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器换挡叉的工艺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41.00 KB
- 文档页数:17
毕业设计(论文)变速箱换挡叉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摘 要本次设计内容涉及了机械制造工艺及机床夹具设计、金属切削机床、公差配合与测量等多方面的知识。
拨叉的加工工艺规程及其铣叉口面与钻mm 8.15Φ孔的夹具设计是包括零件加工的工艺设计、工序设计以及专用夹具的设计三部分。
铣叉口面以mm 8.15Φ孔及其端面作为来定位基准,以工件的另外一个端面作为辅助基准,实现工件的完全定位,夹紧则是通过调节螺母来实现;钻mm 8.15Φ孔以其端面作为定位基准,夹紧则是由快换垫圈、螺母、心轴等组成。
关键词:夹紧 定位 基准AbstractThe design of the content relates to the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d machine tool fixture design, metal cutting machine tool, tolerance and measuring and other aspects of knowledge.Fork processing procedures and milling fork and drill mm 8.15Φ hole of fixture design is including machining process design, process design and fixture design in three parts. Milling fork with diameter mm 8.15Φ hole and end as to the locating datum to the workpiece, another end as auxiliary reference, realize the workpiece positioning, clamping is realized through adjusting nut; drill mm 8.15Φ hole and its face as a positioning reference, to achieve workpiece positioning, clamping is fast changing washer, nut, the mandrel.Key words: clamping positioning datum目录摘要 (i)Abstract..................................................... i i 1 绪论.. (1)1.1 课题的现状分析: (1)1.2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2)2 零件的分析 (4)2.1零件的作用 (4)2.2零件的工艺分析 (4)2.2.1零件的功用、结构及特点 (4)2.2.2该零件需要加工的表面大致分为 (5)2.2.3尺寸和粗糙度的要求 (5)2.2.4位置公差要求 (6)3 工艺规程设计 (7)3.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7)3.2基面的选择 (7)3.3制定工艺路线 (8)3.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9)3.4.1圆柱表面工序尺寸 (9)3.4.2平面工序尺寸 (9)3.4.3确定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 (9)4 夹具设计 (21)4.1问题的提出 (21)4.2夹具设计 (21)5 总结 (23)致谢 (24)参考文献 (25)1 绪论1.1 课题的现状分析:汽车变速器,是一套用于来协调发动机的转速和车轮的实际行驶速度的变速装置,用于发挥发动机的最佳性能,为满足现代人们对汽车适应节能、安全、舒适、高效、可靠方面不断提高的要求,变速器的性能及换挡叉的操作简便、舒适度就尤为重要。
目录1 前言 (1)1.1设计的意义 (1)1.2设计的目的 (1)1.3设计任务和要求 (2)2 零件的分析 (2)2.1零件的作用 (2)2.2零件的工艺分析 (2)3 工艺规程设计 (5)3.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5)3.2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 (5)3.3锻件形状复杂系数与锻件材质系数的确定 (5)3.4锻件分模线形状与零件表面粗糙度 (5)3.5基面的选择 (5)3.6制定工艺路线 (6)3.7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确定 (7)3.8确定切削余量及基本工时 (9)4 夹具设计 (18)4.1问题的提出 (18)4.2夹具设计 (19)4.3夹具设计及操作说明 (23)5 总结 (24)致谢 (24)参考文献 (25)附录:变速器换挡叉机械加工工序卡 (26)变速器换挡叉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唐银旺指导教师陈洪军摘要:变速器换档叉位于主轴箱。
主要作用是传递扭矩,使变速器获得换档的动力。
优点是可以从一种变速直接变到另一种速度,而不需要经过中间的一系列,因此变速很方便;其缺点是比较复杂。
本课题拟使用机械制造技术理论对变速器换挡叉进行加工工艺以及夹具的优化设计。
通过使用AUTOCAD绘制装配图和零部件图,用PRO/E进行实体建模,同时生成能够用于实际生产的工程图纸,并与传统设计结果进行比较。
关键词:工艺规程夹具 PRO/E实体建模1 前言1.1 设计的意义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独立解决零件工艺和夹具设计问题的能力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机械加工工艺是实现产品设计,保证产品质量、节约能源、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是企业进行生产准备,计划调度、加工操作、生产安全、技术检测和健全劳动组织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上品种、上质量、上水平,加速产品更新,提高经济效益的技术保证。
同时夹具作为机械制造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定保证工件加工精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机床适用范围、改善操作者劳动条件、降低成本都具有十分突出的贡献。
变速箱换挡叉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模板1毕业设计( 论文)变速箱换挡叉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a摘要本次设计内容涉及了机械制造工艺及机床夹具设计、金属切削机床、公差配合与测量等多方面的知识。
拨叉的加工工艺规程及其铣叉口面与钻mmΦ孔的夹8.15具设计是包括零件加工的工艺设计、工序设计以及专用夹具的设计三部分。
铣叉口面以mmΦ孔及其端面作为来定位8.15基准, 以工件的另外一个端面作为辅助基准, 实现工件的完全定位, 夹紧则是经过调节螺母来实现; 钻mmΦ孔以其端面158.作为定位基准, 夹紧则是由快换垫圈、螺母、心轴等组成。
关键词: 夹紧定位基准iAbstractThe design of the content relates to the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d machine tool fixture design, metal cutting machine tool, tolerance and measuring and other aspects of knowledge.Fork processing procedures and milling fork and drill Φ hole of fixture design is including machining 15mm8.process design, process design and fixture design in three parts. Milling fork with diameter mmΦ hole and end as to8.15the locating datum to the workpiece, another end as auxiliary reference, realize the workpiece positioning, clamping is realized through adjusting nut; drill mmΦ158. hole and its face as a positioning reference, to achieve workpiece positioning, clamping is fast changing washer, nut, the mandrel.Key words:clamping positioning datumii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变速器换挡叉的工艺过程及夹具设计变速器换挡叉是一种重要的汽车零部件,它位于变速器内部,通过连接齿轮和离合器来实现换挡操作。
换挡叉的工艺过程主要包括原料准备、加工制造、热处理和组装等步骤,并伴随着夹具的设计和制造。
首先,原料准备是换挡叉工艺过程中的第一步。
根据产品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通常选用优质合金钢作为原料。
然后,根据产品的形状和尺寸要求,通过锻造或冷挤压等方式将原料加工成初型。
接下来是加工制造的步骤。
加工工艺通常包括车削、铣削、刨削和磨削等工序。
首先,使用车床或其他加工设备对原料进行车削,将其加工成近似形状的换挡叉毛坯。
然后,在铣床上对毛坯进行铣削,使其形状更加接近最终产品的要求。
接着,通过刨床进行刨削,使换挡叉的表面光滑。
最后,利用磨床对换挡叉进行磨削和修整,使其达到产品设计要求的尺寸和形状。
在加工制造完成后,还需要对换挡叉进行热处理。
热处理的目的是通过加热和冷却等过程,改变其晶粒结构和机械性能,提高产品的强度和硬度。
热处理的方法通常包括淬火、回火和渗碳等。
通过适当的热处理工艺,可以使换挡叉具有更好的耐磨性和抗断裂性能。
最后一步是组装。
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将热处理后的换挡叉与其他零部件进行组装,如齿轮、离合器等。
组装过程需要使用夹具来固定和定位零部件。
夹具的设计通常基于产品的尺寸和形状要求,通过设计合理的夹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总之,变速器换挡叉的工艺过程包括原料准备、加工制造、热处理和组装等步骤。
在这个过程中,夹具的设计和制造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并降低人工操作的难度和风险。
通过科学合理的工艺和优质的夹具配合,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换挡叉产品。
夹具设计是换挡叉制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夹具的设计不仅要符合产品的尺寸和形状要求,还要保证稳定的固定和定位,使得零部件能够准确地装配在一起。
下面将进一步介绍夹具设计的相关内容。
首先,夹具设计应考虑到产品的形状和尺寸要求。
目录第一章变速器换挡叉零件分析 (2)1. 1零件工艺分析 (2)1.2支架的主要作用 (2)1.3 主要尺寸公差及分析 (2)第二章毛坯的确定 (3)2.1毛坯材料及制造形式的确定 (3)2.2加工余量及尺寸公差的确定 (3)第三章工艺规程的设计 (5)3.1定位基准的选择 (5)3.1.1粗基准的选择 (5)3.1.2精基准的选择 (5)3.2制订加工工艺路线 (6)3.3刀具、量具、夹具及设备的选择 (7)3.4加工工序的设计 (7)第四章夹具设计 (8)4.1确定方案 (8)4.2问题的提出 (8)4.3定位基准的选择 (8)4.4切削力及夹紧力计算 (8)4.5定位误差分析 (9)4.6夹具设计及操作的简单说明 (9)心得体会 (10)参考文献 (11)附录: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一套2、机械加工工序卡一张3、夹具体装配图一张4、夹具体零件图一张5、加工工件毛胚图一张6、加工工件零件图一张第一章 变速器换挡叉零件分析1. 1零件工艺分析零件图上的主要技术要求为:两叉脚口表面淬火至全厚硬度为45HRC 。
零件正火硬度 180HBS 。
去毛刺。
1、加工表面及其要求1)Φ15.81F8孔:孔径Φ15.81043.0016.0++mm ,两端倒脚0.4mm ×45°,表面粗糙度R a 3.2m μ。
2)换档叉脚端面:保证尺寸56,表面粗糙度R a 12.5m μ。
3)操纵槽:宽度为14.21.00+mm ,深度为18mm,对称面与换档叉头端面的距离为20.5mm ,两侧面几底面的表面粗糙度为R a 12.5m μ。
4)换档叉脚端面:厚度尺寸为5.9019.0-mm ,表面粗糙度R a 6.3m μ,对孔Φ15.81F8的垂直度为0.15mm ,外端面与操纵槽的距离为33.515.0±mm 。
5)换档叉脚内侧面:宽度尺寸为511.00+mm ,表面粗糙度为R a 6.3m μ。
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变速器换挡叉叉脚端面铣夹具设计目录一、零件分析 (3)1.1零件的作用 (3)1.2零件的工艺分析 (3)1.3尺寸和粗糙度的要求 (3)1.4位置公差要求 (4)二、毛坯的设计 (4)2.1选择毛坯 (4)2.2确定机加工余量、毛坯尺寸和公差 (4)2.3 确定机械加工加工余量 (4)2.4 确定毛坯 (5)2.5 确定毛坯尺寸公差 (4)2.6设计毛坯图 (4)三、选择加工方法,拟定工艺路线 (7)3.1基面的选择 (7)3.2粗基准的选择 (8)3.3精基准的选择 (14)3.4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15四、加工设备及道具、夹具、量具的选择 (15)五、确定切削用量 (18)六、基本时间的确定 (20)七、夹具设计 (25)八、总结 (29)一、零件分析1.1零件的作用题目所给定的零件是变速器换档叉(如下图2-1所示),它位于传动轴的端部。
主要作用是传递扭矩,使变速器获得换档的动力。
该零件是以15.88F∅孔套在轴上,并用M10×1-7H螺纹孔与轴定位,换挡叉脚卡在双联齿轮的轴中,变速操作机构通过换挡叉头部的操纵槽带动换挡叉与轴一起在变速箱中滑动,换挡叉脚拨动双联齿轮在花键轴上滑动,就可实现变速功能,从而实现变速器变速。
换挡叉的主要工作面为操纵槽换挡叉脚两端面,主要配合面为15.88∅孔,M10×1-7H螺纹孔和换挡叉F脚侧面.该零件属于特殊形状零件,但复杂程度一般。
镇江高专ZHENJIANG COLLEGE 毕业设计(论文)变速器换挡叉工艺工装设计Transmission shift Forks tooling design 题目∶变速器换挡叉工艺工装设计系名:机械工程系专业班级:机电W072学生姓名:李婷学号:070108218指导教师姓名:张晶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二○一二年六月十五日目录摘要 (3)引言 (4)第一章零件的分析 (5)第二章工艺规程的设计 (6)2.1确定毛坯的的制造形式 (6)2.2基准的选择 (6)2.3制订工艺路线 (6)2.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8)2.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9)第三章专用夹具的设计 (19)3.1钻、攻M10螺纹的夹具设计 (19)3.1.1问题提出 (19)3.1.2 定位基准的选择 (19)3.1.3定位元件的设计 (19)3.1.4切削力及夹紧力计算 (19)3.1.5 夹具设计及操作简要说明 (19)3.2铣拨叉宽51面的夹具设计 (21)3.2.1 问题的提出 (21)3.2.2 定位基准的选择 (21)3.2.3定位元件的设计 (21)3.2.4 切削力及夹紧力计算 (21)3.2.5 定向键与对刀装置设计 (23)3.2.6 夹具设计及操作简要说明 (25)总结 (26)致谢 (27)参考文献 (28)变速器换挡叉专业班级:机电W072 学生姓名:李婷指导教师:张晶职称:副教授摘要:本次设计内容涉及了机械制造工艺及机床夹具设计、金属切削机床、公差配合与测量等多方面的知识。
拨叉的加工工艺规程及其铣叉口面与钻M10螺纹的夹具设计是包括零件加工的工艺设计、工序设计以及专用夹具的设计三部分。
铣叉口面以Φ15.81F8孔及其端面作为来定位基准,以工件的另外一个端面作为辅助基准,实现工件的完全定位,夹紧则是通过调节螺母来实现;钻M10螺纹以Φ15.81F8孔及其端面作为定位基准,以一削边销作为辅助基准,实现工件的完全定位,夹紧则是由快换垫圈、螺母、心轴等组成。
1.零件的工艺分析1.1零件的功用,结构与特点该零件是以φ15.81F8孔套在轴上,并用螺钉径M10×1-7H螺纹孔与轴定位,换挡叉脚卡在双联齿轮中的轴中,变速操作机构通过换挡叉头部的操纵槽带动换挡叉与轴一起在变速箱中滑动,换挡叉脚拨动双联齿轮在花键轴上滑动,就可实现变速功能,从而实现变速器变速。
换挡叉的主要工作表面为操纵槽换挡插脚两端面。
主要配合面为φ15.81F8孔,M10×1-7H螺纹孔和换挡叉脚侧面51 。
该零件属于特殊形状零件,但复杂程度一般。
由于换挡叉在工作时表面承受一定的压力,因此,要求有一定的强度和韧度。
1.2主要加工表面与其要求1换挡叉安装孔孔径Φ15.81F8孔是换挡叉的安装孔,其形状公差遵守包容要求,表面粗糙度12.5µm。
2换挡叉脚端面换挡叉脚端面的厚度为5.9,两端面对孔φ15.81F8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0.15,内端面与操纵槽的对称面的距离为33.5+0.15,表面粗糙度为6.3µm。
3换挡叉脚内侧面换挡叉脚内侧面的宽度为51,其对称面与换挡叉头对称面同属一个面表面粗糙度为6.3µm。
4换挡叉头两侧面换挡叉脚端面的厚度为9.65,对称面与φ15.81F8孔与换挡叉脚面属同一面,表面粗糙度为6.3µm。
5操纵槽操纵槽的宽度为14.2,槽底为半圆,半径为R7.1,深度为19.1,对称面与换挡叉头内端面的距离为27.6, 表面粗糙度为12.5µm,槽平面部分的倒角为0.8×45°。
6螺纹孔端面螺纹孔M10×1-7H的端面的粗糙组要求为12.5。
2.毛坯的选择2.1确定毛坯的类型,制造的方法和尺寸与其公差①因零件的材料为锻件,要求成批生产,换挡叉的轮廓尺寸不大且有较多不需要加工的表面,所以毛坯选用模锻锻造成形。
②换挡叉属特殊形零件,且加工过程中利用不加工表面进行定位的工序较多又是成皮生产,故零件的毛坯选用为锻模。
制定变速器换挡叉的加工工艺,设计钻φ15及2-M6孔的钻床夹具目录序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零件的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零件的工艺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确信生产类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确信毛坯的种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艺规程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选择定位基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制定工艺线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夹具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问题的提出....................................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夹具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设计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体会与展望....................................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变速器换挡叉的工艺设计目录机械自造工艺及夹具课程设计任务书 (3)序言 (4)零件的分析 (4)零件的工艺分析 (4)确定生产类型 (4)确定毛坯 (5)工艺规程设计 (5)选择定位基准 (5)制定工艺路线 (5)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6)夹具设计 (16)问题提出 (16)夹具设计 (16)参考文献 (17)机械制造工艺及夹具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制定变速器换挡叉的加工工艺,设计钻φ15 及2-M6孔的钻床夹具设计要求:中批量生产手动夹紧通用工艺装备设计时间:2009.6设计内容:1、熟悉零件图;2、绘制零件图(一张);3、绘制毛坯图(一张);4、编写工艺过程卡片和工序卡片;5、绘制夹具总装图;6、绘制夹具零件图;7、说明书2009年06月序言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设计是我们在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后进行的。
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的各科课程一次深入的综合性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
因此,他在我们的大学四年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一步适应性的训练,希望自己在设计中能锻炼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查资料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有限,设计尚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指导。
零件的分析题目所给的零件是变速器换档叉。
它位于汽车的变速机构上,主要起换档作用。
一.零件的工艺分析零件的材料为35钢,,为此以下是变速器换档叉需要加工的表面以及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1、孔Φ15.8以及与此孔相通的、M10螺纹孔。
2、上下U型口及其两端面3、换档叉底面、下U型口两端面与孔Φ15.8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为0.15mm。
由上面分析可知,可以粗加工Φ15的孔,然后以此作为基准采用专用夹具进行加工,并且保证位置精度要求。
再根据各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及机床所能达到的位置精度,选择以孔为基准加工的面作为孔加工的精基准。
最后,以精加工的孔为基准加工其他所有的面。
此变速器换档叉零件没有复杂的加工曲面,所以根据上述技术要求采用常规的加工工艺均可保证。
二、确定生产类型已知此换档叉零件的生产纲领为5000件/年,零件的质量是2.26Kg/个,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第2页表1.1-2,可确定该换档叉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所以初步确定工艺安排为:加工过程划分阶段;工序适当集中;加工设备以通用设备为主,大量采用专用工装。
三、确定毛坯1、确定毛坯种类:零件材料为35钢。
考虑零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所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故采用模锻件作为毛坯。
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第41页表2.2-5,选用锻件尺寸公差等级为CT-12。
工艺规程设计(一)选择定位基准:1 粗基准的选择:以零件的圆柱面为主要的定位粗基准2 精基准的选择:考虑要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装夹准确方便,依据“基准重合”原则和“基准统一”原则,以Φ15.8的孔内表面为辅助的定位精基准。
(二)制定工艺路线:根据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以及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在生产纲领已确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万能性机床配以专用工卡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
除此之外,还应当考虑经济效果,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
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第20页表1.4-7、1.4-8、1.4-11,选择零件的加工方法及工艺路线方案如下:工序01 粗铣Φ15上、下端面,以外圆为定位基准,采用X51立式铣床加专用夹具;工序02 铣16.5*42面,以外圆为定位基准,采用X51立式铣床加专用夹具;工序03 钻Φ15孔,以Φ15孔的上端面为定位基准,采用Z525立式钻床加专用夹具;工序04 扩Φ15.5孔,以Φ15上、下端面为定位基准,采用Z525立式钻床加专用夹具;工序05 粗铰Φ15.7孔,以Φ15上、下端面为定位基准,采用Z525立式钻床加专用夹具;工序06 精铰Φ15.8孔,以Φ15上、下端面为定位基准,采用Z518立式钻床加专用夹具;工序07 粗铣叉口前后两侧面,以Φ15.8孔为定位基准,采用X51立式铣床加专用夹具;工序08 粗铣16*56两侧面,以Φ15.8孔为定位基准,采用X51立式铣床加专用夹具;工序09 精铣16*56两侧面,以Φ15.8孔为定位基准,采用X51立式铣床加专用夹具;工序10 粗铣叉口19*5.9两内侧面,以Φ15.8孔为定位基准,采用X51立式铣床加专用夹具;工序11 精铣叉口19*5.9两内侧面,以Φ15.8孔为定位基准,采用X51立式铣床加专用夹具;工序12 粗铣14.2*9.65面、铣11*9.65面,以Φ15.8孔为定位基准,采用X51立式铣床加专用夹具;工序13 精铣16.5*42面,以Φ15.8孔为定位基准,采用X51立式铣床加专用夹具;工序14 钻Φ9孔,以Φ15.8孔为定位基准,采用Z525立式钻床并采用专用夹具;工序15 攻螺纹,以Φ15.8孔为定位基准,采用Z525立式钻床并采用专用夹具;工序16 去毛刺;工序17 终检。
(三)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1、圆柱表面工序尺寸:前面根据资料已初步确定工件各面的总加工余量,现在确定各表面的各个加工工序的加工余量如下:加工表面加工内容加工余量精度等级工序尺寸表面粗糙度Φ15.8钻0.8 IT11 15 12.5 扩0.5 IT10 15.5 6.3 粗铰0.2 IT10 15.7 6.3 精铰0.1 IT8 15.8 3.22、平面工序尺寸:工序号工序内容加工余量基本尺寸经济精度锻件CT1201 粗铣Φ15上、下端面1202 铣16.5*42面16.5 1207 粗铣叉口前后两侧面 2.1 5.9 1208 粗铣16*56两侧面0.2 9.85 1210 粗铣叉口19*5.9两内侧面0.5 51.5 1212 粗铣14.2*9.65面、铣11*9.65面、铣16.5*42面1 1211 精铣叉口19*5.9两内侧面0 51 1009 精铣16*56两侧面0 9.65 1013 精铣16.5*42面0 11 103、确定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工序01粗铣Φ15上、下端面,以外圆为定位基准,采用X51立式铣床加专用夹具刀具:YG6硬质合金端铣刀。
铣削宽度a e≤90,深度a p≤6,齿数z=12,故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后简称《简明手册》)表3.1,取刀具直径d0=125mm。
根据《切削用量手册》(后简称《切削手册》)表3.16,选择刀具前角γ0=0°后角α0=8°,副后角α0’=10°,刃倾角:λs=-10°,主偏角Kr=60°,过渡刃Krε=30°,副偏角Kr’=5°。
2. 切削用量1)确定切削深度a p因为余量较小,故选择a p =4mm ,一次走刀即可完成。
2)确定每齿进给量f z采用对称端铣,以提高进给量提高加工效率。
根据《切削手册》表3.5,使用YG6硬质合金端铣刀加工,机床功率为4.5kw (据《简明手册》表4.2-35,X51立式铣床)时: f z =0.09~0.18mm/z 故选择:f z =0.18mm/z 。
3)确定刀具寿命及磨钝标准根据《切削手册》表 3.7,铣刀刀齿后刀面最大磨损量为 1.5mm ;由于铣刀直径d 0=125mm ,故刀具使用寿命T=180min (据《简明手册》表3.8)。
4)计算切削速度v c 和每分钟进给量v f根据《切削手册》表 3.16,当d 0=125mm ,Z=12,a p ≤7.5,f z ≤0.18mm/z 时,v t =98m/min,n t =250r/min,v ft =471mm/min 。
各修正系数为:k MV = 1.0,k SV = 0.8。
切削速度计算公式为:v p v e v z v p T vv c k zu a y f x a q d c v vm0=其中 mm a e 72=,mm a p 4=,245=v C ,2.0=q v ,15.0=x v ,35.0=y v ,8.08.00.1=⨯=⋅=k k k Sv Mv v ,2.0=u v ,0=p v ,32.0=m ,min 180=T ,z mm f z /18.0=,12=Z ,将以上数据代入公式:min/1428.0122.07235.008.015.041802.012524532.0m v c =⨯⨯⨯⨯⨯⨯⨯⨯⨯⨯=确定机床主轴转速:m i n /3611000r d v n wcs ==π。
根据《简明手册》表4.2-36,选择n c =300r/min,v fc =390mm/min,因此,实际进给量和每分钟进给量为:v c =10000n d π=100030012514.3⨯⨯m/min=118m/minf zc =v fc /n c z=390/300×12 mm/z=0.1mm/z5)校验机床功率根据《切削手册》表 3.24,近似为Pcc=3.3kw,根据机床使用说明书,主轴允许功率Pcm=4.5×0.75kw=3.375kw>Pcc 。
故校验合格。
最终确定:a p =4.0mm ,n c =300r/min ,v f =390mm/s ,v c =118m/min ,f z =0.1mm/z 。
6)计算基本工时t m =L/ v f ,L=l+ y+Δ,l=24mm.查《切削手册》表3. 26,入切量及超切量为:y+Δ=40mm ,则: t m =L/ V f =(24*2+40)/390=0.22min 。
工序02 铣16.5*42面,以外圆为定位基准,采用X51立式铣床加专用夹具;刀具:YG6硬质合金端铣刀; 机床:X51立式铣床;查《切削手册》表3.5,进给量为:min /0.1~5.0mm f z =,取为0.5mm/r参考有关手册,确定min /124m v =,采用YG6硬质合金端铣刀,12,125==z mm d w ,则:min /31612512410001000r d vn ws =⨯⨯==ππ现采用X51立式铣床,根据《简明手册》表4.2-36,取min /300r n w =,故实际切削速度:m i n /75.11710003001251000m n d v ww =⨯⨯==ππ当min/300r n w =时,工作台每分钟进给量:min /1800300125.0mm n z f f w z m =⨯⨯=⋅⋅=,取为980mm/min本工序切削时间为:05.098042====f l t t m m min工序03 钻Φ15孔,以Φ15孔的上端面为定位基准,采用Z525立式钻床加专用夹具 1. 加工条件工件材料:35钢,σb =170~240MPa ,锻造;工件尺寸:a emax =72mm ,l=176mm; 加工要求:钻Φ15孔,加工余量0.8; 机床:Z525立式钻床;刀具:根据《切削手册》表2.1.2.2,选择高速钢麻花钻钻头,粗钻时d o =15mm ,钻头采用双锥后磨横刀,后角αo =12°,二重刃长度bε=3.5mm,横刀长b=2mm,宽l=4mm,棱带长度mm l 5.11=,1002=ϕ°,30=β° 2.选择切削用量 (1)确定进给量按加工要求确定进给量:查《切削手册》,r mm f /53.0~43.0=,367.11830<==d l,由《切削手册》表2.7,系数为0.5,则: r mm f /)265.0~215.0(5.0)53.0~43.0(=⨯=按钻头强度选择:查《切削手册》表2.8,钻头允许进给量为:r mm f /0.2=; 按机床进给机构强度选择:查《切削手册》表2.9,机床进给机构允许轴向力为8330N 时,进给量为r mm f /93.0=。