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活寄生汤7方_思维导图_方剂学_中药同名方来源
- 格式:pdf
- 大小:199.37 KB
- 文档页数:1
药王孙思邈名方:独活寄生汤,既补肝肾气血,又除骨间湿气气血是生命的动力和燃料,肝肾是发力与点火的场所,哪一样弱了都会令身体不爽。
而若风寒湿邪于不经意间入侵,长期滞留于经络关节,令肢体尤其是腰腿疼痛或麻木,便会阻碍气血的运行,并累及肝肾。
于是,人体动力不足,燃料不足,发力与点火的工作进行得有一搭没一搭,支撑肢体与行动的腰腿更是难受的只能以痛来表达。
此种症状,属正气虚弱邪气旺盛,治宜扶正与祛邪兼顾,既祛散风寒湿邪,又补益肝肾气血。
药王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独活寄生汤,正是主治肝肾两亏,气血不足,风寒湿邪外侵,以致腰膝冷痛,酸重无力,屈伸不利,或麻木偏枯,日久不愈的常用方。
由于气血耗伤,影响心血的运行,肺气的肃降,故心悸气短。
故此症以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独活寄生汤组成: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
方中既有健脾益气之良将:人参、茯苓、甘草。
又有补血和血之良将:当归,川芎,芍药,干地黄。
还有补肝肾之良将:牛膝、杜仲、桑寄生。
亦有祛风寒湿邪之大将:独活、秦艽、防风、细辛。
前两组大将再熟悉不过。
第一组是补气祖方四君子汤去掉白术,第二组是补血组方四物汤的熟地黄换成了干地黄。
干地黄便是生地黄,清热凉血,滋阴生津。
这是为了药方的大方向而作出的调整。
在攻伐风寒湿之战中,独活等大将大都辛散苦温燥湿,燥湿利水的白术便显得画蛇添足,滋腻之熟地黄也显得温情黏乎。
于是药王大手一挥作减法,让补气活血的队伍更能适应本战场。
且两个组方中的白芍与甘草相遇,还能柔肝缓急,以助舒筋。
战场开战的根源,是风寒湿邪入侵,且病位在腰腿,于是长于祛这三邪,且善于往下走的独活担起了重任,用量最大。
其性辛散苦燥,微温能通,解表力缓,长于祛风湿,善于往里往下走通行气血,散藏在身体内部的伏风及寒湿而通利关节,疏导腰膝与腿足的风寒湿邪,麻木疼痛等。
是治风湿麻木疼痛之要药,凡风寒湿痹,无论新久,均可应用。
千古名方唐代孙思邈独活寄生汤祛风湿止痹痛唐朝就是个人才辈出得年代,孙思邈就就是一位伟大得医药学家,其撰著得《千金要方》更就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后世医家在临床上运用《千金方》,诸如温胆汤、犀角地黄汤等,尤其就是独活寄生汤,在治疗腰腿痛中作为首选方剂,疗效卓著。
独活寄生汤来源于《备急千金要方》原文如下:夫腰背痛者,皆由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得之。
不时速治,喜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疼重,或腰痛、挛脚重痹,宜急服此方。
【功能主治】祛风湿,止痹痛,补肝肾,益气血。
主肝肾两亏,气血不足,风寒湿邪外侵,腰膝冷痛,酸重无力,屈伸不利,或麻木偏枯,冷痹日久不愈。
现用于慢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属肝肾不足,气血两亏者、【组成】独活三两(45g) 桑寄生(30g) 杜仲(30g) 牛膝(15g) 细辛(10g) 秦艽(12g) 茯苓(15g) 肉桂心(6g)防风(10g) 川芎(10g) 人参(10g) 甘草(10g) 当归(10g) 芍药(10g) 干地黄(15g)各二两。
本方就是治疗痹证得名方,也就是治疗腰痛得效方。
古人因没有现代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骨质增生等疾病得概念,故凡腰腿痛类证皆从宏观病机分析入手,采取有效方药治之,从而留下了独活寄生汤这首效方、凡就是腰腿痛病证,皆用此方验之,并不断地从药量上,药味上体会用方之妙,最后终于形成了用独活寄生汤治腰腿痛得专方。
中医把上述现代疾病造成得腰腿痛大多归结于痹证一类、在《内经》中即有痹证得论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在此明确指出,痹证得成因就是风、寒、湿三种邪气联合侵袭人体、湿邪得特点就是重着、黏滞,其致病特点就是缠绵难愈。
大致就是由于湿邪得这种致病特点,使痹证得治疗颇为棘手,病情时好时坏,反复发作,大部分患者病程日久而不愈,特别就是遇到即将天气变化时,病情加重或复发。
风湿名方《独活寄生汤》应用:出自药王孙...
风湿名方《独活寄生汤》应用 :
出自药王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原文量: 独活三两,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川芎,当归,干地黄,芍药,桂心,茯苓,杜仲,牛膝,人参,甘草各二两。
现代用法: 独活15,其它各10克。
功用 : 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原方主治 : 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
腰膝疼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痿软无力,畏寒喜温,心悸气短。
应用心得 : 本人临床应用独活寄生汤*通治*各种风湿痹证,均取得较好疗效。
随证加减效果更佳。
肩痹酸痛明显者加桑枝,片姜黄,威灵仙。
项强筋挛者加青风藤,海风藤,络石藤。
背后酸痛凉明显者加干姜。
腰痛明显者加狗脊,续断。
膝下明显者加巴戟天,仙茅,牛膝,千年健,地枫皮。
注: 细辛可用10克,一是因为目前国家控制严格正规皆以根须入药,毒性比全草小很多。
二是汤剂用量要比丸散大,小量很难取效(细辛不过钱指的是散剂)。
特加注释,希望不要以此做无必要的争
论。
独活寄生汤折叠编辑本段百科名片独活寄生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其功能主治为肝肾两亏,气血不足,风寒湿邪外侵,腰膝冷痛,酸重无力,屈伸不利,或麻木偏枯,冷痹日久不愈。
现用于慢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属肝肾不足,气血两亏者。
折叠编辑本段简介方剂名称:独活寄生汤药物组成:独活三钱(9g)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二钱(各6g)用法:上(口父)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温身勿冷也(现代用法:水煎服).功效: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疼痛,痿软,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病症分析:风寒湿邪客于肢体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故见腰膝疼痛,久则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肝肾不足,则见腰膝痿软;气血耗伤,故心悸气短。
方解:方中用独活、桑寄生祛风除湿,养血和营,活络通痹为主药;牛膝、杜仲、熟地黄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为辅药;川芎、当归、芍药补血活血;人参、茯苓、甘草益气扶脾,均为佐药,使气血旺盛,有助于祛除风湿;又佐以细辛以搜风治风痹,肉桂祛寒止痛,使以秦艽、防风祛周身风寒湿邪。
各药合用,是为标本兼顾,扶正祛邪之剂。
对风寒湿三气着于筋骨的痹证,为常用有效的方剂。
方歌:独活寄生艽防辛,芎归地芍桂苓均;杜仲牛膝人参草,风湿顽痹屈能伸。
折叠编辑本段临床应用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久痹而致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之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腰膝冷痛,肢节屈伸不利,心悸气短,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2. 加减变化痹证疼痛较剧者,可酌加制川乌、制草乌、白花蛇等以助搜风通络,活血止痛;寒邪偏盛者,酌加附子、干姜以温阳散寒;湿邪偏盛者,去地黄,酌加防己、薏苡仁、苍术以祛湿消肿;正虚不甚者,可减地黄,人参。
3.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慢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症、小儿麻痹等属风寒湿痹日久,正气不足者。
独活寄生汤独活寄生汤独活寄生汤出自唐·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是临床常用方剂之一。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李引刚主任医师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五更腰痛、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骨伤科疾病疗效显著,现就其临证经验介绍如下。
加柴胡治疗五更腰痛王某,女,38岁,会计,2007年3月2日初诊。
五更腰痛1年,加重1月。
1年前因生气后出现腰痛,每于晨时四五点钟发作,自行贴膏药后稍有缓解,近一月来又感疼痛加重。
平日自感乏力,白天腰部无任何不适,纳食二便正常。
体格检查:形体偏瘦,面色微黄,腰部肌肉稍紧张,各棘突无压痛,椎旁轻叩痛,腰椎各向活动稍受限。
CT检查未见异常。
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弦。
西医诊断:腰背肌筋膜炎。
中医诊断:五更腰痛,证属气血不足、肾虚肝郁。
用独活寄生汤加柴胡20g。
方药如下: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川芎、熟地、肉桂、党参、牛膝、杜仲各12g,细辛6g,当归、茯苓、生白芍各15g,柴胡20g,炙甘草6g。
每日1服,水煎500ml,分两次于18时、22时口服。
连服6服,凌晨腰痛现象减轻。
继服10服,疼痛症状消失。
随访1年,腰痛未复发,生活如常。
按:该患者之腰痛系因长期久坐加之生气劳作引起的腰背肌筋膜炎。
病属五更腰痛,该病特点痛有定时,每于晨时四五点钟发作。
曾用独活寄生汤加减偶效,但疗效不满意。
后读顾丕荣老中医经验,始悟该病药虽对症,但未考虑辨时论治。
人体阴阳气血随经络运行不息,营卫之气起始于手太阴而终止足厥阴。
昼夜各随值时循接,如环无端。
夜半之时气交于子丑,适当风木司令,乃肝胆阳气初生之际。
现木郁不达,反克脾土(脾主四肢、肌肉),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故疼痛以时而发。
再者一日之中,夜半至晨时为春气当令,春为肝木所主,木气盛于春,故肝木得时助,其气更胜,现肝木有郁,盛气不能助其正而反为害,致克脾土,侮其母,腰为肾府,脾主四肢、肌肉,便发此症。
故加柴胡20g,以达疏肝解郁理脾之功。
后每遇此类病例,多用此法收效。
方剂之独活寄生汤出自(《备急千全要方))【组成】独活三两(9g)、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二两(各6g)[用法]上咬咀。
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温身勿令冷也(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证。
腰膝疼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方解]本方证由风寒湿痹日久不愈,损伤肝肾,耗伤气血所致。
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肝主筋,膝为筋之府。
风寒湿邪痹阻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畅,又兼肝督不足,气血亏虚,筋骨失养,故腰膝疼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
气血不足,敬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证属邪实正虚,治宜祛邪与扶正兼顾,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方中独活辛苦微温,善祛下焦风寒湿邪而除痹痛;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同为君药。
防风、秦艽、细辛助独活祛风胜湿,宣痹止痛;牛膝、杜仲与桑寄生祛风湿,益肝肾,壮筋骨,均为臣药。
肉桂散寒通脉,当归、芍药、干地黄、川芎养血活血,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人参、茯苓、甘草补气健脾,皆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又为使药。
全方以祛邪蠲痹为主,辅以扶助正气,风寒湿邪俱除,肝肾强健,气血充足,则诸症可缓。
本方配伍特点:祛风胜湿与补益肝肾并用,邪正兼顾,以祛邪为主;健脾益气与养血活血合方,气血同调,以通经止痛为主。
[临床运用]1.运用要点本方是治疗风寒湿痹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的常用方。
临床以腰膝冷痛,关节屈伸不利,舌淡苔白,脉象细弱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疼痛较剧者,酌加制川乌、地龙、白花蛇等以助搜风通络,活血止痛,寒邪偏盛者,加附子、干姜以温阳散寒;湿邪偏盛者,加防已、薏苡仁、苍术以祛湿清肿;正虚不甚者,可减地黄、人参。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症、小儿麻痹等属风寒湿痹日久,正气不足者。
【孙思邈千古名方:独活寄生汤治风湿】独活寄生汤方,记载在孙思邈的《备急千金方》里处方:独活9克,寄生6克,杜仲6克,牛膝6克,细辛6克,秦艽6克,茯苓6克,桂心6克,防风6克,川芎6克,人参6克,甘草6克,当归6克,芍药6克,干地黄6克。
用于:风寒湿导致的风湿性头痛、风湿肩周炎、风湿关节炎、风湿腰痛、风湿坐骨神经痛、风湿老寒腿,小儿麻痹症中医认为,风湿头痛、风湿肩痛、风湿腰痛、风湿关节炎等等都是因为三种邪气入侵导致的:风邪、寒邪、湿邪。
久病必淤,邪气入侵久了必然会导致经络血脉不通,所以再加一个淤血。
寒气是怎么进入身体的呢?比如天冷了没添加衣物,外面刮风下雨没有及时避开,晚上睡觉忘记关空调,大冬天的洗冷水澡,在冷库里工作等等,这些都可能让寒邪悄悄进入你的身体。
这个方子里祛寒(风湿)的有哪些药呢?首推细辛,细而辛烈,还有一股浓烈的芳香,能够快速打开你的皮毛,把身体里面的寒气逼出去,其力度不亚于解表的麻黄。
祛寒(风湿)的还有肉桂心,肉桂可以强壮一身的阳气,尤其善于补充命门之火,命门之火一足就会鼓动全身的阳气去祛寒(风湿)。
那些手脚很暖和的老年人通常都会长寿,因为他们的命门之火很充足,也不会得风湿病。
祛寒(风湿)的还有独活。
重点来聊聊这个独活。
独活是这个方子的灵魂,方子都是用它命名的,可见其重要性。
独活性温,是风湿圣药,这么说吧,凡是治疗风湿病的方子几乎都有它的影子。
独活不仅祛寒,还肩负祛风祛湿的重任,真可谓能者多劳啊。
中医认为,风湿头痛、风湿肩痛、风湿腰痛、风湿关节炎等等都是因为三种邪气入侵导致的:风邪、寒邪、湿邪。
久病必淤,邪气入侵久了必然会导致经络血脉不通,所以再加一个淤血。
寒气是怎么进入身体的呢?比如天冷了没添加衣物,外面刮风下雨没有及时避开,晚上睡觉忘记关空调,大冬天的洗冷水澡,在冷库里工作等等,这些都可能让寒邪悄悄进入你的身体。
这个方子里祛寒(风湿)的有哪些药呢?首推细辛,细而辛烈,还有一股浓烈的芳香,能够快速打开你的皮毛,把身体里面的寒气逼出去,其力度不亚于解表的麻黄。
独活寄生汤方歌趣记歌诀与方解~速记口诀与运用要点独活寄生汤风寒湿痹独活寄生艽防辛芎归地芍桂苓均杜仲牛膝人参草冷风顽痹屈能伸若去寄生加芪续汤名三痹古方珍药物组成:独活15g桑寄生20g秦艽20g防风10g细辛5g川芎15g当归15g生地15g白芍15g桂枝10g茯苓15g杜仲15g牛膝15g人参10g甘草10g。
趣味速记方歌歌诀:独活寄生仲七珍,辛膝芄桂要防风。
注:“七珍”即八珍汤去掉白术。
用法:水煎分3次服。
功效: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
症见腰膝冷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方解:君——独活祛风除湿,蠲痹止痛;桑寄生补养肝肾,强壮筋骨。
臣———防风、秦艽祛风胜湿;牛膝、杜仲补养肝肾。
佐——肉桂、细辛温经止痛,通利血脉;当归、芍药、地黄、川芎养血活血;人参、茯苓、甘草补气健脾渗湿,后七味即八珍汤去白术,意在气血兼顾。
使———甘草甘温,调和诸药。
诸药相合,共奏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之功。
运用要点:本方为痹证日久,而见气血虚弱者代表方剂,临床应用以腰膝冷痛,关节屈伸不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临床常用于慢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痛,若寒湿偏重者可加川乌、附子、干姜、苍术之属;疼痛较甚者可加虫类通络之品如白花蛇、乌蛇、蜈蚣、全蝎之类。
附方:三痹汤(《妇人良方》):即本方去掉寄生,再加黄芪、续断而成,较前方增加了益气之功。
用法:上药共为粗末,加姜枣水煎服。
功效:祛风胜湿,益气养血。
主治:风寒湿痹或气血凝滞,手足拘挛等。
二方功效相近,但独活寄生汤重在治腰腿痹痛,偏于血弱;三痹汤重于治手足拘挛,偏于气虚。
独活寄生汤独活寄生汤方剂来源唐.《千金要方》。
组成与用法独活9克桑寄生9克杜仲9克牛膝9克细辛3克秦艽9克茯苓9克桂心1.5克防风9克川芎6克人参9克甘草6克当归9克芍药9克干地黄15克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功能补肝肾,益气血,祛风湿,止痹痛。
主治肝肾两亏,气血不足,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肢节不利,或麻木不仁,舌淡苔白,脉细弱。
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腰背或四肢的慢性劳损,关节痛,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又有用于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下肢象皮肿,脊髓灰质炎等病症。
例如: (1)坐骨神经痛以本方去桂心、干地黄、茯苓、芍药,加狗脊、菟丝子、川断、黄芪、稀莶草、红花为基础方,治疗19例。
外伤痛甚者,加乳香、没药;腿沉重者,加生苡仁,麻木者,加木瓜、黑木耳;畏寒者,加桂枝。
结果:均获满意疗效(《辽宁中医杂志》1982年第8期)。
本方加味,重用桑寄生、牛膝、杜仲,治疗100例。
结果:2临床治愈87例,显效7例,好转3例,无效3例({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0年第1期)。
(2)腰椎骨质增生本方加减,治疗110例。
其中属退行性病变者48例,外伤性62例。
腰部冷痛者,加重桂心用量;腰部热痛,加薏苡、桑枝,腰痛甚、转侧不利,加狗脊、乌蛇;腰痛致行走困难,重用芍药、甘草,并配合乳香、没药、生川乌、白芥子等醋调热敷。
结果痊愈(症状消失,腰部活动自如,1年后随访未复发)67例,有效(症状消失,部分活动受限,i年内有复发,用原方仍有效)41例,无效2例(《河北中医)1990年第1期)。
(3)脊髓灰质炎本方加减,治疗20例。
发热口渴者,加钩藤、知母;湿热偏盛者,加苍术、黄柏,病久气虚者,加黄芪、党参;上肢瘫痪者,加羌活,下肢瘫痪,加续断,患肢肤色苍白、隐青、肤冷者,加红花、桂枝、鸡血藤。
结果:治愈(瘫痪消失,行动自如)15例,好转(瘫痪好转,已能活动,但稍跛行)4例,无效1例。
治愈时间12—52天({浙江中医杂志}1983年第3期)。
独活寄生汤7方
1《慎斋遗书》卷七。
组成:白芍1两,杜仲1两,归身1两,防风1两,白
芷1两,人参1两,细辛1两,桂心1两,熟地1两,
牛膝1两,川芎1两,寄生1两,甘草1两,独活3
两。
功能主治:鹤膝风,痛甚,因干风者,并主痛
风。
用法:加生姜,水煎服。
2《妇科胎前产后良方注评》。
组成:独活8分,桑寄生8分,牛膝8分,木瓜、
薏米8分,秦艽6分,续断8分,当归尾8分,生地
6分,茯苓8分,芍药(炒)5分,焦杜仲8分,甘
草5分。
功能主治:产后腿脚无力,不能动履。
用法:水煎服。
3《医略六书》卷三十。
组成:熟地5钱,独活1钱半,当归3钱,官桂1钱
半,白芍1钱半(酒炒),川芎1钱,茯苓3钱,杜
仲3钱(酒炒),牛膝3钱(酒炒),桑寄生3
钱(酒炒)。
功能主治:产后脚气疼痛,脉虚涩弦浮者。
用法:水煎,去滓温服。
4《得效》卷三。
组成:独活2两半,真桑寄生(无则用川续断
代)2两,杜仲(切,炒断丝)2两,北细辛2
两,白芍药2两,桂心2两,芎䓖2两,防风(去
芦)2两,甘草2两,人参2两,熟地黄(洗)2
两,大当归2两。
炮制:上锉散。
功能主治:风伤肾经,腰痛如掣,久不治,流入
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之患;及新产腰脚挛疼,
历节风湿,脚气;产后血虚生风,手足抽掣,筋
脉挛急,时发搐搦,半身不遂;或因劳役太早,
风邪乘间而入。
用法:每服4钱,水2盏煎,空心服。
5《鸡峰》卷四。
组成:独活、寄生、细辛、杜仲、牛膝、防风、
芎、熟地黄各等分。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所得,腰
背痛,不速治,喜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
痛重,或腰胁痛,脚气偏重,毒湿多风。
素无风
或久履湿冷,或足汗脱履,或洗足当风,湿毒内
攻,足胜两腿缓纵挛痛,或皮肉紫破有疮。
用法:每服3钱,以水1大盏,煎至6分,去滓温
服,1日2次。
服讫温身,勿令冷也。
取蒴藋菜火
燎,厚安置床上,热卧之上,冷复燎之。
冬月取
根,春取茎,熬热卧之。
诸处风湿亦用此方。
6《千金》卷八。
组成:独活3两,寄生2两,杜仲2两,牛膝2
两,细辛2两,秦艽2两,茯苓2两,桂心2两,
防风2两,芎䓖2两,人参2两,甘草2两,当归2
两,芍药2两,干地黄2两。
功能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腰
膝疼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
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象细弱。
用法:上(口父)咀。
以水1斗,煮取3升,分3
服,温身勿冷。
服汤,取蒴藋叶火燎,厚安席
上,热眠上,冷复燎之。
冬月取根,春取茎,
熬,卧之佳。
7《医医偶录》卷一。
组成:独活1钱,桑寄生1钱,防风1钱,秦艽1钱,
威灵仙1钱,牛膝1钱,茯苓1钱,桂心5分,细辛3
分,炙草3分,当归2钱,金毛狗脊2钱。
功能主治:产后腰痛,上连脊背,下连腿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