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 第9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 精品教案 鲁教版
- 格式:docx
- 大小:132.02 KB
- 文档页数:28
第九章第一节化学与能源2
第九章第一节化学与能源
检测
1. 氢气作为新能源有哪些优点
2. 液氢可做推进火箭的燃料,这是因为()
A 氢气难溶于水
B 氢气没有颜色
C 氢气燃烧时放热多
D 氢气没有气味
3. 若用锌和一种酸反应制出的氢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则发生装置中盛放的酸是
作业
据报纸登载,深圳某商场开业庆典时,店外挂的氢气球因人群拥挤而被挤破,遇上点燃的香烟,引起爆炸,并引发邻近的一串氢气球爆炸。
迅速掠过的火苗烧了一些顾客的头发,并浅度灼伤20多人的皮肤。
请简要回答:
(1)以上事实说明氢气具有什么化学性质发生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某兴趣化学小组进行探究时,用了稀有气体氦气可以较好地代替氢气,原因是。
第九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单元备课(上)第一节化学与能源第二节化学与材料第三节化学与农业生产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单元备课(下)单元备课 (上)课题:第九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化学电池与氢能;知道常见的玻璃、塑料、玻璃钢与其应用,认识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的形成过程;2、知道一些常用化肥、农药的成分与作用;了解典型的大气、水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与来源、危害、防治措施,认识“三废”处理的必要性与处理的一般原则。
2、能力目标1、初步形成“学习与研究化学的目的就是实现能量和物质转化”的观念2、知道通过化学反应可以是储存于物质内部的化学能转化成热能、电能、光能等;可使用途小的物质转化为用途大的物质、有害的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3、认识化学在开发新的储能物质、实现物质转化、改良物质性能中的作用。
3、育人目标1、感受化学在能源开发、材料研制、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2、认识新能源开发、新材料、化肥和农药的研制、环境保护与人类发展的密切关系3、初步形成正确、合理的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确立绿色化学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与作用:设置本单元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站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去认识化学。
帮助学生体验化学与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人类和社会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还应使学生掌握一些化学基本观念,2、重点:化学电池与氢能;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的形成过程;常用化肥、农药的成分与作用;典型的大气、水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与来源、危害、防治措施;“三废”处理的必要性与处理的一般原则。
难点: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的形成过程;典型的大气、水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与来源、危害、防治措施3、教法与学法:分组合作、实验探究、调查研究、自主学习等三、学情分析四、作业设置(1)课堂练习助学中的《知识概要》与课后习题(2)课堂作业助学中的《自我检测》(3)课外作业助学中的《自我挑战》五、课时安排课题课时数周次教学媒体参考资料第一节化学与能源 2 实验、投影与多教学用书与助学媒体课前准备教师:有关氢气制取、收集所需药品、仪器学生:查阅有关氢能源的资料教学环节教师调控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课一、氢气的制取让学生回忆从含氢化合物中制取氢气的方法回忆、书写方程式、交流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二、实验室制取氢气让学生在所回忆的方法中分析、比较、选取适合在实验室制取的方法交流、讨论、比较、分析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自己的能力,运用比较的方法作判断指导学生讨论:(1)如何检验气密性(2)如何验纯(3)夹紧导气管上的夹子时,试管中的硫酸的液面为什么会下降?讨论参与讨论,激发积极性,活跃思维,锻炼表达能力指导学生完成制取氢气并验纯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氢气的制取和验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引导学生讨论:氢气的贮讨论在互相交流中互相学习(1)以上事实说明氢气具有什么化学性质发生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2)某兴趣化学小组进行探究时,用了稀有气体氦气可以较好地代替氢气,原因是作业P70-3教学反思:课题第一节化学与能源课型新授第 2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几种常见的能源,认识能源开发和节约能源的重要性;2、知道电池能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了解使用化学能电源比燃烧化石燃料具有更多的优点;过程和方法了解几种常见的电池,知道乱扔废弃电池会污染环境,了解回收、处理废弃电池的意义;课题第九章第二节化学与材料课型新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与其应用。
新课标鲁科版九年级化学全套教案第九章化学与材料1、了解几种常见的能源,认识能源开发和节约能源的重要性;2、知道电池能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了解使用化学能电源比燃烧化石燃料具有更多的优点;过程和方法了解几种常见的电池,知道乱扔废弃电池会污染环境,了解回收、处理废弃电池的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方面的重大意义;2、增强环保意识。
重点对能源的认识难点电池的原理课前准备教师:1、世界生计盎然的景象的图片;2、准备演示实验。
学生:1、搜集资料(如何解决能源危机?)2、搜集资料:废弃电池对环境都能造成哪些污染?3、并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小组分析讨论。
教学环节教师调控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常见的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能源的危机能源危机的解决能源的转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废弃电池的处理小结展示图片提出疑问:1、目前我们常利用的能源有哪些?组织学生看图9-12、除化石燃料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哪些能源?根据是否可再生、获取的途径分类列举一些消耗能源多的事实设疑:如何解决能源危机?观看图9-2节能标志在我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也是古老的一种获取能量的方法就是燃烧获取热能,再将热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这种获取能量的方法简单,但转化效率低,并产生大气污染,那么,我们能否寻找到一种转化率高,并且污染少的能量转化方式呢?做演示实验如果废弃电池处理不好会污染环境,那么应如何处理废弃电池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观看思考、回答看书、交流讨论思考、回答倾听、了解倾听、思考结合实际和搜集到资料,讨论研究。
讨论图案的含义思考、讨论观察现象并描述根据所搜集的资料交流、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将化学与生活联系。
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学习新内容,教学环节自然、流畅。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回答开放性问题的兴趣。
让学生对常见的能源有个系统的认识,便于理解和记忆。
将学习内容扩展到生活实际中,让学生感到学习化学的乐趣。
第九单元《金属》【复习目标】1、说出金属的物理特征,知道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了解合金的概念,体会“混合”在改善物质性能、开发新材料方面的意义。
2、通过讨论鉴别“愚人金”与黄金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体会化学的应用价值。
3、通过玩智力游戏“虫子吃苹果”,加深对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的理解。
4、通过回顾实验,了解炼铁原理。
5、通过金属锈蚀、金属污染环境的实例,感悟其危害,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1、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2、通过金属的应用,树立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难点: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教法、学法:】教法:启发引导、情境引入、多媒体辅助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任务:对金属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整合一、物理性质1、常温下一般为___体,(汞为___体)。
大多数有_______色金属光泽(铜为____色,金为_____色)一般密度______ ,熔沸点______, 具有良好的____性、____性、____性。
2、下面是金属的用途和性质,请把用途和性质相对应的连接起来:金属铜用来作电线延展性铁用来作铁锅导电性铝制成铝薄作食品包装导热性3、合金是怎样制造的?4、合金与纯金属相比有哪些优越性?5、为什么在金属中加入其它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后,它的物理化学性能和机械加工性能会改变呢?6、小组讨论辨别“愚人金”(铜锌合金)与黄金的方法。
二、化学性质1、金属的化学性质与什么因素密切相关呢?2、金属活动性顺序:3、小组交流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哪些应用呢?4、智力大比拼“虫子”吃“苹果”1、哪些“虫子”能吃到“苹果”?2、哪个“虫子”吃完“苹果”之后,还能分辨出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的强弱?3、还有哪些“虫子”合作,也能分辨出其金属活动性的强弱?你认为金属被应用的先后顺序与什么因素有关?三、炼铁的原理1、反应原理:2、实验现象:3、注意事项:四、金属的锈蚀1、金属锈蚀跟哪些因素有关?2、光亮的铁钉在下列几种情况下,最不容易生锈的是( )3、练一练:自行车的构件如支架、链条、钢圈、车把等,分别采取了什么防锈措施?五、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CuSO 4H 2SO 4 AgNO 3 FeSO 4。
第九单元第3节《化学与农业生产》一、设计简介:本节课的主题: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的拓展型课程。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科技发展,通过调查、实验、辩论、交流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学会鉴别常见的化肥,体验化肥和农药对农作物有利的一面和对环境不利的一面,真正地关心农业和环境。
关键信息:1.依据《化学课程标准》,遵循新教材设计的理念,对本节教材进行大胆的处理,添加内容,充分挖掘教材蕴藏的教育功能。
2.学生已经学会了Cl-、SO42-、CO32-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本节课通过鉴别氮肥和探究氮肥的“跑肥”现象增加NH4+的检验。
让学生获得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亲身体验,享受到探究物质的乐趣,体会到研究身边的化学物质对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3.本节课与生物学联系紧密,氮、磷、钾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以及缺乏这些元素时植物的生长缺陷都是生物课上学过的内容。
本节课在综合化学和生物知识的基础上再从化学视角使学生形成新的认识。
4.本节课知识不光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还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更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化肥的性质及其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既看到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也看到处理、使用不当时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一系列的危害。
二、学习者分析:1.学习者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分析:九年级学生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能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喜欢对科学信息作批判思考、质疑或评价。
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探究欲强,并且有热情,对社会有高度责任感,他们会对工业、农业、环境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喜欢与人辩论。
本节课以教材为载体的内容恰好符合并顺应了这些特点。
2.学习者的起点能力分析:⑴在七年级生物课上学过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等知识,对肥料有大致的了解;⑵经过大半年的化学学习,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能通过讨论或教师指导提出问题,设计探究方案。
⑶会使用常见计算机程序编制课件、文稿,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鲁教版化学九年第九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教学设计元备课 (上) 课题:第九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了解化学电池与氢能;知道常见的玻璃、塑料、玻璃钢及其应用,认识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的形成过程;2、知道一些常用化肥、农药的成分及作用;了解典型的大气、水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危害、防治措施,认识“三废”处理的必要性及处理的一般原则。
2、能力目标 1、初步形成“学习与研究化学的目的就是实现能量和物质转化”的观念 2、知道通过化学反应可以是储存于物质内部的化学能转化成热能、电能、光能等;可使用途小的物质转化为用途大的物质、有害的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3、认识化学在开发新的储能物质、实现物质转化、改良物质性能中的作用。
3、育人目标 1、感受化学在能源开发、材料研制、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2、认识新能源开发、新材料、化肥和农药的研制、环境保护与人类发展的密切关系3、初步形成正确、合理的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确立绿色化学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及作用:设置本单元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站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去认识化学。
帮助学生体验化学与技术及社会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人类和社会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还应使学生掌握一些化学基本观念,2、重点:化学电池与氢能;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的形成过程;常用化肥、农药的成分及作用;典型的大气、水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危害、防治措施;“三废”处理的必要性及处理的一般原则。
难点: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的形成过程;典型的大气、水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危害、防治措施3、教法与学法:分组合作、实验探究、调查研究、自主学习等三、学情分析四、作业设置(1)课堂练习助学中的《知识概要》及课后习题(2)课堂作业助学中的《自我检测》(3)课外作业助学中的《自我挑战》五、课时安排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单元备课 (下) (学情总结)一、学生对新授知识掌握情况(教学小结)1、基础知识2、基本技能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情况三、单元测试情况(分析) 四、补救措施第九单元 测试题一、选择题:1、绿色能源是理想的能源,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下列不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 A 、风能 B 、太阳能 C 、煤 D 、氢能源2、绝大多数人认为氢是未来时代最理想的清洁能源之一。
第3节环境污染的防治课题分析长期以来,人们在发展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的同时,忽视了环境保护,随意排放“三废”,严重污染了空气、水源和土壤,破坏了生态平衡。
人类要能够继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保护和改善我们的自然环境,保护好我们的地球。
课标要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环境污染的现状,感受化学在改变环境方面的重大责任。
(2)知道酸雨、水污染的原因。
(3)了解固体废弃物的危害,知道一些常见的回收方法。
2.过程与方法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和环境保护的必要性,领悟化学在环保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树立保护家园人人有责的思想,产生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1.探究酸雨形成的原因,探究净水的原理。
2.培养良好的环保习惯和环保技能。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描绘出如诗如画美丽的大自然;然而,由于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随意向大自然排放或倾倒有害物质,对生态环境已造成严重污染与破坏,防止环境污染已成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保障社会持续发展的全球性大事。
本节课我们学习“环境污染的防治”。
二、推进新课活动1: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防护方法。
【板书】还人类洁净的空气。
【回忆】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所学到的空气的主要污染物,并分析各种污染物产生的途径和来源。
【讨论】污染空气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交流】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
【讨论】空气污染的来源有哪些?【交流】污染源:化石燃料燃烧;工厂废气、汽车尾气任意排放;森林面积减少等。
【讨论】空气污染造成哪些危害?【交流】危害有毒气体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还形成酸雨(Ph<5.6),酸化土壤,污染水体、腐蚀建筑及文物古迹、加速金属制品的锈蚀等。
【讨论】怎样防治空气污染?【交流】研究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化石燃料的除硫方法,经济高效地回收二氧化碳的技术,车辆尾气的净化催化剂等。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教案(鲁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在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2. 通过对化学知识的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科学的情怀。
二、教学内容:1. 化学与生活: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饮食、交通、医疗等。
2. 化学与工业:学习化学在石油、钢铁、纺织等工业领域的应用。
3. 化学与农业:掌握化学在农药、化肥、粮食等农业方面的作用。
4. 化学与能源:了解化学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如化石燃料、太阳能、风能等。
5. 化学与环境保护:学习化学在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贡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在生活、工业、农业、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化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 课堂讲解:分别讲解化学在生活、工业、农业、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展开讨论,分享心得体会。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意义。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成果进行评价。
2.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3. 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了解学生对化学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相关内容。
2. 课件:生动的化学应用实例图片、视频等。
3. 案例材料:相关行业的发展状况、化学在解决问题中的实例。
化学与社会发展
单元备课(上)
第一节化学与能源(主编:邓国廷)
第二节化学与材料(主编:唐德高)
第三节化学与农业生产(主编:王永书)
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主编:刘肄)
单元备课(下)
单元备课 (上)
课题:第九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化学电池与氢能;知道常见的玻璃、塑料、玻璃钢及其应用,认识有机高分子合
成材料、复合材料的形成过程;
2、知道一些常用化肥、农药的成分及作用;了解典型的大气、水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危害、防治措施,认识“三废”处理的必要性及处理的一般原则。
2、能力目标 1、初步形成“学习与研究化学的目的就是实现能量和物质转化”
的观念 2、知道通过化学反应可以是储存于物质内部的化学能转化成热能、电能、光能等;可使用途小的物质转化为用途大的物质、有害的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3、认识化学在开发新的储能物质、实现物质转化、改良物质性能中的作用。
3、育人目标 1、感受化学在能源开发、材料研制、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2、认识新能源开发、新材料、化肥和农药的研制、环境保护与人类发展的密切关系
3、初步形成正确、合理的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确立绿色化学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设置本单元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站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去认识化学。
帮助学生体验化学与技术及社会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人类和社会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还应使学生掌握一些化学基本观念,
2、重点:化学电池与氢能;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的形成过程;常用化肥、农药的成分及作用;典型的大气、水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危害、防治措施;“三废”处理的必要性及处理的一般原则。
难点: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的形成过程;典型的大气、水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危害、防
治措施
3、教法与学法:分组合作、实验探究、调查研究、自主学习等
三、学情分析
四、作业设置
(1)课堂练习助学中的《知识概要》及课后习题
(2)课堂作业导学思的《自我检测》
(3)课外作业导学思的《自我挑战》
五、课时安排
课题课时数周次教学媒体参考资料第一节化学与能源 2 实验、投影与多
教学用书及助学
媒体
第二节化学与材料 1 实验、投影与多
教学用书及助学
媒体
第三节化学与农业生产 1 实验、投影与多
教学用书及助学
媒体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课前准备教师:四种材料的生活物品。
学生:就下列调查主题,进行课前探究活动
(1)调查制造厨房里各种物品的材料。
(2)将调查材料形成报告并分析材料的主要性能。
教学环节教师调控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四复合材料
1 钢筋混凝土,玻璃钢
学生谈感想
教师小结同上
指导学生做实验
指导学生阅书
(1)知道常见的合成
纤维,塑料,合成橡胶
及其应用。
(2)了解使用合成材
料对人和环境的
影响。
(3)认识新材料的开
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
关系。
展示调查材料
同上
分组实验并完成书
中表格
阅书并划出有用信
息
展示复合材料物品
谈体会
同上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社会调查能力
材料的练习1在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塑料中,可用做食品袋的是。
鉴别两者的方法及有关现象、结论。
教学反思: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一. 化学肥料
1.氮肥【自问自答】常用的化肥有哪些?
有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料、
微量元素肥料等,这节课主要讲氮
肥、磷肥和钾肥。
【板书】化学肥料
【提问】植物为什么需要氮肥、磷肥
和钾肥?
(看图后小议)
【小结】氮元素可使植物细胞加速分
裂和生长,促进植物枝叶茂盛。
磷元
素使植物提早开花结果,增强抵抗
力。
钾元素有利光合作用,促进作物
生长健壮。
这三种元素都是植物生长
不可缺少的成分。
【提问】你所知道的化肥中哪些属于
氮肥?它们有哪些重要的性质和特
点?
【投影】
【板书】一.氮肥
【课件】
名称化学式主要
性质
保存
氨水NH3.H2O
易溶
于水
低温
密封
碳酸
氢铵
NH4HCO3
硝酸
铵
NH4NO3
氯化
铵
NH4Cl
学有生知道的就
跟随回答。
看图思考
想、听、记相结合
学习氮、磷、钾肥
的作用
思考回答
观看记忆
看课件
引起学生思考,明确学习的大目
标。
以形象的图表引起学生学习兴
趣。
让学生知道氮、磷、钾肥对植物生长的
作用。
实物展示,增加学生的感性记忆。
列表对比,给学生深刻印象,并巩固化
学式。
硫酸
铵
(NH4)2SO4尿素CO(NH2)2
【课件】各种氮肥的优缺点。
【实验】在玻片上放少量碳铵,再加一些消石灰,用玻棒搅拌后闻气味。
【结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逸出,这是快速检验铵盐的方法。
【练习】完成下表
【提问】磷肥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二、磷肥
它是含有磷酸根的盐。
主要有磷矿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钙)、钙镁磷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钙和磷酸镁)、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钙和硫酸钙)、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钙)
【提问】钾肥都有哪些?
【板书】
三、硫酸钾(K2SO4)
钾肥氯化钾(KCl)
碳酸钾(K2CO3)《草木灰的主要成分》
【提问】什么叫复合肥?
【板书】
磷酸二氢铵
NH4H2PO4
磷酸氢二铵(NH4)2HPO4阅读记忆
学生两人一组,动
手操作。
填表计算
阅读课本
思考回答
思考交流
想、听、记相结合
学习氮、磷、钾肥
增强学生对化肥知识全面了解。
让学生亲自动手获得知识。
巩固常见化肥的化学式的书写。
学生知道肥料的种类及常见的磷肥、钾
肥、复合肥、微量元素肥料
让学生知道农药对农业生产的
作用,对环境和健康的作危害
5、微量元素肥料
二、农药
1、作用
2、危害
小结
练习题
练
习
题l.氨水见光后易挥发和分解,所以容器口必须___,且放在棕色瓶中。
2.硝铵在高温或猛烈撞击时会爆炸,碳铵在受热时会全部分解成气体。
尿素的含氮量最高,肥效持久。
铵盐跟碱性物质反应,会放出___.
3.草木灰中的钾肥主要成分是______,它的水溶液呈________。
4、磷酸二氢钾是含_________元素的复合肥料,硝酸钾是含________元素的复合肥料。
5、常用的农药有哪些?说出各有哪些作用和危害。
教学反思:
教学环
节
教师调控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
保护生命之源――水[创设问题情景]
先请同学们看两组图片。
看了这两组图片,同学们有何感
想啊?
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
正象刚
才同学们所说的,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类的生产生活已经对生态环境造
成了严重的污染与破坏。
但目前,仍
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
的重要性,甚至无视环境污染的危
害,只重经济,不重环境。
下面,我
就将时间交给同学们,请大家告诉大
家环境污染的危害。
[导入新课]
水是生命之源,但大自然赐予我们的
水资源却十分有限。
那么目前水资源
的污染与保护的现状如何呢?
哪些同学收集和整理了有关水
污染与保护方面的资料? 让我们请
他们给大家介绍好不好?
第一组照片让我
们感到心旷神怡,
深切地体会到大
自然的美丽,而第
二组照片则让我
们感到触目惊心,
担心甚至是巨大
的恐惧。
[生1]:尽管地球
的表面70%都覆盖
着水,只有2.53%
是淡水,而这其中
可供人类使用的
淡水还不到总水
量的1%。
[生2]:造成水污
染的主要原因是
污水排放。
目前,每年
全国排放工业废
以对比鲜明的图片引入新课,在
感性上给人强烈的震撼,由感性
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介绍水资源的紧缺、污染之
严重及水处理的重要性,激发学
下自己的看法。
什么是绿色化学,它又怎样杜绝污染?
看来同学们对绿色化学了解甚多啊,我发现同学们已经开始会主动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感悟与收获]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表述。
[布置作业]
结合今天的讨论话题,请大家写一篇有关环境污染与保护的小论文。
教学反思:
单元备课 (下) (学情总结)
一、学生对新授知识掌握情况(教学小结)
1、基础知识
2、基本技能
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情况
三、单元测试情况(分析)
四、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