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课教案[人教版(1-20)
- 格式:pdf
- 大小:24.74 KB
- 文档页数:16
二年级语文课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作者,对课文内容有深入的理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3)运用思维导图、故事续写等方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喜欢语文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作者、珍惜文化的价值观。
(3)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对课文深层次意义的理解。
(3)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进行创意表达。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X》。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4. 学生作业本。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课文朗读与理解(15分钟)(1)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大意的理解。
(3)分段朗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细节。
3. 生字词学习(10分钟)(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解释。
(2)教师举例,引导学生运用生字词。
(3)学生互相交流,巩固生字词记忆。
4. 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对课文内容进行评价。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3.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年级上册——阅读写作教案第一课时第一单元我的自画像一,猜谜语1,一身皮毛真好看,尾巴蓬松像把伞,把家安在大树上,上上下下跳的欢。
(松鼠)2,耳朵长,尾巴短,只吃菜,不吃饭。
(兔子)3,头胖脚掌大,像个大傻瓜,四肢短又粗,爱穿黑大褂。
(熊)4,尖尖嘴巴,细细小腿,托条尾巴,疑神疑鬼。
(狐狸)5,鼻子像钩子,耳朵像扇子,大腿像柱子,尾巴像鞭子。
(象)二,写话指导1,找一位同学,认真看看这位同学的样子。
2,让这位同学说说自己的爱好。
3,写的时候注意顺序,可以先写外貌,再写爱好。
4,要学会分段。
三,提纲开头:总写自己的基本信息。
(姓名,年龄,年纪,身份)1,直接介绍自己。
2,打招呼。
3,自问自答。
中间:1,外貌:身高,胖瘦,头发,脸,眉毛,眼睛,鼻子,嘴。
2,爱好兴趣:看电视,画画,唱歌,玩游戏。
结尾:再次点明中心。
1,这就是我,一个可爱的小女孩。
2,我的自画像画完了,你喜欢我吗?3,你愿意和我做朋友吗?四,例文(课本例文)五,好词好句。
第二课时第二单元我的家人一,导入找同学介绍自己的家人。
1,都包括谁?(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
)2,说说他们都是干什么的,年龄。
3,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人,说说他的外貌,爱好。
二,提纲开头:介绍家人的基本信息。
中间:1,介绍家人的外貌。
2,介绍家人的性格特点,爱好。
(举事例)结尾:表达对家人的感情。
三,例文(课本例文)四,好词好句。
第三课时第三单元描写秋天一,导入让同学们介绍自己喜欢的季节及原因。
秋天到了,秋婆婆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现在,让我们把秋天画下来吧。
(给同学们看秋天的图片)二,写话指导1,秋天哪里体现最明显,给你的感受是什么?2,在秋天不同的地点,你都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样子的?3,你闻到花香,听到秋雨的声音,看到秋天的色彩了吗?4,你喜欢秋天吗?三,提纲题目:美丽的秋天,金色的秋天,喜悦的秋天。
开头:用优美的语言引出秋天的到来。
中间:1,田野里:稻子,花生,玉米,大豆,高粱2,果园里:苹果,柿子,梨,石榴,橙子3,草地上:小草小花4,树林里:树叶,小动物结尾: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阅读(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阅读(1)部分展开学习。
具体内容包括了《小壁虎借尾巴》、《荷叶母亲》、《小兔子乖乖》和《大象和小蚊子》四个故事。
这些故事内容丰富,寓意深刻,旨在培养学生们对自然界的认知,同时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四个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人物特点。
2. 培养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和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人物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故事挂图、卡片。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故事挂图,引导学生谈论对四个故事的初步了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过程一:展示《小壁虎借尾巴》挂图,让学生讲述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以及的结果。
过程二:展示《荷叶母亲》挂图,引导学生谈论荷叶母亲的特点,以及故事中体现的母爱。
过程三:展示《小兔子乖乖》挂图,让学生讲述小兔子如何应对大灰狼的威胁。
过程四:展示《大象和小蚊子》挂图,引导学生谈论大象和小蚊子的相处之道。
2. 新课导入:带领学生阅读四个故事,讲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人物特点。
过程一:阅读《小壁虎借尾巴》,分析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以及故事中各种动物的尾巴特点。
过程二:阅读《荷叶母亲》,讨论荷叶母亲如何在雨中保护小青蛙,体会母爱的伟大。
过程三:阅读《小兔子乖乖》,让学生学会勇敢面对困难,善于动脑筋解决问题。
过程四:阅读《大象和小蚊子》,让学生明白友谊的可贵,以及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针对四个故事,设计相关问题,检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例题一:《小壁虎借尾巴》中,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它有没有借到尾巴?例题二:《荷叶母亲》中,荷叶母亲是如何在雨中保护小青蛙的?例题三:《小兔子乖乖》中,小兔子是如何应对大灰狼的威胁的?例题四:《大象和小蚊子》中,大象和小蚊子是如何化解矛盾的?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巩固所学内容。
二上阅读课教案教案标题:二上阅读课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阅读活动,学生将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的阅读策略,提取关键信息,并回答问题。
3. 学生将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教学重点:1. 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2. 阅读策略的运用。
3. 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份与学生课本相关的阅读材料。
2. 准备学生阅读材料的相关问题。
3. 准备生词和短语的解释和例句。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
例如:“你们喜欢阅读吗?你们最喜欢读什么类型的书?”2. 预习(10分钟)- 教师提供学生阅读材料,并让学生快速浏览文章,了解大意和主题。
- 教师引导学生预测文章内容,并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3. 阅读(15分钟)- 学生独立阅读文章,并尝试提取关键信息。
- 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标记重要信息,帮助理解文章。
4. 理解(15分钟)-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文章内容的问题,鼓励学生回答并解释答案。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主题和细节,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5. 阅读策略(1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并解释一种阅读策略,例如:预测、推测、找关键词等。
- 教师与学生一起运用该策略,解决一些与文章相关的问题。
6. 生词和短语(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解释其含义。
- 教师提供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生词和短语。
7. 总结(5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总结学到的阅读策略和生词短语。
-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阅读心得。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相关的文章,并运用所学的阅读策略。
2. 提供更多的生词和短语练习,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组织阅读小组活动,让学生分享和讨论自己的阅读体验和观点。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能力。
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朗读课文,熟练掌握课文中的生词。
2.能够正确理解课文,从中获取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3.学会自我教育和提高阅读能力,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二、教学准备:1.阅读课文:《小太阳》。
2.生词卡片:太阳、身体、亮、小鸟、树枝。
3.教学PPT。
三、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太阳的图片,请学生大声朗读太阳的名字,看看太阳的样子。
然后教师会问学生们:太阳对人们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反过来问学生:太阳如何对植物们产生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生词卡片,并学生一起学习生词。
2、阅读过程:(1)学生阅读课文《小太阳》。
(2)学生自己试着回答相关问题。
3、讨论过程:(1)学生和同桌分享自己的答案。
(2)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并与教师一起讨论。
4、巩固:(1)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纠正发音不准确的学生。
(2)教师给学生安排一些阅读任务,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做笔记。
5、扩展:(1)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写一篇小故事,以太阳为主题,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
(2)学生可以在家中找到一些关于太阳的资料,然后向全班同学分享资料。
四、教学技巧:此教学方法能够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提高了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五、教学总结:通过此次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教案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太阳、身体、亮、小鸟、树枝等生词,更加了解了太阳的作用。
同时,学生们也学习了如何阅读并从中获取信息。
学生们还得到了自我教育与提高阅读能力的指导,为语文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课教案[人教版(1-20)]《金色的小船》阅读教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金色的小船》阅读教案设计1、秋天的原野一、教学要求: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秋天的原野的变化。
⒉能讲述这个故事。
培养阅读能力。
⒊培养学生从小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二、重点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并通过想象说出文章描绘的情景。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提问导入,激发兴趣:秋天的原野是什么样子呢?现在让我们来感受一下。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秋天的原野什么样?4、检查初读情况,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三、指导朗读体会秋天的原野发生的变化。
教师启发:我们读了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了文中的美景。
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1、分自然段读课文2、提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四、细读课文,理解文意1、教师引导:通过朗读学习,我们感受了秋天的原野如画般的美丽景色。
2、启发思考: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3、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称它为如画般的美丽景色?请用朗读来告诉老师。
五、回溯全文,朗读品味1、细读了课文后,这样的美文我们应反复读,品。
2、学生朗读练习。
3、教师小结秋天的原野如画般的美丽景色。
要爱护环境。
六、布置作业⒈熟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1、秋天的原野天空山谷稻子雁群八、教学反思:2、金色的小船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培养理解能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金色的小船的美好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在学习中,感知文章的语言美。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提问导入:设置疑问:你见过金色的小船吗?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划出不认识或者不理解的词语。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语文二班级上册全册教案1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11个, 积累词语9个, 句子1句。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了解课文内容, 并能展开合理想象, 体会母亲等待儿子归来的情景。
3.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危险时, 要尽自己的力量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重点:朗读感悟村民们援救遇险船员的感人场面。
教学难点:理解汉斯的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 海有时是温柔的, 有时也会发怒。
瞧——(出示课文第一节: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 海上的暴风掀翻了一条渔船。
在紧急关头, 船员们发出了求救的信号。
)(1)指名读。
要读出情况紧急的语气。
(2)对呀, 村里的人们收到警报, 立即出海营救,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感人的故事。
板书:7海中救援2.指名读、齐读课题。
理解“救援”的意思。
说明:开头用课文第一节引入, 便于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爱好, 并要指导学生将情况紧急的语气读好。
关于理解课题中“救援”的意思, 要多鼓舞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 并且可以渗透有关词语理解的小知识, 告诉学生理解词语常用的方法, 如:查字典或词典;找近义词;联系课文内容理解。
若能熟练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 就能把词语的意思理解正确。
二、整体感知, 学习字词。
1.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标上小节号。
2.检查学习情况。
出示:营救搏斗毫不懈怠精疲力竭抵达哀求依靠亲吻筒状(1)读词语。
(指名小老师领读)(正音:营是后鼻音)(2)介绍自己记字形的好方法。
(3)指导书写:抵(最后一笔点不要漏写)让学生自己在田字格中描写一个。
(4)对于生字所组成的词语有什么不理解?(其中“筒状”可以通过出示实物来理解)3.课文读通顺了吗?指名分节朗读。
说明:识字环节主要让学生自己谈谈识字的好方法, 如:“抵”和“低”可以比较着记, “营”注意是后鼻音, 让学生看看茶叶罐,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筒状”的词义。
《金色的小船》阅读教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金色的小船》阅读教案设计1、秋天的原野一、教学要求: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秋天的原野的变化。
⒉能讲述这个故事。
培养阅读能力。
⒊培养学生从小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二、重点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并通过想象说出文章描绘的情景。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提问导入,激发兴趣:秋天的原野是什么样子呢?现在让我们来感受一下。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秋天的原野什么样?4、检查初读情况,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三、指导朗读体会秋天的原野发生的变化。
教师启发:我们读了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了文中的美景。
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1、分自然段读课文2、提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四、细读课文,理解文意1、教师引导:通过朗读学习,我们感受了秋天的原野如画般的美丽景色。
2、启发思考: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3、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称它为如画般的美丽景色?请用朗读来告诉老师。
五、回溯全文,朗读品味1、细读了课文后,这样的美文我们应反复读,品。
2、学生朗读练习。
3、教师小结秋天的原野如画般的美丽景色。
要爱护环境。
六、布置作业⒈熟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1、秋天的原野天空山谷稻子雁群八、教学反思:2、金色的小船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培养理解能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金色的小船的美好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在学习中,感知文章的语言美。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提问导入:设置疑问:你见过金色的小船吗?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划出不认识或者不理解的词语。
2、检查初读情况,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三、指导朗读教师启发:我们读了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了文中的美景。
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从叶子到小船的变化中,你想到了什么?四、细读课文,理解文意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教师引导:通过朗读学习,我们感受了金色的小船是多么的脆弱和美好。
2、启发思考: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你们想到了什么?3、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称它为金色的小船?请用朗读来告诉老师。
五、回溯全文,朗读品味1、学生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师小结,金色的小船是多么的脆弱和美好。
我们要珍惜那些美好的事物。
六、布置作业⒈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2、金色的小船秋风金色叶子小船八、教学反思:3、山里果儿熟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山里果儿的不同种类。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培养理解能力。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丰收的果实需要付出劳动。
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
二、重点难点: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提问导入:设置疑问:你知道果实成熟的季节吗?你见过果实成熟的季节的盛况吗?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
1、带着刚才的问题自由读课文,理解部分词语。
2、检查初读情况,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说说你觉得山里果儿熟了是一种什么景象?三、指导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从山里果儿熟了的盛况中,你想到了什么?四、细读课文,理解文意⒈第一自然段: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⑶理解"描金秀银" ⑷小结:这一自然段主要写山里人进山收获果实。
⒉第二自然段: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⑶什么叫"硕果累累" ⑷小结:这一自然段主要写果实丰富多样。
3、第三自然段: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⑶理解"丰收" "喜报" ⑷小结:这一自然段主要写收获的忙碌4、第四自然段: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⑶什么叫"运出山" ⑷小结: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丰收的喜悦五、回溯全文,朗读品味1、学生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师小结,果实成熟的季节的盛况。
丰收的果实需要付出劳动。
六、布置作业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七、板书设计3、山里果儿熟描金秀银硕果累累丰收喜报喜悦八、教学反思:4、秋姑姑的集合哨二、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秋天水果的不同种类。
2、理解关键词语,弄清课文的重要内容。
培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环境的好习惯。
二、重点难点:理解关键词语,弄清课文的重要内容。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激发兴趣::你知道秋姑姑的集合哨吗?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初读情况,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三、指导朗读课文分为三部分第一段(1)写秋姑姑吹集合哨第二段(2~6) 写各种水果都来了第三段(7)写秋姑姑很高兴四、细读课文,理解文意㈠学习第一段。
⒈读第1自然段,想想集合哨是什么意思?㈡学习第二段。
读第2--6自然段想想各种水果都来了包括哪几种水果(三)学习第三段读第7自然段想想空气为什么香香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秋姑姑的高兴心情五、回溯全文,朗读品味1、学生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师小结,秋姑姑吹集合哨各种水果都来报道,多美好。
六、布置作业⒈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4、秋姑姑的集合哨香蕉柿子石榴苹果梨子八、教学反思:5、落叶飘飘三、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讲述故事内容,了解落叶的细腻情感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培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要与长辈建立良好关系。
二、重点难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激发兴趣::你知道落叶也有梦吗?二、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划出不认识或者不理解的词语2、检查初读情况,齐读课文,教师及时评点。
三、指导朗读教师启发:我们读了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四、细读课文,理解文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落叶和泥土的心情体会"悄悄话"的意思。
五、回溯全文,朗读品味1、学生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师小结,落叶归根,来年更美好。
六、布置作业⒈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5、落叶飘飘落叶泥土大树悄悄话摇篮曲八、教学反思:6、三片红色的落叶一、教学要求: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落叶渴望实现梦想的心情。
⒉能讲述这个故事。
培养阅读能力。
⒊引导学生体会有梦想就要努力实现。
二、重点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并通过想象说出文章描绘的情景。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提问导入,激发兴趣:三片红色的落叶也有梦想吗?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落叶有什么梦想?4、检查初读情况,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三、指导朗读体会三片红色落叶的不同遭遇。
教师启发:我们读了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了文中的美景。
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1、分自然段读课文2、提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四、细读课文,理解文意1、教师引导:通过朗读学习,我们知道了三片红色落叶都实现了他们的梦想。
2、启发思考: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3、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落叶高兴的笑了?请用朗读来告诉老师。
五、回溯全文,朗读品味1、细读了课文后,这样的美文我们应反复读,品。
2、学生朗读练习。
3、教师小结,三片红色落叶都实现了他们的梦想。
我们有梦想就要努力实现。
六、布置作业⒈熟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6、三片红色的落叶渡船小伞小板凳高兴八、教学反思:7、秋风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培养理解能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秋风的话的深刻含义。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珍惜劳动成果的品格。
二、重点难点:在学习中,感知文章的语言美。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提问导入:设置疑问:你听见过秋风吹口哨吗?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划出不认识或者不理解的词语。
2、检查初读情况,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三、指导朗读教师启发:我们读了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了文中的美景。
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从秋风的话中,你想到了什么?四、细读课文,理解文意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教师引导:通过朗读学习,我们了解秋风的话的深刻含义。
2、启发思考: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你们想到了什么?3、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秋风说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染成的?请用朗读来告诉老师。
五、回溯全文,朗读品味1、学生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师小结,我们了解秋风的话的深刻含义。
我们要珍惜那些美好的事物。
珍惜劳动成果六、布置作业⒈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7、秋风画追绿染美八、教学反思:8、画秋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画秋的步骤。
2、理解关键词语,弄清课文的重要内容。
培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细心观察周围环境的好习惯。
二、重点难点:理解关键词语,弄清课文的重要内容。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激发兴趣::你最近画画了吗?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初读情况,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三、指导朗读课文分为三部分第一段(1)写老师教我画画第二段(2~6) 写画秋的过程第三段(7)写明天要把画交给老师四、细读课文,理解文意㈠学习第一段。
⒈读第1自然段,想想怎么才能涂上美丽的颜色?㈡学习第二段。
读第2--6自然段想想画秋是按照什么步骤画的(三)学习第三段读第7自然段想想老师能猜到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画秋的步骤。
五、回溯全文,朗读品味1、学生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师小结,了解画秋的步骤,要有细心观察周围环境的好习惯。
六、布置作业⒈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8、画秋先画再画又画最后画八、教学反思:9、下课十分钟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培养理解能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下课十分钟的实际作用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二、重点难点:在学习中,感知文章的语言美。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