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工具-排列图法Word版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3
TS16949推进宣传(八)---常用统计分析方法介绍(一)----排列图、因果图一、排列图排列图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图表工具.它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雷托(Pareto)提出的.巴洛特发现人类经济领域中"少数人占有社会上的大部分财富,而绝大多数人处于贫困状况"的现象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社会现象,即所谓"关键的少数与次要的多数"原理.朱兰(美国质量管理学家)把这个原理应用到质量管理中来,成为在质量管理中发现主要质量问题和确定质量改进方向的有力工具.1.排列图的画法排列图制作可分为5步:(1)确定分析的对象排列图一般用来分析产品或零件的废品件数、吨数、损失金额、消耗工时及不合格项数等.(2)确定问题分类的项目可按废品项目、缺陷项目、零件项目、不同操作者等进行分类。
(3)收集与整理数据列表汇总每个项目发生的数量,即频数fi、项目按发生的数量大小,由大到小排列。
最后一项是无法进一步细分或明确划分的项目统一称为“其它”。
(4)计算频数fi、频率Pi和累计频率Fi首先统计频数fi,然后按(1)、(2)式分别计算频率Pi和累计频率Fi(1)式中,f为各项目发生频数之和。
(2)(5)画排列图排列图由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顺序排列的矩形和一条累计频率折线组成。
如图1所示为一排列图实例。
2.排列图用途(1)确定主要因素、有影响因素和次要因素根据排列图可以确定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累计频率Fi在0-80%左右的若干因素。
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如图中焊缝气孔和夹渣。
主要因素个数一般为1-2个,最多不超过3个。
根据排列图可以确定质量问题的有影响因素:累计频率Fi在80-95%左右的若干因素。
它们对产品质量有一定影响,称为有影响因素。
根据排列图可以确定质量问题的次要因素:累计频率Fi在95-100%左右的若干因素,其对产品质量仅有轻徽影响,称为次要因素。
(2)抓主要因素解决质量问题将质量影响因素分类之后,重点针对1-2项主要因素进行改进提高,以解决质量问题。
质量管理工具—排列图法排列图也叫主次因果分析图,又称巴氏图或帕累托图.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明的。
他是确定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的一种工具.排列图反映了“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观点。
1、排列图的特点(1)按问题的大小进行排列,以便找出关键因素。
排列图按原因或状况分类,把数据从大到小排列,成为一种频率分布。
(2)强调分层分析,问题明确有利于确定问题的次序。
(3)强调用数据说话,每一项都有次数和累计百分比,以数据为根据,有说服力,能反应质量问题.2、绘制排列图的步骤(1)收集一定时期的质量数据;(2)把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3)整理数据,做排列计算表。
按分类项目统计频数,计算频数和累计频率,并列表示之。
频率很小的项目可以合并为“其他"排在最后。
(见附表)调查项目出现的频数频率表3、绘制排列图排列图一般有两个纵坐标,几个直方形和一条曲线组成。
左边的纵坐标,表示频数;右边的纵坐标,表示累计频率,标度0-100%;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个因素或项目,按各影响因素影响程度的大小,从左至右排列;直方形的高度表示某项影响因素的大小,直方形标明质量问题的名称.在每个直方形上方右角标出累计值点,连接各点即成由左向右上升的曲线,这条曲线就称为帕累托曲线。
记录必要事项:主要记录图标题、获取数据时间、制图人、制图时间。
4、根据排列图确定各类因素通常把累计百分数分为三类:(1)0-80%为A类因素,也即是主要因素;(2)81%-90%为B类因素,也即是次要因素;(3)91%-100%为C类因素,也即是一般因素。
例图:例图-1。
班组常用质量管理七种工具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时,要善于运用各种科学工具收集质量数据,并进行分析改善,以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使用而且非常实用的工具有以下七种,作为班组长要充分的掌握这些工具,并将其带到实际工作中去。
一、统计分析表法和措施计划表法数据是质量管理的基础,也是其科学性的体现,因此在做质量管理时,必须非常重视生产过程中的原始质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制订适合本班组、本岗位工作特点的统计分析表和措施计划表。
二、排列图法排列图法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和手段。
排列图是由两个纵坐标、一个纵坐标、一条曲线和若干直方形组成,其中两个纵坐标分别表示频数(件数、金额等)和频率(百分比);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个因素,各个因素的排列顺序是以对质量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从左到右排列;曲线表示各个影响因素大小的累计百分数,称之为“帕累托曲线”。
帕累托曲线通常把影响质量的各个因素分为三类:1.A类:主要因素:累计百分数在0~80%的因素;2.B类:次要因素:累计百分数在80%~90%的因素;3.C类:一般因素:累计百分数在90%~100%的因素。
三、因果分析图法因果分析图又叫树枝图、鱼骨图或是特性要因图,因果分析图是寻找质量问题真因的有效手段。
因果要因图是根据针对的质量问题这个“果”,寻找影响产品质量的“因”,通常从五大方面进行分析,即人、机、料、法、环,逐层分解,将大原因具体化为若干个中原因、小原因,直到可以制定有效的措施为止。
四、分层法分层法又叫分类法,是针对很多性质问题纠缠在一起的情况进行分析影响质量(或其他问题)原因的方法。
其原理是先将原始数据根据不同进行分类,把条件、性质相同的数据归纳在一起,在数据分析时将其反映的问题显现的更加突出、明显,以利于更高效的寻找问题根源,对症下药。
企业中处理数据常按以下原则分类:1)按不同时间分:如按不同的班次、不同的日期进行分类;2)按操作人员分:如按新、老工人、男工、女工、不同工龄分类;3)按使用设备分:如按不同的机床型号,不同的工夹具等进行分类4)按操作方法分:如按不同的工作条件进行分类;5)按原材料分:如按不同的供料单位、进料时间、材料成份等进行分类。
质量管理工具—排列图法
排列图也叫主次因果分析图,又称巴氏图或帕累托图。
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明的。
他是确定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的一种工具。
排列图反映了“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观点。
1、排列图的特点
(1)按问题的大小进行排列,以便找出关键因素。
排列图按原因或状况分类,把数据从大到小排列,成为一种频率分布。
(2)强调分层分析,问题明确有利于确定问题的次序。
(3)强调用数据说话,每一项都有次数和累计百分比,以数据为根据,有说服力,能反应质量问题。
2、绘制排列图的步骤
(1)收集一定时期的质量数据;
(2)把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
(3)整理数据,做排列计算表。
按分类项目统计频数,计算频数和累计频率,并列表示之。
频率很小的项目可以合并为“其他”排在最后。
(见附表)
调查项目出现的频数频率表
3、绘制排列图
排列图一般有两个纵坐标,几个直方形和一条曲线组成。
左边的纵坐标,表示频数;右边的纵坐标,表示累计频率,标度0-100%;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个因素或项目,按各影响因素影响程度的大小,从左至右排列;直方形的高度表示某项影响因素的大小,直方形标明质量问题的名称。
在每个直方形上方右角标出累计值点,连接各点即成由左向右上升的曲线,这条曲线就称为帕累托曲线。
记录必要事项:主要记录图标题、获取数据时间、制图人、制图时间。
4、根据排列图确定各类因素
通常把累计百分数分为三类:
(1)0-80%为A类因素,也即是主要因素;
(2)81%-90%为B类因素,也即是次要因素;
(3)91%-100%为C类因素,也即是一般因素。
例图:
例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