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两年后,丈夫患伤寒去世,而两岁的儿子又被狼吃掉。贺家 大伯来收屋,把她赶出家门。走投无路的祥林嫂,只好回到鲁四老爷家 做工。然而,在最初因失去儿子而得到了一些同情之后,祥林嫂却更因 再嫁的耻辱而遭厌弃、被嘲弄,饱受精神折磨。为赎罪,她用尽历年积 存下的工钱捐了门槛,可仍不被允许参与“祝福”祭祀,从此她日渐不 济,最后被打发出鲁四老爷家,沦为了乞丐。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 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 的一死,使人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是人家看出 了中国还是奴隶制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 新月。
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的境遇、内 心的痛苦和悲哀。
三处肖像描写
三次惨重打击 祝 三福个不同祥林嫂 三段不同人生境况
整出悲剧的点睛之笔
眼睛的变化
心理
初到鲁镇 顺着眼
善良、安分
再到鲁镇 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 痛苦
讲阿毛故事 没有神采,直着眼
捐门槛
分外有神
痛悔而麻木 充满希望、喜悦
不让祝福 失神,窈陷下去
特点:使用倒叙的手法,将结局放在了文章的开头。 作用: 1.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人们的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 营造了小说悲剧的氛围,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2.在情节安排上,把悲剧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 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关于祥林嫂的三次外貌描写:
第一次:“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 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反人性的封建思想、封建礼教
祝福吃人
顽固守旧、自私冷漠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