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一课~第二课测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检测题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或许是某个夏夜,我们抬头仰望,思索广阔无垠的星空。
这时候,心中会油然生出一种神秘感,一系列问题叩击头脑:“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世界是否因为我而存在?”“我们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是什么?”这些思索表明()①万物因人的思考而显现其意义和价值②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③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④哲学就是人们的惊讶、惊异和思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立足当代、立足国情,以深入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自觉、积极、主动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服务。
上述要求符合的道理是()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③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世界的思考④人们研究哲学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3.哲学是对普遍而基本问题的研究,这些问题多与“实在、存在、知识、思想”等有关。
哲学用批判的方式、系统化的方法、理性的论证为人们呈现一种信仰、概念和态度。
这说明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D.对社会科学知识的概况和总结4.乔布斯说:“我愿意用我的全部科技来换取与苏格拉底一个下午的相处,因为他把哲学从高高在上的学科变得与人休戚相关。
”乔布斯意在说明()①哲学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②哲学是“科学之母”,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③能为自然科学发展提供方法论的指导④离开哲学的指导,科学研究不能取得进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长期指导思想,进一步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新的发展实践。
这主要是因为()A.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C.世界观对方法论具有促进作用D.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相互决定、相互影响的被称为美国人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高二哲学常识第一课测试一、单项选择题(2╳16)1.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B.哲学和具体科学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D.具体科学对哲学有反作用2.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运动性B.物质性C.可知性D.客观实在性3. 中国古代的哲学大师,在其《道德经》中教导人们:师法自然。
即以自然为师。
这里反映的哲学道理是()A、人对自然无能为力,只能做自然的奴隶B. 认识自然界的主人,可以随心所欲的改造自然界C. 人应该成为自然的朋友D. 人类处理自身与自然的关系应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前提和基础4. 有人认为:“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 目的. 动机决定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A. 它夸大了意识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B. 它否认了社会的客观性C. 它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D. 它是神创论在社会历史观上的表现5. 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A. 杰出人物和领袖B. 人民群众C.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D. 支配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客观规律6. 物质概念中“客观实在”是从()A. 自然界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B. 人类社会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C. 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D. 万事万物的总和7. 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如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句话主要表明()A. 意识可以决定物质B.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C. 人脑可以改造物质的东西D.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8.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句话反映了A. 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9. “没有必要的建筑材料,最好的建设工人,也无法建造房屋。
”这句话包含的哲理与下列成语或俗语所包含的哲理最接近的是A.人定胜天B.巧妇难为无米之炊C.欲速则不达D.精诚所至,金石为开10. 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菲律宾的一个深山老林中发现的一个日本军官,他还是在1940年左右于战争中逃进去的。
哲学第一课综合检测一.最佳选择题1.哲学和世界观的区别在于:A.二者的研究对象不同B.前者能指导实践,后者则不能C.哲学人人皆有,世界观则不然D.哲学已将世界观理论化、系统化,世界观本身则不然2.《韩非子》上记述了一个“郑人买履”的故事。
那位郑人,“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从哲学上看:A.属于唯物主义B.属于从片面的事实出发C.属于主观主义D.是从具体事实出发3.“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这句话说的是:A.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无限的B.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在扩展、在加深C.人的意识总能正确地反映一切客观事物D.人们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是由于人们得出了对客观事物相同的反映4.江泽民同志指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这段话主要体现了: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B.人有主观能动性,必须充分重视C.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发展有促进作用D.要建设精神文明,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5.错误观点之所以“错”,在于:A.它歪曲地反映客观B.它落后于现实C.它不能指导人们的行动D.它是头脑主观自生的6.哲学的基本问题讲的是:A.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质,谁决定谁的问题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C.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D.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7.从哲学上看,弄虚作假和浮夸作风违背了:A.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必须符合客观B.物质与意识的关系C.社会的发展是客观的D.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8.马克思主义哲学:①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伟大的认识工具②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③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④是人类一切进步阶级的思想武器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9.“克隆羊”的诞生,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大突破,人类可以复制生命,这一重大成果的哲学意义在于:①这是对唯物论的挑战②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一观点又一次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③证明了人能利用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④有力地驳斥了“上帝造物”的观点,是对“神创论”的挑战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③④10.“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生活与哲学》第一课练习题1、“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C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7、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
这表明,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AA.受到艺术家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B.源自于艺术家的技艺和艺术天分C.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D.取决于艺术家的执着努力和勤奋11、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于2009年9月,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任务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双百”人物都具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坚定的道德信念、忠诚的爱国之心和忘我的奉献精神。
这表明CA.理想信念对“双百”人物的成长起决定作用B.世界观是人们自觉形成的哲学理论体系C.世界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D.培养道德模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1.(2010黑龙江鹤岗一中期中)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的统一。
关于世界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们的世界观都是正确的B.世界观受方法论的支配C.人们不可能认识复杂的世界D.它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这是因为A.哲学就在我们身边B.世界观人皆有之C.要形成哲学,必须把世界观系统化理论化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3.当人们以一定的世界观观察问题、处理问题时,世界观也就有了方法论的意义。
这表明A.世界观与方法论毫无区别B.世界观是认识世界,方法论是改造世界C.世界观是根本的,方法论是从属的D.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辩证统一的1.D 2.C 3.D知识点二:哲学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4.具体知识不包括A.自然科学知识B.社会科学知识C.思维科学知识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5.为了丰富课余生活,某班级许多同学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哲学学习兴趣小组。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题生活处处有哲学(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1、哲学的本义: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所以,这样的学问当然会使人生活得更美好。
2、哲学的任务: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工具,第二框题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哲学的含义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二者的区别。
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则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
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它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因此,我们既反对把哲学简单化。
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做哲学学说,也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2)二者的联系。
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
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哲学与世界现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什么是方法论?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2)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如图所示:人们对整个世界世界观总的看法根本观点用来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统一哲学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根本原则方法论根本观点(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具体知识的内容自然知识物理、化学、生物等具体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文艺、伦理、经济学、政治等思维知识心理学、逻辑学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1)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高二哲学第一课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江泽民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
”从哲学上看,是因为A、舆论导向对事物发展有决定作用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D、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2下列说法中体现物质决定意识的有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B、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D、存在即被感知3“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照抄照搬别国的经验、别国的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
”这主要是因为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B、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别国的经验不一定是从实际出发的D、意识依赖于物质4观花时,植物学家从植物学的角度观察,把它归入植物的某一类别之中,画家从美学角度欣赏,获取美的灵感。
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是A、立场不同B、世界观不同C、知识构成不同D、人生观不同5“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
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
”上述这段话主要强调A、意识对物质的依赖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C、主观与客观的统一D、精神有时也决定物质6中国石油抚颜石化分公司紧紧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根据本企业实际不断深化改革,到2000年5月,终于扭转了连续4年的亏损局面,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从哲学上看,这一事实说明A、企业只要不断深化改革,就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B、社会的发展具有客观性C、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D、做工作必须使主观符合客观,才能收到实效7据2000年6月19日《人民日报》报道,陕西省周至县两年前耗资上百万元在二曲镇丰村修建的喷灌工程由于脱离当地地块面积小等实际,几乎成了摆设,当地百姓称之为“废品工程”。
这件事说明A、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B、农民不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C、脱离实际,主观不符合客观,是做不好工作的D、只有正确意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2020年2月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依靠科技,科技进步要依靠创新,科技创新要依靠人才,这是我们从实践中得出的三点启示。
《哲学与生活》第一课练习题姓名: ________学号:______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最切合题意的1 ,“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从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虑了。
”这说明( )A 、辩证法是原来就客观存在的B、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亲密有关C、思虑的力量是巨大的D、哲学就是辩证法2 ,哲学的本意是指( )A .智慧B、聪慧的人 C 真谛D.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 ,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可以行进。
”这句话主假如重申( )A 、马克思是研究哲学的哲学家B 、哲学与生活是不行切割的C、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 、不懂哲学的人就不可以进步4 ,哲学( )A 、是对于世界观的科学B 、就是世界观C、都是正确的 D 、是对于世界观的学识5,以下有关世界观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见解B.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见解和根本看法c.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科学看法D、有的人有世界观,有的人没有世界观6,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A、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决定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表现方法论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表现世界观D、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影响,互相促使7,详细知识不包含()A 、自然科学知识C、思想科学知识B、社会科学知识D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8、以下对于哲学、世界观、详细知识之间联系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哲学是世界观和详细知识的一致B 、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详细知识C、哲学是对于世界观的学说,是详细知识的归纳和总结D、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详细知识9、以下对哲学的认识,不正确的选项是()A、哲学是对于世界观的学识B、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C、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科学化的世界观D 、哲学是对详细知识的归纳和总结10,“哲学假如不一样科学接触,就会变为一个空架子。
”其意思是说()A .哲学是各门详细科学的基础B.哲学以各门详细科学为基础C.哲学是各门详细科学的总和D.哲学是世界观,各门详细科学是方法论11,而对有限资源与无穷开发的矛盾,奥运正在追求确立新的价值取向,《奥林匹克宪章》称,奥运会是一种“生活的哲学”。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一、选择题1、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A、有神论和无神论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物质和意识2、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3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C.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4.“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A. 客观实际B.客观规律C. 主观愿望D. 正确观点5.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 )A.自己的体质 B.自己的学业基础C.自己的家庭情况 D.自身的性格6、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能从自己的基础和条件出发。
这个观点表明()A、人生选择、人的活动要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B、人不能改善人自身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C、人的自身条件是先天形成的,不可能得到改变D、只要外部条件具备,人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发展7、根据唯物主义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基本出发点是()A、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愿望出发B、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C、一切从领导的决策出发D、一切从书本出发8、“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A、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B、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1、30 年里,陈景润、张海迪、杨利伟、中国女排、姚明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照亮了无数颗年轻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了信念和力量,使他们渴望成长和超越。
这给青年学生的启示是()。
①以偶像作为榜样,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为社会做出贡献②以偶像作为榜样,把偶像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理想③以偶像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不断奋发进取④以偶像激励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
高二政治哲学第一二三课自我测试卷(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最佳项选择题(25*3分=75分)1、2018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祖国5周年的喜庆日子。
胡锦涛主席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二届政府就职典礼上指出,澳门回归5年来,“一国两制”方针成功地付诸实践,我国社会主义性质从整体上没有受到影响,澳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经济上确立了旅游业、纺织制衣业等支柱产业,GDP大幅增长,失业率下降,治安转好。
这说明的哲学道理是()①意识对实践有能动的指导作用②坚持两点论、两分法③实践对意识有决定作用④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⑤要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⑥澳门的变化是一种向上的变化,即发展A、①④⑤⑥B、①②③④⑥C、①④⑥D、②③⑤⑥2、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C、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D、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3、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万物皆由水产生,这个观点()A、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B、承认意识对于物质具有能动作用C、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D、否认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4、下面能够说明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有()①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从意识的生理基础来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③从意识的内容来看,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④意识是对过去存在的反映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5、2018年年初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指出,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5年内取消农业税。
在政策的带动下,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耕地总量保持稳定。
从哲学上看,这一材料表明()A、原因与结果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事物的发展方向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D、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6、“中国航天人在航天事业的研究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终于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
(试卷)第一课课时练习(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一、单项选择1、马克思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这句话主要说明()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认识世界需要智慧C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 D改变自然界,需要发展人的智力2、“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辨证法以前,就已经辨证地思考了。
”这主要说明()A辨证法是本来就存在的 B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C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 D哲学就是辨证法3、哲学智慧的产生,说法不正确的是()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智慧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产生的C哲学智慧是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实践中产生的 D哲学智慧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4、柏拉图说:“惊讶,这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
”这说明()A惊讶,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 B惊讶才能满足自己的好奇心C哲学开端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D惊讶和困惑也是一种哲学5、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哲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B、哲学是十分高深的,与生活无关C、哲学决定生活D、哲学是生活之外的思想大厦二、非选择题有人说,哲学很高深,离现实生活太遥远。
你怎么看待这种观点?答: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因此,哲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要自觉地思考和学习才能获得。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艺术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的本义是指()A智慧 B聪明的人 C真理 D爱智慧2、马克思说:“没有哲学就不能前进。
”这句话强调()A马克思是研究哲学的哲学家 B哲学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C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D不懂哲学的人就不能进步3、“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这句话说明()A学会哲学,生活就一定会更美好 B哲学是艺术的一个种类C哲学与生活相互作用、相互决定 D哲学对人们的生活有指导作用4、真正的哲学()(1)可以使我们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2)可以使我们正确看待生活与实践(3)为生活提供有益的指导(4)可以使我们正确看待得与失,名与利A(1)(3) B(2)(4) C(1)(2)(4) D(1)(2)(3)(4)5、哲学的任务和目的是()A追求真理 B使人类全面发展 C指导实践 D给人智慧二、为什么说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见教材P5(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A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B就是世界观 C都是正确的 D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2、下列有关世界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B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C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科学观点D有的人有世界观,有的人没有世界观3、哲学与世界观主要的区别是()A二者的研究对象不同 B哲学是科学,世界观不一定是科学C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D世界观是零散的,而哲学是系统华理论化的世界观4、人人都有世界观,但不一定成为哲学家,这主要说明()A世界观是自发的、朴素的,哲学需要自觉地思考和学习才能掌握 B有更多世界观才能成为哲学家C具有完全科学的世界观才能成为哲学家 D世界观与哲学没有联系二、“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地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高二政治周考
考试内容:哲学第一、二课考试时间:60分钟
一、单选题(15*4=60分)
1.有哲学家辩言,对于一块白色而坚硬的石头,人们可以看到“白”,但看不到“坚”;可以摸到“坚”,但摸不到“白”。
“白”不一定是石头的“白”,“坚”也不一定是石头“坚”。
故“白”与“坚”都是独立于所有白色坚硬的东西而存在的。
这一观点是:()
①客观唯心主义②唯物主义③形而上学观点④辩证的观点
A. 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2.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以下属于哲学层面的意识现象是
A.《本草纲目》的思想
B.民间的“实惠”思想
C.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的思想
D.《庄子》的思想
3.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
①可知论和不可知论②一元论和二元论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4.下列选项与“存在就是被感知”观点根本对立的是
A.未有此事,岂有此理
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
5.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②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③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④哲学就是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有没有斗争性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7.下边漫画“心中有笼便有笼,心中无笼便无笼”的观点属于
A. 形而上学
B. 朴素唯物主义
C. 客观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
8.《倾听天命,敬畏自然》一文指出:中国文化从孔子开始,问题的出发点就是“天人之际”的问题,这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贯穿中国文化始终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问题
9.有人说“那座山在那里,即使你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上,山还是在那里,实实在在的地存在”;拜恩的吸引力法则认为“我们现在的一切,都是过去思想的结果”。
这两个观点分别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10.下列对世界的看法既唯物又辩证的是
①量力而行,尽力而为②要命令自然,要必须服从自然
③万物独化,物各自生④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1.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田忌赛马”、“掩耳盗铃”“刻舟求剑”、“揠苗助长”等。
这些寓言故事说明哲学智慧
A.产生于人们的正确思考
B.产生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
C.源于自发的世界观
D.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12.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A.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B.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C.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
D.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13.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
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他们的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科学的物质观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14.《韩非子》上记述了一个“郑人买履”的故事。
那位郑人“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从哲学上看()
A.属于唯物主义
B.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C.属于唯心主义
D.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15.古希腊有位哲学家说过:“惊奇是学问之父。
”也有人说过:你只要一直惊奇下去,你就可能成为一位哲学家了。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哲学是凭空产生的
B.哲学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C.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D.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二、主观题(40分)
16.辨析: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意义在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20分)
17、材料一王守仁: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偏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材料二: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材料三:拉美特利认为:人是机器,人的肌体和心灵的一切活动都是机械活动的表现。
结合上述材料,用所学知识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中的观点各属于什么世界观?
(2)简要分析上述世界观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高二政治周考答卷
姓名————————得分——————一、单选题(15*4=60分)
二、主观题(40分)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