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选择题专项复习(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5
初二历史下册试题及答案第一章:古代中国的秦汉时期一、选择题1. 下列选项中,不是秦始皇对中国进行的制度改革的是:A. 统一文字B. 统一货币C. 统一度量衡D. 统一宗教答案:D2.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目的是:A. 方便贸易B. 统一计量标准C. 便于征税D. 推行统一制度答案:C3. 秦朝最重要的修筑工程是:A. 长城B. 道路C. 宫殿D. 陵墓答案:D4. 汉武帝开辟了对外贸易的道路,这条道路是:A. 丝绸之路B. 茶马古道C. 海上丝绸之路D. 中亚古道答案:A5. 在“王莽即位”后发生了望族萧何等人起义的事件是:A. 新朝B. 刘邦起义C. 红眉起义D. 赤眉起义答案:C二、填空题1. 秦始皇统一的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小篆2. 秦朝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
答案:暴政3. 汉朝时期边塞建立的屯田制度有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
答案:农业4. 新朝时期,一度废除的制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市肆制度5. 朗朗乾坤下一“子之不肖,_________________之祸。
”。
答案:无穷三、简答题1. 秦始皇对统一货币的改革有何影响?答案:秦始皇对统一货币的改革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货币统一,方便了贸易和征税。
统一货币的引进使得商业活动更为便捷,加强了国家财政控制的能力。
2. 汉朝时期的丝绸之路对于中国和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答案:汉武帝开辟的丝绸之路是中国与西方互通有无的重要贸易路线,促进了中国丝绸等商品的出口,也引进了大量外来文化和商品。
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于中国和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红眉起义和赤眉起义分别发生在什么时期,这两次起义有何相似之处?答案:红眉起义发生在新朝时期,赤眉起义发生在王莽统治时期,它们都是对新政权的抗争。
两次起义都揭露了望族篡位的野心和暴政,展示了人民群众的反抗精神,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最新湘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试题及答案全套1. 选择题1. 下列哪个事件不属于中国古代的农业发明?a) 农具的使用 b) 粮食储藏 c) 经济政策调整 d) 训练耕牛答案:c2.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分水岭?a) 殷商 b) 西周 c) 春秋战国 d) 秦汉答案:d2. 填空题1. 中央政府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_\_\_\_\_\_。
答案:国务院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用的行政措施之一是分封制度的废除,代之以 \_\_\_\_\_\_。
答案:郡县制3. 简答题1. 简述中国古代灭亡的主要原因。
答案:中国古代灭亡的主要原因有多方面,如外来侵略、内乱、统治者的失职、社会矛盾的激化等。
其中,外来侵略是一个重要因素,许多朝代的灭亡都与外族的入侵有关。
另外,内乱也是导致古代王朝灭亡的常见原因之一,内部的分裂和斗争导致了统治者的无力和社会秩序的瓦解。
统治者的失职也会引发社会动荡,例如统治者的腐败、专制等行为会引起民众的不满和抵制。
此外,社会矛盾的激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当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社会秩序往往难以维持,王朝的灭亡也就成为了必然的结果。
2. 郡县制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是什么?答案:郡县制是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采用的一项行政改革措施,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度,将国家划分为一级郡和二级县,并设立官员管理各地的政务。
这种制度极大地加强了中央政权的控制力,并推动了地方行政的规范化和统一化。
郡县制进一步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有助于推动国家的权力集中化和统一化发展。
同时,郡县制也为普及和推行法律、征税、户籍管理等提供了有力的基础,对中国历史上的行政制度改革和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以上为最新湘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试题及答案全套。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能力检测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该会议内容的是( )A.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以五星红旗为国旗C.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D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北平站”“北平东站”的大字一夜都改成“北京站”“北京东站”了与这一改变相关的会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3.杨凯在《中国梦的方位》中说:“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一路走到1949年,五星红旗迎风扬,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
”那么,“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的依据是( )A.中国共产党诞生B.中华民国建立C.国民政府成立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是指中国实现了( )A.全境解放B.社会主义C.国家富强D.民族独立5.下图知识卡片划线处应填写( )A三大改造D.西藏和平解放6美国作家约・托兰在《漫长的战斗》中指出:“中国出兵朝鲜,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是不得已的,”下列我国出兵朝鲜的目的中与此相一致的是( )A打击美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B援助朝鲜C.保家卫国D.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7.下列是在某场战争中牺牲的现江西省州市龙南县籍部分革命烈士名录。
据此分析,这场战争最有可能是(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D抗美圾朝战争8.在进行主题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一一最可爱的人”的研究性学习时,可以作为史料运用的是( )①当时的文献资料②历史博物馆内存放的有关实物资料③电影《上甘岭》④当时的实况纪录片和照片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2017年,朝鲜半岛上空阴云密布。
初二八年级下历史计算题专题(含答案)一、填空题1. 中国有多少个省份?中国有34个省份。
34个省份。
2.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是哪个?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
鄱阳湖。
3. 中国的首都是哪里?中国的首都是北京。
北京。
4. 《宣言》是由谁共同写作的?《宣言》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写作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写作的。
5.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是谁?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是秦始皇。
秦始皇。
二、选择题1. 以下哪个事件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前?A. 五四运动B. 北京奥运会C. 南京建都D. 反对洋货运动答案:C2. 宋朝的开国皇帝是谁?A. 宋太宗B. 宋真宗C. 宋高宗D. 宋太祖答案:D3.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封为"太祖"?A. 唐太宗B. 汉高祖C. 宋太宗D. 秦始皇答案:D三、简答题1. 请简述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原因和影响。
答案: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社会矛盾激化,百姓生活困苦以及中央政府的腐败无能。
起义影响深远,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灭亡,为三国时期奠定了基础。
2. 请简述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答案: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了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推动了科学发展,提升了对艺术和文化的重视,促进了地理大发现的进行。
四、解答题1. 请用简洁的语言解释"食指"这个词的来源和意义。
答案:"食指"这个词来自于古代使用手指品味食物的俗,因为食指是最常用于夹取食物的手指,所以人们称之为"食指"。
在现代,"食指"也被广泛用来表示用于指示或指向某个事物的手指。
2. 简述古代埃及文明的特点和成就。
答案:古代埃及文明的特点主要包括了发展的农业、强大的中央集权、丰富的宗教以及伟大的建筑和艺术成就。
其中,埃及的金字塔和艳后的统治等都是该文明的重要成就。
---以上是初二八年级下历史计算题专题的完整版,包含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和解答题。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初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中国四大古代文明是指:A. 夏商周古文明、松花江文明、黄河文明、黄海文明B. 黄河文明、长江文明、珠江文明、松花江文明C. 考古学家发掘出的四大封建社会文明D. 夏商周古文明、商周时期以来的封建社会文明答案:D2. 第一个使用文字的朝代是:A. 东周B. 战国时期C. 殷商D. 夏朝答案:C3. 中国封建制度的特征之一是:A. 以奴隶制为基础B. 社会等级森严C. 实行中央集权制D. 承认私人财产制答案:B第二部分简答题1. 请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答: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都向更为成熟的状态转变,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多个比较强大的国家。
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斗争、思想文化的创新等都为后来的中国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
2. 请简述“五经”。
答:五经指《易经》、《诗经》、《书经》、《礼经》、《春秋》。
这五本经书一直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讲述的内容涉及到中国古代的历史、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
其中,《易经》讲述的是自然哲学,是智慧之书;《诗经》是古代诗歌的集合;《书经》是古代名人的文集;《礼经》是古代礼仪制度的规定和说明;《春秋》则是古代历史文章的集合,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历史信息。
第三部分论述题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
”请阐述这句话的含义。
答:这句话指的是中国文化源源不断自古至今地传承发展,虽然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时代变革中仍然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历史中,从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五经,到现代的财经知识,都是中国文化在漫长的时间中不断地发展与创新。
即使现在,中国文化仍在不断发展与创新中。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对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造成严重束缚的是( )A.八字方针B.“四人帮”C.“两个凡是”方针D.“九一三事件”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这次会议作出的决策对日后中国经济影响最大的是( )A.彻底否定“两个凡是”方针B.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C.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D.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3.1980年5月,“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得以平反,________的名誉得以恢复( ) A.刘少奇 B.贺龙 C.陈毅 D.彭德怀4.下列属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①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②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③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④实行改革开放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联系与比较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下列关于遵义会议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①都是党的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②都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③都明确了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④都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6.“在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就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政方针作出了正确的政治决断,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材料中的“政治决断”是指( )A.开始实行土地改革 B.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C.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D.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7.学习历史一定要分清史实与观点。
下列有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A.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B.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C.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D.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8.“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进一步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并且立即动员起来,鼓足干劲,群策群力,为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而进行新的长征。
密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题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测试卷及答案(满分:50分 时间: 6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错选、多选、漏选均不给分)1.小明梦见自己来到了几千年前的商朝,他可能看到的有( )①到作坊看青铜冶炼的过程②许多信佛者到寺庙上香 ③阅读孔子编辑的《诗经》④将占卜的结果刻在龟甲和兽骨上A .①②B .①④C .③④D .②③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围绕如何治理国家,四位学者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匹配正确的是( )A .仁政治国,轻徭薄赋——道家B .进行改革,依法治国——法家C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墨家D .兼爱非攻,互助互爱——儒家3.“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反映的是( ) A .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 B .西周的分封制 C .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 D .印度的种姓制度4.古印度创造的“计数法”、中国发明的造纸术、指南针都由“他”传到了欧洲,因传播和传承世界文化,被誉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他”指的是( )A .希腊人B .苏美尔人C .罗马人D .阿拉伯人5.秦朝一位盐商,要到外地去购进一批食盐。
这位商人携带的货币应该是( )A .AB.BC.CD.D6.下列成语典故与“楚汉之争”有关的是()A.揭竿而起B.破釜沉舟C.围魏救赵D.四面楚歌7.下列历史事件(现象)存在因果关系的是()①昭君出塞——丝绸之路开辟②汉初休养生息——文景之治③赤壁之战——曹操统一北方④孝文帝改革——北方民族融合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8.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以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D.南方人口增多9响,大运河的中心是()A.长安B.洛阳C.杭州D.涿郡10映的是哪一城市的社会风貌?()A.洛阳B.西安C.东京D.临安二、非选择题(本题有3小题,共30分)11回答问题。
八年级下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一、选择题1.新名词的出现见证着历史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初期,有少数的农民通过各种努力勤劳致富,家庭年收入超过万元,“万元户”因此得名。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万元户”已经逐步成为广大农村致富能人的代名词。
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A.实施土地改革政策的结果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C.包产到户激发生产积极性D.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影响2.“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是农民赞扬哪一政策或事件的歌谣()A.土地改革B.“大跃进”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时刻关注“三农”问题,先后四次调整农业政策,极力促进农业发展。
下列农业政策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农业合作化运动②人民公社化运动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④土地改革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C.①③②④D.②③①④4.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有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显著特点。
主要表现在()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B.能够把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相结合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把市场和计划有机结合起来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5.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在实践中出现“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现象。
这反映了()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可喜结果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成功C.国有企业改革初见成效D.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景象6.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7.“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解不正确的是()A.发挥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B.经济活动要遵循价值规律C.运用市场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协调D.发挥计划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①改变了集中单一的管理模式②分配上克服了“大锅饭”的平均主义③有利于解放生产力④从根本上改变了所有制形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9.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之的严金昌曾说:“过去在生产队,上工一条龙,干活大呼隆,干多干少一个样,都是10分工,……出勤不出力,光工分多有什么用呢?”他的诉说,表达了()A.土地改革后的喜悦B.对农业合作化的思考C.对农村改革的肯定D.国企改革前夕的期盼10.海尔集团是当今家电行业著名品牌。
2020-2021学年天津市红桥区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一、该部分共22小题,每小题2分。
请你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是某历史论著的目录,本节的题目应为()A.禁烟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鸦片战争刊物承载着历史的印记,仔细识读以下刊物图片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2~3题。
2.1905年,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A.A B.B C.C D.D3.某同学想了解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首先应该查阅的刊物是()A.A B.B C.C D.D4.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___周年纪念日。
()A.70B.80C.90D.1005.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这次会议是()A.“八七会议”B.古田会议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6.某旅行社准备开通“锦州﹣天津﹣徐州﹣南京”的红色旅游路线,导游要介绍发生在这些地区的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战役。
这些战役分别是()A.渡江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辽沈战役B.渡江战役﹣﹣平津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C.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D.辽沈战役﹣﹣渡江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7.1949年10月1日《人民日报》报道:“当国旗图案在政协会议上通过后,许多机关、团体、学校、商号以至民宅,立即自发去订新式国旗……顾客们成排地挤在门前急着买,一定要想在十月一日……挂出来,或挂得更早一些。
”人民争相购买国旗是为了欢庆()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C.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8.如表为四川省资中县某镇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
表中阶级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年份雇农贫农中农富农新富农地主其他1948年831971161802721953年3743550407 A.土地改革的完成B.北伐战争的胜利C.西藏和平解放D.镇压反革命运动的胜利9.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于()A.1949年B.1950年C.1952年D.1954年10.“农业生产合作化,公私合营资本家。
第3课土地改革练习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
1.新中国成立后,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历史事件是()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B.推行土地改革C.掀起“大跃进”运动D.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2.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获得土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巩固了新生政权。
新中国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A.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B.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C.地主、富农剥削和压迫农民D.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耕地总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
这段材料反映了土地改革的()A.背景B.内容C.性质D.影响4. 八(1)班周宁同学想要了解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相关问题,下面哪部文献最适合他参考()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5.“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以上生产资料依法收归国有,均由乡农会接收,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也分给地主同样一份。
材料所反映历史事件的意义是()A.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B.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C.开始了调整国民经济D.扩大了对外经济交流6. 刘少奇称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这是因为土地改革()A.彻底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制度B.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道路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7. 下列对新中国建立初期土地改革的意义,描述最准确的是()①建立了土地公有制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③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④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8. 某同学翻阅历史资料,发现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