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人类学:人体骨骼测量纲要
- 格式:ppt
- 大小:2.70 MB
- 文档页数:47
体质人类学期末复习资料(精华版)体质人类学期末复习资料(精华版)一、概念题:1.体质人类学:是将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种,研究其体质形态、身体结构及其生物学的变异和进化,以阐述人类的起源、人种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2.布鲁门巴赫:德国人类学家,他创立了颅骨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被称为“体质人类学之父”。
3.林耐:瑞典人类学家,他建立了生物的分类系统,把人与蝙蝠、狐猴、猿猴都归为一类,称之为灵长目;同时,他还在灵长目中划分出了智人属,而其中又再分为四个人种。
4.人体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下肢伸直,两足并立。
5.法兰克福平面/耳眼平面:是由左右侧耳门上点和左侧眶下点位于一个水平面所决定的。
6.能人:今大约250万年前,人类进入了“能人阶段”.生活在大约160-250万年前的能人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简单的石器。
在埃塞俄比亚古纳(Gona)地点已发现250万年前的石器,是迄今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工具。
到目前为止,可靠的化石证据显示能人之前的人类化石仅发现于非洲7.尼安德特人:距今大约20-3万年生活在欧洲和近东地区的古人类。
尼安德特人已经能够制造使用复杂的工具、具有狩猎、丧葬等习俗。
也有学者将尼安德特人归入古老型智人。
二、思考题:1、体质人类学的定义?体质人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体质人类学是将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种,研究其体质形态、身体结构及其生物学的变异和进化,以阐述人类的起源、人种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体质人类学是兼跨自然和历史科学的学科。
它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体形态学、生物进化论、灵长类学、古人类学、人种学。
2.什么是人?人与猿的界限,60年代以前,古人类学界一般以能否制造工具作为划分人与古猿的界限;研究发现:制造工具不是人类独有的能力,黑猩猩也会制造工具;古人类学界逐渐放弃以能否制造工具来区分古猿与最早的人,改而采用另外的标志作为划分人与猿的界限:习惯性两腿直立行走。
实验名称:人的骨骼实验实验日期:2022年10月15日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骨骼的组成、形态和功能。
2. 观察人体骨骼的各个部分,掌握骨骼的解剖结构。
3. 通过实验,提高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材料1. 人体骨骼模型2. 解剖图谱3. 实验记录本4. 骨骼解剖图谱三、实验方法1. 观察人体骨骼模型,了解骨骼的组成和形态。
2. 按照解剖图谱,逐一观察骨骼的各个部分,记录观察结果。
3. 通过实验,掌握骨骼的解剖结构。
四、实验步骤1. 观察骨骼模型,了解人体骨骼的组成,包括骨、骨连接和骨膜。
2. 观察脊柱,包括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了解脊柱的形态和功能。
3. 观察骨盆,包括髂骨、耻骨和坐骨,了解骨盆的形态和功能。
4. 观察上肢骨,包括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和指骨,了解上肢骨的形态和功能。
5. 观察下肢骨,包括股骨、胫骨、腓骨、跖骨和趾骨,了解下肢骨的形态和功能。
6. 观察颅骨,包括额骨、顶骨、颞骨、蝶骨、筛骨和枕骨,了解颅骨的形态和功能。
7. 观察关节,包括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了解关节的形态和功能。
五、实验结果1. 人体骨骼由206块骨头组成,分为中轴骨和四肢骨两部分。
2. 脊柱是人体的重要支撑结构,具有保护脊髓、支持体重和维持身体平衡等功能。
3. 骨盆是连接躯干和下肢的重要骨连接,具有支持体重、保护内脏和产生运动等功能。
4. 上肢骨和下肢骨分别具有支撑、保护和运动等功能。
5. 颅骨具有保护脑部和面部器官的功能。
6. 关节是人体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连接骨骼、传递力和产生运动等功能。
六、实验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人体骨骼的组成、形态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骨骼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体运动、支持和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保护骨骼,预防骨骼疾病的发生。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人体骨骼模型,掌握了骨骼的解剖结构,了解了骨骼的形态和功能。
骨骼体态评估骨骼体态评估是指通过对个体骨骼的评估,分析其姿势和体态,判断是否存在姿势异常或骨骼畸形的专业技术。
本文将介绍骨骼体态评估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目的骨骼体态评估的主要目的是判断个体的骨骼姿势和体态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存在骨骼畸形或者其他问题。
通过评估,可以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骨骼问题,以保持或改善个体的健康状况。
二、方法1. 定位测量:评估者通过观察个体的静止姿势和动态动作,详细记录下来。
包括观察个体身体前后左右的倾斜情况,骨盆的水平状态,脊柱的曲度,肩膀的高低等。
2. 镜面检视:让个体站在镜子前,全面观察自己的身体姿势和体态,注意是否存在不协调的地方。
3. 便捷测试:通过一些简单的测试方法,如前屈测试、仰卧起坐测试、翻转前屈测试等,评估个体的柔韧性和关节活动度。
4. 以往病史和家族病史:了解个体的以往病史和家族病史,对于评估个体的骨骼体态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注意事项1. 评估者需要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判断个体的骨骼姿势和体态。
2. 评估者应注意保护个体的隐私,尊重个体的自尊心和隐私权。
3. 评估者要与个体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不要对个体进行刻意的抨击和指责,要以积极的态度进行评估和指导。
4. 评估结果需要及时记录和总结,制订相应的改善计划和措施,同时需要与个体进行沟通和反馈。
5. 骨骼体态评估不能单一依靠观察外貌,还需要结合个体的相关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评估分析。
综上所述,骨骼体态评估是一项重要的专业技术,通过评估个体的骨骼姿势和体态,可以发现骨骼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评估者需要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注意保护个体的隐私和尊重个体的权益。
评估结果需要及时记录和总结,制定相应的改善计划和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健康。
《体质测量与评价》教学大纲一、课号:01102511二、总学时:32学时三、适用专业:高等工程专科三年制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四、选用教材:人体测量与评价,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作者:人体测量与评价编写组,ISBN编号:704003106X五、本课程的作用和任务人体测量与评价介绍了同人体测量与评价有关的主要理论知识和形态、机能、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测量与评价方法,以及身体组成成分、营养状况、疲劳程度的评定方法。
理论知识的主要内容有:测量的可靠性,有效性及客观性的概念及其检验,评价的概念及分类,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动态评价方法的应用,人体生长发育的评价与预测,成套测验的项目分析,以及人体测量工作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等,并附有国内外各种评价标准。
六、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绪论一、人体测量与评价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二、人体测量与评价的内容三、人体测量发展概况重点:人体测量与评价的内容。
建议学时:1学时第一章测量与评价概说内容:第一节测量的期望一、可靠性二、有效性三、客观性第二节身体发育的评价与预测一、评价的概念及评价标准二、形态发育的评价三、生理机能、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评价四、身体发育的预测第三节测试工作计划的制定及项目分析一、测试工作计划的制定二、项目分析(成套测验)重点:评价的概念及评价标准、形态发育的评价、生理机能、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评价。
难点:项目分析(成套测验)建议学时:3学时第二章人体形态测量第一节形态测量的基本知识一、形态发育特点二、常用人体解剖学术语三、体表划线四、测量的基本姿势及测点第二节姿势的检查与评价一、姿势的概念及完美姿势的条件二、姿势的一般检查与评价三、脊柱弯曲度的检查四、胸廓形状检查五、腿的形状检查六、足的形状检查第三节身体测量一、身体测量的意义二、测量内容及方法第四节体型一、测量体型的意义二、体型的概念及分类三、体型的测量方法第五节骨髂年龄一、骨骼年龄的概念二、骨骼年龄与成熟度三、儿童少年时期的骨骼X线解剖特点四、骨骼年龄的测定第六节生长发育的评价一、对个体的评价二、对集体(群体)的评价重点:姿势的检查与评价、生长发育的评价。
体质人类学体质人类学一、基本情况基本情况::课程编号:1026030016课程名称:体质人类学(Physical Anthropology)学时学分:36学时 2学分开课对象:民族学专业本科生开课学期:第二学年第二学期课程类型:专业必修二、课程目的与任务课程目的与任务中国当前的发展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的内涵有四个维度:一是人与自然生态和谐,二是中国与世界和谐,三是社会阶层即贫富和谐,四是多元文化即民族宗教和谐。
人类学是通过研究文化理解人性,促进跨文化理解,追求人类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学科。
《体质人类学》是人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民族学/文化人类学一起构成整体的人类学学科。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对人的体质特征,人类和生物共同进化的机制,人类体质与文化相互影响有系统的了解,为学生今后从事民族学、人类学和博物馆学研究打下一个生物—文化整体论的基础。
同时,通过对生物进化论、人体形态学、人种学、古人类学和灵长类学的阐述,学生将认识到体质人类学是社会文化研究联系自然科学的重要纽带,是文化相对论的生物学基础,同时也是生物文化整体论的完整呈现。
本课程特别强调学生对人性与文化互动关系的理解,要求学生在充分认识人类的能力、潜力与局限的基础上,养成在观察、理解、管理和服务于人类社会的过程中以人为本的角度。
学科范式上,本课程强调学生把观察多元民族文化的范式从社会发展史转向文化生态学。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通过本课程掌握体质人类学的认知柜架、研究方法和生物进化机制,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当前的毕业论文和今后的研究和管理工作。
本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用以人为本,综合平衡和可持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研究人类的起源、进化、适应与变异,人类体质多样性的形成,人类与自然生态的关系等问题。
人体形态学部分要求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人体形态,把握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域性特征及其标志。
【最新】骨龄如何测骨龄评估(测试)与成年身高预测全网发布:____-04-14 21:31 发表者:潘嘉严 (访问人次:25427)个人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一、骨龄(bone age,skeletal age)的正式名称是:骨骼测定年龄。
1、什么是骨龄:人的生长发育可用两个“年龄”来表示,即生活年龄(日历年龄)和生物年龄(骨龄)。
骨龄是骨骼年龄的简称,借助于骨骼在_光摄像中的特定图像来确定。
在了解人的骨龄情况时,通常要拍摄人左手手腕部的_光片,医生通过_光片观察左手掌指骨、腕骨及桡、尺骨下端的骨化中心的发育程度,来确定骨龄。
它是通过测定骨骼的大小、形态、结构和相互关系的变化反映体格发育程度,并通过统计处理,以年龄的形式,以岁为单位进行表达的生物学年龄。
2、标准骨龄片拍摄方法:标准骨龄片,只需要拍一张左手正位片。
拍摄时,左手五指自然张开,手心向下,中指与前臂保持中一条直线(尽量不要左右偏,手臂放平不要上抬),_线球管对准第三掌骨头,球管与_光片距离在80CM左右。
3、影响骨骼发育的因素:很多疾病都影响骨骼发育,使其入提前或落后,如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或肿瘤、性早熟、甲亢、单纯性肥胖伴身材增长过快、卵巢颗粒细胞瘤等将导致骨龄提前;而卵巢发育不全(Turner综合征)、软骨发育不全、垂体性侏儒(生长激素缺乏症)、甲低等将导致骨龄明显落后。
最重要的因素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统,生长激素、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对骨骼发育起调节和控制作用,其中性激素在青春期骨骼发育中起主导作用。
二、骨龄评估临床意义人类骨骼发育的变化基本相似,每一根骨头的发育过程都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不同阶段的骨头具有不同的形态特点,因此,目前经常需要使用骨龄评价生长发育的方面有:①骨龄评估能较准确地反映个体的生长发育水平和成熟程度;②它不仅可以确定儿童的生物学年龄,而且还可以通过骨龄及早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潜力以及性成熟的趋势;③通过骨龄还可预测儿童的成年身高,可用于对身高有不同要求的运动人才,艺术人才和其他方面特殊人才的选拔;④骨龄的测定还对一些儿科内分泌疾病的诊断有很大帮助;⑤指导内分泌临床用药。
全身体格检查纲要1. 一般检查/生命体征(1)准备和清点器械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压舌板、电筒、叩诊锤、近视力表、大头针或别针、卷尺、直尺、棉签(2)自我介绍(说明职务、姓名,并进行简短交谈以融洽医患关系)(3)观察、营养、面容、表情和意识等一般状态一般通过视诊(4)当受检者在场时洗手(5)测量体温(腋温,10分钟,36-37)(6)触诊桡动脉至少30秒食中无名指,30秒搏动数*2即脉率(7)用双手同时触诊双侧桡动脉,检查其对称性(8)计数呼吸频率至少30秒次数(30秒*2)、深度、节律,一般在数脉率后进行或在背部体检时进行(勿告诉患者)(9)测右上肢血压二次休息5-10分钟,避免激动,禁烟半小时,仰卧/坐位,肘部与右心房同高(坐位第四肋软骨/卧位腋中线),血压计打开调零,袖带占上臂2/3,气袖中央对肱动脉,肘上2-3cm,容一指,触诊肱动脉,听诊器勿塞入袖带,加压至160mmHg或搏动消失20-30mmHg,Korotkoff法,出现为SBP,消失为DBP,2次取低值,关闭血压计2. 头颈部(10)观察头部外形、毛发分布、异常运动等(11)触诊头颅分开头发观察头皮、头发密度(12)视诊双眼及眉毛眼睑内翻/下垂/水肿、闭合状态,眉毛稀疏(13)分别检查左右眼的近视力(用近视力表)距离33cm,正常可看清第十行,看清最小一行为近视力(14)检查下睑结膜、球结膜和巩膜双手拇指于下睑中分,向上看,暴露下睑结膜/穹窿结膜/球结膜/巩膜(15)检查泪囊向上看,双拇指轻压下睑内眦(急性炎症时避免)(16)翻转上睑,检查上睑、球结膜和巩膜向下看,拇食指捏住上睑中部边缘,向前下方牵拉,食指向下压迫睑板上缘,向上捻转(17)检查面神经(VII)运动功能(皱额、闭目)面神经上支皱眉/皱额/闭目(对抗)(18)检查眼球运动(检查六个方位)距离30-40cm,头部固定,双眼注视,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19)检查瞳孔直接对光反射(同侧视神经/动眼神经)双眼平视前方,勿注视光源,光源从外侧迅速移向一侧瞳孔,勿同时照双侧,可用手中隔(20)检查瞳孔间接对光反射(一侧视神经和对侧动眼神经)(21)检查集合反射(动眼神经)手指距眼前1米,指尖向上,与双眼同高,注视指尖,迅速移至鼻梁前5cm,双眼内聚/瞳孔缩小(22)观察双侧外耳及耳后区外形/大小/位置/对称(23)触诊双侧外耳及耳后区触痛/结节等(24)触诊颞颌关节及其运动手指向前方压住耳屏,张口闭口触诊运动(25)分别检查双耳听力(摩擦手指或用手表)静室,闭目,堵住一侧耳道,拇食指或手表从1m外逐渐移近,一般1m左右可闻及(26)观察外鼻颜色外形(27)触诊外鼻从鼻根至鼻尖鼻翼,注意压痛畸形(28)观察鼻前庭、鼻中隔电筒,头稍后仰,拇指向上轻推鼻尖,鼻前庭皮肤、鼻毛、鼻中隔偏曲(29)分别检查左右鼻道通气状态手指压闭一侧鼻翼,吸气(30)检查上颌窦,注意肿胀、压痛、叩痛等双手固定耳后,将拇指置于颧部,同时按压有无压痛,是否对称。
骨龄测定引言骨龄测定是一种用来评估一个人骨骼发育程度的方法。
它常用于儿科和骨科领域,有助于确定一个人是否在正常的生长过程中,以及提供治疗和干预的指导。
本文将详细介绍骨龄测定的原理、方法和临床应用。
一、骨龄测定的原理骨龄是指根据骨骼的发育程度来判断一个人的年龄。
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骨骼会经历一系列发育阶段,人们可以根据这些阶段的特征来推测一个人的年龄。
骨龄测定主要依赖于骨骺的发育情况,骨骺是长骨两端的软骨结构,它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会逐渐骨化。
通过比较一个人骨骼的发育情况和参考标准,可以推断出这个人的骨龄。
二、骨龄测定的方法1.手腕骨龄测定法手腕骨龄测定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医生会通过X光或者CT扫描来观察一个人手腕的骨骼结构,并根据手腕骨骼的发育情况来判断一个人的骨龄。
手腕是整个身体骨骼发育最早的部位之一,因此手腕的骨骼发育情况可以较好地反映一个人的骨龄。
2.牙齿骨龄测定法牙齿骨龄测定法主要用于儿童和青少年。
牙齿的发育也是一个较好的指标来判断一个人的骨龄。
通过观察和比较牙齿的生长、萌出和更换情况,医生可以推断出一个人的骨龄。
3.膝关节骨龄测定法膝关节骨龄测定法主要用于儿童和青少年。
通过X光或者MRI扫描,医生可以观察一个人膝关节的骨骼结构,并根据膝关节骨骼的发育情况来判断一个人的骨龄。
三、骨龄测定的临床应用1.评估生长发育状况骨龄测定可以帮助医生评估一个人的生长发育状况。
通过比较一个人的骨龄和实际年龄,医生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在正常的生长过程中。
如果一个人的骨龄与实际年龄相比较落后,可能意味着这个人的生长发育存在问题。
2.诊断和治疗骨骼疾病骨龄测定也在诊断和治疗骨骼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对于骨骼发育不良的患者,骨龄测定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干预治疗以促进骨骼的正常发育。
3.评估青少年成熟度骨龄测定可以用于评估青少年的性成熟度。
青春期的到来通常伴随着骨骼的迅速发育,通过观察骨骼的发育情况,医生可以判断一个人的性成熟程度。
体质人类学复习一.名词解释1.解剖学姿势:也称解剖学方位。
为正确描述人体骨骼、系统、器官而需要公认统一标准和描述用语。
无论描述对象姿势如何,均按此方位进行描述。
指:指身体直立,两眼平视正前方,两上肢下垂并靠于躯干的两侧,下肢伸直,两足并拢,手掌和足尖向前。
2.法兰克福平面:也称眼耳平面,由左右侧耳门上点(po)和左眶下缘点(or)3点所确定的一个平面,当左侧眶下缘点破损时以右眶下缘点代替。
(耳门上点:耳门上缘的中点;眶下缘点:眶下缘最低点)3.头骨上常选用的一些观测性状:眼眶、梨状孔性状等等1)颅骨最大长、颅骨最大宽、颅高2)眶宽、眶高、两眶宽、眶间宽,前眶间宽;3)鼻宽、鼻高、鼻骨最小宽、鼻骨最小高。
4•牙齿的辨识分为几个类型:牙的类型(人类演化特征)1)牙齿在生态适应方面是一种变化皱感的器官,哺乳类动物的牙齿发生了明显的形态分化,即包括有门齿、犬齿、前臼齿和臼齿四种类型,它们分别执行切割、撕裂、捣碎和研磨食物的生理功能。
由于食性的不同,某些类别的牙齿在一些种属中已经丧失,这是牛物器官“用进废退”的自然法则作用的结果。
2)在灵长类进化的早期阶段,门齿的数目减少,每块上瓠骨仅剩下两颗门齿。
人类的犬齿明显退化,其齿尖一般也不超岀齿列的平面。
(撕裂功能退化)人类具有连续性的齿列,在门齿、犬齿和前臼齿之间不存在齿隙(发达的犬齿想适应的结构特点)。
人类第一臼齿最大,第三臼齿最小,甚至现代人当屮第三臼齿终生缺失的比例也很高。
(与猿类的差别,猿一小三大)这种差别充分显示岀人类的牙齿是在进化的过程中发生了退化现象的器官。
铲形门齿:上颌两颗中门齿的两边缘翻卷成棱,中间低凹,像-•把铲子,铲形门齿在东亚现代人群和化石人群均具有较高的出现率。
中国绝大多数人是这种门齿,体现中国古人类的连续演化。
5•印加骨:一般指岀现在顶骨与枕骨之间人字点附近的两侧对称的缝间骨。
印加骨在南美洲印加人有较高的出现率。
印加骨是顶骨与枕骨之间的三角形小骨。
体格检查纲要胸廓和肺前、侧胸部(乳房不做体检)A、视诊1、暴露前胸和侧胸部。
2、观察呼吸频率和深度。
3、观察胸廓形态、皮肤、静脉曲张。
B、触诊1、检查双侧胸廓活动度及对称性。
2、检查双侧触觉语颤。
3、检查双侧胸膜摩擦感。
4、检查皮下捻发感、胸廓压痛、胸骨压痛。
C、叩诊叩诊双侧前、侧胸部各肋间锁骨中线、腋中线(锁中线从第1肋间叩诊到第6肋间,左右、内外对比叩诊,腋中线从第四肋间叩诊到第8肋间)。
D、听诊1、听诊双侧前、侧胸部各肋间锁骨中线、腋前线、腋中线部位呼吸音。
(或前胸听诊16个部位)2、听诊双侧语音传导。
3、听诊双侧胸膜摩擦音。
背部A、视诊1、暴露背部。
2、观察脊柱、胸廓形态、皮肤、静脉曲张。
B、触诊1、检查双侧胸廓活动度及对称性。
2、检查双侧触觉语颤。
C、叩诊1、叩诊背部双侧各肋间隙,肩胛间区和肩胛下区叩诊手法不同。
2、叩诊双侧肺下界及下界移动度。
D、听诊1、听诊双侧各肋间呼吸音。
(或后胸听诊12个部位)2、听诊双侧语音传导。
心脏A、视诊1、暴露前胸部。
2、切线位观察心尖搏动位置、强度、范围,有无异常搏动、心前区隆起。
B、触诊1、两步法触诊心尖搏动,注意心尖搏动位置、强度、范围2、触诊心前区各瓣膜区,心包摩擦感C、叩诊1、叩诊左侧心脏相对浊音界。
2、叩出肝上界。
3、叩诊右侧心脏相对浊音界。
D、听诊1、听诊二尖瓣区(心率、节律、心音、杂音、心包摩擦音)。
2、听诊肺动脉瓣区。
3、听诊主动脉瓣区。
4、听诊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
5、听诊三尖瓣区。
腹部仰卧位:A、视诊1、充分暴露腹部。
2、受检者屈膝、双上肢置于躯体两侧。
3、观察腹部外形、皮肤、脐部、静脉曲张、腹式呼吸、胃肠型、蠕动波。
B、听诊1、听诊肠鸣音。
2、腹部血管杂音:腹主动脉、双侧肾动脉。
C、触诊1、浅部触诊腹部:(逆时针或倒S型)腹壁紧张度2、深部触诊腹部:(逆时针或倒S型)压痛、反跳痛、包块3、特殊部位压痛和反跳痛:麦氏点(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4、训练腹式呼吸2-3次。
《古代人骨鉴定与实验分析》讲义授课人:原海兵四川大学考古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2年8月18日目录第一章人体解剖学纲要第一节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及分支学科第二节人体解剖学常用方位术语第二章骨骼解剖概要第一节关于骨的一般知识一、骨的分类和形态二、骨的组织结构三、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四、骨的生长发育第二节颅骨一、脑颅骨二、面颅骨三、颅骨的整体观察第三节躯干骨一、椎骨二、胸骨三、肋骨四、脊柱和胸廓第四节上肢骨一、上肢带二、自由上肢骨骼第五节下肢骨一、下肢带二、自由下肢骨骼第三章牙齿解剖概要第一节关于牙齿的一般知识一、有关的解剖学方位术语二、牙齿的形态和分部三、牙齿的组织结构四、牙齿的分类和齿式第二节恒齿一、门齿二、犬齿三、前臼齿四、臼齿第三节乳齿一、乳门齿二、乳犬齿三、乳臼齿四、乳齿与恒齿的交替与鉴别第四章人体骨骼测量纲要一、人体测量学二、人体测量仪器第五章骨骼的性别和年龄鉴定第一节性别鉴定一、骨盆的性别特征二、颅骨的性别特征三、下颌骨的性别特征四、其他骨骼的性别特征第二节年龄鉴定一、根据牙齿的萌出时间推断年龄二、牙齿的磨耗程度与年龄的关系三、根据颅骨骨缝的愈合情况推断年龄四、骨化点的出现和骨骺的愈合五、耻骨联合面的年龄变化六、骨骼上的其他老年性变化七、年龄鉴定结果的表示法第六章颅骨的测量与观察第一节颅骨的测量一、颅骨和下颌骨的标准平面二、颅骨和下颌骨的主要测点三、颅骨和下颌骨的主要测量项目四、颅骨和下颌骨的主要指数第二节颅骨的观察第七章体骨的测量与观察第一节体骨的测量第二节体骨的观察第八章牙齿的测量与观察第一节牙齿的测量第二节牙齿的观察第九章脑容量和身高的复原第一节脑容量的测量和推算第二节身高的推算第一章人体解剖学纲要第一节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及分支学科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是研究人体的形态和结构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该学科以阐明人体结构的形式、成因、相互关系以及发展规律为研究目的。
通常,在广义的人体解剖学的范畴之内,由于具体研究方式和叙述方法以及重点的不同,又形成了若干个分支学科,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系统解剖学:将人体的各器官结构按照其基本功能归纳为各种系统(如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分别进行叙述和结构其形态结构。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骨骼的基本结构和组成;2. 掌握人体骨骼各部位的功能和特点;3. 培养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二、实验用具1. 人体骨骼模型;2. 解剖盘;3. 解剖镊;4. 记号笔;5. 实验报告纸。
三、实验内容1. 人体骨骼的组成和结构;2. 人体骨骼各部位的功能和特点;3. 骨骼系统的分类和分布;4. 骨骼的发育和生长。
四、实验步骤1. 观察人体骨骼模型,了解骨骼的基本结构和组成;2. 比较骨骼模型和实际骨骼的异同,总结骨骼的形态和特点;3. 分析骨骼各部位的功能和特点,如脊柱、四肢骨、头骨等;4. 研究骨骼系统的分类和分布,如中轴骨、四肢骨等;5. 了解骨骼的发育和生长过程,如软骨组织、骨膜、骨髓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人体骨骼的基本结构和组成:人体骨骼由206块骨头组成,可分为中轴骨和四肢骨两大类。
中轴骨包括颅骨、脊柱、骨盆等,主要起到保护内脏、支撑身体和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主要起到支撑身体、运动和抓握等功能。
2. 人体骨骼各部位的功能和特点:脊柱是人体的中轴骨,起到支撑和保护脊髓的作用;四肢骨分为上肢骨和下肢骨,上肢骨包括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等,下肢骨包括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等。
上肢骨和下肢骨在运动中起到杠杆作用,使人体能够进行各种动作。
3. 骨骼系统的分类和分布:骨骼系统分为中轴骨和四肢骨。
中轴骨位于身体中央,包括颅骨、脊柱、骨盆等;四肢骨位于身体两侧,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
4. 骨骼的发育和生长:骨骼的发育和生长与软骨组织、骨膜和骨髓有关。
软骨组织是骨骼发育的基础,骨膜负责骨骼的生长和修复,骨髓则负责骨骼的营养供应。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人体骨骼的基本结构和组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骨骼各部位的功能和特点。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骨骼系统的分类和分布,以及骨骼的发育和生长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培养了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