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
- 格式:pdf
- 大小:2.09 MB
- 文档页数:53
继电器总述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操控器材,它具有操控体系(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操控体系(又称输出回路),通常运用于主动操控电路中,它实践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操控较大电流的一种主动开关。
故在电路中起着主动调度、安全维护、变换电路等效果。
一、继电器的品种一、继电器(relay)的作业原理和特性当输入量(如电压、电流、温度等)抵达规矩值时,使被操控的输出电路导通或断开的电器。
可分为电气量(如电流、电压、频率、功率等)继电器及非电气量(如温度、压力、速度等)继电器两大类。
具有动作快、作业安稳、运用寿数长、体积小等利益。
广泛运用于电力维护、主动化、运动、遥控、丈量和通讯等设备中。
1、电磁继电器的作业原理和特性电磁式继电器通常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构成的。
只需在线圈两头加上必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必定的电流,然后发作电磁效应造车网,衔铁就会在电磁力招引的效果下战胜回来绷簧的拉力吸向铁芯,然后股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
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不见,衔铁就会在绷簧的反效果力回来正本的方位,使动触点与正本的静触点(常闭触点)开释。
这么吸合、开释,然后抵达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堵截的意图。
关于继电器的常开、常闭触点,能够这么来差异:继电器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况的静触点,称为常开触点;处于接通状况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点。
2、热敏干簧继电器的作业原理和特性热敏干簧继电器是一种运用热敏磁性资料查看和操控温度的新式热敏开关。
它由感温磁环、恒磁环、干簧管、导热设备片、塑料衬底及别的一些附件构成。
热敏干簧继电器不必线圈励磁,而由恒磁环发作的磁力驱动开关动作。
恒磁环能否向干簧管供应磁力是由感温磁环的温控特性决议的。
3、固态继电器(SSR)的作业原理和特性固态继电器是一种两个接线端为输入端,另两个接线端为输出端的四端器材,基地选用阻隔器材完结输入输出的电阻隔。
固态继电器按负载电源类型可分为沟通型和直流型。
按开关型式可分为常开型和常闭型。
名词解释继电器
名词解释继电器
继电器(Relay),又称继电继动器、电磁继电器、磁控继电器,是一种被电器、电子和控制电路等电气设备所使用的开关元件,具有极高的安全抗干扰能力,可广泛应用于不同的系统中,常用来实现控制两端的复杂运算。
继电器结构简单,因此具有可靠性高,可编程性强等优点,是电气设备中的重要元件之一。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当一种外加的电压或电流通过继电器的控制电路时,激发线圈。
随后,铁芯被磁场的感应力吸入到线圈的中心,使触头接触,实现从控制电路向被控制电路的电压或电流转换。
当断开继电器的控制电路时,线圈停止激发,铁芯失去磁场的感应力,也就失去了夹紧力,也就断开了触头的接触。
继电器的类型有许多,例如电源继电器、直流继电器、接近继电器、热继电器等等。
它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用来判定开关,在电话交换机中用来实现信号的转换,在家用电器中用来实现设备的开关控制等,因此是电气设备中的重要元件。
- 1 -。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自动控制系统以及各种电子设备中。
它具有隔离、放大、转换信号等功能,可以实现电路的开关、保护和控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包括继电器的结构、工作方式和应用场景。
一、继电器的结构继电器由电磁系统和触点系统组成。
电磁系统包括线圈和铁芯,触点系统包括正常触点和辅助触点。
1. 线圈:继电器的线圈由导线绕成,通常使用铜线或者铝线。
线圈通电时会产生磁场,使铁芯受力,进而控制触点的开闭。
2. 铁芯:铁芯是继电器中的重要部份,通常由软磁材料制成,如硅钢片。
线圈通电时,磁场会使铁芯磁化,产生吸引力或者排斥力,从而控制触点的状态。
3. 正常触点:正常触点是继电器的主要开闭部件,通常由银合金制成。
当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时,正常触点会受到铁芯的吸引力而闭合,断开线圈通电时则会弹开。
4. 辅助触点:辅助触点是继电器中的辅助开闭部件,通常与正常触点配合使用。
辅助触点可以实现多种功能,如电路的切换、保护和控制等。
二、继电器的工作方式继电器的工作方式可以分为吸引型和排斥型两种。
1. 吸引型继电器:吸引型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时,铁芯受到磁场的吸引力而被吸引,触点闭合。
断开线圈通电时,磁场消失,铁芯失去吸引力,触点弹开。
2. 排斥型继电器:排斥型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时,铁芯受到磁场的排斥力而被推开,触点断开。
断开线圈通电时,磁场消失,铁芯回到原位,触点闭合。
三、继电器的应用场景继电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以下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
1. 电力系统:继电器在电力系统中起到保护和控制的作用。
例如,继电器可以监测电流、电压等参数,一旦超过设定值,继电器会触发报警或者切断电源,保护电力设备和人身安全。
2. 自动控制系统:继电器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用于实现电路的开关和控制。
例如,继电器可以实现灯光、机电、风扇等设备的自动控制,提高自动化程度和节能效果。
3. 电子设备:继电器在电子设备中用于信号转换和放大。
常用继电器使用说明继电器是一种根据输入信号的变化,接通或断开小电流电路,以实现自动控制和保护功能的电器。
继电器的分类方法很多,按输入信号的性质可分为:电压继电器、电流继电器、速度继电器、压力继电器等;按工作原理可分为:电磁式继电器、电动式继电器、感应式继电器、晶体管式继电器和热继电器等;按输出方式可分为:有触点式和无触点式。
继电器主要由感测机构、中间机构和执行机构3部分组成。
1.中间继电器中间继电器是用来增加控制电路中的信号数量或将信号放大的继电器。
其输入信号是线圈的通电和断电,输出信号是触头的动作,由于触头的数量较多,所以可以用来控制多个元件或回路。
JZ系列中间继电器的外形如图所示。
(1)结构中间继电器由线圈、静铁心、动铁心、触头系统、反作用弹簧及复位弹簧等组成。
JZ7型中间继电器的结构如图所示。
(2)选用中间继电器主要根据被控制电路的电压等级、所需触头的数量、种类、容量等要求来选择。
(3)安装与使用中间继电器的使用与接触器相似,但中间继电器的触头容量较少,一般不能在主电路中应用。
中间继电器一般根据负载电流的类型、电压等级和触头数量来选择。
2.热继电器热继电器一般作为交流电动机的过载保护用,热继电器有两相结构、三相结构和三相带断相保护装置等3种类型。
JR系列热继电器的外形如图所示。
(1)结构它是由热元件、触头系统、动作机构、复位机构和整流电流装置组成。
其结构如图所示。
(2)工作原理使用时,将热继电器的三相热元件分别串接在电动机的三相主电路中,常闭触头串接在控制电路的接触器线圈回路中。
当电动机过载时,流过电阻丝的电流超过热继电器的整定电流,电阻丝发热,主双金属片向右弯曲,推动导板向右移动,通过温度补偿双金属片推动推杆绕轴转动,从而推动触头系统动作,动触头与常闭静触头分开,使接触器线圈断电,接触器触头断开,将电源切除起保护作用。
电源切除后,主双金属片逐渐冷却恢复原位,于是动触头在失去作用力的情况下,靠弹簧的弹性自动复位。
继电器的介绍一、小型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继电器是自动控制电路中常用的一种元件。
实际上它是用较小的电流来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
在电路中起着自动操作、自动调节、安全保护等作用。
继电器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电磁式和干簧式两种。
电磁式继电器成本较低,便于在面包板上使用。
电磁式继电器是以电磁系统为主体构成的,图T319 为电磁式继电器的结构和符号示意图。
当继电器线圈通以电流时,在铁心、轭铁、衔铁和工作气隙 d 中形成磁通回路,从而使衔铁受到电磁吸力的作用而吸向铁芯,此时衔铁带动支杆而将板簧推开,使一组或几组常闭触点断开(也可以使常开触点接通)。
当切断继电器线圈的电流时,电磁力失去,衔铁在板簧的作用下恢复原位,触点又闭合。
在电路中,表示继电器时只要画出它的线圈和与控制电路有关的接点组就可以了。
继电器的线圈用一个长方框符号表示,同时在长方框内或框旁标上这个继电器的文字符号“ K ”。
继电器的接点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把它直接画在长方框的一侧,这样做比较直观。
另一种是按电路连接的需要,把各个接点分别画在各自的控制电路中,这样对分析和理解电路是有利的,但必须同时在属于同一继电器的线圈和接点旁边,注上相同的文字符号,并把接点组编号。
表B321 列出了继电器的常用符号和三种接点的符号。
按有关规定,在电路中,接点组的画法应按线圈不通电时的原始状态画出。
图T320是一个简单实用的自动关灯电路。
当按下按钮开关S后,晶体管VT立即饱和导通,电源电压(6 V)加在继电器线圈的两端,使它吸合,动合触点闭合,“ 220 V、40 W ”的灯泡电源被接通而发光。
同时,电容C被迅速充电,使它的两端电压也达 6 V。
当放开按钮后,由电源提供电流IB的电路被切断,但电容C两端存在电压,还能维持晶体管工作,随着时间的延迟,电容中的电荷经过电阻R与晶体管的发射结泄放,电容两端的电压逐渐下降,当晶体管UBE<0.5 V以后,VT截止,继电器线圈失去电压而释放,触点被打开,“ 220 V、40 W ”灯泡的电源被切断而熄灭。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继电器(Relay)是一种电气控制装置,它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小电流控制大电流的开关装置。
它是电路中常用的自动化控制元件,广泛应用于各种电气设备和自动化系统中。
一、继电器的组成继电器主要由电磁系统和触点系统两部份组成。
1. 电磁系统:由线圈、铁芯和固定在铁芯上的触点构成。
线圈是继电器的控制部份,通常由绝缘线圈和铜线组成。
当线圈通电时,会产生磁场,使得铁芯磁化,并吸引触点。
2. 触点系统:包括固定触点和动触点。
固定触点由触点座、触点片和触点弹簧组成,通常固定在继电器的金属底座上。
动触点由触点片和触点杆组成,它们与固定触点相对,当线圈通电时,动触点会被吸引并与固定触点接触,形成闭合回路。
二、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现象和触点的开闭操作。
1. 吸合过程:当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时,线圈中的电流会产生磁场,使铁芯磁化。
磁化后的铁芯吸引动触点,使其与固定触点接触,形成闭合回路。
此时,继电器的输出电路通路关闭,电流可以在触点间流通。
2. 断开过程:当线圈的电流断开时,磁场消失,铁芯失去磁性,动触点由于触点弹簧的作用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与固定触点分离,断开闭合回路。
此时,继电器的输出电路通路打开,电流无法在触点间流通。
三、继电器的工作应用继电器的工作原理使其具有不少应用,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示例:1. 电气控制:继电器可以用于控制机电、灯光、加热器等电气设备的开关。
通过控制继电器的线圈通断,可以实现对这些设备的远程控制。
2. 自动化系统:继电器常用于自动化系统中,如工业控制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等。
通过继电器的开闭操作,可以实现对各种设备的自动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
3. 电力系统保护:继电器在电力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保护角色。
例如,过载保护继电器可以监测电流是否超过额定值,一旦超过,继电器会触发断电保护,避免设备损坏或者火灾发生。
4. 电子设备:继电器也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如计算机、通信设备等。
继电器编辑[jì diàn qì]继电器(英文名称:relay)是一种电控制器件,是当输入量(激励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
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之间的互动关系。
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
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目录1元件符号2主要作用3主要分类4主要元件介绍▪电磁继电器▪固态继电器(SSR)▪热敏干簧继电器▪磁簧继电器▪光继电器▪时间继电器▪中间继电器1元件符号编辑因为继电器是由线圈和触点组两部分组成的,所以继电器在电路图中的图形符号也包括两部分:继电器(图1)一个长方框表示线圈;一组触点符号表示触点组合。
当触点不多电路比较简单时,往往把触点组直接画在线圈框的一侧,这种画法叫集中表示法。
电符号和触点形式:继电器线圈在电路中用一个长方框符号表示,如果继电器有两个线圈,就画两个并列的长方框。
同时在长方框内或长方框旁标上继电器的文字符号“J”。
继电器的触点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把它们直接画在长方框一侧,这种表示法较为直观。
另一种是按照电路连接的需要,把各个触点分别画到各自的控制电路中,通常在同一继电器的触点与线圈旁分别标注上相同的文字符号,并将触点组编上号码,以示区别。
继电器的触点有三种基本形式:1、动合型(常开)(H型)线圈不通电时两触点是断开的,通电后,两个触点就闭合。
以合字的拼音字头“H”表示。
2、动断型(常闭)(D型)线圈不通电时两触点是闭合的,通电后两个触点就断开。
用断字的拼音字头“D”表示。
3、转换型(Z型)这是触点组型。
这种触点组共有三个触点,即中间是动触点,上下各一个静触点。
线圈不通电时,动触点和其中一个静触点断开和另一个闭合,线圈通电后,动触点就移动,使原来断开的成闭合,原来闭合的成断开状态,达到转换的目的。
继电器工作原理继电器是一种常用的电气控制设备,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中。
它通过电磁原理实现电路的开关操作,能够将低电压信号转换为高电压或大电流信号,从而实现对电路的控制。
本文将介绍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包括继电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应用场景。
一、继电器的基本结构继电器一般由线圈、触点和外部装置组成。
其中,线圈是继电器的重要部分,通过提供电流来产生磁场。
触点是继电器的开关部分,包括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用于连接或切断电路。
外部装置则通过连接器与继电器相连,用于实现控制电路。
二、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当继电器的线圈接通电源时,会在继电器内部产生一个磁场。
这个磁场会吸引或释放触点,实现电路的连接或断开,从而完成对电路的控制。
1. 吸合过程当继电器线圈的电流通过时,线圈内部会产生一个磁场。
这个磁场会吸引触点,使其闭合。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会从继电器的常开触点进入,然后流向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从而实现电路的通断控制。
2. 断开过程当继电器的线圈电流断开时,磁场消失,触点会被释放。
此时,常开触点会恢复原位,与常闭触点分离,电路中的电流无法通过继电器,从而实现电路的断开。
三、继电器的应用场景继电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工业自动化、通信、交通等。
其应用场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电机控制在电机控制领域,继电器通常用于控制电机的启停、正反转以及速度调节等功能。
通过对继电器线圈的控制,可以实现对电机的精确控制。
2. 电力系统保护继电器在电力系统保护中起着关键作用。
例如,在电力配电系统中,继电器可用于过载保护、短路保护以及地闸保护等。
通过监测电流和电压信号,继电器能够及时切断故障电路,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3. 自动化控制继电器也是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实现对各种设备的自动控制,如温度控制、液位控制以及流量控制等。
通过与传感器和执行器的配合,继电器能够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通信系统在通信系统中,继电器用于信号的切换和连接。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及作用继电器是一种电气控制装置,能通过电磁原理将小电流或电压的信号转换为大电流或电压的信号,实现电路的开关控制。
其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和电磁继电的原理。
继电器主要由电磁继电器和固态继电器两种类型。
电磁继电器由电磁线圈、铁芯、触点和外壳等组成。
当通入线圈的电流达到一定数值时,线圈周围就会产生电磁场,使铁芯被吸引。
吸引后,触点会闭合,使电源与被控制的电路连接,电路通电;当线圈的电流断开时,电磁场消失,铁芯不再被吸引,触点恢复到初始状态,电源与被控制的电路断开,电路断电。
通过这种方式,继电器实现了电路的开关控制。
继电器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作用:1.电流和电压转换:继电器能将小电流或电压的信号转换为大电流或电压的信号。
这使得继电器可以在电力系统中起到电流和电压转换的作用,将低电压信号控制高电压和高电流的电路。
2.电路分离和隔离:继电器能够将控制电路和被控制电路完全分离,使得继电器的输出电路和输入电路实现了电气隔离。
这种隔离作用可以保证高电压和高电流的电路不会对控制电路产生影响,提高电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多路开关控制:继电器可以实现多个触点的开关控制,使得一个继电器能够同时控制多个电路。
这种特性常用于需要同时控制多个设备或电路的场合,提高了电路的可控性和应用灵活性。
4.扩大承载能力:继电器的输出触点可以承受较大的电流和电压。
例如,当需要控制的设备要求较大的电流或电压时,可以通过继电器来实现,从而保护控制电路。
5.自动化控制:继电器可以与自动控制系统相结合,实现自动化控制。
通过控制继电器的线圈电流,可以实现定时控制、远程控制和自动控制等功能,提高电气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作用,继电器还有很多其他的应用。
在工业生产中,继电器常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电动机保护、安全保护系统、装备联锁等方面;在家庭生活中,继电器常用于电器控制、照明控制、电磁炉控制等方面。
综上所述,继电器是一种重要的电气控制装置,能够将小电流或电压的信号转换为大电流或电压的信号,实现电路的开关控制。
5种常见继电器原理、功能
1、中间继电器
功能:增加控制电路中的触点数和容量,中转和放大信号。
原理:线圈通电产生磁场,吸引衔铁动作,从而实现触点的闭合或断开。
应用案例:在复杂的控制系统中扩展控制回路。
2、热继电器
功能:主要用于电动机等设备的过载保护,避免设备因过载运行而损坏。
原理:通过电流过大时双金属片受热弯曲,推动触点动作,断开电路。
应用:各类电动机的过载保护,如工厂中的风机电机。
3、时间继电器
功能:按设定时间控制电路的通断。
原理:通过电子或机械定时器实现定时功能,在设定的时间后使触点动作。
应用:路灯的定时开启和关闭。
4、电磁继电器
功能:通过小电流控制大电流,实现电路的通断切换。
原理:线圈通电产生磁场,吸引衔铁动作,从而实现触点的闭合或断开。
应用:在工业自动化生产线中控制电机的启动和停止。
5、固态继电器
功能:无触点通断,响应速度快,寿命长。
原理:通过半导体器件控制电路,通过输入信号来控制输出端的导通和截止。
应用:数控机床的电源控制。
第九节继电器继电器是一种根据电或非电信号的转化来接通或分断小电流电路的自动控制电器。
其输入量可以是电流、电压等电量,也可以是温度、时间、速度等非电量。
接触器用来接通或分断大电流电路,其输入量只能是电压。
一、常用继电器的类型及应用有电压继电器、电流继电器、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热继电器和速度继电器等。
以JZ7系列中间继电器、JS7系列时间继电器、JRl6系列热继电器、JY l系列速度继电器等为例。
1. 电压、电流继电器根据输入(线圈)电流大小而动作的继电器称为电流继电器。
按用途可分为过电流继电器和欠电流继电器。
过电流继电器:当电路发生短路及过流时立即将电路切断,过电流继电器线圈通过的电流小于整定电流时,继电器不动作。
欠电流继电器:当电路电流过低时立即将电路切断。
电压继电器是根据输入电压大小而动作的继电器,过电压继电器动作电压整定范围为105%~120%U N,欠电压继电器吸合电压整定范围为30%~50%U N,释放电压调整范围为7%~20%U N。
2.中间继电器原理与接触器相同,其触头系统中无主、辅触头之分,触头容量相同、触头容量较小。
输入量也是电压。
**作用:(1)当电压或电流继电器触头容量不够时,可借助中间继电器来控制,作为执行元件,被当作一级放大器用。
(2)当其他继电器或接触器触头数量不够时,可利用中间继电器来切换多条电路。
图1-49 中间继电器基本结构1-外壳 2-反力弹簧 3-挡铁 4-线圈 5-动铁心 6-动触头支架 7-横梁图1-50 塑封汽车继电器a)零部件图b)结构外形图图1-51 舌簧继电器a)具有常开接点的舌簧继电器 b)具有转换接点的舌簧继电器 c)水银湿簧管1—分叉舌簧触点 2、2’—静簧触点 3— 4、4’、4”—引出脚 5—永久磁铁 6—线圈 7—铁磁性盖 8—新的附加吸气剂9-舌簧片10-玻璃管11-骨架12-上极靴13-下极靴14-高气压倒多数15-动接点16-动簧片17-弹簧片18-水银3.时间继电器继电器的感测元件在感受外界信号后,经过一段时间才使执行部分动作,这类继电器称为时间继电器。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常用于电路中进行信号的放大、隔离和转换。
它由电磁线圈和一组可控开关组成,通过电磁吸合和释放来控制开关的状态。
继电器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控制、通信、电力系统等领域。
一、继电器的组成结构继电器主要由电磁线圈、铁芯、触点、弹簧、继电器外壳等部份组成。
1. 电磁线圈:电磁线圈是继电器的核心部件,通常由绕在铁芯上的导线组成。
当电流通过电磁线圈时,产生的磁场可以使铁芯磁化,从而吸引或者释放触点。
2. 铁芯:铁芯是继电器的磁路部份,通常由软磁材料制成。
当电磁线圈通电时,产生的磁场可以使铁芯磁化,从而改变触点的状态。
3. 触点:继电器的触点分为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
当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时,触点会发生状态改变,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当继电器的线圈断电时,触点又会恢复到初始状态。
4. 弹簧:弹簧用于控制触点的闭合和断开。
当线圈通电时,电磁力克服弹簧的弹性力,使触点闭合;当线圈断电时,弹簧的弹性力使触点断开。
5. 继电器外壳:继电器外壳用于保护内部元件,防止灰尘、潮湿和机械损坏等。
二、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和机械运动的相互作用。
1. 吸合过程:当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时,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的磁场使铁芯磁化,磁场吸引触点,触点闭合。
此时,继电器的常开触点断开,常闭触点闭合。
2. 释放过程:当继电器的线圈断电时,铁芯失去磁化,触点由于弹簧的作用力恢复到初始状态。
此时,继电器的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
3. 继电器的应用:继电器可以实现电路的开关控制、电流放大、信号隔离等功能。
它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如电力系统、工业自动化、通信系统等。
三、继电器的工作特点继电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隔离性:继电器的线圈和触点之间通过铁芯隔离,能够将控制信号和被控制电路隔离开,提高电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放大功能:继电器可以通过线圈的电流放大作用,将微弱的控制信号转换为较大的电流或者电压信号,以驱动大功率负载。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开关装置,它通过控制小电流来开关大电流,常用于电气控制系统中。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和电磁吸合断开的特性。
一、继电器的组成和结构继电器主要由电磁系统、触点系统和外壳组成。
1. 电磁系统: 电磁系统是继电器的核心部份,由线圈和铁芯组成。
线圈通电时产生磁场,使铁芯磁化。
铁芯磁化后,会对触点产生吸引力或者排斥力。
2. 触点系统: 触点系统由固定触点和动触点组成。
当电磁系统激励时,触点会发生吸合或者断开动作。
触点的材料通常是银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耐磨性。
3. 外壳: 外壳是继电器的外部保护结构,通常由绝缘材料制成,能够防止外界灰尘、湿气等对继电器的影响。
二、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个过程:激励过程和动作过程。
1. 激励过程: 当线圈通电时,产生磁场使铁芯磁化。
磁化后的铁芯对触点产生吸引力,使得动触点与固定触点闭合。
此时,继电器处于激励状态,通常称为“吸合”。
2. 动作过程: 当线圈断电时,磁场消失,铁芯失去磁化。
失去磁化后的铁芯对触点产生排斥力,使得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断开。
此时,继电器处于断电状态,通常称为“断开”。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描述为:通过控制线圈通断来控制触点的闭合和断开,实现对电路的开关控制。
三、继电器的应用继电器广泛应用于各种电气控制系统中,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1. 自动化控制系统: 继电器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逻辑控制,如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控制等。
2. 电力系统: 继电器在电力系统中用于保护和控制,如电力变压器保护、电力开关控制等。
3. 交通信号系统: 继电器用于控制交通信号灯的开关,确保道路交通的顺畅和安全。
4. 家用电器: 继电器在家用电器中用于实现电路的开关控制,如冰箱、洗衣机、空调等。
5. 汽车电子系统: 继电器在汽车电子系统中用于控制车灯、喇叭、电动窗户等设备的开关。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使得它成为电气控制系统中不可或者缺的元件,它能够实现对大电流的精确控制,保护电路和设备的安全运行。
继电器继电器是一种根据某种输入信号接通或断开小电流电路,实现远距离自动控制和保护的自动控制电器。
其输入量可以是电流、电压等电量,也可以是温度、时间、速度、压力等非电量。
而输出则是触点的动作或者是电路参数的的变化。
继电器不直接控制电流较大的主电路,而是通过接触器或其他电器对主电路进行控制。
同接触器相比,继电器具有触点分断能力小、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反应灵敏、动作准确、工作可靠等特点。
继电器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按输入信号的性质可分为:电压继电器、电流继电器、时间继电器、速度继电器、压力继电器等;按工作原理可分为:电磁式继电器、电动式继电器、感应式继电器、热继电器和电子式继电器等;按输出方式可分为:有触点式和无触点式。
按用途可分为:控制用与保护用继电器等。
下面介绍几种在电气控制系统中常用的继电器。
一、电磁式电压、电流、中间继电器电磁式继电器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使用维护方便,广泛地用在控制系统中。
电磁式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接触器类似,也是由电磁机构和触点系统等组成。
主要的区别在于:继电器可对多种输入量的变化做出反应,而接触器只有在一定的电压信号下才动作;接触器是用于切换小电路的控制电路和保护电路,而接触器是用来控制大电流电路;继电器没有灭弧装置,也无主辅触点之分等。
继电器的主要特性是用它的输入——输出特性表示的。
如图5—37所示。
图5—37 电磁式继电器的继电特性通常将继电器开始动作并顺利吸合的输入量称为“动作值”,记为X i;使继电器开始释放并顺利分开的输入量称为“释放值”,记为X r;把动合触点闭合后继电器的输出量称为Y0,触点断开后的输出量记为。
将X与Y的关系画出来,就是继电器的继电特性。
在图5—37中,X w为正常工作时的输入量,它必须大于X i,以免输入量发生波动时引起继电器误动作。
从继电器的输入——输出特性图中可看出:当继电器获得一个输入信号时,不论信号幅值有多大,只要没有达到动作值X i,继电器就不动作,输出信号Y保持原状态;当输入信号X达到动作值X i时,继电器立即动作,输出信号Y状态发生了变化。
继电电路的图形符号和应用继电器是铁路信号专业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电气元件。
继电器由铁芯、线圈、衔铁、接点等组成。
在线圈中通以工作电流,则在铁心中产生磁通,吸引衔铁靠近铁芯极靴,我们把这个现象称为继电器的励磁吸起。
继电器励磁吸起后,带动接点动作,使之与后接点断开,和前接点闭合。
称为接点的转换。
切断继电器线圈中的工作电流,则在铁芯中产生的磁通消失,于是衔铁靠自身的重力和接点弹簧片的反弹力恢复原位,称为继电器的失磁落下。
继电器落下时带动动接点与前接点分离,和后接点闭合。
一、继电器的图形符号为叙述方便,在继电电路中继电器的励磁有时用“A↑”表示A继电器励磁,用“A↓”表示A继电器落下。
a 继电器线圈符号b 继电器接点符号信号专业使用的安全型继电器的图形符号如表1-1所示。
二、继电电路的画法在熟悉了继电器线圈和接点的图形符号后,应用了解继电电路的画法,包括一般原理图画法和工程图画法。
在铁路信号控制系统中,对继电电路的绘图方法由如下规定:( 1 ) 在电路中均采用铁道部部颁标准的继电器图形符号。
(2)在电路中要标出电源的种类和极性。
(3)在电路中要标出线圈的端子号和用法。
(4)在电路中要标出接点的端子号。
(5)在电路中,无论线圈或接点,都要用箭头标出该继电器平时所处的状态。
用“↓”表示失磁状态,用“↑”表示励磁状态。
例:图1-2 是铁路信号系统中继电电路的规定画法。
图1-2 继电电路的规定画法其中(a)图是工程图画法,(b)图是一般原理图画法。
表1-1-2继电器接点的图形符号图1-2 继电电路的规定画法其中(a)图是工程图画法,(b)图是一般原理图画法。
(一)继电器线圈名称图形符号直流无极继电器直流无极继电器(分线圈使用)直流无极缓放继电器直流无极缓放继电器(分线圈使用)有极继电器有极继电器(分线圈使用)偏极继电器整流式继电器时间继电器双闭磁差动继电器表1-1-2继电器接点的图形符(二)继电器接点名称标准图形简化图形前接点闭合后接点断开前接点断开后接点闭合前后接点组(前接点闭合、后接点断开)前后接点组(前接点断开、后接点闭合)极性定位接点闭合极性定位接点断开极性反位接点闭合极性反位接点断开极性定反位接点组极性定反位接点组在继电器图形符号上标出继电器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