,上排的字带有部件“今”,下面没“点”。
下排的字带有部件“令”,下面有“点”;从读音上看,带有部件“今”的字韵母都是“in”,带有部件“令”的字韵母是“ing”)
(3)出示氏纸昏
氐低底抵砥邸
(4)读一读,找出这组字的不同
(上排“纸”字带有部件“氏”,底下没“点”;下排的字带有部件“氐”,底下有“点”,而且下排6个字的韵母都是“i”。
)
教师小结:
我们在认字的时候,要学会发现规律,掌握汉字字形和读音的特点,注意字与字之间细微差别。
这样,认字、写字就不会出错
二、词语真有趣
1.出示甘甜湖泊宽阔浑浊
好歹忘记动静虚实
2.发现:观察这两组词语,你会发现什么?
3.总结:第一组的每个词语中,两个字的意思相同,如“甘”和“甜”组成“甘甜”。
第二组的每个词语中,两个字的意思完全相反,如“好”和“歹”组成“好歹”。
[意在让学生感悟词语的结构特点,激发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的兴趣。
]
4.拓展: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例如:雪白火红洗涤开关)
三、修改病句
1.出示三个句子
骏马在宽阔的草原上奔跑。
看电视和广播也能增长不少见识。
动物园里有东北虎、云南孔雀、泰国大象和非洲狮子等许多种野兽。
2.读一读,每个句子有没有毛病
3.找出病因,改正
(第一句宽阔不能用来修饰草原,把宽阔改成辽阔或者宽广。
第二个病句词语搭配不当,看电视可以,但不能看广播,应在广播的前面加上听。
第三个病句是归类不当,云南孔雀不属于野兽,应把云南孔雀去掉)
4.练一练
老工人在马路上协助交警保持交通秩序。
秋天的田野里,到处能看到果实成熟的景象和芳香。
今年,我们的王老师又光荣地被评为“市先进班主任”的称号。
我猜想他肯定是一个六年级学生。
小亮的肩头被沉重的米袋压得喘不过气来。
看了这本书,很受教育。
桌子上的闹钟走了一圈,一个小时又过去了。
庐山瀑布、大明湖、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
游泳运动员打破了一次又一次世界记录。
通过老师的帮助,使我改正了缺点。
第二课时
(积少成多、阅读平台)
一、读读背背
1、让学生背诵古诗
2、引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唐朝诗人王翰写的一首边塞诗《凉州词》,板书。
3、凉州词,唐代乐府曲名,主要歌唱凉州一带边塞生活。
4、出示古诗,让学生朗读。
凉州词
王翰
语文百花园四
教材简析
语文百花园四设置了六项学习栏目,即语海畅游、积少成多、我的采集本、阅读平台、能说会道、笔下生辉。
教学目标:
1、能够发现形近字之间的差别,分析汉字的结构和规律,学会修改病句。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小故事。
3、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4、能把家乡的现在或未来写下来。
教学重点:
1、了解字的特点,学会修改病句。
2、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教学难点:
1、学会搜集信息,,增长见识。
2、能够有顺序的、语言具体的围绕主题写一件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语海畅游)
一、读一读,比一比
第一组
(1)出示今琴吟
令铃龄岭零怜
(2)读一读,看看上下两组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从字形上看,上排的字带有部件“今”,下面没“点”。
下排的字带有部件“令”,下面有“点”;从读音上看,带有部件“今”的字韵母都是“in”,带有部件“令”的字韵母是“ing”)
(3)出示氏纸昏
氐低底抵砥邸
(4)读一读,找出这组字的不同
(上排“纸”字带有部件“氏”,底下没“点”;下排的字带有部件“氐”,底下有“点”,而且下排6个字的韵母都是“i”。
)
教师小结:
我们在认字的时候,要学会发现规律,掌握汉字字形和读音的特点,注意字与字之间细微差别。
这样,认字、写字就不会出错
二、词语真有趣
1.出示甘甜湖泊宽阔浑浊
好歹忘记动静虚实
2.发现:观察这两组词语,你会发现什么?
3.总结:第一组的每个词语中,两个字的意思相同,如“甘”和“甜”组成“甘甜”。
第二组的每个词语中,两个字的意思完全相反,如“好”和“歹”组成“好歹”。
[意在让学生感悟词语的结构特点,激发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的兴趣。
]
4.拓展: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例如:雪白火红洗涤开关)
三、修改病句
1.出示三个句子
骏马在宽阔的草原上奔跑。
看电视和广播也能增长不少见识。
动物园里有东北虎、云南孔雀、泰国大象和非洲狮子等许多种野兽。
2.读一读,每个句子有没有毛病
3.找出病因,改正
(第一句宽阔不能用来修饰草原,把宽阔改成辽阔或者宽广。
第二个病句词
语搭配不当,看电视可以,但不能看广播,应在广播的前面加上听。
第三个病句是归类不当,云南孔雀不属于野兽,应把云南孔雀去掉)
4.练一练
老工人在马路上协助交警保持交通秩序。
秋天的田野里,到处能看到果实成熟的景象和芳香。
今年,我们的王老师又光荣地被评为“市先进班主任”的称号。
我猜想他肯定是一个六年级学生。
小亮的肩头被沉重的米袋压得喘不过气来。
看了这本书,很受教育。
桌子上的闹钟走了一圈,一个小时又过去了。
庐山瀑布、大明湖、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
游泳运动员打破了一次又一次世界记录。
通过老师的帮助,使我改正了缺点。
第二课时
(积少成多、阅读平台)
一、读读背背
1、让学生背诵古诗
2、引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唐朝诗人王翰写的一首边塞诗《凉州词》,板书。
3、凉州词,唐代乐府曲名,主要歌唱凉州一带边塞生活。
4、出示古诗,让学生朗读。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5、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夜光杯:白玉制成的酒杯。
催:这里指催人出发的意思。
6、说一说,整首古诗的意思,以及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葡萄美酒倒满了夜光杯,正要畅饮的时候,马上的琵琶也同时在催促着。
即使醉卧在沙场上你也不要笑我啊!自古征战在外的又有几人能回来呢?
(诗人满怀激情写下这沙场之宴的劝酒词,笔端洋溢着豪放、悲壮与将士们视死如归的豪情。
浓郁的边域色彩,跳跃跌宕的结构,奔放的情绪使这首诗成为了边塞诗中的精品。
)
7、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